碳中和系列报告——电力篇:碳中和重构水、火、核价值.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碳中和系列报告——电力篇:碳中和重构水、火、核价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电力篇:碳中和重构水、火、核价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电力篇:碳中和重构水、火、核价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电力篇:碳中和重构水、火、核价值.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碳中和系列报告——电力篇:碳中和重构水、火、核价值.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碳中和系列报告 电力篇 碳中和重构水、 火、 核价值 行 业 深 度 报 告 行 业 报 告 电力 2021 年 03 月 14 日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中性 ( 维持 ) 行情走势图 相关研究报告 行业点评 *电力 *中华龙吟,核力全开 2021-02-01 行业动态跟踪报告 *电力 *数说电力 ( 2021年 1 月刊) 2021-01-22 行业动态跟踪报告 *电力 *数说电力 ( 2020年 12月刊) 2020-12-22 行业点评 *煤炭 &电力 *煤价短期仍偏 强,预计春节前后将逐步回归至合理水 平 2020-12-18 行业点评 *电力 *三心倡议碳达峰,风 光前行水核随 2020-12-15 证券分析师 严家源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8110001 021-20665162 y anjiay 爆红的“碳中和”: “ 2030 碳达峰”首次提出是在 2014 年 APEC 峰会, 2015 年的巴黎协定正式得以明确。此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绝 承担相应责任,而中国选择了逆流而上, 2020 年联合国大会将 目标从 “碳 达峰”提升至“碳中和”。中国从 2005 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 国家,目前 占总量 近三成、 占 增量约六成,主导着全球的碳排放变化趋势。 煤炭是能源核心和碳排主力,火电是控碳重点: 煤炭在国内一次能源中占 据七成产量、六成消费量,资源禀赋一方面决定其占比居高不下,另一方 面凸显其对于能源自给和能源安全的战略重要性。煤炭在 国内 碳排放中占 比近八成,显著高于其他碳排大国。国内碳 排放的一半是由 煤机为主的 火 电产生,控 碳 重点之一即是控制火电。除了风、光两大清洁能源外,水 、 核作为零碳排放能源,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目标碳中和,加速调结构: 水电: “十三五”末乌东德首批机组投产 开启 了新一轮投产高峰 ,在政策推动下水电将向纵深挺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 电基地的建设规划突破十三大水电基地 、 进入难度极大的西藏地区,“啃 硬骨头”必不可少。 核电: 核准常态化有利于维持核电产业链的可持续发 展,昌江二期让华能拿到第四张牌照、三澳一期引入民营资本,行业竞争 格局出现突破性变化;不考虑内陆厂址,沿海厂址可建 项目 投资预 算超万 亿。 火电: 虽然主力电源地位短期难改,但前景不明导致投资放缓,随之 而来的是新增装机减少以及存量机组利用小时提升 ; 风、光大规模并网将 带来电力市场辅助服务需求的提升,结合部分地区容量电价的试点探索, 火电角色将由基核电源加速向调峰电源转变 。 投资建议: 中国作为最大的碳排放国,动见观瞻。全球碳减排进程虽然经 历了波折,但在中国的决心之下依然 持续 推进。在做出“ 2030 碳达峰” 和“ 2060 碳中和”两个关键节点的承诺之后,电力行业作为国内碳排放 和碳减排的重要领域之一,与其他行业以及行业内部各个细分板块的相互 博弈将颇具看点。煤炭是中国一次能源核心,也是碳排放主力,火电首当 其冲成为控碳重点。除了得到政策力推的风电和光伏之外,同为零碳排 电 源 的水电和核电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水电板块推荐守正出奇的全球水 电王者长江电力、水火共济的国投电力、西电东送大湾区的华能水电;核 电板块推荐 单核升级双核 的中国核电、装机规模领先的中国广核( A) / 中广核电力( H)。 风险提示: 1)价格降低: 电力市场化交易可能拉低平均上 网电价,天然 气销售价格可能随气源价格调整 ; 2)需求下滑:宏观经济运行状态将影 响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和天然气销售量; 3)成本上升:电煤、天然气等 燃料成本上升将减少火电、城燃的利润; 4)政策推进滞后:电力供需状 态可能影响新机组的开工建设; 5)降水量减少:水电的经营业绩主要取 决于来水和消纳情况。 -20% 0% 20% 40% 60% Mar-20 Jun-20 Sep-20 Dec-20 沪深 300 电力 证 券 研 究 报 告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2 / 25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股票价格 EPS P/E 评级 2021-03-12 2019A 2020E 2021E 2022E 2019A 2020E 2021E 2022E 中国核电 601985.SH 5.60 0.26 0.35 0.42 0.51 21.2 16.2 13.3 10.9 强烈推荐 中国广核 003816.SZ 2.94 0.19 0.23 0.23 0.23 15.7 12.6 12.8 13.0 推荐 长江电力 600900.SH 21.32 0.98 1.19 1.05 1.06 21.8 18.0 20.3 20.0 推荐 国投电力 600886.SH 10.18 0.70 0.76 0.72 0.73 14.5 13.3 14.0 14.0 推荐 华能水电 600025.SH 5.67 0.31 0.28 0.30 0.32 18.4 20.6 19.1 17.9 推荐 中广核电力 01816.HK 1.83 0.19 0.23 0.23 0.23 8.2 6.6 6.7 6.8 未评级 注: 1、股价单位为原始货币, EPS 单位为人民币, PE 按照当日汇率换算; 2、长江电力、国投电力 EPS 已根据 GDR发行后股本变动调整,长江电力 2020年 EPS 采用业绩预告数据。