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降成本”问卷调查分析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9年“降成本”问卷调查分析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5页
2019年“降成本”问卷调查分析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5页
2019年“降成本”问卷调查分析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05页
2019年“降成本”问卷调查分析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05页
2019年“降成本”问卷调查分析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05页
亲,该文档总共20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降成本与实体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 2019 年“降成本”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 年“降成本”问卷设计与分析组 2019 年 10 月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2019 年 “降成本” 问卷设计与分析组 组 长:傅志华 联络人:王志刚 成 员:徐玉德 韩晓明 王志刚 梁 季 周 孝 陈 旭 王胜华 夏 楸 I 目 录 一、 问卷调查结果概况 . 2 二、 关于降成本政策的文本分析 . 7 (一)中央层面降成本政策分析 . 7 (二)地方层面降成本政策分析 . 9 三、 企业税费情况据统计分析 . 16 (一)关于调查内容与分析指标的说明 . 16 (二)关于企业税收情况的 统计分析 . 18 (三)关于行政事业性等缴费和其它缴费情况的统计分析 . 29 (四)关于企业税费负担感受的调查分析 . 30 (五)分析结论 . 31 四、 企业融资成本 分析 . 33 (一)实体企业融资规模和融资成本的总体情况 . 33 (二)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区域分布特征 . 36 (三)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企业所有制差异 . 40 (四)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企业规模效应 . 43 (五)实体企业融资成本的行业分布差异 . 44 (六)实体企业对融资成本的主观感受 . 51 (七)分析结论 . 53 五、 营商环境情况分析 . 55 (一)企业对营商环境改善情况的总体评价 . 55 (二)企业对行政管理情况的评价 . 59 (三)企业对法律环境的评价 . 69 II (四)企 业对市场 环境的评价 . 74 (五)企业参加社团组织情况分析 . 76 (六)企业融资环境情况分析 . 79 (七)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评价 . 86 (八)对 2018 年度营商环境改善程度的评价 . 88 (九)对未来营商环境优化 的期待 . 91 (十)分析结论 . 91 六、 企业人工成本、物流成本及原材料成本分析 . 96 (一)人工成本分析 . 96 (二)物流成本分析 . 108 (三)原材料成本分析 . 113 (四)分析结论 . 116 七、 企业用能用地成本分析 . 121 (一)用能成本分析 . 121 (二)用地成本分析 . 130 (三) 分析结论 . 136 八、 企业生产经营及成本情况分析 . 138 (一)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 138 (二)企业成本费用分析 . 152 (三)分析结论 . 171 九、 外向型企业的成本与挑战分析 . 174 (一)外向型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 174 (二)外向型企业的成本变动 . 179 (三)外向型企业的主要挑战 . 187 III (四)分析结论 . 192 附件:文本相似度计算原理 . 194 (一)文本 相似度的定 义 . 194 (二)文本相似度计算的原理 . 194 (三)政策文本相似度分析的具体实现 . 196 IV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1 2016 年 8 月,国务院印发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国 发 2016 48 号),系 统推进降成本工作,并确立“ 3 年左右使实体经 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 的目标。 2016 2018 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财科院”)连续三年组织开展“降 成本”调研活动,调研成果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并获得决策层的 高度关注。 2019 年,财科院以“降成本与实体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为 主题,继续开展“降成本”大型调研活动,以全面评估全国三年降成本 工作的实施效果,并 探 讨进一步降成本以促进实体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 的具体路径。 本年度调研采取“ 1+5+1”的形式进行,即成立 1 个综合评估组、 5 个专 题调研组和 1 个问卷设计与分析组。