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视域下国际城市体育空间研究.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城市发展视域下国际城市体育空间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城市发展视域下国际城市体育空间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城市发展视域下国际城市体育空间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城市发展视域下国际城市体育空间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城市发展视域下国际城市体育空间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研究报告 ( 2019年 第 32 期 总第 92 期) 2019年 10月 1 日 城市发展视域下国际城市体育空间研究 刘芯 体育金融研究中心 【摘要】 现代体育是一种城市生活方式,而城市体育空间作为全民健身、 职业赛事等多种体育行为的物质载体,与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通过国际城市体育空间案例研究城市发展与体育空间的互 动关系,发现城市的不断发展对体育空间提出了消费性和生产性需 求,促进体育空间的建设升级;而多元化的体育空间构建了城市体 育空间网络,共同推动城市实现更新转型、品牌打造、健康生态等 发展目标。 因此,决策者应该衡量体育城市空间的综合收益与成本,统筹 城市与体育发展。 Research Report 2019-10-1st edition A Research on International Sports Space in the View of Urban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for Sports Finance Liu Xin Abstract Modern sport becomes a prevailing urban lifestyle for the time being. Serving as the substantial foundation for various sports-related activities such as public fitness and professional events, sports space is strongly connected to the urban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space, we found out that the on-going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ies stimulates both consuming and producing demands for sports space, and that the network of sports space promotes urban development through a number of channels in return. Therefore, it is crucial to evaluate the comprehensive benefits and costs for policy-makers. 目 录 一、 城市发展促进体育空间建设 . 2 (一) 理论依据 . 2 (二) 英、美、德城市体育空间发展 . 3 1. 第一阶段:城市规模扩大 . 4 2. 第二阶段:城市功能完善 . 6 二、 城市体育空间推动城市发展 . 8 (一) 体育空间与城市更新 . 9 1. 城市更新 . 9 2. 伦敦: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 . 10 (二) 体育空间与消费城市 . 16 1. 消费城市 . 16 2. 超级商业综合体 American Dream:创造场景消费 . 17 (三) 体育空间与城市营销 . 22 1. 城市营销 . 22 2. 印 第安纳波利斯、墨尔本:打造体育城市品牌 . 23 (四) 体育空间与健康城市 . 27 1. 健康城市 . 27 2. 苏黎世: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 27 (五) 体育空间与生态城市 . 31 1. 生态城市 . 31 2. 美国体育公园:维护城市生态平衡 . 31 三、 结论 . 34 参考文献 . 38 1 自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趋势和主 流方向。现代体育是一种城市生活方式,城市发展为它提供了兴盛 的土壤,它也成为各类城市的发展促进因素。