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生命科学行业报告 生命科学行业报告 在今年七月,中国大陆成为了在新冠疫情爆发后实现正增长的首个主要经济体,相比仍陷于抗疫斗争或在长期隔离后 立足未稳的其它经济体,这是一个令人惊喜的成果。除了旨在增加工业和基建支出的政府财政刺激方案之外,中国实 现经济反弹的能力还来自于其欣欣向荣的科技与生命科学行业,它们不仅度过了危机,而且似乎从中受益匪浅。 国际法务公司Allen & Overy的合伙人Lina Lee表示:“在病毒面前,中国大陆的生命科学市场仍然十分活跃,投资趋 势不仅没有放缓,甚至还有所增长。”她表示,对于投资者来说,新兴技术仍然是中国大陆智能医药领域一大主要吸 引力。“我们预计在后新冠时期,中国大陆医疗设备、制药和医护领域将会出现人工智能(AI)的开发和投资趋势, 原因有很多,例如各医院都在投资开发在线预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技术。” 德勤的2020中国大陆生命科学与医疗并购趋势报告也发现类似的趋势,德勤中国的生命科学与医疗部门主管Jens Ewert说道:“人口老龄化、总体上的收入增长和对社会资本的深入投资导致中国大陆的生命科学与医疗领域在过去十 年间出现了巨大转变。中国大陆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制药市场和最大医疗市场,并且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尽管新 冠疫情在2020年初为中国和全球经济带来了挑战,但它也加速了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揭露了未来有潜力的热门领 域,还可能在今年掀起一股医疗和科技领域的新投资热潮。 此外,这些有利趋势还享受到了中国医疗行业改革和推动药品创新的政策的利好,而它们的目的正是降低创新成本、 鼓励行业竞争。上述组合拳给中国大陆生命科学领域的就业市场带来了非同凡响的积极影响,并将在可预计的未来提 供长期的就业机会。跨国和本土公司都迅速地从疫情中恢复过来,且正积极地开展研发、医学事务和产品营销领域的 招聘工作。不过,持续性的人才短缺导致该行业中的许多职位仍处于空缺状态,尤其是热门的药物发现、研发阶段生 产控制(CMC)和医学顾问等职位。 市场概览 瀚纳仕中国的生命科学团队高级经理Jack Gong说道:“生命科学领域的总体前景非常乐观。虽然在疫情爆发后,跨国 公司的招聘趋势有所放缓,但许多关键职位的招聘并未中止,并且还有一些新的就业机会出现。而且对于本土公司来 说,这场危机并未留下持久性的影响,大部分公司仍然在争相招聘人才。” Jack总结道,这种乐观趋势归功于诸多因素。“中国不断走高的经济趋势,以及医疗行业因为面对人口老龄化而不断 增长的需求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且中国持续性的研发领域投资热潮也有所贡献。”中国正在引领研发创新,尤其是在 生物技术领域,它一直都吸引着投资者,所以也反过来促进了该领域的发展。“资本市场正继续投资中国,从而促使 各行业参与到研发和技术创新中来。这又让资本市场有了更多的信心,并推动了进一步的投资和人才招聘。” 瀚纳仕中国北京办公室生命科学领域经理Sunny Wang认为,该领域的另一个增长因素是政府的医疗改革措施。“除了 对本土创业公司和国内企业的投资外,中国政府在过去5年还一直致力于医疗改革工作。为了服务全国人口,尤其是老 龄化人口,政府向来都鼓励各领域的创新,例如肿瘤和罕见病症治疗。这是国内企业的招聘动力之一。”不断变化的 规章制度也催生了对具有法务经验和政府机构人脉(如药监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疾控中心)的人才的需求。 Sunny补充道,数字化也促使更多的企业审视自己的经营策略,并带来了更多对于资深和高管职位的招聘需求。“虽然 生命科学市场正在稳步复苏,但疫情已经迫使许多制药厂商探索业务转型,采取数字化流程或个性化患者服务。这就 要求它们重新评估患者需求,并相应地调整策略。” 不过,虽然就业市场呈现增长趋势,但许多领域仍面临着适任人才短缺的问题。Jack表示:“市场目前处于人才短缺 的形势,因为许多创业公司和国内企业都在寻找类似的资深人才。他还提到,疫情也导致该领域的许多海归人才推迟 了回国的安排。本土人才因为语言和工作习惯的原因往往更受青睐,具有博士学位并且能讲中文的海外人才十分受欢 迎,而这都是持续性的人才短缺和对专业化技能的需求所导致的。 