秉持继承与 创新兼顾的原则, 问卷设计与分析组对调查问卷进行删繁就简和全面完善,五个专题涵盖 税费成本、融资成本、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科创型企业成本、外向型企 业成本等五大专题。 2019 年 5 7 月,在各省市财政部门的协助下,我 们委托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线上问卷调查。本 报告对回收的有效样本进行科学、系统分析,重点考察和评估过去三年 “降成本”相关 政 策的实施效果,并为财政部、发展和改革委等相关中 央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提升降成本政策效果、稳步促进实体经济企业 高质量发展提供有 力的决策支持。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2 一、 问卷调查结果概况 本年度调查问卷包括九个板块、 35 个大题(部分包含子问题),涉 及企业基本情况,营商环境,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原材料、人工及物流 成本,用能用地成本、融资成本、税费成本、其他涉企收费、外向型企 业成本等内容,既有企业客观数据,也兼顾填报者或企业的主观评价。 调查问卷于 2019 年 5 月 20 日正式上线, 8 月 3 日到期关闭。为最大可 能地利用问卷信息,在前期清洗的基础 上 ,我们对数据进行了详细的人 工比对和再清洗,最终得到包括 12175 份有效样本的总样本,但各子样 本 1的有效样本数存在较大差异。其 中,总样本的基本情况如下: 从企业所在地区 2来看,总样本分布比 2018 年更加均衡:东部地区 样本企业最多,共计 3760 家、占比 30.88%;中部地区相对较少,共有 3618 家、占比 29.72%;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样本企业最少,分别为 2608 家( 21.42%)和 2189 家( 17.98%)。 从企业规模 3来看,样本企业中中型企业最多,共计 5117 家、占比 42.17%;其次是微型企业,共 2869 家、占比 23.65%;小型企业和大型 企业最少,分别是 2509 家( 20.68%)和 1638 家( 13.50%)。 从企业所有制 4来看,民营企业是有效样本的主体部分,共计 7716 家,占比达到 63.38%。其次是国有企业,数量为 3331 家、占比 27.36%。 除此之外,样本中集体企业、外资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数量相差不 1 子样本主要包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民营经济营商环境、科创型企业成本、 外向型企业成本等若干部分。 2 按照常用方法,我们将全国 31 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分为四大地区: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 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等 10 个省市;中部包括山西、安徽、 江西、河南、湖北、湖南等 6 个省市; 西部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广西、内蒙古等 12 个省市; 东北 包括黑 龙江、辽宁、吉林等 3 个省市。 3 参照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 2017),将各行业企业划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微型四 类企业。 4 考虑到企业日益多元化,我们对传 统分类进行了修订,即按照登记注册类型和控股结构类型来判断企业的所 有 制类型。例如,除注册类型为国有企业以外,由国有企业或国有资本控股的企业也属于国有企业。如此,将企业 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 业、外资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等五种类型。其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是指没有 明显的控股股东,且股东类型多于一种的企业。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3 大,分别为 177 家( 1.45%)、 557 家( 4.57%)、 394 家( 3.24%)。 从企业成立时间来看,超过 80%的样本企业成立于 2000 年以后的时 期。具体地,成立于 2000-2009 年和 2010-2019 年两个时期的样本企业分 别有 4857 家( 39.89%)、 5216 家( 42.84%)。其次是 1990 年代,共有 样本企业 1446 家、占比 11.88%。成立于 1980 年代的样本企业共有 376 家,占比为 3.09%。同时,有 263 家样本企业( 2.16%)成长于新中国成 立至改革开放这一时期(即 1950-1979 年)。最后,成立于 1949 年及以 前的样本企业共有 17 家,占比约 0.14%。 图 1-1A 地区分布 图 1-1B 规模分布 图 1-1C 所有制分布 图 1-1D 成立时间分布 图 1-1 总样本结构与分布 从所属行业 1来看,将近一半的样本企业属于制造业,其数量和占比 分别高达 5993 家、 49.22%。其次是其它未标明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1 为区分企业规 模,我们在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 4754 2017)的基础上,根据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 业划分办法( 2017)进行了重新组合。