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应用白皮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应用白皮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应用白皮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应用白皮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应用白皮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应用白皮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应用白皮书 ( 1.0 版) 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2020 年 8 月 15 日 2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 版权属于 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并受法律保护 。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 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的, 应 注明 “ 来源: 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 院 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白皮书编委会成员 指导单位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国家信息中心公共技术服务 部 牵头单位 可信区块链推进计划 主编单位 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标信智链(杭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参与编写单位 (排名 不分先后 ) 北京市建设工程承包发包交易中心、珠海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武汉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长沙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 中心、杭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厦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佛山市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甘肃省公共资源交易 局、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湖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贵州省公 共资源交易中心、沈阳市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济南公共资源交 易中心、西安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青岛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 中心、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4 编写组成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马力辉、王同舟、王梅叶、王智慧、牛连平、牛顺生、权钧、朱旭圻、 朱江、庄奕铖、刘立新、刘克招、刘耀国、许志雄、许春辉、孙建山、 孙涛、李光友、李明、李学志、李俊华、李积文、李蓉、杨洋、余奇、 宋岩军、张东钢、张军 锋 、张福新、陆昊、林宗召、欧阳周超、欧阳 美兰、欧茵、金石成、郑臣克、胡平有、聂二保、贾艳琛、符史健、 蔡正刚、熊瑶、滕富民 5 目录 白皮书编委会成员 . 3 前 言 . 7 1. 概述 . 8 1.1.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展现状 . 8 1.2. 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信任基础设施 . 8 1.3. 全球公共采购行业区块链应用情况 . 9 1.4. 我国 “区块链 +”公共资源交易的建设模式 . 11 1.5. 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应用发展的三个阶段 . 12 1.5.1. 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增信 . 13 1.5.2. 重构交易信任机制实现跨区域交易合作 . 13 1.5.3. 发 挥数据资产价值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经济 . 13 2. 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概况 . 15 2.1. 电子交易系统建设概况 . 15 2.2. 电子服务系统建设概况 . 16 2.3. 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概况 . 17 3. 区块链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应用 . 18 3.1. 公共资源交易的主要痛点 . 