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3 年 1 月 19 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人大重阳是上海重阳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裘国根先生向母校中国人民大学捐款 2 亿元的主要资助项目。人大重阳是一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聘请了来自十多个国家的 77 名前政要、银行家、知名学者为高级研究员,与近 30 个国家的智库开展合作关系。人大重阳旨在“把脉金融,钻研学术,关注现实,建言国家,服务大众。”2014 年人大重阳入围由美国宾州大学推出的、国际公认度最高的全球智库报告2014的“全球顶级智库150强”,列第106位,是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并行入围的七家中国智库之一。推动贸易畅通 共建丝路繁荣“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研究报告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上的发布报告核心提示在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后不到 3 个月,2015 年 6 月 18 日 -19 日,环球网、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义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贸易畅通、共建繁荣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国际论坛”。来自美国、俄罗斯、西班牙、阿根廷、英国、韩国、印度、土耳其、巴基斯坦、斯洛文尼亚等数十个国家政、高、学、社研等各界人士济济一堂。在论坛上,主办方发布推动贸易畅通、共建丝路繁荣:“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研究报告,旨在推动“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网络建设,实现贸易畅通、共同繁荣。报告核心要旨如下:为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贸易畅通,人大重阳首创关键概念“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即“一带一路”沿线经济规模和国际贸易额较大,具备区位优势、开放特征,带有杠杆、撬动、集聚、辐射等功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推动贸易畅通的关键在于找对支点城市,并发挥支点城市的重要作用。 为此人大重阳提出一套新的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标准,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排名。 根据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指标体系,排出上海、北京、深圳等优势城市,义乌、张家港等潜力城市,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等战略城市。 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贸易合作可通过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建设来实现。加强支点城市建设,是带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构建利益共同体的关键所在。前 言 报告概要 第一章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研究意义 一、国家战略的需要:培育支点城市,撬动跨国贸易 二、推动贸易畅通的需要:贸易畅通关键在于找对支点城市 三、协调各地方对接的需要:实现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上” 四、实现国际贸易平衡的需要:拓宽贸易空间,优化贸易结构 五、理论研究需要:首创提出了“一带一路”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 第二章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理论依据 一、空间经济学 二、城市竞争力理论 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 四、国际贸易中心理论 第三章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研究成果 一、基本理念 二、研究对象 三、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四、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12 大项指标解析 第四章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排名 一、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综合评价方法 二、“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排行 (一)“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排名 (二)“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分类与政策建议 一、“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国内内地)应分为三大类 (一)优势支点城市 (二)潜力支点城市 (三)战略性支点城市 二、建设“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目 录1355556666777888810111112121415151517192123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1前 言自公元前126年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凿通中国与亚欧大陆腹地的贸易路线后,智慧、勤劳、勇敢的人们在两千多年间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道路,被后人统称为“丝绸之路”。各国人民通过陆上和海上的丝绸之路相互往来。因此,贸易畅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重点。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亚欧各国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建设加快,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为“一带一路”经贸往来跃升到新的高度提供了有力支撑。