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目 录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6 环境质量状况11 评价适用标准15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16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18 环境影响分析19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效果26 结论与建议27 预审意见 33 审批意见 34 一、附图 附图 1 北海市总体规划(2008-2025)及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工业园总体规划图 附图 3 项目总平面布置及噪声监测布点图; 二、附件 附件 1 声环境专题分析报告; 附件 2 环境空气专题分析报告; 1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北海市工业园区重点道路改造提升工程 建设地点 香港路(海景大道至西南大道路段)、吉林路(新竹路-香港路段)、台湾路(南北二级公路-经十路段)、经五路(台湾路-香港路段)、西南大道(迎宾大道-澳门路北侧路段)、纬二路(经五路-吉林路段) 建设单位 北海市新元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陈治宇 联系人 李纯 通讯地址 广西北海工业园香港路 联系电话 18977915371 传真 86-779-2083987 邮政编码 536000 立项审批部门 广西北海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登记备案号 建设性质 改扩建 行业类别及号码 E4721 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 规模 香港路全长3849.1m,红线宽50m 吉林路全长2344.0m,红线宽40m 台湾路全长3092.2m,红线宽40m 经五路全长1804.2m,红线宽20m 西南大道全长2843.2m,红线宽40m 纬二路全长505.0m,红线宽20m 绿化面积 (m2) 70060 总投资(万元) 18808.89 环保投资(万元) 3612.86 环保投资占总比例 19.2 环评经费(万元) 2.0 预期投产日期 2015.1 2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 工程总体布置及规模 北海市工业园区重点道路改造提升工程位于北海市工业园区内,共涉及香港路(海景大道至西南大道路段)3849.1m、吉林路(新竹路至香港路段)2344.0m、台湾路(南北二级公路至经十路段)3092.2m、经五路(台湾路至香港路段)1804.2m、西南大道(迎宾大道至澳门路北侧路段)2843.2m,纬二路(经五路至吉林路段)505.0m。工业园区重点道路是连接北海北海工业园的重要道路网络,也是北海市的重要通道。香港路、吉林路、台湾路、经五路、西南大道及纬二路目前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但是部分道路存在车行道破损、人行道未建、绿化杂乱、排水系统及照明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本项目涉及的道路原设计规模不变,主要对上述重点道路的路段进行道路维修、绿化提升、铺设人行道、排水管道清通、新建给水管道、安装路灯以及对重要节点实施亮化。项目全线包括道路13932.7m相关的道路、排水、给水、电气照明、绿化工程等配套交通设施的建设及运河北侧道路的给水工程;项目施工人员预计为 20 人;路基工程中香港路挖方量9171.5m3,吉林路挖方量 18331.8m3,台湾路挖方量 9352.0m3,经五路挖方量 6058.2m3,纬二路挖方量 10000.0m,产生的挖方量共 52913.5m3,填方量共 40000m3,弃方量共12913.5 m3。项目不外借土方,不设永久弃土场,拟于本项目用地范围内设临时弃土场,弃方用于北海工业园区内场地平整及的其他工程建设。道路设计为城市主干道、次干道及支路,计算行车速度为3050公里/小时,类比工业园区内其他道路,本项目的预计交通量为928639670辆/日(2035年),使用年限20年。采用沥青混凝土及水泥路面结构。给排水、电气照明等配套交通设施按道路沿线布置(详见表1及附图 4道路横断面图)。 3表 1 项目相关规划表 道路 名称 规划等级及功能 道路 长度 m 红线 宽度 m 路面 类型 设计 时速 km/h 预计远期 交通量 辆/天 工程改造内容 项目涉及工程 香港路 主干路 双向四车道 3849.1 50 沥青 50 39670 全线增设人行通道,改造、提升绿化带,横断面改造,路面维修、补强 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交通及通信预埋管 吉林路 次干路 双向三车道 2344.0 40 沥青 40 22589 增设人行通道,改造及提升道路沿线绿化,改造及安装路灯,重要节点实施亮化 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交通及通信预埋管 台湾路 次干路 双向四车道 3092.2 40 水泥 40 22589 增设人行通道及绿化带 