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出口商品技术指南 水海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1 目 录 摘要. . 2 适用范围. . 2 第一章 出口鱼类产品基本情况概述 . 3 1.1 商品名称 . 3 1.2 出口鱼类商品的最新海关统计口径 . 3 1.3 我国近五年水产品出口情况统计 . 4 1.4 水产品近年的主要进出口目标市场 . 4 1.5 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 . 7 1.6 潜在目标市场情况简介 . 8 第二章 水产品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与我国的差异 . 9 2.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相关规定 . 9 2.2 我国现行水产及水产品标准现状 . 9 2.3 水产品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与我国的差异 . 10 2.4 我国与 CAC 标准中主要安全指标比较分析 . 10 第三章 出口水产品目标市场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与我国的差异 12 3.1 我国的质量标准体系 . 12 3.2 欧盟的质量标准体系 . 12 3.3 美国的质量标准体系 . 13 3.4 日本的质量标准体系 . 13 3.5 韩国的质量标准体系 . 13 3.6 国内外 水产品标准体系方面的对比分析 . 14 第四章 主要贸易国现行法规和标准中鱼类产品安全指标比较分析 . 15 4.1 我国与欧盟标准的对比分析 . 15 4.2 我国与美国标准的对比分析 . 16 4.3 我国与日本标准的对比分析 . 16 4.4 我国与韩国标准的对比分析 . 17 第五章 达到目标市场技术要求的建议 . 18 5.1 构筑质量保证体系,打破技术壁垒限制 . 18 5.2 加大拓展力度,逐步建立多元化的出口市场体系 . 18 5.3 培育重点出口企业,加快出口水产品行业组织建设 . 19 5.4 鼓励规模经营,促进与国际市场接轨 . 19 5.5 推行标准化生产,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 19 附件一:. . 84 附件二:. . 89 附件三:. . 91 附件四:. . 96 附件五:. . 104 2 摘要 本指南适用于出口鱼类产品。 本指南重点研究了日本、美国、韩国、欧盟四个主要出口目标市场。 本指南主要分析研究了国际标准及主要贸易国有关水产品标准与法规相关标准,其中:收集国际食品法典标准共 58 项,重点研究水产品加工专业标准 39 项;美国联邦法规中水产品标准 22 项;欧盟法规 62 篇,重点研究涉及水产品的法规 36 篇、涉及药物残留的法规 5 篇。研究了日本、美国、韩国等国的法规共 11 项,查阅了相关文献 30 余篇。收集并研究了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 14 项,水产品加工专业国家标准 30 项,水产品加工行业标准 105 项,无公害水产品标准 43 项,绿色食品标准 14项。总结了我国出口海水及淡水鱼类需要注意的以及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本指南研究形成了出口欧盟、美国、日本、韩国鱼类产品质量安全指标技术指南。 本指南技术资料来源的截止日期为 2014 年 12 月。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出口海水鱼及淡水鱼出口安全技术指标。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出口欧盟、美国、日本、韩国的海水鱼及淡水鱼产品,包括鲜活鱼、冻全鱼及冻鱼片等产品。 3 第一章 出口鱼类产品基本情况概述 1.1 商品名称 本指南主要包括出口海水鱼、淡水鱼等。主要产品品种有:活鱼、冻整条鱼、冻切割鱼、冻鱼片等产品。 据 FAO 渔业统计数据库和联合国贸易数据库 (COMTRADE)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2 年世界水产总产量( 包括水生植物 )为 1.58 亿吨,其中捕捞产量达到 9130 万吨,比去年增长 2.6%,水产养殖产量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从 2002 年的 3680 万吨增长到 2012 年的 6660 万吨,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6.1%,水产养殖总产值超过 1377 亿美元。 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记载, 2013 年全国水产品总产量为 6172 万吨,其中养殖产量为4541.68 万吨,捕捞产量 1630.32 万吨。在国内渔业生产中,鱼类产量为 3631.97 万吨,其中海水养殖鱼类产量为 112.36 万吨,淡水鱼类养殖产量为 2481.73 万吨,捕捞鱼类 (包括淡水捕捞和海洋捕捞 )产量为 1037.88 万吨。海水养殖鱼类中,鲈鱼产量最高,为 12.81 万吨,鲆鱼产量位居第二,为 12.26 万吨,大黄鱼产量位居第三,为 10.52 万吨。淡水养殖鱼类中,草鱼最高,为 506.99 万吨,鲢鱼位居第二,为 385.09 万吨,鲤鱼产量位居第三,为 302.25 万吨。 据海关统计, 2013 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 812.94 万吨,总额 289.01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2.58%和 7.12%。