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核 技 术 应 用 项 目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 非密封源 131I、 125I、 99mTc 应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 国环评证乙字第 2306 号 二 O 一四年五月 核 技 术 应 用 项 目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 非密封源 131I、 125I、 99mTc 应用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单位: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 法人代表:刘健 联 系 人:曾志毅 电 话: 13595109558 通信地址:贵阳市白云区龚家寨刚玉街 108 号 邮政编码: 550004 目 录 表 1 项目概况 1 表 2 总论 2 表 3 密封源 8 表 4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9 表 5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10 表 6 射线装置 11 表 7 污染源分 12 表 8 辐射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18 表 9 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20 表 10污染防治措施、辐射环境管理和监测计划 28 表 11结论与建议 33 表 12审批 35 附图: 附图一 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二 项目平面布置 附图 三 核医学科平面布置示意图 附件 : 附件 1.委托书 附件 2. 环评批复 附件 3. 竣工验收批复 附件 4. 辐射安全许可证 附件 5. 关于成立辐射安全领导小组的通知 附件 6. 放射性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附件 7. 核医学 科放射性药品管理制度 附件 8. 核医学科设备操作规程 附件 9. 核医学科质量控制标准 附件 10 核医学科放射性废物处理制度 附件 11 核医学科年度剂量监测计划 附件 12 人员培训制度 附件 13 射线管理监测计划 附件 14 放射源安全管理培训证书 附件 15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辐射环境监测监测报告 建设 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1 表 1 项目概况 单位名称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 地址 贵阳市白云区龚家寨刚玉街 108 号 法人代表 刘健 电话 0851-4416180 邮编 550004 联系人 曾志毅 联系电话 13595109558 项目名称 非密封源131I、 125I、 99mTc应用项目 项目地点 贵阳市白云区龚家寨刚玉街108 号 项目用途 疾病诊断与治疗 核技术项目投资 (万元) 360 核技术项目环保投资 (万元) 80 应用类 型 非密封源 密封源 射线装置 131I、 99mTc、 125I(标记物) / / 核技术应用的目的和任务: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位于 贵阳市白云区龚家寨刚玉街 108 号 ( 地理位置 见附图一), 医院 占地面积 58420 平方米,建筑面积 42164 平方米 ,现有职工 665 人 ,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健康管理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起点的非营利性公益性三级综合医院。 为 改善 医院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 拟将原行政大楼一楼改建为核医学科,并新增非密封源 131I、 99mTc、 125I(标记物)的应用 。 131I 用于甲状腺的诊断与治疗, 99mTc 用于放射性诊断, 125I 用于 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的标记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受检标本中的抗原。 以上非密封源的使用有效提高了诊疗的水平,为病人就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表 2 总论 1 概述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位于 贵阳市 白云区龚家寨刚玉街 108 号 ( 地理位置 见附图一), 医院 占地面积 58420 平方米,建筑面积 42164 平方米 ,现有职工 665 人,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健康管理为一体的高标准、高起点的非营利性公益性三级综合医院。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 为了改善和提高医院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使用了 II 类射线装置 DSA1 台, III 类射线装置 9 台( CT、数字胃肠机、移动 C 臂 X光机、牙科全景机、乳腺 X 射线摄影系统、 16 排 CT 各 1 台, DR3 台),上述射线装置已履行环评手续,大部分射线装置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环评 及验收批复见附件 2、附件 3,具体情况 见表 2-1。 