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全本公示.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项 目 名 称 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盖章)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法人代表 刘升(盖章或签字)联系人 朱工联 系 电 话 0594-5266547邮政编码 35100环保部门填写收到报告表日期编号福建省环境保护厅制填表说明1、本表适用于可能对环境造成轻度影响的生态型建设项目。包括水资源开发,矿山开采,森林资源开发与营造,草原、沼泽、湿地开发,交通运输,输送通信管线工程以及区域综合性开发项目。2、本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 1 项目建议书附件 2 开发环境影响委托函附件 3 其他与项目环评有关的文件、资料附件 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附图1 项目地理位置图:比例 1:50000,应反映行政区划、水系标明纳污口位置和地形地貌等。附图 2 项目平面布置图3、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 确定选择下列 1-2 项进行专项评价。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生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噪声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专项评价专项评价工作应按照环境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4、本表一式五份,报告件不得复 印,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分送有关单位。_莆田110kV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iii目录1 项目基本情况表 .12 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况 .22.1 地理位置 .22.2 自然环境 .22.3 生态环境 .32.4 社会环境 .52.5 环境质量 .53 评价标准、范围与主要环境目标 .83.1 评价标准 .83.2 评价范围 .93.3 环境保护目标 .9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114.1 工程概况 .114.2 工程分析 .174.3 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22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235.1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235.2 水环境影响分析 .235.3 声环境影响分析 .245.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255.5 水土流失及生态影响 .256 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 .276.1 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276.2 声环境影响分析 .396.3 水环境影响分析 .446.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446.5 水土流失及生态影响 .446.6 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4莆田110kV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iv7 退役期环境影响 .468 公众参与 .478.1 公示 .478.2 问卷调查 .509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549.1 电磁环境 .549.2 声环境 .549.3 水环境 .549.4 环境空气 .559.5 固体废物处置 .559.6 水土保持及生态保护措施 .569.7 其他 .5610 环保投资估算 . 5711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 .5811.1 环境管理及监督计划 . 5811.2 环境管理内容 .5811.3 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 5812 评价结论 .60附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1 页共61页1 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名称 莆田110kV湄洲输变电工程建设单位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供电公司法人代表 刘升 联系电话 0594-5266547 邮政编码 351100建设地点福建省莆田市湄洲镇、东埔镇建设依据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关于下达2013年电网项目前期工作调整计划的通知(闽电发展2013689号)主管部门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建设性质新建 行业代码 D4420、电力供应工程规模莆田110kV湄洲变电站项目 本期主变压器 131.5MVA110kV进线 1回10kV出线 12回10kV无功补偿 1(3.6+2.4)MVar配套110kV线路拟建线路始于在建220kV忠田变110kV本工程出线间隔,止于拟建110kV湄洲变GIS电缆终端。