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系列:韩国电子产业发展启示录.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他山之石系列:韩国电子产业发展启示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他山之石系列:韩国电子产业发展启示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他山之石系列:韩国电子产业发展启示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他山之石系列:韩国电子产业发展启示录.pdf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他山之石系列:韩国电子产业发展启示录.pdf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table_main 公司深度报告模板 他山之石系列: 韩国电子产业发展启 示录 电子行业 推荐 (维持 评级 ) 核心观点 : 中国当前宏观发展环境与 韩国九十年代中叶 较为相似 中韩彼时都 是中等收入国家, 经济经历 高速增长后 均 进入了转型升级时期, GDP 增 速放缓 ; 作为不同时期的 “世界工厂”,经济增长驱动因素相似 , 电子 行业 均是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点 , 得到政策大力支持 。 不同之处是 虽然都 与美国产生高科技摩擦风险,但中国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压力 , 中美两国已经由互补更多走向了竞争 ; 中国电子产业全球竞争力不及 彼时韩国 。 有为政府与领军企业是韩国电子产业崛起的 关键 , 需 重视科技创 新,强化电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国家层面给予电子行业 全 面 支 持 , 尊重市场,适时转型 , 逆周期 扩张, 培育领军企业是韩国电子产业 发展壮大 的有效之道 。 当前, 我国电子产业 亟待升级 , 电子产业 短板仍 然较为突出,部分细分领域自给率仍然较低 , 我国电子产业需朝着核 心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中高端制造方向升级 。既要锻造长板,培育 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领军企业,也要补齐短板,实现供应链安全可控。 投资视角方面,从韩国经验看,随着电子行业长期增速下滑,市场 对电子行业的估值中枢也呈下降趋势 从 韩国 经验看 , 随着电子行业 长期增速下滑,电子行业的估值 溢价会有所回落,估值波动性会趋向 收敛 。我们认为国内电子行业仍处于成长期,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 间。但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换挡,电子行业长期增速或将有所回落,行业 二级市场估值也将渐进式与行业增速相匹配。 未来 企业利润来源将逐 渐由享受行业增长红利向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转变 , 电子行业的发展 驱动力将更多来自企业盈利质量的提升, 国内电子行业投资逻辑也将 向如何挖掘在细分领域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企业转变。 产业周期是影响电子行业市场表现的核心因素 产业周期是影响电 子行业市场表现的核心因素 ,目前全球正处于以 5G、 AIoT、汽车电子 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创新周期当中, 看好 功率半导体 、 智能驾驶、 AIoT 等赛道 长期成长性。同时, 国产替代将是电子行业的 长期主体 , 目前在 集成电路等领域我国国产化率仍然很低,在半导体设备及材料、晶圆 制造、设计等方面仍然有很大的国产替代空间,长期发展空间广阔 。同 时, 随着韩国面板企业产能的逐渐退出 ,行业竞争格局持续改善,国内 面板 龙头企业将充分受益。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具有营收持续较快成长,份额不断提升,具备较 高研发强度等龙头基因的企业,包括立讯精密( 002475.SZ)、海康威视 ( 002415.SZ)、兆易创新( 603986.SH)、京东方 A( 000725.SZ)、韦尔 股份( 603501.SH)、 卓胜微( 300782.SZ) 等。 主要风险因素: 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的风险 , 电子行业景气度回落 的风 险。 注:本报告所指中国仅为“中国大陆”,不包含我国的港澳台地区。 分析师 傅楚雄 : 010-66568393 : 分析师登记编码: S0130515010001 王恺 : 010-66569192 : wangkai_ 分析师登记编码: S0130520120001 特此鸣谢: 实习生 曾新欣 行业数据 2021-07-27 table_report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相关研究 2021 年投资策略报告 _新时代、新格局 , 电子 投资新格局 2020-12-14 他山之石系列:以日本为鉴,看中国电子行 业未来之路 2020-12-22 table_research 行业 深度报告 电子 2021 年 07 月 28 日 行业深度报告 /电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 目 录 一、韩国九十年代中叶与中国当前较为类似 . 2 (一)中国与韩国彼时具有相似的宏观经济背景 . 2 (二)电子信息产业都处于关键发展期,得到政策大力支持 . 5 (三)当前的中国电子行业与九十年代中叶的韩国有何不同 . 7 二、韩国电子行业发展历程 . 8 (一)韩国九十年代中叶前:美日贸易摩擦下,韩国电子产业的诞生与发展 . 8 (二)韩国九十年代中叶后:全球化时代竞争力强化,韩国电子产业强势崛起 . 12 (三)现阶段韩国电子产业:居于全球优势地位,但短板明显 . 14 三、韩国电子行业演进的启示 . 