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 年 11 月 第 15 期 总第 65 期 “一带一路”智库建设的现状与 建言 基于东南亚与马来西亚智库的评估 饶兆斌 人大国发院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简称“人大国发院”)是 中国人民大学集全校之力重点打造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现任理 事长为学校党委书记靳诺教授,院长兼首席专家为校长刘伟教授。 2015年人大国发院入选全国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并 入选全球智库百强, 2018年初在“中国大学智库机构百强排行榜”中 名列第一。 人大国发院积极 打造“小平台、大网络,跨学科、重交叉,促创 新、高产出”的高端智库平台,围绕经济治理与经济发展、政治治理 与法治建设、社会治理与社会创新、公共外交与国际关系四大研究领 域,汇聚全校一流学科优质资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对中国面临 的各类重大社会经济政治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人大国发院以“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引领者”为目标,以“国 家战略、全球视野、决策咨询、舆论引导”为使命,扎根中国大地, 坚守国家战略,秉承时代使命,致力于建设成为“最懂中国的世界一 流大学智库” 。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 59号中国人民大学崇德西楼 8楼 网站 : NADS 作者简介 饶兆斌博士 于 东北大学取得公共与国际事务博士学位,研究 领域 包括中国的政治改革、党的建设与组织、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等 。饶 博士现任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主任, 同时 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 全球战略智库特别研究员。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所既是马来西亚第一 个专攻中国研究的学术机构,同时也为政府提供智库咨询服务。 饶博 士于 当代中国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等期刊发表 与 中国 问 题相关的 研究论文 30余 篇,并出版多本著作。 欢迎媒体摘发、转载或采访。 媒体热线: 张雯婷 ;办公电话: 010-62625159 13103205698 主办 :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首批 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 ) 主编: 刘青 编辑部 主任:邹静娴 本期责编 :邹静娴 张雯婷 摘 要 智库是提供公共政策的研究、咨询以及建议的机构,是共建“一 带一路”的重要力量。以往中国智库的研究对象多以美国、日本、俄 罗斯等发达国家为主, 而对 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参与国、新兴经济 体与发展中国家 的 研究较少 。为 了更好 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了解 国外智库尤其是参与国智库的发展情况十分必要。 东南亚 国家 是中国推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盟国,智库 的 发 展水平参差不齐, 且 多受西方话语体系影响。其中,马来西亚智库 建 设 发展迅速 ,但 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对 政府决策 的 影响 力有限 、 对华研究不深入、与华合作不密切 等 , 这些问题导致马来西亚智库 对 中国及其国际战略 持 怀疑态度 。 但 基于 国家利益及与中国发展关系的 考量 ,目前马智库对华整体 持观望态度。 为促进中国与马来西亚的互知、互通、互进, 以便 更好推进“一 带一路”倡议,双方都应加强区域与国别研究 。同时, 中方还可通过 设立培训项目、奖学金等方式,吸引“一带一路”参与国 的 智库人员 来华 进行 留学培训, 以 增进外国智库人员对中国 及其战略 的认知 度 和 理解度 。 1 一、 中国智库研究应将目光更多投向东南亚地区 智库是提供公共政策的研究、咨询以及建议的机构,是决策者的 智力支持,具有决策影响力、舆情影响力,能够 通过 潜移默化 的方式 影响国家战略。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本国智库建设。 2014 年,中央 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 库建设的意见 ; 2015 年,中国开展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建立了 25 家高端智库,逐步形成一系列跨省、跨国的智库联盟 并 开展 智库合 作; 2019 年 4 月,习近平提出“智库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 希望智库 推出更多高质量研究成果,为推动共建 “ 一带一路 ” 走深走 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做出 贡献。 