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质量控制指南DB61/T 1770-2023.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质量控制指南DB61/T 1770-202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质量控制指南DB61/T 1770-202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质量控制指南DB61/T 1770-202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质量控制指南DB61/T 1770-202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公路隧道二次衬砌施工质量控制指南DB61/T 1770-202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I C S 9 3.0 6 0C C S P 2 1DB61陕 西 省 地 方 标 准D B 6 1/T 1 7 7 0 2 0 2 3公 路 隧 道 二 次 衬 砌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指 南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 g u i d e f o r s e c o n d a r y l i n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h i g h w a y t u n n e l2 0 2 3-1 2-2 2 发 布 2 0 2 4-0 1-2 2 实 施陕 西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 布D B 6 1/T 1 7 7 0 2 0 2 3I目 次前 言.I I1 范 围.1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13 术 语 和 定 义.14 总 则.15 钢 筋 加 工 及 安 装.26 仰 拱 衬 砌 及 仰 拱 填 充.47 拱 墙 衬 砌.7参 考 文 献.1 2D B 6 1/T 1 7 7 0 2 0 2 3I I前 言本 文 件 按 照 G B/T 1.1-2 0 2 0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化 文 件 的 结 构 和 起 草 规 则 的 规 定 起草。本 文 件 由 陕 西 省 交 通 运 输 厅 提 出 并 归 口。本 文 件 起 草 单 位:陕 西 交 通 控 股 集 团 有 限 公 司、陕 西 省 交 通 运 输 工 程 质 量 监 测 鉴 定 站、中 交 一 公 局第 一 工 程 有 限 公 司。本 文 件 主 要 起 草 人:李 昕、王 天 林、陈 旭、李 剑 平、陈 强、刘 宏 伟、王 静 华、钟 祺、孙 长 海、雷 双龙、常 春 辉、李 金 雷、田 万 良、王 德 魁、郭 勇。本 文 件 由 陕 西 交 通 控 股 集 团 有 限 公 司 负 责 解 释。本 文 件 首 次 发 布。联 系 信 息 如 下:单 位:陕 西 交 通 控 股 集 团 有 限 公 司电 话:0 2 9-8 7 8 3 2 6 6 6地 址:陕 西 省 西 安 市 太 白 南 路 9 号邮 编:7 1 0 0 6 5D B 6 1/T 1 7 7 0 2 0 2 31公 路 隧 道 二 次 衬 砌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指 南1 范 围本 文 件 提 供 了 公 路 隧 道 二 次 衬 砌 施 工 质 量 控 制 要 点、质 量 控 制 指 标、常 见 问 题 及 预 防 措 施 的 指 导 和建 议。