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研究报告I目录一、现状与形势.1二、总体要求.2(一)指导思想.2(二)发展目标.3三、主要任务.3(一)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3(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4(三)增加高端产品供给. 5(四)拓展应用深度广度. 6(五)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7四、保障措施.8(一)强化统筹协调推进. 8(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 8(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9(四)健全人才保障体系. 9(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91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加快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一、现状与形势“十三五”以来,通过持续创新、深化应用,我国机器人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5%,2020年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1.2万台(套)。技术水平持续提升,运动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高精密减速器等关键技术和部件加快突破,整机功能和性能显著增强。集成应用大幅拓展,2020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246台/万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在仓储物流、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安防巡检、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迎来升级换代、跨越发展的窗口期。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均将机器人作为抢占科技产业竞争的前沿和焦点,加紧谋划布局。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美好生活新图景,迫切需要新兴产业和技术的强力支撑。2机器人作为新兴技术的重要载体和现代产业的关键装备,引领产业数字化发展、智能化升级,不断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得力助手,持续推动生产水平提高、生活品质提升,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未来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是我国机器人产业自立自强、换代跨越的战略机遇期。必须抢抓机遇,直面挑战,加快解决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推动机器人产业迈向中高端。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以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为导向,面向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基础提升、融合发展”,着力突破核心技术,着力夯实产业基础,着力增强有效供给,着力拓展市场应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持续完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制造强国、健康中国,创造美好生活提供有力支撑。3(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三、主要任务(一)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操作系统等共性技术。把握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生机电融合等前沿技术。推进人工智能、5G、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强化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发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作用,加强前沿、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构建有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鼓励骨干企业联合开展机器人协同研发,推动软硬件系统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支持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4设,开展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开发。专栏1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行动01 共 性 技 术机 器 人 系 统 开 发 技 术 、 机 器 人 模 块 化 与 重 构 技 术 、 机 器 人 操 作 系 统 技 术 、 机 器人 轻 量 化 设 计 技 术 、 信 息 感 知 与 导 航 技 术 、 多 任 务 规 划 与 智 能 控 制 技 术 、 人 机交 互 与 自 主 编 程 技 术 、 机 器 人 云 -边 -端 技 术 、 机 器 人 安 全 性 与 可 靠 性 技 术 、 快速 标 定 与 精 度 维 护 技 术 、 多 机 器 人 协 同 作 业 技 术 、 机 器 人 自 诊 断 技 术 等 。02 前 沿 技 术机 器 人 仿 生 感 知 与 认 知 技 术 、 电 子 皮 肤 技 术 、 机 器 人 生 机 电 融 合 技 术 、 人 机 自然 交 互 技 术 、 情 感 识 别 技 术 、 技 能 学 习 与 发 育 进 化 技 术 、 材 料 结 构 功 能 一 体 化技 术 、 微 纳 操 作 技 术 、 软 体 机 器 人 技 术 、 机 器 人 集 群 技 术 等 。