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2022中国种子安全研究报告 目 录 种子安全相关概述01 全球种业及种子安全发展 现状02 中国种业及种子安全发展现状03 中国种子安全发展前景及 展望04 01 种子安全相关概述 1.1 种子安全相关概念 1.2 种子安全 的 重要性 1.3 中国保障种子安全的驱动因素 种子安全包括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市场安全和行业安全: 1) 数量安全: 包括上游的品种数量及中游的产量两个方面, 要求种子的供应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粮食需要; 2) 质量安全: 主要在中游的育种方面,包括品种质量和播种质量两 个方面,要求种子纯度高、饱满完整、健全无病虫、活力强; 3) 市场安全: 要求种子在上游的研发的新品种需经过国家 安全审定,下游的种子推广区域合理、信息真实; 4) 行业安全: 主要在下游的销售方面,要求主体之间竞争有序、主管 部门监管有力,行业能够健康、稳定发展。 1.1 种子安全相关概念 种子安 全 数量 安全 行业 安全 市场 安全 质量 安全 育种 种子新品种的选育 制种 种子从研发到产成品的过程,包括 种子的人生产、加工 销售 通过经销商和零售商完成对种子的 推广 种子产业链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确保粮食安全是我国的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根本。 种业作为农业生产产业链的起点,是我国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子被称作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生 产最基本、最主要的生产资料,种子安全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对于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与战略安全 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抓住了种子,就抓住了粮食安全的关键。 1.2 种子安全重要性:种子安全是粮食安全的关键 农业生产产业链 上游 原料 中游 种植 下游 生产加工 种业 化肥 农药 农业机械 粮食类(水稻、小 麦、大豆) 番茄 瓜果类(玉米、 甘蔗) 其他农产品类(棉 花) 花卉类 粮食(大米、豆油) 工业加工(畜禽饲料) 直接 食用(畜禽) 饲料(糖加工) 棉织物加工 切花花材 观赏 园林装饰 粮食种植 土地承包 审定制度是保障我国种子安全的基础,过去我国品种试验主要由国家和省级两级种子管理机构组织实 施,自 2014年起,农业农村部在保留了原有的国审和省审的基础上,额外增设绿色通道、联合试验体 以及特殊品种试验等,大大缩短品种试验的时间,品种审定步入快速通道。 1.3.1 中国保障种子安全的驱动因素:审定制度 驱动 绿色通 道 2014年 具有农业部资质的育繁推一体化的 亿元企业,可按照国家玉米品种试 验方案自行开展品种审定。 已通过省级审定的品种,具备相邻 省、自治区、直辖市同一生态类型 区 10个以上生产试验点连续两年试 验数据的,申请国家级审定时 可以 免予 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联合试 验体 2016年 鼓励和支持具备试验能力的企业联 合体、科企联合体和科研单位联合 体等组织开展品种试验,进行 品种 审定。 特殊品 种试验 2017年 特用专用品种申请者可自行开展品 种试验,试验方案报国家或省级品 种试验组织单位,符合条件的纳入 统一 管理。 2014年以来中国审定通道开放 2019年以来,党和政府高度 重视种 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构建起支撑种业发展支柱。 1.3.2 中国保障种子安全的驱动因素:政策驱动 政策 /会议 时间 部门 主要内容 十四五规划 2021年 3月 国家发改委 规划指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确保种源安全。加强农业良种技术攻关,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培 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建设智慧农业。加强动物防疫和农作物 病虫害防治,强化农业气象服务。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0年 12月 中共中央 在 2021年要抓的八项重点任务中,首次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并提出“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对农业生产和粮食 安全予以高度关注。