18 3.1.1. 市场主体跨区域交易 不便利 . 18 3.1.2. 市场主体资信数据造假问题 . 18 3.1.3. 交易过程公信力风险 . 19 3.1.4. 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 . 19 3.1.5. 交易数据质量不高且数据要素价值未充分发掘 . 20 3.2. 公共资源交易痛点的方案解决 . 20 3.2.1. 解决市场主体跨区域交易不便问题 . 21 3.2.2. 解决市场主体资信数据造假问题 . 21 3.2.3. 解决交易过程公信力问题 . 22 3.2.4. 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普惠金融 . 22 3.2.5. 提升交易数据质量及实现数据要素价值 . 23 3.3. 区块链在公共资源交易的应用要求 . 23 3.3.1. 独立性要求和共享要求并存 . 23 3.3.2. 保密性要求和公开透明要求并存 . 24 3.3.3. 高效率要求和高安全要求并存 . 24 3.3.4. 标准化要求 和个性化要求并存 . 24 3.4. 区块链在公共资源交易的主要应用 . 25 3.4.1. 基于区块链的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市场主体身份互认 . 25 3.4.2. 基于数据非对称加密实现交易数据确权与授权 . 26 6 3.4.3. 基于存证的交易全过程追溯 . 27 3.4.4. 基于共享账本实现市场主体资信共享与协同交易 . 27 4. 区块链 +公共资源交易应用案例 . 28 4.1. 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共享应用案例 . 28 4.1.1. 案例简介 . 28 4.1.2. 应用成效与经验总结 . 30 4.2. 基于区块链数据存证的应用案例 . 31 4.2.1. 案例简介 . 31 4.2.2. 应用成效与经验总结 . 33 4.3. 基于区块链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的应用案例 . 34 4.3.1. 案例简介 . 34 4.3.2. 应用成效与经验总结 . 34 5. 区块链 +公共资源交易应用挑 战 . 36 5.1. 政策挑战 . 36 5.2. 业务挑战 . 37 5.3. 技术挑战 . 37 5.3.1. 性能挑战 . 37 5.3.2. 安全与保密性挑战 . 38 5.3.3. 开放性挑战 . 38 5.4. 监管挑战 . 38 6. 区块链 +公共资源交易应用政策建议 . 40 6.1. 依托区块链保障跨区域交易,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 . 40 6.2. 依托区块链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助力数字经济发展 . 40 6.3. 建立区块链行业试点,带动行业创新应用 . 41 6.4. 建立区块链行业标准,积极培育产业生态 . 41 7 前 言 公共资源交易已经进入全流程电子化时代, 2019 年近 30 万亿元 交易规模。相比传统纸质线下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在提高效率、降低 成本以及增加交易透明度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全流程电子化 交易并没有解决信息造假、主体重复注册重、重复提交资料,重复办 理 CA 数字证书、出具保函和融资成本高、数据安全保障有欠缺等问 题。行政区划分割下的“信息孤岛”导致信息未能有效共享,系统中 心化管理存在着安全风险,使交易过程上述问题依然存在,严重影响 交易市场秩序和优化营商环境。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解决这些问题一直 是政府管理部门、科研机构和专家学者致力研究的课题。 区 块链 技术自 2009 年随着比特币诞生以来,因其去中心化、防 篡改、可追溯、高透明等特点,被普遍认为将有助于数字经济更 加真 实可信,经济社会更加公 开 和透明。 不仅如此,区块链技术还能有效 实现信息共享,降低交易成本,是解决公共资源交易现存痛点,构建 可信交易的有效抓手,值得深入研究和积极推广。 本白皮书围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展现状,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 系统建设情况,区块链在公共资源交易的应用和实现方案进行了梳理 分析,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应用案例,对“区块链 +公共资源交易”面 临的挑战进行了剖析,并在推广应用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 有限,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8 1. 概述 1.1.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展现状 2015 年 8 月 15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整合建立统一 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 2015 63 号),明 确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 政府采购等交易市场,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在统一的平台 体系下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依法推进公共资源交易高效规范运行。 