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地图》报告发布与解读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21《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地图》报告发布与解读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1《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地图》报告发布与解读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1《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地图》报告发布与解读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1《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地图》报告发布与解读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1《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地图》报告发布与解读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ullnullnullnull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数据地 图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报告发布与解读报告 contents目录 研制背景01 评价框架02 样本介绍03 洞察观点04 (一)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加速产业创新发展和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引擎 2017.11 国务院 印发 关于深化 “互联网 +先进制造业”发 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 2018.05 2020.06 工信部印发 工业互 联网发展行动计划 ( 2018-2020年)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 关于 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 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全面开启工业互联网 创新发展战略,引导 工业互联网高速发展 工业互联网由概念导 入进入实践深耕阶段 为新时期工业互联网 发展勾勒新蓝图,指 明新方向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全要素 、 全产业链 、 全价值链的全面 连接 ,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互联网的核心 , 是工业资源 优化配置的重要载体 , 是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 、 效率变革 、 动力变革的关键抓手 。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建立国家 、 省 、 市 多级协同 的工业互联网 政策体系 政策 体系 推动 20余项 工业互联网平台 国家标准研制 与推广 标准 引领 支持 226个 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发展工程项目创新发展 遴选 125个 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试点示范 发布 15个 “ 跨行业跨领域 ” 工业互联网平台平台培育 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 产教 、 产融 合作 , 打 造 长三角 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生态 构建 (二)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已经由概念普及步入实践深耕阶段 平台建设 迭代创新 跨界合作 模式多样 技术融合 推陈出新 2.13万亿元 3.1万亿元 2019年 2020年 工 业互联网产业 规模 经过三年努力,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应用创新生态持续壮大、技 术融合不断创新,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有影响力 工业互联网平台 连接 设备总数 工业 APP 总数 带动社会 资本投资 100+ 7300万台 /套 40万 + 254亿元 平台 + 5G 平台 + 区块链 平台 + AI 平台 + AR/VR 区域一体化 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 6个 工业互联网平台 应用创新推广中心 工业互联网平台 工程实训基地 19个 5个 (三) 实现规模化应用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探索到成熟的必然要求 用户侧 平台侧 行业侧 “ 不敢用 ” “ 不会用 ” “ 用不起 ” “ 难以精准定位用户需求 ” “ 高质量解决方案供给相 对不足 ” “ 难以精准定位行业上平 台用平台共性需求 ” “ 缺乏服务依据 ” 工业企业 平台服务商 行业组织 找准平台应用薄弱环节,完善 上平台用平台路径机制,稳定 获取应用成效 摸清用户企业应用需求,完善 平台功能和服务,提升高质量 解决方案供给,强化精准对接 摸清行业上平台用平台的整体 现状,找准行业共性问题和需 求,提升精准引导水平 政府侧 “ 缺乏有效抓手 ”“ 缺乏施策依据 ” 各级政府 摸清辖区内企业上平台用平台现状,构建数据驱动精准施策 模式,优化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进入 落地关键窗口期 , 但平台 规模化应用推广 仍面临诸多挑战。 