针对种子明确三项关键任务:一是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二是尊重科学、严格监管, 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三是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全国种业创新工作推进会 2020年 12月 农业农村部 会议强调,“十四五”时期,要把种业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 提升我囯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国家现代种业基地建设、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主体、提高种业监管治理能力、加强种业 系统自身建设。 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 保与利用的意见 2020年 2月 国务院办公厅 要求开展系统收集保护;建立全囯统筹、分工协作的农业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体系新建、改扩建一批农业种质资源库;开展农业 种质资源登记。 2020年推进现代种业发 展工作要点 2020年 2月 农业农村部 明确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其中包括加快普查收集,持续开展第三次全囯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 动;健全保护体系,组织开展农业种质资源库(场、区、圃)布局、审核挂牌等。 十九届五中全会 2020年 10月 中共中央 会上作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十四五”规划建议明确了强化农业科技支撑、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等重点任务。 2020年种业市场监管工 作方案 2020年 3月 农业农村部 规范生产基地、推进许可备案信息化、严查非法转基因种子、严格监督种子质量、加强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开展种畜禽和桑蚕 种质量检查。 2020中央一号文件 2020年 2月 中共中央 加大对大豆高产品种和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推广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大力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 2019中央一号文件 2019年 2月 中共中央 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培育一批农业战略科技创新力量,推动生 物种业、重型农机、智慧农业、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继续组织实施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 快选育和推广优质草种。 从我国转基因推广审定流程来看,主要分为试验阶段、生物安全及品种审定阶段、商业化应用阶段。 受益于审定通道的开放和相关政策的推出,我国转基因推广审定流程加快,在未来的 1-2年有望看到 新品种的推广。 1.3.2 中国保障种子安全的驱动因素:政策驱动 我国转基因推广 审定流程 实验研 发 中间试 验 环境释 放 生产试 验 获得转 基因性 状安全 证书 获得转 基因品 种安全 证书 区域试 验( 2个 生产周 期) 生产试 验( 1个 生产试 验) DUS测 试 制种 推广 已完成 未完成 试验阶段 生物安全及品种审定 商业化应用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形势复杂,毎年因病虫危害造成粮食损失约 4%。同时, 2019年以来草地贪夜蛾入侵 我国,对黄淮海及北方玉米主产区的玉米构成减产风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预计, 2021年草 地贪夜蛾发生面积或同比增长 11%,行业抗病抗虫性状的制种需求将显著提升,推动行业变革。 1.3.3 中国保障种子安全的驱动因素:市场需求驱动 发生时间提前 发生时间延后 未发生 2020年我国草地 贪夜蛾发生时间 02 全球 种业及种子安全发展现状 2.1 全球种业发展历程 2.2 全球种业发展现状 2.3 全球转基因种子现状 2.4 全球代表性国家种子安全发展现状 全球种业发展主要分为四个阶段,从上世纪 90年代开始,全球种业从政府主导时期、立法过渡时期、 垄断经营时期过渡到到种业全球化时期。全球种子产业已经由传统的种植业演变成了技术密集型、资 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市场垄断型、经营全球化的高新技术产业。 