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3 / 25 正文目录 一、 爆红的 “碳中和 ” .6 1.1 2015 年播下的种子,在 2020 年开出了花 . 6 1.2 中国是最大碳排放国,变化趋势显著影响全球 . 10 二、 煤炭是能源核心和碳排主力,火电是控碳重点 .12 2.1 煤炭是中国一次能源的核心和碳排放的主力 . 12 2.2 火电是控碳重 点,风光前行水核随 . 15 三、 目标碳中和,加速调结构 .18 3.1 水电:新一轮投产高峰开启,十四五突破需啃硬骨头 . 18 3.2 核电 :审批回常,再入成长通道 . 20 3.2 火电:主力地位短期难改,角色定位加速转型 . 22 四、 投资建议 .23 五、 风险提示 .24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4 / 25 图表 目录 图表 1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图解 . 6 图表 2 “碳达峰 ”相关的巴黎协定签署历程 . 8 图表 3 “碳中和 ”相关时间线 . 9 图表 4 2011-2018 年中国占世界碳 排放量约三成 . 10 图表 5 2018 年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 . 10 图表 6 2001-2018 年全球碳排放增量构成 . 11 图表 7 2001-2018 年中国在全球碳排放增量中的占比 . 11 图表 8 2001-2018 年中国碳排放量 . 11 图表 9 2001-2018 年全球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碳排放量 . 11 图表 10 2001-2018 年全球碳排放量 . 12 图表 11 2001-2019 年中国一次能源生产构成 . 12 图表 12 2019 年原煤在中国一次能源生产量占比 68.6% . 12 图表 13 2001-2019 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 13 图表 14 2019 年原煤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量占比 57.7% . 13 图表 15 2001-2018 年中国碳排放分能源构成 . 13 图表 16 2018 年煤炭在中国碳排放中占比 79.4% . 13 图表 17 2018 年煤炭在美国碳排放中占比 23.8% . 14 图表 18 2018 年煤炭在印度碳排放中占比 68.8% . 14 图表 19 2018 年煤炭在俄罗斯碳排放中占比 25.7% . 14 图表 20 2018 年煤炭在日本碳排放中占比 36.8% . 14 图表 21 2018 年煤炭在韩国碳排放中占比 39.4% . 14 图表 22 2018 年煤炭在德国碳排放中占比 35.9% . 14 图表 23 2001-2018 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分行业构成 . 15 图表 24 2018 年供电及供热的煤炭消费量占比 48.4%. 15 图表 25 2018 年国内天然气消费结构 . 15 图表 26 碳排放量与全社会用电量、火电发电量的增速曲线对比 . 16 图表 27 “十四五 ”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 . 16 图表 28 “十四五 ”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 . 17 图表 29 2020 年 水电新增装机同比增长 197.7% . 18 图表 30 2020 年水电投资完成同比增长 32.3%. 18 图表 31 中国十三大水电基地规划装机容量 . 19 图表 32 中国十三大水电 基地规划年发电量 . 19 图表 33 2015 年后部分获批大型水电站造价情况 . 20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5 / 25 图表 34 核电产业链全景图(产品维度) . 21 图表 35 国内核电装机容量预测 . 22 图表 36 国内核电机组数预测 . 22 图表 37 2019 年全球核电发电量占比 9.9% . 22 图表 38 2020 年中国核电发电量占比 4.8% . 22 图表 39 2020 年全国电源装机容量结构(单位:万 kW) . 23 图表 40 2020 年全国电源发电量结构(单位:亿 kWh) . 23 图表 41 2011-2020 年火电投资完成额 . 23 图表 42 2011-2020 年火电新增装机容量 . 23 图表 43 重点公司盈 利预测 . 24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6 / 25 一、 爆红的“碳中和” 近期,“碳中和”这一关键词在资本市场乃至 全 社会范围引起的关注度迅速提升, 适逢“两会”在京 召开,其对电力行业未来发展的巨大影响不容小觑。 1.1 2015 年播下的种子,在 2020 年开出了花 1.1.1 中美携手, 2015年 巴黎协定明确“碳达峰” 2014年 11月,第 26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PEC)峰会继 2001年在上海举办后重回中国 。 11月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同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会谈 。就 2015年关于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协议 (即 之后的巴黎协定) , 中美两国元首共同发表了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了两国各自 2020 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其中,美国计划于 2025年实现在 2005年基础上减排 26%-28%的全经济 范围减排目标并将努力减排 28%;中国计划 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且将努力早日达峰, 并计划到 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20%左右。 