表 2-1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现有射线装置 一览表 机 型 型号 使用科室 活动种类和范围 环评情况 验收情况 64 排 CT Aquilion64 影像科 使用 类射线装置 黔环辐表2011107 号 黔环辐函2013377 号 DR 新东方 1000 影像科 使用 类射线装置 数字胃肠机 PlessartEX8 影像科 使用 类射线装置 DSA Infinix-I INFX 介入手术室 使用 类射线装置 移动式 C 型臂 HMC-100 手术室 使用 类射线装置 全景机 8000C 口腔科 使用 类射线装置 移动 DR SPS-HF-4.0 影像科 使用 类射线装置 爱克发 DR D300 健康管理 中心 使用 类射线装置 筑环辐表20138 号 乳腺机 SELENIA 影像科 使用 类射线装置 16 排 CT Brillance 影像科 使用 类射线装置 筑环辐表20144 号 未验 收 为 改善 医院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 拟将原行政大楼一楼改建为核医学科,并新增非密封源 131I、 99mTc、 125I(标 记物)的应用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 国务院第 449 号令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第 31 号令)、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 等国家辐射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应对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新增的非密封源 131I、99mTc、 125I(标记物)应用项目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为此,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于 2014 年 3 月正式委托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 中心(国环 3 评证乙字第 2306 号)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 江西核工业环境保护中心则立即成立工作小组,并组织协调相关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和资料收集等相关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该医院的辐射环境影响报告表。 本次次环评内容见表 2-2,非密封源应用情况见表 2-3。 表 2-2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本次环评非密封源 一览表 序号 放射性同 位素 名称 放射性 活度 ( Bq/a)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 Bq) 项目 性质 应用目的 和任务 活动种类 和范围 1 131I 1.78 1011 7.4 108 拟建、新增 诊断 及治疗 使用 乙级非密封 源 工作场所 2 99mTc 8.88 1010 3.7 107 诊断 使用 乙级非密封 源 工作场所 3 125I 4.5 108 3.7 106 放免分析 使用 丙 级非密封 源 工作场所 表 2-3 核医学科非密封源应用情况一览表 名称 用量范围 /次 ( Bq) 最大购药量 /次 ( Bq) 年购买次数 年诊疗人次(人次) 99mTc 3.7 1071.85 108 1.11 109 24 次 /a 400 131I 甲亢:3.7 1071.85 108 3.7 109 24 次 /a 760 甲癌: 5.55 109 20 125I 7.4 104 3.7 107 12 次 /a 6000 2 编制依据及评价标准 2.1 编制依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22 号) (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77 号)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六号) ( 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53 号令) ( 5)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 国务院第 449 号令 ) ( 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 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 31号) ( 7) 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 ( 国家环境保 部 第 18 号令 ) ( 8)关于印发辐射安全许可座谈会会议纪要的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 环办函 2006629 号) 4 ( 9) 建立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辐射事故分级处理和报告制度(环发2006145 号) ( 10)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环境保护部令第 2 号) ( 