其中,城市体育空间 作为开展各类体育运动、满足市民体育需求、发展体育产业经济的 重要基础,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城市发展,市民 生活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升级,大型体育场馆、体育综合体、 运动休闲空间、绿色体育空间等多元化城市体育空间应运而生。同 时,不同类型的空间共同构 建了城市体育空间网络,通过不同的路 径反向作用于城市,构成发展循环。 截至 2017 年底,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 1.66 平方米;国务 院提出到 2035年,全国体育场地面积达到人均 2.5平方米。在规划 城市体育空间的增量发展时,规划者需要明确体育空间与城市发展 的互动关系,以高效建设与城市统筹发展、具有重要社会经济价值 的城市体育空间体系。 本文从城市发展视角出发,研究国际城市体育空间案例,阐述 体育空间与城市发展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并利用英、德、美的城 市发展历程说明工业化和城市化如何在二战前后的两个阶段中推动 体育空间的建 设和升级,通过各国成功案例分析城市体育空间网络 如何助力后工业化城市达成城市更新、消费城市、品牌城市、健康 城市和生态城市等多元发展目标。 2 一、 城市发展促进体育空间建设 以古希腊奥林匹克竞技为代表的古代体育经过漫长的发展,随 着人类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演变为现代体育。与古代体育相 比,现代体育是“自为”和“组织”的,即体育开始脱离对宗教和 军事的依附,成为人类 有意识、 有组织 的 强身健体和娱乐行为。 国际体育界广泛认为现代体育发源于 19 世纪的英国。英国也 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和城市化的国家: 1750年英国城市人口占比约 23%,到 1851 年英国的城市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 50.2%,他们分布 在上千个大大小小的城镇 i中,而这些人口集聚的城镇孕育了现代体 育的雏形。纵观现代体育从 19 世纪至今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现 代体育的发展历程与城市化进程高度趋同,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和城 市发展对体育的推动作用,其中也包括城市发展对城市体育空间建 设的促进作用。 (一) 理论依据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城市是具有相当面积、人口和经济活动, 从而使得私人企业和公共部门产生规模经济的地理区域;简言之, i 城镇人口标准下限为 5000 人。 3 城市是人口和经济在一定区域的集聚。因此,城市具有两种发展自 驱力:人的消费性需求和资本的生产性需求。 人的消费性需求是指 利用 社会产品 来满足 城市居民 各种需要的 需求。当人从农村进入城镇或随着城市的发展,由于物质和精神生 活方 式的改变,城市居民会产生各种类型、不同于以往的生活需要。 具体到体育而言,由于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加、身体素质下降 1、人际 关系疏离 2,城市居民产生了在城市及周边参与运动、观看赛事的需 求,从而推动了各类城市体育空间的建设。 资本的生产性需求是指资本权力推动生产力系统扩张与发展的 需求 3。资本是在持续的社会再生产 ii过程中实现增值的,就体育产 业而言,城市体育空间作为既能直接用于消费又能投入生产的物质 资料,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被生产、利用。 概括而言,城市发展催生了群众体育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从 而推动了城市中各类体育空间 的建设和更新。 (二) 英、美、德城市体育空间发展 如前文所述, 19世纪中叶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促成了体育 的现代化;与英国相似,美国和德国的现代体育也是在 19 世纪中 ii 即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 4 后期开始发展起来,城市及市周边专门用于从事体育活动的各类型 场所也逐渐形成。以英、德、美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的城市体育空间 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工业革命至二战的第一阶段和二战后的第二 阶段,即城市规模扩大和功能完善的两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城市规模扩大 在第一阶段,由于城市工业用地无规划扩张,向外扩展城市规 模、向内侵蚀公共用地,使得城市居民难以接触公共自然空间,城 市环境恶劣,加之当时卫生医疗手段有限,肺结核、黄热病等大规 模流行病在工人阶层盛行。 