值得注意的是, 以往中国智库的研究对象多以美国、日本、俄罗 斯等发达国家为主,较少研究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参与国、新兴经 济体与发展中国家。 随着“一带一路”的纵深推进,了解国外智库 , 尤其是参与国智库的发展情况及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认知,有利 于中国制定高质量、可持续的“一带一路”合作方案。 二、 东南亚智库发展概况 东南亚地区 是 中国推行 “ 一带一路 ” 倡议的重要 地区 ,包括新加 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缅甸、 老挝、文莱 10 个国家。 第一,东南亚智库 的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受经济发展水平、文化、 政治体制 、领导人视野、大国 或 小国定位等因素的影响,东南亚智 2 库的发展水平可以分为薄弱、初步发展、中等发展、发达四种状态。 其中, 文莱 、缅甸、老挝仅有一家主要智库,研究能力较为缺乏、 研究范围泛而不专,处于薄弱状态;柬埔寨也仅有一家主要智库,但 其研究能力呈现逐步上升 的 趋势,其他智库开始兴起,处于初步发展 状态;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的智库处于中等发展状 态, 都是 具有一到两家主要智库, 其 智库研究能力参差不齐,呈现“泛 专同存,以泛为主”的状态;新加坡的智库建设最为发达,具有多家 主要智库,研究能力和国际网络均较为强大。 表 1 参与东盟主要研究网络的各国智库 中国国际问题研 究院、东盟战略 与国际问题研究 所 (ASEAN-ISIS) 亚太安全合作理 事会 (CSCAP) 东亚思想库网络 (NEAT) 中国 东盟思想 库网络 (NACT) 文莱 Brunei 文莱政策和战略 研究所 ( BDIPSS) 文莱政策和战略 研究所 ( BDIPSS) 文莱政策和战略 研究所 ( BDIPSS) 文莱政策和战略 研究所 ( BDIPSS) 柬埔寨 Cambodia 柬埔寨合作与和 平研究所 ( CICP) 柬埔寨合作与和 平研究所 ( CICP) 外交部东盟秘书 处( ASEAN Secretariat In MFA) 柬埔寨合作与和 平研究所 ( CICP) 印度尼西亚 Indonesia 印尼战略与国际 事务研究中心 ( CSIS) 印尼战略与国际 事务研究中心 ( CSIS) 印度尼西亚大学 社会政治科学院 (Faculty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science, UI) 噶加码大大学东 南亚研究中心 ( ASEAN studies center, UGM) 老挝 Laos 老挝外交研究所 (IFA) 老挝外交研究所 (IFA) 老挝外交研究所 (IFA) 马来西亚 Malaysia 马来西亚战略与 国际研究院 (ISIS- Malaysia) 马 来西亚战略与 国际研究院 (ISIS- Malaysia) 马来西亚战略与 国际研究院 (ISIS- Malaysia) 马来西亚战略与 国际研究院 (ISIS- Malaysia) 表 1(续) 参与东盟主要研究网络的各国智库 中国国际问题研 究院、东盟战略 亚太安全合作理 事会 (CSCAP) 东亚思想库网络 (NEAT) 中国 东盟思想 库网络 (NACT) 3 与国际问题研究 所 (ASEAN-ISIS) 缅甸 Myanmar 缅甸战略和国际 问题研究所 ( MISIS) 缅甸战略和国际 问题研究所 ( MISIS) 菲律宾 Philippines 菲律宾战略和发 展研究所( ISDS) 菲律宾战略和发 展研究所( ISDS) 菲律宾发展研究 所( PIDS) 外交学院( FSI) 新加坡 Singapore 新加坡国际事务 研究所( SIIA) 南洋理工大学国 际关系研究院 ( RSIS,NTU) 新家皮国立大学 东亚研究院 ( EAI,NUS) 新加坡国立大学 东亚研究所 ( RSIS/EAI) 泰国 Thailand 泰国国际关系与 安全研究院( ISIS Thailand) 泰国国际关系与 安全研究院( ISIS Thailand) 东亚核心共同体 ( EACC) 越南 Vietnam 越南外交学院 ( DAV) 越南外交学院 ( DAV) 越南外交学院 ( DAV) 越南外交学院 ( DAV) 第二, 东南亚智库多受西方话语体系影响 。 “一带一路”参与国 的智库研究人员多由西方教育体系培养,不免被西方话语体系的逻辑 框架引导 , 思考中国外交战略 时 可能形成具有认知偏差 甚至 偏见的研 究成果。柬埔寨 CICP、印尼 CSIS、马来西亚 ISIS-Malaysia、菲律宾 PIDS、新加坡 RSIS 研究人员的最高学历授予国大多 为 美国 、英国、 新加坡,分别占比 28%、 26%、 13%,仅有 1%的智库研究人员接受过 中国教育体系的培养。(见表 2) 表 2 东南亚主要智库研究人员最高学历授予国情况 北美 英国 欧洲 澳纽 新加坡 本国 中国 其它 不清楚 CICP 7 2 3 1 1 - - 2 - CSIS 5 2 2 5 2 5 1 - 1 ISIS Malaysia 1 9 2 5 2 5 - - 1 PIDS 5 - 1 1 - 5 - 1 - RSIS (Senior) 23 25 2 9 14 x - 2 - Total 41 38 10 16 19 15 1 5 2 三、马来西亚智库发展概况 4 2019 年 4 月,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在接受 人民日报 采访时表 示,“今年是马中建交 45 周年, 一直以来 , 马来西亚和中国 都 保持着 密切的关系,一带一路 倡议 是实现共同发展繁荣的大机遇,马来 西亚积极支持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近年来,马来西亚智库 发展 呈现如下趋势: 第一,马来西亚智库逐步 完善,呈现 多元 化趋势 。 