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 阳江 市 核电办公科研后勤基地安宁路项目 市政道路建设 工程 建设单位(盖章): 阳江 核电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一 三 年 十二 月 二 十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 (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 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 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阳江 市 核电办公科研后勤基地安宁路项目市政道路建设 工程 建设单位 阳江市 核电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刘晶 联系人 方法宝 通讯地址 阳江市 江城区安宁路 141 号阳光园 1#A 单元 201 房 联系电话 15989357818 传真 2887999 邮政编码 529500 建设地点 阳江市 江城区安宁路西侧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公共设施管理业 81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1195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总投资 (万元 ) 180 其中:环保投资 (万元 ) 50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28% 评价经费 (万元 ) 1.68 预期投产日期 2014 年 12 月 工程内容与规模: 一、项目建设背景 阳江核电办公科研后勤基地 安宁路配套住宅项目已于 2012 年底投入使用,目前,该住宅区入住率已达七成。为保证该住宅区及附近区域人群的顺利出行,改善 周边环境。 基此, 阳江市核电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对 安宁路项目市政道路建设工程 进行 完善道路和配套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交通及生活条件 二 、项目工程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工程是阳江核电办公科研后勤基地安宁路项目北边、西边及南边的道路建设工程, 北边道路长 145.074米,红线宽 20米;西边道路长约 365.813米,红线宽 20 米;南边道路长约 173.415 米,红线宽 10 米。 三、项目主要技术 标准 道路等级:小区路 行车速度: 15km/h 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路面 标准轴载舟: BZZ-100KN 交通饱和设计年限: 15 年 路面结构设计年限: 20 年 四、 道路位置总平面图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 境问题 改 扩建 前,道路环境影响主要来自机动车产生的交通噪声及排放的尾气,主要大气污染物为 CO、 NOX、 THC、 TSP 等,由于道路较 小 , 行驶的机动车数量少, 机动车尾气易于扩散,对环境影响较轻,而机动车噪声则对线路两侧的住宅造成一定影响。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阳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沿海,处珠三角边缘。阳江市管辖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海陵岛经济 开发试验区,代管阳春市。东接江门市,北接 云浮 市,西临茂名市,南临南海,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地理位置为:东经 111 16 35至 112 21 51,北纬 21 28 45至 22 41 02。项目位于东经 111 58 0 , 北纬 21 52 06 。 2、地形、地貌 阳江市地处丘陵地带,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向南海倾斜,北部山地丘陵分布广泛,中、南部河流阶地、冲积平原,三角洲平原开阔,丘陵、台地点缀其间,沿海优良海滩众多,地形复杂多样,组成错综复杂的多元化地貌景观。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 42.7%,丘陵约占 26%, 冲 积及海积平原约占 22.2%, 其它占 9.1%。市域内大小山脉 11 条,最高山峰鹅凰嶂海拔 1337.4 米。 3、气象气候条件 项目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海洋性季风气候显著,终年气候温和,春季潮湿多雨,夏季较热,秋季晴多气爽,冬季温暖不寒冷。 5 9 月份为雨季, 11 月至次年 3 月为旱季,清明节前后为阴雨天气。 据多年气象资料显示,年平均温度为 23 24,最热月平均温度32,最低月平均 11,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冬季为东北风,夏季偏南风,年平均风速 2.4 米 /秒;年平均降雨量为 2253 毫 米,雨水分布不 均匀,主要集中在 5 8 月份,夏秋季多台风雨;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070小时,相对湿度高于 80% 的天数为 242 天,平均每年出现雾天数为 9 天,全年无霜期约 350 天,偶有低温霜冻。 4、水文条件 阳江市有大、中型湖库 18 个,其中大型水库有大河水库、东湖水库、江河水库等,库容分别为 3.27 亿立方米、 1.23 亿立方米、 0.997 亿立方米。大小河流 33 条,主要河流为漠阳江。漠阳江发源于阳春市河朗镇云帘管理区洒面村西南侧的金竹大山之间,自西南流向东北,流经阳春、阳东、江城等市、县(区),至阳东县麻汕镇新塘附 近分为东西干流,在北津汇合,经北津港出南海。市区漠阳江河段地处漠阳江下游,为感潮河段,历年平均水位 0.68 米,最低水位 0.85 米,涨潮最高水位 1.8 米,洪水期常在 4 9 月,每年有 3 5 个高峰历时 3 5 天,最高洪水位 4.18 米。 5、土地资源及植被 项目地处漠阳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地资源丰富,耕地比较多,但由于多年的城市建设,占用土地较大。全市海拔 100 米以上的山地及丘陵面积 370 万亩,沿海滩涂 20 万亩。土壤主要分布有丘陵台地赤红壤、平原区为水稻土和滨海盐渍沼泽土。 阳江地区地处亚热带动气候条件,植被为常绿 阔叶林、季雨林,同时呈热带、亚热带植物混生,原始植被已经消失。