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一代之后:银行如何为新消费者做准备.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千禧一代之后:银行如何为新消费者做准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千禧一代之后:银行如何为新消费者做准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千禧一代之后:银行如何为新消费者做准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WHITEPAPER 千禧一代之后:银行如何为新消费者做准备 千禧一代是使亚洲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增长最快的消费群体, 其巨大的消费能力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千禧一代出 生于1980年代至2000年代早期,因为注重体验和“真实性” 而闻名。 据德勤(Deloitte)预测,到2020年,全球千禧一代的财富将 翻一番,达到19万亿至24万亿美元。因此,银行很自然地会 强调需要更有效地为他们服务,推动数字技术,如移动应用程 序,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助理,聊天机器人和自助服务分支。 然而研究表明,尽管银行在服务千禧一代中持续努力,另一个 至关重要的一代Z世代已经开始进入劳动力大军。而 后者,通常包括16-24岁的年轻人,当谈到对技术和数字悟性 时,可能与他们千禧一代的同龄人有很多共同之处。他们碰 巧是首个享受纯数字化的一代。Z世代在他们的偏好上也表现 出很大的多样性。根据埃森哲公司(Accenture)的一项调 查,尽管Z世代的年轻人是第一代享受移动先行的,但他们也 喜爱传统渠道,而且也参与所有其他渠道,比如,呼叫中心和 实体分支。 然而人们发现,Z世代人更倾向于通过更异步的方式与品牌进 行互动。在那里,无论何时何地,只要他们需要帮助,他们就 可以获得帮助,而不是花费过多时间在打电话或电子邮件上寻 求帮助。 这引出了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银行在塑造其价值主张和产 品时是否只考虑千禧一代而忽略了Z世代们的需求从而错过了 未来的一些的机会。 定义新消费者 就数量而言,由于千禧一代的规模和他们所发挥的经济影响使 他们现在受到广泛的关注,这点这是毋庸置疑的。 千禧一代的数量在发展中地区和成熟市场也各不同。与其他人 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大的发达国家相比,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 的几个亚洲国家在千禧一代消费者中所占比例更大。麦肯锡 (McKinsey)称,与2012年的15%相比,在2022年中国的千 禧一代将占城市消费的35%。在印度,千禧一代的购买力显著 高于上一代,57%的已工作的千禧一代是家庭收入的主要贡献 者。相比之下,Z世代才刚刚开始进入劳动力市场。据估计, 到2020年,其直接支出将达29至1430亿美元。 但即使千禧一代在购买行为上也可能因地区而异,甚至在年轻 与年长的千禧一代之间也有很大差异。X世代和老一辈人也在 迅速适应数字设备和应用,从而对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银行集团(ANZ银行)零售和商业银行业务 董事总经理安东尼娅沃森(Antonia Watson)认为,千禧 一代需要以他们喜欢的通信方式来定位。 2 沃森在新西兰新闻网站Stuff上说到,”看看千禧一代如何查 询银行余额很有趣,因为他们都是用口袋里的设备。但涉及到 重大决策时,比如住房贷款或维基储蓄(KiwiSaver),他们 更倾向于面对面地交谈。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即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是否应当谨慎地 将注意力完全放在以年龄为中心的客户分割上,而不是集中在 行为导向的客户体验和产品上。这些产品包含有跨在线和离线 渠道的多个接触点。 今年早些时候,新加坡联合海外银行(UOB)在新加坡坦平 斯(Tampines)开设了一家非传统银行分行,以吸引精通数字 技术的千禧一代客户。银行提供给千禧一代客户二维码墙,他 们可以使用智能手机扫描,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最相关信息。该 银行还设有五个自助服务亭和一个机器人,当他们等待时,机 器人会从毗邻的热门咖啡厅提供饮料和甜点。 