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煤矿事故安全管理大数据研究报告,CONTENTS目录,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近年全国煤炭安全事故数据分析顶板及瓦斯事故防范举措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创新案例,01020304,PART,1,煤炭安全生产管理现状,行业现状煤炭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年煤炭安全相关立法增多,但法律体制仍不够健全,缺乏以安全生产法、煤炭法、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等为核心的矿山安全法律子体系。,2017 年 2 月 21 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发布关于开展煤矿全面安全体检专项工作的通知,对灾害治理不到位、存在超能力生产等重大隐患煤矿责令停产整顿。2015年12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85号)煤矿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自2005年9月3日起施行,根据国务院令第638号修正,自2013年7月18日起施行。,2017年8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安全生产大检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全国所有煤矿以及上一级公司进行自检自改。2016年4月,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96号(煤矿安全监察条例),自2000年12月1日起施行,根据国务院令第638号修正,自2013年7月18日起施行。,行业现状煤炭安全生产现状表现我国煤矿资源自然环境恶劣,且现阶段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差异大、技术手段较为陈旧、制度相对不完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煤矿安全事故的频发。,煤矿开采的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安全事故较多。由于很多煤矿所处地域的地质环境复杂,使煤矿开采过程中自然灾害出现较多,导致煤矿开采中重大的安全事故出现概率增大。煤矿开采中机械化水平不高,安全技术手段较为落后,先进设备的配置欠缺。,我国煤矿的数量较多,大型煤矿、中型煤矿以及小型煤矿并存。不同规模的煤矿具有较大的差异性,而且生产能力不太集中。人员与制度不能够匹配。煤矿员工的组成较为复杂,个人的素养差异大,安全管理制度未能跟上煤矿企业发展步伐。,安全现状表现,行业现状“十三五”规划促进煤矿安全生产,2017年6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国家煤矿安监局印发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煤矿死亡人数持续下降,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积极进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安全水平,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煤矿死亡人数下降15%以上煤矿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15以上煤矿职业病危害防治取得积极进展,PART,2,近年全国煤炭安全事故数据分析,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事故总数数据来源:XX,死亡人数(人),2001-2016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总数及死亡人数,近16年煤炭安全事故总数及死亡人数显著下降2005 年之前是煤炭行业的事故的高发期,经常发生特大性安全事故,随后国家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整治力度,特别是对占大多数的中小煤矿的整治,使得矿难总人数在逐年递减。,6543210,百万吨死亡率(人/百万吨),2001-2016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百万吨死亡率,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近16年特大煤炭事故年度分布呈显著下降趋势,数据来源:XX,5,9,6,7,11,6,3,5,4,6,1,1,1,0,0,2,86420,1210,2001-2016年煤矿发生了67 起特大事故,年均约 4. 19 起。最近五年煤矿特大事故为5起,且在2014和2015年均未有特大煤炭事故发生,而在2010年之前年均特大煤炭事故为5起,可见近来煤矿安全已经得到高度重视,对事件的控制已经取得显著成效。2001-2016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年度分布,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近16年煤矿特大事故时间规律分析,1,14121086420,2001-2016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月度分布1287 76 654 4 43,将近16年煤矿特大事故按月份分布统计发现:11月份为事故最多的月份,其次为7月份共8起,3 月和 12 月各 7 起,4 月份和 10 月份各 6 起;1 月份最少,仅 1 起。,能源煤矿特大事故在发生时间上的规律,与季节、气象条件、人的心理状况和情绪及安全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进入冬季后,除动力用煤外,北方供热取暖需煤量增加,尤其是 2010 年前煤炭供求关系相对紧张或基本平衡时期,供热取暖需煤量的增加导致供求关系短期失衡,一些企业出现超能力生产现象,从而为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因此11 月、12 月特大事故相对较多。7 月份特大事故也较多,一方面是由于夏季气候多变,部分地区发生洪灾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可能诱发煤矿事故;另一方面,轰轰烈烈的 6 月安全生产月结束后,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思想上都容易产生松懈,管理难以到位,从而可能导致煤矿特大事故。