大部分贸易过程发生在城市之间,城市的流通功能和节点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大合作、大金融的深入发展,以及城际流通水平和流通效率明显提高,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始应用,商业模式不断创新,一大批具有明显的集聚、辐射、枢纽功能的市场在亚欧大陆上崭露头角,研究、设计“一带一路”贸易支点城市网络体系已成当务之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 2014 年 APEC 北京峰会上表示,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贸易畅通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关键所在,而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是来落实贸易畅通和互联互通。2015 年 3 月 28 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和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文件,目前已获得了来自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多国的政策对接。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则是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最快捷抓手,因此,发展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尤其是具有成长潜力的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对“一带一路”建设具有引领、带动和撬动作用。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3报告概要本报告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需要,从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国家战略需要,从贸易畅通需要、地方发展需要、国际贸易平衡需要、理论研究需要等方面出发,围绕“一带一路”长期规划,在充分借鉴吸收国际贸易及城市竞争力等领域的理论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 并选取国内外沿线城市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由此,我们完成了推动贸易畅通,共建思路繁荣: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系列评价报告(系列报告之一)的研究。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系列评价报告(2015)的研究。报告主要内容:零的突破:到目前为止,国内尚无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研究。本报告在此提出了“支点城市”这一概念,是国内首份以此为研究对象的报告。一个核心问题:从“一带一路”规划出发, 研究哪些城市应成为国际贸易支点城市,从而成为建设“一带一路”推动贸易畅通的重要抓手; 以及对这些 国际贸易支点城市 应用何种指标来衡量;应采取何种政策来促进发展。两种方法:主要采用定量分析研究方法,辅以定性分析方法,综合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及城市竞争力等理论得出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估体系。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专家评分法对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进行分析研究。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评价应是主观与客观结合,既考虑到现状与实际情况,又考虑到未来发展与战略构想。三大成果:成果一:首创性地提出了 “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 由12大项、38 小项指标组成,这是国内首个针对“一带一路”的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成果二:得出一系列 “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排行榜”, 包括 综合排名、总量排名、人均排名和专项排名。成果三:认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国内内地部分)应主要划分为四大类别:优势支点城市、潜力支点城市和战略性支点城市,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四类城市政策建议:本报告将中国内地国际贸易城市分为四大类,并分别提出政策建议:1. 优势支点城市(如上海、深圳),应继续利用现有优势,发挥对其周边支点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4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2. 战略支点城市(如乌鲁木齐、西安),各方面条件蓄势待发,应从政治、战略高度加大扶持力度。3. 潜力支点城市(如义乌、张家港),具备支点潜力,但面临条件制约,因此, 要打破制约这些城市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破除行政级别瓶颈。4. 位于支点城市辐射带的城市,要配合大局,避免“一哄而上”、无序竞争。五点研究价值:1. 贸易畅通是 “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合作内容,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是经贸合作及贸易畅通的重要保证。2. 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要形成集群效应、网络效应,才能确保贸易畅通、共建繁荣。3.“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建设要找到对口城市,对外投资关键在于找对支点国家,而对外贸易关键在于找对支点城市,符合“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规律。4.中央与地方协调,避免“一哄而上”、无序竞争,实现 “重点布局、陆海统筹、东西兼顾”。5. 理论价值:目前尚没有对“一带一路”支点城市的评价体系,本报告是首次尝试。报告受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获得性等限制,研究对象暂放在国内,后续会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国外。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城市选取,丰富评价指标,进行支点城市参数的研究,深入论证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战略性作用、国内城市的国际化程度与发展路径,将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5第一章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研究意义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结合国际形势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决策。