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交通及通信预埋管 经五路 支路 双向两车道 1804.2 20 水泥 30 9286 人行道进行硬化绿化彩化改造,提升人行道的通行能力与美观度 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交通 西南 大道 次干路 双向四车道 2843.2 40 水泥 40 22589 中央分隔带与人行道进行绿化布设,更换部分现状检查井井盖及井座,布设路灯等美化彩化亮化改造 道路、排水、照明、绿化、交通 纬二路 支路 双向两车道 505.0 20 水泥 30 9286 增设人行通道及绿化带,完善道路功能 道路、排水、绿化、照明、交通 4二、工程平面设计 香港路设计为东西走向的双向四车道主干路,红线宽度50m,设计时速50 km/h;吉林路设计为南北走向的双向三车道次干路,红线宽度40m,设计时速40 km/h;台湾路设计为东西走向的双向四车道次干路,红线宽度40m,设计时速40 km/h;经五路设计为南北走向的双向两车道支路,红线宽度20m,设计时速30 km/h;西南大道连接铁山港大道路段为东北-西南走向,随后为南北走向,设计为双向四车道次干路,红线宽度 40m,设计时速40 km/h;纬二路设计为东西走向的双向四车道主干路,红线宽度20m,设计时速30 km/h。(详见表1 道路相关表及附图3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三、工程进度 项目建设期10个月,2014 年5月开工至2015 年2月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四、环保投资 项目总投资18808.89万元,环保投资3612.86 万元,占总投资额19.2%,详见表3。 表 3 环保投资估算表 建设内容 投资金额(万元) 水土 保持及生态恢复 草皮护坡 3547.86 道路边沟 绿化带及植被恢复 固体废弃物防治 8.0 水污染 防治费 施工工地临时化粪池 10.0 施工废水沉淀池 8.0 施工期洒水降尘 12.0 施工期环境监理 6.0 噪声治理 17.0 环境影响评价 2.0 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2.0 合 计 3612.86 5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1、与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 项目位于北海市工业园区内,工业园区内有军屯村、军屯新村、李屋、马屋、翁山村、白坭塘村、螺壳村、清塘村、岭底村等 9 个自然村及湖海运河、龙头江水库和七星江水库,园区内入驻企业2014年已达到286 家,已建企业212家(其中生产性企业86家)。企业大多以电子信息、水产品加工、食品药品、机械加工为主,主要采用天然气、柴油、电能作为能源;项目涉及道路及其周边没有饮用水源保护区;工业园区内已建成并于本项目道路有交叉路口的主要有澳门路及北海大道。 项目所在地土地使用类型已规划并建成为园区内路网;项目涉及道路沿线两侧300米范围内的主要污染源为交通噪声、北海工业园区的企业生产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农业养殖及种植面源、乡村居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以及园区内的已建成道路的交通噪声等。 2、主要环境问题 工业园区内有龙头江水库、七星江水库及合浦水库支流(湖海运河)经过,龙头江水库距离吉林路北面约 200m,七星江水库距离香港路南约 300m,湖海运河位于香港路南 600m,并通过涵洞穿越西南大道南部路段。根据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 2010年及2014年两次对上述水体进行水质监测结果表明,湖海运河均能达到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 类标准,龙头江水库、七星江水库两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超标的现象。 根据相关环保单位长期监测资料显示,钦州、北海等沿海地区受区域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的影响,地下水水质普遍存在 pH 超标(偏低)的现象。2014 年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对工业园区内 7 个监测点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结果显示,全部监测点的地下水水样的pH值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14848-93)III类水质标准,其余监测均达标。 6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概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北海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北海三面环海,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处于“一城系西南”的重要枢纽位置上,陆路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西北距广西区首府南宁市206公里;海路距海南省海口市124海里、洋浦 113 海里、越南海防市 157 海里、香港 425 海里、新加坡 1295 海里。