全线采用架空、陆缆和海缆混合架设的方式建设,总长约12.35km,其中架空5.5km,陆缆3.1km,海缆3.75km。本报告仅对架空段及陆地电缆敷设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海缆敷设段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占地面积 变电站用地3050m2工程建设周期12个月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2 页共61页2 当地社会、经济、环境简况2.1 地理位置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东面台湾海峡与台湾隔海相望,北依省会福州市,南接泉州并与厦门相近,位于东经11827-11939,北纬2459-2546,陆域面积约4200平方公里。拟建110kV湄洲变电站位于秀屿区湄洲镇东蔡村,配套线路工程起自在建220kV忠田变110kV间隔,终止于拟建110kV湄洲变电站,线路位于莆田市秀屿区山亭镇、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湄洲岛内。工程建设所在位置见图2-1。2.2 自然环境2.2.1 地形、地貌、地质莆田市有纵横交织的山脉,波状起伏的丘陵,错综其间的河谷沟渠,广袤肥沃的平原和宽阔绵长的海域,以及许多半岛、港湾和岛屿,形成了复杂多样的网格状地形,属福建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呈梯状倾斜。西部和北部以山地为主,低山、峡谷、盆地相错杂其间;中部和东部为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东南部沿海为半岛和丘陵台地,地势低平,港湾环抱。拟建110kV湄洲变电站站址位于莆田市湄洲湾岛东蔡村,距莆田市区约42km,北距莆田市陆域山亭镇约 1.8 海里,东距岛上客 运码头约 2km,往南可通往环岛西路。站址属海边剥蚀残丘地貌,地形整体呈南北高东西低态势,高程约 18.524.5m,站区中间有一牲棚,北侧有一大坑,深约6m。站址区现主要为菜地、防风林,另有若干处坟墓零星分布。拟建架空线路所属地段属于海滨海积平原地貌,现主要为人工养殖的鱼塘等,高程 0.08.4m。拟建陆缆沿妈祖阁山脚边敷设至海缆终端站段属于丘陵坡脚与滩涂的过渡地貌,地表有较多人工堆填的废弃孤石,高程 0.915.4m,从海缆终端站至规划110kV湄洲变也为陆缆,其高程1.536.8m。沿线无不良地质情况。2.2.2 气象气候莆田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木兰溪流域下游。气候属中亚热带山地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受西北大陆吹来的寒潮气流所控制,气温低,雨水少,常有低温霜冻天气,夏季盛行偏南风,天气多晴,常有雷阵雨,时有台风影响。年平均气温20.2,极端最低气温-2.3,极端最高气温39.4,平均相对湿度77%,年平均降水量1323.2mm,平均雾日数13.9d,平均雷暴日数44.5d。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3 页共61页2.2.3 水文莆田市水源充沛,水系发达,具有流程短、流速快、水量丰富、相对落差大等特点。境内河流多数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径,主要有木兰溪、延寿溪和萩芦溪三大溪流水系,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本工程站址地势较平坦,为旱地,变电站的场平高程高于五十年一遇洪水位。本工程架空及陆缆线路未跨越水体。2.3 生态环境2.3.1 野生动物本工程周围分布的野生动物均为常见类型,主要是家鼠、田鼠、乌鸦、喜鹊、麻雀、青蛙、蟾蜍等,未发现珍稀保护野生动物。2.3.2 植物本工程拟建变电站目前场地区域多为菜地和防风林,主要农作物为地瓜。线路沿线无林木自然保护区,除湄洲岛侧有少量防风林外,其余段基本没有树木,因此本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甚小,不会造成环境恶化。根据现场勘踏,线路沿线植被情况详见图2-3,未发现珍稀保护植物。2.3.3 水土流失2.3.3.1 土壤本工程地貌属于兴化海积平原地貌单元, 场地内地层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卵石、残积砂质粘性土、全风化花岗岩、强风化花岗岩。2.3.3.2 建设区水土流失现状工程线路沿线水土流失主要由雨水冲刷和风蚀引起,工程沿线水土流失背景侵蚀强度为轻度,沿线的水土流失侵蚀模数在800t/km2a1000t/km2a之间。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4 页共61页图 2-1 工程地理位置图N本工程拟建线路本工程拟建变电站220kV 忠田变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5 页共61页2.4 社会环境2.4.1 社会经济2012 年,莆田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202.79 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2957元/人,比上年增长12.2%。2.4.2 交通运输拟建站址位于莆田市湄洲湾岛东 蔡村,距莆田市区约 42km,北距莆田市陆域山亭镇约 1.8 海里,东距岛上客运码头约 2km,往南可通往环岛西路。拟建线路路径靠近规划路和乡村道路,交通条件较好。2.4.3 土地利用现状本工程土地利用现状为为菜地和少量防风林,工程不占用基本农田。站址拟用土地属湄洲镇管辖,根据湄洲岛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站址在莆田市湄洲镇的土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供电用地范围内, 与该区域规划的变电站站址位置基本一致。