其中出口量 395.91 万吨,同比增长 4.15%,出口额 202.63 亿美元,同比增长 6.74%。 我国供出口的鱼类品种主要有大黄鱼、小黄鱼、鲳鱼、带鱼、鲷、沙丁鱼、鲱鱼和石斑鱼等。海水和淡水养殖中的鳗鱼、罗非鱼及其它高级鱼类的出口也逐渐显出优势。底层鱼类鱼片(阿拉斯加狭鳕、大头鳕、狗鳕、绿青鳕、鲽类)在水产品国际贸易中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我国主要是进料或来料加工。 1.2 出口鱼类商品 的最新海关统计口径 由于本标准涉及的水产品的品种较多,出口鱼类的产品我国出口水产品的海关税则号列,主要为涉及到 03.02 鲜、冷鱼、03.03 冻鱼、03.04 鲜冷冻及其他鱼类,主要海关税则号列的详细名目见表 1。 表 1 我国出口鱼类的税则号别 税则号列 品名 进口税率 % 增值税 % 出口退税 最惠国 曼协 普通 0301.9999.90 其他活鱼 10.5 40 13 5 3.02 鲜、冷鱼 302.64 鲭鱼 12 8 40 13 5 302.691 带鱼 12 8 40 13 5 302.692 黄鱼 12 8 40 13 5 302.693 鲳鱼 12 8 40 13 5 4 302.694 罗非鱼 12 8 40 13 5 302.695 河鲀 12 8 40 13 5 302.699 其他 12 8 40 13 5 3.03 冻鱼 12 8 40 13 5 303.791 带鱼 12 8 40 13 5 303.792 黄鱼 12 8 40 13 5 303.793 鲳鱼 12 8 40 13 5 303.794 罗非鱼 12 8 40 13 5 303.799 其他 12 8 40 13 5 3.04 鲜、冷、冻鱼片及其他鱼肉(不论是否绞碎) 304.1 鲜或冷的 12 9 70 13 5 304.201 罗非鱼 10 70 13 5 304.209 其他 10 70 13 5 304.9 其他 10 70 13 5 1.3 我国近五年水产品出口情况统计 近几年来,我国各大类水产品出口基本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格局,深加工产品和初级冻鱼、冰鲜鱼及鱼片仍是水产品最主要的出口类型,占出口总额的 70%以上,其中鳗鱼、罗非鱼、大黄鱼和斑点叉尾鮰等名优养殖鱼类是主要的出口贸易品种。来进料加工贸易平稳增长,冻鱼及冻鱼片仍是来进料加工贸易的主要产品,占来进料加工贸易出口总额的 60%。我国自 2008 年至2013 年主要水海产品出口情况见表 2。 表 2 我国 2000 年至 2004年水产品出口情况统计表 (鱼类 ) 品种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万吨 亿美 元 万吨 亿美元 万吨 亿美 元 万吨 亿美 元 万吨 亿美 元 万吨 亿美 元 初级冻鱼及冻鱼片 120.5 32.5 135.3 39.4 143.8 45.7 158.5 51.7 171.6 65.8 174 66.7 活鱼 9.7 4.9 12.9 3.9 17.1 9.5 18.6 11.2 20.3 14.3 21.7 15.5 冰鲜鱼 4.6 1.3 4.3 1.5 7.8 2.5 9.1 3.8 11.2 4.5 10.8 4.4 干熏及盐渍鱼 5.9 2.8 5.6 2.9 7.3 3.9 8.9 4.8 10.8 5.7 12.1 6.5 总计 140.7 41.5 158.1 47.7 176 61.6 195.1 71.5 213.9 90.3 218.6 93.1 注:表中数据根据 2008 年 -2012 年中国海关统计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1.4 水产品近年的主要进出口目标市场 近年来,我国出口市场格局呈现积极变化,布局渐趋合理,市场多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3 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增至 183 个,其中,日、美、韩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但是,近年来受到主要贸易国反倾销措施、技术标准等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及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四大主要市场出口增速明显减缓,四大市场出口额合5 计增长 19.1%,低于整体增幅 9.6%,所占市场份额同比下降 5%。由于美元贬值、反倾销以及药物残留超标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国出口美国市场面临更多困难;同时由于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经济增长缓慢,抑制了其对进口鱼类产品的需求;又加上韩国为保护本国产业发展在鱼类产品进口市场准入方面增加了更多的障碍,使得中国产品在亚洲市场开发进一步受阻;值得注意的是,连续多年稳定增长的欧盟市场,自 2011年下半年出口开始呈现下降趋势,预示着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水产品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示,其后续影响值得高度警惕并积极应对。 近几年一直表现不俗的东盟、台湾和香港市场表现较为抢眼,东盟取代韩国成为我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对香港出口额也已接近韩国。对台出口经过近年高速增长后, 2013 年增幅有所放缓,但是仍高于整体增速。另外,对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均保持较强增长态势,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 97.1%、41.2% 和 40.6%。 