19 世纪 30 年代起,城市公园运动在英 国开展,公园( public park)作为一种保护大众健康的手段被采 用,英国市政希望通过在城市中向公众提供休闲户外空间来改善城 市居住环境 4。此前英国的公园( garden)是供社会上层阶级社交娱 乐的场所,议会的法令促成了这些公园的开放以及更多由公共税收 支持的市政公园的建设;前者的典型代表是伦敦的海德公园和摄政 园,后者则包括建于 1840 年的维多利亚公园 5,至今它们仍是伦敦 最知名的公共户外空间。 5 图 1 1840 年的维多利亚公园 城市公园运动前期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城市环境和教化工人阶级, 在随后的发展中,其体育功能自然而然地被重视起来。 19世纪末, 城市公园的建设目标转化为满足群众体育活动的需求,大量的露天 运动草坪和体育设施 6使得公园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公共体育空间,如 伦敦的巴特西公园就配置了板球场、足球场、网球场和体育馆。 城市公园运动也同样影响了美国和德国的工业化城市。在相互 独立的城市公园个体的基础上,美国城市通过独创的早期绿道将公 园、湿地、植物园等公共休闲场地连接,建立城市公园体系。其典 型代表是波士顿在 19世纪 80年代打造的绵延 16公里的“翡翠项链 ( Emerald Necklace)”城市公园体系;波士顿公园体系引起了其 它美国工业城市争相模仿,这些早期城市公园体系也为美国当前以 市民体育运动需求为导向的城市公园系统 7奠定了基础。德国在 6 1871统一后开始城市化进程,德意志政府和青年组织通过倡导户外 运动消解早期工业化城市的弊病。 2. 第二阶段:城市功能完善 二战前后,欧美城市建设和城市体育空间规划进入了第二阶段。 英、美等国城市化进程进入成熟期,城市化率相继达到 70%左右,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城市的功能从聚集劳动力的生产功能逐步转变 为促进生产生活集约化和科技文教发展的综合管理功能。虽然二战 对各国造成了不同的影响,但经过数十年的工业化积累,人力资本 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逐步提升,欧美城市发展进入了提高城市居 民生活质量、满足居民发展需求的阶段。其中,为了满足居民的体 育需求,城市发展带动了城市体育空间的建设。 二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英国执政党几经更替,城市更新和体 育空间发展也随政策调整而变化。二战后,英国城市面临战后重建 和城市病的双重问题亟需解决,对此,执政的工党政府致力于城市 更新和打造福利国家,由公共部门主导城市规划保障居民福利。于 40 年代至 70 年代制定的城市体育重整规划积极倡导地方政府和社 会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各级政府在 70 年代 新建了 385 个 游泳池和 137个体育中心,保障了城市居民的社区体育空间 8。 1979 年撒切尔政府上台奉行新自由主义经济,采用公私合作( PPP)方 7 式发展城市,为了削减福利支出减少了 对体育的投入 9、将体育场馆 私有化; 1997 年新工党执政,布莱尔政府希望通过城市复兴和街区 更新来解决前两个时期的政策缺陷 10,并改组文化、媒介和体育部 ( DCMS),下发体育财政拨款,建设群众体育空间 11。 与逐步衰落的英国不同,美国在二战后从大萧条中走出,成为 世界经济中心,国内的发展重心也逐步向西南部城市扩散,城市间 竞争激烈。同期美国职业体育发展迅速,各城市政府为了支持或吸 引职业球队积极修建职业体育场馆。 1960 年至 1989 年间,美国开 放职业体育场馆 30 座,总耗资 92.8 亿美元,其中公共资金占比达 86%12。同时, 在群众体育空间方面,美国于 1965 年立法要求政府 每年投资 7.8 亿美元修建公共体育设施 13。如今,美国大部分社区 都拥有社区活动中心和休闲公园;以人口约 20万的阿灵顿县为例, 全县共有 14 个社区中心 14,提供多种室内和室外体育设置供当地居 民和俱乐部使用;而人口约 80 万的旧金山市区则拥有 25 个多功能 休闲中心及 220个公园 15,在市内步行 10分钟即可抵达公园。 二战战败国德国在经济和城市重建后保持了重视国民身体素质 的传统,在 60年代开展“黄金计划( Golden Plan)”,西德政府 计划投资 63 亿、实际花费 174 亿马克 iii( 不低于 40 亿美元)用于 iii 德国 1971 年 GDP 为 2150 亿美元。 8 建设全民体育休闲空间;针对不同年龄群体的体育需求,共建成 30700 座儿童游乐场、 14200 座体育场、 12800 座体育馆和 2900 座 游泳池。这些体育空间与德国的大众健身俱乐部有机结合:从 50年 起,西德的体育大众体育俱乐部平均每年增长 1000个 16,到 90年代 东西德合并,德国社会共有约 7 万个俱乐部,即每千人拥有一个。 “黄金计划”为大众体育俱乐部提供了充足了空间基础,大众体育 俱乐部也使得这些体育空间得到充分和高效的利用,两者成为德国 群众体育发展的两大支柱。根据 Eurostat 报告, 2014 年德 国每周 参与一次以上体育运动的人口占比达 66%17,高于欧洲 44%的平均水 平。 二、 城市体育空间推动城市发展 从经济学理论和欧美经验来看,城市发展是促进体育空间建设 的主导力量之一 iv。然而,在此过程中体育空间并不是完全被动的。 当今的城市发展是一个庞大的综合项目,存在多元化的目标、多维 度的问题,合理规划的体育空间可以帮助城市实现特定目标、解决 实际问题,成为城市健康发展的驱动力。如上文所述,美国城市就 曾经将打造职业体育场馆作为城市营销工具,从而吸引城市发展资 源。 iv 从我国的发展经验来看,中央行政规划是促进城市体育空间发展的另一动力。 9 城市发展在学术界一直都是热门议题,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 行 研究,发展出空间结构理论、城乡结构转换理论、生态学派理论 等指导城市发展规划的理论成果。结合前人的研究与本文的内容, 笔者将城市发展总结为:城市发展是通过协调资本、产业、劳动力、 科技、信息、文化等城市要素,利用经济活动的规模效益、聚集效 应和扩散效应,达到规模控制 v和功能完善的目的,同时兼顾环境与 人的健康的过程。 由此可归纳出城市发展的两个基本途径:协调内部要素(内生 型发展 18)、吸纳外部要素(外源型发展),以及城市发展需要注 意的两个要点:生态环境与国民健康。针对这四点,我国政府分别 提出了城市更新和转型、城市品牌和 营销、生态城市和健康城市等 城市发展目标。体育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组分,可以助力城市 实现上述发展目标。 下文将通过国际上成功的体育空间规划项目阐述体育空间促进 城市发展的潜在逻辑。 (一) 体育空间与城市更新 1. 城市更新 v 城市发展的前期目标是规模扩大,但目前城市发展呈现多样化态势,仅就人口规模而言,不同城市的发展 目标不同,故用“规模控制”代替“规模扩大”。 10 我国大中型城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城市规模和功能都与其发 展初期大相径庭。面对新的城市发展需求和有限的土地资源,新阶 段的存量规划式城市发展可采用城市更新办法。城市更新( Urban Renewalvi)是指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 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19。改建活动一般包括对衰落区域的拆 除 重建、部分改造或综合治理;通过城市更新,可达到优化城市功 能、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提高城市效益的目的。 2. 伦敦: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 伦敦作为典型的现代城市,由于发展时间早、速度快,较早出 现了城市更新的需求;英国政府于上世纪 80年代起开展城市更新, 至今仍是伦敦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由专门的委员会监管。 从 2000 年 起 , “ 体 育 场 馆 促 进 城 市 更 新 ” ( Stadium-led Regeneration)成为伦敦城市更新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之一,即通过 城市体育场馆的建设、改造活动带动周边区域在物质环境层面、经 济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发展 vii。 根据 KPMG 的报告 20,欧洲区域的 67%的顶级足球俱乐部场馆建 在半都市化区域,但从 1980 年起城市中心区的足球场馆占比逐步 vi 在英美也称为 urban regeneration 和 urban redevelopment. vii 伦敦主办 2012 年夏季奥运会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是为了更新城市东区。 11 提升,该报告预测随着各地的城市更新项目的开展,该趋势在未来 仍将持续。 