UOB集团渠道和数字化部门负责人珍妮特扬(Janet Young)对FST媒体说,该行从拥有“年轻家庭和处于职业生 涯早期到中期阶段的年轻人”的客户那里得到了信息,以构成 分行的结构。 扬说:“我们知道,UOB的千禧一代客户喜欢通过数字渠道 或使用自助服务机进行银行业务。我们的数据表明,当他们访 问一个支行时,更倾向于金融咨询等服务。” 关键的名言 个性化: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表 示,大多数银行已经开始将数字化作为成本衡量标准,但越来 越多的银行却不得不将重点放在价值数字化上。因此他们将不 得不解决两个新的迫切要求:个性化和持续交付。 埃森哲(Accenture)的调查显示,81%的消费者希望品牌 能更了解他们的需求,并且知道要不要向他们推销。分析家指 出,特别是对于快速移动的Z世代的消费者来说,他们的需求 是个性化和高度相关的体验。 反过来,个性化只是改善客户体验的更大推动力的一部分。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研究公司预测,到2020 年,客户体验有望成为领先于产品和价格的关键品牌差异化 因素。 分析人士说,为千禧一代提供服务的最佳方式就是向他们提供 他们想要的东西并以他们想要的方式,直观地预见他们不断变 化的需求。 然而,与千禧一代相比,Z世代在体验质量方面可能不那么宽 容。EY的一份分析报告称,“Z世代对于错误和系统问题 的低容忍将使千禧一代看起来像无比耐心圣人”。根据EY, 银行和金融服务机构不得不设法获取个性化以外的价值。他们 也不得不让Z世代们参与产品与方案创造,使他们有效的参与 其过程。 杠杆技术:为了让银行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新兴客户,他们不得 不磨练他们的数据能力,并部署最新的数字技术。人工智能和 深度学习工具应该通过预测个人的消费和行为模式来进一步增 强个性化。 然而,许多组织仍然面临着快速而准确地收集客户见解的挑 战,以创造正确的个性化特性。 根据全球领先的通讯渠道客户体验和联络中心解决方案的吉尼 斯(Genesys)的研究,技术只是个性化的助推器。银行还 需要在组织中拥有合适的文化,以给予个性化的体验。这意味 着,采用客户体验旅程映射,以清楚地概述根据客户的需求所 构建的过程。银行员工也应该有权做出决定,以更好地服务客 户和他们的需求。所有这些都可以有一个强大的技术基础平 台,给予银行拓展额外的个性化服务,如在脸谱网和苹果上采 取商务聊天,网络旅行监控其他方案。 打造品牌:品牌忠诚度对千禧一代和Z世代来说尤为棘手。上 下文可以看出,千禧一代和Z世代对品牌表现出不同的偏好和 期望。例如,他们对“自助服务”技术或诸如优步(Uber) 或爱彼迎(AirBnB)之类的新兴品牌的期望与诸如新加坡航空 公司(Singapore Airlines)等老牌航空公司,亚马逊(Amazon) 或脸书(Facebook)等科技巨头的期望大相径庭。 从历史上看,传统银行依靠“信任”要素留住客户。但鉴于来 自科技巨头的威胁,这种状况可能会发生变化。Z世代是科技 巨头的品牌的消费者。根据贝恩(Bain)的一项研究,美国 和英国的消费者把贝宝(Paypal)和亚马逊(Amazon)的 信用评级排的几乎和银行一样高。千禧一代和Z世代也更愿接 受某些颠覆性的途径,如众筹,虚拟或加密货币和数字钱包。 根据盖洛普(Gallup)的一项研究,千禧一代最不可能在出 现问题时向银行反应情况。由此可见银行留住这些客户的压 力。 与此同时,一些亚洲银行正在寻找赞助在千禧一代间流行的 线下活动。新加坡DBS银行在新加坡年度赛艇节上投入了大量 资金。 3 DBS银行新加坡国家主管西姆林(Sim S.Lim)接受CNBC采访时说, “千禧一代看重体验,他们喜欢旅游,他们精通数字技 术。所以我们相信,如果我们能自行导入,我们就能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 始终如一的沟通:千禧一代希望与品牌保持一致和相关的沟通。根据德勤(Deloitte)的一项调查,千禧一代更易接受来自他 们喜欢渠道的通信,比如手机应用程序、短信、银行网站和电话。此外,异步的通信应用允许将消息放置在队列中而不需要客 户立即响应。这些应用能帮助银行在客户需要时与客户的进行相关通信。 健壮的安全性:随着数字银行业务的发展,数据安全和隐私对于消费者,特别是千禧一代和Z世代客户来说仍然是重要的关注 点。 正如吉尼斯研究所强调的,银行需要提供无缝且毫不费力的客户体验,并确保他们兑现对客户的承诺。 吉尼斯商业咨询主管戴夫吉布林(Dave Giblin)说:“当回复请求、应答速度、申请处理时间等承诺没有兑现时,客户的 信任就会迅速消失。” * KiWisaver:是新西兰政府的一个自愿的、以工作为基础的储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