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多因素加速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网 助力 制造 业强国 Table_Industry 计算机 行业 Table_ReportTime 2021年 07月 31日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2 证券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 Table_ReportType 行业深度 报告 Table_StockAndRank 计算机 行业 投资评级 看好 Table_Author 鲁立 计算机行业分析师 执业编号: S1500520030003 邮箱: 罗云扬 计算机行业分析师 执业编号: S1500521010001 邮箱: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CINDA SECURITIES CO.,LTD 北京市西城区闹市口大街 9号院 1号楼 邮编: 100031 Table_Title 多因素加速行业发展,工业互联网 助力 制造 业强国 Table_ReportDate 2021 年 08 月 01 日 本期内容提要 : Table_Summary Table_Summary 为何在这个时 点 看好工业互联网赛道 。 我们认为 : 1) 长期来看 , 我国 从 “工业大国 ”走向 “工业强国 ”, 加大信息技术赋能是关键点之一 。 2) 而 在追求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业升级前,以 CAX/EDA 等为代表的工业 软件需实现自主,才能有力支撑新兴技术在制造领域落地。 3) 21 年国 家多次发布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磅文件 , 参考 17 年类似 “战略 ”文件 发布后各地方 “执行 ”文件涌现进而带动产业发展 , 下半年起相关政策推 动有望加速。 4) 5G 中负责低时延、高可靠的 R16 技术标准 20 年 7 月 冻结,按照通常冻结后 1-2 年左右技术逐步实现商业化,目前 5G+工业 互联网逐步接近规模化临界点 。 5)工业互联网宗旨是打造 “研 、 产 、 供 、 销 ”一体化实现资源优化分配 , 而我国消费端互联网应用及基础设施全 球领先,落地土壤丰厚。 工业互联网平台较传统工业 IT 体系在技术架构、工业数据、应用及价 值模式上均有很大优势。 技术架构上 ,传统工业 IT 架构是封闭的大系 统 , 开发周期长,升级成本高;工业互联网平台则采用边缘 +云端的云 原生部署方式,采用平台化、分层和微服务架构,敏捷开发,升级成本 低。 工业数据上 ,工业互联网平台对采集数据的管理、应用、整合能力 更强,解决了传统架构下数据来源有限和数据孤岛的痛点。 工业应用上 , 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工业机理模型、大数据分析模型、知识图谱等将经 验和知识固化成平台资源,提升工业应用能力。 价值模式上 ,工业互联 网可实现资源间的互联互通和开发共享,数据价值指数级提升。 国家助力,龙头引领行业发展。 2020 年 12 月,工信 部公布国内前十五 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行业树立了标杆。以山东工业互 联网发展规划为例 , 山东省将围绕 “海尔卡奥斯 ”和 “浪潮云洲 ”, 发动更 多中小企业上云用平台,支持规模以上企业将核心业务向平台转移,支 持行业龙头企业与 “双跨 ”平台共建行业子平台 。 目前在建 “5G+工业互联 网 ”项目超过 1100, 2020 年第三界绽放杯 5G 应用整机大赛中 , 工业互 联网项目占比达到 28%,提升 22 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 5G 将为行业 注入新活力,同时龙头将引领行业快速发展,充分享受行业红利。 建议 关注 : 工业互联网平台厂商 : 用友网络、 宝信软件、工业富联、 赛 意信息 等; 国产基础工业软件: 中望软件、中控技术、 中国长城、 华大 九天、概伦电子、霍莱沃; 工控安全 :安恒信息、奇安信 、东方通 ; 工 业智能 :中科创达、海康威视 ;同时建议关注: 柏楚电子、 中科曙光、 恒华科技、 汉得信息。 风险因素: 宏观环境变动, 政策推进 延缓,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3 目 录 一 、 “技术 +政策 ”催化 , 我国工业互联网落地加快 . 7 1.1 制造业升级向高质量发展 . 7 1.2 政策推动:国内外政策大力推动(十四五、中国制造 2025、各部委 /省市行动计划) 8 1.3 工业互联网解决的核心问题: C2M . 10 1.4 工业软件的国产化和企业数字化趋势加速 . 12 1.4.1 研发设计类:核心技术亟待突破,逐步破局 . 13 1.4.2 生产制造类:我国工控行业进入持续增长阶段,本土品牌占有率提升 . 16 1.4.3 经营管理类:国产产品向高端市场进发,产业平台化大势所趋 . 19 1.5 通信技术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落地 . 20 二、全球各国及国内工业互联网发展现状 . 22 2.1 各细分行业痛点与解决方案 . 22 2.2 全球各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 . 25 2.2.1 发达地区工业基础与技术较为领先,亚太地区发展迅速 . 