是中国大陆距离中亚、西亚、非洲、欧洲最近的港口之一。 广西北海工业园区位于北海市区半岛东北部,处于北海市区半岛与内陆相连的咽喉地带,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指出的北海市向东向北发展的必经之地。园区总面积 19.38 平方公里,距市中心 3 公里,距北海港、北海火车站和北海机场均约 10公里,园区东接出入北海的高速公路,西濒北部湾。出入市区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快速路以及环绕市区半岛的海景大道和市区主干道均贯穿园区,园区内规划有铁路编组站。 同时,园区也是北海市区、合浦县城以及铁山港临港工业区的交汇处。项目位于北海市工业园区位于北海市的东北方向。 2、地形地貌和地质 北海市南北窄、东西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陆地高程在1020m之间。大陆沿海地区在大地构造上主要是第四系全新构成的滨海平原和三角洲平原,土体由北海组亚粘土、含铁锰的亚粘土层、砂砾及湛江组粘土、砂砾土组成多层结构。土壤基本是海相沉积层,表土多属红壤性沙质土壤,基本可分为红壤、赤红壤、潮土、沼泽土和水稻土五种。本项目建设用地地势平坦,为北部湾海岸上升而形成的侵蚀阶地,地貌情况较为简单。 3、气象气候 北海市地处北部湾北岸、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年平均气温为22.4,六月至八月极端最高气温为37. 1,一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2.0。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74h,年平均无霜期358d,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2%。年最大降雨量为 2211.1mm,最小降雨量为 849.1mm,年平均降雨量和蒸发量分别为1670mm和1869.6mm,雨季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份,占全年的80%以上,同时由于受海洋热气团和台风的影响,往往出现历时较长的暴雨,24 小时最大降雨量达509.2mm。 7本地区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冬季盛吹偏北风,夏季盛吹偏南风,全年主导风向为N向,频率为22.1%,次常风向为ESE,频率为10.8%,强风向为SE,实测最大风速为29m/s,年平均风速为3.1m/s。50年一遇风速为35.0 m/s,,风压为0.75kn/m2,百年一遇风速为38.4m/s,风压为0.9kn/m2。 4、河流与水文特征 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地表水丰富,园区内有湖海运河、农业灌溉水渠以及牛尾岭水库下游支流穿过, 园区内西北面有龙头江水库,西南面有七星江水库,无不良水文地质和物理地质现象。龙头江水库和七星江水库均属于平原湖泊型水库,水库容积较小,受大气降水及上游牛尾岭水库支流(湖海运河)补给。 北海市地下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康盆地、合浦盆地和海岛三个水文地质单元,广西北海工业园区属南康盆地单元。南康盆地位于北海市城区,呈东西分布,面积1067.07km2,地形平坦开阔,地表水系不发育,但运河灌渠纵横交错,表层为松散层,其分布面积占南康盆地面积的 90%以上,厚度一般 50200m,松散层主要由第四系和上第三系的砾砂、砂及粘土组成,由上往下有潜水含水层,厚 2.311m,民井涌水量152543m3/d;第承压含水层,厚8.542.89 m;第承压含水层,厚2093.9 m;第承压含水层,厚 0150.6 m。、承压水层混采管井涌水量一般为 11275520 m3/d,最大达8404 m3/d(盆地边缘水量较贫乏,涌水量47600 m3/d)。根据现场调查,园区周边有少量地下水井,均用于周边农田的灌溉。 5、土壤与植被 北海市陆地土壤基本是海相沉积层,表土多属红壤性沙质土壤,可分为红壤、赤红壤、潮土、沼泽土和水稻土五种。北海半岛则以海湾沉积物、铁铝富集的砂土或砂质土壤为特征。土壤在大地构造上主要是第四系全新统构成的滨海平原和三角洲平原。本项目所在地区的地势较为平坦,地质情况较为简单。地层上层覆土为第四系中更新统北海组,主要岩性为砂粘土、粘砂土、砂土、沙砾土,属级普通土,无软层,地层稳定。 6生物多样性 北海市浅海滩涂面积宽广,水质肥沃,饵料充足,生长有 1500 种海洋生物,其中浮游植物 135 种,浮游动物 132 种,贝类 329 种,甲壳类 226 种,棘皮动物 70 种,鱼类312种。 项目所在区域没有大型天然植被,故其野生动物种类很少,主要以田间动物为主,主要有鼠类、爬行类、鸟类及昆虫类等动物。 8爬行两栖类:有壁虎、青蛙、蟾蜍等。 鸟类:有麻雀、乌鸦等 昆虫类:有野生蚕、蜂、蚂蚁、蜻蜓、蝴蝶、蟋蟀、蝉、蜘蛛、蟑螂、螳螂、蚂蟥、萤火虫、天牛、蚯蚓等。 项目所在地附近无自然保护区和旅游风景区,亦无受国家保护及地方保护的珍贵野生动、植物。 