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 目 名 称 : 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北京交通大学医院) 建设单位 (盖章 ): 北京交通大学 编制日期 2014 年 4 月 29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交通大学医院) 建设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 法人代表 宁滨 联系人 谢兴伟 通讯地址 海淀区上园村 3 号九区 47 栋、 40 栋 联系电话 13810439543 传真 邮政编码 100044 建设地点 海淀区上园村 3 号九区 47 栋、 40 栋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 改扩建 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卫生 85 占地面积 (平方米 ) 15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 863 其中: 环保投资 (万元 ) 10.6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2% 评价经费 (万元 ) 预期投产日期 已运营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项目由来 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交通大学医院) (以下简称“项目” )位于海淀区上园村 3 号九区 47 栋、 40 栋,具体地理位置见附图 1。主要服务于北京交通大学的在校师生及其家属,已取得“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该项目已经运行多年,但一直未办理环保手续,现补充办理。 二、项目周边环境 项目包括“门诊楼(最高 4 层) ” 、 “办公楼( 3 层) ”两栋楼。其北侧 18m 为职工宿舍( 5 层) ;东北侧距离 7m 为餐饮店(最高 2 层) ;东南侧距离 7m 为交大东路;南侧为道路,距离 9m 为临时宿舍楼( 3 层) ;西南侧距离 30m 为宿舍楼( 4 层) ,距离 34m为畅园 5 号职工宿舍楼(高层) ;西侧距离 50m 为畅园 1 号职工宿舍楼(高层) ;西北侧距离 21m 为畅园 6 号职工宿舍楼(高层) 。周边环境见附图 2。 二、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 863 万元,占地面积 1500m2,建筑面积 3840.83m2。项目医疗机构类 2别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诊疗科目为预防保健科 /全科医疗科 /妇产科:妇科专业;计划生育专业 /口腔科:口腔内科专业;正畸专业;口腔修复专业;口腔预防保健专业 /精神科:社区防治专业 /传染科 /康复医学科 /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 /医学影像科; X 线诊断专业;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 /中医科。 其中传染科只是在确诊前对其进行筛选,不留已确诊的传染病人住宿和治疗,一旦确诊马上转至专科医院就诊;中医科仅在此进行诊疗,不提供代煎中药服务。 项目不设床位,设有诊疗室、 X 光室、污水处理间、医疗垃圾间等。项目各层平面布置见附图 3-附图 9。项目内部设有 X 光机 3 台,有关射线类的环保手续另行申报。 项目主要设备清单见表 1。 表 1 主要设备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数量(台/件) 1 远红外按摩理疗床 1 2 电脑插片仪 1 3 无油空压机 1 4 红外线乳腺诊断仪 1 5 血沉仪 1 6 离心机 1 7 温热式低周波治疗仪 1 8 高温高压灭菌机 1 9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器 1 10 生物安全柜 1 11 短波治疗仪 3 12 超声工作站 1 13 高温高压灭菌器 1 14 耳鼻喉综合治疗台 1 15 腰椎牵引床 2 16 射频手术系统 1 17 动态心电分析系统 1 18 牙科综合治疗台 2 19 口腔综合治疗仪 2 20 全自动血球仪 1 21 超声波诊断仪 1 22 X 光机 3 23 超声多普勒诊断仪 1 24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 25 身体成份分析仪 1 项目有医护人员 60 人,预计门诊量 524 人 /d,年工作 261 天,则年门诊量为 13.68 3万人 /a,营业时间为 8: 00 17: 00。 项目医疗垃圾置于专门的容器(垃圾周转桶)中,定期交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二清分公司进行专业处理。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外运。 三、公用工程 1、给排水 项目供水为市政自来水。项目年总用水量约为 3096m3,其中,年医疗用水量为2736m3,员工生活年用水量为 360m3/a,生活排水量按用水量的 80%计约为 288m3,因此项目年产生废水量共 3024m3。项目厕所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与医疗废水及其他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自动消毒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最终汇入清河污水处理厂。 项目污水处理流程见下图: 2、用电 项目用电由市政电网提供。 3、制冷与采暖 由市政集中供暖,单体空调制冷。 4、职工用餐 项目员工食宿全部依托北京交通大学。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没有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 冲厕废水其他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化粪池格栅 调节沉淀池 接触消毒池二氧化氯达标排放二氧化氯发生器其他生活污水格栅 接触消毒池其他生活污水格栅 接触消毒池二氧化氯发生器 4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 (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区西北部, 地理位置北纬 3953 4009 , 东经 11603 11623 ;东与西城、朝阳区相邻,南与宣武、丰台区毗连,西与石景山、门头沟区交界,北与昌平区接壤。