主要的次生植被有:松科、杉科、豆科等;乔木林下混生桃金娘、野牡丹、算盘子、九节茶和芒箕及鹧鸪草等。沿海滩涂零星分布有红树,但近年破坏十分厉害,现存树种以秋茄为主,面积非常小,基本不能形成规模。 6、 项目所属环境 功能区 项目选址所在区域环境功能属性见下表: 建设项目功能区分类及标准 序号 功能区分类 类别 1 水环境功能区 漠阳江,类 2 环境空气功能区 二类区 3 环境噪声功能区 2 类区 4 基本农田保护区 否 5 风景名胜保护区 否 6 水库库区 否 7 城市污水处理厂集水范围 是 8 管道煤气干管区 是 9 是否允许现场搅拌混凝土 否 10 是否属于环境敏感区 否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阳江市地处广东省西南沿海,紧邻珠三角,距广州 247 公里,距香港143 海里,距湛江 230 公里。 1988 年撤县建立地级市,辖阳东县、阳西县、江城区、海陵岛经济开发试验区,代管阳春市。陆地总面积 7813.4 平方公里,总人口 250 万。 阳江是广东沿海对外开放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 城市”、“中国刀剪之都”、“中国风筝之乡”、“中国公益明星城市”、“中国诗词之市”,阳江是广东省四大传统手工业基地之一,个体、私营经济发达,“阳江三宝” 小刀、漆器、豆豉闻名中外。 阳江海(岛)岸线长达 476 公里,占全省的 1/10。海域面积 3.4 万平方公里,滩涂和 20 米水深以内的浅海面积 1638 平方公里。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历史悠久,盛产鱿鱼、鱼翅、对虾、花蟹、马鲛、牡蛎等。全市拥有 7 个国家和省认可的渔港。市委、市政府立足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大打“海洋牌”,促进了海洋渔业稳步发展。建成 了全国最大的吊桩牡蛎和泥蚶养殖革地、广东省重要对虾生产基地和加工出口基地。 阳江依山傍海,旅游资源丰富。山、海、泉、湖、水、洞遍布全市,自然旅游资源品种全、品位高、空间组合佳,在广东省首屈一指。近年来,阳江市每年举办旅游文化节,把旅游、文化、体育、发展、商贸结合起来,提高阳江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2001 年我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海陵岛大角湾风景区荣获国家 AAAA 级滨海旅游风景区、省级科技旅游示范区和省文明区称号。 2003 年阳春凌霄岩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 2006 年海陵岛入选 全国十大最美海岛 。 2012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779 亿元,增长 16%;人均生产总值32000 元,增长 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34.95 亿元,增长 37.7%;固定资产投资 408.5 亿元,增长 43%;外贸进出口总额 21.6 亿美元,增长 20%,其中出口 19.3 亿美元,增长 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38.9 亿元,增长 18%。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据近期环境监测数据显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如下: 1、大 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阳江市环境监测站 2012 年常规监测结果,项目所在地阳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为: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值为 0.038mg/m3, 二氧化氮年平均值为 0.014mg/m3,二氧化硫年平均值为 0.012mg/m3,三项指标均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一级标准,说明该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 2、漠阳江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阳江市环境监测站 2012 年常规监测结果,漠阳江漠江水厂断面水质年均值现状如下: PH6.86,溶解氧 6.8mg/L,高锰酸盐指数 2.5 mg/L,生化需 氧量 2.1 mg/L,氨氮 0.242 mg/L,总磷 0.05 mg/L,铜 0.0005 mg/L,锌 0.025 mg/L,氟化物 0.10 mg/L,硒 0.000025 mg/L,砷 0.000025 mg/L,汞 0.000025 mg/L,镉 0.0005 mg/L,六价铬 0.002 mg/L,铅 0.005 mg/L,氰化物 0.002 mg/L,挥发酚 0.001 mg/L,石油类 0.01 mg/L,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025 mg/L,硫化物 0.007 mg/L,粪大肠菌群 1076 个 /升,硫酸盐 4.78 mg/L,氯化物4.78 mg/L,硝酸盐 1.57 mg/L,铁 0.015 mg/L,锰 0.005 mg/L。 上述监测结果表明,漠阳江漠江水厂断面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类水质标准,说明目前该河段水质保持良好。 3、声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阳江市环境监测站 2012 年对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噪声现状进行监测,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昼间 56.6dB( A),夜间 49.0 dB( A),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 2 类标准,说明其声环境质量状况良好。 主要环境 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本项目的主要保护目标为附近民居及商铺。 1、水环境保护目标 本项目所在区域纳污水体为漠阳江市区河段,该河段保护目标属于类。本项目建设期间, 施工人员 产生的 生活 污水 ,经化粪池处理后, 排入市政集污管网,纳入阳江市污 水 处理 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漠阳江,因此,排入市政下水管网的废水中各项污染物指标可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 2001)第二时段三级标准。 