7、北海市工业园概况 北海市工业园是由原来的北海市港澳开发区、北海市工业园区及四川开发区整合而成,园区规划面积2610公顷,2003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园区成立11年来已引进企业项目286家,初步形成了以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新未来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群;以福达汽车、科达威风机为龙头的机械制造业,以泰国正大卜蜂(北海)水产饲料和西河食品为龙头的海(水)产品和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群;以北海国发、贝因美生物为龙头的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产业群;以广西北海玉柴高级润滑油有限公司、广西启利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群。已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机械)制造、食品药品等为主导的产业。正全力实现四大基地的目标,即东部产业转移基地、都市工业基地、食品与水产品加工基地及装备机械制造基地。 9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1、社会经济 北海市辖一县三区(合浦县、海城区、银海区和铁山港区),全市面积 3337km2,有海岸线500.13km。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市户籍人口166.84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即除合浦县以外的人口)61.72万人。 2012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 600 亿元、达到 630.8 亿元,比 2008 年翻一番以上,比上年增长 21.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9425 元,是 2008 年的 2.23 倍,首次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财政收入突破 100 亿元、达到 100.09 亿元,是 2008 年的 3.7 倍,比上年增长 73.95%,成为广西第五个财政收入超百亿元的地市,人均财政收入位居全区前列;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20.9亿元,是2008年的5.3倍,比上年增长 69.5%,工业增加值达到 245.4 亿元、比上年增长 59.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00亿元、达到725.4亿元,是2008年的3.62倍,比上年增长20.3%。 2、交通 (1)航空 北海已经开通往返于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杭州、长沙、桂林、深圳、香港、南昌、海口、昆明等十六个国内国际各主要城市的航班,北海福成机场距离市区 24 千米。 (2)铁路 目前北海铁路已开通北海-南宁(K9319/9320)和北海-桂林(K9301/9304)的往返列车,南宁到北海的高速铁路已于 2013 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已开通南宁-北海(D8257/8260)、桂林-北海(D8253/8254/8255/8256/8258/8259)及梧州南-北海(D8276/8277)的往返动车组。北海火车站位于市中心北京路与站前路交汇处,交通便利。 (3)公路 北海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目前有209国道(呼北线)、325国道(广南线)、北海至铁山港、南宁至北海以及桂林经南宁至北海、北海至重庆、北海至湛江等多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从北海到南宁全程220千米;北海到桂林全程630千米。北海湛江高速 10 公路,与东部高速公路网相连通,玉林至铁山港的高速公路已经建成并通车。北海到湛江高速公路全场160多千米,并可直达广州。目前北海市共有4个长途客运站,现有汽车客运班线104条,可到达广西各主要市、县和广东、贵州、云南等其他省市。 (4)水运 北海市与世界上 98 个国家和地区的 216 多个港口有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拥有万吨级以上泊位 4 个,5 千吨级以下的泊位 16 个;,在 2011 年底已经建成并且投入使用的10 万吨以上级铁山港港口 14#泊位,铁山港码头未来预计建设共 20 个 10 万吨以上级泊位,设计吞吐能力为 9500 万吨。主要的客运航线有 3 条,北海至海口、北海至涠洲岛、北海至越南下龙湾,每天都有开往海口和涠州岛的班轮。 3、文化卫生 北海市有普通高等学校 4 所;中等职业学校 9 所;普通中学 82 所;小学 394 所;工读学校1所;特殊学校2所。共有教职工20062人,其中专任教师1.47人,学生36.9万人。高等学校在校生2.23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2.8万人;初中及小学阶段在校生 25.76 万人。