绩效评价是引导企业上平台应用平台的 重要抓 手 ,为科学评价 平台 应用成效提供 量化依据 。 contents目录 研制背景01 评价框架02 样本介绍03 洞察观点04 效能 效益 业务创新 平台应用 基础条件 战略与组织 竞争力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数字化管理 网络化协同 智能化生产 个性化定制 服务化延伸 设备上云 业务上云 工业 APP应用与创新 边云协同 大数据挖掘应用 设备基础 异构网络融合 数据基础管理 信息安全 数字化战略 组织和人员 资金投入 工业互联网平台 企业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 国家标准规定了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的 评 价框架 , 主要从平台 应用 侧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形成了由 战略与组织 、 基础条件 、 平台应用 、 业务创新 、 效能效益 5项一级指标 , 以及对应的 20项二级指标 、 34项三级指标 、 51项采集项构成的 评价体系 。 (一)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框架 评价 框架 (二)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与绩效 评价体系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与绩效 评价结果分级 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企业具备完善的战略与组织安排、基础条件,全面实现设备 上云和业务上云,具备 APP自主创新、工业知识沉淀复用能力,广泛开展基于平台的模 式创新,竞争力、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未有效获取应用成效。 企业有序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相关工作,逐步夯实基础条件,初步 开展设备上云、业务上云,在降本增效等方面获取初步成效。 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企业进行了较为完善的战略制定与组织安排,基 础条件基本完善,关键设备和核心业务实现上云,企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改善, 在提质降本增效等方面获得明显成效。 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企业在战略与组织安排、基础条件等基本完备的基础 上,设备上云和业务上云基本完成,开展了基于平台的业务模式创新,竞争力大 幅提升,经济社会效益改善显著。 1 2 3 4 5 A级 (0-20) B级 (20-40) C级 (40-60) D级 (60-80) E级 (80-100) 根据评价总体得分,结合其在战略与组织、基础条件、平台应用、业务创新和效能效 益五方面得分情况,可将平台应用水平与绩效由低到高划分为 A级至 E级五个水平等级。 contents目录 评价框架02 样本介绍03 研制背景01 洞察观点04 2019年 12月,国家工信安全中心依托 工业互联网平台 企业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 国家 标准,建设 工业互联网 平台应用推广 公共服务平台。 2020年 3月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正式上线,组织了大范围应用验证和推广活动 。 平台网址: 公共服务平台整体框架 (一)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 (二)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 面向 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工业企业、行业组织、各级政府 等提供评价诊断服务 从 五个方面 (战略与组织、基础条件、平台应用、业务创新、效能效益)开展评价 已初步建设完成,引导 1400余家 企业应用标准,平台网址: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 填报数据 平台应用水平 与绩效评价 活动中心 数据分析 新闻速递 评价诊断 整体处于初级水平 机械 电子 轻工 石化 交通设 备制造 纺织 6.78% 冶金 4.71% 其他 11.28% 大型企业 18.01% 中型企 小型企业 30.89% 微型企业 5.19% 样 本 行 业 分 布 样 本 规 模 分 布 样本区域分布 截至 2020年 12月,全国已有 