11)委托书(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 2014 年 3 月) 2.2 技术导则及规范 ( 1)、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 则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内容和格式( HJ/T10.1-1995) ( 2)、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61-200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 3)、环境地表 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 GB/T14583-93) 2.3 评价标准及相关要求 ( 1)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 本标准适用于实践和干预中人员所受电离辐射照射的防护和实践中源的安全。 剂量限制 第 4.3.2.l 款 应对个人受到的正常照射加以限制,以保证本标准 6.2.2 规定的特殊情况外,由来自各 项获准实践的综合照射所致的个人总有效剂量当量和有关器官或组织的总当量剂量不超过附录 B(标准的附录)中规定的相应剂量限值。不应将剂量限值应用于获准实践中的医疗照射。 B1 剂量限值 B1.1 职业照射 B1.1.l 剂量限值 B1.1.1.l 应对任 何工作人员的职业照射水平进行控制,使之不超过下述限值: a)由审管部门决定的连续 5 年的年平均有效剂量当量(但不可作任何追溯性平均),20mSv;本项目取其四分之一即 5mSv 作为约束限值 ,为保守考虑,本项目外照射取3.5mSv 作为约束限值,为内照射有效剂量当量评价留有空间 。 B1.2 公众照射 BI.2.1 剂量限值 实践使公众中有关关键人群组的成员所受到的平均剂量估计值不应超过下述限值: a)年有效剂量, lmSv;本项目取其 四 分之一即 0.25mSv 作为约束限值 ,为保守考虑,本项目外照射取 0.20mSv 作为约束限值,为内照射有效剂量当量评价留有空间 。 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5 工作人员体表、内衣、工作服以及工作场所的设备和地面等表面放射性污染的控制应遵循附录 B 中(标准的附录) B2 所规定的限制要求。 B2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B2.1工作场所的表面污染控制水平如表 2-4 所列。 非密封源 工作场所的分级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应按附录 C(标准的附录)的规定进行。 C1 应按表 2-5 将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的大小分级。 表 2-4 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表面污染控制水平 表 面 类 型 放射性物质( Bq/cm2) 工作台、设备、墙壁、地面 控制区1) 4 10 监督区 4 工作服、手套、工作鞋 控制区 监督区 4 手、皮肤、内衣、工作袜 4 10-1 1)该区内的高污染子区除外。 表 2-5 非密封源工作场所的分级 级 别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Bq 甲 4 109 乙 2 107 4 109 丙 豁免活度值以上 2 107 放射性物质向环境排放的控制 8.6.2 不得将放射性废液排入普通下水道,除非经审管部门确认是满足下列条件的低放废液,方可直接排入流量大于 10 倍排放流量的普通下水道,并应对每次排放作好记录: a)每月排放的总活度不超过 10ALImin(ALImin 是相应于职业照射的食入和吸收 ALI值中较小者,其具体数值可按 B1.3.4 和 B1.3.5 条的规定获得 ); b)每一次排放的活度不超过 1ALImin,并且每次排放后用不少于 3 倍排放 量的水进行冲洗。 ( 2)临床核医学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Z 120-2006) ( 3)医用放射性废物的卫生防护管理( GBZ 133-2009) ( 4)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程( GB 11806-2004) ( 5)生产和使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卫生防护标准 ( GBZ136-2002) 6 ( 6)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 18466-2005); 标准中 4.1.2县级及县级以上或 20张床位及以上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污水排放执行表 2 的规定 :总 放射性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1Bq/L,总 放 射性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10Bq/L。 3 评价目的 ( 1)对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核医学科及周围 的辐射环境现状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以掌握该场址的辐射环境质量现状。 ( 2)通过环境影响评价,预测建设项目对其周围环境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提出环境污染控制对策,为建设项目的工程设计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3)对不利影响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治措施,把辐射环境影响减少到 “ 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水平 ” 。 ( 4)提出环 境管理和环境监测计划,使该项目满足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规定的要求,为辐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4 评价范围 通过分析,本辐射项目主要是电离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依据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核技术应用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 HJ/T 10.1-1995)的内容和格式的规定,考虑到该项目的实际情况,确定该项目的 评价范围为以核医学科为中心周边 50m 的范围,该范围内无 环境敏感点。 5 环境保护目标 5.1 辐射工作场所周围环境概述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位于 贵阳市白云区龚家寨刚玉街 108 号 , 医院地理位置见附图一,平面布置图见附图二。 医院拟新增的非密封源将在核医学科(原行政大楼一楼)使用,新建核医学科 北面 及西面 50 米内均为医院 各功能区,东面和南面 50m内为空地。因此,本次评价的的职业人员为核医学科操作非密封源的工作人员,公众为院区的其他工作人员及就诊病人及陪护人员。 5.2 辐射工作场所分区管理 根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18871-2002),辐射工作场所应分区进行辐射防护管理和职业照射控制。在本次评价中,将辐射工作场所分为两区管理(即控制区和监督区)。 控制区包括活性室、服药室、男女留观病房、废物储存室、 注射室、 扫描室 、 功能测定室, 监督区为 接诊室、病人等候区、预约报告室、办公室及门 7 外医 生通道、病人通道及厕所(具体分区图见附图三), 在评价范围内两区之外的区域为非限制的公共区域,该项目的运行须使该区域的公众在正常生活的前提下,接受的附加辐射剂量小于公众剂量的管理限值( 0.25mSv)。 5.3 辐射环境保护目标 放射性环境保护的重要目的是保障职业人员及公众健康。因此本次评价的环境保护目标为评价范围内的辐射工作人员及公众成员。 在本次评价中不但要对监督区的工作人员所受的附加剂量进行评价,还要对处于辐射工作场所周围 50 米范围内的非限制区的公众所受的附加剂量进行评价。 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 2-6。 表 2-6 贵阳医学院附属白云医院核医学科应用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区域 保护对象 人员类型 位置描述 保护人员数量 辐射工作场所(控制区) 核医学科放射工作人员 职业人员 离放射源30-100cm 核医学科工作人员 4 人 辐射工作场所(监督区) 核医学科工作人员及清洁人员 职业人员 距机房屏蔽墙 0-3米 2-3 人 非辐射 工作场所 核医学科邻近其它办公室的非辐射工作人员 公众 核医学科楼上及周边 20 人 8 表 3 密封源 核素 名称 放射性 活度 ( Bq) 物理、化 学性状 操作 方式 贮存方式 与地点 活动 种类 活动 范围 / / / / / / / 注: 1. 密封源要注明并说明源强( Bq);栏 2中放射性活度是指核素年使用量( Bq/a)。 2. 密封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 n/s)。 3. 等效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国家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 GB18871-2002)。 9 表 4 非密封放射性物质 核素 名称 放射性活度 ( Bq/a) 物理、化学性状 日等效最大操作量( Bq) 最大等效年用量( Bq) 操作 方式 贮存方式 与地点 活动种类和范围 131I 1.78 1011 (年购买次数约 24 次,每次购买最大量 7.4109Bq/次24) 半衰期为8.04 天,碘化钠口服溶液, 毒性分组为中毒组 7.4108 ( 131I 的日最大实际操作量为7.4 109Bq,毒性修正因子 0.1,操作方式修正因子1) 1.781010 (最大年实际用量为1.781011Bq,毒性修正因子为 0.1,操作方式正因子为 1) 简单 操作 131I 药盒置于活性室自动分装仪内 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 99mTc ( SPECT 的显影剂) 99mTc 8.88 1010(年 购买次数约 24 次,每次购买最大量 3.7109Bq) 半衰期为6.02 小时,液态, 毒性分组为 低 毒组 3.7107 ( 99mTc 的 日最大实 际 操 作 量3.7 109Bq, 毒性修正因子为 0.01,操作方式修正因子为 1) 8.88108 ( 最大年实际用量为8.881010Bq,毒性修正因子为 0.01,操作方式正因子为 1) 简单 操作 钼 -锝发生器 置于铅罐中储存在分装室通风厨内 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 125I 标记物 4.5 108 ( 年购买次数约 12 次,每次购买最大量3.7 107Bq) 半衰期为59.7天, 125I 标记物 、溶液,毒性分组为中毒组 3.7 106 (日最大实际操作量为3.7 107Bq,毒性组别修正因子为0.1,与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为 1) 4.5107 (年最大实际操作量为 4.5108Bq,毒性组别修正因子为 0.1,与操作方式有关的修正因子为 1) 简单 操作 125I 药盒 置于冰箱内 丙级非密封源工作场所 注: 1. 