全区总面积 430.77km2,南北长约 30km,东西最宽处 29km。 2、气候 海淀区气候属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盛行西北风,夏季高温多雨,盛行东南风。年均气温 11.6, 1 月份平均气温 -4.4,极端最低气温为 -21.7, 7 月份平均气温为 25.8,最高气温为 41.6。年日照数 2662 小时,无霜期 211 天。年平均降水量 628.9mm,集中于夏季的 6-8 月,降水量为 465.1mm,占全年降水的 70%;冬季的 122 月份降水量最少,仅占 1。因此,夏季雨水多,春秋干旱,冬季寒冷干燥是该区的气候特点。 3、地形地貌 海淀区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边缘地带, 系古代永定河冲积的一部分。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海拔 100m 以上的山地,面积约为 66km2,占总面积的 15%左右;东部和南部为海拔 50m 左右的平原,面积约 360km2,占总面积的 85%左右。区内最高峰为阳台山妙高峰,海拔 1278m;最低处为清河镇东的黑泉村,海拔 35m 左右。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属太行山余脉,有大小山峰 60 余座;整个山势呈南北走向,只有香山北面的打鹰洼主峰山峦向东延伸,至望儿山止,呈东西走向,把海淀区分为两部分,习惯上以此山为界,山之南称为山前,山之北称为山后。 境内有大小河流 10 条,总长度 119.8km,主要水系有高粱河、清河、万泉河、南长河、小月河、南沙河、北沙河及人工开凿的永定河引水渠和京密引水渠,还有昆明湖、玉渊潭、紫竹院湖、上庄水库等水面。 5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社会结构 项目所在的海淀区是首都著名的科研、文教、旅游区;并且是重要的副食品生产基地。全区面积 430.77km2,辖 22 个街道办事处、 7 个乡镇,即万寿路街道、羊坊店街道、甘家口街道、八里庄街道、紫竹院街道、北下关街道、北太平庄街道、海淀街道、中关村街道、学院路街道、清河街道、青龙桥街道、香山街道、西三旗街道、马连洼街道、花园路街道、田村路街道、上地街道、燕园街道、清华园街道、永定路街道、曙光街道、温泉镇、四季青镇、西北旺镇、上庄镇、苏家坨、海淀乡(万柳地区) 、东升乡(东升地区) 。 2、人文环境 1952 年 9 月,海淀区正式命名, 1963 年 1 月形成现辖区域。海淀的行政区划经过多次变动,到目前为止,下辖 22 个街道办事处、 7 个镇, 564 个居委会, 84 个村委会;到2012 年底,全区户籍人口 230.7 万人,常住人口 348.4 万人。全区有 56 个民族,是北京市民族成分最多的地区。早在 4000 5000 年前,海淀辖域内已经有居民点。元代初年,海淀镇附近是一片浅湖水淀, “海淀 ”因此得名。千百年来,勤劳的海淀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封建帝王和达官显贵在这里修建了行宫、宅府、园林以及坛庙,形成了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和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等 “三山五园 ”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和卧佛寺、大觉寺、碧云寺等风景名胜,可谓 “集天下胜景于一地,汇古建绝艺于京华 ”。 3、经济总量 近年来海淀区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 2012 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如下: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3514.8 亿元,同比增长 10.5%(现价),占北京市1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 1488.6 亿元,同比增长 3.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688.9 亿元, 同比增长 10.2;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 1504.8 亿元,同比增长 8.8%;区域财政收入 1685.77 亿元,同比增长 28.8%,区级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 263.06 亿元,同比增长 10.4%。 4、科技园区 丰富的科技、教育、文化资源,为海淀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自 20 世纪 80 年代 6以来, 中关村奇迹般的崛起, 完成了由 “电子一条街 ”到 “新技术开发试验区 ”, 再到如今 “科技创新中心 ”的深刻转型,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的民族品牌正在中关村发展壮大, “中关村 ”已经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代名词,聚集着全国重要科技战略资源,蕴涵着技术创新的强大动力,是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及企业的聚集地,始终引领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 海淀园是在原新技术开发试验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和主体。 2012 年,海淀园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万亿。在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的企业数和经济总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总收入占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四成以上,是中国知识经济的人才中心、交易中心和体制、技术创新高地,正在不断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迈进。 5、高端产业 海淀区坚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动高端产业发展。海淀区依托区内丰厚的科技、教育、文化、人力资源,借助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优势,积极推动产学研用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了我国规模最大、自主创新能力最强的高新技术聚集区。