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1-2022化工行业循环经济增长机遇分析报告 目录 引言 3 1. 上游施压,下游颠覆 4 2. 黄金机遇 13 3. 转型为全新循环业务模式 19 4. 打造循环化工行业 23 5. 蓄势待发,制胜循环经济 26 长久以来,可持续性一直是化工行业的议程焦点之一, 不过,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模式正在迅速转变。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以及相应监管机制的改革, 循环经济的全球总值预计将于 2030年达到 4.5万亿美元 1 。 引言 通过在迅速扩展的可重复使用、可再生和可循环 利用的产品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化工企业可将这些 改变转化为自身优势,持续推动增长,同时帮助塑造 更加环保、清洁和可持续的未来。 化工行业于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目前, 全球范围内使用的化学品大约有 10万种,从救生医疗 设备和个人护理用品,到食品、交通和服装,影响着 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 。这些化学品在全球的总行 业价值约 4.7万亿美元 3 。如今,这一行业正处于发展 的转折点,颠覆性压力将推动全新业务模式和价值链 的涌现,同时为蓄势待发、制胜新趋势的积极践行者 创造机遇。 有限的全球资源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 正在逐步改变全球消费者对于化学品的看法。他们在 社交媒体上呼吁品牌方和零售商采取行动,实行更加 负责任且有益于地球环境的企业管理。同时,他们也 在发挥购买力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根据埃森哲对 11个 国家 /地区的 6,000名消费者开展的最新调研表明,超 过一半的消费者表示愿意支付更多费用购买可持续产 品,而且近四分之三( 72%)的消费者表示,与五年 前相比,自己现在购买环保产品的可能性更高 4 。 为此,下游行业(例如汽车、服装、电子产品、 食品和玩具)正在重新考虑产品的设计、包装和化学 品的使用,以将循环经济融入到整个产品生命周期 中。 下游行业想方设法为人们的生活创造成分更清洁 的环保产品,同时也希望借化工行业之力寻得发展的 良方。 通过提高面向消费者的透明度、为制 造商提供更加环保的创新服务以及打造面 向利益相关者的明晰问责制度,化工企业 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引领循环经 济转型并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增长机遇无 处不在,但观念的转变正在催生新的购买 行为,因此,企业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否 则会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第一章 上游施压, 下游颠覆 从消费者到零售商再到品牌方,最后到 化学品制造商,人们对环境的日益关注为化 工行业施加了层层压力。 化工行业虽然未曾受到消费者的直接压力,但却受到了 不断变化的消费偏好的影响。与此同时,下游行业也面临着 行业颠覆。 如 图 1所示,这一典型价值链涵盖了所有产品部门。 原材料投入会影响产品的可持续性和重复利用潜力,同样,生 产中使用的化学品也会影响成品的循环利用潜力。例如,木制家具 含有的树脂和涂料使其难以重复利用,因此最终往往被填埋处理。 原材料/原料投入 供应商 零售商化学品制造商 品牌方 消费者 图 1 产品价值链 第一章 | 上游施压,下游颠覆 同样,由于食品和饮料的包装含有层压材料或涂层,导致零售 商处常常堆积大量无法回收的包装。这些高度复杂的挑战推动了对 更具创新性、更易于回收的材料和解决方案的需求。因此,让我们 首先详细了解一下消费者、品牌方和化工行业之间关系的变化。 消费偏好的改变 81% 62% 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五年内购买更加环保的产品 5 。 希望企业在社会、文化、环境和政治问题上积极表明立场 6 。 埃森哲的研究表明,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消费者态度和购买偏好正在发生改变, 这些趋势影响到了所有下游行业。 77% 认为塑料是最不环保的包装材料 7 。 