密封源要注明并说明源强( Bq);栏 2 中放射性活度是指核素年使用量( Bq/a)。 2. 密封源包括放射性中子源,对其要说明是何种核素以及产生的中子流强度( n/s)。 3. 等效操作量和操作方式见国家标准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 GB18871-2002)。 10 表 5 废弃物(重点是放射性废弃物) 废弃物名称 状态 排放口浓度 年排放 总量 暂存情况 最终去向 核医学科通风厨产生的 废气 气态 99mTc 在 通风厨 分装、稀释液态放射性药品,操作时间较短,在正常情况下, 通风厨 排出废气的放射性活度很小 (小于仪器探测限 0.0037Bq/m3 GB/T 14584-1993高纯锗 谱仪 ) 经通风厨抽风的方式将 废气由 排放系统 直通屋顶高出屋脊 3m 排放 核医学科 产生的废 液 液态 总 放射性 1Bq/L; 总 放射性 10Bq/L。 总 放射性 13600Bq(放射性废 水 排 放 量13.6m3/a); 总 放射性 136000Bq(放射性 废 水 排 放 量13.6m3/a)。 贮存在废水衰变池 中。 在衰变池中经过 10 个半衰期以上,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达到可以排放水平后,由环保主管部门批准方可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站处理,然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核医学科产生的 固体废弃物 固态 医用废物:比活度2104Bq/kg 4.2105Bq/kg (放射性固体废物产生量 21kg/a) 固体废物包扎好编好日期 后 贮存在 铅制固体废物衰变箱中 同位素 使用产生的 固废 在 放射废物衰变箱贮存 10 个半衰期以上衰变,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达到可以排放水平后,由环保主管部门批准方可作为普通医疗垃圾处理 通风厨废活性炭 / 废药盒及钼锝发生柱 / 废药盒及废钼锝发生柱置于铅罐内暂存在储源室 厂家回收 注: 1. 常规废弃物排放浓度,对于液态单位为 mg/L,固体为 mg/kg,气态为 mg/m3;年排放总量用kg。 2. 含有放射性的废弃物要注明,其排放浓度、年排放总量分别用比活度( Bq/L 或 Bq/kg,或 Bq/m3)和活度( Bq)。 11 表 6 射线装置 (一 )加速器:包括医用、工农业、科研、教学等用途的各种类型加速器 名称型号 生产 厂家 加速 粒子 能量 流强( A) 用途 活动种类和范围 / / X射线 / / / / 电子 / 废物类型 数量 总活度( Bq) 主要感生放射性核素 废物去向 废靶 / 个 / / / 放射性废物 年产生量 气 态 / m3 / / / 液 态 / m3 / / / 固 态 / kg / / / (二) X射线机,包括工业探伤、医用诊断和治疗(含 X射线 CT诊断)、分析仪器等 名称 型号 管电压( kV) 输出电流( mA) 用 途 活动种类和范围 / / / / / / 12 表 7 污染源分析 主要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正常工况与事故工况) 1. 131I (1)工作原理 131I 的半衰期为 8.04d,主要发射 610keV 的 射线和 364keV 的 射线。甲状腺对核素 131I 有特异性的摄取。利用它的 射线,可对甲状腺疾病进行治疗,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放射性治疗;利用它的 射线,可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诊断,如甲状腺显像,肾图分析 等 。 碘是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治疗用的放射性碘和稳定性碘具有相同的理化特性,所以甲状腺同样对放射性碘具有选择性地高度吸收和浓聚能力。通常甲状腺内碘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 25 倍,在供碘不足的情况下其浓度可达到血浆浓度的500 倍,由于甲亢患者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速度和量都增加,呈现相对碘缺乏状态甲状腺对 放射性碘的浓聚能力特别强大,可达内服里的 80 90。放射性 131I 在甲状腺内停留时间较长,有效半衰期可达 3.5 4.5 天。因此,甲状腺组织摄取 131I 后,可受到 射线较长时间的集中照射,但不损害周围的器官和组织。 131I 治疗后数小时,在 射线集中照射后甲状腺发生肿胀,滤泡细胞出现空泡,核不正常,数天后即死亡。甲状腺并有急性炎症的变化,如水肿、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以后变为无功能的结缔组织,从而达到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的目的。 131I 放射性药品实行远距离操作控制分装,即操作人员在办公室控制自动分装仪进行 自动分装,药物流入给药处小塑料口杯中,由病人从 服药室 取药口服。根据需要配制不同浓度的药剂,高浓度的用于治疗,低浓度作吸碘检查和扫描。 甲癌患者服药后在专用病房隔离住院,待体内 131I 活度低于 400MBq 后(一般住院 5 天)方可离院,甲亢患者服药后即离院。 ( 3)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 X 射线和 射线 放射性核素 131I 在衰变过程中,伴有 或 射线, 射线在皮肤组织中的射程较短,病人的身体完全能够阻挡 射线,因此,在评价时可以不考虑 射线的影响。