紧缺技能 生物制药上游工艺开发、临床项目管理、医学事务管理是眼下最热门和紧缺的技能,能够统领研发工作、制定生命科 学业务策略的首席医务官和医务副总裁在市场上炙手可热。 “生命科学领域的总体前景非常乐观。虽然在疫情爆发后,跨国 公司的招聘趋势有所放缓,但许多关键职位的招聘并未中止,并 且还有一些新的就业机会出现。而且对于本土公司来说,这场危 机并未留下持久性的影响,大部分公司仍然在争相招聘人才。” 瀚纳仕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高级经理, Jack Gong临床医务人才同样也广受追捧,这是因为他们决定了制药厂商能 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肩负着为产品的药效试验和商品化铺 设基础的重任。患者和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也导致了对资深和高 管人员的招聘需求,他们要能够评估、更改、协调企业策略,从 而实现商业成功。 来源:瀚纳仕中国 Jack表示:“上游工艺工程师的需求旺盛,那些打算研发自主生产工艺的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尤为渴求这类人才。不 过,具有相关能力(例如懂得细胞培养)的人才往往可遇而不可求。”他还提到,具有现场管理能力、能够主持临床 试验的临床项目经理人才也十分短缺。 据Jack透露,对这些职位来说,优秀的人际交往能力越发重要。“此前大多是一些国际企业会提出这方面的要求,因 为它们需要员工用这方面的能力来应对多国的相关人士。但现在,越来越多本土企业也开始着眼于这点,这意味着求 职者要善于和本国的同事及相关人士建立关系。” 临床医务人才同样也广受追捧,这是因为他们决定了制药厂商能否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且肩负着为产品的药效试验 和商品化铺设基础的重任。企业寻求的人才要具有优秀的学历背景,还要能够了解和影响相关机构,例如药监局和疾 控中心。Sunny表示:“这些人才还要能够应对不确定性。耐心和毅力则是能帮助他们做到这点的重要素质。“她还 补充道,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着眼于管理培训生项目,打算从知名高校吸纳应届生,再对他们进行这些岗位的针对性培 养。“这是该领域近期呈现出的一个重要趋势。” 患者和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也导致了对资深和高管人员的招聘需求,他们要能够评估、更改、协调企业策略,从而实 现业务上的成功。Jack说道:“我们观察了CMO(首席医务官)、CSO(首席科技官)和医疗业务副总裁的招聘情况。 对这些职位来说,优秀的科学和医学相关背景是必要条件,此外还需具备产品开发及产品生命周期方面的知识。另 外,一些业务方面的知识(例如盈亏)也很重要。”Jack还提到,如今的企业都很重视员工的战略性思维,并要求自 己的高管具有全球视野,能够制定研发策略,并主持临床产品的设计。 提及近期难觅的人才,Sunny认为同时具有全面学术背景方法知识,具备和法规部门、和投资者沟通能力的研发工作者 (CMC、生物、外科医疗)在市场中非常难觅。她还表示:“在当前趋势下,对法规政务人才的争夺也很激烈,为了符 合不断变化的政府法规,企业急需这方面的人才。” 未来趋势 这些领域的人才短缺让适任的人才有能力获得超乎市场平均水平的报酬,以及在工作地点、远程团队管理、福利补助 等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Sunny说道:“此外,跨国公司和国内企业都在积极地改进它们的员工学习与培训平台,以便 在企业内部培养下一代的领导者。”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两个趋势很有可能会保持下去。 Jack认为,政府支持也将对该行业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有着优厚的政府政策和便利的供应链网络加持,华东地区 对生物科技公司来说极具吸引力,它们会有更多可能在此设立研发、生产和制造中心。这种来自政府的支持将会保持 下去,并带动对于法规注册人才的需求。” 该领域激烈的人才竞争还让企业认识到了构建人才体系和做出明智招聘决策的重要性。照Sunny的话来说:“在招聘低 级或基层岗位时,企业现在更有可能考虑来自其它行业的求职者。