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本区环境空气目标为二类区,浓度限值须按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作为本项目的空气环境保护目标。 3、声环境保护目标 保护评价区域声环境质量,使其符合国标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 2008)中 4a 类道路两侧标准, 4a 类区噪声限值:昼间 70dB( A)、夜间 55 dB( A)。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国家 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 1996)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 2、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中的类标准; 3、 国家 声 环境 质量 标准( GB3096 2008)中的 2 类标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 国标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值( GB12523 2011)中噪声限值 。 2、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6 2001)第二时段 三 级标准限值: 悬浮物 400 mg/L、五日生化需氧量 300 mg/L、化学需氧量 500 mg/L、石油类 20 mg/L、氨氮 15 mg/L。 3、广东省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DB44/27 2001)表 2 标准限值:颗粒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20 mg/m3,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1.0mg/m3。 总量控制指标 本项目为非污染生态类项目,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随施工期结束而结束, 在营运期无“三废”排放 , 故本项目不涉及总量控制问题 ,无需下达总量指标。 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施工流程如下: 主要产生污染环节: 一、 声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本工程使用施工机械如挖掘机、运输车等,这些设备产生较大的 噪声 。 项目投入使用后,交通量增加,交通噪声、车辆振动对周边居民影响加大。 二、 环境空气影响因素分析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源于 筑路材料运输及 拌和过程 、车辆 运输 、平整绿化地面 过程中的起尘 等 。 投入使用后,汽车尾气及路面扬尘会污染环境空气。 三、 施工期污水和固废排放源分析 施工 人员生活污水 , 项目在原有的路基上进行改扩建, 挖土方与回填方基本平衡, 施工现场 弃渣 较少 。 施工准备 原地面处理 埋筑路基 绿化 基层施工 市政管线铺设 绿化 四、水土流失 影响分析 开挖时,形成土层松散、表土层抗蚀能力减弱,使土壤失去了原有的固土防风能力,在外界的风力和水力作用下,将造成一定量的水土流失。 五、 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施工期间会造成路段区间的交通不便。 六、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施工期间可能会 造成 水土流失的 影响。 如 栽 种植物选取不恰当,可能会影响本地物种。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大 气 污 染 物 运输车辆、挖掘机 扬尘和少量 NOx 、HnCm、 CO等 无组织排放 无组织排放 水 污 染 物 工地生活污水 BOD5 CODCr SS 产生浓度: 200mg/L 产生浓度: 300mg/L 产生浓度: 250mg/L 排放浓度: 150mg/L 排放浓度: 200mg/L 排放浓度: 100mg/L 固 体 废 物 施工场地 弃渣 剩余 泥土 运到垃圾处理场填埋 ,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填。噪 声 施工机械 噪声 75 95dB(A) 距施工场地 40m以外地方符合标准限值;夜间距施工场地 300m 处符合标准限值 车辆行驶 噪声 70 85dB(A) 70 85 dB(A) 其他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本工程主要生态环境影响主要是建设期的影响。 本工程属于短期临时性,在施工过程中, 泥土 的挖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原有植被面貌,使土层松动、土壤结构破坏, 会造成路面少量扬尘,以及少量的水土流失。项 目施工对生态的影响甚微。 本项目建设区域无自然风景点,工程的施工不会对自然风景区等环境保护目标造成影响。 综上分析,本项目在施工期间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甚微。 环境影响分析 一、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1、扬尘 本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扬尘按起尘的原因可分为风力起尘和动力起尘,其中风力起尘主要是由于裸露的施工区表层浮尘因天气干燥及大风,产生风力扬尘;而动力起尘,主要是在 挖掘、填埋 过程中,由于外力而产生的尘粒再悬浮而造成,其中施工及装卸车辆造成的扬尘最为严重。 只要加强管理,切实落实好这些措施,施工场地扬尘 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大大降低,同时其对环境的影响也将随施工的结束而消失。 2、 运输车辆及作业机械尾气 施工机械和汽车运输时所排放的尾气,主要对作业点周围和运输路线两侧局部范围产生一定影响。由于排放量不大,所以不会对当地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二、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一)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1、 施工噪声影响分析 施工期主要噪声源有施工机械如运输车辆、挖掘机等。 