全年受理专利申请 179 项,专利申请授权 91项,其中发明 12 项。全市从事科技活动专业人员 1612 人,同比增长 14.32%。每百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设施 15 个,公共图书馆藏书 50 万册;全市有医院、卫生院 47 个,实有住院病床床位数 4312 个,执业医生、医师 2553 个,注册护士 2439 个。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945.2元,农村居民人均文化教育娱乐支出159.4元。 4、文物古迹 经调查,本项目所在评价区域内没有发现属于国家和地方保护的文物古迹。 11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 一、环境质量现状 1、声环境 公路线路两侧区域噪声敏感点主要为农村村庄,分布较为分散,各监测点的昼、夜间等效声级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及4a类标准,沿线评价范围线路两侧声环境较好,噪声源主要为农村社会生活噪声、夜间虫鸣声及工业园区现有道路的交通噪声。(详见声环境专题) 2、环境空气 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采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据北海工业园环评有关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资料,评价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详见环境空气专题) 3、水环境 根据广西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2014年2月对评价范围内进行的现状监测,评价范围湖海运河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 类标准;龙头江水库、七星江水库的pH、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及总磷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 类标准,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周边农业面源及网箱养鱼、村庄生活污水排入导致的。 评价范围内地下水除pH超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类标准外,其他指标均能达到相应标准限值。 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1)土壤 工业园所在地区的地质多为第四系冲积、洪积形成粉砂层、沙壤土等,沉积物较多,地下水成分复杂。东北部地质多属于沉积白垩纪紫红色粘土岩、砂岩、钙质胶结,岩质坚硬覆盖层薄,部分地区以沉积第三纪橘黄色粘土、粘土岩为主,泥质胶结极细密。东部沿海地区属于沉积泥盆纪上统浅变质硅质石灰岩和泥质石灰岩,其中以泥质石灰岩为主。中部部分地区由于火山喷发、普遍沉积高岭土矿,广泛分布,矿藏较厚。 项目区域属冲-洪积平原,系南流江沿合浦断陷盆地不断摆动、堆积而成,地势平坦。构成冲-洪积平原的物质主要为湛江组、北海组的砂砾层、砂层、粉砂层、粘土质粉砂和粘土。项目区域地下广泛分布有上古生界泥盆系石桥组(D1s),但未出露地表,其主要 12 岩性为:底部为厚度约 20m 左右的砾岩;下部和中部紫色为石英岩与中粒复矿砂岩,局部夹泥质砂岩及千枚状页岩;上部为灰色厚层细粒石英砂岩。 该路线主要土壤为砖红壤及其发育形成的水稻土和旱地土,用地现状基本为已建成的工业园区道路。 (2)植被 评价区域目前生态环境较好,植被总覆盖率在 80以上,天然植被较少,人工植被多、单调,多数为农作物,在成熟农作物收割至新作物未长出这段时间,植被覆盖率会明显降低。天然植被主要为灌草丛,以桃金娘、黄牛木、纤毛咀草、鼠妇草为优势种;人工植被主要为农作物,主要农作物有花生、木薯、玉米、甘蔗、水稻、蔬菜;乔木以速生桉、相思树为主。评价区域内没有国家级保护植物。 (3)动物资源调查 拟建项目周围野生陆生动物较少,基本没有大型的野生陆生动物,没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沿线附近区域也没有重要、有价值的栖息地存在。仅有一些野蜂、蜻蜓、蝴蝶、蚂蚁等少量昆虫和麻雀、蛇类、蛙类、老鼠等常见动物物种。常见的动物有: 鸟类:山雀、麻雀、燕子等。 爬行类:白花蛇、索蛇、水蛇、青竹蛇、蜈蚣等。 两栖类:主要有蛙类,常见的有青蛙、沼蛙等,但因人们大量捕食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蛙类已日趋减少。 鱼类:主要有鲤鱼、塘角鱼、泥鳅、黄鳝、草鱼、罗非鱼等。 二、主要环境问题 项目建设所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包括建设施工期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水土流失等)以及施工机械噪声、施工扬尘、运输车辆废气、施工废水等;项目建成后主要是交通噪声、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及路面径流对环境的影响。 