17 (一)有为政府与领军企业是韩国电子产业崛起的两大支柱 . 17 (二)重视 科技创新,强化电子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 19 (三)逆周期操作及大胆投资策略 是韩国电子产业主动进攻、扩大优势的有效之道 . 21 (四)长期看盈利增长是决定市场表现决定因素,估值水平逐渐向市场整体水平趋近 . 22 四、中国电子行业崛起之路 . 24 (一)中国电子产业亟待升级 . 24 (二)发挥制度优势,补齐电子产业链短板 . 25 (三)培育领军企业之路:横向拓展、纵向延伸 . 26 (四)确定的盈利驱动力是未来电子行业长期向好发展的关键 . 27 五、投资建议 . 29 六、 风险提示 . 30 行业深度报告 /电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2 一、 韩国 九十年代中叶与中国当前较为类似 (一) 中国与 韩国 彼时具有相似的宏观经济背景 中韩 彼时 都是中等收入国家 , 经济增长阶段类似, 高速增长后 经济进入了 转型 升级 时期 , GDP 增速放缓 。 从经济增速来看,韩国在 1961 年 至 1991 年 经济平均增速都保持在 8.3%以 上,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经济增速更是高达 10%,而在 20 世纪 90 年代后进入经济转 型期,平均经济增速下降至 7.5%以下; 中国 在 1991 至 2011 年也维持高速增长,年均 GDP 复 合增速达 10.5%, 但 2010 年以来经济增速逐渐放缓,由 2010 年的 14.2%逐渐降低至 2019 年 的 6.1%。 从人均 GDP 来看, 1990 年 韩国人均收入 为 6610 美元 , 与 中国 2012 年人均 GDP 基 本相当。 图 1. 中 韩 GDP 增速对比 (单位: %) 图 2. 中 韩人均 GDP(单位 : 美元 )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中 韩 分别成为不同时期的“世界工厂” , 经济增长驱动因素 且变动 相似 。 一是 出口层面 , 中韩 两国彼时都为“世界工厂”,出口 都曾 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出口 动能呈现减弱态势 。 韩国自 1960 年确立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来,出口便是其经济增长 的重要推动力,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韩国出口占 GDP 比重保持在 30%左右。 中国自 改革开 放以来, 尤其是 加入 WTO 后出口持续高速增长,造就了连续 30 年经济增长 10%以上的增长 奇迹 。 中国智库报告数据显示, 从 1980 年到 2006 年, 中国 外贸依存度由 12.4%上升至 64.48%,提高了近 5.2 倍,高出大国平均依存度 17.6%。 1971 1976 1980 1984 1988 1992 1996 2000 2004 -6 -4 -2 0 2 4 6 8 10 12 14 16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 20 03 20 05 20 07 20 09 20 11 20 13 20 15 20 17 20 19 中国( 1991-2019) 韩国( 1971-2004) 高速增长期 增速放缓期 高速增长期 增速放缓期 19 60 19 62 19 64 19 66 19 68 19 70 19 72 19 74 19 76 19 78 19 80 19 82 19 84 19 86 19 88 19 9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9 80 19 82 19 84 19 86 19 88 19 90 19 92 19 94 19 96 19 98 20 00 20 02 20 04 20 06 20 08 20 10 20 12 20 14 20 16 20 18 中国( 1980-2019) 韩国( 1960-1999) 行业深度报告 /电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3 图 3. 中 韩货物出口金额 (单位 : 亿美元 ) 图 4. 中 韩 商品和服务出口占 GDP 比重 (单位 % )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二是 投资层面,中韩 彼时都 经历 了 高强度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基本完善,投资动能 已大幅 降低。 20 世纪 80 至 90 年代,持续大规模投资是维持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要素之一,尤 其自 1988 年起,韩国进一步对石化、钢铁、 炼油、汽车、轮胎、半导体等主要重化工企业推 出了 28 项重大的设备投资计划 ;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 的高速发展也在极大程度上 依靠持续增长 的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一度成为我国经济扩张的最大动力。 投资和出口彼时的快速增长,使得 中韩两国工业都得到长足发展,成为两国经济崛起时期的支柱产业。 三是消费层面, 消费率缓慢上升,即居民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总额占当年国民支出总额 比 重增加 , 反映出 中韩彼时消费动能逐渐增强,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韩国消费 率于 20 世纪 90 年代后持续上升;在 2010 年后,中国消费率同样呈现稳步上升态势。 图 5. 中 韩投资率对比(单位: % ) 图 6. 