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研究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扎根中国企业的应用实际 真实了解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的应用水平 共同探讨智能 化 财务未来发展的路径 中国企业财务 智能化现状 研究报告 目 录 前言 一、调查问卷设计 二、问卷发放和数据处理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 (二)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 (三)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四)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五)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 (六)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 (七)实现智能财务需要 (八)企业已经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九)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采用情况、智能化 程度与 提升迫切程度 (十)企业对各项技术的采用及规划情况 (十一)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十二)企业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 前言 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研究报告基于中国 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各功能模块的采用 情况、企业财务智能化程度以及提升迫切程度、企业对信息技术采用规划及认识,企 业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等 方面的考量,扎根于中国企业的应用实际,真实了解中 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的应用水平,进一步思考智能财务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案。 研究报告针对不同学历、工作年限、职位层次、岗位、所在单位类型、所在单位所有 制类型、是否已经建立了共享中心等进行分类设计和调查。本次问卷 共设置了 26 个 问题,采用单选、多选、矩阵打分、矩阵量表等多种选择打分题, 以及部分填空等开 放性问题相结合,来调查投票人所在 企业财务智能化的现状。 【调查问卷设计】 历时一个月的网络调查(时间: 2019.10.15-11.15,途径:问卷网),我们共收集到 1144 份调查数据。同时,为了保证评选数据的有效性,我们对样本数据进行了严格的 筛选:预留手机号重复的,保留一份问卷; 预留邮箱重复的,保留一份问卷。问题 19 和问题 23,全部选择一样内容的,也按照无效样本进行了剔除。通过上述处理, 最后筛选出参加评选的有效问卷为 802 份。 【问卷发放及数据处理】 基于此, 研究中心制作了 2019 年中国企业财务智能化现状调查报告,以期能够 帮助 大家较为真实地了解我国企业财务的智能化水平及发展方向。 调查结果分析 ( 一)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熟悉程度 图一 : 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 非 常 熟 悉 比 较 熟 悉 一 般 了 解 基本不了解 大多数投票人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熟悉或者比 较熟悉,有 30% 的投票人对企业财务信息化非 常熟悉, 48% 的投票人比较熟悉, 19% 的投票人 表示仅一般了解,仅有 3% 的投票人表示基本不 了解。 图三 : 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 投票人的职位层次高低与其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正相关,职位层次越高,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 悉程度越高。 图四: 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 投票人的学历高低与其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正相关,学历越高,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越 高。 图五 : 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 所在企业年收入在 1 亿元以上的投票人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差别不大,所在企业年收入在 1 亿元以下 的投票人对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要略差于其他投票人。 “ 其他外资企业 ” 和 “ 国有企业 ” 的投票人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最高。 图六: 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 图七 : 对所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熟悉程度 所在企业已经建立共享中心的投票人相比未建立共享中心的投票人对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化更熟悉一些。 (二)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 图八 : 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 需全面自动化 至少半自动化 少部分自动化即可 绝大多数投票人认可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需要自动化 , 32% 的投票人认为 “ 需要全面自动化 ” , 66% 的认 为 “ 至少半自动化 ” ,仅 2% 认为 “ 少部分自动化即可 ” 。 图九: 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 从事 “ 信息技术 ” 和 “ 财会类综合管理 ” 的投票人认为财务信息 “ 应当全面自动化 ” 的比重最高,从事外审和 内审的投票人比重最低。 图十 : 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 投票人的职位层次高低与账务信息的处理方式自动化程度正相关,职位层次越高,认为财务信息需全面自动化 的比重越高。 图十一 : 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 投票人的会计工作年限与账务信息的处理方式自动化程度正相关,从事会计工作的时间越长,认为财务信息需 要全面自动化的比重越高。 图十二 : 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 总体来说,企业收入规模越大,认为财务信息需要全面自动化的比重越高。但企业收入规模在 “10 亿元 -50 亿元 ” 和 “50 亿元 -100 亿元 ” 之间差别不明显。 