本 文 件 适 用 于 新 建、改 扩 建 公 路 隧 道 二 次 衬 砌 施 工 质 量 控 制。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中 的 内 容 通 过 文 中 的 规 范 性 引 用 而 构 成 本 文 件 必 不 可 少 的 条 款。其 中,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该 日 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 件。J T G/T 3 6 6 0 公 路 隧 道 施 工 技 术 规 范J G J 1 0 7 钢 筋 机 械 连 接 技 术 规 程J T G F 8 0/1 公 路 工 程 质 量 检 验 评 定 标 准 第 一 册 土 建 工 程3 术 语 和 定 义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3.1二 次 衬 砌 s e c o n d a r y l i n i n g在 初 期 支 护 内 侧 施 作 的 最 终 衬 砌,一 般 采 用 模 筑 混 凝 土。3.2带 模 注 浆 w i t h m o l d g r o u t i n g在 衬 砌 混 凝 土 浇 筑 结 束 之 后、初 凝 之 前,通 过 设 置 在 衬 砌 台 车 模 板 中 心 线 位 置 的 注 浆 孔 进 行 注 浆 的施 工 工 艺。3.3无 骨 架 台 车 n o n-s k e l e t o n t r o l l e y一 种 增 加 隧 道 内 施 工 车 辆 通 行 空 间,减 小 台 车 过 车 段 通 风 阻 力,实 现 全 液 压 立 模、脱 模、自 动 行 走功 能 的 衬 砌 浇 筑 台 车。4 总 则4.1 二 次 衬 砌 施 工 应 加 强 质 量 管 控,打 造 品 质 工 程。4.2 原 材 料 各 项 指 标 应 满 足 规 范 及 设 计 要 求。D B 6 1/T 1 7 7 0 2 0 2 324.3 二 次 衬 砌 施 作 时 机 宜 根 据 监 控 量 测 反 馈 信 息 确 定,并 满 足 安 全 步 距 要 求。4.4 二 次 衬 砌 混 凝 土 施 工 宜 采 用 全 液 压 自 动 行 走、满 足 分 仓 布 料 的 整 体 衬 砌 台 车。4.5 二 次 衬 砌 台 车 支 架、模 板 应 满 足 强 度、刚 度 和 稳 定 性 要 求,台 车 长 度 可 根 据 隧 道 平 曲 线 半 径、纵坡 等 要 素 确 定。4.6 二 次 衬 砌 混 凝 土 搅 拌、运 输、浇 筑、振 捣、拆 模、养 护 及 外 观 质 量 应 满 足 公 路 隧 道 施 工 技 术 规范 J T G/T 3 6 6 0 要 求。5 钢 筋 加 工 及 安 装5.1 施 工 工 序钢 筋 加 工 及 安 装 宜 按 照 下 列 工 序 图 进 行,钢 筋 加 工 及 安 装 施 工 工 序 流 程 见 图 1。图 1 钢 筋 加 工 及 安 装 施 工 工 序 流 程 图5.2 控 制 要 点5.2.1 钢 筋 宜 采 用 工 厂 化 集 中 加 工。5.2.2 钢 筋 表 面 应 无 削 弱 钢 筋 截 面 伤 痕、无 污 染、无 锈 蚀。5.2.3 钢 筋 定 位 宜 采 用 定 位 卡 具、架 立 钢 筋 及“L”型 定 位 筋。D B 6 1/T 1 7 7 0 2 0 2 335.2.4 环 向 受 力 钢 筋 的 搭 接 应 采 用 焊 接 或 机 械 连 接。焊 缝 长 度、厚 度、宽 度 等 应 满 足 公 路 隧 道 施 工技 术 规 范 J T G/T 3 6 6 0 要 求;机 械 连 接 应 按 钢 筋 机 械 连 接 技 术 规 程 J G J 1 0 7 规 定 执 行。5.2.5 钢 筋 安 装 过 程 中 应 防 止 划 伤、刺 破、烧 伤 防 水 板。5.2.6 仰 拱 预 留 钢 筋 应 准 确 定 位,并 与 拱 墙 钢 筋 连 接,符 合 设 计 要 求。5.2.7 预 埋 件 钢 筋 应 预 埋 准 确,固 定 牢 固,防 止 发 生 偏 位。