数据来源:XX,近16年来煤矿特大事故类别分布,9, 13%49, 73%,4, 6%,3, 5%2, 3%,瓦斯,水害,火灾,炸药爆炸,煤尘爆炸,从近16年煤矿特大事故来看,瓦斯事故是最多发生的特大事故,可以说是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无论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还是瓦斯爆炸事故,都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瓦斯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矿井水害事故也是危害后果很严重的事故,必须进一步加强矿井水害防治工作。2001-2016年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年度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湖南,江西,山西,河南,吉林,陕西,河北,贵州,辽宁,云南,重庆,广西,新疆,四川,安徽,江苏,山东,广东,近16年来各省份煤矿特大事故起数,2001 年以来发生的 67起煤矿特大事故分布于全国 20 个省份( 自治区、直辖市) ,其中,山西最多( 17 起) ,河南次之( 10起) ,黑龙江 7 起。这主要与煤炭的赋存条件、开采技术条件、矿井数量及安全管理水平等因素有关。,17,10,7,4,4,3,3,2,2,2,2,2,2,1,1,1,1,1,1,1,0,642,18161412108,2001-2016年各省份煤矿安全事故统计,四川省,山西省,内蒙古,辽宁省,陕西省,江西省,甘肃省,黑龙江,云南省,重庆市,安徽省,广西省,湖北省,湖南省,吉林省,河北省,山东省,贵州省,河南省,宁夏,福建省,青海市,新疆,2016年煤炭安全事故各项指标均有下降,2019,18,1515,121111,1010,8 8 8 8 7,6 6,3 3 3 2,1 1,1510,20,根据国家煤监局统计2016年全年煤矿生产安全事故249起、死亡538人。同比减少103起、60人,分别下降29.3%、10%;较大事故22起、死亡95人,分别下降37.1%、39.5%;百万吨死亡率0.156,同比下降3.7%。福建、湖南、河北三省下降幅度均在50%以上;北京、河北、江苏、安徽、福建、山东、广西、甘肃、青海、新疆兵团等10个省级统计单位没有发生较大事故。2016年各省煤矿安全事故分布25,50累计安全事故(起)上图为互联网报道统计数据,统计煤炭事故共计205起。数据来源:XX,2,2016发生最多的三类事故:顶板、运输、瓦斯事故,顶板事故,69,瓦斯事故,24运输事故,48,透水事故,8机电事故,15,火灾事故, 煤尘事故,1,在所有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的煤矿安全事故中,除去事故类型为“其他”的事故外,顶板事故、运输事故、瓦斯事故是较为频繁发生的三类事故,分别为69起、48起、24起。结合对于历年重大事故的分析,煤炭多发事故为顶板事故,但相较而言瓦斯事故更容易为特大事故,对生命及财产产生更大的威胁。2016年全国煤炭事故构成,PART,3,顶板及瓦斯事故防范举措,瓦斯事故防范举措煤炭与瓦斯是同时存在于煤矿中的,瓦斯具有易燃易爆性。当矿井中瓦斯聚集量过大,浓度超过一定的范围,遇火源时极易爆炸,引发安全生产事故,是造成破坏和损失最大的事故类型。,控制引火。对煤矿生产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严格进行制度化管理,特别是井下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应的规范标准进行工作,避免出现明火。,控制瓦斯浓度。 按照安全生产标准,定期维修和检查生产设备; 保证通风系统正常工作,降低巷道内瓦斯的浓度; 设置专业人员对瓦斯异常区域进行检查; 留意观察通风区域的风向。,遵循 “先抽后采” 原则。在进行采区工作部署和回采前,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使用瓦斯抽放系统,将采空区内的瓦斯进行抽放,并将抽出的瓦斯进行有效的利用。,建立完善的监测监控体系。在监控区域中瓦斯浓度超过预定值,发出报警信号,同时切断区域内电气设备的电源,及时停止生产。 利用监测监控设备保存数据资料,对煤矿瓦斯治理工作进行数据分析。,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对安全生产问题做到奖罚分明。还应加大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和人员投入,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 装备和才,保证安全生产顺利进行,提升煤矿生产效率。,顶板事故防范措施,提高顶板的稳定性回采巷道进行可靠维护,通,以便下一工作面能形成正规生产,避免人工回柱的顶板管理。,加强顶板的检查、观测和处理,提高顶板的稳定性。松动顶及“锅形”顶冒落是造成人员受伤的重要原因,须固定专人按规,定检查;对一些危险性较大的采面,在技术、经济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科学方法观测顶板。回采巷道进行可靠维护,为下一区段工作面形成正规生产创造条件。应按规程要求留足护巷煤柱,严禁偷采煤柱,巷道支架严禁乱拆,边回采应边对所采过的巷道进行维护。存在积水的巷道,水沟要清理畅,科学合理地布置巷道举措提高现场监督管理力度,科学合理地布置巷道位置、规格、形状和结构。避免在地质构造线附近布置巷道,垂直于地质构造线方向的压应力最大。避免在断,层、节理、层里破碎带、泥化夹层等地质构造软弱面附近布置巷道。在这些地方布置易产生冒顶。采用拱形形状时,施工难度不大且顶板压力不会太集中,顶板稳定性较好。每天下井巡查,对情况进行深入透彻的观察与分析,如发现所分管工作面地质条件差要及时编写相应的补充措施,如发现不安全隐患要及时布置工人落实到位。,PART,4,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创新案例,矿井生产过程中受井下环境复杂、开采难度大、部分工艺技术不先进、生产环节多等方面问题制约,瑞能煤矿针对这些因素,结合矿井实际,提炼出“1263”安全管理模式,瑞能煤矿的“1263”安全管理模式“一个”管理理念树立“安全至高无上”和“隐患就是事故”的安全管理理念;“一切煤矿事故皆是可防可控的”理念付诸行动;丰富安全管理文化内涵,将“五精”岗位(现场)管理文化注入到安全管理之中。,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和安全生产精细化“两化”达标修订完善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的“一个办法、六项制度”,围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对标、达标、升标、创标活动。二是坚持每月定期召开安全质量标准化专题会议,不断提高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水平。