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5-2017年度山东省建制镇示范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绩效评价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立项背景及实施目的小城镇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节点,是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就近转移农村人口的重要平台。2014年底,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将我省列入建制镇示范试点省份。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国家发改委、中央编办、公安部等11部委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229号)和财政部、发改委、建设部关于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农2014261号)等文件精神和总体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二)项目内容和预算支出情况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从2015年起,期限为3年,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体制机制创新。一是科学规划,构建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建设,推动水、电、路、气、公交等设施逐步向农村社区延伸,实现一体化发展。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通过政府引导、多种模式引入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参与城镇开发建设。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发展社会事业,试点期间新建标准化小学1所,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幼儿园4所,建筑面积27277平方米;敬老院(幸福院)、互助式养老中心18处,日间照料中心7处。加大文体活动场地和设备设施投入,按照投资计划建设社区服务中心、体育公园、公共文化法律中心、村镇文化广场等。四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功能明确、等级结构协调、布局合理的道路网络,完善地下管网、路灯照明、公交站点、停车场等公用配套设施。五是加强城乡生态建设。着力于镇区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和旧街区改造,道路的绿化、亮化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经济,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我省泰安市新泰市楼德镇、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德州市禹城市房寺镇、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五个镇,自2015年开始,进行为期3年的建制镇示范试点。2015-2017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资金3亿元,每年每个试点镇2000万元;省以下财政共安排资金6.5亿元;社会投资3.8亿元。(三)项目实施情况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由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并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审核制定了试点实施方案,明确试点镇名单和发展规划、试点主要内容、资金支持的重点、具体实施步骤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等内容。试点镇名单原则上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范围内确定。试点镇要有一定的人口规模、产业基础、发展潜力和财政保障能力,注重生态环保,区位优势明显,辐射带动能力强,并严格按照中央下达的试点镇个数,采取竞争性立项等方式确定。二、项目绩效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重点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建制镇投融资体制、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等领域,建立健全有利于建制镇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努力将建制镇发展成为以城带乡、乡村联动、一体发展的重要载体,增强建制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打通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建制镇发展提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三、评价基本情况(一)评价的范围和目的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有利于促进政府部门不断改进服务水平和质量,花尽量少的资金,办尽量多的事情,向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使政府行为更加务实、高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促进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及资金使用效益的不断提高。本次评价对象为2015年至2017年期间山东省建制镇示范试点专项资金32500万元(其中包括中央财政资金30000万元、省级财政2015年度资金2500万元)的使用绩效。评价范围包括泰安市新泰市楼德镇、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临沂市兰山区义堂镇、德州市禹城市房寺镇、菏泽市郓城县随官屯镇五个示范试点镇。评价基准日为2017年12月31日。(二)评价依据评价依据为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财农2014261号)、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转发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鲁财农改201414号)、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建制镇示范试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鲁财农改20154号),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等有关国家法规、政策性文件和审计部门出具的有关审计报告或委托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有关项目评审和竣工验收报告、考评意见等。(三)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结合山东省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山东省建制镇示范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确定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0个三级指标及50个四级指标的山东省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涵盖项目的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四个方面,采用百分制的计分方式,其中投入部分满分为20分,反映了项目立项的规范性、绩效目标的合理性、绩效指标的明确性和资金落实情况,过程部分满分为30分,反映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控制性;产出部分满分为20分,反映项目实际完成率、质量达标率、完成及时率、成本节约率;效果部分满分为30分,反映项目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以及服务对象满意情况。