2015年,伦敦城市更新委员会发布了体育场馆促进城 市更新报告,他们走访了 6 个俱乐部足球场的城市更新项目并评 估这些项目的效用,笔者将其调研成果和城市更新规划报告内容整 合如下: 依提哈德体育 场 温布利大球场 酋长球场 物 质 环 境 层 面 体育 场馆 利用 作为曼城俱乐部主场 使用, 62000 座;另 外可用于举办演唱 会,曾举办 2015 年 橄榄球世界杯 英格兰国家队主场, 90000 座;另可用于 举办足总杯、英式橄榄球联赛、 NFL 比赛 (引入)和演唱会 阿森纳俱乐部 主场, 60000 座;每年举办 三场以上演唱 会 基础 设施 改善 新建城市到球场的有 轨电车车站、球场到 训练中心的人行天桥 新建公共交通设施,打造“可持续旅游”景 点 俱乐部投资 7000 万英镑 建设垃圾回收 中心 配套 城市 更新 商业配套:零售中 心、酒店度假中心; 俱乐部资助建立高中 区政府和 Quintain 公司的场所营造计划 包括伦敦名品奥特莱斯(包括 50 家商 铺, 20 家酒吧和餐厅,一家电影院和一 个免费儿童游乐场)、酒店、居民和学生 住宅、政府办公场所、社区公共空间的全 面建造 21 新建住宅 经 济 层 面 场馆 投资 运营 政府投资 1.12 亿英镑 用于球场建设,俱乐 部和公共投资 4200 万英镑用于改造;俱 乐部 2017 年收入 5 亿英镑 总投资 7.5 亿英镑 俱乐部投资 3.9 亿英镑; 俱乐部 2018 年收入 5.3 亿 美元 社 会 社区 就业 增加 场馆建设 60%的工作 机会供给当地社区 提供 106 个场馆工作岗位和 600 至 700 个足协工作岗位;场外,奥特莱斯提供 1000 个新销售岗位 提供上千临时 岗位 12 层 面 社区 住宅 建设 市政府在场馆周边新 建 1000 套住宅 计划新建 7500 套住宅 新建、翻新 3000 套住 宅;原海布里 球场改建成 655 套公寓 社区 福利 增强 俱乐部捐赠社区球 场、提供免费的健康 计划 场馆 1%的利润用于社区建设 球场用于 4 个区的社区活 动、新建体育 中心 奥林匹克体育场 莱昂内尔 路体育场 (在建) 新白鹿巷球场 物 质 环 境 层 面 体育 场馆 利用 由伦敦奥运体育场改建为西 汉姆联俱乐部主场, 54000 座;曾举办橄榄球世界杯、 田径比赛和演唱会(每年 10 场以上) 布伦特福德俱乐部主 场, 20000 座;可举 办橄榄球比赛、社区 体育活动 热刺俱乐部主场, 61000 座 基础 设施 改善 60 亿英镑交通设施投资(奥 林匹克公园区域总额) 公交服务、公共空 间、公园建设 计划中:地铁维多利亚线延长、 地铁站改造或新建 配套 城市 更新 伦敦遗产发展公司( LLDC) 负责奥运园区及周边地区的 全面更新工作, LLDC 为该地 区制定了 16 年的发展规划, 内容全方位涉及基础设施、 商业、社区、公共用地等内 容 22 Gunnersbury 公园更 新项目 23(包括新建 草地球场) 托特纳姆计划:全面更新托特纳 姆地区,到 2025 年建成 10000 套住宅、百万平方英尺商业空 间,重建火车站和 Northumberland 公园 24 经 济 层 面 场馆 投资 运营 公共建设投资 4.29 亿英镑, 改造投资 1.54 亿英镑;俱乐 部年收入约 2 亿英镑 俱乐部投资 7100 万 英镑 ;英冠球队平均 收入约 5000 万英镑 俱乐部投资 4 亿英镑;俱乐部 2018 年收入为 3.8 亿英镑 13 社 会 层 面 社区 就业 增加 提供 720 个工作岗位, 75%供 给当地社区;未来十年周边 区域将产生 20000 个工作岗 位 提供 200 个球场建设 岗位和 300 个运营岗 位 目前提供 530 个工作岗位,区域 全面更新后预计提供 5000 各岗 位 社区 住宅 建设 奥林匹克公园区域新建 7000 至 8000 套住宅 新建 910 套住宅 计划新建 222 套住宅、翻新周边区域的 3000 套住宅 社区 福利 增强 为 Newham 区居民每年提供 十万张免费球票,举办十次 社区活动,开放田径跑道 向 1000名社区学生 提供活动 - 表 1 伦敦 :体育场馆促进城市更新 从物质环境层面而言,城市体育空间建设能够给城市更新带来 三个作用:体育场馆利用、基础设施改善和配套城市更新。从上述 六个城市体育场馆的情况来看,在内容上和职业赛事、演艺活动结 合保证了场馆自身的利用率,赛事活动带来的高人流量也推动了基 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设施)的改善,此外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配套 商业、住宅或公共空间的建设,增添城市活力。其中,奥林匹克体 育场和新白鹿巷体育场项目都是区域整体城市更新计划中的一部分, 可通过合理规划体育空间与其它功能空间的组合互动,发挥城市空 间的协同效应。 14 图 2 托特纳姆地区更新规划,标示处为新白鹿巷球场 城市体育空间的经济效益包括场馆投资运营和周边经济带动。 从场馆本身的经济效益看,除温布利大球场外,其它五个球场都是 职业俱乐部主场,由于俱乐部收入较高,场馆投资和俱乐部年收入 趋同,且以俱乐部投资为主,占用公共资金较少;这种模式说明体 育场馆的自身经济效益高,是城市体育场馆建设中较为理想的模式。 体育场馆的周边经济带动也是争议度较高的一个话题,虽然学界普 遍承认其效果,如体育场馆能够促进地区的商业消费 25、人均收入 26 和雇员规模 27,但也有 部分文献认为经济带动效应不足以支撑场馆 建设的高昂成本。 15 图 3 伦敦名品奥特莱斯,后方建筑物为温布利大球场 在社会层面,城市体育空间主要通过就业、住宅和福利三个方 面促进周边社区发展,上述 6 家体育场馆都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其社 区带动潜力。