中 韩消费率对比(单位 % ) 资料来源: Wind, 世界银行,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Wind, 世界银行,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19 49 19 53 19 57 19 61 19 65 19 69 19 73 19 77 19 81 19 85 19 89 19 93 19 97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19 60 19 65 19 70 19 75 19 80 19 85 19 90 19 95 20 00 20 05 20 10 20 15 中国( 1969-2018) /左轴 韩国( 1949-2000) /右轴 19 60 19 63 19 66 19 69 19 72 19 75 19 78 19 81 19 84 19 87 19 90 19 93 19 96 19 99 20 02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19 78 19 81 19 84 19 87 19 90 19 93 19 96 19 99 20 02 20 05 20 08 20 11 20 14 20 17 中国 (1978-2019)/左轴 韩国 (1960-2004)/右轴 19 65 19 68 19 71 19 74 19 77 19 80 19 83 19 86 19 89 19 92 19 95 19 98 20 01 20 04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30 35 40 45 50 19 78 19 81 19 85 19 88 19 91 19 94 19 97 20 00 20 03 20 06 20 09 20 12 20 15 20 18 中国( 1978-2019) /左轴 韩国( 1965-2002) /右轴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45 47 49 51 53 55 57 59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2007 2010 2013 2016 2019 中国( 2007-2019) /左轴 韩国( 1992-2002) /右轴 行业深度报告 /电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4 中韩 彼时 具有相似的经济结构, 经济增长放缓 大 背景下,两国都 曾 出现 局部 的产能过剩 , 产业结构 亟需 升级 调整 。 韩国 自 20 世纪 80 年代 以来,由于加大重化工业投资,致使国内重化 学工业产能出现了严重过剩问题。 中国在 2003-2007 年间出现了经济过热的迹象,包括钢铁、 水泥、化工等行业在内的大多数传统行业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 ,而 2008 年 四万亿投资的刺 激 又进一步加剧了 产能的过剩 。 从产业结构调整来看, 中韩彼时产业结构都呈现出第一、二产 业比重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的趋势 , 制造业 发展都呈现 转型升级 态势 。 20 世纪 90 年代,韩国制造业主要出口产品由重工、低端制造业产品转为半导体、计算机等高端制造 业产品,产品结构明显升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尤其是电子及通信设备 制造业自 1993 年后发展迅速。 图 7. 中 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 (单位: % ) 图 8. 韩 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比 (单位 % )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中韩都面临着 人口增速下降, 人口老龄化成为两国彼时共同问题。 从人口增速来看,中韩 长期低生育率致使劳动力规模持续萎缩。自韩国 1962 年全面推行鼓励少生政策以来,韩国生 育率急剧下降, 1995 年总和生育率降到 1.63,为防止生育率进一步下降,韩国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取消鼓励少生的政策,然而生育率仍呈现持续下降态势;中国自改革开放实施严格计 划生育以来,生育率急剧下滑, 2016 年总和生育率仅为 1.6,远低于 2.45 的全球平均水平。 图 9. 中 韩人口年度增长率 对比 (单位: %) 图 10. 中韩总和生育率对比 (单位 % )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世界银行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0 10 20 30 40 50 60 2000 2003 2006 2009 2012 2015 2018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0 10 20 30 40 50 60 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59 1965 1971 1977 1983 1989 1995 0 1 2 3 4 0 0.5 1 1.5 2 中国( 1978-2019) /左轴 韩国( 1959-2000) /右轴 1960 1966 1972 1978 1984 1990 1996 0 1 2 3 4 5 6 7 1 1.5 2 2.5 3 3.5 1978 1984 1990 1996 2002 2008 2014 中国( 1978-2018) /左轴 韩国( 1960-2000) /右轴 行业深度报告 /电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5 中韩彼时重视科技发展, 研发投入支出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增强。 从研发投入支出来看, 自 1980 年以来,韩国民营企业 R&D 支出迅速增长,购买国外技术支出 增长 也较快,以半导 体产业为例, 1980 年韩国在半导体领域研发投入约为 850 万美元, 1994 年为 9 亿美元。中国 研发投入支出也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横向比较, 2010-2016 年,中国研发支出年均增长 14.8%, 远超全球平均水平 ;纵向比较,中国在 2020 年研发经费投入比 2000 年足足增加了 3.7 倍。