施工过程使用的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主要属于中低频率噪声,在预测其影响时只考虑其扩散衰减,预测模型为: 根据点声源距离衰减公式: L=20lg(r/r0) 式中: L 距离增加产生的衰减值 r 监测点距声源的距离 r0 参考位置距离及噪声随距离的衰减关系。 施工噪声值随距离衰减的关系 距离(米) 1 10 50 60 100 150 200 250 400 LdB( A) 0 20 34 35 40 43 46 48 52 施工噪声基本满足排放要求,项目施工沿线离居民住宅敏感目标较远,项目施工机械噪声对附近环境影响轻微。 2、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控制对产生高噪声设备使用,尽量安排在白天使用,深夜 (22:00-6:00)不得使用强噪声 设备。汽车晚间运输尽量用灯光示警,禁鸣喇叭。此外,应对产生噪声的施工设备加强维护和维修工作。 由于本工程施工是在露天作业,流动性和间歇性较强,对各生产环节中的噪声治理具有一定难度,下面结合施工特点,对一些重点噪声设备和声源,提出一些治理措施和建议: 从规范施工秩序着手,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合理布局施工场地,选用良好的施工设备,降低设备声级,降低人为的噪声,建立临时隔声屏障减少噪声污染。 (二)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小结 1.结论 本工程噪声源具有不固定性,项目施工期短,只要加强施工管理,本项目在施工期间产生的噪 声对环境影响是可接受的。 2.建议 施工机械噪声尽可能避免夜间施工。固定地点施工机械操作场地,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下,应采取临时降噪措施,如安置临时声屏障。 在有市电条件下,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电。 三、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 除施工人员产生少量生活污水外,还 产生 少量冲洗 废水。 四、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会产生少量的弃土弃渣,项目预计土方开挖量与回填量大致平衡,对当地环境基本无影响。 综上所述,项目在施工中虽然会对当地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暂时的,随着工程的 结束而消失。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一、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雨污管道配套,产生的路面径流通过雨水管道排放,对项目所在地附近水体影响小。 二、环境空气质量影响分析 项目建成后作为城市支路,交通量不大 。但为了减轻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应禁止尾气污染物超标排放机动车通行。项目在改扩建前,为泥路,车辆通过时,扬尘较大,改扩建后,道路硬底化,可有效减少车辆通过时的扬尘量。 三、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进入营运期后,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交通噪声。为减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管理部门应对道路的车辆制定相应的管 理措施,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防止车辆超速行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控制车速。 四、绿化 道路绿化可起到稳定路基、保持水土、美化路容、诱导车行、保护环境的作用。道路绿 化主要以栽种树木、铺植草皮为主,路基边坡、坡脚、边沟外用地范围内均植草绿化;两侧形成两条绿化带,既能降噪声、净化空气,又能美化环境。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一、施工期 1、 废气 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是施工扬尘和机动车尾气。 ( 1)扬尘: 针对施工期扬尘的问题,建议在施工期采取如下控制措施: 在施工场地安排员工定期对施工场 地洒水以减少扬尘量,洒水次数根据天气状况而定,一般每天洒水 1 2 次,若遇到大风或干燥天气可适当增加洒水次数。施工场地洒水与否对扬尘的影响较大,场地洒水后,扬尘量将减低 28% 75%,大大减少了其对环境的影响。 2)对运输车辆加盖蓬布减少洒落。 3)使用商品混凝土,尽量避免在大风天气下进行施工作业。 4)在施工场地上设置专人负责弃土、建筑垃圾的处置、清运和堆放。 5)对建筑垃圾及弃土应及时处理、清运、以减少占地,防止扬尘污染,改善施工场地的环境。 ( 2)尾气: 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使用后产生的尾气排放量很少 ,对评价区域的环境影响很小。 2、 废水 施工期产生的施工废水主要是 冲洗 废水。这类废水排放量不大,废水中污染物主要是 SS、 CODcr、石油类等。施工废水由于量小不会降低当地水环境质量。 3、固体废物 本 项目的土石方工程量小,开挖与回填基本平衡,要做到开挖一方,回填一方。 弃土量较少,弃土交由环卫部门处置填埋。 4、生态环境 本工程 施工过程中 建筑垃圾及弃土 易被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主要 防治措施有: ( 1) 合理进行施工布置,精心组织施工管理,严格将工程施工区控制在直接受影响的范围内。 ( 2)在施工过程中,尽量减小 开挖量,回填应按照原有的土层顺序进行。 通过采取上述生态保护措施,可降低本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 5、噪声 施工噪声防治主要措施有:选用低噪声的机械和设备;对高噪声设备的施工,应避免在人群休息时进行;严禁在 22: 00 至次日 6: 00 施工;施工中发放劳动防护设备,以减小噪声对现场施工人员的影响。在有市电条件下,禁止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电。经过采取以上综合防治措施,可以将施工期噪声值对周围的影响降至最小。 6、 其它 施工方在管道施工工程中要注意弃土弃渣的堆放,要有固定的场所;应合理安排施工路线和施工计划, 应尽量避免运输车辆造成交通堵塞。 