图表 1 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图解 资料来源 :中国政府网,国家发改委,平安证券研究所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7 / 25 2015年 6月 30日,正在法国进行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会见法国总统奥朗德时宣布,中国政 府已制定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 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中 国国家自主贡献 ,并 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 根据中国国情、发展阶段、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国际责 任,确定了到 2030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 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60%-65%,非化石 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 左右,森林蓄积量比 2005年增加 45亿立方米左右。 2015年 11月 30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出席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 赢、公平合理的气候变化治理机制的重要讲话 ,正式提出 “将于 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 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 。 12月 12日 晚 ,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 200个缔约方在巴黎气候变 化大会上一致同意通过巴黎协定, 成为继 1997年制定的京都议定书之后 联合国气候变化 框架公约下的第二份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 。巴黎协定包括没有法 律约束力的“决定”和有法 律约束力的“协议”两部分 ,重点包括: 在长期目标中加入 1.5摄氏度的内容。巴黎协定提出 , 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 控制在 2摄氏度以内 , 并 为把升温控制在 1.5摄氏度以内而努力。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模式首次写进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巴黎协定明确规定 , 各方将以“国 家自主贡献 ( NDC) ”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 , 这种方式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模 式 , 与京都议定书提出的“自上而下”要求发达国家强制减排的模式不同。 在气候支持资金问题上 明确路线图计划。 巴黎协定首次提出 2020年前应“制定切实的路线 图” , 以敦促发达国家落实 2020年之前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 1000亿美元应对气候变化支持 资金的承诺。 在透明度问题上 明确五年一盘点。 巴黎协定提出 , 从 2023年开始 , 每 5年将对全球行动总 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 降低了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部分的生效门槛。根据协议规定 , 只要 55 个国家批准 , 协议 就可以生效 , 其生效的门槛远远低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2016年 4月 22日, 气候变化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 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当天共有 175 个国家签署了这一协定。国家主席习近平特使、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出席仪式,并代表中国签 署巴黎协定。 9月 3日,中美两国 在 G20杭州峰会期间向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交存了各自参加巴 黎协定的法律文书,并发表有关中美气候变化合作成果的联合声明。 11 月 4 日,巴黎协定正 式生效。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8 / 25 图表 2 “碳达峰”相关的 巴黎协定 签署历程 资料来源 :中国政府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1.1.2 美退中进, 2020年 联合国大会 明确“碳 中和 ” 2017年 6月 1日,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是继退出跨太平洋贸易伙伴 协定( TPP)后,特朗普宣布退出的第二个国际协议。 2019年 11 月 4日, 在满足协定要求的三年 有效期后, 美国政府 通知联合国 退出巴黎协定 ; 一年后,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成为近 两 百 个缔约方中唯一一个退出的国家。 在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拒绝承担相应责任的情况下,中国选择了逆流而上。