2.1 全球种业发展历程 通过 立法实行品种保护, 促进种业市场化,开始 从以公立机构为主经营 向以私立机构为主经营 转变 。 通过 市场竞争将高新技 术引入种子产业,超额 利润吸引资本大量进入, 使种子公司朝着大型化 和科研、生产、销售、 服务一体化的垄断方向 发展。 以 高新技术为核心,通 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推动 种业全球化;跨国种业 巨头市场份额不断增加 寡头垄断格局逐渐形成。 品种 由州立大学和科研 机构联合培育,政府管 理下的种子认证系统成 为农民获得良种的唯一 途径。 政府主导时期 1900-1930年 立法过渡时期 1930-1970年 垄断经营时期 1971-1990年 种业全球化时期 1990至今 总体来看,全球种业市场已处于较成熟的发展阶段, 2011-2019年,全球制种市场规模基本稳定, 8年 间,种业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为 0.2%。 2019年,全球种业市场规模为 11.92亿美元,同比增长 1.5%。 2.2.1 全球种业发展现状:市场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990 1038 1113 1149 1170 1229 1222 1174 1192 4.8% 7.2% 3.2% 1.8% 5.0% -0.6% -3.9% 1.5% -6% -4% -2% 0% 2% 4% 6% 8%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11-2019年全球种业市场规模及同比情况(单位:百万美元, %) 从种子市场品类结构来看,按用途分, 2018年,全球转基因种子市场规模占比超半数,达 54.3%,传 统蔬菜种子占比最小,仅为 13.8%;按种类分, 2018年,玉米、大豆和蔬菜三大品种的市场规模占比 合计达 78%,其中,玉米种子的占比最大,为 42.5%,其次是大豆和蔬菜,占比分别为 20.3%和 15.2%。 2.2.2 全球种业发展现状:品种分布集中 54.3% 13.8% 31.9% 转基因种子 传统蔬菜种子 传统大田作物种子 2018年全球种业品类分布 -按用途(单位: %) 42.5% 20.3% 15.2% 5.2% 4.2% 4.0% 8.6% 玉米 大豆 蔬菜 水稻 棉花 油菜 其他 2018年全球种子 品类 分布 -按种类(单位: %) 按区域分布来看,全球种业的区域分布集中,前五大国家种业市场规模合计占比达 64.7%,其中,美国、中 国居于前两位,对应的市场份额为 26.7%、 21.2%;从企业层面来看,全球种业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前五大 种企市场份额占比达 53.1%,其中,拜耳和科迪华以绝对的优势领先,市场份额达 23.2%和 16.5%。 2.2.3 全球种业发展现状:美中领跑全球种业 ISF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拜耳 , 23.2% 科迪华 , 16.5% 先正 达 ,6.7% 巴斯 夫 ,3.5% 利马格 兰 ,3.2% 其他 , 46.9% 2018年全球种业区域分布(单位: %) CR5=53.1% 2019年全球种业企业竞争格局(单位: %) 26.7% 21.2% 6.2%5.9% 4.7% 35.3% 美国 中国 法国 巴西 加拿大 其他 2.2.4 全球种业发展现状: 2020年全球种企 TOP10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排名 企业 国家 销售额(百万美元) 占比( %) 简介 1 拜耳(孟山都) 德国 10667 23.2% 孟山都是美国农化巨头, 1998年兼并美国嘉吉公司国际种子业务, 2018年 6月被拜耳以 630亿美元收购后成为世界第一大种子公司,主要种子业务包括棉花、大豆、玉米种子。 2 科迪华(陶氏杜邦) 美国 7590 16.5% 杜邦为美国农化巨头,主营业务方向为农业、医药生物技术产品的研发。 1999年,杜邦以 77亿美元并购美国先 锋种业公司,成为当时全球第一大种子公司。 2017年陶氏与杜邦正式合并,分拆成三家独立上市公司分别从事 农业、特种产品和化学材料业务。 2019年 6月,科迪华农业完成拆分独立上市,融合原杜邦、陶氏益农和先锋 三家农业公司的技术专长和全球资源。 3 先正达 中国 3083 6.7% 先正达是 1998年瑞士诺华公司与 Anglo-Swedish Astra Zeneca分别合并他们的农化业务而创建的公司,总部 位于瑞士巴塞尔是世界第三大种子公司,第二大农药公司。 2016年,中国化工集团宣布以 430亿美元的交易额 并购世界级农化和种子企业先正达。 4 巴斯夫 德国 1619 3.5% 巴斯夫于 2018年通过收购拜耳剥离出来的种子业务正式进入全球种子行业。包括拜耳几乎全球大豆种子和油莱 种子业务,除印度、南非外全球的棉花种子业务、全部的蔬菜种子业务、 Liberty Link性状技术,所有上述种子 的研发能力及杂交小麦的研发平台。 5 利马格兰 法国 1491 3.2% 利马格兰是一家国际性的农业合作社集团、世界第五大种子公司、世界第二大蔬菜种子公司、第三大法式甜点生产商和欧洲功能面粉领导者。 