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医生】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_110页_5mb.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丁香医生】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_110页_5mb.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丁香医生】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_110页_5mb.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丁香医生】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_110页_5mb.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丁香医生】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_110页_5mb.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丁香医生】2022国民健康洞察报告_110页_5mb.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1稳住稳,从禾(粮食),从隐(藏匿),表示藏匿谷物。在缺乏粮食的年代,家有藏粮,心里不慌。从表面字义来看,老祖宗对稳的理解 ,就是提前做好各种准备,以备不时之需。2022 年,新冠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截至 2022 年 3 月 28 日,全球已确诊新冠患者近 4.8 亿,死亡逾 610 万人。这一切不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而且给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创。 另一方面,老龄化和低生育率如影随形,结伴而至,二者也将成为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随之而来的挑战与机遇,也需要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积极应对。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以积极的心态抵御焦虑,以健康的体魄抵御疾病,以有效的疫苗抵御疫情,以顽强的绿码抵御恐惧这些都是我们稳住的基础。稳住,也是今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的主旋律。我们看到,疫情之下,虽然大家对于健康的期待略有下降,但仍有不少人认为我比社会平均水平更健康,认为自己做得还不错。与此同时,疫情带来的偏宅生活中,将近八成人对饮食健康有更高期待,半数人饮食习惯变好;男性的护肤意识也正在崛起,66% 的男士认为皮肤非常重要;也许受老龄化及退休政策影响,很多人的运动自评分数也有所提升,虽然运动历来都是自评最低的一项;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把对抗焦虑这个主题本身融入自己的生活风格之中,乐观成长这些行为的改变,说明我们在健康这件事情上,不但没有躺平,反而在创伤中逐渐学会疗伤、学会自愈、学会成长。今年是国民健康洞察报告发布的第四年,也是丁香园 - 丁香医生共同探索健康生活方式的第八年。八年来,我们见证了科学的崛起,也见证了谣言的倒下;见证了人们在疫情突起时的焦虑,也见证了疫情平复后的欣喜。 健康更多,生活更好 是我们的愿景,惟愿疫情早退,人人安稳。李天 天丁香园创始 人引言INTRODUCTION健康期待略有下降人们的健康期待与健康自评之间一直存在着较大差距。与 2020 年比较,2021 的差距值略有减少,主要来自于人们对健康期待值的下降。在健康自评方面,除了运动健康自评有所上升、身体健康自评持平之外,其他各方面健康自评均有所下降。隐形的健康很重要在各类健康困扰中,人们对身材的关注首次超过皮肤,排名第二。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依然稳居第一,但人们担心自己患有心理问题(91%)的比例远远高于实际确诊(30%)。与此同时,人们对眼睛和口腔问题关注度提升,均有三成人表示受其困扰。我比社会更健康尽管人们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自评不高(6.64),但人们对于社会心理健康的评价更低,仅 5.75 分。一方面,人们向外看认为整个社会压力的卷给不少人造成了心理负担;另一方面,人们向内看,认为自己做得还不错,并且乐观地认为合理的宣泄也是心理健康的体现。半数人饮食习惯变好疫情带来的偏宅生活中,仅有一成人认为自己饮食习惯变得更不健康,而有半数人认为自己饮食习惯变得更健康。同时,人们的饮食观也在发生改变,除了低糖低盐低油低辣以外,开始注重荤素比例和营养搭配。2021 的食品热词是无糖饮料。运动频次提升并呈现种类多样化运动是最具心理门槛的一种健康习惯,一直以来也是期待与现实差距最大的领域。可喜的是 2021 年人们的运动自评分数有所提升,趋势向好。其中,散步这类不依赖工具的单人运动依然最受欢迎,自行车和跑步类户外运动热度下降,攀岩滑板等小众运动得到更多关注。三人行必有半夜入睡者有 38% 的人在 12 点后入睡,这一人群中有 20% 的人甚至在 2 点后入睡。人们的睡眠困扰,部分是主动因素,如失业待业人群;而也有不少是被动因素,以全职妈妈和和网络主播为典型。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时间 12 小时以上的人有睡眠困扰的比例更高,易形成恶性循环。主要发现MAIN FINDINGS0203成人疫苗接种关注度普遍提升除了儿童疫苗,成人疫苗的重要性也逐渐获得人们的认可。新冠疫苗的认知度最高,其次是 HPV 疫苗。