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社会工 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中介服务等行业,共计有 1226 家,占 比 10.07%。属于农林牧渔业和批发业的样本企业相对较多,分别有 638 家( 5.24%)、 636 家( 5.22%)。样本企业数量超过 300 家的行业还有 零售业,建筑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电力、热力、燃气 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占比分别为 4.57%、 4.48%、 3.42%、 3.31%、 3.04%、 2.87%。其中,属于邮政业的样本企业 数量最少,仅有 5 家( 0.04%)。 图 1-2 总样本行业分布 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为促进实体经济高 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内在要求和主要抓手,而发挥 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至关重要。为此,本年度“降成本”调研将科创型 企业 1成本作为专题之一。在线上问 卷 调查中,科创型企业子样本的样本 量为 2457 家,占总样本的比重约为 20.18%。其中,从所在地区来看, 中部地区的科创型企业样本最多 ,为 977 家( 39.76%);其次是东部地 1 认定科创型企业的标准主要是企业定位,即科创型企 业是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 大需求,优先支 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具 有稳定的商业模式,市场认可度高,社会形象良好, 具有较强成长性的企业。从行业来看,科创型企业涉及新一 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领域。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5 区,共 653 家( 26.58%);西部地区相对较少,共有 538 家( 21.90%); 东北地区的样本企业最少,为 289 家( 11.76%)。从所有制类型来看, 属于民营企业一类的科创型企业样本最多,共 2052 家,占比高达 83.52%; 其次是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分别为 217 家( 10.69%)、 106 家( 1.78%); 集体企业一类的样本最少,仅有 9 家科 创 型企业,仅占子样本的 0.20%。 毫无疑问,从全国整体层面来看,民营企业是科技型企业的主要组成部 分。因此,这一子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 性。 图 1-3 科创型企业子样本分布情况 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我国面临 的贸易摩擦问题日益严重。 2016 2017 年,我国产品分别遭遇了来自 27 个和 21 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 119 起、 75 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 额分别为 143.4 亿美元、 110 亿美元。 2018 年,美国特朗普政府挑起贸 易战,对中国出口商品大幅加征关税,这给我国经济社会运行带来了巨 大 冲 击,外向型企业更是首当其冲。考虑到外向型企业的重要性,我们 将外向型企业成本问题作为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重点。本次线上调查 获得的外 向型企业有效样本共 2678 家,占总样本的比重约为 22.00%。 其中,从地区分布来看,来自东部地区的外向型企业最多,共有 1141 家、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6 占比 42.61%;其次是中部地区,共 837 家、占比 31.25%;西部地区和东 北地区的外向型企业样本相对较少,分别为 338 家( 12.62%)、 362 家 ( 13.52%)。从所有制类型来看,与科创型企业子样本类似,民营企业 的数量最多,为 1986 家,占比高达 74.16%。其次是外资企业和国有企 业,分别有 334 家(占比 12.47%)、 250 家(占比 9.34%)。外向型企 业子样本中的集体企业 最少,仅有 23 家、占比 0.86%。 图 1-4 外向型企业子样本分布情况 如上所述,本年度线上问卷调查获得的总样本和主要子样本分布较 为均衡,与整体情况相符,因而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为进行后续深度分 析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此,需要郑重感谢所有参与此次线上问卷调查的 企业,以及协助我们组织实施线上问卷调查的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及成都市等相关市、县财政部门。同时,也要感谢北京零点市 场 调查有 限公司,是他们专业的技术支持确保此次问卷调查高效、顺利进行。另 外,刊物编辑部、图书资料信息中心等财科院内设机构为线上问卷调 查 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很多帮助与支持,在此一并致以谢意。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7 二、 关于降成本政策的文本分析 2019 年 8 月,正值全国性降成本工作实施 3 年之际,也是降低实 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国发 2016 48 号)主要目标“ 3 年左右 使实体经济企业综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较为明显增强”验收之时。 