站址用地及进出线走廊已取得当地规划部门的同意。2.4.4 其他本工程不涉及重要矿产、重点文物、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2.5 环境质量为了解工程区域环境现状,2014 年 3月 11 日,我公司委托福建南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对拟建莆田 110kV湄洲输变电工程周围的电磁环境、无线电干扰、声环境进行了现状监测。2.5.1 监测环境和仪器监测期间的环境条件和监测仪器见表2-1。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6 页共61页表 2-1 环境情况说明气象条件天气 相对湿度 气温风速气压晴 58%69% 2629 1.01.4m/s 101.7101.9kPa监测仪器仪器名称无线电干扰场强测量系统工频电磁场分析仪噪声统计分析仪噪声校准器频谱分析仪 测量天线型号HOPEV3950C HOPEV39501C HI-3604 HS6298A HS6020生产厂家北京恒威仪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恒威仪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HOLADAY 工业有限公司浙江嘉兴恒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嘉兴恒升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测量频率0.1530MHz 0.00930MHz50Hz(0.1Hz分辨率)20Hz80kHz1000Hz2%天线形式/ 有源,环形三维电磁场探头/测量高度/天线底座距地面1.5m探头中心离地1.5m离地1.2m 离地 1.2m仪器编号NHJC-J-054 NHJC-J-123 NHJC-J-056 NHJC-J-163 NHJC-J-057检定有效期至2014.04.10 2014.04.08 2014.04.24 2014.07.28 2014.11.07检定单位中国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省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省计量科学技术研究所监测方法监测项目 方法名称电磁场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路、变电站工频电场和磁场测量方法 (DL/T 988-2005)无线电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7349-2002)噪声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7 页共61页2.5.2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本工程附近及敏感目标的环境工频电场强度在 0.44V/m5.16V/m 之间,工频磁感应强度在 0.0161T0.222T 之间,上述测点电磁环 境监测结果均小于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值(居民区工频电场强度评价标准 4kV/m(=4103V/m),工频磁感应强度 0.1mT(=100T) )。本工程站址区域及线路沿线环境无线电干扰值为 28.9dB(V/m) 32.5dB(V/m) ,小于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15707-1995)的规定,在好天气条件下,110kV 电压等级, 0.50MHz 时,无线电干扰小于 46dB(V/m) 的标准限值要求。综上所述,本工程周围电磁环境现状较好。2.5.3 声环境现状监测及评价本工程拟建变电站站址周边昼间噪声在 44.1 dB(A) 45.6dB(A) 之间,夜间噪声在 40.3 dB(A) 42.2dB(A) ,之间,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2类标准(昼间 60dB(A) ,夜间 50dB(A) )的限值;工程线路沿线测点的昼间噪声在48.6dB(A) 49.2dB(A) 之间 , 夜间噪声为 42.9 dB(A) 43.2dB(A) ,满足声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1类标准(昼间55dB(A) ,夜间45dB(A) )的限值。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8 页共61页3 评价标准、范围与主要环境目标根据工程途经区域结合莆田的环境功能区划,经咨询当地环保局意见,确定本次评价采用的标准。3.1 评价标准3.1.1 电磁环境变电站周围及输电线路沿线的电磁场强度参照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的推荐值,居民区电场强度执行 4kV/m,磁感应强度执行 0.1mT;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高压输变电建设项目环评适用标准等有关问题的复函 (环办函2007881号) ,农田区线下电场强度执行10kV/m。根据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GB 15707-1995)要求,变电站厂界外及边导线垂直投影外20m处,测试频率为 0.5MHz的好天气条件下,110kV等级无线电干扰执行46dB(V/m) 。3.1.2 声环境本工程变电站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2类标准;拟建线路经过乡村地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1类标准。