历经 20 余年的发展,海淀高新技术产业以较强的科技渗透力,突破园区传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域,向纵深领域拓展,形成了经济实力显著、主导行业高端、产业发展快速、人才结构优化的以海淀园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涌现出曙光超级计算机等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大唐电信 TD-SCDMA 等成为国际标准,联想等一批标志性高科技企业成功迈向国际化。 2012 年,专利授权量 1.99 万件,增长 18.2%,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 1134.4 亿元,成果转化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6、科教文化 全面发展教育文体事业。海淀是全国著名的科教文化区,区内科研力量、科学仪器设备、图书情报信息、科研成果等均高度密集。海淀区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占全市的一半以上,是全国最大的高校群体;区内国有科研单位 147 个,其中中科院院所 26 所,占北京地区中科院院所数的 60%,生活和工作在海淀区的两院院士约占北京市的 60%,占全国院士总数 36%。 近年来,海淀区教育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共完成75 所学校 42 万平方米操场改造、 60 所学校设施设备更新、 89 所学校土建修缮改造工程;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新建、改扩建 25 所幼儿园,新增 4800 个入园名额;积极推进教育 7优质均衡发展,委托清华附中、人大附小等承办相对薄弱学校,启动小学学区调整,上地实验小学上庄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启动区属学校热计量改造工作;推进全区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 此外,海淀还有灿若星辰的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及表演、影视、出版、体育等机构,烘托出海淀浓郁的文化氛围。 7、旅游资源 海淀区内名胜古迹众多,园林风光宜人,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层峦叠嶂、漱石流泉,又有皇家园林、亭台楼榭,其山水之美,园林之盛,古迹之多,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2012年,海淀区旅游业营业收入 409.6 亿元,同比增长 10.9%。 海淀旅游资源承古启今,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交相辉映,近年出现的海淀公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等一批园林绿地景观, 翠湖城市湿地、 绿谷青清文化园等一批水景观,阜石路、远大路等一批重点道路景观, “绿谷氧吧工程 ”以及绿化隔离带的形成,又凭添了新的旅游风景线。海淀的西山和鹫峰国家森林公园是离北京市区最近的国家森林公园,占北京国家森林公园总数的三分之一。海淀区共有旅行社 101 家、旅游景区 40 家。8、人民生活 201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41842.0 元,同比增长 10.9%。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2364 元,同比增长 11.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0.73%,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 69.8。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 2012 年,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 203.3 万、 260.5 万、 195.2 万、 167.3 万和 156.0 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 27.4%、7.5%、 14.0%、 4.7%和 1.6 倍。全区 80%的社区(村)实现充分就业,其中,华清园社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低保标准进一步提高,动态实现 “无社会救助盲点 ”。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智能化社区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在黄庄社区试点建设居家养老综合服务系统,新建 200 个社区老年互助社,阳台山老年公寓主楼改造工程完工。全区新增养老床位 1160 张,总数达到 7816 张。 9、卫生体育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完善。 2012 年,全区 7 个镇共有 7.9 万人参加了新农合,参合率达到了 99.8%。 463 支社区卫生服务团队覆盖所有社区(村)。 8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增强。全年新建、更新全民健身工程 260 余套,升级改造完成的畅春新园体育休闲广场被评为全国乡镇体育健身示范工程。温泉体育中心投入使用并申报国家级全民健身中心。 10、生态环保 空气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大气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二氧化硫下降11.4%,北部地区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下降 24%;污染减排成效明显,全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削减 5%。新增城市绿地 115 公顷、新增造林绿化 223 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49.5%,人均公园绿地达到 14.0 平方米。 2007 年和 2009 年我区分别被授予 “全国生态示范区 ”和 “全国生态监察试点区 ”称号。