25 2.2.2 GE Predix:全球首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满足工业行业数字化需求 . 25 2.2.3 Mind Sphere:基于云的开放式 loT 操作系统,释放企业数据潜能 . 27 2.2.4 ABB Ability:集成 ABB 跨行业、一体化的数字能力,构建全新生态系统 . 28 2.3 国内工业互联网新应用情况( 5G) . 29 2.3.1 5G 技术逐步进入成熟期,国内标准体系持续跟进 . 29 2.3.2 树根互联: 5G+工程器械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领域的优秀先行者 . 31 2.3.3 苏州工业园: 5G 工业数字化孪生方案 . 31 2.4 国家 15 大双跨平台 . 32 2.4.1 国家助力,龙头引领行业发展 . 32 2.4.2 实例:海尔 COSMOPlat,面向 C 端消费的大规模定制生产标杆 . 33 2.4.3 实例:用友精智,“平台 +生态”为制造业企业提供综合数智化服务 . 34 2.4.4 实例:浪潮云洲,解决方案完善的综合性工业互联网平台 . 35 2.4.5 实例:航天云网 INDICS,依托航天科工离散制造优势巨大 . 36 2.4.6 实例:宝信 xIn3Plat,以钢铁行业为基,持续向外拓展 . 37 2.4.7 实例:工业富联,聚焦端对端,提供智能化工厂全场景能力 . 38 三、新技术带来智能制造产业趋势 - 大数据,智能化,工业安全 . 40 3.1 云和大数据支撑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构筑工业互联网体系核心层 . 40 3.1.1 用友网络: YonBIP 产品体系助力企业落实数字化转型 . 41 3.1.2 宝信软件:钢铁信息化标兵,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行业外延 . 42 3.1.3 赛意信息:由工业软件向工业互联网延伸,打造数字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 43 3.2 智能制造 . 45 3.2.1 工业智能化:人工智能技术为提供工业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 45 3.2.2 机器视觉:技术突破下的国产替代进程加快 . 46 3.2.3 实例:中科创达 TurboX Inspection 深度布局工业视觉 . 48 3.2.4 海康威视:安防放量后,智能制造或为关键增长极之一 . 49 3.3 工业机器人 . 50 3.3.1 占主要成本的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低 . 50 3.3.2 柏楚电子:中国激光切割引领者,优势布局工业机器人焊接 . 51 3.3.3 法拉特:工业机器人领域优秀初创企业 . 53 3.4 环保设备 . 53 3.4.1 “碳中和”催动工业互联网进一步发展,环保技术研发有望成为新趋势 . 53 3.4.2 实例:中科曙光是国内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液冷技术实现低能耗 . 53 3.5 工控安全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运行坚实底座 . 55 3.5.1 安恒信息:打造覆盖全场景的工业互联网安全产品体系 . 56 3.5.2 奇安信:国内网安行业龙头,全方位布局网络安全领域 . 58 3.5.3 东方通:聚焦设备数据交互的安全防护 . 59 3.6. 智能工厂改造:中控技术,引领流程工业企业向“工业 3.0+工业 4.0”迈进 . 59 3.7 产业互联网 . 60 3.7.1 从产业链整体出发,实现制造业重塑与升级 . 60 3.7.2 实例:汉得信息通过自研与持股方式深入多行业信息化建设 . 61 3.7.3 实例:致景科技助力纺织产业提升信息化程度与经营效率 . 62 四、风险提示 . 63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4 表 目 录 表 1: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一览 . 9 表 2: 5G R16 标准的主要功能 . 22 表 3:工业互联网平台同传统工业 IT 架构比较 . 23 表 4:垂直领域对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需求 . 23 表 5:各行业工业主要痛点、解决方案及成效 . 24 表 6: 5G+工业互联网细分应用 . 30 表 7: 2020 年十五大 “双跨 ”工业互联网平台 . 32 表 8:机器视觉相比人眼优势明显 . 47 图 目 录 图 1:中国工业产值增速 . 7 图 2: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比重 . 7 图 3:全球工业软件产业规模 . 8 图 4:中国工业软件产业规模 . 8 图 5:广东省与长三角地区下发文件数量较多 . 8 图 6:工业互联网建设文件数量 2017 年后爆发增长 . 8 图 7:工信部 2021 年工作计划基础建设布局 . 10 图 8:智能工厂框架图 . 11 图 9:集团企业计划和制造协同场景 . 12 图 10:工业软件分类 . 12 图 11:工业软件按类型国产化率 . 12 图 12: 2018-20208E 全球 CAD 市场规模 . 13 图 13:国内外 CAD 企业收入规模对比 (亿美元 ) . 13 图 14:中望软件收入分拆 . 14 图 15:霍莱沃收入与利润 . 14 图 16:霍莱沃产品 . 14 图 17:全球各区域 EDA 市场规模 . 15 图 18:中国 EDA 市场规模 . 