1445家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 ) 完成了调查问卷的填报,评估样本具体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三)样本采集及分布情况 10%及以上 5%-10% 1%-5% 0%-1% contents目录 洞察观点04 研制背景01 评价框架02 样本介绍03 洞察观点 总体水平 规划投入 应用水平 投入产出 设备上云 边缘能力 业务上云 数据模型 模式创新 应用效益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总体水平处于 B级 ,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 普及率为 14.67%,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得分为 31.76洞察 总体 水平 1414.19%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总体水平分布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得分情况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整体偏低 平台应用基础初步完善,仍需进一步推动平台应用走深向实 已有 71.14%( B级) 的企业平台应用 处于初级水平 仍有 14.19%( A级) 的企业尚未做好应用平台准备 仅有 14.67%( C级 +D级 +E级) 的 企业 有效应用平台开展 生产方式优化与组织形态变革,并实现核心竞争能力提升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基础 初步完善 ,具有较好的战略准备与组织条件 平台应用、业务创新 和 效能效益 得分较低,亟需进一步 深化 平台应用 , 加强 业务创新 ,提升企业平台应用 效能效益 43.5 43.12 31.1 25.38 10.47 31.76 工业互联网平台应 用水平 得分 基础条件 战略与组织 平台应用 业务创新 效能效益 应用水平 A:14.19% B:71.14% C:12.46% D+E:2.21% 得分 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 TOP10省份关键性指标 “十四五”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 “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从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所处阶段及各项 关键性指标 看出,不同地 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发展水平 不均衡, 东南沿海区域领跑其他省市洞察 总体 水平 2020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 TOP10省市等级分布 洞察 设备上云 工业设备上云率 总体 仅为 13.1%, 电力行业 企业设备上云水平明显 高于制造业企业 工业协议解析是制约设备上云的核心瓶颈 工业设备上云的前置条件依次是生产设备数字化、数字化设 备联网与工业协议解析 其中 生产设备数字化 和 数字化设备联网 已经初具规模, 工业 协议解析率 偏低严重制约了工业设备上云 工业设备上云情况 生产设备 数字化率 数字化设 备联网率 工业协议 解析率 工业设备 上云率 1 2 3 4 43.03% 13.10% 18.38% 35.69% 不同行业的设备上云水平差距明显 电力行业 凭借完善的基础条件 , 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设备上云 方面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调研发现 , 行业龙头企业的设备上云水平甚至接近 90%, 但是 也存在着大量设备未上云的传统企业 , 两级分化明显 23.33% 19.92% 11.25% 9.25% 12.37%13.39% 13.39% 14.38% 0% 10% 20% 30% 40% 50% 60% 电力 电子 石化 冶金 交通 机械 纺织 轻工 生产设备数字化率 数字化设备联网率 工业协议解析率 工业设备上云率 重点行业设备上云情况 原材料 装备制造 消费品 比率 洞察 设备云端应用 不同行业的设备 云端应用场景各有侧重 , 49.28%的设备云端应用场景仍集中在 运行状态监测 方面 , 设备云端应用深度明显不足 设备云端应用场景分布 14.67% 25.79% 49.28% 19.94% 11.89% 预测性维护 知识库建设 运行状态监测 故障诊断 能耗优化 设备上云亟需进一步提升深度应用 设备云端应用主要包括运行状态监测、知识库建设、故障诊断、 预测性维护与能耗优化等应用 设备云端应用中, 运行状态监测应用 较为容易,实现比例较高 , 但其他类型应用实现比例较低,亟需推进设备上云深度应用 应用比例 不同行业的设备云端应用场景各有侧重 电力行业 由于基础条件较好,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指标全面领先于 其他行业,并较为注重 设备故障诊断和预测性维护 原材料行业 较为 重视安全环保、节能减排等因素,因此积极开展 设备能耗优化和知识库建设 重点行业设备云端应用场景分布 原材料 装备制造 消费品63.33% 50.00% 21.67% 24.18% 21.33% 41.84% 26.67% 0% 10% 20% 30% 40% 50% 60% 70% 电力 电子 石化 冶金 交通 机械 纺织 轻工 