截至 2012 年,我区已有近 30 个村被命名为 “郊区生态村 ”, 150 多个社区被评为 “绿色社区 ”。 11、农村建设 农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2012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232.5 亿元,比上年增长 6.8;农村经济纯收入 52.4 亿元,比上年增长 11.1%。 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制定 “五项基础设施 ”管护标准,建立管护队伍,分季度下拨区级农村基础设施养护资金。实施我区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协调推进市级新农村建设折子工程涉及我区的 44 个项目。开展农村地区垃圾分类、减量及循环利用工作。对 13 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现状进行摸底调查,督查污染物减排治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12、项目所在街道社会环境概况 项目位于海淀区北下关街道, 根据 2012 年海淀统计年鉴: 北下关街道辖区面积 6.04平方公里,辖 35 个社区委员会。北下关街道流动人口 44054 人。 2009 年街道财政支出11180 万元,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总资产 128.37 亿元,从业人数 5170 人。限额以上餐饮业总资产 5.0 亿元,从业人数 4257 人。限额以上住宿业总资产 7.59 亿元,从业人数2698 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总资产 1372.6 亿元,从业人数 4140 人。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业总资产 352.7 亿元,从业人数 24984 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总资产 24.1 亿元,从业人数 351 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总资产 1.7 亿元,从业人数1289 人。教育业总资产 70.9 亿元,从业人数 10755 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总资产 22.5亿元,从业人数 2258 人。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总资产 12.7 亿元,从业人数 1587 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业总资产 13.5 亿元,从业人数 2201 人。 可见,北下关街道行业主要以租赁和商业服务业等为主。 9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 1、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根据 2012 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 2012 年海淀区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年均值分别为 0.031mg/m3、 0.054mg/m3、 0.114mg/m3。 2012 年海淀区主要超标物质为 PM10,年均浓度超标 63%。 2、地表水 项目东南侧距离长河约 500m,根据 2013 年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网上公布数据可知,长河 2012 年 7 月份现状水质为类水体, 1、 6、 8、 9 月份现状水质为类水体,其他月份均为类水体。由此可知,长河 2012 年除 7 月份水质未达到其类水质功能区标准之外,其他月份均达标。 3、地下水 根据 2012年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2012年对全市平原区的地下水进行了枯水期( 4月)和丰水期( 9月)两次监测。共布设监测评价井 307眼,实际采到水样 302眼。其中浅层地下水监测井 177眼(井深小于 150m) ,深层地下水监测井 100眼(井深大于 150m) ,基岩井 25眼。监测项目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93)评价。 浅层水: 177眼浅井中符合类水质标准的监测井 90眼,符合类的 53眼,符合类的 34眼。全市符合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 3325km2,占平原区总面积的 52%;符合 类水质标准面积为 3075km2,占平原区总面积的 48%。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铁、锰、氟化物、氨氮、硝酸盐氮。 深层水: 100眼深井中符合类水质标准的 72眼,类的 22眼,类的 6眼。评价区面积为 3435km2,符合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 2586km2,占评价区面积的 75%;符合 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 849 km2,占评价区面积的 25%。主要超标指标为铁、锰、氨氮、氟化物。 基岩水: 25 眼基岩井水质基本符合 II III 类水质标准。 4、噪声 项目办公楼( 3 层)东侧距离交大东路 7m,门诊楼(东侧为 3 层)距离交大东路 1025m。根据海淀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实施细则 ,项目东侧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 4a 类标准,其他区域执行 1 类标准。 为了了解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单位于 2014 年 2 月 25 日对项目区域背景噪声进行了监测。 ( 1)监测仪器: 2 型积分平均声级计; ( 2)测量条件: 气象条件:无雨雪、无雷电天气,风速为 5m/s 以下进行; 测量工况:项目周围单位正常工作期间; ( 3)测量时段: 2014 年 2 月 25 日,测量时长 1 分钟; ( 4)测点位置:监测点位置见附图 2,监测结果见下表。 表2 项目噪声监测结果 监测点 监测位置 Leq(昼间) 标准(昼间) Leq(夜间) 标准(夜间) 1# 项目办公楼南侧厂界外1m 处,高度 1.2m 52.1 44.1 2# 项目门诊楼西侧厂界外1m 处,高度 1.2m 50.2 41.2 3# 项目门诊楼北侧厂界外1m 处,高度 1.2m 49.5 55 40.5 45 4# 项目办公楼东侧厂界外1m 处,高度 1.2m 57.8 70 50.3 55 对项目区域噪声进行监测表明: 1#、 2#、 3#、 4#监测点未超出其相应类别功能区标准。