20 世纪 60 至 70 年代,马来西亚的大学开始设立公共政策研究机关,但是尚未形成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 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 , 官方背景的智库 (ISIS Malaysia)成立,整体发展 以官方、政党背景的智库为主, 形式 单一, 执政党和主要智库的关系密切。进入 21 世纪,大学、政府部门、私 人、民间智库逐步发展,但由于资源投入非常有限, 虽然 智库数量增 多 , 但能力不强。 自 2010 年以来,马来西亚的智库进一步多元化,在 政党政治激化的环境下, 有 政党背景 的 智库和有立场倾向的智库开始 出现,进而形成的智库格局 , 如表 3 所示。 表 3 马来西亚的智库 政府(综合 /对外) 智库 政府背景 /经济 智库 政党智库 执政党 反对党 马来西亚战略与国际 研究所( ISIS) 从 首相署到外交部 马来西亚经济研 究院( MIER) 公 正 党 Institut Rakyat (人民研究所) 巫统 Bait Al Amanah 马来西亚海洋研究所 ( MIMA) 交通部 卡扎纳研究学院 (Khazanah Research Institute) 马华公会 INSAP (策略分析与政策 研究所) 马来西亚国防与安全 研究所 ( MIDS) 国 防部 马来西亚外交学院 ( IDFR) 外交部 5 表 3(续) 马来西亚的智库 民间 /政治经济智库 企业 /银行智库 商会智库 Ideological/advocacy Neutral Institute of Democracy and Economic Affairs (IDEAS) ( Libertarian position) Centre for Public Policy Studies (CPPS) 安 邦 咨 询 (Anbound) Social Economic Research Instistute (SERI) (马来西亚中 华总商会)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Strategy (IRIS) (right-wing Malay ethnic nationalist) Asian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Institute (ASLI) CIMB Bank ASEAN Research Institute 新亚洲战略研究所 Center for New Inclusive Asia (CNIA) (pro-China) Kingsley Research Institute 大学智库 地方政府智库 马来亚大学中国研究 所 ( Institute of China Studies ICS, Univesity of Malaya) 马来亚大学亚欧研 究所 (Asia-Europe Institute AEI, University of Malaya)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 马来西亚与国际研 究所 ( Institute of Malaysian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IKMAS, National University of Malaysia) 槟城研究院 Penang Institute 双威大学东南亚研究 所 (Jeffrey Cheah Institute on Southeast AsiaJCI, Sunway University) Centre for Policy Research & International Studies, Science University of Malaysia Institute Dahrul Ehsan (雪兰莪州政府) Institute of Developmental Studies (沙巴) Sarawak Development Institute (砂劳越) 第二, 马来西亚智库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力有限 。 一方面, 马来西 亚的民间智库力量薄弱。马来西亚智库可笼统 地 分为官方背景智库和 民间智库两类。官方背景智库能够参与政府 决策,具有权威性,但缺 乏研究弹性 ; 民间智库具有弹性,但是缺乏资源,极少 能 参与 到 政府 6 决策,权威性不足。 另一方面, 马来西亚智库的研究内容有待深入与 拓展。由于马来西亚产官学三方脱节严重,智库在政府决策方面的作 用有限;马来西亚的智库研究多集中于对政府决策后的论证,对决策 过程 产生 影响 的 研究偏少;智库研究成果多以举办大型会议和发表评 论性短篇文章为主,缺乏长篇和深度报告。 第三, 马来西亚智库对华研究不深入、与华合作不密切 。 其一, 马来西亚智库的研究以本国政治经济议题为主,对外议题有限,涉及 与谈论对华议题的智库数量占总智库数量的 48.1%。 2 家企业智库均 研究对华议题;有 75%的政府智库涉及、谈论对华议题,具体包括 ISIS, MIMA, MIDAS;有 50%的民间智库涉及、谈论对华议题,具体包括 IDEAS, CNIA, IRIS, ASLI;有三分之一的大学智库涉及、谈论对华议 题,具体包括 ICS, IKMAS, AEI; INSAP 政党智库涉及、谈论对华议 题,占政党智库 总数 的 33.3%。 