5.2.8 钢 筋 与 模 板 相 贴 面 宜 设 置 混 凝 土 垫 块,垫 块 强 度 和 耐 久 性 不 低 于 衬 砌 混 凝 土 指 标。5.3 质 量 控 制 指 标质 量 控 制 指 标 见 表 1。表 1 质 量 控 制 指 标序号 控制要素 控制指标1 钢筋接头1.在任一截面(1 0 0 0 m m 长度范围)内,有接头的钢筋截面积不宜超过钢筋总面积的 5 0%;2.钢筋接头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 1 0 倍;3.钢筋丝头长度应满足产品设计要求,极限偏差应为 0 p 2.0 p。2 钢筋加工1.钢筋调直后的直线度宜小于全长的 1%,无局部弯折;2.光圆钢筋弯折的弯弧内直径宜大于 2.5 d,H P B 4 0 0 钢筋弯弧内直径宜大于 4 d;3.受力成型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的净尺寸允许误差为 1 0 m m;4.钢筋弯曲角度误差 1。3 钢筋搭接1.钢筋安装单面焊接焊缝长度 L 1 0 d;双面焊接焊缝长度 L 5 d;2.相邻主筋搭接位置应错开,错开距离不应小于 1 0 0 0 m m;同一受力钢筋的两个搭接距离不应小于 1 5 0 0 m m。4 垫块安装1.垫块应按梅花形布置,垫块纵向、环向间距不宜大于 1.5 m;2.衬砌钢筋垫块每平米数量宜不少于 4 块。5.4 常 见 问 题 及 预 防 措 施常 见 问 题 及 预 防 措 施 见 表 2。表 2 常 见 问 题 及 预 防 措 施序号 常见问题 预防措施1 钢筋堆放混料 钢筋分区存放至集中钢筋加工厂,并设置标识标牌。2 钢筋保护层不足1.采用定位架控制环向、纵向钢筋间距,确保骨架轮廓准确;2.采用与结构同强度垫块,垫块绑扎牢固,满足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每平米垫块数量宜不少于 4 块。3钢筋间距不符合设计要求1.按照设计文件核查钢筋数量和规格;2.钢筋纵向间距控制宜采用卡具定位;3.钢筋层距宜采用“L 型筋”“箍筋”定位。4 焊接质量不合格1.焊接工人持特种作业证上岗;2.焊接过程中宜采用二氧化碳保护焊。5仰拱钢筋弧度不符合设计要求1.采用工厂化集中加工;2.安装过程中采用定位钢筋控制弧度。6机械连接接头不紧密1 安 装接 头 时 可 用管 钳 扳 手 拧紧,钢 筋 丝头 应 在 套 筒中 央 位 置 相互 顶 紧,标准 型、正反丝型、异径型接头安装后的单侧外露螺纹不宜超过 2 p;2.对无法对顶的其他直螺纹接头,应附加锁紧螺母、顶紧凸台等措施紧固。D B 6 1/T 1 7 7 0 2 0 2 345.5 质 量 检 测混 凝 土 浇 筑 前 对 钢 筋 安 装 质 量 进 行 检 测,衬 砌 钢 筋 实 测 项 目 见 表 3。表 3 衬 砌 钢 筋 实 测 项 目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1主筋纵向间距(m m)1 0 分别在两侧边墙、拱腰、拱顶位置逐根检测 尺量2 主筋数量(根)符合设计 全部 逐根清点3两层钢筋间距(m m)5不少于3 m 一个检查断面、且每模衬砌不少于2 个断面、每检查断面分别在拱脚边墙、拱腰和拱顶7处以上尺量4 箍筋数量(根)符合设计 全部 逐根清点5 箍筋间距(m m)2 0 分别在两侧拱脚、边墙、拱腰、拱顶位置逐根检测 尺量6钢筋保护层厚度(m m)+1 0,-5 每模衬砌不少于两个断面,每个断面不少于5 点钻孔法或钢筋保护层测定仪6 仰 拱 衬 砌 及 仰 拱 填 充6.1 施 工 工 序仰 拱 混 凝 土 衬 砌 及 填 充 施 工 宜 按 照 下 列 工 序 进 行,仰 拱 施 工 工 序 流 程 见 图 2。D B 6 1/T 1 7 7 0 2 0 2 35图 2 仰 拱 施 工 工 序 流 程 图6.2 控 制 要 点6.2.1 隧 底 开 挖 断 面、地 基 承 载 力 应 符 合 设 计 要 求。6.2.2 仰 拱 和 底 板 施 工 前,清 除 底 面 虚 渣、积 水、淤 泥 等 杂 物。