13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1、敏感点 拟建项目沿线附近敏感目标见下表4。 表 4 拟建项目附近敏感目标 敏感点名称 与项目方位 户数 人数(人) 距道路路肩 距离(m) 环境保护目标 军屯新村 西北 600 1350 55 声环境、环境空气 龙沟芦 东南 78 390 25 声环境、环境空气 螺壳村 东南 80 230 35 声环境、环境空气 白坭塘 东北 50 190 30 声环境、环境空气 新安村 东北 35 180 60 声环境、环境空气 龙头江水库 北 200 地表水环境 七星江水库 南 300 地表水环境 湖海运河 南 600 地表水环境 2、声环境: 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GB/T 1519019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规定,结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94号文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确定声环境敏感点距道路红线30米5米范围内的局部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其他区域声环境敏感目标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3类标准。具体见表5。 表 5 声环境敏感点保护目标 单位: LeqdB(A) 敏感点名称 距道路红线距离(m) 敏感点 声环境保护目标 标准限值 昼间 夜间 军屯新村 55 3 类标准 65 55 龙沟芦 25 4a 类标准 70 55 螺壳村 35 4a 类标准 70 55 白坭塘 30 4a 类标准 70 55 新安村 60 3 类标准 65 55 3、空气环境 保护项目沿线道路中心线两侧 200 米范围区域内的环境空气质量符合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4、地表水环境 保护项目周边龙头江水库、七星江水库不继续恶化并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 14 838-2002)IV类标准;湖海运河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5、地下水环境 保护项目选址周边地下水质量不继续恶化并达到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 6、生态环境 保护项目沿线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项目临时占地区域及临时弃土场尽量设置于本项目内,在施工结束后,及时采取有效的生态恢复措施,尽快进行绿化建设及恢复植被,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水土流失,使生态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15 评价适用标准 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污染物日均值分别为:二氧化氮0.08mg/m3、总悬浮颗粒物0.30 mg/m3、可吸入颗粒物 0.15 mg/m3、一氧化碳4.00mg/m3;小时均值分别为二氧化氮0.20mg/m3、一氧化碳10.00mg/m3。 2、根据GB3096-2008 声环境质量标准标准、GB/T 151901994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规定,结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394 号文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规定,确定距道路红线30米5米范围内的局部区域执行4a类标准(昼间70 分贝、夜间 55 分贝)外,其他声环境敏感目标执行 3 类标准(昼间 65 分贝、夜间55分贝)。 3、龙头江水库、七星江水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 类标准;湖海运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II类标准。 4、地下水执行GB/T14848-93地下水质量标准类标准。 污染物排放标准 1、项目建设施工期间,噪声采用GB125232011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标准。 2、机动车辆允许噪声(GB1495-1979)。 3、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2012)二级标准。 