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 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为。 项目所在地周围无重点文物及珍贵动植物等重点环境保护目标,拟将该项目和邻近区域内的工作人员、学校师生以及周围职工宿舍内居民做为保护对象。 保护级别: 大 气:二类区; 地下水:类区; 地表水:类区; 声环境: 4a 类和 1 类区 11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 中二级标准,如下表。 表 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单位: mg/Nm3浓度限值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 PM10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0.07 0.15 PM2.5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0.035 0.075 二氧化硫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0.06 0.15 0.50 二氧化氮 年平均 24 小时平均 1 小时平均 0.04 0.08 0.20 2、声环境质量标准 项目办公楼( 3 层)东侧距离交大东路 7m,门诊楼(东侧为 3 层)距离交大东路 25m。根据海淀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实施细则 ,项目东侧区域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中 4a 类标准,其他区域执行 1 类标准,见下表。 表 4 声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 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适用区域 1 类 55 45 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4a 类 70 55 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以内, 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铁路除外) 3、水环境质量标准 1)地下水执行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93 中的类标准,见下表: 12表 5 地下水质量标准 单位: mg/L 项目名称 GB/T1484893 类 pH 6.5 8.5 硫酸盐 250 氯化物 250 氨氮 0.2 亚硝酸盐氮 0.02 硝酸盐氮 20 总硬度 450 注: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2)地表水 项目周围地表水体为长河,水质执行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类标准,具体标准见下表。 表 6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mg/L, pH 值除外) 项目 pH 值 (无量纲 ) 高锰酸盐指数( CODMn) 化学需氧量 (CODCr)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氨氮(NH3-N) 总氮 石油类 类标准 69 6 20 4 1.0 1.0 0.05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污水排放标准: 项目冲厕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 医疗废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消毒处理,之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项目医疗废水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中县级以下或 20 张床位以下的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所有医疗机构, 医疗废水执行标准中消毒的规定。 污水水质排放指标参考执行 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307-2013)中 “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医疗污水中的总余氯与粪大肠菌群参考执行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中的 “综合医疗机构和其他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的预处理标准 ”。具体见下表。 13表 7 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mg/L) 项目 CODcr BOD5 SS 氨氮 总余氯 粪大肠菌群 ( MPN/L) 标准值 500 300 400 45 2-8 5000 来源 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307-2013) 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2005) 注 1:预处理标准,消毒接触池接触时间大于等于 1h,接触池出口总余氯 2-8 mg/L 2、项目办公楼( 3 层)东侧距离交大东路 7m,门诊楼(东侧为 3 层)距离交大东路 25m。根据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本区声环境功能区划实施细则的通知中的规定,运行期项目东侧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中的 4 类标准,其他厂界执行 1 类标准。如下表。 表 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单位: dB(A) 类别 昼间 夜间 适用区域 1 类 55 45 以居民住宅、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静的区域。 