6 科沃施 德国 1263 2.7% 科沃施( KWS)成立于 1856年,总部位于德国,其主要市场除徳国外,包括欧洲、北美、南美以及中国,种子业务主要有甜菜、玉米、谷物和蛋白质植物等温带通作物。 7 丹农 丹麦 779 1.7% 丹农( DLF)是全球最大的草种公司,总部位于丹麦,专门从事草坪草、牧草、三叶草、饲用作物的育种、种子生产、加工和销售。种子销售额占欧洲草种市场份额 50%,全球 25%。 8 坂田 日本 587 1.3% 坂田种苗株式会社于 1896年成立,是日本最大的蔬莱花卉种子公司。洋桔梗种子占全球 75%份额,西兰花占全球市场 65%份额。 9 陇井 日本 484 1.1% 泷井种苗株式会社成立于 1919年,主营业务包括蔬菜、花卉、草种、草坪草种子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农园艺 材料及设施的购销、蔬菜苗木、花卉苗木的生产、销售、购买和销售球茎和幼苗、出版农业和园艺书籍和杂志、 经营农业职业学校。 10 隆平高科 中国 450 1.0% 隆平高科是我国种业龙头企业,公司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名字命名,于 1999年成立, 2000年上 市,控股股东为中信集团。公司以杂交水稻、杂交玉米种业为核心,聚焦种业。目前,公司杂交水稻种子市场 份额全球第一,杂交辣椒种子推广面积全国第一,杂交玉米种子产业位居全国前列。公司是首批拥有完整科研、 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体系的“育繁推一体化”的种业企业之一。 相比传统杂交育种技术,转基因 育种利用 现代生物技术,获得具有相应性状品种,产出的作物准确性高、周期短、抗性 好、单产高 , 能 为 种子安全的发展带来巨大变革。 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集中,两极分化严重,五大转基因种植国家的种植面积占比近 9成,美国种植面积占比 37.55%,位 列第一,中国位列第 7位。在转基因应用率方面, 2019年,五大国家的转基因平均应用率接近饱和,其中,阿根廷转基 因平均应用率接近 100%。 2.3.1 全球转基因种子现状:全球转基因两极分化严重 ISAAA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71.5 52.8 24 12.5 11.9 4.1 3.2 37.6% 27.7% 12.6% 6.6% 6.3% 2.4% 1.7%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美国 巴西 阿根廷 加拿大 印度 巴拉圭 中国 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占比( %) 2019年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及占比(单位: 百万 公顷, %) 2019年 七 大国家转基因应用率及作物种植情况(单位: %) 排名 国家 转基因平均应 用率( %) 转基因作物 1 美国 95% 玉米 、 大豆 、 棉花 、 油菜 、甜菜、木瓜、南瓜、苹果 2 巴西 94% 大豆 、 玉米 、 棉花 、 甘蔗 3 阿根廷 100% 大豆、玉米、棉花 、苜蓿 4 加拿大 90% 油菜、玉米、大豆 、甜菜、苜蓿、苹果 5 印度 94% 棉花 6 巴拉圭 / 大豆、玉米、棉花 7 中国 / 棉花 、 木瓜 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始于 1996年,从历史发展看,转基因育种发展期间经历了早期探索、快速推 广、成熟发展三个阶段。 1996-2019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 170万公顷攀升至 1.904亿公顷,年复 合增长率 22.8%。 2.3.2 全球转基因种子现状:市场规模稳步发展 ISAAA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1996-2019年全球转基因种植面积及国家数量(单位:百万公顷,家) 早期发展 快速推广 成熟发展 早期发展 1996年美国率先实现转 基因作物商业化,全球 转基因育种商业化正式 起步。截至 1999年,全 球共有 11个国家种植转 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 0.40亿公顷 快速推广 20002010年,全球转 基因作物应用国家数与 种植面积迅速扩张。