在 2017年 6月 1日 美国宣布“退群”的当天,李克强总理在回答德国记者关于气候变化问题的提问时 表示: 中国政府 积极参与推动并签署巴黎协定,并最早一批向联合国提交应对气候变化国别方案。中国人信守“言 必信、行必果”,将会继续履行巴黎协定承诺,也希望同世界各国就此加强合作。 2020年 9月 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中 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年前达到峰值, 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将“碳达峰”提升至“碳中和” ,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碳减排的工作 目标。 2020年 10月 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 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推动 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降低碳排放强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 2020年 12月 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 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到 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 2005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 25%左右,森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9 / 25 林 蓄积量将比 2005年增加 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 12亿千瓦以上。”再 一次强化了中国政府积极践行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决心。 2021年 2月 22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 (国 发 20214 号) , 通过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 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 。 意见第十五条要求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节能优先,完善 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 宜 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提升 电网汇集和外送能力;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促进燃煤清洁高效开发转 化利用,继续提升大容量、高参数、低污染煤电机组占煤电装机比例;在北方地区县城积极发展清 洁热电联产集中供暖,稳步推进生物质耦合供热;严控新增煤电装机容量;提高能源输配效率;实 施城乡配电网建设和智能升级计划,推进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加快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 开展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验示范。 图表 3 “碳中和”相关时间线 资料来源 :中国政府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2021年 3月 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包括 制定 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 新能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 范围,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建设全国用能 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 排支持工具。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0 / 25 2021年 3月 1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纲要要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落实 2030年应对气 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 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 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 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 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 态 系统碳汇能力;锚定努力争取 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1.2 中国是最大碳排放 国, 变化 趋势显著影响全球 中国从 2005年起就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家,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两成。美国能 源信息署( EIA)的公布的数据显示, 2018年全球碳排放总量达 362.28亿吨。