第一章 | 上游施压,下游颠覆 6 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食品和饮料包装 个人护理产品 儿童玩具 服装 电子产品 建筑材料 汽车 家具 23% 11% 8% 8% 8% 7% 5% 16% 消费者不再购买的产品有哪些? 图 2 第一章 | 上游施压,下游颠覆 如 图 2所示,消费者表示,考虑到环境问题,他们现已不再购买某一种或多种产品,其中食品和饮料 包装( 23%)和个人护理产品( 16%)在不再购买的产品清单中位居前列。由于环境问题已经影响到消费 者的购买决策,品牌方和零售商正在回应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维系消费者的品牌忠诚度。 鉴于废弃物、二氧化碳( CO 2 )排放和一次性塑料制品对于环境的挑战,消费者和环保团体纷纷呼吁 企业采取行动。伴随着备受瞩目的塑料垃圾相关热议,上述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引发了公众情绪 的转变。许多化工企业为可持续发展计划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环境保护方面,该行业却是消费者最不信 任的行业之一。 第一章 | 上游施压,下游颠覆 8 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研究表明,针对化学品制造商在有关其产品和 /或服务对环境造成的 影响方面所传递的信息, 72%的消费者表示“不怎么相信”或“完全不 相信” 8 。 零售商 消费品企业 政府监管机构 新闻/媒体 非营利性组织/非政府组织 消费者对于企业所传递信息的不信任度 化学品制造商 72% 7% 22% 27%45% 24% 23% 53% 4%20% 42% 14% 44% 11%31% 40% 14% 47% 9%31% 53% 9% 38% 12%41% 54% 8% 38% 9%45% 不怎么相信 + 完全不相信 图 3 完全不相信 不怎么相信 有些相信 非常相信 如 图 3所示,在调查涉及的所有部门中,消费者最不信任化学品制造 商。此外,更令人担忧的是,大约四分之一的消费者( 26%)认为化工 行业最不关心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9 。 例如,数百家企业现已签署艾伦 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新塑料经济全 球承诺,该承诺要求企业在2025 年之前实现所有塑料包装100%可重 复使用、可回收或可降解 10 。 大多数消费者不知道的是,签署这一承 诺的企业(包括众多全球领先的包装消费品 企业、零售商和塑料包装生产商)的塑料包 装使用量占全球塑料包装总使用量的20% 以上 11 。 履行此类承诺对于化学品制造商而言并 非易事。塑料生产是化学品制造商的重要业 务,其中40%的塑料用于一次性包装 12 。 目前,全球塑料垃圾的回收率仅为 9% 13 。 不过,品牌方和零售商已开始寻求无需分子 改造即可重复利用的耐用替代品,因此,对 于制作一次性塑料的聚合物的需求很可能会 下降。事实上,在极端情况下,全球对原始 石化产品的需求增长率可能会从2019年的每 年4%左右下降到2040年的每年2% 14 。 对于价值7,000亿美元的全球塑料行业 而言,这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风险 15 ,不过,这 也推动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可回收材料市场 的不断增长。因此,提供更多可持续材料的 企业即可尽享海量机遇,这一点不言而喻。 多家化学品和塑料制造商通过成立终结塑料 垃圾联盟(Alliance to End Plastic Waste, 一家非营利性组织,致力于大规模投资创新 和开发解决方案,减轻一次性塑料对环境的 危害)等组织,积极实现塑料垃圾的再利用 和循环利用,主动出击,把握机遇 16 。 第一章 | 上游施压,下游颠覆 9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因此,即使塑料行业受到严格监管,且化学品制造商提醒公众注意塑料在 众多领域的优势和积极影响,但对化学品制造商的信任缺失导致消费者可能更 加重视从其他来源获得的信息。 对化工行业的影响 83% 让我们再次以塑料为例,进一步探索消费者的意见对于化工行业的影响。 尽管质量(89%)和价格(84%)仍是影响购买决策 的最为重要的两个因素,但从图4 (第11页)中可以看出, 50%以上的消费者愿意为可重复利用或回收利用(而非直 接扔掉)的产品支付更多费用。这一趋势在年轻消费者 (40岁以下)和亚洲消费者中更为明显 18 。 第一章 | 上游施压,下游颠覆 10 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对于消费者而言,“一 次性塑料对环境有害”这一 理念容易理解并容易通过行 动应对:减少塑料产品的购 买,重复利用现有塑料材料 并回收。 