因此,财科院将降成本工作实施效果评估作为 2019 年“降成本”大型调 研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基于问卷调查结果进 行 分析与评估之前,我们首 先对降成本政策进行系统梳理,以做到有的放矢。 具体地,我们初步构建了降成本政策文本数据库,全面涵盖 2016 2018 年各中央部委和各省市 1发布的“降成本”相关政策,并从中央和地 方、不同政策类别、不同地区(即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三个维度 对政策出台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其中,可以将“降成本”政策分为 综合 类 2、制度性交易成本类、税费负担成本类、融资成本类、物流成本类、 用能成本类、用工成本类、用地成本类等类型 3。 (一)中央层面降成本政策分析 自 2015 年 12 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降成本”列 为 2016 年经济工 作五大任务之一开始,中央部委纷纷出台“降成本”政策,打出了降低 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税费负担、降低融资成本、降低 物流成本等在内 的一套政策“组合拳”。 2016-2018 年,中央层面相继发布了 30、 28、 1 主 要针对省级 层面政策文件。为了聚焦分析降成本 政 策,我们的政策文本库剔除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为主 题的文件。 2 综合类“降成本”政策指中央及各省市发布的涵盖其余各类政策的全面指导性文件,如 2017 年国家发改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四部委联合发布 的关于做好 2017 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运行 2017 1139 号),以及关于做好 2018 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发 改运行 2018 634 号)。 3 综合类降成本指中央及各省市针对本年度降成本各项工作做出的统一部署,内容涵盖各类降成本任务。其 余各 类降成 本工作内容具体为:降低制度性交易 成 本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打破地域分割 和行业垄断等;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包括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扩大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清理 规范涉企收 费等;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包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降低融资 中间环节费用、加大融资担保力度等;降低物流成 本包括改善物流业发展环境、合理确定公路运输收费标准、规范机场铁路港口收费项目等;降低企 业用能成本加 快推进能源领域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等;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包括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合理降低一般工 商业电价等;降低企 业用工成本 包括降低企业社保缴费比例、完善住 房 公积金制度、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等。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8 41 件“降成本”政策,为地方具体开展“ 降成本”工作提供了全面指导。 图 2-1 2016-2018 年中央“降成本”政策发文数(件) 图 2-2 2016-2018 年中央各类“降成本”政策发文数(件) 考察 2016-2018 年中央各类“降成本”政策发文数,呈现出如下特 征:一是降低制度性 交 易成本及降低税费负担一直是历年降成本的重点, 也是企业成本负担的痛点所在。同时,降低税费负担类成本政策自 2017 年起发文数超过降 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类政策,发文数在各类降成本政策 中稳居第一,并在 2018 年远超其余各类降成本政策,占 2018 年总发文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9 数的 51%,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税费负担成本是 短期政策可以灵活调整的领域,因此发文多也是正常现象。二是降低物 流成本、降低融资成本、降低用能成本各年发文数保持稳定,在 3-6 件 左右;降低用工成本、降低用地成本每年 1 件左右的发文数,数量相对 较少。物流、融资、 用 能、用工、用地这些多涉及到要素市场改革,短 期政策可以缓解,但是要从根本上解决还要靠长期的市场化改革,这就 需要大的系统性制度创新 。 (二)地方层面降成本政策分析 1、地方整体降成本政策的文本结构分析 2018 年,全国 31 省市共计发文 221 件, 3 省市中有 16 个省市发布 综合性“降成本”政策文件,其中重庆市发布 2 项降成本文件。 