图十三 : 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 所在企业的人员规模与投票人对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自动化程度判断正相关,企业人员规模越大,认为财务信 息的处理方式需全面自动化的比重越高。 图十四 : 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 国有企业和欧美外资企业的投票人认为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需全面自动化的比重要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 图十五 : 财务信息的处理方式 所在企业已经建立共享中心的投票人相比未建立共享中心的投票人认为账务信息的处理方式需要全面自动化的 比重要更高。 (三)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图十六 :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必需大量使用 部分使用即可 只要能自动化,使用什么技术无所求 41% 的投票人认为必须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 46% 认为部分使用即可 , 13% 的认为只要能自动化,使用什 么技术无所谓。 图十七: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从事 “ 税务管理 ” 和 “ 财会类综合管理 ” 工作的投票人认为必须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比重最高,从事 “ 外部审计 ” 的 投票人最低。 图十八 :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管理层级越高,认为必须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比重越高。 图十九 :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学历越高,认为必须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比重要高一点。 图二十 :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总体来说,工作年限在 1 年及以下的投票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范围判断最保守,认为必须大量使用的只 有 27.94%; 2-15 年的投票人判断范围在 34.75%-38.62% 之间,总体差别不太明显;工作 16 年以上的投票 人认为 必须大量使用的比重明显增加,从 47.62% 到 54.25%。 图二十一 :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本图未包含样本量在 30 以下的行业。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以及 “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认为必须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比重最高。 图二十二 :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企业的年收入规模与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程度大小关系不大。 图二十三 :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企业的人员规模与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程度大小关系不大。 图二十四 : 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国有企业的投票人认为必须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比重要明显高于其他类企业的投票人。 (四) 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图二十五 : 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取代人类专家 人机一体化协同管理 以人为主,计算机只是辅助而已 绝大多数投票人( 91%)认为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将是人机一体化协同管理,这几乎成为大家的共识; 7%的 投票人认为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将是以人为主,计算机辅助;认为计算机将取代人类专家的仅有 2%。 图二十六: 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从事信息技术工作的投票人认为机器将取代人类专家的比重最高,但也只有 9.38%,其次是税务管理 ( 4.35%)。从事投融资工作的投票人 100% 认为未来的管理模式是人机一体化协同管理。 图二十七 : 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在管理人员中,职位层次越高认为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将是取代人类专家的比重越高。 图二十八: 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本科学历的投票人认为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将是取代人类专家的比重最高,但总体差异不大。 图二十九 : 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投票人的工作年限和他们认为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如何关系不大。 图三十: 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本图未计算样本量小于 30 票的行业,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 9.09%) 和 “ 房地产业 ” ( 5.26%)认为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是机器人取代人类专家的比重最高, “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 0%)和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 0%)最低。 图三十一 : 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投票人所在企业的收入规模和他们认为的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关系不大,年收入 50 亿元 -100 亿元的投票人 认为机器将取代人类专家的比重最大( 4.35%)。 图三十二 : 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投票人所在企业的人员规模和他们认为的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关系不大。 