但这对于中层岗位来说就不太可能了。我建议客户 去了解一下当前的人才市场,保持关注,持续与人才进行沟通。” Sunny最后还提到,虽然该领域有着天然的技术性质,但妥当的招聘决策要考虑的不仅仅是硬性条件。“考虑到市场竞 争的激烈程度,能力出色且认同企业文化、拥有共同志趣的人才就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以我们的经验来看,企业的 高管最有可能具有这样的素质,他们总是能向自己的客户和人脉网络分享具有说服力的观点。而对于高管来说,持续 与人才保持接触已逐渐成为常态,无论眼下是不是在招聘,也越来越重要。 若您有意深入探讨本报告或在求职和招聘方面有任何需求,请邮件联系 上海/江苏:Jack Gong(Jack.G) 北京:Sunny Wang(Sunny.W) 广州:Cece Tang (Cece.T瀚纳仕是全球领先的专业招聘集团,业务覆 盖全球34个市场。 我们不断发展在亚洲的力量,目前已在6个 市场设立了12个办事处。我们的员工人数持 续增长,以帮助更多的公司实现其目标,并 支持更多的人找到合适的工作,从而改变他 们的生活。 瀚纳仕在亚洲所有运营的国家和地区中,均 获得了全球领先的ISO 9001: 2015认证,包 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日本、马来西亚和 新加坡。 我们庞大的候选人数据库使得我们的招聘顾 问能够使用弹性搜索技术,在全球范围内搜 索数百万候选人,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 最合适的人选。此外,我们同领英的合作 为我们提供了候选人市场的实时数据、对有 意跳槽者进行行为趋势分析,并建立了拥有 数百万名潜在候选人的人才库。 我们很荣幸在领英上拥有300多万粉丝是 招聘行业关注者最多的企业账号。 瀚纳仕在亚洲 瀚纳仕在亚洲 5,000+ 名候选人每年通过我们找到长期职 位 1,000+ 每周有超过1000名临时员工通过我 们为雇主提供服务 700+ 在亚洲地区拥有超过700名员工 12 在亚洲地区拥有12个办事处 13 在亚洲地区拥有超过13年从业经验 | .hk | hays.co.jp | .my | .sg Copyright Hays Specialist Recruitment Pte Ltd (China) 2020。HAYS、瀚纳仕企业和各个专业领域的H 标志、Recruiting experts worldwide、HAYS Recruiting experts worldwide 和 Powering the world of work 是Hays PLC的注册商标。瀚纳仕企业和各个专业领域的H标志为原创设计,并在多国受到注册保 护。 瀚纳仕保留所有法律权利。未经所有者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以电子等任何其他方式储存、重新制作或 转载本报告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任何与本报告相关的未经许可的行为将可能导致民事或刑事诉讼。 recycle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 北京 北京 T: +86 010 8648 7900 E: 上海 上海 T: +86 21 2322 9600 E: 苏州 苏州 T: +86 512 8780 7725 E: 广州 广州 T: +86 20 3811 0333 E: 深圳 深圳 T: +86 755 3290 4090 E: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T: +852 2521 8884 E: .hk 日本 日本 东京 东京 T: +81 3 3560 1188 E: infohays.co.jp 大阪 大阪 T: +81 6 6457 7272 E: osakahays.co.jp 横滨 横滨 T: +81 45 326 3130 E: yokohamahays.co.jp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 吉隆坡 吉隆坡 T: +60 3 2786 8600 E: .my 双威 双威 T: +60 3 7611 8600 E: .my 新加坡 新加坡 T: +65 6223 4535 E: .sg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