表 3 我国主要水产品出口目标市场情况一览表 年度 欧盟 美国 日本 韩国 东盟 中国香港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2008 49.7 17.8 48.7 20.2 64.7 27.7 44.1 11 27.1 6.4 12.3 6.4 2009 49.1 17.5 49.9 20.3 56.4 26.7 42 10.1 35.3 7.6 12.6 7.3 2010 55.07 20.86 56.04 26.02 62.76 32.32 44.91 13.34 36.55 10.31 15.09 9.76 2011 57.46 24.48 54.47 29.14 71.1 40.72 50.17 15.92 49.82 17.18 17.79 15.61 2012 51.25 22.1 53.84 29.47 67.93 42.16 44.39 14.83 49.29 21.26 20.15 20.59 2013 54.77 23.41 54.81 29.58 69.47 43.25 45.96 15.13 50.71 23.78 21.28 22.03 注:表中数据根据 2008 年 2013 年中国海关统计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表 4 出口欧盟市场鱼类产品产量及贸易额 品种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万吨 ) (亿美元)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冻鱼及冻鱼片 28.68 5.27 32.19 11.43 33.18 12.15 35.21 14.51 34.58 14.12 35.87 15.68 活鱼 1.82 0.44 2.51 0.69 2.62 0.73 2.85 0.93 2.33 1.04 2.09 0.86 冰鲜鱼 1.26 0.35 1.47 0.53 1.74 1.8 1.93 1.89 1.59 1.78 1.53 1.78 干熏及盐渍鱼 1.39 0.32 1.7 0.6 1.49 1.48 2.49 1.9 1.68 1.99 1.94 2.13 总计 33.15 6.38 37.87 13.25 39.03 16.16 42.48 19.23 40.18 18.93 41.43 20.45 注:表中数据根据 2008 年 2013 年中国海关统计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6 表 5 出口美国市场鱼类产品产量及贸易额 品种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万吨 ) (亿美元)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冻鱼及冻鱼片 32.71 10.89 33.57 10.47 35.41 12.74 34.82 13.51 34.7 14.76 34.78 15.13 活鱼 2.44 1.27 2.18 1.64 2.92 1.67 2.45 1.87 2.17 1.54 2.25 1.76 冰鲜鱼 1.34 0.51 1.47 0.57 1.14 1.05 1.57 1.64 1.54 1.17 1.38 1.2 干熏及盐渍鱼 1.02 0.72 1.11 0.58 2.43 1.24 2.22 1.73 1.91 1.34 2.45 1.92 注:表中数据根据 2008 年 2013 年中国海关统计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表 6 出口日本市场鱼类产品产量及贸易额 品种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万吨 ) (亿美元)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冻鱼及冻鱼片 33.1 9.98 27.07 8.94 30.07 10.14 32.87 11.85 35.17 15.71 35.38 16.13 活鱼 2.81 1.62 2.11 1.54 1.81 1.8 2.74 2.21 2.48 2.77 2.59 2.84 冰鲜鱼 1.35 0.45 1.08 0.39 1.07 0.81 1.26 1.37 1.37 2.68 1.28 2.55 干熏及盐渍鱼 1.44 0.72 1.16 0.7 1.13 1.41 1.49 1.68 1.45 2.29 1.69 2.51 总计 38.7 12.77 31.42 11.57 34.08 14.16 38.36 17.11 40.47 23.45 40.94 24.03 注:表中数据根据 2008 年 2013 年中国海关统计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表 7 出口韩国市场鱼类产品产量及贸易额 品种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2011 年 2012 年 2013 年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出口量 出口额 (万吨 ) (亿美元)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万吨 ) (亿美元 ) 冻鱼及冻鱼片 22.67 5.09 20.18 4.09 20.87 5.88 21.76 6.09 17.97 5.25 18.13 5.61 活鱼 2.15 0.84 1.91 0.97 1.77 1.04 1.89 1.27 1.64 1.14 1.55 1.08 冰鲜鱼 1.07 0.37 1.27 0.4 1.15 0.48 1.28 0.52 1.08 0.47 0.91 0.39 干熏及盐渍鱼 1.27 0.45 1.58 0.51 1.41 0.56 1.64 0.76 1.32 0.73 1.58 0.82 总计 27.16 6.75 24.94 5.97 25.2 7.96 26.57 8.64 22.01 7.59 22.17 7.9 注:表中数据根据 2008 年 2013 年中国海关统计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7 1.5 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 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呈现以国内自产水产品出口为主,来进料加工相结合的格局。