4 类 70 55 适用于交通干线两侧一定距离以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 3、固体废物执行: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的有关规定。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根据北京市 关于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管理有关内容的细化规定 :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主要污染物,现阶段是指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二五 ”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发 2011 26 号)中确定的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污染物,以及本市为改善空气质量确定的特征污染物 挥发性有机物。 ” 因此北京市需要进行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 根据本项目特点,总量控制指标为: CODCr: 0.9072t/a;氨氮: 0.12096t/a 14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 (图示 ): 项目工艺流程图 本项目主要诊疗科目为:主要诊疗科目为预防保健科 /全科医疗科 /妇产科:妇科专业;计划生育专业 /口腔科:口腔内科专业;正畸专业;口腔修复专业;口腔预防保健专业 /精神科:社区防治专业 /传染科 /康复医学科 /医学检验科:临床体液、血液专业;临床微生物学专业;临床化学检验专业;临床免疫、血清学专业 /医学影像科; X 线诊断专业;超声诊断专业;心电诊断专业 /中医科。 其中传染科只是在确诊前对其进行筛选,不留已确诊的传染病人住宿和治疗,一旦确诊马上转至专科医院就诊;中医科仅在此进行诊疗,不提供代煎中药服务。 一般先为患者初步诊断,然后进行检查及处置,会产生医疗垃圾和医疗废水。医疗废水经消毒后排入市政管道。医疗垃圾由医疗垃圾周转桶盛装,定期统一交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二清分公司进行专业处理。 另外,项目内部设有 X光机 3台,有关射线类的环保手续另行申报。 主要污染工序: 患者初步诊断医护人员检查与处置医疗废水生活污水医疗垃圾医护人员 生活垃圾有资质单位处理消毒 排入市政管道医疗废水生活污水医疗垃圾医护人员 生活垃圾有资质单位处理消毒 排入市政管道 15表 9 项目主要污染源与污染因子识别 污染物 污染源 污染因子 废水 医护人员、患者 BOD、 COD、 SS、氨氮、粪大肠菌群、总余氯等 医护人员 生活垃圾 固体废物 患者 医疗废物 噪声 气泵、污水处理设施、超声清洗机 设备噪声 1、废水 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 ( 1)医疗用水 项目医疗废水主要包括诊室清洗消毒废水及患者用水。根据北京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 ( 2001)标准,用水为 20L/人次。项目每天门诊量约 524 人次 /d,年工作 261 天,则年门诊量约为 13.68 万人,预计项目年医疗用水量为 2736m3,主要污染物为 COD、氨氮、粪大肠菌群。 ( 2)生活用水 生活污水中包括医务人员的冲厕废水与盥洗废水, 根据 北京市主要行业用水定额( 2001)可知,工业企业办公人员用水为 0.5 立方米 /人月。项目有 60 个医护人员,年工作 12 个月, 则员工年用水量为 360m3/a, 生活排水量按用水量的 80%计约为 288m3。冲厕废水排入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管道,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 CODCr、 BOD、SS、氨氮。 ( 3)综合排水 由以上分析可知,项目每年用水量共约为 3096m3,年排水量约 3024m3。项目不设住院床位,污水处理设施使用消毒剂为二氧化氯。项目厕所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与医疗废水及其他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自动消毒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最终汇入清河污水处理厂。 项目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CODCr、 BOD5、 SS、氨氮、总余氯、粪大肠菌群,根据类比,项目废水经过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各污染物产生浓度分别为 500 mg/L、 300 mg/L、 300 mg/L、 40 mg/L、 10mg/L、 10000 个 /L。最终综合排放浓度分别为 300 mg/L、 16200 mg/L、 200 mg/L、 40 mg/L、8 mg/L、 10MPN/L。 2、噪声 项目噪声源主要为 1 台污水处理设施、 1 套气泵以及 1 台超声波清洗机,噪声一般为 65-75dB( A) 。 污水处理设施位于项目门诊楼一层污水处理间内,气泵位于项目门诊楼西南侧独立房间内,超声波清洗机位于门诊楼二层耳鼻喉间。 3、固体废物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医疗废物和医护人员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按 0.2kg/人 d 计,共有 60 名医护人员,年工作 261 天,则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 3.12t/a。产生的医疗垃圾主要为一次性医疗器械等,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可知,年产生医疗垃圾量为 2520kg。 4、病原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十五条: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和从事致病性微生物实验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医院内感染、实验室感染和致病性微生物的扩散。 ”“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 ”。项目医疗废水和医疗垃圾必须进行消毒处理,按有关规定进行集中处理。