其国际意义在于促进沿线各国的互联互通的同时继续深化我国全方位对外合作,力求建立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应当如何全面推进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关系?人大重阳首创性地提出一个关键概念:“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是指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规模和国际贸易额较大,具有良好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及开放的商贸投资环境,有较强集聚、辐射等功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人大重阳认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是推动贸易畅通,进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成功实施的保证;其中的重中之重,是“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应如何确定与分类,这决定着未来政策的制定和支持,决定未来的资源布局和推进规划。准确评价支点城市,是实现全面布局、陆海统筹、东西互济,避免“一哄而上”、资源浪费的首要工作。一、国家战略的需要:培育支点城市,撬动跨国贸易根据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理论,国际贸易中心城市是开拓全球市场的重要平台和渠道,也是获取全球资源的战略前哨。但是,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形成需要深厚的工业和贸易底蕴,长期的积累和建设。 因此,可以称作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数量较少。“一带一路”倡议覆盖了人口数量众多、地域分散的欧亚大陆中轴。不少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工业积累程度参差不齐,金融及配套服务体系相对缺乏,并且远离传统的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因此,必须进行理论创新、政策创新和实践创新,从“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出发,培育沿线的贸易支点城市。二、推动贸易畅通的需要:贸易畅通关键在于找对支点城市贸易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中最重要的内容。贸易往来一直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内容。历史上,无论是陆上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首先都是贸易之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推进区域大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重点是找对节点国家, 推动贸易畅通的关键就在于找对支点城市,发挥支点城市的作用。在贸易畅通的推动下,才有道路和设施联通的需求,才有资金融通的推力,才有民心相通的基础。打造支点城市将会明显改善相关地区的贸易环境,对周边国家撬动作用更加明显,符合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规律。三、协调各地方对接的需要:实现合理布局,避免“一哄而上”建设“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6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中央与地方合力推进,首先需要准确选择支点城市、发展支点城市、实现支点城市的带动作用。我们认为重点有四:一要重点发挥优势支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二要破除制约潜力支点城市成为优势支点城市的制度障碍和瓶颈,其中重点是要加大改革力度,打破行政级别的束缚;三要重点扶持战略支点城市,加强其能力建设;四要以“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实现合理布局,避免个别地方出现“一哄而上”、无序竞争而造成资源浪费,将支点城市辐射带的地区纳入整体发展规划。四、实现国际贸易平衡的需要:拓宽贸易空间,优化贸易结构中国要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需要立足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既有优势,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拓宽贸易空间,优化贸易结构,进而促进贸易平衡。在“一带一路”的机遇下,市场主体可以从贸易畅通入手,把握与沿线国家贸易投资的机遇,拓展国际贸易新空间;实现产业投资与国际贸易的新结合。站在制定国际贸易发展规划的角度,应探索“一带一路”关键节点城市之间的合作,实现支点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结合。五、理论研究需要:首创提出了“一带一路”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产学研各界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研究很多,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构想。但对“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提法较少,更没有提出如何选取城市作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进行培养、推动,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建设思路。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智库在建设支点城市中的支持引导作用,从学术和智力方面对支点城市的选取和评价提供理论、政策和方法支持。针对以上需要,本报告立足于推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从沿线城市国际贸易入手,通过产业基础便利、产业配套便利、国际贸易体量、区位优势、国际化程度、国际辐射力、政治影响力等指标,评价沿线的贸易重点城市,选出“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支点城市,并据此建议政府有针对性、先后性地对“一带一路”进程进行推动,充分发挥各重要城市的支点性作用和撬动作用,推进建设有潜力的城市成为区域的贸易中心,并通过其向末端的深化,进而通过促使各支点性城市的互联互通,形成框架性网络,逐步实现网络的密集化发展。 第二章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理论依据“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理论框架,以空间经济学、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不平衡发展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等反映全球化新形势的学术前沿进展为支撑。一、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学研究资源在空间的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空间区位问题。