2015 年以来,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32 个省级 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系统, 600 多个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接入 “全国 公共资 源交易平台 ”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估算 数据 , 2019 年 全国 公共资源交易 市场 规模近 30 万亿元。 1.2. 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信任基础设施 2009 年 1 月 3 日,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诞生,至今 区块链技术已经经历了十年的发展,区块链应用也从数字货币,拓展 到金融领域,供应链管理, IOT 物联网,政务与公共服务等众多领域, 区块链应用呈现爆发之势。 根据 IBM 公司 2017 年发布的名为构建 政府信任的区块链研究报告显示,在调查了 16 个国家的 200 位政 府领导后,报告认为到 2018 年, 90%的政府组织计划投资区块链技术。 根据 2019 年 3 月思科和 IDC 发布的预测,区块链行业有望实现 发展 壮大 ,它为可编程经济时代奠定了基础,预计到 2027 年,全球 GDP 9 的 10将存储在区块链中,到 2030 年区块链可实现超过 3 万亿美元 的效率和新业务价值。 区块链技术之所以被如此广泛关注和取得如此迅速发展,是基于 其在构建交易信任,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有突出优势。区块 链技术结 合 了 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 P2P)、共识机制、加 密算法 等多种 成熟 技术 开拓了一 种创新应用模式 ,其特点是去中心 化,防篡改,公开账本,成员自治。基于这些特点,区块链技术构建 了点对点之间可靠的信任,消除了中介的干扰,从而实现了构建信任,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效果。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邢春晓 在 第一届中国区块链产业经济发展年会上 发表 区块链技术与数字经 济研发的主题演讲 ,提出 区块链是数字经济的信任基础设施,它正 在驱动产业转型 ; 2020 年 4 月 20 日,国家发 展 改 革 委 在 4 月份召开 的 例行新闻发布会 上 明确 ,将 “ 区块链 ” 列 入 新型基础设施中的信息 基础设施。 1.3. 全球公共采购行业区块链应用情况 区块链技术因其防篡改、去中 心化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在不同异 构系统上交易,需要重复提交证明材料的场景,全球多个国家在公共 采购中积极尝试应用区块链技术,我国公共资源交易也在逐步探索研 究区块链应用。 2018 年 1 月,美国国务院公开鼓励使用区块链技术,提高政府 10 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效率。美国国务院副秘书 John J. Sullivan 表示, “ 在公私合作中,区块链技术通过提高透明度,能够处理公共采购资 金流程本身内的资金腐败、欺诈或挪用和以及效率低下问题 ” 。 2019 年 1 月,美国政府机构开始正式启动研究政府采购中的区块链解决方 案。 2019 年 3 月 ,美国卫生 及公共服务部( HHS)最近向其采购平台 的 BUYSMARTER 计划投资了 700 万美元,该计划将使用区块链技术对 采购平台进行改造。 日本早在 2017年 7月就开始测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公共采购流程。 内政和通信部将率先进行测试,以评估区块链技术在改进机构间数据 共享方面和简化招标过程的实用性。如果试点成功, 区块链技术 的引 入被认为 可能对 市 场的效率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 2018 年 8 月,根据墨 西哥商业新闻 El Economista 报道,墨西 哥政府计划在区块链网络进行公共采购,这是该国首次在公共采购活 动中 提出 采用区块链技术, 以 提 高公开招标的透明度。 2019 年 3 月, 韩国采购厅 宣布 将利用 120 亿韩元建设韩国公共 采购市场,通过促进革新和支援,创造更多工作岗位,提高经济活力 , 并专门提及 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尖端智能信息技术, 全面改革公共采购市场。 同年 4 月, 韩国负责军事采购的机构启动了 一项区块链试点项目,旨在改善国防部门的业务运营 。 2019 年 7 月,中国招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公司发布了“中招公信 链”项目计划,并现场举行了项目首批投资意向单位签约仪式,国信 招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义招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招标集团股 11 份有限公司、内蒙古招标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市招标投标协会等单位 签订投资意向。该项目旨在打造新一代安全可信招标采购电子化平台。 作为十年前电子招投标的积极推动者,世界银行集团及亚洲开发 银行都积极推动在公共采购中引入区块链技术,着力提高交易效率, 改善营商环境。 Quamrul Hasan 与 Ramanathan Somasundaram 博士 在 电子化政府 采购流程中使用区块链 中提及:“ 预计在未来 10 年 左右的时间里,超过 80%的政府采购交易将在全球范围内的几百个 e-GP 系统中通过区块链进行在线处理 ” 。 