上市时间更短人群更窄的带状疱疹疫苗,在短时间内关注度也快速提升,这可能得益于人们的预防意识提升和公众科普的力量。疫情或带来在线问诊普及率提升疫情影响下,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凸显。84% 的人愿意尝试与使用线上问诊,这一比例相比 2019 年提升了 24 个百分点。除了关注自身健康之外,部分用户会通过互联网为父母、孩子、配偶进行健康咨询,在线问诊逐渐成为家庭健康管理的重要方式之一。护肤女主外男主内尽管护肤市场发展较快,人们目前依然以基础护肤和保持生活习惯为主,医美使用者占比仍不高。男性护肤意识在崛起中,男女对于基础护肤都有较高重视程度,此外更多女性的措施是少化妆与防晒,而更多男性则是保持良好饮食习惯与良好作息。口腔健康高关注低行动口腔问题在 2022 年健康困扰中排名第六,但目前人们缺乏多样应对手段。多数人保持口腔健康的方式仅做基础清洁,即刷牙。对于牙线、漱口水、冲牙器等补充手段认知与使用比例较低。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洗牙者也不足半数。目录CONTENTS01081114182027323535中国人口与健康素养现状1 三口之家占比逐年下降,独居户不断增加2 疫情带来健康素养水平的快速提升,达到 23%3 传染性疾病发病人数大幅下降02总体健康趋势1 健康意识趋势1.1 健康定义:全面定义健康,点滴渗入生活1.3 身材困扰首次超过皮肤,眼睛困扰有所上升1.2 期待与自评 Gap 缩小,运动有所改善2 健康信息获取能力2.2 八成人使用微信获取健康信息2.3 主动获取信息者占据主流2.1 心理有困扰但不需获取信息来改善04032021 健康生活方式1 饮食1.1 观念:79% 的人对饮食健康有高期待1.2 行为:半数人饮食习惯变好了38391.3 消费习惯:健康产品认知开始改变专家解读:阮光锋42432 运动3 睡眠2.2 行为:男女运动大不同2.3 消费习惯:运动关键是动起来专家解读:周倩2.1 观念:运动更积极,种类更丰富3.2 行为:每三个人中有一人 12 点之后入睡3.3 消费习惯:应对睡眠困扰,手段多种多样专家解读:徐昊3.1 观念:工作属性影响睡眠状况4 心理4.2 行为:行动上绝不能躺平4.3 消费习惯:近 7 成体验过心理产品 / 服务专家解读:叶壮4.1 观念:感官上很 卷 很焦虑5 皮肤5.2 行为:护肤这件事女主外,男主内5.3 消费习惯:二成男士盲买护肤品5.4 医美认知:大众在逐步接受与尝试专家解读:慕彰磊5.1 观念:皮肤状态满意程度不高4547525355575960627175767879838689056 口腔6.1 观念:口腔困扰位列第六6.3 消费习惯:洗牙次数不足 1 次 / 年专家解读:许跃6.2 行为:口腔护理处于初级阶段909292947 医疗服务7.2 体检:四成人年体检次数不足一次7.3 线上问诊:用户端和医生端需求均上升7.1 疫苗:新冠疫苗和 HPV 疫苗最受关注 969810004附录1 样本分布2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内容(健康 66 问)调研方法样本分布情况10410410606PART1中国人口与健康素养现状1 三口之家占比逐年下降,独居户不断增加2 疫情带来健康素养水平的快速提升,达到 23%3 传染性疾病发病人数大幅下降071 三口之家占比逐年下降,独居户不断增加2021 年,国家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这次普查漏登率为 0.05%,普查结果相对真实可靠。从数据来看,十年间死亡率保持相对稳定,约为 7,意即如果我们将全中国人口看作一个千人群体,每年这个群体死亡约 7 人;而人口出生率则自 16 年后逐年下滑,在 2020 年首次跌破 10,低至 8.52,也即是说,这个千人群体中每年出生人数不足 10 人。死亡率的相对稳定,是现代医学保持稳定发展和国民生活条件提升的见证。在疫情全球爆发的2020 年,死亡率依然保持稳定,意味着医疗资源有能力对急性传染病进行有效防控。而我国在十年间应对慢性病的各种防控举措,对于一个老龄化社会的死亡率稳定也展现其有效作用。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以上两个数字直接相关,出生率的下滑也带来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连续五年下滑,从 2016 年的 6.13 降至 2020 年的 1.45。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数据说明:由于 2020 年开展了人口普查,因为对应率相应做了调整)注:人口自然增长率 = 人口出生率 - 人口死亡率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人口出生 率 () 人口自然增长 率 ()人口死亡 率 ()7.147.137.137.127.077.047.067.087.097.0713.2714.5713.0313.8311.9913.5712.6410.8610.418.526.137.435.96.714.936.535.583.783.321.45082011年-2020年中国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但持续的死亡率稳定和出生率下降,同时也导致了老龄化现象的进一步加剧。我国 65 岁以上的人口占比逐年上升,在 2020 年达到 13.5%这个数字是联合国判定老龄化社会标准数字(7%)的近乎两倍。出生率持续下降,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个棘手问题,2020 年 8 月,柳叶刀杂志发布了关于人口数量及结构变化的文章。文章指出,目前全世界生育率仍旧在持续下降,亚洲、中欧和东欧将是人口缩减速度最快的地区。在中国,这似乎是社会发展带来的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教育机会和职业机会的普及,带来结婚与生育时间的推迟,代际更替时间更长;而另一方面,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下一代居住、教育、陪伴等生育成本的增加,也带来年轻人对于生育的犹豫。