15 图 19:全球各区域 EDA 市场规模 . 15 图 20:华大九天国产 EDA 份额金 50% . 15 图 21:华大九天收入结构 . 16 图 22:华大九天收入与利润 . 16 图 23:概伦电子收入结构 . 16 图 24:概伦电子收入与利润 . 16 图 25: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及增速 . 17 图 26:中国工业自动化产品及服务市场 . 17 图 27:中国工业自动化各细分市场主要平台 . 17 图 28:中国工业自动化本土品牌市场规模 . 17 图 29:国内 DCS 市场份额 . 18 图 30:中控技术市场份额 . 18 图 31:中电智科 PLS 产品 . 18 图 32: SAP 历年亚太地区除日本收入与增速 . 19 图 33:中国高端 ERP 市场格局 . 19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5 图 34: 关于推进 “上云用数赋智 ”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 . 20 图 35: 2017-2023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预测 . 20 图 36: 2019 年中国与全球公有云市场结构 . 20 图 37: 5G 的三大特征和落地应用场景 . 21 图 38: 5G R15、 R16 和 R17 标准历程 . 21 图 39: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领域分布 . 24 图 40: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将高速增长 . 24 图 41:国外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视图 . 25 图 42: Predix 工业云平台结构图 . 26 图 43: GE 部分数字合作伙伴 . 26 图 44: Mind Sphere基于云的开放式 IoT 操作系统 . 27 图 45: Ability 平台构架图 . 28 图 46: ABB Ability MarketplaceTM . 28 图 47: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制定 5G+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进程与计划 . 29 图 48: 5G 绽放杯历年项目成熟度 . 31 图 49: 5G+工业互联网专利申请量 . 31 图 50:树根互联 5G+智能制造总体框架 . 31 图 51:新华 三集团携手电信、紫光云运营的苏州工业云数字孪生平台 . 32 图 52:海尔互联工厂 . 33 图 53:海尔互联工厂 . 34 图 54:精智平台发展数据 . 34 图 55:用友制造业企业产品与解决方案 . 35 图 56:浪潮云洲平台竞争力强 . 35 图 57:浪潮云洲相关数据 . 35 图 58:浪潮云洲分领域解决方案 . 36 图 59:浪潮云洲各行业解决方案 . 36 图 60:航天云网覆盖区域 . 36 图 61:航天云网解决方案 . 37 图 62: iPlat 工业互联平台功 能架构 . 38 图 63: ePlat 应用架构 . 38 图 64: iPlat 平台 “云边端 ”架构模式 . 38 图 65: iPlat 平台 ABCD 产品体系 . 38 图 66:工业富联科技服务 . 39 图 67: 工业 富联 “工业 +5G”应用场景 . 39 图 68:工业互联网三大体系 . 40 图 69:工业互联网平台架构及关键技术 . 40 图 70:工业 PaaS 平台的核心能力 . 41 图 71:工业互联网平台按功能架构分类及行业玩家 . 41 图 72:用友商业创新平台 YonBIP 总体服务架构 . 41 图 73:用友精智工业互联网平台整体架构 . 42 图 74:宝信软件 iPlat 智能制造平台 . 43 图 75:宝信软件 ePlat 产业生态平台 . 43 图 76: iPlat 平台核心技术能力 . 43 图 77: iPlat 平台应用领域 . 43 图 78:赛意信息 SMOM 智能制造管理平台 . 44 图 79:赛意工业互联网平台 . 44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6 图 80:赛意企业资产管理平台( EAM)总体架构 . 45 图 81: IOT 工业手环应用套件 . 45 图 82:中国 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 . 46 图 83: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简图 . 46 图 84:工业智能的基本框架及主要类型 . 46 图 85:机器视觉系统简图 . 47 图 86:中国机器视觉市场规模及增速 . 48 图 87:公司智能物联 网业务占比不断提高 . 48 图 88:与亚马逊合作后的智慧工业 ADC 系统 . 48 图 89:海康威视业务布局 . 49 图 90:海康威视 AI 开放平台 . 50 图 91: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 . 50 图 92:中国在世界各国机器人密度排名靠后 . 51 图 93:中国 2016-2020 年机器人产量逐年递增 . 51 图 94:工业机器人细分应用占比 . 51 图 95:智能焊接机器人的产品示意图 . 52 图 96:柏楚电子多年技术储备具备进军焊接业务领域的技术基础 . 52 图 97:碳中和长期发展目标与路径 . 