1.4. 我国“区块链 +”公共资源交易的建设模式 回顾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的发展历程,最早是从 北京、 广 州、 南京、 福建 等 地开始实施 , 随后通过试点示范逐步推广 到新的地 区, 有一个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过程。我们认为,“ 区块链 +” 公 共资源交易 应用 也 一样, 必将 经历这一过程, 从探索实践中 逐步走向 成熟。从目前各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实际做法反映,“ 区块链 +” 公共资源交易 主要有两种建设模式: 1)私有链模式 2019 年 5 月某交易中心 完成了一个 90 余万元 的 交易平台区块链 存证项目招标, 委托系统开发商对交易系统进行上链改造,基于腾讯 BAAS 服务实现交易过程关键信息存证和本区域内相关部门的数据共 享,交易数据的管理权限和使用权限限于该交易中心管理,我们称之 为私有链模式 。 目前,国内有深圳、昆明、娄底等多个交易中心均采 12 用私有链模式,一般是 利用公有云提供的 BAAS 平台,开发智能合约 对交易过程进行区块链存证。 私有 链 是可以根据各自交易平台的特点 进行量身定制存证节点,且数据安全自主可控 ,但 无法与其他交易中 心 无法 进行数据共享。 2)联盟链模式 2019 年 8 月 15 日,广州、北 京、珠海三地交易中心与标信智链 (杭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共享应用 合作协议,以联盟链模式发起建设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第一个区块链 平台。目前该区块链平台合作交易中心 已达 18 家 ,并且在国家信息 中心部署了权威节点,在可信区块链计划部署了安全监督节点,是联 盟链模式的典型做法 。 联盟链在交易数据共享,打破交易平台之间的 信息孤岛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可以实现跨区域跨平台协同交易,为市 场主体跨区域跨平台交易提供增信及便利化服务。 1.5. 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应用发展的三个阶段 据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区块链白皮书( 2019), 我 国在全球区 块链专利分布中占比 53%,区块链相关专利申请数量是第二名美国的 三倍之多,各级政府部门对区块链在电子政务及民生等领域的应用 进 入 积极探索 阶段 。可以说,在良好的政策氛围、技术氛围和创新氛围 影响下,将带动促进区块链 在 公共资源交易 领域的 应用 。结合我国公 共资源交易信息化的发展及区块链在产业应用趋势,我们认为我国公 共资源区块链应用发展将经历从交易数据增信;到重构交易信任机制, 13 实现跨区域交易合作;再到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资产充分发掘,服务产 业上下游并形成平台经济三个阶段。 1.5.1. 为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增信 利用 区块链实现交易数据上链存证,并结合数据治理机制对交易 数据质量提升,确保交易数据可信、可靠,提升交易过程的公信力是 “ 区块链 +” 公共资源交易的初步应用。目前部分交易中心已经开始 区块链存证的应用,诸如甘肃省、深圳市、昆明市交易中心已经在区 块链存证应用上取得了成果。 1.5.2. 重构交易信任机制实现跨区域交易合作 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共同维护共享账本实现数据统一维护和利 用,重塑交易流程,建立统一共享的交易信任机制,让市场主体在多 个交易中心办事如同在一个交易中心一样便捷高效。建立多交易中心 统一共享应用的联盟链,这是“ 区块链 +”公 共资源交易发展的第二 个阶段。该阶段需要合作的交易中心共同建立一套合作机制,共同管 理一个区块链平台,共同开发链上的应用,这一阶段需要有更好的协 调机制和更高要求的技术实施保障。 1.5.3. 发挥数据资产价值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经济 当区块链共享应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确权和 授权机制,区块链应用可以进入第三阶段 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实 14 现数据资产价值。庞大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资产不只是惠及直接参与 公共资源交易的市场主体,还将惠及上下游相关产业。数据价值融合 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最终形成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经济,再创造出新 的经济价值,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5 2. 我国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概况 2013 年 2 月 20 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电子 招标投标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 20 号 , 以下简称 20 号令 ), 20 号令 是我国规范电子招标投标活动的第一部规章,为各行业领域 开展电子招标投标提供了制度保障。 