(二)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推动用产学研联合攻关,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等,提高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全国机器人标准化组织,更好发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机器人)的技术标准创新作用,持续推进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健全机器人标准体系,加快急需标准研究制定,开展机器人功能、性能、安全等标准制修订,加强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和标准应用推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检测认证能力。鼓励企业加强试验验证能力建设,强化产品检测,提高质量与可靠性。增强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检测能力,满足企业检测认证服务需求。推进中国机器人认证5体系建设。专栏2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01 高 性 能 减 速 器研 发 RV 减 速 器 和 谐 波 减 速 器 的 先 进 制 造 技 术 和 工 艺 , 提 高 减 速 器 的 精 度 保 持性 ( 寿 命 ) 、 可 靠 性 , 降 低 噪 音 , 实 现 规 模 生 产 。 研 究 新 型 高 性 能 精 密 齿 轮 传动 装 置 的 基 础 理 论 , 突 破 精 密 /超 精 密 制 造 技 术 、 装 配 工 艺 , 研 制 新 型 高 性 能 精密 减 速 器 。02 高 性 能 伺 服 驱 动 系 统优 化 高 性 能 伺 服 驱 动 控 制 、 伺 服 电 机 结 构 设 计 、 制 造 工 艺 、 自 整 定 等 技 术 , 研制 高 精 度 、 高 功 率 密 度 的 机 器 人 专 用 伺 服 电 机 及 高 性 能 电 机 制 动 器 等 核 心 部件 。03 智 能 控 制 器研 发 具 有 高 实 时 性 、 高 可 靠 性 、 多 处 理 器 并 行 工 作 或 多 核 处 理 器 的 控 制 器 硬 件系 统 , 实 现 标 准 化 、 模 块 化 、 网 络 化 。 突 破 多 关 节 高 精 度 运 动 解 算 、 运 动 控 制及 智 能 运 动 规 划 算 法 , 提 升 控 制 系 统 的 智 能 化 水 平 及 安 全 性 、 可 靠 性 和 易 用 性 。04 智 能 一 体 化 关 节研 制 机 构 /驱 动 /感 知 /控 制 一 体 化 、 模 块 化 机 器 人 关 节 , 研 发 伺 服 电 机 驱 动 、 高精 度 谐 波 传 动 动 态 补 偿 、 复 合 型 传 感 器 高 精 度 实 时 数 据 融 合 、 模 块 化 一 体 化 集成 等 技 术 , 实 现 高 速 实 时 通 信 、 关 节 力 /力 矩 保 护 等 功 能 。05 新 型 传 感 器研 制 三 维 视 觉 传 感 器 、 六 维 力 传 感 器 和 关 节 力 矩 传 感 器 等 力 觉 传 感 器 、 大 视 场单 线 和 多 线 激 光 雷 达 、 智 能 听 觉 传 感 器 以 及 高 精 度 编 码 器 等 产 品 , 满 足 机 器 人智 能 化 发 展 需 求 。06 智 能 末 端 执 行 器研 制 能 够 实 现 智 能 抓 取 、 柔 性 装 配 、 快 速 更 换 等 功 能 的 智 能 灵 巧 作 业 末 端 执 行器 , 满 足 机 器 人 多 样 化 操 作 需 求 。(三)增加高端产品供给面向制造业、采矿业、建筑业、农业等行业,以及家庭服务、公共服务、医疗健康、养老助残、特殊环境作业等领域需6求,集聚优势资源,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专栏3机器人创新产品发展行动01 工 业 机 器 人研 制 面 向 汽 车 、 航 空 航 天 、 轨 道 交 通 等 领 域 的 高 精 度 、 高 可 靠 性 的 焊 接 机 器 人 ,面 向 半 导 体 行 业 的 自 动 搬 运 、 智 能 移 动 与 存 储 等 真 空 ( 洁 净 ) 机 器 人 , 具 备 防爆 功 能 的 民 爆 物 品 生 产 机 器 人 , AGV、 无 人 叉 车 , 分 拣 、 包 装 等 物 流 机 器 人 ,面 向 3C、 汽 车 零 部 件 等 领 域 的 大 负 载 、 轻 型 、 柔 性 、 双 臂 、 移 动 等 协 作 机 器人 , 可 在 转 运 、 打 磨 、 装 配 等 工 作 区 域 内 任 意 位 置 移 动 、 实 现 空 间 任 意 位 置 和姿 态 可 达 、 具 有 灵 活 抓 取 和 操 作 能 力 的 移 动 操 作 机 器 人 。02 服 务 机 器 人研 制 果 园 除 草 、 精 准 植 保 、 果 蔬 剪 枝 、 采 摘 收 获 、 分 选 , 以 及 用 于 畜 禽 养 殖 的喂 料 、 巡 检 、 清 淤 泥 、 清 网 衣 附 着 物 、 消 毒 处 理 等 农 业 机 器 人 , 采 掘 、 支 护 、钻 孔 、 巡 检 、 重 载 辅 助 运 输 等 矿 业 机 器 人 , 建 筑 部 品 部 件 智 能 化 生 产 、 测 量 、材 料 配 送 、 钢 筋 加 工 、 混 凝 土 浇 筑 、 楼 面 墙 面 装 饰 装 修 、 构 部 件 安 装 、 焊 接 等建 筑 机 器 人 , 手 术 、 护 理 、 检 查 、 康 复 、 咨 询 、 配 送 等 医 疗 康 复 机 器 人 , 助 行 、助 浴 、 物 品 递 送 、 情 感 陪 护 、 智 能 假 肢 等 养 老 助 残 机 器 人 , 家 务 、 教 育 、 娱 乐和 安 监 等 家 用 服 务 机 器 人 , 讲 解 导 引 、 餐 饮 、 配 送 、 代 步 等 公 共 服 务 机 器 人 。03 特 种 机 器 人研 制 水 下 探 测 、 监 测 、 作 业 、 深 海 矿 产 资 源 开 发 等 水 下 机 器 人 , 安 保 巡 逻 、 缉私 安 检 、 反 恐 防 暴 、 勘 查 取 证 、 交 通 管 理 、 边 防 管 理 、 治 安 管 控 等 安 防 机 器 人 ,消 防 、 应 急 救 援 、 安 全 巡 检 、 核 工 业 操 作 、 海 洋 捕 捞 等 危 险 环 境 作 业 机 器 人 ,检 验 采 样 、 消 毒 清 洁 、 室 内 配 送 、 辅 助 移 位 、 辅 助 巡 诊 查 房 、 重 症 护 理 辅 助 操作 等 卫 生 防 疫 机 器 人 。(四)拓展应用深度广度鼓励用户单位和机器人企业联合开展技术试验验证,支持机器人整机企业实施关键零部件验证,增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试验验证能力。推动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专注细分领域特定场景7和生产工艺,开发先进适用、易于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持搭建机器人应用推广平台,组织产需精准对接。推进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加快医疗、养老、电力、矿山、建筑等领域机器人准入标准制订、产品认证或注册。鼓励企业建立产品体验中心,加快家庭服务、教育娱乐、讲解导引、配送餐饮等机器人推广。