的消费者认为,设计可重复 利用、回收利用以及无需填 埋的产品对于企业而言至关 重要 17 。 第一章 | 上游施压,下游颠覆 11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愿意 支付更多费用 不愿 支付更多费用. 关于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更多费用的消费者意愿调查 其他所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愿意选择此类产品而非其他产品 并不影响购买决策 31%23%20% 31%37%28% 22%12%13% 20%24%18% 47%65%67% 49%39%54% 全面调查 按年龄 Z时代和千禧一代 ( 18至 40岁) 亚洲 平均值 按区域 X时代和婴儿潮一代 ( 41至 70岁) 欧洲 北美 图 4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表 明,消费者不愿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更多 费用的长期观念已经发生变化。此项调 查似乎揭示了消费偏好的改变,并为化 学品制造商充分利用不断改变的消费者 需求创造价值提供了全新洞察。化学品 制造商可以此调查结果为契机,评估创 新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实践。化学品 制造商可将目标定位于消费者愿意支付 更多费用以抵消不断增加的创新成本和 制造成本的领域,同时提供有利于品牌 方和零售商的下游解决方案。 零售商和品牌方正在采取行动 第一章 | 上游施压,下游颠覆 12 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许多环保倡导团体非常关注一次性产品和包装,这给零售商和品牌方施加 了巨大压力,促使其加快向循环经济转型。例如,针对可口可乐公司(Coca- Cola)每年生产的约1,000亿个塑料瓶,绿色和平组织(Greenpeace)发起了 一项全球活动,口号是:“勿让可乐呛到我们的海洋(Dont let Coke choke our oceans) 19 。” 可口可乐原定目标为收集和回收75%其出售的瓶装或罐装包 装,但在2018年发布的全球“共创没有废弃物的世界(World Without Waste)”倡导中,可口可乐承诺2030年实现所用包 装100%等量收集和回收 20 。 宜家(IKEA)和沃尔玛(Walmart)等零售商也采取了行动。随着这一趋 势愈演愈烈,化学品制造商有望实现从无法重复利用的产品向可持续替代产品 的需求转型。宜家计划在2030年前成为“有益于人类和地球”的企业,所有产 品的设计均遵循新的循环利用原则,包括仅使用可再生或可回收材料 21 。沃尔玛 则致力于提升其运营和全球价值链的可持续性,包括实现“零废弃”的宏伟 目标 22 。 3M已经宣布将可持续理念融入所有产品中,每种新产品必须拥有可持续价 值承诺 23 ,许多与循环经济有关。正如3M全球副总裁兼首席可持续发展官盖尔 舒勒(Gayle Schueller)所说:“我们需要新型产品。利益相关者承受的压力 并没有消失,重塑产品组合是明智之举。运用可持续理念进行创新,通常可以 降低成本并且减少浪费。3M已经减少250多万短吨(1 短吨=0.907吨)污染 物,这些项目仅第一年就节省了超过22亿美元 24 。” 如今,化工行业不应畏惧向循环经济转型,而应预测新趋势、制定清晰的 业务战略并为客户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化工企业可帮助制造商、供应商和零售 商发展循环经济,成为强大的合作伙伴,帮助品牌方根据消费者偏好的改变作 出迅速响应,并最终赢得更多消费者信任。 第二章 黄金机遇 尽管偶有衰退,全球化工行业数十年来 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不过,这一行 业面临的隐性压力日益攀升,化学品制造商 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受到消费者偏好改变、相关全球条 例悬而未决、基础设施老化及信任缺乏 等众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化工行业正面 临着彻底颠覆的风险。 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可持续发展并非新的议 题,但化工企业一直以来均从健康和安全风险的角 度看待可持续发展,例如专注于消除毒性。但是, 随着消费者兴趣的转变,品牌方和零售商已踏上了 实现循环运营、产品和服务价值的变革之旅。 