伴 随着研发投入支出的增长,中韩两国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韩国芯片专利数量从 1989 年的 708 项激增到 1994 年的 3336 项,韩国海外专利授权支出占 GDP 比重由 1980 年的 0.2%增长 至 1990 年的 0.5%;中国国际专利申请量从 1999 年的 276 件激增至 2019 年的 58990 件,在 20 年内实现了近 200 倍跨越式发展。 图 11. 中 韩 PCT 专利申请量对比(单位:件)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二) 电子信息产业 都处于关键发展期 , 得到 政策大力支持 中韩两国政府 在本国经济发展中 都 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经济转型期,中 韩 两国政府都积极 通过实施产业政策推动经济转型。 电子产业在两 国 产业升级过程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也获得 了国家产业政策的绝对倾斜。 就韩国而言, 20 世纪 90 年代是其电子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的时期,韩国由第一产业为主的 结构成功转型为第二、三产业为主,电信产业增长速度远高于其他产业,成为韩国支柱性产业。 以存储器为例, 20 世纪 90 年代是韩国存储器爆发的年代, 存储器 出口金额从 1992 年的 10.7 亿美元上升至 1993 年的 15.6 亿美元,出口占比在一年内从 15.7%升至 22.2%,不断向欧、美、 日输出产品 。这其中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韩国产业政策的绝对扶持。 1982 年,韩国 制定“五五”计划,该计划将电信产业规划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知人才密集型 的领域。 1989 年,制定尖端产业五年发展计划,电信产业正式确立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性产业,同时,政府、企业在计算机、通话技术、新媒体服务技术等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 20 世纪末,韩国制定了有关新世纪的产业政策方向、知识基盘新产业等方面的综合发展计划,计 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12000 14000 16000 18000 20000 0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中国( 2000-2019) /左轴 韩国( 1985-2019) /右轴 行业深度报告 /电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 算机、家用电器等近 30 个知识基盘作为韩国 21 世纪初的发展重点。 表 1. 韩国电 子产业主要政策 时间 政策及主要内容 1969 年 出台 科学技术信息中心扶植法 , 旨在扶植该领域内新兴企业,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税收减免以 及法律支持 。 1982 年 1981-1986 年 制定“五五”计划,将电信产业规划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知人才密集型领域 。 颁布半导体工业综合发展计划,具体明确了四个需要大力发展的领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 算机、通信设备和电子邮件。 1989 年 出台 尖端产业五年发展计划 , 确立电信产业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以此为主导来带动 其他产业增加国民经济 。 1991 年 制定 G-7 项目计划,涵盖了大规模集成电路、 ISDN、 HDTV、智能计算机等 7 个领域 。 1993 年 1994 年 1996 年 1998 年 2001 年 颁布 21 世纪电子发展计划 , 明确优先发展半导体、计算机、通信和机电产品,加强国际合作, 改进电子生产技术,推动“逆向工程”,政府提供税收和财政优惠。 制定电子产业技术发展战略,选定了七大战略技术作为重点开发对象, 1999 年之前,总投资 20544 亿韩元,其中政府出资 9131 亿韩元,占比 44.5%。 推出促进信息化基本计划,旨在强力推进信息化。 颁布面向 21 世纪的产业政策方向及知识基础产业发展方案 ,旨在发展计算机、半导体等基础产 业。 推出半导体关税减免,即在半导体设备和进口部件及原材料方面实行减免关税等予以支持。 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整理 就中国而言,自 21 世纪以来,科技的日新月异使得电子信息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电 子信息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当前中国更是处于由“中 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关键时刻 , 我国 也颁布了信息产业结构政策、信息产业技术政 策、信息产业布局政策、信息产业组织政策系列政策以 全面 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从发展目 标、产业布局等多方面 为电子信息产业 作出了发展规划 。 表 2. 国家政策 扶持电子行业发展 时间 发布部门 政策名称 主要内容 2014.6 工信部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根据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国产业基础,从产业规模、技术能力、配套措施 和企业培育 4 个方面,提出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应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持续加大投 入等一系列配套措施,总体摆脱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 标。