探索建立新型租赁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智能云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专栏4“机器人+”应用行动01 深 耕 行 业 应 用在 已 形 成 较 大 规 模 应 用 的 领 域 , 如 汽 车 、 电 子 、 机 械 、 轻 工 、 纺 织 、 建 材 、 医药 、 公 共 服 务 、 仓 储 物 流 、 智 能 家 居 、 教 育 娱 乐 等 , 着 力 开 发 和 推 广 机 器 人 新产 品 , 开 拓 高 端 应 用 市 场 , 深 入 推 动 智 能 制 造 、 智 慧 生 活 。02 拓 展 新 兴 应 用在 初 步 应 用 和 潜 在 需 求 领 域 , 如 矿 山 、 石 油 、 化 工 、 农 业 、 电 力 、 建 筑 、 航 空 、航 天 、 船 舶 、 铁 路 、 核 工 业 、 港 口 、 公 共 安 全 、 应 急 救 援 、 医 疗 康 复 、 养 老 助残 等 , 结 合 具 体 场 景 , 开 发 机 器 人 产 品 和 解 决 方 案 , 开 展 试 点 示 范 , 拓 展 应 用空 间 。03 做 强 特 色 应 用在 特 定 细 分 场 景 、 环 节 及 领 域 , 如 卫 浴 、 陶 瓷 、 光 伏 、 冶 炼 、 铸 造 、 钣 金 、 五金 、 家 具 等 细 分 领 域 , 喷 釉 、 修 胚 、 抛 光 、 打 磨 、 焊 接 、 喷 涂 、 搬 运 、 码 垛 等关 键 环 节 , 形 成 专 业 化 、 定 制 化 解 决 方 案 并 复 制 推 广 , 打 造 特 色 服 务 品 牌 , 形成 竞 争 新 优 势 。(五)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培育壮大优质企业。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领航企业。推动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加强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在机8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推进强链固链稳链。鼓励骨干企业瞄准关键零部件、高端整机产品的薄弱环节,联合配套企业加快精密齿轮、润滑油脂、编码器、核心软件等研发、工程化验证和迭代升级。支持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打造优势特色集群。推动合理区域布局,引导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聚,培育创新能力强、产业环境好的优势集群。支持集群加强技术创新,聚焦细分领域,提供专业性强的机器人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完善技术转化、检验检测、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培育特色集群品牌。四、保障措施(一)强化统筹协调推进统筹行业管理、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的资源和力量,加强与用户部门政策协同,支持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鼓励各地制定针对性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机器人产业重大问题,指导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发挥行业协会、中介组织等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机器人产业动态监测,及时反馈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二)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加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对机器人研9发应用的支持。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试点工作,发挥政府采购作用,促进机器人创新产品应用。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政策。推动各类产业基金积极投入,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产融合作试点城市加大对机器人企业的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应收账款融资、供应链融资等服务模式。(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完善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加大实施和采信力度。支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市场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规范市场招标采购,禁止设立歧视性条款。开展机器人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研究。(四)健全人才保障体系加强机器人科技人才培养,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培养专业技术和复合型高端人才。推进新工科建设,鼓励校企联合开展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推行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模式,培养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支持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支持举办各类机器人大赛。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升青少年机器人科技素养。(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支持企业、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等开展技术、标准、检测10认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国外企业与机构在华设立研发机构、教育培训中心等。支持国内企业在发达国家设立研发机构,加强国际技术合作,加快机器人在国际成熟场景落地。充分利用多双边合作机制,推进机器人产品和解决方案“走出去”,实现合作共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