20 号令 将电子招标投标系统根 据功能的不同,分为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 2016 年 6 月 24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四部委联合印发公共 资源交易平台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 39 号 , 以下简 称 39号令 ) ,39号令将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系统分为电子交易系统、 电子服务系统、电子监管系统。 2.1. 电子交易系统建设概况 2015 年 8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 交易平台工作方案(国办发 2015 63 号,以下简称 63 号文),明 确提出平台整合目标到“ 2017 年 6 月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规则 统一、公开透明、服务高效、监督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基 本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全过程电子 化。 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其他公共 资源进入统一平台进行交易,实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从依托有形场所 向以电子化平台为主转变。” 63 号文的出台,在加快推进公共资源 交易电子化的同时,也加快了电子交易系统建设步伐。目前,全国各 地积极贯彻落实 63 号文精神,积极推进电子招标投标,共有 9 省、 16 市被列为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 43 个交易平台被列为电子招标投 标交易平台试点,各地在推进电子招投标工作方面均有不同程度进展。 在电子交易系统建设方面,除部分省、市有全省、全市统一的电子交 易系统外,大部分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的电子交易系统是独立建设 的 , 为各地开展电子招投标提供技术支撑 。 但是 各地电子交易系统未能做 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存在市场主体需要在不同的电子交易系统重 复注册,重复递交材料,重复办理 CA 锁等问题。 2.2. 电子服务系统建设概况 63 号文明确,“各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应充分发挥电子交易公共 服务系统枢纽作用,通过连接电子交易和监管系统,整合共享市场信 息和监管信息等。加快实现国家级、省级、市级电子交易公共服务系 统互联互通”。 国家发改委 39 号令明确,“省级人民政府应当搭建全行政区域统 一、终端覆盖市县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对接国家公共资源 交易电子 服务系统和有关部门建立的电子系统,按照有关规定交换共 享信息。有关电子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系统应当分别与国家电子招 标投标公共服务系统、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对接和交换信息。” 据了解,截至 2019 年底,全国 31 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 设兵团全部建立了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系统 数据规范 V2.0与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接口,实现了各省公 共资源交易数据的汇集提交至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每年汇集数据 17 约 3 千万条。 2.3. 电子监管系统建设概况 63 号文 、“互联网 +”招标采购行动方案 ( 2017-2019 年) (发改 法规 2017 357 号 )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深 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函 2019 41 号 )明确要求,实现“按照管办分离、依法监管,进一步减少政府对 交易活动的行政干预,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管理,创新电子化监 管手段,健全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并且要转变 监督方式,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实施电子化行政 监督,强化对交易活动的动态监督和预警。将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和公 共资源交易活动信息作为实施监管的重要依据,健全守信 激励和失信 惩戒机制。加强社会监督,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公布投诉举报电话, 及时处理平台服务机构违法违规行为。 电子监管系统的建设模式比较分散,以交易中心按照三平台分离 模式建设行政监督平台为主,各级行政监督部门独立开发行政监督平 台也开始逐渐增加。