不得向环境随意倾倒,对周围人类及其环境造成危害,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 17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 污染物 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单位 )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 (单位 ) 大 气 污 染 物 CODCr500 mg/L; 1.512t/a 300 mg/L; 0.9072t/a BOD5300 mg/L; 0.9072t/a 200 mg/L; 0.6048t/a SS 300 mg/L; 0.9072t/a 200 mg/L; 0.6048t/a 氨氮 40 mg/L; 0.12096t/a 40 mg/L; 0.12096t/a 总余氯 10mg/L; 8 mg/L; 水 污 染 物 生活污水 医疗废水 粪大肠菌群 10000 个 /L 10MPN/L 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 3.12t/a 0 固 体 废 物 医疗垃圾 医疗垃圾 2.52t/a 0 噪 声 项目噪声源主要为 1 台污水处理设施、 1 套气泵以及 1 台超声波清洗机,噪声一般为 65-75dB( A) 。 其 他 主要生态影响 (不够时可另附页 ) 项目规模小,无明显生态影响。 18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该项目已运营多年,施工期间产生的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再赘述。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 1、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医疗废水。 (一)医疗废水 项目医疗废水主要包括诊室清洗消毒废水及患者用水,项目年医疗用水量为2736m3,医疗废水排入消毒设备进行消毒处理。 (二)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中包括冲厕废水与盥洗废水,经核算,项目员工年用水量为 360m3/a,生活排水量按用水量的 80%计约为 288m3。冲厕废水排入化粪池预处理后与其他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消毒处理。 (三)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流程 本项目在项目门诊楼一层污水处理间内安装 1 台医用污水处理设施,本设备采用自动消毒工艺,消毒剂为二氧化氯,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项目污水处理设施工艺流程图 (四)综合排水 项目不设住院床位,污水处理设施使用消毒剂为二氧化氯。项目厕所废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与医疗废水及其他生活污水一起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自动消毒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最终汇入清河污水处理厂。 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CODCr、 BOD5、 SS、氨氮、总余氯、粪大肠菌群。根据经验类比可知, 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分别为 300 mg/L、 200 mg/L、 200mg/L、 40 mg/L、 8 mg/L、冲厕废水其他生活污水医疗废水化粪池格栅 调节沉淀池 接触消毒池二氧化氯达标排放二氧化氯发生器 1910MPN/L。由此可知, COD、 BOD5、 SS、氨氮排放浓度满足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DB11/307-2013)中 “排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 ”。 粪大肠菌群和总余氯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466 2005 预处理标准及相关要求。 ( 3)污染物核算 由核算可知,项目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CODCr和氨氮的排放量分别为 0.9072t/a、0.12096t/a。 项目生活污水经过化粪池处理,之后与其他医疗废水一起经过消毒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最终汇入清河污水处理厂,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不大。 ( 4)措施 为减小项目污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建议: 1)项目定期对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水质监测,确保处理后的污水达标排放。 2)为防止污水因渗漏而污染地下水水质 ,该项目的污水管道等应定期检查防渗效果。 2、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项目噪声源主要为 1 台污水处理设施、 1 套气泵以及 1 台超声清洗机,噪声一般为65-75dB( A) 。污水处理设施位于项目门诊楼一层污水处理间内,气泵位于项目门诊楼西南侧独立房间内,超声波清洗机位于门诊楼二层耳鼻喉间,建议项目采取相应降噪措施,使得噪声设备排放噪声经过墙体隔声后至厂界处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12348-2008)中的相应的噪声排放限值要求。采取降噪措施之后,项目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 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 ( 1)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3.12t/a。生活垃圾统一收集、及时清运,不在室外堆放。( 2)医疗垃圾主要为一次性医疗器械等,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可知,年产生医疗垃圾量为 2520kg。设有专门的容器(周转桶) ,医疗垃圾先用黄色专用塑料袋盛装,然后置于周转桶中,最后医疗垃圾统一交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二清分公司进行专业处理。 20医疗废物属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