成立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加大金融扶持力度,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制造领域。 2015.5 国务院 中国制造 2025 强调在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安全的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着力掌握关键核心 技术,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高创新能力,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出 2020 年自给率 40%, 2025 年自给率 70%的目 标。 2016.12 国务院 “十三五”国家战略 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提出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了完善管理方式、 构建产业创新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加大金融财税支 持、加强人才培养与激励等 6 方面政策保障支持措施,部署了包括集成电路发展工 程、人工智能创新工程、新能源高比例发展工程等 21 项重大工程。 2019.3 工信部、国家 广电总局、中 央广电总台 超高清视频产业发 展 行 动 计 划 (2019- 2022 年 ) 按照“ 4K 先行、兼顾 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 域的应用,重点任务包括:突破核心关键器件、推动重点产品产业化、提升网络传输 能力、丰富超高清电视节目供给、加快行业创新应用等。 2019.3 上交所 上海证券交易所科 保荐机构应优先推荐下列企业: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 行业深度报告 /电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 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 引 科技创新企业;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 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创新企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企业。 2020.8 国务院 新时期促进集成电 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 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制定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研究开发政策、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知识产权政策、 市场应用政策以及国际合作政策,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 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 2020.9 国务院 以新业态新模式引 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 的意见 进一步加大 5G 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 先覆盖核心商圈、重点产业园区、重要交通枢纽、主要应用场景等。打造低 时延、高 可靠、广覆盖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加快建设千兆城市、推动车联网部署应用。 2020.12 财政部、税务 总局、国家发 展改革委、工 信部 关于促进集成电路 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 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 策 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 28 纳米(含),且经营期在 15 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 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等税收政策。 2021.01 工信部 基础电子元器件产 业发展行动计划 ( 2021-2023 年) 到 2023 年,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显著提升,面向智能 终端、 5G、工业互联网等重要行业,推动基础电子元器件实现突破,增强关键材料、 设备仪器等供应链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2021.0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 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等领域的应用,提升综合运行 效能。加大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推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通 信网络基础设施,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设施,数据中心、智能计 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资料来源: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整理 ( 三 ) 当前的中国电子行业与 九十年代中叶 的韩国有何不同 都曾 与美国产生高科技摩擦风险 ,但 中国面临更为复杂的外部压力 。 