其中前五大碳排放国 家为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日本,在全球总排放量中的占比分别为 29.7%、 14.6%、 6.4%、 5.0%、 3.4%。中国独占全球近三成 份额 ,这一状态从 2011年起延续至今。 图表 4 2011-2018年中国占世界碳排放量约三成 图表 5 2018年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 资料来源 :EIA,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EIA,平安证券研究所 就增量部分而言, 除了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的两年间全球除中国外其他地区的碳排放出现了剧烈 波动外,其余年份中国的碳排放增量在全球增量中的份额占比约六成。因此,中国的碳排放 增减 变 化 基本主导了全球总量的变化趋势 。 0% 20% 40% 60% 80% 100% 中国 美国 印度 俄罗斯 日本 韩国 德国 其他国家 10757 29.7% 5284 14.6%2334 6.4% 1821 5.0% 1217 3.4% 834 2.3% 811 2.2% 13170 36.4% 中国 美国 印度 俄罗斯 日本 韩国 德国 其他国家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1 / 25 图表 6 2001-2018年全球碳排放增量构成 图表 7 2001-2018年中国在全球碳排放增量中的占比 资料来源 : EIA, 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EIA, 平安证券研究所 中国的碳排放 在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后迅速提升,“十五” ( 2001-2005年) 期间 CAGR 达到了 12.0%, 比“九五”期间 2.1%的复合增速高出近 10个百分点; “十一五”的 增速有所回落, 但五年 CAGR也达到了 8.2%。进入“十二五”后,虽然首年依然维持了 10%以上的增速,但 2012 年起迅速下滑, 在 2013年实现阶段性碳达峰, 2014-2016年连续三年 排放降低 。 2017年起,中国 碳排放增速回升至近 5%,推动全球总排放重回增长。 图表 8 2001-2018年中国碳排放量 图表 9 2001-2018年全球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碳排放量 资料来源 : EIA,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EIA,平安证券研究所 -1500 -1000 -500 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Mt -中国 -世界总量 -除中国外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中国 世界总量 -除中国外 -10% -5% 0% 5% 10% 15% 20% 25%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Mt 中国 YoY-中国 -6% -4% -2% 0% 2% 4% 6%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Mt 世界总量 -除中国外 YoY-世界总量 -除中国外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2 / 25 图表 10 2001-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 资料来源 : EIA,平安证券研究所 二、 煤炭是能源核心 和碳排主力 , 火电 是控 碳 重点 2.1 煤炭 是中国一次能源的核心 和碳排放的主力 2.1.1 煤炭是中国一次能源的核心,占七成产量、六成消费量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截至 2016年底,全国煤炭资源基础储量 2492.3亿吨、石油基础储量 35.01 亿吨、天然气基础储量 5.44万亿立方米 ; 截至 2019年底,全国煤炭资源查明储量 17182.6亿吨、 石油查明储量 35.5亿吨、天然气查明储量 5.97万亿立方米 。 在不考虑 进口 部分 以及 生产 、 消费 两 方面 增长的情况下,按照 2018年的能源消费量 和 2016年的基础储量 计算,煤炭及焦炭每年约 44 亿吨 的消耗可用时间约 56年,原油及其他燃料油每年 约 10亿吨的消耗可用时间不到 4年,天然气 每年约 0.3亿立方米可用时间约 19年。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 一方面 决定了中国在能源 革命到来前,煤炭在国内一次能源使用中的占比居高不下的状态 ;另一方面 也 凸显了煤炭对于中国 能源自给和能源安全的战略重要性 。 图表 11 2001-2019年 中国 一次能源生产构成 图表 12 2019年原煤 在中国 一次能源生产 量 占比 68.6%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国家统计局, 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2% -1% 0% 1% 2% 3% 4% 5% 6% 7%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Mt 世界总量 YoY-世界总量 0% 20% 40% 60% 80% 100%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 68.6% 6.9% 5.7% 18.8%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3 / 25 图表 13 2001-2019年 中国 一次能源消费构成 图表 14 2019年原煤 在中国 一次能源消费量 占比 57.7% 资料来源 : 国家统计局, 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国家统计局, Wind,平安证券研究所 2.1.2 煤炭是中国碳排放的主力, 占比显著高于其他碳排大国 煤炭在中国能源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导致其产生的碳排放在全国总量中的占比同样高于油、气。