但当粒子被源周围物质阻止时,会产生轫致辐射,即 X 射线, X 射线与 射 线一样,有较强的贯穿能力,需采用一定的防护措施。因此,同位素治疗与诊断贯穿辐射的污染因子 13 是 X 射线和 射线。 表面污染 医生在对带有各种放射性核素制剂的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工作服、手套等放射性沾污,造成 表面污染。 含放射性废水 医生叮嘱施用 131I 放射性药品的病人在服药前排泄, 甲亢患者 服药后 观察 10min无异常 即 可 离院, 甲亢患者不会产生含放射性排泄物,甲癌患者住院期间会产生含放射性排泄物。甲癌患者每年约为 20 人次,每例病人住院约 3-5 天,每天排泄物废水产生量约 100L,则产生含放射性排泄物废水量约 为 10m3/a;同时 131I 应用 可能会发生药品洒落事故, 事故状态下 会产生含放射性 清洗废水,废水量很少, 约为 50L。 含放射性固体废物 在 口服用药时,会产生手套、一次性塑料杯 等 固体废弃物, 约 8kg/a。 这些废弃物中都会有残余放射性同位素,造成对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含放射性废气 在 131I的分装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含放射废气,但由于 131I为自动分装仪自动给药,其产生的含放射性废气中 131I 浓度很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131I 应用产生的污染因子有 X 辐射、 辐射、 表面污染,其污染途径为直接外照射,同时还有含 放射性废水 、 固体废物和 废气 。 2.99mTc ( 1)工作原理 其原理 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用 SPECT探测 射线,实现脏器的显影,即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在药物上并引入人体,然后通过探测器在体外扫描有关部位,探测其产生的 射线,并记录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情况,以形成扫描图像,达到诊断病变部位的目的。 ( 2)操作流程 制备含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注射器质控、标定; 静脉注射 ,注射量小于 15mCi; 对病人进行 射线诊断检查、记录、数字成像,反映病灶影像。 ( 3) 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 14 项目 使用的钼 -锝发生器核素药盒由专门加工厂购入,钼 -锝发生器核素药盒内所用母体核素 99Mo 的半衰期为 2.75 天 ,有一周以上的时间衰变释放 99mTc 衰变产物 99mTc用于制得适合大多数组织器官显像使用的放射性药物。 99Mo-99mTc 发生器用三氧化二铝吸附柱吸附 99Mo, 衰变产生的子体 99mTc 则不被吸附,每次制作时,在密封状态下,用 0.9%的生理盐水进行淋洗,将子体核素 99mTc 洗出,装入专用的密封瓶内,并置入小型钨合金屏蔽罐内,以备标定。转移至质控室的99mTc 溶液密封瓶首先在标记分装台上进行初次剂量标定后,采用注射 器抽取的方法进行分装、二次标定、质量检测,最终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分装入医用注射器内制成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制备成的含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的注射器经过质控、标定处理,装入专用的屏蔽容器内,放入铁皮盒包装箱内,送至 注射室 ,用于人体生物组织及脏器的医学显像诊断。 在上述的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放射性衰变, 包括 衰变 和 衰变, 同时也会产生放射性废液和固体废物,具体情况如下: 辐射 射线主要为核素衰变过程中产生的, 99mTc 核素在发生同质异能跃迁的同时发射数种能量的 射线,其平均能量为 140keV。 99mTc 的半衰期为 6.02h。有关参数见表 7-1。 表 7 1 99mTc 有关参数 核素名称 半衰期 衰变方式 射线能量( keV) 99mTc 6.02h IT( -100) 140 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在放射性核素的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均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放射影响。 表面污染 衰变 有关参数见表 7-2。 表 7-2 99Mo 、 99Tc 有关参数 核素名称 半衰期 衰变方式 99Mo 66.02h ( 100) 99Tc 2.13105a ( 100) 因此其将会引起制备、分装放射性 药物的操作室、给药室、使用放射性核素的标记实验室、显像室、诊断病人的床位区、放射性核素或药物的贮存区、放射性废物贮存区、工作人员办公室、走廊等场所的 表面污染升高。 含放射性核素的废水 15 在核素 99mTc 制备标记过程中撒漏洗涤所产生的少量含放射性的废水以及患者排出的液体排泄物等 ,此类患者约 400 人次 /a,假设平均每人次产生含放射性排泄物废水8L,则产生含放射性排泄物废水约 3.2m3/a, 同时 99mTc 应用 可能会发生药品洒落事故,事故状态下 会产生含放射性 清洗废水,废水量很少, 约为 50L。 放射性废水及 患者排出的 液体排泄物等 须排入 医院 专门 设置 的 衰变池和 病人 专用厕所 内, 经过 10个半衰期以上 衰变后, 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达到排放水平,由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 排放。