53 图 98:曙光绿色节能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通过液冷散热技术解决了能 耗大等诸多问题 . 54 图 99:恒华科技综合能源服务 . 55 图 100: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 55 图 101: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框架 . 55 图 102: CNVD 工控新增漏洞年度分布趋势 . 56 图 103: 2019 新增工控系统漏洞类型分布 . 56 图 104:安恒信息产品体系全线概览图 . 57 图 105:安恒信息工 业互联网安全一站式服务平台 . 57 图 106:奇安信产品与服务体系 . 58 图 107:奇安信工业安全管理与分析系统 . 59 图 108:奇安信工业主机安全防护系统部署方式 . 59 图 109:东方通工业互联网时序数据智能网关 . 59 图 110:智能制造系统架构 . 60 图 111:中国工控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及增速 . 60 图 112:智能制造系统层级架构及中控技术产品所在维度 . 60 图 113:公司产品情况 . 60 图 114:汉得信息服务能力概况 . 61 图 115:汉得信息自主产品 . 61 图 116:汇联易费用管理云平台 . 62 图 117:百布 APP . 63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7 一 、 “技术 +政策 ”催化 , 我国工业互联网落地加快 十四五规划全面启动,工业互联网大有可为 。 我们认为: 1) 长期来看,我国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 国”,加大信息技术赋能是关键点之一。 2) 而在追求数字化、智能化的制造业升级前,以 CAX/EDA等为代表的 工业软件需实现自主,才能有力支撑新兴技术在制造领域落地。 3) 21年国家多次发布加快工业互联网发展重磅 文件,参考 17年类似“战略”文件发布后各地方“执行”文件涌现进而带动产业发展,下半年起相关政策推动 有望加速。 4) 5G中负责低时延、高可靠的 R16技术标准 20年 7月冻结,按照通常冻结后 1-2年左右技术逐步 实现商业化,目前 5G+工业互联网逐步接近规模化临界点。 5)工业互联网宗旨是打造“研、产、供、销”一体化 实现资源优化分配,而我国消费端互联网应用及基础设施全球领先,落地土壤丰厚。 1.1 制造业升级向高质量发展 高产值低利润,制造业亟待升级。 21 世纪以来,我国加入 WTO 凭借低人力成本和人口红利,迅速成为出 口大国,制造业总体产值进入高速增长。而 08 年金融危机后,我国实行内需拉动,制造业产值增速回升,此后 虽有 17 年经济周期性复苏 , 总体制造业逐步进入低增长态势 。 一直以来我国制造业处于 “大而不强 ”状态 , 从工 业产值占比上看,我国占全球比重已超过 30%,但利润占比低。 15 年以来我国开启供给侧改革,淘汰低端产能, 制造业向高质量发展大势所趋。 图 1:中国工业产值增速 资料来源 : 中国工业技术产业软件化联盟,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2:中国工业产值占全球比重 资料来源 : 中国工业技术产业软件化联盟,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信息化、数字化是转型升级关键一环。 2019 年,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达到 4107 亿美元,近三年同比增 长率均在 5%以上, 2012-2019 复合增长率为 5.4%。国内工业软件产业规模仅占全球工业软件市场规模的 6%, 但国内产业规模增长速度较快,近三年同比增长率在 15%左右, 2012-2019 年复合增长 率为 13%。据国家统计 局与世界银行, 2019 年我国工业产值占世界比重超过 30%,但从工业软件规模来看,我国工业软件规模同年仅 占全球比重约 6%。 我们认为,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但信息化、软件化程度较低,以目前全球工业信息化为标 准,我国工业软件规模在不考虑产值变化的情况下,仍有 5 倍增长空间。 11.8% 8. 9% 8.9% 15.9% 18.8% 18.5% 18 . 3% 21.1% 17 .9% 4.8% 19.6% 18.2% 7.1% 6.4% 4.9% 0.8% 4.4% 12.1% 9.4% 3.6% 0.4%0% 5% 10% 15% 20% 25%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2020 中国工业产值增速 0% 5% 10% 15% 20% 25% 30% 35%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我国工业产值占全球比重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8 图 3:全球工业软件产业规模 资料来源 : 中国工业技术产业软件化联盟,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4:中国工业软件产业规模 资料来源 : 中国工业技术产业软件化联盟,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1.2 政策推动:国内外政策大力推动(十四五、中国制造 2025、各部委 /省市行动计划) 工业互联网涉及产业链各环节,政策推动对下游需求起极大拉动效应。 