尽管拥有长久的历史渊源,但直到 19 年藤田昌久、克鲁格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7曼和维尔伯纳斯出版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一书后,才成为主流经济学一个分支。空间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是用一般均衡理论来解释地理空间中经济活动的集聚现象, 理论基础是规模报酬递增和运输成本之间的权衡关系 。1空间经济学主要研究集聚,发展趋向主要是扩展理论,寻求实证研究,探讨空间经济的福利和政策含义。其中,国际模型,也就是产业集聚与国际贸易,主要围绕着国际专业化和贸易、产业集聚、可贸易的中间产品、贸易自由化趋势对一国内部经济地理的影响等。对于“一带一路”支点城市建设规划起到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作用。二、城市竞争力理论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 波特认为当国家竞争上升到国际层面,城市则成为国际贸易或国际投资的重要支撑,城市的竞争归根结底要首先考虑国家因素。而政府的作用在于提供良好的国际贸易和投资环境。由国家竞争优势到城市竞争优势,国家和政府在竞争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城市则是经济集群形成的最佳地点。波特城市理论总结出具有操作性的竞争模型:一是国家性和本地化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城市的竞争力。二是政府角色得到充分重视。三是城市竞争力模型是由波特的国家模型导向的。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是经济学中最具历史传统的内容之一,新的全球化条件下,兴起了新生产要素理论及产业内贸易理论等新贸易理论,以不完全竞争市场和规模经济为前提,从动态出发考虑需求情况,建立起一系列贸易模型。 国际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倾向取决于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所拥有的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域优势。“一带一路”倡议将掀起包括基础设施投资在内的国际投资新浪潮,国家作用明显增强,成为当代国际投资的基本特点。四、国际贸易中心理论国际贸易中心是指一国基于全球分工,经过国家战略层面的战略规划,选择一个或若干个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土城市作为全球资源配置的平台。成为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主要载体,承担国家的战略任务,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2国际贸易中心应具备国际性消费、商品流通能力强、商贸商务能力、国际会展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化程度高等功能。国内外学者对评价城市国际化水平的研1. 参见 Fujita, M .andThisse, J-F.,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Cities, Industrial Location,andRegionalGrowth.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2. 汪亮:国际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经验和启示,载城市观察,2011 年第 4 期,第 51-64 页。8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究成果。Grosveld 提出的“成就城市的要素”指标群概念从贸易交通、生产服务、金融等11 个方面比较城市发展水平。195 年我国政府和研究部门利用“德尔斐法”研究,选出人均 GDP 等关键指标及 13 项参考指标。后顾朝林、叶贵勋等相继提出了评价指标体系,倪鹏飞等提出了城市竞争力概念框架和测度指标体系。“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现实发展的特点和特殊性。因此,本报告在城市重要性排名上,吸取国内外专家的指标体系的因素,形成“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 33. 易斌、于涛、翟方国:城市国际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载经济地理2013 年第 33 卷第 9 期。第三章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研究成果一、基本理念“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是指在“一带一路”沿线,经济规模和国际贸易额较大,具有区位优势、良好贸易投资环境,有较强集聚和辐射等功能,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合理确定并培育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对于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体系及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二、研究对象在构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注重效率和盈利能力。而传统的城市研究,由于受到行政层级的限制,未能对一些在商贸领域极具比较优势的县级行政单位进行研究比较,这可能使得这些地区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未能充分释放这些地区在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潜力,发挥其在贸易领域所具有的支点及撬动作用。故除传统的 4个直辖市和 333 个地级行政单位外(不含港澳台地区),本报告将全国百强县也作为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候选对象纳入考量。三、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提出了“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 ”(RDCY One Belt One Road International Trade Pivot Cities Evaluation System),包括 12 大项、38 小项指标。人大重阳认为,为了解决如何确定支点城市问题,有必要全面了解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国际贸易现状、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国际化程度及吸引力等相关指标。比如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国际化程度及吸引力决定了城市国际贸易的基础构建水平及未来发展的高度。