下图为伦敦热刺球队的新球场,球场与周边的居民社 区并没有明显的隔离带,新球场为周边社区带来了 500 余个工作岗 位和 200余套新建住宅,且政府将翻新周边 3000套老旧住宅。新白 鹿巷球场所在的托特纳姆地区是伦敦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也是房 价洼地 ,地区政府旨在通过包括新建球场在内的一系列城市更新计 划吸引更多投资和人力资本,促进街区发展。 16 图 4 新白鹿巷球场 (二) 体育空间与消费城市 1. 消费城市 除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内生型发展的另一机制是城市转型。 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集中于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尤其是 这些城市从资源产业向替代产业的转型;然而对于我国和国外发展 更为成熟的大型城市,它们面临的是从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的城 市形态 28。 2008 年,我国居民消费占 GDP 比重仅为 35.3%, 2017 年 该数值增长至 53.6%29,这既是因为人均收入的增加,也是中央政府 在国际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提倡拉动内需以维持经济稳定的结果。 具体到城市而言,发掘、满足消费潜力可以促进其不断完善城 市功能、提高管理质量,从而促进城市发展。因此,上海、成都、 佛山等一二线城市先后提出“消费型城市”的转型理念,商务部等 14 部门也于今年 10 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 17 市的指导意见。消费城市( Consumer City)可广泛地理解为以 消费为主的一种后工业化形态,哈佛大学教授 Edward Glaeser 提 出,消费是后工业化城市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且 随着交通和通讯技 术的发展,城市作为消费中心的吸引能力才是其发展的竞争力。 2. 超级商业综合体 American Dream:创造场景消费 运动作为人的固有需求,不仅覆盖了马斯洛模型的五个需求层 次,而且在工业化城市中被长期压抑;因此,城市体育空间作为体 育活动的载体,本身就是一个高质量消费空间;此外,参考新芝加 哥学派结合城市消费化转型提出的城市发展理论“场景理论 viii”, 体育空间还能赋能其它城市生活娱乐空间,通过不同的功能空间的 组合,传递独特的城市文化与价值观 30。 借用丹尼尔西尔在著作场景:空间品质如何塑造社会生活 中咖啡馆的例子:咖啡馆不仅是提供咖啡和食物的场所,而且它还 是能够创造文化的公共空间,高素质的市民会为了参与批判性对话 到此聚会,该场景内形成的文化氛围使城市成为交换价值观的公共 空间,从而引导公众行为,促进城市发展。同理,城市体育空间不 仅仅是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孤立场所,它还是自我魅力展现、提倡 viii 场景理论认为,场景的构成是 生活娱乐设施 组合,这些组合不仅蕴含了功能 ,也传递着文化和价值观, 从而吸引人力资本聚集、推动城市发展。 18 活力竞争、同时又凝聚团结力量的公共空间。通过合理的结合,体 育空间能将这种价值观转移到其它 功能空间上,产生协同作用。 在具体实践中,各种类型的体育综合体 ix较好地发挥了城市体 育空间的场景效应。以今年 10 月在美国新泽西州开业的超级商业 综合体 American Dream 为例,该综合体占地 27.9万平方米 x,内有 500余家商户提供零售、餐饮和娱乐服务 31。 American Dream在商业 模式上的创新性在于其娱乐业态占整个综合体的 55%,其中与体育 相关的包括一个水上乐园、室内滑雪场、 NHL 级别滑冰场、“愤怒 的小鸟”主体迷你高尔夫球场,数字高尔夫场 Topgolf、大健康中 心和各类体育零售店,为消费者提供全 新的娱乐零售体验。 ix 体育服务综合体可分为运动综合体型、体育休闲娱乐型、康体养生型、体育旅游度假型、体育公园型等。 x 鸟巢占地面积为 25.8 万平方米。 表 2 场景理论的内在机制 19 图 5 American Dream 作为未来商业娱乐中心的典范, American Dream为消费者提供 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娱乐设施组合、一个独特的消费场景,消费者置 身于该场景中,不仅会消费单一产品或服务,还会受到该场景的感 染与引导参与各种体验活动。体育元素的增加对 American Dream至 关重要,除了直接创收之外,各类体育空间还有三大作用:(一) 为体育零售和服务部门创造最自然的消费场景,如室内滑雪场的消 费者在综合体内进行滑雪设备、教学服务的 消费;(二)为其它部 门导流,如健身中心的消费者在餐饮、美妆部门消费;(三)最重 要的是,体育不仅仅是简单的导流工具,正如一个人进入图书馆会 自然地小声说话、认真阅读一样,体育和其它消费部门共同营造出 一种节庆式文化,引导消费者深度参与互动,这也是 American Dream相较线上商店或其它功能单一的商城的显著优势。 