早在 2011 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印发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提出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此后,制造业智能化平台建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网络信息技术高效支撑工业互 联网快速发展等概念被 先后提出 , 建立并规范工业互联网的需求日益强烈 。 2017 年 , 国务院颁布了 关于深化 “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 ”发 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 首次将工业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 。 该文件提出 “以全面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 强国建设为目标 ”, “构建网络 、 平台 、 安全三大功能体系 ”, 以此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的供给能力 , 进而实现实体 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的格局。此后,全国大部分地区纷纷分布关于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文件。截至 2020 年 11 月末,各地公开的关于工业互联网文件数量超过 300 条,其中广东省出台的工业互联网相关文 件数量最多,长三 角地区次之。 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核心在于产业链各环节协作化、生态化发展,在行业发展初期,龙头平 台形成规模效应前,政策对行业发展带动效应显著。 图 5:广东省与长三角地区下发文件数量较多 资料来源 : 计世资讯 CCW Research,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6:工业互联网建设文件数量 2017 年后爆发增长 资料来源 : 计世资讯 CCW Research,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明细化政策陆续发布 , 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 “十四五 ”规划与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 , 三次提及工业互联 网 , 要求积极稳妥地发展工业互联网 , 推进 “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造 ”产业生态 。 工业互联网建设进程进一步加快 , 2021 年伊始,工信部便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对今后三年内工业互联网的 重点工作做出部署。该行动计划提出了 11 项重点行动和 10 大重点工程,着力于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的各类 痛点问题 。 同年 6 月 , 工信部发布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 2021 年工作计划 , 深化 “5G+工业互联网 ”, 同时研 2850 3000 3175 3363 3531 3701 3893 4107 4358 5 .3 % 5 .8 % 5. 9% 5 .0 % 4 .8 % 5 .2 % 5 .5 % 6 .1 % 0% 1% 2% 3% 4% 5% 6% 7% 0 5 0 0 1 ,0 0 0 1 ,5 0 0 2 ,0 0 0 2 ,5 0 0 3, 0 00 3 ,5 0 0 4, 0 00 4 ,5 0 0 5 ,0 0 0 全球工业软件产业规模 ( 亿美元 ) 增速 7 2 8 .6 8 1 0 .2 9 3 9 .9 1 0 8 2 .5 11 94 .1 1 2 9 9 .4 1477 1720 1974 1 1 .2 % 1 6 .0 % 1 5 .2 % 1 0 .3 % 8 .8 % 1 3 .7 % 1 6 .5 % 1 4 .8 % 0% 2% 4% 6% 8% 1 0 % 1 2 % 1 4 % 16 % 1 8 % 0 50 0 1, 0 00 1, 5 00 2 ,0 0 0 2 ,5 0 0 中国工业软件产业规模 ( 亿元 ) 增速 10 11 114 65 67 0 20 40 60 80 100 120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地方文件数量 辽宁省、上 海市、杭州 市较早发布 相关文件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9 究制定工业互联网园区网络建设指南,规范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工业互联网的开局奠定基础。 