根据“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定义,结合国际贸易中心城市理论、城市竞争力评价理论等理论,形成了“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9表 1: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评价项目 二级子项量化指标 /定性分析备注(专家评分)区位优势基础设施机场(含洲际机场)国际港口铁路(高速铁路)、公路人力资源城市人口规模贸易投资人才外语应用能力国际投资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物价稳定程度国际商贸环境政策支持、司法完善税收适宜、通关便利商贸资源集中程度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完善度周边制造业基地产业升级转移便利产业配套IT 基础设施中介服务配套服务专业服务体系国际贸易客观指标人均进出口贸易额服务贸易占比国际贸易增长率跨国企业吸引力跨国公司总部所在跨国企业数量跨国企业家数量创新研发能力鼓励创新政策教育创新研发创新转化便利金融可获得性金融基础设施国际结算便利性金融创新中心国际化程度要素国际化程度国外人口占比指数发布中心国际会展中心友好城市数量国际吸引力宜居程度文化环境接待入境游数量总计 总计10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四、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12 大项指标解析1. 基础设施优势国际贸易支点城市首先应当具备的条件就是便捷、通畅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区位优势是评价支点城市的首要指标。近期来看,应当利用既有优势城市的基础设施;长期来看,应当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互联互通的过程中重点培育国际贸易潜力支点城市和具有区域优势的国际贸易战略支点城市。2. 人力资源城市人力资源包含产业人才基础和国际贸易人才基础这两个方面。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决定了其能吸引和提供的产业劳动力规模。质量要求主要是适应国际贸易需求的,即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较强的国际沟通能力、熟悉国际惯例的专业人员。因此,要评价与发展“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性城市,应当重点考虑人力资源条件,特别是国际贸易人才的储备与吸引能力。3. 国际投资环境国际投资环境是评价一个城市国际吸引的综合经济指标。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市场开放程度越高,物价水平越稳定,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越强。4. 国际商贸环境国际商贸环境是评价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能否实现国际贸易发展、构建国际贸易便利化环境和条件指标,决定交易成本的高低及交易行为的便利性。国际商贸环境一经形成难改变。因此,人大重阳将国际商贸环境作为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最核心的特征之一,用以评价支点城市的现有优势和未来发展潜力。5. 产业基础产业基础指标衡量城市的产业结构完善程度,周边的制造业基地配套程度,以及未来产业升级转移的便利程度。产业集群的规模、产业配置的合理与完善程度、传统制造业的升级及向周边的扩张能力,决定了城市对全球国际贸易的影响力。6. 产业配套产业配套主要是指与国际贸易相关的现代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包含 IT 基础设施建设、国际贸易配套中介服务及其他专业服务体系建设等。制造业、货物与服务贸易、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服务业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确保了跨国生产效率和流动效率的有效性。7. 国际贸易客观指标国际贸易指标是评价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最基础指标。国际贸易的规模事关全球贸易格局,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决定着未来是否仍然具备作为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体量。而现代全球资源配置体系下,服务贸易占国际贸易的比重一方面体现了一国在尖端技术方面输出的能力,另一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人大重阳认为,虽然贸易额等客观量化指标确实具有基础性作用,但是不能仅仅考察这些指标。“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应当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客观量化指标,又包括主观评价指标;既反映市场自身的均衡,又体现“一带一路”战略倡议;既包括反映现状的存量,又包括反映潜力的增量。因此,贸易额仅仅是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11部分,不能将支点城市简单理解为按贸易额排序。8. 跨国企业吸引力跨国企业吸引力指标体现对跨国企业的吸引程度,主要包括跨国企业总部的进驻数量、跨国公司的进驻数量、跨国企业家数量。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由于在产业基础、商贸环境、人力资源、投资环境、产业配套等方面的优势,吸引众多跨国企业的进驻,并具备大量的跨国企业家等高端管理人才。9. 创新研发能力创新研发能力指标体现的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持续发展能力,其实现程度依赖良好的政策环境,并在政策支持之下开展产业创新性教育、创新成果的广泛传播和转化等,并以此方便实现产业化发展。这种创新与转换是推动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反过来又增强了城市的吸引力,提高了城市的地位。10. 金融便利性金融便利性指标主要衡量其金融便利的程度。国际结算便利在国际贸易往来中起到重要作用。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应实现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备,能够成为国际结算、贸易融资、金融创新的区域中心甚至是全球中心。11. 国际化程度国际化程度指标直接体现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国际化现状及其国际吸引力。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应当是便利的国际贸易产品集散地,应具备丰富的国际会展功能,能够体现对国际贸易资源配置的影响,外在表现为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友好城市或国际友好关系城市。12. 国际吸引力国际吸引力指标用以评价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软性指标。主要包括地区的宜居程度,是否具有包容的国际文化特征,直接体现在接待入境游的数量上。例如,店铺招牌用双语甚至多语的数量及占比,多种语言的应用等都是体现国际吸引力的一项重要观察指标。