虽然中、日、韩都在 某一阶段与美国产生过高科技摩擦风险,但是不同于日本和中国,韩国并未受到美国以贸易为 名义但实质在于科技遏制的打压,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 ,韩国选择错位竞争,不与美国半导体 行业产生正面直接竞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当高的业务互补性。 二是 ,韩国 适时减少了对 欧、美地区直接出口电子信息产品, 逐渐向 亚洲地区 出口 ,尤其是中国 。 三是 , 在韩国以财阀 主导、中小企业依附的产业模式中,与美国的国际摩擦主要由韩国三大财阀承担,大多数 情况 下,财阀选择通过技术互换、共同研发等手段化解纠纷,通过稳定核心利益、作出适当让步化 解矛盾。因而,除了美国个别企业对韩国高科技企业发起的少量起诉外,韩国基本没有受到美 国政府大力度的高科技打压。 图 12. 中美电子贸易战美国对华通信公司措施 资料来源:国际贸易问题,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行业深度报告 /电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8 不同于韩国, 随着中国电子行业的迅速发展,中美两国已经由互补更多走向了竞争,因而 中国遭遇了美国系列打压,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压力 。 以中美贸易战为例, 本轮中美贸易摩 擦始于特朗普 在 2018 年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关税,关税清单中和电子领域相关的有 电容电阻、 PCB、半导体设备等关键组件,之后又遭遇了芯片禁运、加征关税等贸易纷争。 虽然 同为 世界工厂,但是 中国电子产业全球竞争力不及彼时 韩国 ,韩国电子企业更具引 领作用 。 在 20 世纪 80-90 年代,韩国政府、企业共同积极推动产业升级转型,至 1995 年代, 韩国电子产业已经崛起,电子龙头企业在全球具有较强竞争力。 1995 年全球前十大半导体企 业中有两家来自韩国,且三星排名在后来不断上升,竞争力愈发突出。 表 3. 全球前十大半导体商营收排名(单位 :十亿美元) 排名 1985 1990 1995 2000 2006 2012 2020 1 NEC 2.1 NEC 4.8 Intel 13.6 Intel 49.1 Intel 29.7 Intel 31.6 Intel 70.2 2 TI 1.8 Toshiba 4.8 NEC 12.2 Samsung 32.3 Toshiba 11 Samsung 19.7 Samsung 56.2 3 Motorola 1.8 Hitachi 3.9 Toshiba 10.6 TSMC 17 NEC 10.9 TI 13.7 SK Hynix 25.3 4 Hitachi 1.7 Intel 3.7 Hitachi 9.8 Qualcomm 13.2 Samsung 10.6 Toshiba 10 Micron 22.1 5 Toshiba 1.5 Motorola 3 Motorola 8.6 TI 12.1 TI 9.6 ST 9.9 Qualcomm 17.9 6 Fujitsu 1.1 Fujitsu 2.8 Samsung 8.4 Toshiba 11.2 Motorola 7.9 Renesas 8.2 Broadcom 15.7 7 Philips 1 Mitsushita 2.6 TI 7.9 Renesas 9.3 ST 7.9 Hynix 7.4 TI 13.1 8 Intel 1 TI 2.5 IBM 7.4 SK Hynix 9.1 Hitachi 7.4 Freescale 6.1 Media Tek 11.0 9 National 1 Philips 1.9 Mitsushita 6.8 ST 8.4 Infineon 6.8 NXP 5.9 KIOXIA 10.2 10 Matsushita 0.9 Matsushita 1.8 Hyundai 6.3 Micron 8 Philips 6.3 NEC 5.7 Nvidia 10.1 资料来源: Gartner,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整理 二、 韩国 电子行业 发展 历程 (一) 韩国九十年代中叶前 : 美日贸易摩擦下 , 韩国电子产业的 诞生 与发展 从宏观背景看, 韩国是 国际间“产业转移” 的极大受益者 , 这为 电子产业的 诞生与 发展奠 定了 坚实 基础 。 一方面, 彼时 日本经济 处于高速增长时期 ,产业结构不断升级调整, 发展重心 从纺织、食品等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品,到钢铁、造船等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再到知识密 集型、技术密集型高附加价值的产业,一度成为东亚地区产业发展的领先国, 因而,自 20 世 纪 50 年代后,日本 一直 依据“雁行模式”理论,依次把本国处于成熟期的产业通过贸易、技 术转移和直接投资传递给了包括韩国在内的亚洲“四小龙”等国家。另一方面,随着日本竞争 力 增加,美日贸易摩擦不断, 加之出于成本考虑, 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陆续向韩国等地区 转移 诸如电子产业等 资本与技术密集型 产业 。 在这一阶段,韩国充分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成果,形成 了以出口加工为主导的产业结构,且极大推动了电子产业 本身的发展, 在起步晚于美、日十多 年的情况下,韩国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韩国已成为集成电路产业 的主力军,同时也造就了三星等世界顶级企业。 据韩国贸易协会统计和关税厅 数据, 1964 年 韩国出口最多的商品是水产品,占比 12%;至 1995 年,韩国出口最多的商品是半导体,占比 14.1%。 行业深度报告 /电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9 图 13.