这一现象在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家庭户中得到印证。2020 年,我国的家庭户平均人口数为 2.62 人,比 2010 年的 3.10 人 减少 0.48 人。从其间九年抽样数据可以观察到,四人及以上家庭户占比相对稳定,三口之家占比则逐年下降,独居一人户和二人小家庭比例则逐年增加。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13.5%12.6%11.9%11.4%10.9%10.5%10.1%9.7%9.4%9.1%8.9%68.6%70.7%71.2%71.8%72.5%73.0%73.5%73.9%74.2%74.4%74.5%0-14 岁人口占比 15-64 岁人口占比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8.0%16.8%16.9%16.8%16.6%16.5%16.5%16.4%16.5%16.5%16.6%092010年-2020年中国人口结构变化10一人户 二人户 三人户 四人户 五人及以上2011年2013年2015年2017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8年2019年28%28%27%27%26%26%25%23%14%14%15%15%13%14%16%17%18%26%26%27%28%25%26%27%28%30% 22%17%17%17%16%18%18%17%16%16%15%15%14%15%17%16%15%15%14%20112019 家庭户人口分布变化情况这将对未来更长时间范围内的老龄化趋势,带来影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20 年,我国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是 23.15%,意味着 100 个人中有 23 个人具备基本健康素养。按照国务院发布的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国公民的健康素养水平要从 2008 年的 6.48% 提升到 2030 年的 30%。并明确提出 2020 年的阶段性目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 20%。截至 2020 年,阶段性目标已达成。从十年趋势上看,国民健康素养水平在纲要印发的 201 6 年后提升速度加快,2020 年提升幅度最大,这来自于两方面原因 : 第一 , 2019 年 健康中国 行 动 (2019-2030 年) 出台和 2 疫情带来健康素养水平的快速提升,达到 23%2008 年国家卫生部推出首次健康素养监测,并自 2012 年起,每年开展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监测,通过连续监测获得了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数据及动态变化趋势。在监测中使用统一的健康素养水平问卷在全国开展调研。调查问卷共 80 个题目,满分 100 分。 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标准:问卷得分达到总分 80% 及以上,即问卷得分 80 分,被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同时依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将健康素养划分为 3 个方面,即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素养、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基本技能素养。以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将健康素养划分为 6 类健康问题素养,即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114%8%12%16%20%24%02008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6.48%8.80%9.48%9.79%10.25%11.58%14.18%1 7.06%19.17%23.15%什么是健康素养水平?2008-2020 年全国基本健康素养水平数据来源:20082020 年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工作结果2020 年 6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正式实施,给予了更为明确的行动计划;第二,疫情这一年,外部环境因素也带来公众和社会对于健康更为主动、积极的关注与行动。国民健康素养体现在三个方面:知识、行为、技能。从这三方面的提升趋势来看,知识与技能均逐年提升,但行为却并非如此。人们的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在 2016 年前几乎停滞不前甚至略微下降,此后才逐步提升,直到疫情年达到突飞猛进的提升。这也许揭示了,人们在行为层面要产生真正的改变,其动力并不止来自于知识或技能的积累,还有内外部的其他驱动因素。122012-2020 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三个方面10%020%30%40%18.96%201220.42%201320.60%201524.00%201625.82%201730.52%201834.31%201937.15%2020城乡居民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10%020%30%40%11.22%201210.62%201310.36%20159.79%201614.30%201717.04%201819.48%201926.44%2020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10%020%30%40%12.29%201212.47%201313.94%201515.57%201616.38%201718.68%201821.43%201923.12%2020基本技能素养水平数据来源:20082020 年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工作结果有关健康素养的具体六类健康问题中,目前整体素养较高的是安全与急救科学健康观,而慢性病防治素养与基本医疗素养则处于相对更低水平。