图三十三 : 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国有企业的投票人认为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将是机器 “ 取代人类专家 ” 的比重要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投 票人,认为将是 “ 以人为主,计算机只是辅助 ” 的比重要明显低于其他所有制的投票人。 图三十四: 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 未建立共享中心的投票人认为最终的财务管理模式是 “ 计算机取代人类专家 ” 的比重要略高于已经建立共享中 心的投票人,但认为 “ 以人为主,计算机只是辅助 ” 的比重也略高。 (五) 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 图三十五 : 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 必须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需全面覆盖业财管的内容 主要是财务会计 约 1/3 的投票人( 33%)认为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必须包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一半左右的投票人( 51%) 认为需全面覆盖业财管的内容,只有 16% 的投票人认为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主要是财务会计。 图三十六: 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 从事信息技术和内部审计的投票人认为智能财务需全面覆盖业财管的内容的比重最高,分别达到 62.5% 和 61.54%。 图三十七 : 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 对于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职位层次越高,认为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需全面覆盖业财管的内容的比重越高, 认 为主要是财务会计的比重越低。总体来说,中高层管理岗位对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判断差别不大。 图三十八: 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 投票人的学历高低与其认为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大小关系不大。 图三十九 : 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 本图未包含样本量低于 30 个投票人的行业。认为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需全面覆盖业财管的比重最大的是 “ 电 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 和 “ 房地产业 ” 的投票人。 图四十: 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 投票人中,随年业务收入增大,认为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需要全面覆盖业财管的比重越高,但业务收入在 100 亿元以上,这个比重又略有下降。 图四十一 : 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 投票人所在企业的人员规模大小与其认为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大小关系不太大。 图四十二: 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认为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需全面覆盖业财管的内容的比重最大,分别是 53.55% 和 52.27%。 图四十三 : 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 所在企业已建立共享中心的投票人认为智能财务的管理范围需全面覆盖业财管的内容的比重要略高于未建立共 享中心的投票人。 (六) 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 图四十四 : 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 个性化服务 标准化和个性化并重 主要是标准化服务 绝大多数投票人( 81%)认为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是标准化和个性化并重, 13% 的投票人认为主要提供标 准 化服务, 6% 的投票人认为主要提供个性化服务。 图四十五: 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 从事税务管理和外部审计的投票人认为智能财务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比重要高于其他投票人。而从事内部审计工 作的投票人认为智能财务应标准化和个性化并重的比重更高。 图四十六 : 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 投票人职位高低与其认为智能财务能提供何种服务关系不大。 图四十七: 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 工作年限在 1 年以下的投票人认为智能财务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比重要显著高于其他投票人。 图四十八 : 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 “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的投票人认为智能财务应当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比重要高于其他投票人; “ 金融 业 ” 和 “ 信息传输、软件信息和技术服务业 ” 认为应提供标准化服务的比重要高于其他投票人。 图四十九 : 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 投票人企业的收入规模与其认为智能财务能够提供的服务类型关系不大。 图五十 : 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 投票人企业的人员规模在 500 人以下的企业,需要个性化服务的比重要高于其他投票人;投票人企业规模 在 5000 人以上的更需要智能财务提供标准化服务。 图五十一 : 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 欧美外企的投票人认为智能财务应当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比重要低于其他投票人;认为应提供标准化服务的比重 要高于其他投票人。 图五十二 : 智能财务提供的服务 所在企业已经建立共享中心的投票人认为应提供标准化服务的比重要高于未建立共享中心的投票人。 (七) 实现智能财务需要 图五十三 : 实现智能财务需要 管理和组织上巨大的变革 只要从技术上改变 只要从理念上变化即可 绝大多数投票人( 91%)认为实现智能财务需要从管理和组织上进行巨大变革, 6% 的投票人认为只要从技 术 上改变, 3% 的投票人认为只要从理念上变化。 