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 二级标准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 总量控制指标 1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 施工期: 施工机械进场 施工机械出场 绿化工程 施工人员及机械作业 主要污染工序 1、施工期 (1)声环境 施工期项目噪声主要来自道路工程中挖、填土及运输机械,使用的施工机械主要有挖土机、推土机、铲土机、轮式装载机、压路机、混凝土搅拌机和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噪声强度约为80100分贝,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将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 (2)环境空气 在道路工程中,地基土方开挖、回填,平整土地,建筑材料装卸、堆放、清运以及混凝土搅拌、运输等过程中均会产生扬尘,导致周围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增加,造成局部环境空气质量下降。道路施工机械主要有载重车、压路机、柴油动力机械等燃油机械,它们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CO、N02、THC,对局部环境空气造成一定影响。 (3)水环境 道路工程施工时,大型施工场所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拌和等作业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拌和冲洗废水,一般排放量不大,废水若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在工程建设期,吉林路、香港路和西南大道的路基开挖和土方处理过程中若处理不当,边坡开挖或填主路段未能及时防护被雨水冲刷后泥沙随雨水流入周边水体,对龙头江水库、七星江水库、湖海运河及地下水水体造成短时的、局部污染。 施工期预计施工人员 20 名,建议由业主统一在工业园区内拥有完善排污系统的宿舍及食堂中安排施工人员的食宿问题,施工期生活污水统一经过园区内的污水管网排入北海市红坎污水厂,经过处理后最终于地角深海达标排放。 (4)生态环境 道路工程施工期间修筑路基的挖方填土、弃土及施工场地平整会产生一定的弃土方,项目不设立永久弃土场,建议业主妥善选择临时堆土场,堆土场尽量选择在项目原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交通工程及通信预埋管 17 用地范围内,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造成水土流失,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及水体造成一定的影响。 (5)固体废弃物 项目建设路基工程挖方量 52913.5m3,填方量为 40000 m3,项目不外借土方,产生的弃方量为 12913.5m3。挖方路段的天然粘性土和砂类土土质较好,可回用于本项目填方及北海工业园区内的其它工程建设,其余弃方可用于园区内远离地表水的场地平整。同时公路建设中,施工人员会产生一定量的生活垃圾。 2、运营期 随着交通量的增加,交通噪声对项目周边居民及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加大;汽车尾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如CO、NO2、THC等以及路面扬尘会污染环境空气,会对项目周边空气环境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局部工程防护需要稳固,植被恢复尚需时间,如不采取措施会造成水土流失;运营期地表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道收集进入红坎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最终排入海域。不会影响到七星江水库、龙头江水库及湖海运河;项目的建设会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市政污水管网的建设,能相应减少周边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入龙头江水库、七星江水库及湖海运河,能相应缓解水体恶化程度;路面风险事故发生可能污染项目周边水体水质,产业园区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收集管线和处理装置)发生破裂而发生污水渗漏,污水有可能进入地下水层,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 18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时段 排放源 污染物 名 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 排放浓度、排放量 及排放方式 空气污染物 施 工 期 施工 场地 TSP 类比公路施工监测结果,离施工现场50m处,TSP日均浓度为1.13mg/m3,超标 2.77 倍,离现场 200m 处为0.47mg/m3,超标0.56倍。 运输道路定时洒水可使扬尘量减少7080%;项目竣工后由于运输车辆的撤走,车辆扬尘污染问题得到解决,环境空气质量可恢复到施工前状态。建议在该工程建设中采用站拌的方式。 施工机械废气 CO NO2 施工机械废气类比调查结果,在距离现场50m处CO、N021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 0.2mg/m3,和 0.13mgm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 0.13mgm3 和 0.062mgm3。 