考虑到前文提及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到 2030 即便整体目标达成,但慢性病与医疗相关素养仍落后较多,恐怕仍不能满足届时的社会健康需求。对于新冠肺炎防治的长期教育,使得传染病防治素养相关素养在 2020 年显然得到了快速的提升。并且在具体的相关涉及健康问题中,公众对出现咳嗽、发热时的正确做法以及运动的好处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等知识点的答对率明显提升。132012-2020 年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六类健康问题010%20%30%40%50%60%42.80%201243.63%201345.72%201546%201648.09%201750.18%201854.11%201955.23%202031.32%201232.12%201333.82%201536%201641.12%201744.48%201848.07%201950.48%2020 安全与急救素养 科学健康观素养18.15%201218.46%201317.08%201519%201622.95%201727.18%201831.66%201935.93%202017.53%201217.12%201315.02%201516%201615.06%201717.05%201819.21%201926.77%2020010%20%30%40%50%60%传染病防治素养 健康信息素养9.07%201211.59%201310.38%201511%201615.71%201718.96%201822.73%2019 202026.73%9.56%20128.30%20139.49%201513%201615.34%201717.38%201819.43%2019 202023.44%010%20%30%40%50%60%慢性病防治素养 基本医疗素养数据来源:20082020 年全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工作结果2016 2017 2018 2019 202030668245671811452783528213765196病毒性肝炎 - 报告发病数2016 2017 2018 2019 202012214791283523113878112886911280015流行性感冒 - 报告发病数14根据 2020 年公布的疾病报告发病数,在新冠发生前,我国的甲乙丙三类传染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在疫情之后,即便计入新冠疫情发病数,总传染病发病人数却在五年内第一次出现下降。一方面来自于防疫政策减少人员聚集,环境消杀清洁也更为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公众在戴口罩、勤洗手等各种卫生意识加强,对于各类传染病的传播路径起到很好的阻断作用。在所有传染病中,下降幅度较大的主要是呼吸系统传染病与消化系统传染病。同时,性传播疾病也有所下降。3 传染性疾病发病人数大幅下降数据来源:20162020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来源:20162020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6 2017 2018 2019 2020694424070308795906728102445077770749近五年全国甲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2020 年报告发病数 Top 10 疾病近 5 年变化趋势:152016 2017 2018 2019 2020101860512846441062277133562712822702016 2017 2018 2019 2020肺结核 - 报告发病数836236 83519367053877576482334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 报告发病数2016 2017 2018 2019 202024421381929550761355191883023433102016 2017 2018 2019 2020流行性腮腺炎 - 报告发病数175001252740129120299961259071手足口病 - 报告发病数2016 2017 2018 2019 20204381994758604644355358194948572016 2017 2018 2019 2020淋病 - 报告发病数115024138855105160117938133156梅毒 - 报告发病数2016 2017 2018 2019 20205436057194621677120464170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 报告发病数1232832016 2017 2018 2019 2020109368578208107591152艾滋病 - 报告发病数数据来源:20162020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16在 2021 年,我国对于新冠肺炎依然采取严格的动态清零政策,新冠肺炎发病人数大幅下降。随着个人防护意识的进一步提升,相信会让其他传染病也会得到良好控制。