全面落实“六个安全管理体系”从各个方面全面完善安全管理体系,以促进实现安全生产。努力实现安全生产“三零”目标从安全监督检查、现场过程管控、瓦斯管理等方面狠抓各项制度落实,努力实现了安全“零”目标、瓦斯“零”超限、生产“零”伤害。,安全制度管理体系,对各项管理制度进行了梳理完善,建立健全行政管理、经营管理、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管理等 5 方面共计225 种管理制度和办法,编印成瑞能煤业管理制度汇编发放到各区队、各部室,严格贯彻落实。制定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红线 20 条、严重“三违”82 条、一般“三违”116条、重大隐患 70 条辨识标准,并进一步明确了责任追究与处罚管理办法。,编印岗位操作规程、岗位作业标准、“一通三防”精细化管理制度、“机环双检”管理制度及作业规程编制、审批及贯彻管理制度等,制定下发了干部走动式管理实施办法和“三违”隐患查处实施办法等安全管理文件。根据矿井实际编印完成了安全生产知识1000 题、岗位描述汇编、双险双控汇编等一系列安全管理类丛书,发放给干部职工,用完善的制度规范管理,使管理有章可循,促进职工按章操作、规范操作、按流程操作。,安全责任管理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双七条”规定,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职责。,强化“两项责任落实”;推进“两个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管理责任和监管责任两个责任的落实。,坚持实行安全生产必须管安全责任制度,从源头上减少事故发生。,全面推行“双险双控”安全管理,建立完善各岗位“双险双控”管理机制。,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建立四级安全培训机构,推行“631”安全培训模式,对新员工执行岗前 72学时安全培训,充分利用网络教育平台、班前会、周五学习日等加强职工日常安全培,训,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定期组织各级管理人员开展标准化和精细化管理培训学习,以开展全员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师带徒”等多种活动,引导职工,立足岗位,学技术、钻业务,安全监督检查体系,落实领导干部入井带班、值班制度,认真开展干部走动式管理,强化现场安全管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把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基层、现场。,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和反“三违”管理,各类安全隐患严格按照“五落实”原则进行整改,实现隐患闭环管理;对各类隐患进行风险评估。,每天召开生产调度会和安全办公会,通报日常安全隐患,研究落实解决安全生产中的各种问题。,每周安全大检查、安监员班班查、领导带班和干部走动巡查、“零点行动”动态检查等多种形式的不定时、不定点检查工作,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动态管理。,建立安全绩效考核奖惩机制,从隐患治理、工伤控制、反“三违”、重点工作落实和安全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考核兑现。,执行安全确认,各岗位执行菜单式确认交接班,作业过程中推行“三三整理”,通过班前、班中、班后三个阶段对职工情绪、现场环境和安全隐患三方面进行安全确认。,安全生产技术支撑系统,制定矿井长远规划,实施机械化改造,优化矿井采掘接续方案,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将职工岗位技术创新纳入技术管理的重要范畴,引导职工技术创新、岗位创新。,长期与科研单位合作,不仅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技术难题,还提高了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从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七个技术环节着手,把“一通三防”作为技术管理重点,提高各专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坚持一工程一措施、一规程一会审制度,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范作业。,安全投入保障体系,安装矿井水情监测预警系统,对井下主要涌水点、中央水仓明渠水温、水压、流量实行在线监测。,对井田区域进行三维地震勘探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探明了区域内的采空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瓦斯赋存情况等,有效地进行超前治理。,安设综合防灭火设施,提高了矿系统,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在采掘工作面安装了顶板在线监 煤机内外喷雾、支架架间喷雾,测系统,有效防止了顶板事故的 综掘巷道采用除尘风机,大巷和发生。 顺槽安设了风水联动装置,有效建成矿井应急广播系统和井下无线通讯系统,提 改善井下作业环境。高矿井信息化程度。该矿通过“1263”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近几年来矿井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截止 2016 年年底,矿井已实现多年连续安全生产,不断延长了矿井安全生产周期,并先后荣获了“安全生产零死亡特级示范矿”、“文明生产单位”、“企业文化示范矿”等荣誉称号。,煤炭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煤炭企业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煤炭企业安全技术审批管理制度煤炭企业设备设施检查维修制度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办公会议制度煤炭企业安全生产调度管理制度煤炭企业日常安全检查制度煤炭企业安全投入保障制度,联系我们煤矿安全制度需求安全制度名称示例煤炭企业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煤炭企业安全培训管理制度,想获取更多内容,请搜索微信公众号“管理大数据”后台留言,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