其对环境的影响 较 小。 含放射性的固体废物 主要为 99mTc 制备标记注射显像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废发生器柱、乳胶手套、废旧注射器、搽拭用纸等 ,约 5kg/a。 废物统一收集后储存在废物储存室的衰变池中, 经过 10个半衰期以上 衰变后, 经有资质的单位检测达到排放水平,由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作为普通医疗垃圾处理。所以其对环境的影响也较小。 因此,该项目的污染因子有 辐射、表面污染,其污染途径为直接外照射,同时还有含放射性废液、废水和固体废弃物。 3.125I 放免分析 ( 1)工作原理 放射免疫分析( radioimmunoassay, RIA)是以放射性核素为标记物的标记免疫分析法,用于定量测定受检标本中的抗原。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标记抗原( *Ag)和非标记抗原( Ag)对特异性抗体( Ab)发生竞争性结合。竞争结合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Ag Ab *Ag-AbAgAg-Ab(标记抗原) (特异性抗体) (标记抗原-抗 体符合物)(非标记抗原)(非标记抗原-抗 体符合物) +在上述反应系统中,当只有 *Ag 和 Ab 时,只产生 *AgAb 复合物,并保持可逆的动态平衡。如反应系统中同时加入 Ag,因 Ag 与 *Ag 免疫活性完全 相同,故与 Ab 具有相同的亲合力。当 *Ag 为一定量、 Ab 为有限量、 Ag 与 * Ag 的量之和超过 Ab 上的有效结合位点时, *AgAb 复合物的生成量与 Ag 的量之间呈一定的函数关系。即当 Ag 量少时, Ag Ab 生成量多,而 *AgAb 生成量增多,游离的 *Ag 减少。可见 *AgAb 复合 16 物生成量是受 Ag 含量制约的。因此,在放射免疫分析中,用已知不同浓度的标准物和一定量的 *Ag 及限量的 Ab 反应,采取一定方法将 B 与 F 分开,即可算出该标准物在各浓度下 *AgAb 复合物的结合百分率( B/T)。 这一反应过程,可用以下简图(图 7-1)说明。图中黑圈表示标记抗原,白圈表示非标记抗原,长条代表抗体,每个抗体有两个结合位点,标记抗原与非标记抗原对抗体有同等的结合能力。 抗原 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游离抗原 B /F B /B +F4 /2 =2 .0 4 / 6 = 0.673 /3 =1 .0 3 /6 =0 .52 /4 =0 .5 2 / 6 = 0.331 /5 =0 .2 1 / 6 = 0.17+图 7-1 放射免疫分析原理示意图 从图中可见,当标记抗原与抗体量一定时,结合率( B/B+F)随抗原量增加而降低。在实际工作中,以 B/T 的值为纵坐标,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绘成曲线,即竞争性抑制曲线,或称准确曲线。将未知浓度的样品按同样条件操作,所得结合率( %)与标准曲线相比,即可查出样品中待测抗原的浓度。 标记用的核素有放射 射线和 射线两大类。前者主要为 131I、 125I、 57Cr 和 60Co;后者有 14C、 3H 和 32P。放射性核素的选择首先考虑比活度。例如 125I 比活度的理论值是 64.38104GBq/g( 1.74104Ci/g),有较长半衰期的 14C 最大比活度是 166.5GBq/g( 4.5Ci/g)。两者相比, 1mol125I 或 14C 结合到抗原上, 125I 的敏感度约比 14C 大 3900倍。又因为 125I 有合适的半衰期,低能量的 射线易于标记,因而 125I 是目前常用的RIA 标记物。 ( 2)操作流程 放射免疫分析典型的操作程序如下:首先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 并各取一定体积;于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标记抗原和特异性抗体;在一定条件下使之反应平衡后,采取适当方法将 B 与 F 分离;分别测量其放射性;绘制标准曲线。对样品中抗 17 原的测定,则可在同样条件下操作,在标准曲线上查得含量。 ( 4)放射性污染物和污染途径 a. 辐射 射线主要为核素衰变过程中产生的, 125I 核素在发生同电子捕获衰变的同时发射数种能量的 射线,其平均能量为 27keV。有关参数见表 7-3。 表 7-3 125I 有关参数 核素名称 半衰期 衰变方式 主要射线和能量( keV) 125I 59.7 天 Ec : 35.5keV( 6.7%) 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在放射性核素的运输及使用过程中,均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放射影响。 b.含放射性核素的废水 使用 125I 做放免分析会产生少量含放射性上清液,约 0.2m3/a。 c.含放射性的固体废物 主要为使用 125I 做放免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如玻璃管、乳胶手套、废旧注射器、擦拭用纸等,约 8kg/a。 因此,该项目的污染因子有 辐射,其污染途径为直接外照射,同时还有含放射性废水和固体废弃物。 二事故工况 非 密封 源 ( 131I、 99mTc、 125I) 的辐射事故 主要如下: ( 1)装有放射性药品的货包没有按预定时间到达,可能发生运输过程中丢失事故,因此在药品的运输过程中应明确跟踪信息,以备药品丢失后查找。 ( 2)由于管理不善,发生放射性物品失窃,造成放射性污染事故,因此放射性药品存放间设置防盗门,且设置双人双锁管理,防止药品被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