数据来源:2020 数据来源 - 2020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1 数据来源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截至 12 月 31 日 24 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87071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0发病人数 死亡人数4634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015243发病人数 死亡人数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020 年 2021 年17PART2总体健康趋势1 健康意识趋势1.1 健康定义:全面定义健康,点滴渗入生活1.2 期待与自评 Gap 缩小,运动有所改善1.3 身材困扰首次超过皮肤,眼睛困扰有所上升2 健康信息获取能力2.1 心理有困扰但不需获取信息来改善2.2 八成人使用微信获取健康信息2.3 主动获取信息者占据主流18在给健康下定义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总的来看是要身心健康,具体来说就是要能吃能睡能拉,身体和心理均无疾病,每天都开开心心。回顾 2021 年 ,很多人开始转变生活方式。在吃的时候开始关注配料表,在喝的时候开始选择无糖饮料,在休闲的时候开始选择运动等,健康在点点滴滴中渗入我们的生活。1.1 健康定义:全面定义健康,点滴渗入生活1 健康意识趋势微博话题 # 你认为什么是健康?#数据来源:丁香医生微博话题收集19数据来源:丁香医生微博话题收集微博话题 # 你认为什么是健康生活方式?#202021 年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60420 ;2020 年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1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56196 ;2019 年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0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47138 2018 年数据来源: 丁香医生 2019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53335注:图表数据为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0 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标准化后的结果数据仅用于跨年份比较,不代表真实数据。 整体健康自评真实数据( 2018=6.8;2019 = 6.2;2020 = 6.4;2021=6.3)。整体健康期待真实数据( 2019 = 8.8,2020 = 8.4;2021=8.04 )12345678908.920198.520208.22021123456789076.7 6.8 6.62018 2019 2020 2021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调研时间为 2022 年 1 月,N =60420(均值:8.04)2021 年人们对健康期待值的平均分为 8.04 分,对于自己的健康状态自评平均分是 6.33 分,可以看到期待与现状自评间的差距相较 2019 年继续缩小,差距的缩小来自于期待值的逐年下降。1.2 期待与自评 Gap 缩小,运动有所改善0-6分7分8分9分10分30%22%20%16%11%0-4分5分6分7分8分9分10分(均值:6.33)2018-2021 年国民健康整体健康自评(标准化后对比)2019-2021 年国民健康整体健康期待(标准化后对比)你认为自己目前整体健康状态怎么样?(健康自评)你对自己整体健康状态对期待值是多少?(健康期待)2%20%26%21%18%9%4%21分性别来看,男女整体期待差不多,但女性整体自评低更多。在自评分数最低的三项上,男女出现空前一致,他们自评较低的三项排序均为:运动 皮肤 口腔。男性皮肤健康意识的提升已经初见端倪,而口腔健康则是一个近年被越来越重视的健康领域。而从 gap 值前三名上看,男性女性的运动、口腔 gap 值均能列入前三。而女性另一个差值较大的领域是皮肤,这来自于仅 6 分的自评,这项低自评仅次于运动,几近不及格;男性则是身体健康,这一项在他们所有期待值中最高,男性对于不生病有更为强烈的期待。在各维度的健康自评中,运动自评最低,其次是皮肤和口腔。相比于饮食、睡眠等维度,运动、皮肤和口腔健康的坚持具有一定的门槛,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在各维度的健康期待中,依旧是运动期待最低,其次是饮食、心理和皮肤。总的来看,运动在个人健康期待和自评中均垫底,成为了 gap 最大的维度,gap 达到 2.65 分。健康期待与自评-不同维度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调研时间为 2022 年 1 月,N =60420期待自评8.046.336.46.386.648.158.388.476.036.245.56.558.318.588.388.57整体运动皮肤口腔睡眠饮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22比较两性之间的期待分值与自评分值。在期待分值上,除了皮肤以外,男性在睡眠和口腔上也不如女性更为重视;而比较自评分值发现,女性在运动、心理、身体等方面,都比男性自评分数低较多。