其中45个共性指标,满分为90分,5个个性指标,满分为10分。(四)评价方法及实施过程绩效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是以主观感受与理论分析为基础,采用专家评价、满意度测评、历史分析、比较分析、内容分析、理论分析等工具对绩效展开分析。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常采用的定性方法有文献研究法、德尔菲法、成功度评价法、现场勘查法、公众满意度测评法等五种方法。定量方法是以客观数据为基础,采用频数、效率、比例等描述统计工具对绩效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展开效果、成本与效益的比较分析的方法,采用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等工具展开影响因素分析是定量方法的主要特征。定量评价的一般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杠杆管理法、平衡计分卡法等。一般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遵循简便有效的原则,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予以实施。本次绩效评价初步采用文献研究法(评价项目投入和产出等指标)、德尔菲法(评价项目产出和效果等指标)、现场勘查法(评价项目产出和效果等指标)、公众满意度测评法(评价服务对象满意度等指标)、成本效益分析法(评价项目投入等指标)等。评价过程包括非现场评价、现场评价、综合分析确定评价结果、撰写评价报告等阶段。非现场评价主要是收集5个镇资金管理使用和项目实施基础数据及相关资料,并进行核实和全面分析。根据非现场评价情况和发现的问题,按照60的比例进行现场评价,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数据核查、现场查看、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对5个镇数据、材料进行整理、统计、汇总、分析、论证形成评价报告。四、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一)综合评价结论经综合评价确定,山东省建制镇示范试点财政补助资金的绩效综合评分为81.13分,绩效评级为“良”。五个建制镇绩效评价得分如下:序号地市非现场评价得分现场评价得分综合评价(非现场*30%+现场*70%)1楼德镇81.3570.9274.052张村镇86.1085.6585.793义堂镇87.0087.004房寺镇86.1783.7084.445随官屯镇74.3774.37平均得分83.0080.0981.13(二)绩效分析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进度控制与计划进度基本相符,建设质量达到标准,项目效益较为明显。经济效益方面,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把产业发展作为建制镇试点工作的强力引擎,发挥了区域带动作用,提升了镇区经济实力,拉动了招商引资。社会效益方面,建制镇示范试点项目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了新型农民市民化、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管理社会化。生态效益方面,建制镇项目主要着力于示范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老旧小区改造和旧街区改造、道路的绿化及亮化工程;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经济,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农村沼气池、太阳能屋顶、网通发电等设施,进行离网式发电工程、秸秆资源化利用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社会满意度较高。问卷调查显示,社会公共满意度较高,达到95.98%。五、存在问题(一)有的试点项目建成后未得到充分利用,无法发挥项目效果。如楼德镇净水厂项目建成后未投入使用,德州市房寺镇崔李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成后利用率不高,大厅闲置。(二)部分项目未开工建设、建设停滞。如张村镇体育中心项目工程未完工;楼德镇供水站项目建设停滞,管网部位亦未完工,供水站项目现场停滞,未投入运营。(三)部分项目未进行工程质量和工程造价审核,有的项目未进行工程财务审计。如楼德镇大部分工程项目未进行工程造价审核与竣工质量审核,楼德镇共计建设重点项目21个,目前仅楼德镇初级中学塑胶跑道工程进行工程质量审核、工程造价审核,且由具有相应工程质量验收、造价审核资质的审核鉴定单位出具了报告。(四)受资金短缺,环保禁建影响,部分项目工程未建成,无法产生项目申报时所预期的效益。如随官屯镇由于资金短缺,环保禁建,导致便民服务中心、随郭路及配套、卧龙湖公园等建设项目未按时完工;楼德镇由于资金短缺,环保禁建,镇区弱电入地、各村的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及配套设施未建成;房寺镇由于缺少资金配套导致扩建敬老院、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工程、镇区围镇林带、镇区绿化灌木乔木种植工程、市民公园建设工程、涉农电商平台未建成。六、意见建议(一)合理布局,突出建制镇规划的科学性。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突出建制镇规划的科学性,做好试点区域人口、产业与城镇的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化,提高整体效益。(二)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城镇化要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就业岗位增加为前提,在城镇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和转移。在建制镇试点中,要把发展特色经济同建制镇建设结合起来,把农业产业化同培育支柱产业结合起来,在建设小城镇的同时,把发展镇区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摆到突出的位置,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建设工业带动型、商贸流通型、旅游拉动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通过培育重点产业和龙头企业,建立起小城镇发展的支柱产业优势。(三)加强项目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要加大专项资金管理力度,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加强资金保障,明确资金使用方向。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是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展开的,核心是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整合现有资源,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打通基本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为全国建制镇发展提供可借鉴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因此,在加强资金保障的同时,需要进一步明确财政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向,试点内容应主要集中在体制机制创新,财政资金的投向也应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搭建、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尽可能避免道路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挤占建制镇建设示范试点资金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