6.2.3 混 凝 土 浇 筑 宜 采 用 自 行 式 液 压 仰 拱 栈 桥 及 整 体 弧 形 模 板 整 幅 一 次 浇 筑 成 形,不 得 左 右 分 幅 浇 筑。6.2.4 仰 拱 结 构 层 范 围 内 的 预 埋 管 线 应 位 置 准 确、固 定 牢 固,施 工 中 应 采 取 保 护 措 施。6.2.5 端 头 模 板 宜 采 用 可 重 复 使 用 并 能 准 确 固 定 止 水 带 的 定 型 模 板。6.2.6 仰 拱 衬 砌 横 向 施 工 缝 与 填 充 混 凝 土 横 向 施 工 缝 宜 错 开 设 置,错 开 距 离 不 小 于 0.5 m。6.2.7 仰 拱 衬 砌 变 形 缝 和 填 充 混 凝 土 变 形 缝 应 在 同 一 断 面 设 置。6.2.8 仰 拱 填 充 混 凝 土 与 仰 拱 衬 砌 混 凝 土 分 次 浇 筑,仰 拱 填 充 混 凝 土 应 在 仰 拱 混 凝 土 达 到 设 计 强 度7 0%后 进 行。6.2.9 仰 拱 及 仰 拱 填 充 混 凝 施 工 采 用 插 入 式 振 捣 棒,仰 拱 填 充 混 凝 土 收 面 宜 采 用 振 捣 梁。6.2.1 0 仰 拱 混 凝 土 衬 砌 与 拱 墙 混 凝 土 衬 砌 连 接 面 规 整、密 实。仰 拱 混 凝 土 衬 砌 和 拱 墙 混 凝 土 均 为 素 混凝 土 时,仰 拱 与 拱 墙 连 接 面 应 插 连 接 钢 筋,钢 筋 级 别 应 不 低 于 H R B 4 0 0、钢 筋 直 径 不 应 小 于 2 0 m m、长度 不 应 小 于 5 0 0 m m,插 入 深 度 和 外 露 长 度 均 不 应 小 于 2 5 0 m m,连 接 钢 筋 沿 衬 砌 内 外 缘 两 侧 布 置,纵向 间 距 不 应 大 于 3 0 0 m m。当 拱 墙 衬 砌 为 钢 筋 混 凝 土、仰 拱 为 素 混 凝 土 时,插 入 钢 筋 直 径 和 布 置 间 距 应与 拱 墙 受 力 主 筋 相 同,并 与 拱 墙 受 力 主 筋 焊 接。6.3 质 量 控 制 指 标D B 6 1/T 1 7 7 0 2 0 2 36质 量 控 制 指 标 见 表 4。表 4 质 量 控 制 指 标序号 控制要素 控制指标1 模板安装、定位1.仰拱模板振捣窗纵横向间距不宜大于 2.0 m,振捣窗不宜小于 4 5 0 m m 4 5 0 m m;2.按照设计进行测量放样及模板定位,边墙脚平面位置及高程控制在 1 5 m m 范围。2 混凝土浇筑1.仰拱混凝土应整幅一次浇筑成型,一次浇筑长度不宜大于 5.0 m;2.混凝土出料口距浇筑面的垂直距离应控制在 2.2 m 范围内;3.混凝土入模温度控制在 5 3 2。3 拆模、养护1.仰拱填充混凝土养护宜进行洒水养护;2.仰 拱 填 充 或 调 平 层 混 凝 土 强 度 达 到 5 M P a 后 允 许 行 人 通 行,强 度 达 到 设 计 强 度 的1 0 0%后方可允许出渣车辆通行。6.4 常 见 问 题 及 预 防 措 施常 见 问 题 及 预 防 措 施 见 表 5。表 5 常 见 问 题 及 预 防 措 施序号 常见问题 预防措施1 仰拱基底清理不彻底混凝土浇筑前清除基底虚渣、杂物、淤泥、抽干积水,超挖部分可采用同等级混凝土填充。2仰 拱 混 凝 土 断 面 不 符 合要求1.混凝土浇筑前准确测量放线;2.仰拱弧形模板定位准确。3 仰拱填充表面不平整1.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进行二次收面并检查验收;2.仰拱填充混凝土顶面横坡、坡度应符合设计规定。6.5 质 量 检 测仰 拱 混 凝 土 实 测 项 目 见 表 6。