31 省市 均发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类政策文件,覆盖率达 100%,合计共发文 157 件,具体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举措包括推进“证照分离”、进一步 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推行多证 合 一等。降低 税费负担类成本文件仅 2018 年一年中央发文 21 件,而地方层面发文 8 件。主要原因是这类政策多是中央来制定,地方主要是执 行 ; 地方层面 发文内容多围绕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减税”层面多是中央对降低税率、 减免税、相关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规定。用能成本、物流 成本、融资成 本方面,各地也相应发布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政策。其中,用能成 本多围绕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方面;从加快现代 物流产业发展及推进物流降本增效角度降低物流成本;降低融资成本以 银行业为主体,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企业发展。 31 省 市 各 类降成本政策的文本结构如下图所示,最多的降成本政策指向降低制度 性交易成本,占比为 71%,其次是降低用能成本,占比为 8.1%。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10 图 2-3 2018 年 31 省市各类“降成本”政策发文数占比(单位: %) 2、 2018 年不同区域降成本政策文本结构分析 按照统计局的分类,将我国 31 省市划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 地区及东北地区,各地区 2018 年“降成本”政策发文数总数及各省市平 均发文数如图 2-4 所示。 2018 年, 31 省市针对降成本工作任务共计发文 221 件,其中东部地区发文最多为 95 件,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 北 地 区发文数依次为 71 件、 40 件、 15 件。从各地区内部省均发文数看来, 东部地区省均发文数较高,平均各省市 2018 年发文 9.5 件, 东 北 地区省 均发文数最低为 5 件。各地区间发文数及省均发文数差距较大,东部最 多体现了东部地区降成本改革的力度较大。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11 图 2-4 各地区 2018 年“降成本”政策发文情况(单位:件) 下面我们分结构看不同类降成本政策的区域分布: 一是综合类降成本政策。 31 省市中共有 16 个省市对此发文,对 2018 年各项降成本政策作出统一部署。相应的,共有 15 个省市未发布综合类 文件,其中,东部地区仅北京 市 未发文,中部地区山西省未有发文,西 部地区中内蒙古、宁夏、青海、四川、广西、贵州、西藏、陕西、新疆、 甘肃未有发文,东北地区中黑龙 江未 有发 文。 图 2-5 各地区省均“综合”类政策发文数(单位:件) 二是分类降成本政策。从各类降成本政策文件看来,东部地区在降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12 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用能成本方面发文数较为领先, 但其并未针对降低税费负担发文;中部地区在降低税费负担方面发文数 较多;西部地区在降低物流成本、降低税费负担方面发文数及工作部署 有所不足;东北地区除了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省均发文数较高, 三 省市共发文 15 件,其余各类成本发文数均较少,且在降低用能成本、 降低税费负担方面东北三省均未发文。从各地区地区内部降成本重点看 来 ,降 低制 度性交易成本的省均发文数较高,也反映出各地政府落实中 央放管服改革,政府自我改革力度较大。 图 2-6 各地区地区省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类政策发文数(单位:件) 图 2-7 各地区省均“降低税费负担”类政策发文数(单位:件)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13 图 2-8 各地区省均“降低融资成本”类政策发文数(单位:件) 图 2-9 各地区省均“降低物流成本”类政策发文数(件) 图 2-10 各地区省均“降低用能成本”类政策发文数(单位:件)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14 各类降成本的制度文件到底会产生那些效果,我们以营商环境类政 策 为 例,以相关政策文件数量代表制度改革力度指标,效果指标用 企业 行政审批最短时间,结果发现二者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1,随着政府出台 各类营商环境类政策落地,那些制度改革力度大的地方企业办事效率越 高,行政审批时间用时越短。 图 2-11 营商环境 类政策出台数量与行政审批最短平均用时 的 散点图 3、 文本相似度分析 我们利用整理的 2018 年地方降成本政策文本数据库,以国家发改委 出台的 文 件为基准,对已经明确出台降成本文件的 16 个省份进行政策文 本相似度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文本相似度高与低并不代表地方推进降成 本力度高 与低, 只是反 映地方会相应做出调整。如下图 2-12、 2-13 所示, 相似度最高的是河南省( 18.8%),最低是浙江( 1.54%)。 1 剔除甘肃、青海、陕西、西藏空缺值,北京、重庆的异常值 。