第四章 “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排名一、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综合评价方法本报告根据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综合评价体系各项指标,选取2013 年的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数据,在分别量化计算出各项总量、人均量的同时,结合专家评分等定性分析方法进行排名。使用的指标包括外商投资额(FDI)、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贸易额、人均 GDP、人均进出口额、基础设施及区域优势等反映国际物流便利、外贸增长率的指标,赋予不同权重,对“一带一路”沿线贸易支点和中心城市进行研究,分析国际贸易支点城市优势及发展潜力,进而对“一带一路”沿线城市进行排序。1、主成分分析法主 成 分 分 析 法(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PCA)是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其核心原理是利用降维的思想,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12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主成分分析法具体有如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原始指标数据的标准化:采集P 维随机向量 ,n 个样品 构造样本矩阵,对样本矩阵元进行标注化处理 其中 ,得到标准化矩阵 Z。第二步:对标准化矩阵 Z 求相关系数矩阵 其中解样本相关矩阵 R 的特征方程得出 P 个特征根。确定主成分 ,使得信息利用率达 85% 以上,对于每个 ,解方程组 得到单位特征向量第三步:将标准化后的指标变量转换为主成分 称为 P 主成分。第四步:对 m 个主成分进行加权求和,即可得最终评价,权数为每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2、专家评分法专家评分法是一种定性描述定量化方法,它首先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要求选定若干个评价项目,再根据评价项目制订出评价标准,聘请若干代表性专家凭借自己的经验按此评价标准给出各项目的评价分值,然后对其进行结集。专家评分法具体采用加权评价型。将评价对象中的各项指标项目依照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给与不同的权重,即对各因素的重要程度做区别对待。其中: 评价对象总得分;评价对象的 指标项得分;指标项的权值。且:二、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排行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排名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城市中遴选出具有国际贸易支点影响力的城市进行分析,在国内 333 个地级市和 4 个直辖市及百强县的统计数据基础上,选取国际贸易总额(含进出口数据)排名前100 位的“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作为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排名对象。排名得出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综合排名、优势城市排名、潜力城市排名和战略城市及县域排名。(一)“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排名1、“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综合排名按照“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评价体系,结合城市历史发展、现实状况、未来规划,在整体综合考虑城市的经济状况、国际贸易规模与效率、产业优势、区位优势、金融便利性、政策扶持等全方位因素的情况下,得出了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综合排名。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13表 4-1:“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综合排名综合排名 城市名称 综合排名 城市名称1 上海 26 佛山2 北京 27 福州3 深圳 28 烟台4 重庆 29 温州5 杭州 30 中山6 广州 31 江阴7 天津 32 太仓8 苏州 33 唐山9 大连 34 昆明10 厦门 35 常州11 武汉 36 济南12 宁波 37 泉州13 南京 38 常熟14 无锡 39 太原15 东莞 40 绍兴16 成都 41 哈尔滨17 张家港 42 威海18 青岛 43 合肥19 珠海 44 长春20 义乌 45 南通21 沈阳 46 淄博22 郑州 47 嘉兴23 长沙 48 惠州24 西安 49 潍坊25 东营 50 南昌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统计公报、教育部、CEIC、WIND,下同。在国际贸易支点城市 - 优势城市排名中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天津、广州等城市。而在国际贸易支点城市 - 潜力城市排名当中包括义乌、张家港、江阴、惠州、太仓等城市。国际贸易支点城市 - 战略城市特征是国际贸易体量不高、综合排名靠后甚至未能进入综合排名,但由于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重要战略位置,能够连接国内外、带动国内外城市发展,须将这类城市纳入到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建设的考虑中去。在综合考虑该类城市的地理位置、经济走廊规划中的地位、国际贸易布局、基础设施状况、城市人才状况等因素情况下,本报告得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战略城市,包括但不限于乌鲁木齐市、西安市、喀什市、昆明市、兰州市、拉萨市等城市。14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表 4-2: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潜力城市排名潜力排名 城市名称 备注(省份)1 珠海 广东省2 张家港 江苏省3 义乌 浙江省4 江阴 江苏省5 太仓 江苏省6 惠州 广东省7 佛山 广东省8 中山 广东省9 青岛 山东省10 常熟 江苏省3、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县域城市排名为了进一步分析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发展的均衡性,综合考虑行政级别、历史沿革、人口数量等因素为城市发展带来的差异,在考量县级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贸易规模、区位优势等因素的基础上,得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县域城市排名。表 4-3: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县域城市排名排名 县市 备注(省份)1 张家港 江苏省2 义乌 浙江省3 江阴 江苏省4 常熟 江苏省5 太仓 江苏省6 慈溪 浙江省7 余姚 浙江省8 海宁 浙江省9 宜兴 江苏省10 晋江 福建省(二)“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1、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整体布局不均衡。