施工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表1中排放限值。声环境评价标准具体见表3-1。表 3-1 声环境评价标准项目 标准(规范) 名 称 标准分级 标准值施工期 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限值 昼间70dB(A) ,夜间55dB(A)运行期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2类 昼间60dB(A) ,夜间50dB(A)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 1类线路经过乡村地区昼间55dB(A) ,夜间45dB(A)3.1.3 环境空气本工程施工期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表 3-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部分)单位:mg/m3污染物名称 颗粒物 NO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排放标准无组织排放 1.0 0.123.1.4 水环境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9 页共61页本工程废水排放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 18920 - 2002)表1中城市杂用水水质用于绿化和建筑施工的标准(详见表3-3) 。表 3-3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部分)标准(规范) 名 称 标准分级 主要指标 标准值GB 18920 - 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城市绿化pH 值69浊度 (NTU) 10溶解性总固体 1000mg/LBOD520mg/L氨氮 20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0mg/L建筑施工pH 值69浊度 (NTU) 20溶解性总固体 -BOD515mg/L氨氮 20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1.0mg/L3.2 评价范围3.2.1 电磁环境3.2.1.1 电磁场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要求,确定本工程电磁场评价范围为: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即边导线外40m范围内) 。变电站址为中心的半径500m范围内,重点评价100m范围内。3.2.1.2 无线电干扰根据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确定本工程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为: 输电线路走廊两侧 2000m带状区域、 变电站围墙外2000m范围内。3.2.2 生态环境输电线路走廊两侧100m带状区域、变电站施工区。3.2.3 声环境输电线路走廊两侧30m带状区域、变电站围墙外100m范围内。3.3 环境保护目标本工程评价范围内没有医院、行政机关 等敏感目标,不涉及任何级别的文物保护对象;不涉及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地表水水源保护区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10 页共61页等敏感区域,无导航、文物设施。根据现场踏勘,综合相关主管部门批复的线路路径走向和工程评价范围,确定本工程评价范围内站址南侧的东蔡村约 300户民房为敏感目标,本工程评价范围内的环境保护目标详见表3-4、表3-5。表 3-4 电磁环境、声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保护目标户数 房屋结构距工程水平距离与工程相对位置环境保护要求秀屿区湄洲镇东蔡村约300 户 一层四层、框架 51500m拟建变电站南侧电场强度小于4kV/m,磁感应强度小于 0.1mT;无线电干扰小于46dB(V/m) ;昼间噪声55dB(A) ,夜间噪声45dB(A)表 3-4 生态环境、水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 工程周围植被、动物及地质地貌。与工程位置关系 变电站四周 100m 区域,输电线路走廊两侧100m带状区域。保护要求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少植被砍伐,避免伤及常见野生动物,对扰动区采取覆盖等水土保持措施,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植被恢复。禁止在工程区倾倒工程弃渣、弃土等建筑垃圾。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目标 工程附近耕地、滩涂。与工程位置关系 施工区周围保护要求 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18920-2002)标准,回收复用。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11 页共61页4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4.1 工程概况4.1.1工程组成拟建110kV湄洲变电站,本期主变131.5MVA,并配套建设相关装置。拟建110kV忠田(东埔)变-湄洲变线路工程,线路始于在建220kV忠田(东埔) 变110kV本工程出线间隔,止于拟建110kV湄洲变GIS电缆终端。全线采用架空、陆缆和海缆混合架设的方式建设,总长约12.35km,其中架空5.5km,陆缆3.1km,海缆3.75km。