均能满足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 无组织排放 营 运 期 机车 尾气 CO NO2 到2035年,距道路路肩20米处最大小时浓度贡献值为 CO: 1.129 mg/m3 NO2:0.133mg/m3 均能满足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水污染物 施工期 施工 场地 SS、 CODcr、 BOD5 施工人员产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是CODcr:300mg/L ,BOD5:150 mg/L,SS:200 mg/L。施工 期日 污水 排放 量约为 3.2t , CODcr 、BOD5 、SS 日产生量分别是0.96kg、0.48kg和0.72kg。 施工期间还会产生少量冲洗废水及车辆含油废水。 项目施工人员约20人,可就近租用周边排水设施完善的宿舍及食堂安排施工人员的食宿问题,生活污水通过园区内污水管网排入北海市红坎污水处理厂,最终于地角深海达标排放;对施工产生的拌和冲洗废水可通过设置沉降池沉降后回用于施工拌和用水需要。 营运期 地表径流 COD、石油类、SS 路面径流的主要污染物为较少的COD、石油类、SS等 经过雨水沟汇集集中排入市政雨水管 固体废物 施工期 施工 场地 废弃土石方 主要为混凝土块、石渣、泥沙、泥浆废水处理后的沉渣及路基开挖的弃土方共12913.5m3 回用于北海工业园区的其他工程建设或用于远离地表水的场地平整 生活垃圾 0.02t/d 及时清运到北海市垃圾处理厂进行卫生填埋 噪声 施工期 施工机械 噪声 80-100dB(A) 施工时间短,施工点分散,通过采用低噪音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可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营运期 车辆 噪声 到2035年,距道路路肩30米处最大等效声压级分别是: 昼间58.6dB(A)夜间55.8 dB(A)。 通过采取降噪措施后,符合功能区标准要求(具体见专题分析) 其它 19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1)植被影响分析 本项目建设所在地目前均已建成道路并投入使用,项目建设周边大部分为工业用地、林地和耕地,林地以人工种植的速生桉树为主,耕地以花生、木薯种植为主,植被群落结构简单,因此项目建设破坏一定量的人工植被,对植物生态系统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由于本项目所在地用地类型已经为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的路网,并且不设立永久弃土场,建议业主在用地范围内设立临时弃土场,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但施工完全结束后,公路用地范围内部分路段受人为影响则向人工植被类型转化。这种恢复和演替的速度决定于外界因素作用的程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自然植被一般在公路竣工后三至五年植被即可恢复到覆盖率的60-80,边坡草被也可得到基本恢复,同时在填方路段,由于增加边坡,扩大植被面积,增加植被种类,有利于丰富当地植被群落。因此,拟建工程对沿线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的影响不大。 (2)对农业种植的影响 公路在施工过程中,各种运输车辆来往及施工机械的作业,在未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的情况下,将产生大量的扬尘;而扬尘中的颗粒物飘散到施工现场两侧的农田里,在作物的叶片上聚集后,将影响其光合作用的效率,使作物生长和结果困难,尤其在作物的扬花期,将直接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及品种,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建设单位应加强洒水频率以减少扬尘。 (3)水土流失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由于填挖所造成的人工微地形,一般具有一定的坡度,为水土流失的发生提供了潜在的势能,会造成一定的水土流失;同时由于路堑的开挖、路堤的填筑、土石方的临时堆放,将改变原有的地形地貌,地貌上新剖面的出现,破坏原有的植被,致使沿线土表裸露,也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特别是遇到暴雨,将会使沿线剖面土壤受到冲蚀,水土流失量增加,影响到沿线生态环境。拟建项目沿线地形平坦开阔,海拔高程相对高差小于 10 米,自然坡度较小,项目周边主要为绿化带、耕地、林地,植被覆盖率较高,施工时只要选择合适的临时弃土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护措施,水土流失可得到有效控制。临时弃土场应选择植被较少、地理位置较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