化工企业有机会帮助客户实现可持 续发展并兑现企业承诺(例如消除浪费 和实现碳中和),以直接创造商业价 值、提高品牌声誉并提升消费者忠诚度。 在消费者主导环保争议之际,积极推动循环经 济有助于化学品制造商重申环保承诺、重塑观念并 建立消费者信任。因此,化学品制造商可在产品创 新方面拥有更大发言权,同时巩固自身在新兴工业 领域的地位。 尽管困难重重,但能够为纷繁复杂的下游的可 持续发展挑战提供切实可行解决方案的企业能够获 得丰厚回报。以欧洲化工市场为例,埃森哲研究表 明,循环解决方案可利用新需求创造价值、减少能 源使用并不断发展下游需求,从而实现26%的净增 长 25 。 第二章 | 黄金机遇 14 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材料和分子可在价值链中不断循环和重复利用,从而减少能 源和资源消耗,并为节省成本和投资增长创造崭新机遇。 循环经济:深入剖析 如今,循环经济摒弃了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 物”线性模式(将原材料制成产品,使用产品,然后丢弃 原材料),取而代之的全新模式可避免资源浪费,并持续 保持产品、部件和原材料的最高效用和最高价值,从而创 造新价值。 那么,化工企业如何大规模 利用这一增长潜力? 第二章 | 黄金机遇 15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表 明,消费者不愿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更多 费用的长期观念已经发生变化。此项调 查似乎揭示了消费偏好的改变,并为化 学品制造商充分利用不断改变的消费者 需求创造价值提供了全新洞察。化学品 制造商可以此调查结果为契机,评估创 新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佳实践。化学品 制造商可将目标定位于消费者愿意支付 更多费用以抵消不断增加的创新成本和 制造成本的领域,同时提供有利于品牌 方和零售商的下游解决方案。 化学品制造商可将循环经济融入内部运营之中,以节省成本,释放禁锢价值。 发展内部循环经济 化学品制造商可循环利用废旧产品中的分子,从而充分利 用更多可再生原料。原料成本约占化工企业总成本的60%,因 此采用价格敏感度较低的替代品可降低成本并提高价格稳定 性 26 。这也激励了可重复利用产品的设计,为下游和上游循环 经济应用作出了积极贡献。因此,化工企业可利用循环投入加 强与品牌方及零售商的关系,建立消费者信任度并降低被颠覆 的可能性。 发展绿色化学 到 2020年,全球绿色化学市场价值预计将达到1,000亿美 元 27 ,为化学品制造商提供了凭借内部循环经济创造新价值的新途 径。绿色化学原则旨在减少有害物质的开发或使用,其原则包括 (但不限于)防止浪费、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原料、避免 衍生品、设计更安全的化学品以及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 性 28 。尽管发展绿色化学可能需要初始投资成本,但随着可持续产 品设计的要求逐步提高,企业将逐步收回投资成本。此外,在新 的参与者不断进入并试图颠覆市场的背景下,投资绿色化学有助 于企业维持现有市场份额。 第二章 | 黄金机遇 16 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随着传统生产方式逐步转型为循环生产方式, 产品价值链将演变为回收和重复利用材料的连续流程。 发展下游循环经济 在重新制定产品配方、重新考 虑原材料投入并强化可持续性承诺 的过程中,下游企业不得不寻求专 家指导。理想情况下,化学品制造 商可帮助这些品牌方和零售商开发 更加耐用和环保的产品,从而实现 新增长。 充分借助合作伙伴关系 积极主动与品牌方和零售商开 展合作是推动化学品制造商发展下 游循环经济的关键差异因素,并使 其能够借助全新趋势创造新价值, 拓宽收入来源。例如,联合利华 ( Unilever)最近与威立雅集团 ( Veolia) 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合 同,合作开发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创 新循环经济解决方案 29 。化工企业 可采用同样的方式为品牌方和零售 商提供重要的咨询和技术服务,并 指导其重新设计产品,发展循环 经 济。 部分企业正在与已开发出创新 技术的初创企业合作,共同应对环 境挑战。成立于2015年的初创企业 Loop Industries开发的一项技术可 将所有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 PET)塑料和纤维(包括所有染 料、添加剂和杂质)解聚成优质 PET塑料 30 。