二、营运期 1、 废气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 车辆产生的尾气对沿线两侧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通过对沿线进行绿化、植树等措施,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 2、 废 水 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无废水产生。 3、噪声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 噪声污染主要来自车辆 ,严格限制车速后,预计产生的噪声对周边的影响不大。 4、固废影响分析 该项目运营期间 无 固废 产生 。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本项目是一项民心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可起到改善市区 景观,提高环境档次的作用。 2、项目施工地段 为 市区 道路横路 ,不需另外征地。 3、项目建设地区环境质量现状: ( 1)本项目周围环境空气质量优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 1996)及其 2000 年修改单 二级标准,说明该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优良。 ( 2)本项目附近的纳污水体 漠阳江市区河段 水质符合国标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中的类标准 。 ( 3)本项目周围声环境符合国标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4a 类标准。 4、本项目所在地无珍稀濒危保护动植物。 5、项目环境影响结论 施工期:项目施工期会产生的影响主要 为施工所产生的废气、弃渣和废水以及施工噪声等,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这些影响都是暂时的,各类污染物的排放量较小,通过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可以将这些影响得以减轻。 营运期:项目在营运期间 产生 的废气、噪声 ,对周围环境良影响 不大。 综上所述。本项目施工过程有切实可行的污染及影响防治措施,污染物能达标排放 , 对区域的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不会导致项目沿线环境功能明显改变。本项目严格按照报告表提出的环保防治措施要求,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执行“三同时”和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则项目从环保角度建设可行。 二、建议 1、建设单位应设专人负责项目的施工期间的环境管理工作。 2、将各项环保措施落到实处,切实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填表单位: 阳江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填表人: 叶大青 项目经办人:洪健伟 建 设 项 目 项目名称 阳江市 核电办公科研后勤基地安宁路项目市政道路建设工程 建设地点 阳江市江城区安宁路西侧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长 650 米的市 政路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术改造 行业类别 公共设施管理业 81 环境保护管理类别 编制报告书 编制报告表 填报登记表 总投资(万元) 180 环保投资 所占比例 立项部门 批准文号 立项时间 报告表审批部门 阳江市环境保护局 批准文号 批准时间 建设 单位 单位名称 阳江 核电基地开发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15989357818 评价 单位 单位名称 阳江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 联系电话 3360611 通讯地址 阳江市区 安宁路 141 号阳光园 邮政编码 529500 通讯地址 阳江市宁正路 180 号 邮政编码 529500 法人代表 刘晶 联系人 方法宝 证书编号 国环评证乙字第 2824 号 评价经费(万元) 1.68 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环境现状 环境质量等级 环境空气: GB3095-1996 二级 地表水: GB3838 2002 类 地下水: 环境噪声: ( GB3096-2008) 2 类 海水: 土壤: 其它: 环境敏感特征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 风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 基本农田保护区 生态功能保护区 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生态敏感与脆弱区 人口密集区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河、三湖、两控区 三峡库区 污染 物排 放达 标与 总量 控制(工业建设 项目 详填) 污染物 现有工程(已建在建) 本工程(拟建) 总体工程(已建在建拟建) 区域平衡替代消减量 实际排放浓度 允许排放浓度 实际排放总量 核定排放总量 预测排放浓度 允许排放浓度 产生量 自身消减量 预测排放总量 核定排放总量 “以新带老”消减量 预测排放总量 核定排放总量 排放增减量 废水 - 化学需氧量 * - 氨氮 SS 废气 二氧化硫 * 烟尘 工业固体废物 * 与项目有关的其 它特征污染物 注: 1.*为“十五”期间国家实行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 2.排放增减量:()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3.计量单位:废水排放量万吨 /年,废气排放量万标立方米 /年, 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万吨 /年,水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 /升,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毫克 /立方米,水污染物排放量吨 /年,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吨 /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