截 止 2010年,推广至全球 29个国家,种植面积达 1.48亿公顷, 20002010年 CAGR+12.8% 成熟发展 2011年至今,行业步入 成熟期,转基因行业发 展更加注重规范、安 全, 2019年全球转基因 作物种植面积 1.90亿公 顷, 20112019年 CAGR为 +2.2% 全球转基因发展历程 1.7 11.0 27.8 39.9 44.2 52.6 58.7 67.7 81.0 90.0 102.0 114.3 125.0 134.0 148.0 160.0 170.3 175.2 181.5 178.7 185.1 189.8 191.7 190.4 6 6 9 11 11 13 15 18 18 21 22 23 25 25 29 29 28 27 28 28 26 24 26 29 0 5 10 15 20 25 30 35 0 50 100 150 200 250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种植面积(百万公顷) 国家数量(个) 分品种来看,大豆、玉米、棉花、油菜是全球四大转基因种植品种, 2019年,四大品种种植面积占比 为 99.1%;从单一作物品种的应用率来看,根据作物种植面积测算,转基因大豆的应用率最高,为 94%;其次是棉花、玉米和油菜。 2.3.3 全球转基因种子现状:玉米、大豆、棉花是主要品种 ISAAA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29.8% 31.1% 31.6% 31.9% 32.4% 32.8% 30.4% 30.0% 32.7% 31.5% 30.7% 32.0% 52.6% 51.6% 49.5% 47.1% 47.4% 48.2% 50.0% 51.5% 49.4% 49.6% 50.0% 48.3% 12.4% 12.0% 14.2% 15.4% 14.3% 13.6% 13.8% 13.4% 12.0% 12.7% 13.0% 13.5% 4.7% 4.8% 4.7% 5.1% 5.4% 4.7% 5.0% 4.8% 4.6% 4.5% 5.3% 5.3%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玉米 大豆 棉花 油菜 其他 2008-2019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占比(单位: %) 2019年 四 大转基因种植作物的平均应用率( 单位: %) 94% 31% 79% 27% 0% 20% 40% 60% 80% 100% 大豆 玉米 棉花 油菜 从性状表现看,转基因作物经历三代发展,其中第一代聚焦抗除草剂、抗虫、抗病毒等单一性状,第 二代则将多种抗性复合,第三代进一步追求品质和营养的改良。 2019年,全球复合性状增长了 6%,相 当于 8510万公顷,覆盖了全球 45%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耐除草剂作物种植面积减少至 8150万公 顷,占比为 43%;抗虫性状占比为 12%。 2.3.4 全球转基因种子现状:复合性状逐步取代单一性状品种 ISAAA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代际 性状 代表品种(商业化时间) 时间 第一代 农艺性状改良一抗 除草剂、抗虫、抗 病毒 抗除草剂大豆( 1996)、抗虫玉米和抗 虫棉( 1997)、抗病毒番木瓜( 1997)、 抗除草剂甜菜( 2008) 1996年至今 第二代 复合抗性以及抗旱 抗虫抗除草剂玉米,抗虫抗除草剂棉花、 抗旱玉米( 2013) 2000-2009年早期至今 第三代 品质和营养改良 提高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各种大豆产品( - 3脂肪酸、高油酸、低肌酵六磷酸和和高 硬脂酸),改良淀粉马铃薯,低木质素首 蒼,防褐变马铃薯( 2017),防褐变苹 果( 2017),含 -胡萝卜素和铁蛋白的主 粮(研发晚期) 2000-2009年中期 至今 转基因作物发展方向 43% 12% 45% 耐除草剂 抗虫 复合 2019年转基因种子转基因性状分布(单位: %) 转基因对于 各国种子 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转基因作物的 研发管理 来看,各国的模式有 较大差异 : 2.4 全球代表性国家种子安全发展现状 转基因粮油作物研发育种技术发展战略研究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国家 态度 研发 生产 消费 法规 美国 积极推进 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相结 合,公共部门提供大量前 期基础研究,私营部门在 产业开发方面占据主导地 位 全球最大的转基因作物生产国 转基因作物消费大国 立法方面: 美国对转基因食品采取宽松的监管政策,没有单独立法设立转基因 管理体制对转基因作物及食品进行专门管理,而是将转基因食品纳入现有法律 中进行监管。 管理原则方面: 实质等同原则是美国监管生物工程技术产品的重要原则,即转 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没有区别。 欧盟 抵制为主 转基因作物研发起步较晚, 由于转基因新品种研发成 本十分高昂,研发成果相 对较小 欧盟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品 种极少,只有 Bt玉米和 Amflora 马铃著。马铃著作为一种工业 材料,玉米主要作为饲料和生 物燃料,均非人类直接食用 动植物产品上市较审 慎,管制措施严格, 强调消费者的知情权 和自由选择权,严格 控制转基因作物进口 立法方面: 欧盟专门设立了立法机构、执行机构和咨询机构三大转基因安全管 理机构,欧盟国家可以在法律法规框架下进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 但受到密切管控。 