该公司与多家主要的 包装消费品企业合作,已在日益 广 阔的循环经济市场中占据一席 之地。 在不存在环保替代品的情况 下,化学品制造商仍可与下游企业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共担 创新风险,共享创新回报。例如, 塔吉特公司(Target)已承诺在 2022年之前为绿色化学创新投资 500万美元 31 。日益增多的合作创 新,有利于化工企业获取巨大收益 并满足未来需求。 第二章 | 黄金机遇 17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循环经济项目展示:伊士曼(Eastman) 案例研究 随着消费者对可持续时尚的兴趣愈发浓厚,伊士曼借助Naia 纤维素纱线创新技术创造了海量价值 32 。 Naia由可持续木浆制 成,是一种用于制造奢华面料的纤维素纱线。 Naia是在闭环流程中生产的,在整个开发过程 中,溶剂不断得到重复利用,而且所有的水均经过滤回 归自然。 伊士曼在2019年初宣布了两项新的创新技术:碳 再生技术和先进循环回收技术,可用于挖掘内部循环经 济和下游循环经济的价值。这些创新技术可在分子一 级 分解废旧产品,并将已分解产品用作开发新产品的 原料。 伊士曼纺织品可持续发展部门负责人娜 塔莉娅 艾伦(Natalia Allen)表示:“借 助全新的碳再生技术,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废 弃物作为原料,这些原料在Naia纤维素纱线 全部原料中占比可达50%左右 33 。” 此外,伊士曼的先进循环回收技术利用甲醇分解工 艺将聚酯基产品分解为聚合物结构单元,并将这些结构 单元重新用于新的聚酯基聚合物的生产,从而打造真正 的循环解决方案。 第二章 | 黄金机遇 18 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第三章 转型为 全新循环 业务模式 在化工行业格局不断演变的同时,新的 业务模式逐渐涌现,并为循环经济的每个阶 段创造了挖掘价值和推动增长的广阔机遇。 化工企业通过优化内部运营,响应下游行业 需求,同时利用新技术和合作伙伴关系,从而 将颠覆性变革转化为自身优势。 1. 循环供应链 4. 产品周期延伸 2. 产品即服务 5. 共享平台 3. 回收再利用 促进循环经济增长的五大业务模式 采购寻源 制造 物流 循环价值链 市场营销 与销售 产品使用 报废处理 逆向物流 图 5 第三章 | 转型为全新循环业务模式 20 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全新业务模式,全新机遇 1. 循环供应链 3. 回收和循环利用 2. 产品即服务 采用这一模式的企业专注于消除整个供应 链中的有毒、一次性或其他不可再生原料。企 业内部流程转而使用可再生能源,并在制造过 程中采用可持续生物材料或完全可回收利用的 材料代替单一生命周期原料。例如,巴斯夫 ( BASF)现已开发出可减少不可再生资源使用 的生物质平衡方案 34 。例如,该方案可使用厨 余垃圾等可持续生物质原料,从而保持产品的 一致性并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同时避免原料 价格波动并限制温室气体排放 35 。 采用此模式的企业提供产品使用权,但保 留产品所有权。谈到这种模式,人们通常会想 到汽车和服装等实体资产。但不少化工企业已 转型进行服务型销售(即侧重于销售功能和质 量,而非销量),典型例证之一就是化学租 赁。该行业充分利用这些产品成果的价值,帮 助下游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同时降低内部成 本。例如,由陶氏(Dow)最初成立的化学租 赁供应商索恺(SAFECHEM)借助其闭环循环 系统,帮助客户减少了多达93%的金属清洁溶 剂使用量和多达50%的能源消耗 36 。 企业可从处理产品或副产品中回收有用资 源和/ 或能源,这一领域潜藏着巨大机遇,尤其 是在处理和重新利用塑料材料方面。在印度, 陶氏集团与政府及当地沥青厂合作,利用收集 的 100吨塑料垃圾铺设了40公里道路 37 。这种 方式不仅从垃圾填埋场中转移了塑料垃圾,而 且赋予了塑料垃圾持续数十年的第二次生命。 第三章 | 转型为全新循环业务模式 21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全新业务模式,全新机遇(续) 4. 产品周期延伸 5. 共享平台 化工企业可开发更耐用的产品(例如耐用PET瓶),从而 在无需分子改造的情况下延长下游产品使用周期。化工企业还 可与品牌方和零售商合作,开发比当前替代产品具有更长生命 周期的产品。例如,科慕(Chemours )与科尔马(Colma r) 合作开发了新一代滑雪服 38 。