根 据 EIA的数据, 2018年煤炭(煤及焦炭等)在中国碳排放量中占比 79.4%。与全球其他碳排放大国 相比,煤炭部分的占比 明显过高 。同为发展中国家 的 印度 的 碳排放结构与中国较为相似,但煤炭部 分占比 尚未 到七成;东亚邻居日、韩以及欧洲领头羊德国这三 个发达国家 的煤炭部分占比不足四成, 低于石油部分;油气资源丰富的美、俄两 大巨头 ,煤炭部分占比约四分之一。 图表 15 2001-2018年中国碳排放分能源构成 图表 16 2018年煤炭在中国碳排放中占比 79.4% 资料来源 :EIA, 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EIA, 平安证券研究所 0% 20% 40% 60% 80% 100%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 57.7%18.9% 8.1% 15.3% 原煤 原油 天然气 一次电力及其他能源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Mt 煤 油 气 8545 79.4% 1662 15.5% 549 5.1% 煤 油 气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4 / 25 图表 17 2018年煤炭在美国碳排放中占比 23.8% 图表 18 2018年煤炭在印度碳排放中占比 68.8% 资料来源 : EIA, 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EIA, 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19 2018年煤炭在俄罗斯碳排放中占比 25.7% 图表 20 2018年煤炭在日本碳排放中占比 36.8% 资料来源 : EIA, 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EIA, 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21 2018年煤炭在韩国碳排放中占比 39.4% 图表 22 2018年煤炭在德国碳排放中占比 35.9% 资料来源 : EIA, 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EIA, 平安证券研究所 1260 23.8% 2385 45.1% 1639 31.0% 煤 油 气 1605 68.8% 615 26.4% 114 4.9% 煤 油 气 468 25.7% 409 22.5% 943 51.8% 煤 油 气 448 36.8% 537 44.2% 232 19.1% 煤 油 气 329 39.4% 390 46.8% 116 13.9% 煤 油 气 291 35.9% 340 42.0% 180 22.2% 煤 油 气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5 / 25 2.2 火电 是控 碳 重点 ,风光前行水核随 中国碳减排的关键在于控制煤炭消费 。 根据国家统计局截至 2018年的数据,全年 39.75亿吨的煤炭 消费量中,工业部门消费了 38.07亿吨 ,占比 95.8%。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消费了 19.36亿吨,占比 48.7%;而电力和热力部分消费了 19.22亿吨,在总量 中 占比 48.4%,这 部分煤炭基本是由火电中的燃煤机组所消耗。 此外,火电中的 燃气机组也会产生碳排放。根据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 2019)的数据, 2018年 发电在全国天然气消费量中的占比为 17.3%。按照 2018 年的碳排放占比测算,气电的碳排放占比 约 0.9%。煤电和气电合计产生的碳排放在总量中的占比约 49.3%,即国内碳排放的一半是由火电产 生的。 图表 23 2001-2018年中国煤炭消费量分行业构成 资料来源 : 国家统计局,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24 2018年供电及供热的煤炭消费量占比 48.7% 图表 25 2018年国内天然气消费结构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平安证券研究所 资料来源 :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 2019) ,平安证券研究所 对比 中国碳排放量和全社会用电量、火电发电量的增速曲线, 可以发现三者 具有较高的重合度。因 此,控制碳排放的重点之一即是控制火电。 面对 2030和 2060两个关键时间节点,电力行业作为碳 排放和碳减排的重要领域之一,与其他行业、以及行业内部各个细分板块 的 相互博弈将颇具看点。 0 50000 100000 150000 200000 250000 300000 350000 400000 450000 万 t 工业 -电、热、气、水 工业 -制造业 工业 -采矿业 居民生活 其他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农、林、牧、渔业 建筑业 193583 48.7%161049 40.5% 26064 6.6% 7714 1.9% 30210.8% 2686 0.7% 2363 0.6% 6500.2% 321 0.1% 工业 -电、热、气、水 工业 -制造业 工业 -采矿业 居民生活 其他 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 农、林、牧、渔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1082 38.6% 950 33.9% 485 17.3% 286 10.2% 工业燃料 城镇燃气 发电 化工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6 / 25 图表 26 碳排放量与全社会用电量、火电发电量的增速曲线对比 资料来源 :EIA,国家能源局,中电联,平安证券研究所 截至 2020 年底,国内风电、光伏合计装机容量约 5.35 亿千瓦,根据气候雄心峰会上提出的 2030 年风电、光伏总装机 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未来十年我国风电、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超过 6600万 千瓦。