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15 图 2-12 2018 年部分省份降成本政策的相似度排序( %) 图 2-13 2018 年部分省份降成本政策的相似度地图( %)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16 三、 企业税费情况据统计分析 (一)关于调查内容与分析指标的说明 1、 关于调查内容的情况说明 1 2019 年调查问卷中“税费情况”,是指由企业缴纳给政府的税费, 包括所有的税收以及部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 费等。 针对税 收,共涉及四 个指标,企业纳税总额和税额较大的增值税、营业税(仅调查 2016 年数 据)、消费 税、企业所得税以及 2018 年新开征的环境保护税。由于涉企 行政事业性缴费种类繁多,鲜有费额较大且多数企业均需缴纳的收费种 类,为此本次仅调查了规模较大、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四类缴费,分别 是资源使用与环境保护类缴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水利建设基金和环 境治理保障金。 其他涉企缴费是指收费主体不 是 政府、收入不纳入政府预算、但与 政府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对企业形成一定负担的收费项目。本问卷中列 示了多数企业可能涉及的主要项目,分 别是诉 讼费、 会员费(协会、商 会等)、报刊杂志费、企业捐赠支出、企业办社会支出等。 税费情况以数据调查为主,时间跨度为 2016-2018 年,同时设计了 两道主观题,调查企业对税费负担的主观感受。 2019 年,税费部分问卷涉及大、中、小微所有企业类型,行业范围 覆盖农业、采矿、制造业、建筑、批发零售等 11 个大行业。有效样本企 业填报的 2016-2018 年企业纳税总额分别为 7347 亿元、 8269 亿元和 7244 亿元,占当年企业纳税总额 2的比重分别为 6.9%、 6.2%和 4.7%,具体情 况如表 3-1 所示。 1 本次调查问卷中,有三部分内容涉及企业税费情况,分 别是“人工成本”中的“五险一金”“税费情况”和“其 他涉企收费情况 ”。其中,“五险一金”是企业“人工成本”的组成部分,不在本部分统计分析范畴。 2 企业纳税总额 =全国税收收入 -个人所得税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17 表 3-1 样本 企业 纳 税 总额及占全国企业纳税总额的比重 项目 2016 2017 2018 样本 企业纳税总额(亿元) 8347 8269 7244 全国 企业纳税总额(亿元) 120265 132394 155014 占比( %) 6.9 6.2 4.7 2、关于分析指标的说明 从企业财务核算的角度看,企业缴纳的税费与企业成本的关系分为 两类,一类是与企业成本无关的税费,另一类是与企业成本有关 的 税费。 以税收为例,增值税为价外税,独立于企业的成本收益,既不影响企业 的收入,也不影响企业的成本,相应与利润也无关联;企业所得税 不影 响 企业的 营业收入和税前利润,但影响企业的税后利润。其它税种均对 企业成本有影响,分别在不同的会计科目中进行核算。如营业税( 2016 年 5 月 1 日之前)、消费税被归集于营业税金及附加,车购税、城镇土 地使用税因用途不同,既可能被归集于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也可能被 归集于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科目中。 鉴于本次调查是考察企业税费与企业成本关系,因此分析指标均采 用相对指标,以从各个方面反映税费对企 业 经营的影响。 ( 1)税收分析指标 本次共使用 3 个指标对企业缴纳的税收情况进行分析,分别是: 指标 1:企业纳税总额 /营业收入 100% 指标 2:企业纳税总额 /企业综合成本费用 100% 指标 3:(增值税 +营业税) /营业收入 100% 指标 1(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是国内最常使用的指标, 它反映了企业百元收入的纳税情况,即在实践中常听闻的“企业百元收 入中,交了多少多少税”。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18 指标 2(企业纳税总额占企业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反映了企业纳 税总额占企业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情况。此处的企业综合成本费用 =营业 成本销 售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金及附加 +企业所得税 +增值 税 =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企业纳税总额。 需要所说明的 是,上 述企业 综合成本费用中重复计算了部分小税种。 因为上述公式中企业纳税总额中包含了企业缴纳的所有税种(除代扣代 缴的个人所得税外)的税款,而营业税金及附加仅核算“ 营业税 、 消费 税 、 城市维护建设税 、 资源税 、 土地增值税 和 教育费附加 及地方教育费 附加 等 ”, 仍有 部分税款规模较小的税种,如车船使用税、车辆购置税 等税款计入了前三项成本(主营业务成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中, 相应出现小税种的重复计算。但因税款规模小,其重复计算带来的影响 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指标 3(增值税收入 +营业税收入) /营业收入) 100%)反映了 中国主要流转税与企业收入的关系。 2016 年 5 月 1 日后,增值税全部取 代营业税,因此 2017 年以后,企业无需再缴纳营业 税 。