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调研时间为 2022 年 1 月 N:男性 = 17580;女性 = 4284 0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调研时间为 2022 年 1 月 N:男性 = 17580;女性 = 4284 0期待自评期待自评健康期待与健康自评(男性)健康期待与健康自评(女性)8.068.388.596.456.486.265.996.468.418.13 6.828.278.298.496.66.12整体运动皮肤口腔睡眠饮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8.048.578.378.328.68.58.488.16.296.346.576.536.386.2365.31整体运动皮肤口腔睡眠饮食心理健康身体健康2300.20.40.6-0.20.020.160.020.140.040.25-0.030.07-0.120.03-0.350.12-0.110.080.170.68整体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饮食 睡眠 运动 皮肤口腔对比不同年龄,70 后各方面的健康期待值远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其次是 80 后人群,90 后和 70 前则是第三梯队。95 后和 00 后人群在这一项上分数较低。在健康自评分上,除了 00 后以外,越年长人群自评分数越高。这与往年数据表现一致,推测年纪越长者在健康方面的付出越多,因此会有我努力了的心态加成。期待最高分出现在哪一项?70 后、80 后、90 后均为身体健康,70 前和 95 后均为睡眠。00 后,这两项并列第一。自评最低分出现在哪一项?所有年龄段一致,都是运动。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调研时间为 2022 年 1 月 N:男性 = 17580;女性 = 4284 0健康期待与自评的差异-分性别期待 自评* 数值 = 男性打分-女性打分(负数代表男性打分低于女性打分)24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调研时间为 2022 年 1 月 N:00 后 = 5999;95 后 = 1 3026;90 后 =17574; 80 后 = 17708;70 后 = 4178;70 前 =1935身体健康整体健康心理健康口腔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皮肤健康运动健康6.286.236.276.346.666.926.35 6.29 6.336.396.666.96.416.476.556.71 7.22 7.536.44 6.31 6.466.68 77.286.37 6.41 6.33 6.376.666.736.735.57 5.31 5.295.516.35.86 5.89 5.926.116.526.736.16 6.19 6.19 6.36.356.4100 后 95 后 90 后 80 后 70 前 70 后健康自评-分年龄口腔健康睡眠健康皮肤健康运动健康8.518.5 8.52 8.568.6 8.728.278.1 8.04 8.098.228.488.238.458.398.37 8.368.468.338.47 8.42 8.458.58.600 后 95 后 90 后 80 后 70 前 70 后整体健康8.077.94 7.938.058.118.23身体健康8.498.5 8.5 8.58 8.628.74心理健康8.598.26 8.25 8.358.468.69饮食健康8.438.278.198.28 8.368.55健康期待-分年龄25身体健康整体健康心理健康口腔健康饮食健康睡眠健康皮肤健康运动健康1.661.71.781.771.571.152.152.212.252.232.081.591.851.781.81.751.471.061.831.881.821.681.551.152.13 2.112.232.232.061.781.542.532.732.82.712.182.592.52.452.251.941.52.312.23 2.262.22.251.9200 后 95 后 90 后 80 后 70 前 70 后期待与自评 gap 最大的具体细项,00 后 gap 为皮肤,80 后到 95 后为运动,70 后与 70 前则是口腔。对比 2020 年,2021 年总体趋势是健康期待有所下降,而健康自评(除身体健康外)也有所下降。在连续两年与疫情并存的生活状态下,无论是基于外部环境还是自身行动,人们对于健康的期望也回归理性,但持续存在的 gap 值表明,他们并没有在健康这件事上开始躺平。2021 年,一个令人感到希望的数值是,人们的运动健康自评有所上升,这是历来 gap 值最大的领域。也许从动起来开始,有更多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能让 gap 值日渐缩小。健康期待与自评gap-分年龄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调研时间为 2022 年 1 月 N:00 后 = 5999;95 后 = 1 3026;90 后 =17574; 80 后 = 17708;70 后 = 4178;70 前 =1935从 gap 值上看,80 后及更年轻人群分值差异不大。但 70 后及 70 前则差距更小,这来自于前文提及他们更高的自评分。262021 年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60420 ;2020 年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1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56196 ;2019 年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0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47138; 2018 年数据来源: 丁香医生 2019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53335;注:图表数据为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0 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标准化后的结果数据仅用于跨年份比较,不代表真实数据。