管理原则方面: 欧盟采取“预防原則”进行转基因产品安全监管,对转基因食 品的管理原则是首先假定转基因食品存在潜在的危险,所有与转基因有关的活 动都要进行严格管理,把转基因食品和非转基因食品分割成两个不同的部分, 只要是转基因食物,就必须接受严格管制。 日本 审慎监管和 适度发展 绝大多数转基因技术成果 仍停留在学术型成果阶段, 未真正实现向实用化和商 业化的主体转让 日本没有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 物 日本消费者对转基因 作物持谨慎态度,但 允许进口转基因作物 立法方面: 2003年日本颁布了 关于规范转基因生物使用规则、确保生物多 样性的法律 ,以实现产业化为目的,陆续制定并完善了确保转基因技术安全 的制度保障体系 管理原则方面: 日本采取中央和地方两层政府协同管理转基因食品的体制。中 央政府层面,农林水产省负责转基因作物的进口审批,厚生劳动省负责转基因 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和审批,文部科学省,通产省以及食品安全委员会等部门配 合厚生劳动省、农林水产省,进行转基因食品安全规制;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能 是综合协调监管当地的转基因食品问题 巴西 先谨慎后快 速放开 具备研发、生产及审批新型转基因作物的能力 立法方面: 巴西对转基因作物的立法起步相对较晚,但立法位阶和立法密度较 高。 2005年 3月 4日,巴西总统签署了新的 生物安全法 。按照新法规,在 巴西境内从事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研究、试脸、生产、加工、运榆、储藏、 经营、进出口活动都应当遵守法规的规定。 03 中国种业及种子安全发展现状 3.1 中国种业发展历程 3.2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 3.3 中国转基因种子现状 3.4 中国种子安全发展现状 3.5 中国种子安全发展痛点 我国种业发展历程可划分为 4个阶段: 3.1 中国种业发展历程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实行 “品种布局区域化、种子生产 专业化、加工机械化,以县为单 位统一供种 ”的方针 ,以大规模建 设各类原(良)种场和种子繁育 生产基地为核心,逐步完善良种 繁育推广体系,颁布实施各类种 子管理规定、标准以强化监管。 主要政策: 关于加强种子 工作的报告 重要 里程碑是种子法和植 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这一 阶段,随着政策壁垒打破,大量 资本涌入种业,我国种业生产开 始进入以新品种培育为核心的市 场化竞争时期,民营企业逐步增 多成为市场主体 。 主要政策: 种子法 、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农业部 把 2010年定为种子执法 年,确立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 性、基础性的核心产业地位,明 确了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政策措 施,提出了推进现代种业发展、 建设种业强国的目标。各项政策 陆续出台加快行业整顿整合,建 立行业壁垒,加强执法,市场集 中度改善,企业实力明显 提升。 主要政策: 新版主要农作 物品种审定办法 实行 “依靠农业生产合作社自繁 、 自选、 自留 、自用,辅之以调剂 ” 的方针,在全国建立起公社良种 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 的三级良种繁育推广 体系 ,无 商 品种子市场 。 主要政策: 五年良种普及 计划(草案) “四自一辅”阶段 1949-1978年 “四化一供”阶段 1979-1999年 市场化改革阶段 2000-2010年 深化改革阶段 2011至今 2011年我国种业进入深化改革阶段,我国种子行业整体市场规模缓慢增长。 2016以后,国家提出了“调面 积、减价格和减库存”的供给侧改革,种子市场整体规模停滞在 1200亿元左右; 2019年行业整体市场规模 迎来拐点,同比略微増长,达到 1192亿元。预计 2020年,我国种子行业的市场规模达到 1400亿元。 3.2.1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 2019年市场规模迎来拐点 中国种业发展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2011-2020年中国种业市场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 990 1038 1113 1149 1170 1229 1222 1174 1192 1400 4.8% 7.2% 3.2% 1.8% 5.0% -0.6% -3.9% 1.5% 17.4% -5% 0% 5% 10% 15% 20%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E 供给侧改革 我国种业品种分布集中,主要由玉米、水稻、小麦、大豆以及马铃薯组成, 2019年,玉米、水稻、小 麦、大豆以及马铃薯市场份额合计占比约 70%,其中,玉米的占比最高;从我国的品类占格局来看, 2013-2019年,我国品类格局较为稳定,玉米、水稻、小麦、马铃薯、大豆在 7年间仅变动 -0.2/- 0.2/-3.3/-1.5/1.5ppt。 