运行状态监测 预测性维护 故障诊断 能耗优化 知识库建设 实现比例 企业基于平台开展不同类型业务占比 洞察 业务上云 企业业务上云 普及 率为 36.46%, 其中 电子行业 业务云端应用主要侧重 于产品增值服务 , 消费品行业 主要侧重于供应链管理 , 装备制造行业 主要侧重于生产管理 业务云端应用水平有待加强 已有 36.46%的企业 着手开展业务云端应用 , 仍需进一步提升业务云 端应用水平 受限于研发工具云化困难 、 生产环节信息保密要求等客观因素 , 企 业在 研发设计 和 生产管理 方面业务开展云端应用的积极性不高 , 迫 切需要提升研发设计和生产管理业务的云端应用水平 经营管理 供应链管理 产品增值服务 研发设计 生产管理 27.70% 27.09% 19.24% 15.95% 23.29% 36.46% 未开展业务 云端应用占比: 业务类型 开展比例 不同行业业务云端应用表现各有特色 消费品行业 由于其存在较多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 , 对于供应链管 理要求较高 , 因此相关业务云端应用较多 电子行业 与消费者 接触紧密 , 在产品增值服务方面表现较好 装备制造行业 由于制造周期较长 , 生产环节柔性多变 , 因此较为注 重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业务云端应用 重点行业业务云端应用场景分布 38.19% 42.18% 45.85% 48.05% 26.11% 26.30% 25.68%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电子 石化 冶金 交通 机械 纺织 轻工 经营管理 供应链管理 产品增值服务 生产管理 原材料 装备制造 消费品实现比例 洞察 边缘能力 已有 9.30%的企业开展边云协同建设 , 亟需亟需进一步提升企业 边缘端处理能力 和 边云协同水平 企业 IT方面能力建设强于工业通信网络 , 目前已有 50%的企业 IT主干网络覆盖率超过 80%, 仍有约 35%的企业工业通信网络覆盖率低于 20%, 亟需加 强企业 工业通信网络 方面的能力建设 企业生产现场 边缘端处理能力 是边云协同的基础 , 通过将设备接入平台实现数据采集 、 传输与存储 , 对生产数据进行分析优化最终实现设备自适应控制 与生产过程智能优化 50.24% 35.76% 0% 10% 20% 30% 40% 50% 60% 0%-20% 20%-40% 40%-60% 60%-80% 80%以上 企业 IT主干网覆盖率 生产区域工业通信网络覆盖率 企业现场部署边缘端与工业互联网平台之间协同水平企业 IT主干网络与工业通信网络建设情况 实现比例 企业生产现场边缘端处理能力 44.68%24.93% 19.18% 9.40% 4.31% 0% 10% 20% 30% 40% 50% 不具备边缘端处理能力 支持设备接入 实现生产数据采集、传输与存储 实现生产数据分析优化 实现设备自适应控制与生产过程智能优化 实现比例 9.30% 8.05% 6.42% 2.78% 0% 2% 4% 6% 8% 10% 实现边云协同 实现工业数据边云协同 实现工业机理模型边云协同 实现工业应用边云协同 开展业务上云与未开展业务上云的企业 大数据挖掘及应用各项功能实现比例 洞察 数据管理 企业 上 平台后 数据管理综合能力 均有显著提升 , 并且在 大数据挖掘应用方面表现抢眼 业务上云赋能企业数据挖掘能力 业务上云有利于提升 企业数据挖掘及应用 各方面的能力 企业开展业务云端应用后实现 大数据应用 的比例显著提升 大数据开放共享 实现比例仍处于较低水平,数据安全问题是限 制大数据开放共享水平提升的关键 大数据应用 数据云端分类分 级存储 大数据开放共享 大数据挖掘工具使用 未开展业务云端应用 已开展业务云端应用 57.08%44.89% 31.99% 15.05% 11.02% 45.45% 38.45% 19.08% 12.19% 13.46% 23.40% 8.06% 相差百分比 企业数据规范管理措施实现比例 上平台有助于提升企业数据规范管理能力 上平台后,企业的数据规范管理各项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其中 数据分级分类管理 上平台后提升最为明显,提升高达 16个百分点 企业数据规范管理能力中数据标准化管理表现最为突出,上平台 后实现比例达到 62.09% 洞察 工业知识沉淀复用 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工业机理模型 、 工业微服务 /微组件 、 工业知识图谱等深度应用的比例分别为 10.45%、 8.44%和 3.74%, 工业知识沉淀复用 显著提升 平台应用 效能效益 企业开展工业知识沉淀复用情况 工业知识沉淀复用对平台应用效能效益影响情况 0.84% 1.42% 1.44% 1.65% 2.33% 2.36% 3.04% 3.42% 4.26% 5.90% 8.63% 9.76% 7.74% 6.51% 7.08% 5.82% 6.46% 6.94% 0% 2% 4% 6% 8% 10% 12% 产 品 良 品 率 提 升 率 订 单 准 时 交 货 率 提 升 率 客 户 满 意 度 提 升 率 平 均 故 障 间 隔 时 间 提 升 率 新 产 品 研 发 周 期 缩 短 率 产 能 利 用 率 提 升 率 综 合 能 耗 降 低 率 运 营 成 本 降 低 率 设 备 运 维 成 本 降 低 率 未实现 工业知识 沉淀复用企业效 能效益指标 实现 工业知识 沉淀复用企业 效能效益指标 工业知识沉淀复用逐步走深向实 工业知识沉淀复用对工业互联网应用效能效益提升显著 工业机理模型、工业微服务组件、工业知识图谱 等深度应用比率逐渐降低,表明工业知识沉淀复 用实现难度 逐步 加大 实现工业知识沉淀复用的企业在 客户满意度提升、设备运维成本降低 、 研发 周期缩短、产能利用率提升 