其二, 马来西亚 27 家智库中,仅有 9 家智库与中国建立了 合作关系。 ISIS 和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中国社会 科学院 建立了 定期交流机制,参与 了 由 外交学院亚洲研究所主导的 NACT 网络 ; MIMA 和中国国家战略研究学会建立了定期交流机制; MIDAS 正在逐渐拓展和中国的关系,参与了中国 -东盟国防智库网络; ICS 在北京、上海、厦门、广州、南宁等中国城市与复旦大学、广西 大 学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云南大学、华侨大学等智库 或 院校建立 了合作关系或完成了合作项目。 INSAP 与中国共产党建立关系, 2017 年加入 “ 一带一路 ” 国际智库合作联盟 (中联部); ASLI 主办世界 华人经济峰会, Anbound 是北京在马来西亚的子公司。 7 第四,马来西亚智库对华多持怀疑态度。 马来西亚智库的对华态 度可以分为亲中、知华、疑中、反华四类。其中,持有“亲中”和“反 华”态度的智库占比较少,是两个极端;“疑中”是马来西亚智库的主 流态度,即对中国及其国际战略 持 一定程度的怀疑 态度, 但 基于 对 本 国 利益 及与中国发展关系的考量 ,这些智库往往又对华 持 有 观望态度。 亲 中 知 中 疑 中 反 华 C N I A I N S A P I C S A n b o u n d I S I S I K M A S M I M A I D E A S I R I S 图 1 马来西亚智库的对华态度 INSAP、 CNIA 属于“亲中”智库。 INSAP 受华人政党领导 , 与 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参与了 “ 一带一路 ” 智库联盟; CNIA 参与了 “ 一带一路 ” 国际智库合作委员会 ,其理事许庆琦先生多次访华。 INSAP、 CNIA 反映了华人一般民众的想法,但事实上并非具有代表 性。 ICS、 Anbound 属于“知 中 ”智库,涉华研究居多、态度中立。 ICS 发表过多篇有关 “ 一带一路 ”倡议 和中马关系的学术性或政策性文章。 IKMAS 引入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近的 Nusantara 概念,以 包含海洋 和联通传统马来群岛 的 文明观 ,分析国内政治和国际地缘政治议题, 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带来的挑战,也是机遇。 ISISI、 IDEAS、 IKMAS、 MIMA 属于“疑中”智库。 ISIS 认为马 来西亚可以从中国 “ 一带一路 ” 倡议中获利,但要 认识到 “ 一带一路 ” 倡议 的模糊性、 中资项目的开放性 与 可持续性 ,处理好 中方与本国利 8 益协调 性等问题 ; IDEAS 构建了包括文件、金额、工程细节、承包商 等内容在内的透明度数据库,密切关注中资 、“ 一带一路 ” 项目在马 来西亚的进程,发现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建设项目透明度最高,东 海岸铁路建设项目最低。 MIMA 主要关注南海问题、海洋经济、港口 建设、港口联盟等议题,与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合办年度 “ 一带一路 ” 研讨会,但并未撰写“一带一路”相关研究成果。 IRIS 是马来西亚右翼 领导 的 、 具有“反华”特征的智库。 IRIS 认 为 中国 准备了 一系列有企图、有组织、有战略的计划,意图对东南亚 再控制、再殖民化、重建朝贡体系 , 而 “一带一路” 就 是中国联合海 外华人渗透和统治马来西亚的战略, 中国推动 “一带一路” 以 配合中 国海军在南海的扩张 , 中国战略掠夺东南亚的自然资源 ,并 通过中国 媒体、孔子学院、中国移民、干涉内政的方式 进行 软渗透 , 此外他们 还 认为前朝国阵政府“卖国” , 现在的希盟政府被华人主导。 IRIS 可 被 视为马来民粹主义的产物, 但 它对马来民众的影响高于其他智库对 马来 民众 的影响。 虽然,马来西亚智库对政府决策的影响程度 有限 ,但其 对 网络舆 情传播 的影响力不容小觑 , 而 极右翼马来势力虽然处于少数,但 由于 其善于煽动马来民众,“反华”智库 不容忽视。 四、对策建议 第一,加强“一带一路”区域与国别研究。 为促进中国与马来西 亚的互知、互通、互进,更好的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方应加强 9 区域与国别研究,了解东南亚等“一带一路”参与国独特 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文化传统、投资需求等,设计更精准的合作方案。马方也 应更多的关注中方议题,全面、无偏的理解中国及其战略。 第二, 建立国外智库人才来华培养机制 。 为使国外智库就“一带 一路”倡议向政府提供有利于两国合作的决策咨询 以及 向民众传递正 确的中国声音,中方可以通过设立培训项目、奖学金等方式,吸引“一 带一路”参与国 的 智库人员来华留学培训,增进外国智库人员对中国 的认知度。 (本文 根据 讲座 速记稿整理,经作者审定 ) 供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所有权利保留。任 何机构或个人使用此文稿时,应当获得作者同意。如果您想了解人大 国发院其它研究报告,请访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