3.2.2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品种分布集中,格局稳定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24.2% 23.9% 24.5% 22.6% 22.4% 23.1% 24.0% 15.9% 14.4% 15.4% 15.8% 16.1% 16.2% 15.7% 13.4% 12.6% 13.1% 15.3% 14.7% 11.8% 10.1% 11.6% 14.4% 13.7% 15.3% 14.7% 11.8% 10.1% 2.1% 2.3% 2.1% 2.5% 2.9% 3.0% 3.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玉米 水稻 小麦 马铃薯 大豆 蔬菜、花卉、瓜果及其他 24.0% 15.7% 13.9%10.1% 3.6% 2.4%1.3% 29.1% 玉米 水稻 小麦 马铃薯 大豆 棉花 2019年中国种业主要产品市场份额(单位: %) 2013-2019年中国种业品种格局变动趋势(单位: %) 在商品化率方面,我国主粮整体商品化率为 73.3%,玉米、水稻和小麦三大主粮由于种植面积大,商 品化率较高,其中,玉米和杂交稻的商品化率达到 100%。在头部企业市占率方面,三大主粮整体 CR10 市占率仅为 18%。 3.2.3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三大主粮商品化率较高 中国种业发展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中国主粮商品化率(单位: %) 73.3% 100.0% 100.0% 71.3% 78.8% 75.4% 42.0% 79.7% 100.0% 100.0% 64.3% 100.0% 0% 20% 40% 60% 80% 100% 120% 总计 玉米 杂交稻 常规稻 小麦 大豆 马铃薯 内陆常规稻 新疆常规稻 杂交棉 常规油菜 杂交油菜 18.0% 17.5% 34.5% 33.9% 20.9%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整体 玉米 杂交稻 常规稻 小麦 2019年中国三大主粮 CR10市占率情况(单位: %) 从企业数量来看,我国种业企业数量较多, 2010-2016年,由于系列种业政策出台,行业门槛提高, 企业数量下降至 4516家; 2016年之后,企业数量呈现上升态势, 2019年种业企业数量达到 6393家。 从企业规模来看,我国种子企业的整体规模较小, 2019年规模 3000万以下的企业占比超 65%,一亿以 上的企业仅占 5.35%。 3.2.4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种企数量多,规模小 中国种业发展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8700 6991 6003 5949 5064 4660 4516 5203 5663 6393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10-2019年中国种企数量(单位: 家 ) 23.15% 42.18% 29.32% 5.35% 500万以下 500-3000万 3000万 -1亿 1亿以上 2019年中国种企规模占比(单位: %) 从企业竞争格局来看, 2019年,中国种业企业 CR5市占率仅为 9.6%,竞争格局分散,市场竞争激烈。 从整体的竞争格局来看,近年来国内企业同质化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下降, 20092019年 CR5/CR10/CR50分别下降 2.6ppt/3.0ppt/7.4ppt。 