图五十四 : 实现智能财务需要 从事 “ 信息技术 ” 和 “ 会计核算 ” 的投票人认为只要从技术上改变的比重要略高于其他投票人。 图五十五 : 实现智能财务需要 职位层次越高认为需要从管理和组织上巨大变革的比重越高,认为只要从技术上改变的比重越低,但认为只要 从理念上变化即可的比重差别不大。 图五十六 : 实现智能财务需要 学历越低的投票人选择只要从理念上变化即可的比重越高。 图五十七 : 实现智能财务需要 本图未包含样本量在 30 以下的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的投票人认为实现智能财务需要管理和组织上 巨 大变革的比例更高。 图五十八 : 实现智能财务需要 投票人企业的收入规模与其认为实现智能财务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关系不大。 图五十九 : 实现智能财务需要 投票人企业的人员规模与其认为实现智能财务所需要采取的措施关系不大。 图六十 : 实现智能财务需要 外企和中外合资企业认为只要从技术上改变的比重要高于国企。 图六十一 : 实现智能财务需要 所在企业已建立共享中心的投票人认为只要从技术上改变的比重要高于未建立共享中心的投票人。 (八)企业已经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图六十二 : 企业已经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应用最多的是财务信息系统( 91.65%)采购管理系统( 54.61%)和库存管理系统( 52.74%),客户关 系管理系统( 28.18%)和研发管理系统( 12.47%)已经应用的较少。企业平均应用 4.11 个管理信息系统。 图六十三 : 企业已经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本图不包括样本量低于 30 个投票人的行业。制造业已经应用采购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 销售管 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比重要高于其他行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已经应用研发管理系统和客户关系管 理系统的比重要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已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系 统的比重要高于其他行 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应用采购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研发管理系统、供应链管 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比重都要低于其他行业。 不同行业的投票人已应用的管理系统差异最小的是财务信息系统,变异系数是 0.070;差异最大的是研发管 理 系统,变异系数是 0.805。 图六十四 : 不同行业已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量 制造业( 5.60 个)、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4.82 个)、批发和零售业( 4.58 个)已经应用的管 理信息系统数量最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45 个)教育( 1.96 个)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1.89 个) 最少。 图六十五 : 企业已经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不同收入规模企业的投票人已应用的管理系统差异最小的是财务信息系统,变异系数是 0.052;差异最大的是 研发管理系统,变异系数是 0.645。企业收入规模越大,应用采购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 客户关 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比重越大。 图六十六 : 不同收入规模企业已应用管理系统的数量 企业的收入规模越大,其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数量越多。 图六十七 : 企业已经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不同人员规模企业的投票人已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差异最小的是财务信息系统,变异系数是 0.044;差异最大 的是研发管理系统,变异系数是 0.686。企业人员规模越大,已应用各管理信息系统的比重都越大。 图六十八 : 不同人员规模企业已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量 企业的人员规模越大,其应用的管理系统数量越多。 图六十九 : 企业已经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不同所有制企业中,已应用的管理系统差异最小的是财务信息系统,变异系数是 0.083;差异最大的是人力资源 管理系统,变异系数是 0.663。欧美外企已应用采购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财务信息 系统、客 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比重都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 图七十 : 不同所有制企业已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数量 欧美外资企业平均已应用 5.68 个管理信息系统,要明显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 图七十一 : 企业已经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 是否建立共享中心的企业已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差异最小的是财务信息系统,变异系数是 0.031;差异最大的是 研发管理系统,变异系数是 0.632。已经建立共享中心的企业对任何一项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比率都要高 于未建立 共享中心的企业。 已建立共享中心的企业平均应用了 5.5 个管理信息系统,要显著高于未建立共享中心的企业( 3.67 个)。 (九)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采用情况、智能化程度以及提升迫切程度 图七十二 : 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采用情况、智能化程度以及提升迫切程度 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企业平均采用了 5.41 个模块,会计核算( 79.68%)和费用报销( 54.63%)模块 的采用率最高,风险管理( 14.11%)和经营决策支持( 10.88%)模块的采用率最低。 智能化程度最高的是会计核算(平均 3.05)和银企互联模块(平均 2.62),最低的是风险管理(平均 1.93) 和经营决策支持模块(平均 1.92)。