20 图 6 Topgolf 数字化球场 除 American Dream 为代表的商业娱乐中心外,还有其它类型的 体育综合体;不同综合体的商业模式不同,体育部门在其中的定位 也不一致。 图 7 不同类型的体育综合体 21 根据体育空间占综合体空间的比重,笔者将目前国际上五个知 名的体育综合体项目排列在如下图谱中。从左至右,体育空间和业 态的占比逐步增加:最左的阿联酋酋长购物中心是全球首屈一指的 购物中心,汇集超过 600 家顶级品牌商店和近百家餐饮店,最为独 特的是酋长购物中心在炎热的沙漠地区打造了一个巨大的室内滑雪 场;最右的新加坡体育城占地 35万平方米,除了 55000座国家体育 场、游泳中心、多功能球场、水上运动中心等传统体育空间外,还 配有新加坡体育局等体育机构的办公空间和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 体育信息资源空间。 图中左上方的 Q s Mall是日本大阪的社区型商业项目,在废 弃棒球场的旧址上建成,以其免费开放的 300 米绿色空中跑道著称; 此外商城中还设置了付费使用的健身中心、小型足球场和半开放式 攀岩墙。作为社区商业中心,它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零售、超市、 药房、餐饮等生活性商业服务。右上方的 LA Live(活力洛城)则 是美国洛杉矶市中心一座充满活力的体育娱乐中心,总占地 37 万 平方米的项目不仅包含 NBA湖人队的主场斯台普斯球馆、 ESPN 西海 岸广播中心,同时还为城市提供优质的会展、演艺、酒店和餐饮空 间。 22 这两个项目在目标客群和服务方式上有很大区别: Q s Mall 以社区居民为主要对象,为他们提供参与性体育空间;而 LA Live 则以旅游客群为目标,通过顶级体育娱乐活动吸引消费者前往 xi。 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在于通过体育空间营造特定的场景和文化: Qs Mall 旨在为周围人群提供一个温暖、开朗、惬意的交流空间, LA Live则力图打造最极致、奢华、新潮的娱乐体验;并通过各自营造 的文化价值吸引人群聚集、消费。 (三) 体育空间与城市营销 1. 城市营销 城市发展除了内生型,还有外源型;外源型发展是指通过吸引 外部的城市要素(资本、劳动力、技术等)来推动城市的工业化和 现代化进程 32;约 翰弗里德曼教授也称其为“城市营销型”,因 为外源型城市吸引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就是城市营销。 关于城市营销的定义不一而足,以菲利普科特勒为代表的北 美学派认为可以将城市作为一个企业来运营,通过一系列战略来对 外营销城市,最终达到城市经济发展的运营目标;国内的学者结合 我国经济发展和政府治理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城市品牌、政 府需求等内容 33。结合本文的研究内容,笔者提出:城市营销是地 xi 2018 年洛杉矶旅游业创收 366 亿美金。 23 方政府面对日趋激烈的城市竞争开展的营销活动,其直接目的是吸 引外部投资者、旅游者和居住者,从而达到城市特定的发展目标。 其中,投资者为城市 带来资本 xii、居住者(居民和雇员)带来人力 资本、旅游者在消费的基础上还可能转化为前两者,这些要素都将 促进城市经济和其它层面的发展。 2. 印第安纳波利斯、墨尔本:打造体育城市品牌 城市营销的主要策略是城市品牌建设;城市品牌是对于城市特 质的现状和愿景的概括,是城市想要传递给潜在消费者(投资、居 住、旅游者)关于城市发展的核心概念。 二战后美国体育文化盛行,大批城市开始通过打造“体育城市” 名片吸引产业和人口,其中最为“大胆”的城市之一是印第安纳波 利斯。上世纪 70 年代,市政府、企业和慈善机构决定共同打造体 育城市,将当时在全 国毫无知名度的“睡城( Naptown)”转变为 “超级城市( Super City)” 34。 1974 至 1999 年间,围绕这个体育 城市发展策略( Sports Strategy),多方共投资了超过 30亿美金 用于各类建设项目 35,其中包括印第安纳大学游泳馆、城市广场球 馆等。此后,印第安纳波利斯吸引了大量产业资源,拥有了自己的 xii 有时公司迁移还能为城市带来高素质人才,如华为的研发部门落地东莞,就为东莞带来了数百亿的地产 投资和上万名员工。 24 NFL 小马队和 NBA 步行者队,吸引 NCAA、美式橄榄球协会、美国田 径协会等机构入驻,并于 2012 年举办 NFL 超级碗总决赛, 30 年间 创造超过 20亿美金的赛事相关经济效益 36。 图 8 印第安纳大学游泳馆 至今仍是最负盛名的经济游 泳馆之一 对于洛杉矶、巴黎、东京、新加坡等国际大都会而言,城市的 体育名片更是直接提高国际声誉、增强国际影响力的利器。以“世 界体育之都”墨尔本为例,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经济发 达、生活便利、文化繁荣,多年荣膺“ 全球 最 宜居城市 ”称号。