3.2.5 中国种业发展现状:中国种业竞争激烈,份额分散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隆平高科 3.7% 垦丰种业 1.8% 荃银高科 1.5% 登海种业 1.3% 农发种业 1.2% 其他 90.5% 2019年中国种业企业竞争格局(单位: %) CR5=9.6% 12.2% 12.1% 13.8% 10.2% 11.5% 10.2% 8.9% 9.9% 9.5% 11.0% 9.6% 4.7% 6.0% 3.6% 5.4% 4.8% 4.3% 4.3% 4.2% 4.6% 4.8% 4.3% 17.9% 18.0% 16.8% 16.8% 16.5% 15.5% 15.0% 15.3% 15.6% 14.7% 13.5% 65.2% 63.9% 65.8% 67.6% 67.2% 70.0% 71.8% 70.6% 70.3% 69.5% 72.6%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市场规模前 5 市场规模 6-10 市场规模 11-50 其他企业 2009-2019年中国种业企业竞争格局变化(单位: %) 国内转基因育种始于 1986年, 1997年起国内首例转基因抗虫棉商业化推广,但 2010年之后,政策导向 趋于审慎,转基因育种商业化停滞; 2016年,转基因商业化推广重新提及,但进度较缓慢; 2020年至 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强调种子问题,且农业部已审批 4例玉米转基因性状的生物安全证书 。 3.3.1 中国转基因种子现状:转基因作物发展历程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政 策 变 化 商 业 化 进 程 国务院 n “十三五”科技 规划 农业部 n 缓慢发展 重提商业化 快速推进1986 2016 2020 1986年 转基因正式 纳入“ 863计划 ” 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胆 研究、慎重推广 1997年首例转基因抗虫棉获 推广 2010年起,转因商业化停滞 提出推进抗虫玉米、抗除草剂 大豆等重大产品产业化 重提转基因商业化推广,但进 度较缓慢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 强调种子问题 2020年来: 4个玉米、 1个大 豆品种获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方面, 1996-2019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从 170万公顷攀升至 1.904亿公顷,年复 合增长率 22.8%, 2013-2019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趋于稳定,年复合增长率 1.4%。 3.3.2 中国转基因种子现状:种植面积趋于稳定 ISAAA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0.3 0.5 1.5 2.1 2.8 3.7 3.3 3.5 3.8 3.8 3.7 3.5 3.9 4.0 4.2 2.9 3.7 2.8 2.8 2.9 3.2 -50% 0% 50% 100% 150% 200% 250% 0.0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1999-2019年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及同比情况(单位:百万公顷, %) 根据我国现行种子法规定,我国整体申请安全证书的周期较长,为 3-5年。在拿到生物安全证书后, 还通过品种审定和获得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才可以进入商业化生产应用。目前,我国总共发放了 五次农作物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 3.3.3 中国转基因种子现状:安全证书发展概况 前瞻产业研究院 整理 实验研究 年限: 1-2年 1 2 3 4 5 中间试验 年限: 1-2年 环境释放 年限: 1-2年 生产性试验 年限: 1-2年 申请 安全证书 整体 : 3-5年 1997年 发放耐贮存番 茄和抗虫棉转 基因生物安全 证书 1999年 发放改变花色 矮牵牛和抗病 辣椒(甜椒、 线辣椒)转基 国生物安全证 书 2006年 发放抗病番木 瓜转基国生物 安全证书 2010年商业 化推广 2009年 发放抗虫水稻华 恢 1号、抗虫水稻 Bt汕优 63、转植 酸酶基因玉米 B LA430101转 基因生物安全证 书 2020年 发放基因抗虫耐除草 剂玉米 DBN9936,基 因抗虫对除草剂玉米 瑞丰 125和基国耐除草 剂大豆 SHZD3201转 基因安全证书 我国历年发放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我 国 安 全 证 书 获 批 流 程 我国转基因农作物采用“非食用一间接食用一食用”的发展路径。当前,我国获批商业化种植的转基 因作物仅有抗虫棉和抗病番木瓜, 2019年,我国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种植面积达 320万公顷,其中棉 花占比约为 99%+,番木瓜占比较低。 3.3.4 中国转基因种子现状:棉花和番木瓜发展情况 截至 2021年 1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已牵头建成完善了由 1座长期库、 1座复份库、 10座中期库、 43个种质圃、 205个原生境保护点以及种质资源信息中心组成的国家作物种质资源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