借助科慕的Tef.shortlon EcoElite持 久防泼水剂(一种由60%的可再生植物材料制成的防护涂层, 其耐用性是其他非氟化防护剂的三倍),科尔马能够提供经久 耐用的优质产品,满足具有环保意识的客户群的需求,此类产 品是科尔马最为成功的产品系列之一 39 。 各大企业可访问供企业交易库存的在线市场,通过共享产 品的使用权、可获取性和所有权,进一步提升产品利用率。人 们通常认为,共享平台仅适用于最终消费品,实则共享平台亦 可应用于化工行业。例如,化工企业可开发支持人工智能 ( AI)的数字平台,为下游制造商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比如 优化多余化工产品的重复利用解决方案,为特定重复利用案例 确定最佳化学品,以及与循环品设计专家开展合作。这有助于 品牌方和零售商响应不断变化的消费需求,迅速调整和创新, 从而创造难以估量的巨大价值。 第三章 | 转型为全新循环业务模式 22 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第四章 打造循环 化工行业 面对着如此巨大的发展潜力,化工企业 应从何处着手?首先,化工企业需制定清晰 战略,在确保核心业务收入与未来需求的创 新之间实现平衡。 化工企业可借此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增长动力,从而为客 户、品牌方、零售商和企业创造机遇,以全新方式进行合 作,从循环经济中挖掘价值,从而成功开启循环发展的 未来。 消费者能够有力地推动持续性变革,43%的受访者表示参加过产品回 收计划,95%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将容器回收并再次使用 40 。对于泰瑞环保 ( TerraCycle)等企业而言,这是一个利好消息。泰瑞环保开发了全球循 环购物平台Loop,旨在通过将日常用品的产品和包装从一次性使用转变为 经久耐用的多用途设计,杜绝消费者浪费现象 41 。 消费者对清洁可持续性产品的需求以及参与循环经济并为循环经济买 单的意愿,将成为推动从品牌方和零售商到制造商和监管机构的整个价值 链及时响应的关键因素之一。 43% 的消费者表示 参加过产品回收计划。 客户和消费者 95% 的 消费者表示 愿意将容器回收 并再次使用。 第四章 | 打造循环化工行业 24 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品牌方和零售商有能力大规模降低对环境的负面 影响。 品牌方和零售商通过增强对可持续发 展的承诺,提高消费者信任度、降低材料 成本并推动核心业务增长。 品牌方和零售商还可设计循环产品,充分利用购 买力对企业决策的影响,推动更负责任的上游业务 实践。 化工企业拥有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循环经济推广 和推动环境改善的独特优势,同时可增强自身竞争 力、降低成本并加速增长。但是,企业必须对新法规 作出迅速响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预测可持续发展 趋势,并确保产品组合的多样性足以经受住颠覆。 化工企业可为下游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为更加清 洁的产品成分提供建议,并明确提供绿色循环的化学 替代品。通过这样的方式,化工企业可加强核心业 务,推出发展循环经济的创新产品,并不断转型以充 分利用崭新机遇。 品牌方和零售商 化工企业 第四章 | 打造循环化工行业 25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第五章 蓄势待发, 制胜循环经济 尽管面临复杂的挑战、沉重的环境压力 和巨大的行业变革,但化学品制造商的发展 前景仍是一片光明。 化学品制造商可将行业颠覆转化 为自身优势,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新技 术、新业务模式、新产品和服务以及 新合作伙伴关系和新客户。 尽管品牌方和零售商所需化学 品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变化,但化学 品对于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始终至 关重要。 正如我们所见,消费者心态正在不断变化,甚至 愿意为可持续产品支付更多费用,这些因素为化工企 业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全新机遇。化工企业需要做好充 分准备,并将战略重点转移到利用循环经济潜力的创 新技术上。 马上行动,时不我待。 第四章 | 打造循环化工行业 27循环经济中的增长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