无论哪种模式,行政监督平台都是各级行政监督 部门独立运营管理,各级行政监督平台之间信息基本没有互通,某些 地方需要通过政府信息共享平台为枢纽达到信息互通,互联互通程度 不高,市场主体跨区域交易还需要到各级行政监督监督平台进行重复 注册备案。 18 3. 区块链在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应用 3.1. 公共资源交易的主要痛点 可以说,各省基本建成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初步实现 了交易全过程电子化及交易数据的统一汇集和查询,但是由于行政区 划分隔造成的信息孤岛问题,系统中心化管理存在安全风险带来的信 任危机问题以及由此造成的交易成本高,效率低问题不可忽视。具体 来说,公共资源交易主要痛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1. 市场主体跨区域交易不便利 市场主体参与公共资源交易时,必须在不同的平台注册提交各种 证明文件,办理 CA 锁,在交易时候需要提交资质、业绩、奖励等各 种资信文件。据了解 , 上海的一个施工企业最多办理了 1200 多把 CA 锁,带着一堆锁和证明文件参加投标是跨区域交易的普遍现象。 当然 部分省如贵州省已经实现了全省主体身份统一和 CA 电子印章互认, 为市场主体减少了近 70%的 CA 数字证书数量,但是大部分省内还是 无法完全一个证书通行,更不用说跨省互认。 3.1.2. 市场主体资信数据造假问题 由于各系统之间信息无法共享,各地交易中心及行业监管部门也 无法有效鉴别所有的文件,尤其是业绩文件的真实性,这 又 给不良交 易主体带来可乘之机。由于业绩造假现象严重又无有效手段防范,有 19 的地方直接规定仅仅允许本地中标的业绩作为评分依据,这无疑成为 地方保护和影响优化营商环境 的新问题。同时 ,交易过程出现争议需 要跨部门合作解决时,往往需要引入监管部门、公证机构、司法鉴定 机构、仲裁机构或法院等介入调查认定,涉及部门多、数据取证难度 大、流程复杂。 3.1.3. 交易过程公信力风险 交易中心交易系统由于政府背书具有一定的公信力,但标书解密 失败,主体库数据变化等问题如果没有一种可信的自证清白的方式也 会经常引起市场主体的质疑。国内也曾曝光多起交易平台软件服务公 司甚至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参与篡改交易系统后台数据非法获利的案 件,这无疑对系统中心化管理模式下交易过程公信力带来巨大的影响。 3.1.4. 市场主体融资难融资贵 国 内已经 有 部分交易中心 如贵州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海淀区公 共资源交易中心、厦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 已经创新性地与部分金 融机构合作提供电子保函、中标贷等融资服务,解决市场主体的资金 压力。但是由于中心对接的金融机构数量有限,交易中心本身提供的 有限的数据无法揭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 绝大部分市场主体尤其是中 小企业都难以享受便利低成本的融资服务。 20 3.1.5. 交易数据质量不高且数据要素价值未充分发掘 虽然全国所有省份都已经建立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并统一将交易 数据汇集到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但是数据质量不高一直是一个主 要问题。根据全国公共资 源交易平台统计,各省级平台上传主体信息 的准确性约为 90%。数据质量不高导致基础数据难以共享利用,数据 治理成本大大提升。 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由数据租金(并列与劳动资金和资本租金) 带来的收益是其价值的直观体现,但由于数据要素在市场中流动受限 且流动量偏少,很多高价值数据的作为生产要素的能力并未充分发挥。 3.2. 公共资源交易痛点的方案解决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与京东、拼多多等普通商品交易平台不同,具 有政府属性和市场属性两方面的属性。政府属性决定了公共资源交易 平台的公益性和公信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由政府推动建立,立足公 共服务职 能定位,不以营利为目的,体现其公益性。监管部门要强化 公共资源交易在合法建设的平台依法进行,做到应进必进。公共资源 交易平台应当按照规定的标准规范建设,为公共资源公开公平公正交 易和依法监督提供有效保障,体现其公信力。市场属性是交易的本质,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是国家在公共资源交易平 台整合的指导原则,市场属性强调的是效率。在保证公共资源交易平 台的政府属性,满足监管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属性,创新资 21 源配置方式,实现要素配置市场化,跨区域自由流动是政府和市场双 赢的最终目标,也是未来公共资源交易的必然 选择。 区块链技术正是解决目前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存在不便的有效 手段。各地交易平台独立运行,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和 关键环节应用共享,实现交易主体通过区块链搭建的共享通道在不同 交易平台自由流动。区块链的特点在于去“中心化”,具有易共享、 防篡改、高可信、强安全的特点,相比传统中心化的数据互通和共享 方式,可以真正满足交易数据互通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可信性的要求。 3.2.1. 