7 月,工信部 再度就政策推进发力,针对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2021 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该意见稿 , 我国将深入贯彻 “十四五 ”规划与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 加强标准工作顶层设计 , 增加标准有效 供给,加快构建统一、融合、开放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同时,该 意见稿还指出,到 2023 年,我国将基本形 成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 表 1: 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一览 发布时间 政策 内容 2011 年 9 月 关于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的通知 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国有大型企业 充分认识加强 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重点 领域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要求,建立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测评检查 和漏洞发布制度,进一步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2015 年 7 月 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 第一次提出 “研究工业互联网网络架构体系。 ”工业互联网成为我国开展“互联网 +”、两化融合等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7年 11 月 深化 “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 ”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以全面支撑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为目标,围绕推动互联网和实体经 济深度融合,聚焦发展智能、绿色的先进制造业,构建网络、平台、安 全三大功能体系,增强工业互联网产业供给能力, 持续提升我国工业互 联网发展水平,深入推进 “互联网 +”,形成实体经济与网络相互促进、同 步提升的良好格局,有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2019 年 8 月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 展的实施意见 多部联合提出推进建设智能工厂、 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等培育融合 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探索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如原材料、消费品工业与服 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发挥多元化融合发展主体作用等意见。 2020 年 2 月 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 提出促进工业数据汇聚共享、融合创新,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加强数据 安全管理,着力打造资源富集、应用繁荣、产业进步、治理有序的 工业 大数据生态体系 。 2021 年 1 月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年) 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实际和技术产业演进趋势, 确立了未来三年我国工业 互联网发展目标。 即到 2023 年,新型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融合应用 成效进一步彰显,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生态进一步健全, 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2021 年 3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培育形成具有 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推进 “工业互联网 +智能制 造 ”产业生态建设。积极稳妥发展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在重点行业和区 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 2021 年 6 月 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 2021 年工作计划 支持工业设备网络化改造,推进工业企业内网升级和外网建设,构建工 业互联网网络地图,持续推进 “5G+工业互联网 ”融合应用培育 10 个典 型应用场景,建成 8 个 “5G+工业互联网 ”公共服务平台。 资料来源: 前瞻产业研究院, e 安在线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0 图 7:工信部 2021 年工作计划基础建设布局 资料来源:工业与信息化部官网,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全国各省市也纷纷持续相应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加速落地进程。 