(智能化程度由低到高打分 1-5 分) 智能化迫切程度最高的是会计核算模块(平均 3.97)和费用报销(平均 3.84)模块,最低的是风险管理(平 均 3.59)和信息披露(平均 3.29)模块。(智能化迫切程度由低到高打分 1-5 分) 表 : 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各模块的采用情况 不同人员规模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中,采用率差异最小的是会计核算模块,变异系数是 0.106;差异 最大的是经营决策支持模块,变异系数是 0.792。 企业人员规模越大,平均采用的模块数越多。 表 : 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各模块的采用情况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中,采用率差异最小的是会计核算模块,变异系数 是 0.150;差 异最大的是绩效管理模块,变异系数 是 0.563。 欧美外企采用的模块数最多,平均 7.71 个,其他外企最少,平均 4.30 个。 2.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程度 我们将各模块的智能化程度按 1-5 分,由低到高打分,并分别计算各行业、不 同年收入规模企业、不同人员规 模企业、不同行业、是否建立共享中心投票人的平均数,并且分别计算各模块的平均智能化程度。 表 : 您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程度 不同行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中,投票人对智能化程度意见差异最小的是会计核算模块,变异系数是 0.089; 差异最大的是风险管理模块,变异系数是 0.151。 我们将各模块的智能化程度按 1-5 分,由低到高打分,分别计算各行业每个模块的平均智能化程度,并且按 行业计算其所有模块的平均智能化程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2.69 分 ) 、金融业 ( 2.59 分 ) 、和租 赁和商务服务业 ( 2.54 分 ) 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的平均智能化程度最高;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2.05 分 ) 、 科学研究 和技术服务业 ( 2.04 分 )、卫生和社会工作 ( 1.87 分 )平均智能化程度最低。 表 : 您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程度 不同收入规模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中,投票人对智能化程度意见差异最小的是绩效管理模块,变异系数 是 0.063;差异最大的是合并报表模块,变异系数是 0.152。 我们将各模块的智能化程度按 1-5 分,由低到高打分,分别计算各行业每个模块的平均智能化程度,并且按企 业收入规模计算其所有模块的平均智能化程度。企业收入规模越大,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的平均智能化程度越高。 表 : 您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程度 我们将各模块的智能化程度按 1-5 分,由低到高打分,分别计算各行业每个模块的平均智能化程度,并且按企 业人员规模计算其所有模块的平均智能化程度。企业人员规模越大,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的平均智能化程度越高。 不同人员规模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中,投票人对智能 化程度意见差异最小的是会计核算模块,变异系数 是 0.067;差异最大的是银企互联模块,变异系数是 0.156。 表 : 您所在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程度 不 同所有制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中,投票人对智能化程度意见差异最小的是税务管理模块, 变异 系数是 0.060;差异最大的是合并报表,变异系数是 0.136。 我们将各模块的智能化程度按 1-5 分,由低到高打分,分别计算各行业每个模块的平均智能化程度,并且按所 有制计算其所有模块的平均智能化程度。欧美外企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平均智能化程度要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 3.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迫切程度 表 : 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迫切程度 模块中,投票人对智能化迫切程度意见差异最小的是稽核管理模块,变异系数是 0.048;差异最大的是银企 互 联模块,变异系数是 0.109。 采矿业( 4.03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4.01 )、建筑业( 3.99 )对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 模块的迫切程度最高;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3.54 )、批发和零售业( 3.51 )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3.15 ) 最低。 表 : 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迫切程度 不同收入规模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中,投票人对智能化迫切程度意见差异最小的是会计核算模块, 变 异系数是 0.020;差异最大的是信息披露模块,变异系数是 0.079。 企业收入规模越大,对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迫切程度越高。 表 : 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迫切程度 不同人员规模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中,投票人对智能化迫切程度意见差异最小的是会计核算模块, 不同所有制企业的财务信息系统的各模块中,投票人对智能化迫切程度意见差异最小的是税务管理模块,变异 系数是 0.054;差异最大的是档案管理,变异系数是 0.124。 国有企业对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智能化的迫切程度最高,欧美外企和其他外企的迫切程度比较低。 变异系数是 0.035;差异最大的是信息披露模块,变异系数是 0.095。 表 财务信息系统中各功能模块的智能化迫切程度 (十)企业对各项技术的采用及规划情况 图七十四 : 企业对以下技术的采用及规划情况 投票人已经采 用最多的技术是电子发票( 51.00%)、移动互联网( 46.38%)和移动支付( 43.39%); 近 期内打算采用最多的是数据挖掘( 42.64%)、财务专家系统( 40.52%)和电子档案( 40.40%)。 (十一)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图七十五 : 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投票人认为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是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智能化( 77.93%)和提高企业的管理和控制水平 ( 69.7%)。 不同工作岗位的投票人对智能财务带来的收益意见差异最大的是支撑企业快速扩张,变异系数是 0.603;意 见 差异最小的是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智能化,变异系数是 0.090。 图七十六 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图七十七 : 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不同职位层次的投票人对智能财务带来的收益意见差异最大的是支撑企业快速扩张,变异系数是 0.678;意 见 差异最小的是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智能化,变异系数是 0.052。 图七十八 : 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不同学历的投票人对智能财务带来的收益意见差异最大的是支撑企业快速扩张,变异系数是 0.336;意见差 异 最小的是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智能化,变异系数是 0.021。 图七十九 : 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不同工作年限的投票人对智能财务带来的收益意见差异最大的是支撑企业快速扩张,变异系数是 0.443;意 见 差异最小的是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智能化,变异系数是 0.057。 图八十 : 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不同行业的投票人对智能财务带来的收益意见差异最大的是支撑企业快速扩张,变异系数是 0.779;意见差 异 最小的是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智能化,变异系数是 0.097。 图八十一 : 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不同收入规模的投票人对智能财务带来的收益意见差异最大的是支撑企业快速扩张,变异系数是 0.437;意 见 差异最小的是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智能化,变异系数是 0.047。 图八十二 : 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不同人员规模的投票人对智能财务带来的收益意见差异最大的是支撑企业快速扩张,变异系数是 0.566;意 见 差异最小的是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智能化,变异系数是 0.052。 图八十三 : 智能财务带来的主要收益 不同所有制的投票人对智能财务带来的收益意见差异最大的是增强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变异系数是 0.334;意见差异最小的是使业务流程标准化和智能化,变异系数是 0.056。 (十二)企业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 图八十四 : 企业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 投票人认为企业推动智能财务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领导或管理层实施新项目的重视程度和决心( 4.39)和领导或 管理层对智能财务的价值认识( 4.30)和企业项目管理能力( 3.92),这些均为组织因素。 图八十五 : 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 不同工作岗位的投票人对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意见差异最大的是企业对于智能财务知识的传播(如开展培 训)和管理能力,变异系数是 0.066;意见差异最小的是智能财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招聘情况,变异系数是 0.022。 图八十六 : 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 不同职位层次的投票人对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意见差异最大的是智能财务建设配套程度,变异系数是 0.032;意见差异最小的是企业获取外部技术支持(专家或机构指导)的意愿,变异系数是 0.010。 图八十七 : 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 不同学历的投票人对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意见差异最大的是 “ 合作服务机构的专业能力、实施经验与人员 配置 ” ,变异系数是 0.064;意见差异最小的是 “ 新项目预算的执行能力 ” ,变异系数是 0.003。 图八十八 : 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 不同工作年限的投票人对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意见差异最大的是 “ 新项目预算的执行能力 ” ,变异系数是 0.044;意见差异最小的是 “ 企业获取外部技术支持(专家或机构指导)的意愿 ” ,变异系数是 0.011。 图八十九 : 推 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 不同收入规模的投票人对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意见差异最大的是 “ 智能财务建设配套程度 ” ,变异系数是 0.041;意见差异最小的是 “ 企业员工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 ” ,变异系数是 0.007。 图九十 : 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 不同人员规模的投票人对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意见差异最大的是 “ 新技术的创新应用 ” ,变异系数是 0.046;意见差异最小的是 “ 企业员工对智能财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 ,变异系数是 0.021。 图九十一 : 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 同所有制的投票人对推动智能财务的关键因素意见差异最大的是 “ 智能财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招聘情况 ” ,变异 系数是 0.073;意见差异最小的是 “ 合作服务机构的专业能力、实施经验与人员配置 ” ,变异系数 是 0.029。意见 差异最小的是 “ 企业员工对智能财务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 ,变异系数是 0.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