其 城市体育空间规划也令人惊叹,从城市 CBD步行 15分钟即可到达墨 尔本体育片区,这里汇集近十座各类体育场馆,其中包括可容纳 10 万观众的墨尔本板球场( MCG)、可容纳 1.5 万观众的室内网球馆 罗 德 拉沃尔球场( Rod Laver Arena)、墨尔本竞技馆 25 ( Melbourne Arena,由海信冠名)以及国家体育博物馆等;除此 之外,墨尔本著名的 弗莱明顿赛马 场、墨尔本大奖赛赛道 ( Melbourne Grand Prix Circuit)也坐落在城市繁华地区。墨尔 本还有机构提供“体育游览路线”带领游客畅游城市体育空间。 图 9 墨尔本体育片区 此外,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还为市民提供各类设计精良的休 闲运动空间。 26 图 10 墨尔本 City Bath 游泳馆、 URBNSURF 内陆冲浪公园、 Box Hill 运动公园等 这些体育空间与其它城市建筑、景观共同塑造了墨尔本的城市 视觉形象,并承载着城市的独特文化与集体记忆。这些精心打造的 城市体育空间还是各类节庆式赛事的载体;墨尔本全年举办各类体 育赛事,包括长达 2 至 3 个月的春季赛马嘉年华、澳洲网球公开赛、 F1澳大利亚大奖赛等,这些城市事件具有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力,每 年为墨尔本吸引上百万现场观众和更多媒体受众 xiii。墨尔本市长 Sally Capp近期表示:“居民、企业和游客告诉我们,他们都被我 们充满活力的经济和就业环境、世界级的活动日程所吸引。我们正 通过大力投资、升级公共空间,举办重大节日活动来提升城市。” xiii 根据澳网官方数据, 2018 年观看澳网的家庭总数超过 9 亿,来自 220 个国家与地 区。 27 (四) 体育空间与健康城市 1. 健康城市 前文提到,城市发展的同时需要兼顾人与环境的健康。早期的 工业化城市给市民的健康造成了恶劣影响,而在后工业化城市发展 过程中,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严重困扰着城市居民 xiv; WHO认为缺乏体力活动( Physical Inactivity)会引起多种慢性病, 是导致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 37。如今,人力资本对 于 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保障居民健康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目 标之一。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健康城市是以人 群、环境和社会健康为目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都以人的健 康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模式。 2. 苏黎世: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从大众体育角度而言,城市运动休闲空间是推广健康行为、提 高健康水平的物质基础。以欧洲城市苏黎世为例,苏黎世中心城区 占地 92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40 万人,市政府为市民提供多种城市 xiv 据国家卫计委 统计 , 2015 年 全国成人肥胖率为 11.9,高血压患病率为 25.2、糖尿病 为 9.7 。 28 体育空间,由学校与体育司下属的体育处负责管理。具体 空间类型 和数量如下: (1) 由苏黎世体育处管理的室内体育场 18 个,另有数十个学校 管理的体育场在放学时段对居民开放; (2) 室外草地球场 15个,室外田径场 6 个; (3) 室内游泳池 7个、室外游泳池 7个、湖 /河滨游泳池 11个; (4) 沙滩排球 /足球场 15个; (5) 公共网球场 8个,俱乐部网球场 18个; (6) 23条绿色跑道和一条城市马拉松跑道; (7) 其它:壁球场、滑冰场等。 29 图 11 苏黎世双层多功能运动场;苏黎世 Lengg 网球场,配有 5 片室外场和 2 片室内场;苏黎世 Allmend 球场; 苏黎世 Oerlikon 游泳馆,配有标准泳池、儿童泳池和跳水池;苏黎世绿色马拉松,沿途有多个饮用水点和更衣室 与多元化的休闲运动空间配套的是高效的运动空间管理平台和 完善的公共体育服务。苏黎世市政官网中详细列明所有场馆的地址、 联系方式和预约方式;大部分室内体育馆在平日晚上和周末都安排 了多种运动课程供市民参加,市民也能通过加入大众体育俱乐部参 1 2 5 4 3 30 与体育活动 xv;另外,体育处还发布了苏黎世体育指南,其中 列明了市民可以选择的 82项体育运动和相关场地信息。 增加大众体育空间和服务供给的效果显著。据瑞士联邦统计局, 从 2002年至 2018年,积极运动人群的占比从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