从“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排名结果来看,目前“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整体分布不均衡。大部分支点城市主要集中在江、浙、沪等沿海地区,而位于西部尤其是“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区新疆的国际贸易支点城市数量太少。作为中国的西北门户,新疆地缘优势明显,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体系较为完善。面对中亚西亚的广大地区,如果仅仅依靠乌鲁木齐和霍尔果斯等少数几个贸易支点城市,是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152、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发展受行政级别束缚。从排名结果整体来看,行政级别越高的地区的国际贸易发展程度往往更高。但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开放度与行政级别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行政级别的区别会导致资源分配上的差异。注意到义乌、张家港这样的县级市在综合排名中也能名列前茅。所以应该要突破行政级别的束缚,发挥各地优势,坚持市场导向,让资源合理分配,保证资源的高效率利用。3、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软硬件建设有待提高。从“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的排名结果来看,软件建设集中反应为市场开放度、政策支持力度、金融信息服务等方面。各城市的基础设施、物流建设还有待加强,东西部基础设施完备程度差异较大,城市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筹协调,阻碍了地区之间互联互通效率的提高。此外,“一带一路”中的国际贸易城市已不只是传统意义上货物贸易,还包括技术和服务贸易,需要更完善的知识密集产业作为支撑。而目前,各城市能提供的金融服务、营销服务和风险管理等软件基础设施与“一带一路”贸易体系的要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第五章 人大重阳“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分类与政策建议一、“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国内内地)应分为三大类通过对国内城市国际贸易效率及资源占有状况的交叉对比,结合城市历史、现状与发展后,得出如下结论:“一带一路”国际贸易支点城市可分为四大类:- 优势支点城市(特征之一贸易额高、增速稳定的贸易中心城市)- 潜力支点城市(特征之一贸易额较高,增速较快,或遇制度瓶颈的贸易支点城市)- 战略支点城市(特征之一极具区位优势、目前各方尚有待发展的贸易支点城市)- 及其他支点配套城市(国际贸易支点城市辐射范围周边的城市)(一)优势支点城市1、总体特征根据评价结果,传统国际贸易发达的城市在国际贸易规模庞大,区域优势明显,贸易环境出色,产业结构完善,国际吸引力强,一直是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作为国际贸易优势支点城市,可以倚重并发挥其在“一带一路”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具备长期规划区位优势明显、产业结构完善、辐射周边市场广阔等特点。2. 典型城市上海:在国际贸易贸易支点城市的排名中,上海位列第一位。上海市不仅常住人口超过两千万,而且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2014 年16 人大重阳研究报告图 5-1:2008 年 -2014 年上海对外贸易总额及增速数据来源:海关总署4. 上海统计网:stats-sh.gov/区位优势: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向外通达全球市场,向内辐射我国腹地。2014年上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 75529 万吨,口岸货物进出口约占全国的 27%,全球的 3%,全面超越中国香港、新加坡;服务进出口贸易占全国的 30%、全球的 2% 左右。4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近 2.9 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当年全国的 11%。上海自贸区是中国大陆境内第一大自由贸易区。政策支持与长期规划: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城市,长期排在中国城市 GDP第一位,在城市发展规划和政策扶持上,长期保持政策连续性。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 2014-2015 年重点工作安排表示,加快“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决策部署,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将重点推动“两个创新”(推进贸易制度创新、推进贸易方式创新)、“两个提升”(提升贸易主体能级、提升贸易服务功能)、“两个完善”(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完善贸易投资环境)。人大重阳研究报告 17图 5-2:上海市国际贸易支点城市综合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海关总署 CEIC WIND 产业基础:长三角是我国重要制造业基地,集中大量开发区、产业园区,拥有一大批具有国际知名品牌。上海代表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人才、技术、资金优势明显。长三角日益成为吸纳外资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在中国制造 2025 政策支持下将大有可为。周边辐射:长三角是我国重要的城市集群,经济发达,周边人口一亿多,具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巨大的消费能力,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高级人才和劳务。而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让上海具备了强大的辐射能力。增长平稳: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贸易规模,并且吸纳了长三角地区的贸易。如果上海希望提高外贸增速,就必须扩大其辐射带,寻找新的增长点。(二)潜力支点城市1. 总体特点:此类城市具备相对较大的国际贸易体量和稳定快速的国际贸易增速,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在成为国际贸易支点城市上还有比较明显的瓶颈。而一旦打破这些瓶颈,实现资源的完整配置,这类城市将会实现一个相当快速的发展。潜力支点城市国际贸易效率较高、具备一定的优势、软硬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