除了风、光两大清洁能源外,水电和核电这两种传统电源作为零碳排放能源,也将迎来新的 发展机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推进能源革 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主要包括: 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 中部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 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左右。 推动煤炭生产向资源富集地区集中,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推进以电代煤。 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准入,加快深海、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推动油气增储上产。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 提高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率。 加快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 电力系统互补互济和智能调节能力,加 强源网荷储衔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提升向边远地区输配电能力,推进煤电灵活 性改造,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完善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完善油气互联互通网络。 图表 27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建设工程 分类 项目 大型清洁能源基地 建设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基地 建设金沙江上下游、雅砻江流域、黄河上游和几字湾、河西走廊、新疆、冀北、松辽等清洁能源基地 建设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等海上风电基地 沿海核电 建成华龙一号、国和一号、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 -10% -5% 0% 5% 10% 15% 20% YoY-碳排放量 YoY-用电量 -全社会 YoY-发电量 -火电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7 / 25 积极有序推进沿海三代核电建设 推动模块式小型堆、 60万千瓦级商用高温气冷堆、海上浮动式核动力平台等先进堆型示范 建设核电站中低放废物处置场,建设乏燃料后处理厂 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 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 7000万千瓦 电力外送通道 建设白鹤滩至华东、金沙江上游外送等特高压输电通道 实施闽粤联网、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 研究论证陇东至山东、哈密至重庆等特高压输电通道 电力系统调节 建设桐城、磐安、泰安二期、浑源、庄河、安化、贵阳、南宁等抽水蓄能电站 实施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等储能示范项目 开展黄河梯级电站大型储能项目研究 油气储运能力 新建中俄东线境内段、川气东送二线等油气管道 建设石油储备重大工程 加快中原文 23、辽河储气库群等地下储气库建设 资料来源: 中国政府网, 平安证券研究所 图表 28 “十四五”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布局示意图 资料来源 :中国政府网,平安证券研究所 电力 行业深度报告 请通过合法途径获取本公司研究报告,如经由未经许可的渠道获得研究报告,请慎重使用并注意阅读研究报告尾页的声明内容。 18 / 25 三、 目标碳中和, 加速调结构 3.1 水电: 新一轮投产高峰开启,十四五突破需啃硬骨头 3.1.1 新一轮投产高峰开启 2020年 6月 2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下,三峡集团旗下又一座“大国重器” 乌东德水电 站首批 #6、 #7两台机组正式投产,紧接着第二批 #5、 #8两台机组在 7月也投产发电,配套送出的 昆柳龙特高压直流工程已全部建成投运。这标志着西南水电新一轮投产高峰的到来。虽然水电高速 发展的时期已经过去,但四川、云南等省部分在建项目的陆续投产将推动水电在“十四五”初期迎 来新一轮增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金沙江下游的乌东德、白鹤滩和雅砻江中游的两河口、 杨房沟这四大电站。 乌东德:电站总装机容 量 102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约 389.1亿千瓦时;工程于 2011年 开始筹建, 2015年 12月 17日核准后于月底正式开工,计划 2020年 7月首批机组发电、 2021 年 12月全部投产。 白鹤滩:电站总装机容量 160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约 625.21亿千瓦时;工程于 2017 年 7月底获得核准,计划 2021年 7月实现首批机组发电、 2022年底至 2023年初全部机组投 产发电。 两河口:电站总装机容量 30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 110.0亿千瓦时;工程于 2014年 9月 获得核准,计划 2021年底首台机组发电, 2023年底工程竣工。 杨房沟:电站装机容量 150万千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