本报告仅对架空段及陆地电缆敷设段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海缆敷设段由建设单位另行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本工程项目组成情况见表4-1。工程线路组成图见图4-1。表 4-1 工程组成一览表项目 组成变电站 本期建设投产一台31.5MVA 主变及配电装置。线路基本概况架空线路段:本工程从 220kV 忠田(东埔)变起采用同塔四回路和同塔双回路架设,长度约 5.5km;挂单回导线长度约 0.04km,同塔四回路架设,长度约 5.46km。陆缆段:总长约3.1km。导线 采用JL/LB20A-300/40 型铝包钢芯铝绞线。地线架空段两根地线,双回路段为 OPGW与良导体 JLB40-100 组合,四回路段两根地线均为OPGW 复合光缆;电缆及海缆段均采用总芯数为 48 芯的光缆。铁塔共新立铁塔 20 基,其中双回路耐张转角塔 1基,四回路直线塔 11基,四回路耐张转角塔8 基。基础 全线杆塔基础均采用灌注桩基础。电缆本工程推荐型号为 YJLW03-Z 64/110 1630的铜单芯、交联聚乙烯绝缘、含纵向阻水层、皱纹铝护套、聚乙烯外护套结构的电力电缆。敷设方式 综合采用电缆沟、排管等方式敷设。挖填方变电站挖方约2610m3、填方约2300m3、外弃土 730m3,多余挖方交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外运。线路工程挖方量约4500m3,填方量约4375m3,挖填方基本平衡。地形地貌站址场地地形为平地,海拔高程在18.5m24.5m 之间。线路沿线地形为平地,地形起伏较小,海拔高程在0m8.4m 之间。工程永久占地 变电站永久占地3050m2,工程塔基永久占地约1550m2。工程临时占地本工程临时占地共计 8700m2,其中变电站临时占地 2000m2;牵张场 4处,临时占地3200m2;施工便道临时占地2000m2,塔基区施工临时占地1500m2。莆田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12 页共61页图 4-1 莆田 110kV 湄洲输变电工程组成示意图图例本工程新建双回架空线路本工程新建四回架空线路本工程临时过渡方案四回架空线路本工程终期方案四回架空线路本工程新建陆缆线路海缆线路变电站海缆终端1.06km海缆终端湄洲变忠田变终期方案四回架空4.04km0.04km1.42km临时过渡方案四回架空(挂单回线)四回架空(挂单回线)双回架空(挂单回线)单回陆缆海缆(非本报告评价范畴)单回陆缆0.15km3.75km2.95km架空5.5km莆田110kV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13 页共61页4.1.2 湄洲变电站基本情况4.1.2.1 主要工程规模工程建设具体规模列于表4-2。本报告主要评价变电站及110kV配套线路的环境影响。表 4-2 莆田 110kV 湄洲变电站主要工程规模项目 本期主变压器 131.5MVA110kV 出线 1回10kV 出线 12 回10kV 无功补偿 (3.6+2.4)Mvar4.1.2.2 站址地理位置本工程变电站站址经多方论证后,选择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湄洲镇东蔡村的规划用地。站址用地面积3050m2。变电站站址用地已取得莆田市城乡规划局出具的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拟建站址区地层主要为花岗岩风化层,岩土层分布情况依次为:砂质粘性土、强风化花岗岩。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加速度值为 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0.45s。站址场地及其附近无活动性断裂通过,无发震断裂、无滑坡、崩塌、地裂隙、地陷等不良地质灾害作用,无暗浜、地下洞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地下埋藏物,无产生滑移的临空面,场地相对稳定,比较适宜变电站的建设。4.1.2.3 变电站总平面布置1)总平布置本工程主变终期容量为350MVA,本期建设131.5MVA。110kV远景出线3回,本期出线1回;10kV远景出线36回,本期出线12回。根据站址地形地貌、工程地质、站址总体规划,工艺流程、环境保护、交通运输等要求,结合电气总平布置情况,本变电站按最终规模进行规划,站区一次性征地并平整,站内分期建设。本工程站区总平面布置如下:根据电气总平面布置特点,站区中部布置有两层的配电装置楼一幢,三台主变位于配电装置楼南侧,事故贮油池、消防水池等附属建(构)筑物位于站区西侧。站区东北角及西南角各布置一座独立避雷针,警传室位于配电装置楼内。莆田110kV湄洲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第 14 页共61页变电站主入口设在站区南侧,与进站道路顺接。站区围墙外设排水沟。2)竖向布置本站址50年一遇洪水位约为17.0m(85国家高程基准) ,场地原始高程在18.524.5m之间。根据站区地形情况并结合站区设备运行要求,站区采用平坡式布置;结合进站道路的实际情况,进站道路为缓坡。站区场地设计高程约为22.50m。站址总挖方量为2610m3,总填方量为2300m3。结合站址地质条件综合考虑,站址需外弃土(含植物根系及垃圾)730m3。站区南北侧挖方区采用浆砌片石支护,开挖 边坡按 1:1 高宽比放坡,边坡量约100m2;东西填方区采用挡土墙支护,挡土墙方量约600 m3。站区基槽挖方可用于二次回填。站内排水采用有组织排水方式,即:地面雨水口下水道站外排水沟。雨水口沿路两侧布置,采用平蓖式雨水口。4.1.2.4 给排水系统1)给水拟建场地位于莆田市湄洲镇,附近有市政自来水系统,站区用水拟采用市政供水。2)排水变电站站内雨水排水方式大部分采用明沟排水,以节省管材。综合楼室内生活污水经收集后,集中排至室外砖砌化粪池,经化粪池处理达标后的污水排至站外排水沟或用于站区绿化。站区场地雨水按有组织排水原则设计,设计重现期为5年、降水历时10分钟, 场地雨水经雨水口集中后汇集排至站区南侧地势较低处。4.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