2018 2019 2020 20210123456786.9 6.96.7 6.7身体健康自评 心理健康自评 饮食健康自评 运动健康自评 睡眠健康自评 皮肤健康自评7.37.2 7.27.16.96.8 6.8 6.66.46.56.476.97.27.15.86.25.86.12021 年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60420 ;2020 年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1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56196 ;2019 年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0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47138; 2018 年数据来源: 丁香医生 2019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N = 53335;注:图表数据为根据国家统计局 2020 年人口普查数据进行年龄标准化后的结果数据仅用于跨年份比较,不代表真实数据。01234567898.9 8.98.7身体健康期待 心理健康期待 饮食健康期待 运动健康期待 睡眠健康期待 皮肤健康期待8.68.88.48.48.38.78.68.98.58.79.28.98.72019 2020 20212018-2021 年国民健康六大方面健康期待(标准化后对比)2018-2021 年国民健康六大方面健康自评(标准化后对比)27最近一年,你有过以下哪些健康困扰?0 20%10% 30% 40% 50%1.3 身材困扰首次超过皮肤,眼睛困扰有所上升2021 年人们平均有 4.8 个健康困扰,其中健康困扰 TOP3 为情绪问题(47%)、身材不好(43%)和皮肤状态不好(41%)。与 2021 年比较,身材问题 、眼睛问题有所上升。其中身材困扰首次超过皮肤状态。眼睛问题逐年升高。2021 2020 2019情绪问题(焦虑、抑郁等 ) 1 1 1身材不好(肥胖、消瘦、体型等 ) 2 3 3皮肤状态不好 3 2 2睡眠不好 4 4 4眼睛问题 5 7 8口腔问题(牙疼、牙龈出血 ) 6 5 6肠胃不好 7 6 5脱发 8 9 7骨质关节等问题(脖子疼、腰疼、膝盖疼等 )9 8 9鼻子问题(鼻塞、鼻炎、流鼻涕 ) 10 11 10妇科问题(含月经紊乱等 ) 11 10 11头晕头痛 12 12 12肌肉酸痛 13 13 13担心患癌 14 14 14呼吸方面问题(咽喉不适、哮喘等)15 15 15乳腺问题 16 16 17性生活甲状腺问题血压血糖血脂偏高心脏问题备孕生育肝问题(乙肝、脂肪肝、肝血管瘤等)痛风没有以上问题47%43%41%40%31% 30%29%28%25%23%22%19%14%12%12%11%11%9%8%8%6%6%2%2%17 17 1618 19 1823 23 2320 201922 192118 212021 2222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调研时间为 2022 年 1 月,N =60420平均值:4.8个28对比不同性别,男性健康困扰前五分别是:身材不好、情绪问题、睡眠不好、皮肤状态不好、眼睛问题。女性健康困扰前五分别是:情绪问题、皮肤状态不好、身材不好、睡眠不好、眼睛问题。其中男性在鼻子问题、性生活、三高、肝、痛风这几个方面的健康困扰略高于女性外,其他均低于女性。其中情绪问题与皮肤问题,男女之间差异较大。00 后 95 后 90 后 80 后 70 后 70 前5.2102465.074.814.734.283.41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调研时间为 2022 年 1 月 N:00 后 = 5999;95 后 = 1 3026;90 后 =17574; 80 后 = 17708;70 后 = 4178;70 前 =1935最近一年人们的健康困扰数量 - 分年龄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调研时间为 2022 年 1 月 N:男性 = 17580;女性 = 4284 0情绪问题皮肤状态不好身材不好睡眠不好眼睛问题妇科问题口腔问题肠胃不好脱发骨质关节等问题头晕头痛鼻子问题乳腺问题肌肉酸痛担心患癌呼吸方面问题甲状腺问题性生活心脏问题备孕生育血压血糖血脂偏高肝问题痛风最近一年人们的健康困扰-分性别50%46%44%41%33%31%31%30%30%27%21%21%15%15%12%12%11%9%8%7%7%5%1%38%28%39%36%27%029%29%21%21%13%26%0%12%12%13%4%18%9%3%13%11%5%女性 男性29对比不同年龄,年轻人群的健康困扰数量更多。00 后最受皮肤问题困扰,95 后到 80 后最受情绪问题困扰,80 前最困扰则是睡眠问题。70%0%最近一年人们的健康困扰 - 分年龄情绪问题皮肤状态不好身材不好脱发眼睛问题睡眠不好口腔问题鼻子问题妇科问题头晕头痛肌肉酸痛骨质关节等问题呼吸方面问题性生活肠胃不好心脏问题乳腺问题血压血糖血脂偏高备孕生育甲状腺问题肝问题痛风担心患癌数据来源:丁香医生 2022 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调研时间为 2022 年 1 月 N:00 后 = 5999;95 后 = 1 3026;90 后 =17574; 80 后 = 17708;70 后 = 4178;70 前 =193500后95后90后80后70后70前最近一年人们的健康困扰TOP5 - 分年龄3000后皮肤状态不好 55%情绪问题 53%身材不好 47%眼睛问题 45%睡眠不好 42%90后情绪问题 48%身材不好 44%皮肤状态不好 43%睡眠不好 39%口腔问题 30%70前睡眠不好 39%骨质关节等问题35%情绪问题 34%眼睛问题 31%身材不好 29%95后情绪问题 51%皮肤状态不好 50%身材不好 46%睡眠不好 41%眼睛问题 36%80后情绪问题 46%身材不好 43%睡眠不好 39%皮肤状态不好 35%口腔问题 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