表 6 仰 拱 混 凝 土 实 测 项 目项次 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1混凝土强度(M P a)在合格标准内根据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 T G F 8 0/1)附录 D 检查2 厚度(m m)不小于设计值 每 2 0 m 检查 1 个断面,每个断面测 5 点 尺量3钢筋保护层厚度(m m)+1 0,-5 每 2 0 m 测 5 点 尺量4底面高程(m m)1 5 每 2 0 m 测 5 点 水准仪6.6 仰 拱 填 充 实 测 项 目 见 表 7D B 6 1/T 1 7 7 0 2 0 2 37表 7 仰 拱 填 充 实 测 项 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1混凝土强度(M P a)在合格标准内根据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 土建工程(J T G F 8 0/1)附录 D 检查2 顶面高程(m m)1 0 每 2 0 m 测 5 点 水准仪7 拱 墙 衬 砌7.1 施 工 工 序拱 墙 衬 砌 混 凝 土 施 工 宜 按 照 下 列 工 序 进 行,施 工 工 序 流 程 见 图 3。图 3 拱 墙 衬 砌 混 凝 土 施 工 工 序 流 程 图7.2 控 制 要 点7.2.1 拱 墙 衬 砌 模 板 台 车 的 长 度 一 般 为 9 m 1 2 m,黄 土 隧 道 及 平 曲 线 半 径 小 于 1 2 0 0 m 的 隧 道 台 车 长度 不 应 大 于 9 m。D B 6 1/T 1 7 7 0 2 0 2 387.2.2 拱 墙 衬 砌 台 车 面 板 厚 度 不 小 于 1 0 m m,每 块 宽 度 不 小 于 2.0 m。7.2.3 台 车 宜 采 用 分 仓 布 料 系 统、软 搭 接 装 置 和 智 能 化 端 头 模 板。注:1-衬砌台车;2-行走机构;3-液压系统;4-混凝土分配器;5-控制系统;6-温度传感器;7-流量计;8-布料系统;9-视频监视器;1 0-振捣装置;1 1-压力传感器图 4 自 动 分 流 布 料 系 统 图 5 自 动 分 流 布 料 系 统7.2.4 放 样 时 宜 将 设 计 衬 砌 轮 廓 线 扩 大 5.0 c m 8.0 c m,防 止 模 板 表 面 侵 入 衬 砌 内 轮 廓。7.2.5 衬 砌 台 车 模 板 打 磨 完 成 后 宜 采 用 水 溶 性 脱 模 剂 均 匀 涂 刷。7.2.6 预 埋(留)件、预 埋 管 线 数 量、位 置 准 确,固 定 牢 靠。衬 砌 钢 筋 及 预 埋 件 经 验 收 合 格 后 进 行 台车 定 位,混 凝 土 浇 筑 过 程 中 应 防 止 发 生 偏 移。7.2.7 堵 头 模 板 安 装 应 拼 缝 严 密 不 漏 浆、支 撑 牢 固,拆 模 后 端 头 混 凝 土 断 面 整 齐、光 滑 平 整。7.2.8 拱 墙 混 凝 土 配 合 比 设 计 宜 同 时 加 入 硅 粉 等 掺 和 料 及 减 水 剂 等 外 加 剂。7.2.9 输 送 管 端 部 宜 连 接 软 管,软 管 口 与 浇 筑 面 垂 直 距 离 宜 控 制 在 2.2 m 以 内,防 止 混 凝 土 拌 合 物 直接 冲 击 防 水 板。7.2.1 0 拱 墙 衬 砌 混 凝 土 分 层 对 称 浇 筑,应 控 制 混 凝 土 浇 筑 速 度,两 侧 混 凝 土 灌 注 面 高 差 宜 控 制 在 1.0 m以 内,同 一 侧 混 凝 土 浇 筑 面 高 差 不 大 于 0.5 m。7.2.1 1 拆 除 预 留 洞 室 模 板 时 防 止 混 凝 土 损 坏,预 埋 管 线 孔 预 留 穿 线 铁 丝,封 堵 端 头。7.2.1 2 衬 砌 混 凝 土 宜 采 用 可 控 制 温 度、湿 度、时 间 的 智 能 喷 淋 台 车 进 行 养 护。7.3 质 量 控 制 指 标质 量 控 制 指 标 见 表 8。表 8 质 量 控 制 指 标序号 控制要素 控制指标1 台车就位1.按照设计进行测量放样及模板定位,边墙脚平面位置及高程控制在 1 5 m m 范围;2.根据衬砌中线、边线及拱顶标高进行衬砌台车精确定位,台车拱顶高程控制在+1 0 m m 0 m m 之间;3.模板与已浇筑拱墙混凝土的搭接长度宜大于 1 0 c m。2 堵头板及止水带1.台车端头的堵头板应按衬砌断面制作,保证设计衬砌厚度,其单片宽度不宜小于3 0 0m m,厚度不小于3 0 m m;2.