理论上而言,增 值税是价外税,其负担通过层层转嫁,最终由消费者负担,但由于企业 是增值税纳税人,在实践运行中,增值税仍然对企业经 营形成 一定影 响,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企业负担,尤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 景、主要竞争对手美国企业无需缴纳流转税的情况下, 更需要深入分析 增值税(含营业税) 1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为此设置指标 3,旨在分析增 值税与营业收入的关系。 ( 2)缴费指标的说明 企业缴费的统计分析主要采用缴费企业总户数、缴费总金额以及占 营业收入的比重来反映涉企收费情况。 (二)关于企业税收情况的统计分析 2 1 此处 的增值税包括营业税,下文同。 2 所有结论均是基于样本企业得出。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19 本报 告 共采用 3 个指标对企业税收情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视 角的统计分析。同时,针对每个指标,又分地区、分企业规模以及分行 业进行分析。 在此 需要 特别说明的是,本年度已是中国财政科学院第四年连续发 布调查企业税费负担,本年度所使用的主要指标及其数据采集以及计算 口径均与前三年保持一致,但因各年度调查的样本企业不同以及数据采 集年度不同,各指标的具体数值与前几年不具有可比性。 1、关于“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比重”的情况分析 从调查数据看,我国“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现出如 下特征: 第一, 6 成样本企业“企业纳税总 额 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小于 5% , 94%以上企业百元收入纳税不足 15 元。 2016-2018 年样本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 重”的 分布情 况如表 3-2 所示。从表 3-2 中可以看出, 6 成以上企业( 60.5%, 2018 年) 百元收入纳税不足 5 元,绝大多数企业( 94%以上)百元收入纳税不足 15 元,百元收入纳税超过 15 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不足 6%。 表 3-2 样本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的分布情况(单位: %) 年度 5% 5%-15% 15%以上 2016 年 60.0 34.5 5.5 2017 年 60.4 34 5.5 2018 年 60.5 33.8 5.7 第二,近三年“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均值为 2.78%, 且呈 明显的下 降趋势。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占比最高,中部 地区最低。 2016-2018 年样本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见图 3-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2016-2018 年,全部样本企业“ 纳税总额占营业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20 收入 比重”三年均值为 2.78%,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 2016 年的 3.41% 下降至 2018 年的 2.30%。 图 3-1 样本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情况 ( 单位: %) 分地区看,东部地区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占比 最高,三年均值为 3.78%,中部地区占比最低,三年均值 为 0.83%。从趋 势 上看,除中部地区 2018 年较 2017 年有所上升上升外,其他地区三年 “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 比重”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第三,分企业规模来看,中型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 重”最高,三年均值为 4.94%,微型企业最低,三年均值为 1.81%。 分企业规模的“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情况如图 3-2 所 示。从图中可以看出,中型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 重 ”最 高,三年均值为 4.94%,微型企业最低,三年均值为 1.81%,二者相差 3.13 个百分点。 从趋势上看,除大型企业“企业纳税 总额占营业 收入的比重 ”呈逐 年下降 的趋势外,其他三类企业三年“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呈 “ V”或倒“ V”走势。大型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21 从 2016 年的 3.43%下降至 2018 年的 2.27%;中型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 营业收入的比重”从 2016 年 4.99%下降至 2017 年的 4.87%,然后又升至 2018 年 4.95%,略低于 2016 年水平;小型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 收 入的比重”从 2016 年的 2.5%降至 2017 年的 2.04%,然后又升至 2018 年的 2.69%,且略高于 2016 年水平;微型企业 “企业纳税 总额占营业 收 入的比重”从 2016 年的 1.91%上升至 2017 年的 2.42%,又下降至 2018 年的 1.09%,远低于 2016 年水平。 