等指标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工业知识图谱 工业机理模型 工业微服务 /微组件10.45% 8.44% 3.74% 洞察 模式创新 不同行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创新发展模式各有侧重 , 其中 服务化延 伸 开展比例最高的行业为 电子行业 , 个性化定制 开展比例最高的为 纺织 行业 , 网络化协同 开展比例最高的为 交通设备制造行业 重点 行业服务化延伸开展 的企业比例 重点 行业个性化定制开展 的企业比例 重点 行业网络化协同开展 的企业比例 基于平台的 服务化延伸 模式普遍基于智 能化产品开展精准服务,随着智能化产 品的普及推广, 电子、机械和交通设备 制造 等行业开展服务化延伸比例较高 基于平台的 个性化定制 模式要求企业快 速、精准获取客户个性化需求,因此在 与终端用户紧密接触的 纺织、交通设备 制造、轻工 等行业普及率较高 基于平台的 网络化协同 模式在离散行业 应用广泛,由于生产组织复杂, 交通设 备制造、电子、纺织、轻工 等行业网络 化协同水平较高 总体水平 规划投入 应用水平 投入产出 设备上云 边缘能力 业务上云 数据模型 模式创新 应用效益 洞察观点 洞察 规划投入 大中型企业较为关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 战略规划和整体解决方案导入 ,小微企业更加注重平台提供的 特色功能服务应用 不同规模企业平台特色功能应用情况 业务在线管理 制造能力在线交易 产品个性化定制 小微型企业在平台特色功能应用方面超过大中型企业 小微型企业凭借规模小 , 生产经营活动灵活等优势 , 借助工业互联网 平台快速实现 业务在线管理 、 产品个性化定制 和 制造能力在线交易 等 特色功能服务应用 42.73% 51.84% 11.53% 16.73% 14.69%6.64% c 小微型企业实现比例大中型企业实现比例 不同规模企业平台战略规划与 方案导入 情况 大中型企业在平台 整体 规划与应用推进方面优于小微型企业 大中型企业凭借扎实的基础条件 , 积极 围绕工业互联网平 台制定整体规划 , 探索平台应用带来的价值效益 , 推动 平 台整体解决方案落地应用 30.15% 35.96% 19.59% 13.88% 围绕 平台 制定 战略 规划 平台 整体 解决 方案 导入 小微型企业实现比例大中型企业实现比例 洞察 应用效益 不同行业平台应用效益提升表现各有侧重 , 交通设备制造行业 上平台后产能利 用率提升 6.56%, 机械行业 上平台后库存周转率提升 9.46%, 轻工行业 上平台 后订单准时交货率提升 6.56%, 电子行业 上平台后运营成本降低 5.39% 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后不同行业效能效益 各行业上平台后效能效益均有较好表现 交通设备制造行业 基于平台广泛开展智能化 生产创新发展模式 , 产能利用提升比率 在各 行业中表现突出 轻工行业 基于平台开展个性化定制比例最高 , 其 订单准时交货 提升比率 领先于其他行业 机械行业 基于平台广泛开展供需对接和供应 链管理 , 库存周转提升比率 远高于其他行业 电子行业 基于平台开展设备云端应用表现最 好 , 运营成本降低比率 指标表现优异 低 高 行业 产能利用提升比率 库存周转提升比率 订单准时交货 提升比率 运营成本降低比率 电力 5.00% 5.17% 5.50% 5.00% 电子 2.18% 6.02% 1.69% 5.39% 石化 0.69% 2.89% 0.51% 0.60% 冶金 1.09% 6.10% 0.83% 1.73% 交通设备制造 6.56% 7.40% 1.71% 4.51% 机械 3.12% 9.46% 2.45% 5.19% 纺织 0.86% 0.92% 1.11% 1.03% 轻工 3.75% 5.06% 6.56% 3.59% 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 兼顾各类工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不断完善指标体系 一是持续扩大平台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范围,引导企业通过评价结果明确提升方向。 二是提炼平台应用优秀成果,树立示范标杆引导平台深化应用。 二 加强平台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平台应用复合型人才 一是组织政产学研用协同攻关,推动平台关键技术迭代和核心产品功能演进。 二是加强复合型人才培育,为平台应用普及推广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 推动企业上平台用平台,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加快企业全链条数字化改造,推动关键设备和核心业务上云用云。 二是引导企业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适宜企业自身的创新发展模式。 四 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形成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创新大中小企业发展融通新模式,推动融合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是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发挥不同规模企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