例如, 7 月 2 日,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与省财政厅联合发布通知,在辽宁省开展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组织工作。 7 月 6 日,广东省人民政 府正式印发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 20212025 年)和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措 施两份重磅文件,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广东省工业数字化程度,为工业互联网发展奠定数字与信息基础。此外, 北京市同样积极相应, 于近日制定了北京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 年 )(征求意见稿 ),着力推动北 京工业化和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融合发展,促进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我们认为,参照 2017 年工业互联网概念首次作为国家战略正式提出,各地响应政策的相关文件大幅爆发的逻辑,工信部三年工 作计划推行,将加速全国各省市响应,工业互联网落地进程有望加快。 1.3 工业互联网解决的核心问题: C2M 智能制造的发展与信息化息息相关。从 20 世纪中期到 20 世纪 90 年代,信息化表现为以计算、通讯以及 DCS(分布式控制系 统)、 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 SCADA(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等自动化应用为 主要特征的数字化阶段。直到 20 世纪 90 年代互联网的大规模应用,信息化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网络化阶段,随 之而来的还有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以及工业互联网等跨领域融合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战略性突 破,将信息化带入了崭新的时代,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也大上了人工智能深深的烙印。 工业互联网融合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现代工业技术,具备企业互联能力、 IoT 连接能力、在线交易服务能 力、资源共享、敏捷开发与运维能力,大数据分析、工业 App 市场和金融服务等核心能力,更好地解决核心 的 C2M 问题。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给智能制造企业一个立体的解决方案,包含智能决策、产业互联、智慧管理、 智能工厂和基础平台等。上层大数据分析实现智能决策,往下依靠产业互联,即互联网营销、互联网采购、云服 务等,基于消费者和终端客户需求变化,实现销售端、采购端和产业链多个环节的打通,产业互联既体现制造业 和数字化深度融合,又依赖企业内部管理运营提升、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工厂应用采用的互联网、物联网、智 能物流和智能监控等技术。整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和 工业物联网平台之上。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1 图 8:智能工厂框架图 资料来源 : Planck,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工业互联网 C2M 的立体解决方案在面对客户定制化需求上,能够提供低成本、高质量、快周期交付的个性 化产品,主要依赖准确获取客户需求的能力、面向对规模定制的开发能力以及柔性大规模定制的制造能力,而互 联网营销是企业直接面向最终消费者的重要渠道,企业可以选择自建或者借助第三方的电商平台来连接消费者,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但仅有电商系统,是无法真正打通客户、企业、供应商之间的链接,从分解销售产 品的子件和配件开始,建立参数模型和价格模型,到交期计算模型的构建,更多的生产需要链接 ERP 系统、 MES 系统实现从生产计划到物料需求计划,从生 产订单到订单跟踪,以及排程上线和顺序计划等全面的支持,最终才 能打通从选配单到物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等 C2M 全流程业务,高效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 C2M(客户对工厂生产)依赖对客户需求的精准分析,按照需求进行面向客户的生产模式,提高客户的的满 意度和订单利润率,实现规模化定制化的柔性生产,工业品企业掌控互联网营销渠道进一步加强,融合销售通路 和原料采购,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的贯通。过程控制进一步加强,智能制造自动化和过程监视运行结合,客户直接 参与过程管理,实现生产过程可追溯。