背贴式止水带应与防水板密贴,中埋式止水带安装采用钢筋卡具定位准确、牢固,其纵向偏离不得大于 5 0 m m。D B 6 1/T 1 7 7 0 2 0 2 39表 8(续)序号 控制要素 控制指标3 混凝土浇筑1.在人行、车行、配电横洞施工时,交叉口应错开拱墙衬砌施工缝或沉降缝;施工缝、变形缝距预留洞室边缘距离不小于 1.5 m;2.混凝土入模温度宜控制在 5 3 2;3.混凝土浇筑前,现场检查混凝土坍落度,满足要求后进行浇筑;混凝土入模坍落度宜控制在 1 6 0 m m 1 8 0 m m,墙部取低值,拱部取高值;4.混凝土出料口距浇筑面的垂直距离应小于 2.2 m;5.混凝土浇筑宜连续进行,左右侧混凝土对称同步浇筑,两侧混凝土浇筑面高差不大于1.0 m,同一侧混凝土浇筑面高差不大于0.5 m;6.拌和后的混凝土,在温暖干燥条件下一般要求在 1 h 内使用完毕,低温湿润条件下一般要求在2 h 内使用完毕,已经达到初凝的混凝土,不得重新搅拌使用;7.拱墙衬砌台车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振捣时间宜为 1 0 s 3 0 s。4混凝土脱模、养生1.不承受荷载的拱墙混凝土强度应达到 5 M P a 或达到设计要求的拆模强度后方可拆模;2.养护周期不小于 7 d,洞口1 0 0 m 范围内养护周期不小于1 4 d;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小于 1 4 d。5 带模注浆1.在衬砌混凝土浇筑结束之后、初凝之前通过注浆孔从低端往高端进行注浆;2.台车模板处出浆压力达到 1.0 M P a 未出浓浆,应更换注浆孔注浆,直至中间排气孔和端模排气孔流出浓浆时停止注浆;3.注浆结束后,灌浆管孔应封堵密实。7.4 常 见 问 题 及 预 防 措常 见 问 题 及 预 防 措 施 见 表 9。表 9 常 见 问 题 及 预 防 措 施序号 常见问题 预防措施1衬砌混凝土局部蜂窝麻面1.模板表面平整光滑,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涂刷脱模剂;2.严格执行混凝土配合比,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和均匀,坍落度适合;3.混凝土浇筑分层入模,分层振捣,防止漏振;4.混凝土浇筑前,严密封堵各种缝隙,以防漏浆;5.曲墙反弧部位应提浆排气振捣。2 衬砌混凝土裂缝1.依据监控量测数据,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机施工;2.混凝土连续浇筑,加强混凝土振捣;3.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短于 1 4 d;4.衬砌类型变化处设置沉降缝;5.严格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3 衬砌强度不足1.制定严格的材料进场验收程序,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场;2.进场后的材料严格按照标准化施工要求存放;3.严格按照标准化要求采用自动计量拌和设备;4.及时检测进场砂石料含水率,并根据检测结果优化施工配合比;5.冬季施工时,应采取混凝土拌和加热和运输保温措施。4 衬砌厚度不足1.提高开挖及初期支护施工测量放样精度,台车就位前复核检查,避免偏位;2.防水板铺设前,检测拱墙衬砌断面空间,发现侵限及时处理;3.防水层铺设应进行松弛度检查;4.严格控制纵向排水管安装定位;5.浇筑拱顶混凝土时,按纵坡由低到高的顺序推进。D B 6 1/T 1 7 7 0 2 0 2 31 0表 9(续)序号 常见问题 预防措施5衬砌背后不密贴或存在空洞1.浇筑拱顶混凝土前,宜在衬砌台车最高位置处预埋溢流管,并使其紧贴防水层,在充分振捣后溢流管内持续流出混凝土浆液时,说明该段混凝土已浇筑饱满;2.对拱顶混凝土不密贴现象,利用注浆孔进行充填注浆,浆液强度等级应满足设计要求;3.