图 3-2 分企业规模“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单位: %) 第四,行业间“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差异较大,差距 在 9%以上,最高为房地产业,最低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 的三年均值为 2.17%。 2016-2018 年 各 行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情况如表 3-3 所示。从中可以看出, 2016-2018 年行业间差距较大,比重最高的行 业为房地 产业,三年均 值为 9.57%;比重最低的行业为软件与信息服务 业,三年均值为 0.13%,两行业差距为 9 个以上百分点。其中,制造业 三年均值为 2.17%。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22 从各行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变动趋势看,总体呈 下降态势,且绝大多数行业呈下降趋势。与 2016 年相比, 2018 年该比 重上升的行业有 3 个,下降的有 12 个,持平行业有 2 个。 表 3-3 各行业“企业纳税总额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布( 单 位: %) 行业 2016 2017 2018 三年均值 全部行业 3.41 2.62 2.30 2.78 农、林、牧、渔业 0.45 0.38 0.32 0.38 采矿业 6.09 6.35 5.85 6.10 制造业 2.33 1.74 2.46 2.17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01 1.89 1.77 2.22 建筑业 0.54 0.52 0.54 0.53 批发业 1.98 2.53 1.29 1.94 零售业 2.99 2.91 2.46 2.79 交通运输业 4.85 3.88 2.73 3.82 仓储业 1.54 2.06 1.31 1.64 住宿业 8.21 6.98 7.50 7.56 餐饮业 0.30 0.30 0.25 0.28 信息传输业 5.26 3.68 4.77 4.57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0.14 0.12 0.14 0.13 房地产开发经营 8.86 9.77 10.07 9.57 物业管理 1.16 1.51 0.27 0.9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4.69 5.10 3.95 4.58 其它未标明行业 2.48 2.06 2.70 2.41 2、关于“企业纳税总额占企业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的情况分析 如前文所示,从企业角度而言,各项支出均为 企业的成本, 这既包 括支付 的原材料价款,也 包括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还包括缴纳给政府的 税费款项。通过对“企业纳税总额占企业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的考察, 可以看出企业所缴纳的税收占全部成本支出的比重情况。基于线上调查 数据,可以看出: 第一,近三年“企业 纳税总额 占企业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均值为 2.48%,且呈逐年下降态势。 2016-2018 年间“企业纳税总额占企业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如图 2019 年“降成本”问卷分析报告 23 3-3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 2016-2018 年,全样本企业“企业纳税总额 占企业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三年均值 2.48%。从时间趋势上 看,呈逐 年下 降趋势,从 2016 年的 2.86%下降至 2018 年的 2.24%。 图 3-3 “企业纳税总额占企业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单位: %) 第二,分地区看,“企业纳税总额占企业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三 年均值中部地区最低,东部地区最高。 从图 3-3 中可以看出, 2016-2018 东部地区“企业纳税总额占企业综 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三年均值 3.22%,为各地区之最高。 2016-2018 中 部 地区“企业纳税总额占企业综合成本费用的比重”三年平均值为 0.79%, 为各地区之最低,低于东部地区 2.43 个百分点。各地区“企 业纳税总额 占企 业综合成本费用 的比重”受样本企业数量和结构的影响较大。 第三,分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企业纳税总额占企业综合成本费 用的比重”三年均值最高( 3.1%),微型企业最低( 1.67%)。 2016-2018 年间分企业规模的“企业纳税总额占企业综合成本费用的 比重”情况如图 3-4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