解决市场主体跨区域交易不便问题 针对市场主体跨区域交易需要重复提交企业及人员证明文件,注 册账号,办理 CA 数字证书的弊端,利用区块链的统一共享账本存 储 企业基本信息、人员身份信息、企业与人员账号关系、 CA 数字证书 公钥信息,各交易系统将本地账号系统统一与区块链账号进行绑定对 接,可以解决交易主体跨区域注册重复提交材料,重复办理 CA 问题, 实现一个 ID 可以跨区域参与交易,大幅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办事效 率。 3.2.2. 解决市场主体资信数据造假问题 通过 区块链共享统一账本存储和管理交易主体资信 信息,包括业 绩、资质、奖励、证书、人员等信息上链存证 ,并引用各交易中心上 传的链上交易项目信息与各行政主管部门的权威信息作为资信校验 22 补充,并 对接各交易系统 在评标过程中应用链上资信信息,一旦造假 则形成全链共享造假信息。通过联合监管部门,可以打造一个基于区 块链的公共资源交易投诉异议解决平台,对交易过程产生的投诉异议, 当事人可以在链上申请监管认定、公证、司法鉴定、仲裁或法院判决 等。通过区块链同步实时实现“一处造假、全链受制”的联合惩戒机 制,将有效遏制市场主体资信造假现象。 3.2.3. 解决交易过程公信力问题 利用区块链“难以篡改、高度可信”的特点,对交易过程中的关 键数据和关键信息加密上链存证,通过智能合约对特定权限的授权解 密查证,达到有效防范原中心化系统数据后台数据被非法篡改的风险, 通过“链证清白”让交易过程更可信。 3.2.4. 实现公共资源交易领域普惠金融 市场主体面临的融资贵融资难的关键在于信用信息不对称,一方 面是金融机构慎保惜贷,另一方面是市场主体得不到急需的金融支持。 通过引入 区块链的共享服务,将交易主体跨区域诚信数据提供给金融 机构,同时让金融机构 将其 金融服务 通过区块链提供给 交易 中心用户 使用 ,打造 基于区块链的金融 服务 平台 。基 于区块链 数据 高度可信的 特点, 可以 实现 在一个金融机构授信,各个交易中心通行的效果 , 既 可 免除交易主体到不同的交易中心对接银行申请授信和递交保函的 麻烦,也可减少交易系统对接众多金融机构的麻烦 ,实现公共资源交 23 易领域的普惠金融,不仅惠及市场主体,也可惠及交易中心及银行、 保险等金融机构。 3.2.5. 提升交易数据质量及实现数据要素价值 交易数据质量不高问题既有市场主体为自身利益而有意造假原 因,也有技术问题或系统 BUG 导致的数据传输出错原因。公共资源交 易每天产生大量的数据,初步估计每年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规模是 2000T 左右。 如此庞大的数据,通过事后清洗需要浪费巨大的人力财 力,而且还无法保障实时有效,我们必须设计一套机制从源头解决数 据质量问题。利用区块链共享账本,让市场主体、交易中心、行业监 督部门共同管理一套链上信息,通过设计链上数据的闭环应用促使各 方主体主动修正因技术问题或系统 BUG 导致的数据错误;通过联合惩 戒机制防范市场主体数据造假现象,以此促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的数 据质量。 而数据质量良好、规模庞大的公共资源交易数据要素价值发挥, 则需要解决数据资产所有权问题。利用区块链实现数据的确权和授权, 则可以有效解决数据要素价值的合法合 规使用问题,从而释放数据红 利,实现数据要素价值的发掘。 3.3. 区块链在公共资源交易的应用要求 3.3.1. 独立性要求和共享要求并存 一方面,各交易中心有独立的交易平台,该平台运行的独立性不 24 受区块链平台的影响,同时根据各地的要求,部分交易信息和数据(如 涉及交易主体的招投标文件,交易过程中的存证信息)是不能共享的, 这就是独立性要求。另一方面,对于交易主体业绩,诚信,监管数据 等,各地交易中心有非常强烈的共享需求,这就是共享要求。 3.3.2. 保密性要求和公开透明要求并存 一方面各交易中心对于交易过程中涉及到的交易主体信息,评标 专家信息等必须严 格保密,区块链平台必须满足这些不同信息的上链 要求,保密信息必须加密上链且有不受人为控制的机制保障不会泄露; 另一方面可以对外公开的信息如公告公示等信息则可以公开上链;还 有一类信息则是在受限范围内公开,必须经过相关主体确认后有条件 的公开,或者针对特定主体(如监督部门查证)的特定场景可以公开, 这些机制都需要在区块链平台中考虑。 3.3.3. 高效率要求和高安全要求并存 一方面大项目通常会出现几十家,上百家,甚至数百家竞争一个 标的情况;另一方面,交易过程不能因任何安全问题导致数据泄密或 者文件被修改或破坏,区块链平台应该考虑高效率 和高安全的需求。 3.3.4. 标准化要求和个性化要求并存 一方面针对各级交易中心有数据统计分析和数据交换的标准要 求;另一方面各交易中心有各自的监管要求,如何处理标准化和个性 25 化的要求,这也是区块链平台必须考虑的问题。 3.4. 区块链在公共资源交易的主要应用 3.4.1. 基于区块链的统一身份认证实现市场主体身份互认 通常情况下,市场主体在某个公共交易平台首次参与交易时需要 提交营业执照(代表企业身份)、办事人员个人身份证明(代表个人 身份)、个人代表企业办理事务的证明(加盖公章的授权委托书),然 后才可以办理身份账号注册及 CA 数字证书。由于各地交易 系统相互 独立,所以要在不同的系统重复提交资料,重复办理 CA 数字证书。 通过使用区块链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将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 用户所在的企业信息、以及用户所注册过的某中心交易平台的账户信 息关联在一起并存储在区块链上,从而实现了用户个人身份,企业身 份,平台账户身份绑定关系链上映射。当用户在其他交易平台注册时 候,可以通过统一身份管理的 APP 实现链上信息同步至其他交易平台, 即可实现主体身份在不同的交易中心身份互认的问题,可以实现零提 交材料注册和扫码登录其他交易平台。 APP 可以对接权威的中心化数 据库(如市场监督 总局电子营业执照数据库,公安部公民身份证数据 库)并通过人脸识别完成初始化注册,将企业和人员的关系通过法人 签名存储于区块链平台。此外,如果提供统一的 SDK 给交易系统集成, 市场主体还可以通过 APP 对交易文件进行签名和加解密操作,从而实 现一个 CA数字证书各交易平台通行,解决重复办理 CA数字证书问题。 