及时对拱墙衬砌质量进行检测,发现空洞时,根据空洞大小制订相应方案进行处理。6预留预埋洞室、管线不符合设计1.预留洞室衬砌模板宜采用定型钢模,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移位、不变形;2.加强预埋洞室技术交底和现场核查,防止尺寸错误和遗漏;3.预埋管内预留穿线铁丝,并采取有效的管线定位与管口封堵措施;7仰拱与二次衬砌连接不密实1.拱墙衬砌施工前应对纵向施工缝进行凿毛处理,清除混凝土浮浆及残渣,检查纵向止水带(条)。2.仰拱混凝土衬砌和拱墙混凝土均为素混凝土时,仰拱与拱墙连接面应插连接钢筋,钢筋级别应不低于H R B 4 0 0、钢筋直径不应小于2 0 m m、长度不应小于5 0 0 m m,插入深度和外露长度均不应小于 2 5 0 m m,连接钢筋沿衬砌内外缘两侧布置,纵向间距不应大于3 0 0 m m。当拱墙衬砌为钢筋混凝土、仰拱为素混凝土时,插入钢筋直径和布置间距应与拱墙受力主筋相同,并与拱墙受力主筋焊接。7.5 质 量 检 测拱 墙 衬 砌 混 凝 土 实 测 项 目 见 表 1 0。表 1 0 拱 墙 衬 砌 混 凝 土 实 测 项 目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1混凝土强度(M P a)在合格标准内 每模取两组,每组 3 块试件 试件检测2衬砌厚度(m m)9 0%的 检 查 厚 度 设 计厚 度;最 小 厚 度 0.5倍设计厚度立模 后,每模 端头 沿模 板弧线 不大 于 2 m 间距 检查一 个点,台 车每 振捣 窗 检查 一个 点,两侧 拱 脚必 须检测尺量混 凝土 浇筑 后,双车 道 分别 在隧 道拱 部、边 墙设 不少 于 3 条 测线,三 车道、四 车 道隧 道在 拱部、边 墙设 不少 于 5 条 测线,连 续测 试。厚 度判 定测 点沿 测线间距不大于 2 m地质雷达3衬砌背后密实状况衬砌背后无杂物、无空洞拱墙、两拱腰、边墙脚目测:地质雷达探测4墙面平整度(m m)拱、墙部位 5 每模边墙、拱腰、拱顶不少于 5 处2 m 靠尺,顺隧道轴线方向靠紧衬砌表面5施工缝、变形缝表面错台(m m)施工缝、变形缝 2 0 每条施工缝、变形缝边墙、拱腰拱顶不少于 5 处 靠尺、直尺6隧道净高(m m)不小于设计值 每模检查 2 个断面 水准仪D B 6 1/T 1 7 7 0 2 0 2 31 1表 1 0(续)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频率 检查方法7 总宽度 设计值每 模检 查 2 个 断面,每 个断 面最 大 跨度 位置 和拱 脚位置卷尺、全站仪、经纬仪8中间偏差(m m)2 0 m m 每模检查 2 个断面卷尺、全站仪、经纬仪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D B 6 1/T 1 7 7 0 2 0 2 31 2参 考 文 献 1 公 路 工 程 施 工 标 准 化 指 南 系 列.高 速 公 路 施 工 标 准 化 技 术 指 南(第 五 分 册 隧 道 工 程).北 京:人民 交 通 出 版 社,2 0 1 2.2 公 路 隧 道 质 量 安 全 管 控 提 升 指 南.北 京:人 民 交 通 出 版 社 股 份 有 限 公 司,2 0 2 1.3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 准.T B 1 0 7 5 3-2 0 1 0/J 1 1 4 9-2 0 1 1 高 速 铁 路 隧 道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验 收 标 准.北 京:中 国 铁 道 出 版 社,2 0 1 0.4 中 国 铁 路 总 公 司 企 业 标 准.Q/C R 9 6 0 4-2 0 1 5 高 速 铁 路 隧 道 工 程 施 工 技 术 规 程.北 京:中 国 铁 道出 版 社,2 0 1 5.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