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附件2-52018年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绩效评价简要报告广州华政绩效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一、评价概况(一)项目基本情况受广州市财政局委托,我司对“2018年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实施了第三方绩效评价,形成评价报告。项目由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原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以下简称“市文广新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和广州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穗办201618号)等政策文件组织实施。项目主要内容为:一是继续推进图书馆之城建设,继续督促和指导各区的区级新馆建设与总分馆制推进工作,对各区的街镇图书馆、市民书房(与社会力量共建)专业化改造予以经费补助;二是推进文化馆总分馆制试点工作,开展课题研究与制度设计,制订广州市文化馆(分馆)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三是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按照中央、省关于推进行政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的要求,开展全市社区(村)综合文化中心试点建设工作;四是补助从化区图书馆专用设备购置,支持其区域总馆建设,重点解决从化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推动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均等化。(二)项目资金情况2018年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预算资金总额为800万元,实际市本级财政拨款800万元,资金到位率100%;其中770.00万元已全部转移支付至各区,各区实际支出合计627.42万元,实际支出率81.48%;30.00万元支付文化馆第三评估课题研究及相应评估标准费用等,实际支出30.00万元,预算完成率100%。(三)项目绩效目标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响应国家和省的政策要求,设立2018年度本项目的绩效目标为:通过补助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2个、街镇图书馆25个以及市民书房专业化改造8个;补助从化区流动服务图书车1辆及举办业务培训班,完成街镇图书馆评估170个,推动图书馆之城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通过开展文化馆总分馆制研究和街镇图书馆建设,完成文化馆建设研究报告2份,以推动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四)评价结果本次评价采取资料分析、现场核查及专家评议等方法,围绕项目资金的投入、管理过程、产出、效益等方面实施评价,最终项目绩效评价等级为:“中”。二、项目绩效2018年度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的实施,主要目的是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目标,从标准化、均等化、数字化等方面完善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一)持续补助公共图书馆建设,提升公共文化均等化水平一是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截止至2018年底,广州市共有公共图书馆(分馆)191个,其中,2018年新增分馆35个。二是街、镇图书馆建设持续推进。截止至2018年底,广州市170个镇街中设有公共图书馆(分馆)的镇街数为136个,图书馆覆盖率达80%,比2017年增长了10.57%。三是落实从化区图书馆购置流动图书车,延伸文化惠民服务,2018年,补助从化区购买流动图书馆车经费60.00万元,从而进一步支持从化区的流动图书馆建设工作。(二)加强示范带动,实现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一是为加强示范带动,典型引领,2018年市财政投入220.00万元,组织开展对广州市11个区22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示范点建设。二是截止至2018年9月,广州市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已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2693个,覆盖率达100%,提前四个月完成省文化厅和旅游局下达“实现全省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服务中心全覆盖建设”的任务指标。(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政府与社会力量互利合作共建机制基本形成广州市积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新思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以财政小额投入,撬动社会力量大额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8年全年吸引社会力量投入超过4000万元。2016年至2018年底,与社会力力量合作建设分馆数共达41个(其中包括书店、企业园区和咖啡店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图书馆分馆建设),且均纳入全市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服务网络,实行统一规则、统一服务,年接待读者超过145万人次,外借文献超过50万册次,进一步满足公众文化信息需求,有力提高公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成为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有效补充。(四)开展课题研究与制度设计,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标准化建设一是加强公共文化理论研究,继续推进我国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机制研究以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第三方评估为例课题研究。二是启动广州市、区文化馆、站(室)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含标准)的课题研究,制定广州市、区文化馆、站站(室)第三方评估管理办法及广州市、区文化馆、站(室)第三方评估指标体系。三是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制定了广州市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印发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开展乡镇综合文化站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提升效能。(五)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服务效益提升显著一是全市公共图书馆(包括区级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合计为2427.18万人次,同比增长16.21%;外借文献量合计为2868.19万册次,同比增长8.75%;注册读者量317.47万人,同比增长17.04%;举办读者活动场次合计为15184场,首次突破1万场,同比增长84.05%,参加读者活动人次合计为605.71万人次,同比增长20.02%;数字资源下载、浏览量为8678.84万篇(册)次,同比增长60.24%,提前两年超额完成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施意见。二是各区公共图书馆读者到馆人次合计为1320.05万人次,同比增长27.20%;外借文献量合计为1011.91万册次,同比增长22.46%;注册读者量103.45万人,同比增长27.82%;举办读者活动8530场,同比增长149.42%;参加读者活动人次241.81万人次,同比增长53.82%。三、存在问题(一)项目的进度监管有待加强,财政预算完成率有待提高一是项目进度监管有待加强,确保基层文化设施改造项目按时按质完成,如2018年市本级财政补助的56个基层文化设施改造项目,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有9个项目尚未开工,占总项目数16.07%。二是2018年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项目财政资金安排800.00万元,截止至2018年12月31日,已结算654.42万元,资金预算完成率仅达82.18%,资金执行力有待提高。(二)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待完善本项目未见实施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风险评估防范报告,前期工作中缺少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未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项目进行往年工作经验的总结、项目实施的可研可行性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未进行项目工作具体安排等前期准备工作。(三)合同管理有待加强一是项目合同严谨性有待加强,存在细节相关问题;主要表现为合同条款的有效期限不一致,且合同附表中未填写起止时间。二是未遵守合同签署事项,未按照合同拨付经费;如与个别单位签署的“广州市公共文化服务白皮书”研究项目合同书,第四条事项规定:“合同生效后5个工作日内,甲方向乙方拨付经费总额的70%,即人民币贰拾贰万陆仟壹佰元整(226,100.00元)”,该合同签订日期为2018年12月17日,但市文广新局在2018年12月19日仅支付了56,400.00元。(四)绩效目标管理意识有待加强一是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项目预算支出明细有所调整。在预算发生调整时,市文广新局未按照绩效目标管理要求和预算调整流程报批,未能及时调整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二是存在个别量化指标未提出明确的考核内容和计算方法。三是目标设置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有待提升,个别绩效指标值设置偏低。四、相关建议(一)进一步加强项目进度监督和管理,提高资金预算完成率一是合理调整项目起止时间和绩效目标,同时加强对基层文化设施改造项目的监督管理,及时解决资金下达和支出中出现的问题。二是不定期组织调研小组对基层文化设施补助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及时并全面掌握2018年市本级财政补助项目的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情况。(二)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有效保障工作安排的可行性一是可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论证、风险评估,报送有关上级部分审批,避免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从源头保证财政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二是由专家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风险评估防范报告,为项目前期工作安排提供科学依据。(三)强化风险意识,规范合同管理行为一是从制度上完善合同管理要求,通过制定合同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明确履行合同签署事项的重要性,在实际操作中应执行相关制度,规避由于个人行为造成的失误风险。二是对合同文本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在提交合同文本时,应对合同内容逐一审查,明确合同签订期限,避免由于细节问题造成的合同纠纷。(四)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科学合理设置绩效目标一是重视项目预算申报表填写和及时调整工作,在项目申报前,做好相关的调研和目标设置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绩效管理意识。二是在申报财政资金和项目立项时,进一步优化绩效指标的设置,设置指标时明确指标名称、指标内容、指标说明、指标计算公式和评价标准。三是重视绩效目标的前置作用,在考虑项目资金投入量的情况下,设置符合项目特点且合理、规范、有效的绩效目标。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