26 综上,基于区块链可以有效实现“零资料注册、一个 CA 数字证书全 链通用”的统一身份互认。 3.4.2. 基于数据非对称加密实现交易数据确权与授权 公共资源交易的数据涉及所有权和隐私保护问题,需要有非常严 格的数据确权和授权机制才能保证数据 的合法安全共享。利用区块链 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具体实现方法如图 1 所示。针对联盟链 的每一个节点都将通过 CA 机构申请加密证书 , 其中包含一对 SM2 公 私钥 ,并为某个节点配置一套加解密服务,从而实现对各节点数据的 权属管理。区块链上存储的都是经过加密的数据,当某个交易中心或 者某个市场主体需要使用某个数据的时候,需要数据提供方授权后方 可使用。具体的授权可以通过约定的规则通过智能合约来实现自动授 权,比如交易中心之间的公开项目信息共享设为自动授权,市场主体 查看自己在不同交易中心数据的时候自动授权。 图 1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确权授权机制 27 3.4.3. 基于存证的交易全过程追溯 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增信问题一方面可以解决交易过程公信力问 题;一方面可以改善数据质量为数据应用打好基础。中心化交易系统 存在数据被非法篡改的风险,为不良主体提供数据造假的机会。通过 区块链来实现交易过程关键信息存证,并针对不同数据类型引入市场 主体、行业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等通过数据应用的闭环对数据进行治 理,可以有效为数据增信,实现对交易全过程可信追溯,为监管部门 加强交易监管提供有力抓手。 3.4.4. 基于共享账本实现市场主体资信共享与协同交易 各地分散建设的主体库,大量信息重复且数据不一致、标准不统 一的问题是主体资信共享的难题。通过共享账本,让市场主体基于交 易中心统一认可的链上统一 ID 维护一套链上资信库,各交易中心、 行业监督部门、甚至金融机构产生的数据作为链上资信的补充,结合 数据造假问题的联合惩戒机制,可以形成一套可信的链上统一市场主 体资信信息,用于交易过程及金融授信。 统一上链的项目信息结合主体资信,接入金融机构,可以实现区 块链金融服务;接入上下游相关产业,可以初步形成平台经济效益, 实现跨区域商品药品 交易以量换价,保质降费。 28 4. 区块链 +公共资源交易应用案例 4.1. 公共资源交易跨区域共享应用案例 4.1.1. 案例简介 ( 1)共享应用工作组介绍 为充分发掘区块链在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中的作用, 广州交易中心于 2019 年 8 月率先与北京、珠海交易中心以及标信智 链(杭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区块链应用合作,搭建公共资源交 易业内首个区块链平台。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区块链技 术集成应用的重要讲话精神 , 2019 年 12 月,在昆明举办的“南方十 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任联席会议”上,广州、北京、珠海、武汉、 长沙、南京、杭州、厦 门、佛山、东莞等十地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同 签订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共享应用合作协议,联合成立了公 共资源交易共享应用工作组。 2020 年 4 月,公共资源交易共享应用 工作组举行了应用成果线上交流会,除十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领导 及标信智链(杭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专家外,还邀请了山东省、 青岛市、陕西省、西安市、甘肃省、湖南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 成都市、福州市、合肥市等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领导参与了线上交流, 与会者对区块链共享应用成果表示了积极肯定,期待进一步扩大区块 链共享应用组成员数量,在更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 2)工作组目标 29 公共资源交易共享应用工作组的目标是建设区块链平台并开展 跨区域合作共享应用,着力解决公共资源跨区域交易信息共享不充分、 交易过程存证信息安全隐患、 CA 数字证书不兼容互认、中小企业融 资难等问题 ,为 市场主体 带来 更加满意 的服务体验 。 ( 3)具体方案 在 各个 交易中心部署一个联盟链节点,用以存储区块链数据和文 件,利用区块链技术快速有效共享数据;为每个区块链节点部署一套 链服务系统 。该 系统负责与各 交易 中心交易平台实现数据上链和数据 下行,数据确权与授权,数据共享与存证等功能。在每个区块链节点 设置一个区块链看板, 每个交易中心可以看到链上数据的共享和存证 的实时情况。为交易主体提供一个统一的共享应用工具( APP),交易 主体使用统一的共享应用工具可以在加入区块链共享合作的各交易 中心实现登录(账户通),签名与加解密(易链签),电子保函(易链 保)及资信库(链资信)共享等操作。 图 2 公共资源交易区块链平台共享应用系统架构图 30 4.1.2. 应用成效与经验总结 ( 1)应用成效 一是链上数据共享,信息互联互通。区块链平台能够实现企业库 主体基本信息、资质信息、业绩信息、人员信息,以及信用信息、监 管信息、项目信息等数据上链共享,信息“一处登记,处处使用”, 有效打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