营销端智能化改造,构建以客户为中心 的行业产业级营销服务平台,实现 对客户需求获取、精准营销、柔性定制和敏捷服务,最终产品服务达到客户,形成高效运营体系,最终实现设计 制造一体化应用。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2 图 9:集团企业计划和制造协同场景 资料来源 : 用友网络官网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1.4 工业软件的国产化和企业数字化趋势加速 底层研发能力较弱,国产化提升空间巨大。 工业软件分为研发设计类、生产制造类、运维服务类以及经营管 理类。从国产化率角度,根据中国工业软件化产业联盟数据,研发设计类软件国产化率不足 5%。而生产制造以 及经营管理类国产化率较高,分别为 50%与 70%。 图 10:工业软件分类 资料来源 : 中国工业技术产业软件化联盟,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图 11:工业软件按类型国产化率 资料来源 : 中国工业技术产业软件化联盟, 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类型 包含软件 研发设计类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辅助分析(CAE )、 辅助工艺规划(CAP P)、产品数据管理(PD M) 、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 )、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等。 生产制造类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 C) 、分布式数控(DNC ) 、集散控制系统(DCS )、数据采集与监控控制 系统(SCA DA)、生产计划排产(A PS)、环境 管理体系(EMS )、制造执行系统(MES )等。 运维服务类 资产性能管理(APM ) 、 维护维修运行管理 (MRO ) 、 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 HM) 等。 经营管理类 企业资源计划(ERP )、财务管理(PM)、供应 链管理(SCM )、客户管理管理(CRM )、人力 资源管理(HRM )、企业资产管理(EAM )、知 识管理(KM)等。 5% 50% 70% 30% 0% 1 0 % 2 0 % 3 0 % 4 0 % 5 0 % 6 0 % 7 0 % 8 0 % 研发设计类 生产控制类 经营管理类 运维服务 请阅读最后一页免责声明及信息披露 13 1.4.1 研发设计类:核心技术亟待突破,逐步破局 薄弱环节之一: CAD/CAE/CAX 全球 CAD 百亿美元级市场,国内厂商收入规模低。 根据 BIS research 数据统计, 2018 年全球 74.7 亿美 元,预计 2023 年达到 112.2 亿美元, 2028 年达到 138.3 亿美元,若按工业软件占全球比重计算( 6%),中国 CAD 市场规模为 8.2 亿美元。将国内相关企业与海外厂商对比,收入规模差距较大。 2020 年欧特克的 AutoCad 产品相关收入超 10 亿美元。欧特克主要针对 2D 市场,而 3D 市场中达索 2018 年 Catia+Solidworks(含 CAD/CAE/CAM)收入 17.7 亿欧元。而国内主要 Cad 厂商收入规模相比则极低,中望软件 2020 年收入 0.7 亿 美元。 我们认为,全球 CAD 市场规模巨大,中国作为产值占比 30%制造业大国,中长期看 CAD 潜在市场空间 在数十亿美元级别,国产相关厂商市场机遇以及替代空间广阔。 图 12: 2018-20208E 全球 CAD 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 : BIS Research, 电子发烧友网, 信达 证券研发中心 图 13:国内外 CAD 企业收入规模对比 (亿美元 ) 资料来源 : Wind,信达证券研发中心 中望软件:高性价比国产 CAX, 2D 领域竞争力逐步提升。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供应 商,主要从事 CAD/CAM/CAE 等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的研发、专注于工业软件底层核心技术研发,产品标准 化、自主化程度极高。公司具备了扎实的技术及研发基础,掌握了 CAD 软件领域的核心技术。截至报告期 末,拥有 3 项发明专利、 179 项境内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9 项境外著作权, 3 项作品著作权。不同于大多数国产 CAD 软件厂商借助第三方几何内核(如 ACIS, Parasolid, OpenCASCADE)进行 3D CAD 产品开发,公司拥 有 3D CAD 产品的几何建模内核,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底层开发能力,产品核心模块不依赖于第 三方供应商,有效避免了在商业竞争及贸易争端中被第三方 “卡脖子 ”的情况。 我们认为,公司产品自主化程度 高,面向下游领域多,在未来制造业进一步升级背景下, 3D 产品发展前景广阔。 7 4 .7 11 2. 2 1 3 8 .3 0 20 40 60 80 1 0 0 1 2 0 1 4 0 1 6 0 全球 CAD 市场规模 ( 亿美元 ) 5.61 0.28 0.19 0.12 5 10.99 0.70 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