韩国部分产业占 GDP 比重变化情况(单位: % ) 图 14. 韩国各年代主导产业变化情况图 资料来源: 金继红:韩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因素分析 ,中国银河 证券研究院 资料来源: 朴昌根:解读汉江奇迹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确立先模仿、 边引进的 发展道路,重视电子产业长期规划。 其一, 针对 自身电信产业零基 础的弱势,确立先模仿、边引进的发展道路成功推动了电子产业起步。 由于受到二战惨烈重创, 韩国国内工业所剩无几,此时 在自身原有产业基础上 建立发展 电子 产业更是难上加难 , 而 通过 “拿来主义”道路集中引进 初具规模的美、日 电子 产业 技术并加以消化 ,布局收音机、家电等 初级技术含量电子产品 的 生产,韩国成功 打开了国内外市场 , 电子行业也 进入 了边际收益递增、 优势累积阶段 。其二, 重视 电子产业长期发展计划 , 推动电子产业系统性成长。 1981 年初开 始,韩国便制定并实施了电子产业的系统性长期发展计划,重点培育了半导体、 通讯器、电子 产品等; 1982 年 ,韩国制定 “五五”计划 ,将电信产业规划入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高 知人才密集型领域,成为 韩国 电子产业 发展历程上一个重要转折 ; 1989 年,韩国制定尖端 产业五年发展计划,电子产业正式被确立为韩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以此为主导带动其 他产业增加国民经济 。 在明确的规划指导下, 韩国电子产业发展迅速,成功从劳动密集、能源 消耗转型为知识密集型电信产业,并形成了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提升明显。 韩国电子产品出 口从 1981 年的 22 亿美元猛增到 1986 年的 64 亿美元,年均增长 24%。 图 15. 韩国电子设备出口应用金额 (单位: 亿美元 ) 资料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9.6 3.8 19.7 12.4 2.9 7.9 4.9 6.4 3.1 5.8 0 10 20 1985 1995 农林水产业 轻工业 电气机械及电子设备制造业 化学工业 运输设备制造业 0 10 20 30 40 50 60 19 77 19 79 19 81 19 83 19 85 19 87 19 89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 20 03 20 05 20 07 20 09 20 11 20 13 20 15 20 17 20 19 行业深度报告 /电子行业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0 以 政府 为主导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强力保护电子产业发展。 韩国政府 多方面推进培育政 策, 通过法律颁布 、 政策保护 、 企业及高校主体的激励制度设立 等 对电子产业予以全方位、大 力度支持 。其一, 大力推进电子产业研发,提高 电子 产品技术含量。 一方面, 韩国设立科学技 术信息中心作为国家电信技术服务的管理与研究中心 ; 另一方面, 韩国政府 主导推动了 4M DRAM、 16M 及 64M DRAM 等多项合作开发项目 , 大力促进了韩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 其 二,出口导 向型经济 下 , 一方面, 由于韩国国内市场有限,大部分产品都是以出口为主, 因而 也 将产品出口作为国内生产的一个硬性标准,严格要求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 ;另一方面 , 限 制 特定进口, 禁止 进口 可用国产产品替代的品种, 强力保护电子行业发展 。其 三 , 及时的支援 制度保障电子产业顺利度过危机。 第 二次 石油风波 与韩国 1979 年的 10.26 事件叠加冲击下, 1980 年韩国经济增长和电子产业生产首次降至负值,韩国政府为了克服这种情况, 全国范围 内推广彩电的使用 , 1980 年 8 月,韩国开始允许销售彩色电视机,正是因为这种支援制度, 韩国电子 产业才得以起死回生。 财阀企业充分发挥 引领作用 , “ 官产学”共同进行技术攻关 ,大力推动韩国电子产业 发展 升级 。 作为追赶者, 以三星等为代表的韩国 企业 对电子产业不计成本予以投入 进行研发 ,在 1980 年代,三星电子财报几乎年年报亏,股权资本全部亏空 。 以半导体领域为例,三星在 DRAM 上 不计血本 投入 以研发 ,韩国政府也全力配合,由韩国电子通信研究所牵头,联合三星、 LG、 现代与韩国六所大学,“官产学”一起对 4M DRAM 进行技术攻关 ,极大推动 了韩国半导体产 业的发展 ,最终发展出以三星和 SK 海力士为龙头, IC 制造企业、半导体设备企业和半导体材 料企业层层分工的庞大半导体产业链,进入全球半导体产业的第一梯队 。 表 4. SAMSUNG 重要经营历程 时间 主要事件 1969 年 三星电子成立 1974 年 三星 收购了国内市场半导体领域 50%的股票 1983 年 开发出 64 位芯片,但在技术上落后日本 4 年 1986 年 1988 年 1992 年 1994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成立三星经济研究院,为三星半导体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推出 4M KDAM,但仍然比世界先进水平慢了半年 推出 64M KDAM,已经追赶上日美先进企业 率先推出 256M KDAM 开发出 1G KDAM,同时开始批量生产 64M KDAM 开发出 30 英寸 TFT-LCD 开发出完整的平板电视 开发出 3D TFT-LCD 显示器及无线互联网电话 资料来源: 三星官网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院 整理 SAMSUNG(三星集团): 1938 年,“三星商会”成立于韩国大邱市,最初以供给生活必需 品及农产品贸易为主。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