据FAO 统计,2012 年全球水产品出口额达到 1292 亿美元,我国水产品出口额占全球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 14.8%,连续十年位居世界首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渔业发展的一个重大特征和成果就是外向型渔业迅速发展,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特别是我国加入 WTO 以后,水产品出口贸易进入了更快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以国内自产水产品出口为主、来进料加工相结合的水产品国际贸易格局,进一步带动了渔业生产的发展和结构优化,提高了产业素质,提升了水产品加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从表 8 中可以看出, 2008 年至2013 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出口总量略有上升,出口总额增长较快,特别是 2008 年2009 年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进出口总量略有下降,但是总额一直增长,贸易顺差也逐年稳定增长,这充分说明我国出口水产品已逐渐从低附加值产品为主,转化为以高附加值的深加工产品作为主流的出口水产品。我国能够在贸易壁垒重重设卡的前提下,保持世界水产贸易大国的地位,也是我国企业认真研究国际水产品标准变化,努力提高加工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的结果。 表 8 2008 年- 2013 年我国水产品国际贸易量统计表 (单位:万吨、亿美元 ) 年度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贸易 总量 总额 总量 总额 总量 总额 顺差 2008 年 684.8 160.2 296.5 106.1 388.4 54 52.1 2009 年 667.9 159.6 294.2 107 373.7 52.6 54.4 2010 年 716.1 203.6 333.9 138.3 382.2 65.4 72.9 2011 年 816.1 258.1 391.2 177.9 424.9 80.2 97.8 2012 年 792.9 270 380.2 190 412.6 80 110 2013 年 812.94 289.01 395.91 202.63 417.03 86.38 116.25 注:表中数据根据 2008 年 2013 年中国海关统计相关数据整理而成 据中国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统计年鉴记载, 2013 年我国水产品进出口总量 812.94 万吨,总额 289.01 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2.58%和 7.12%。其中出口量 395.91 万吨,同比增长 4.15%,出口额 202.63 亿美元,同比增长 6.74%。水产品继续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首位,出口额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 31.7%。 2013 年一般贸易出口量额齐增,出口量为 258.91 万吨,同比增长 2.93%,出口额为141.25 亿美元,同比增长 5.3%。其中对虾、贝类、罗非鱼、鳗鱼、大黄鱼、小龙虾、斑点叉尾鮰等名优养殖水产 品作为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品种,出口额占水产品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44.9%。对虾、贝类、大黄鱼和鳗鱼出口量额齐增。 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具有以下的优势条件: 第一、水土资源丰富,沿海有漫长的大陆架及大量的滩涂,可供养殖鱼、虾、贝类的水面及滩涂等,比日、韩、欧、美等国要多; 8 第二、产业化程度高养殖产量大,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已建成了育苗、养成、饲料、加工、出口等行业组成的产业,产量高, 2013 年我国的水产养殖产量达 4023.3 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 60%以上; 第三、养殖成本低,由于我国的土地成本低,劳动力成本也只有日、韩、欧美等国的五分之一至十分之一,我国水产养殖产品的成本远远低于以上各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大的价格竞争优势; 第四、国际市场的占用率高,我国的水产品向 180 多个国家(地区)出口,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市场集中度有降低的趋势,但美国、日本、欧盟和韩国依然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其中对日、美、韩和欧盟市场的出口额占总额的 80%以上。2013 年,四大市场出口额合计同比增长 19.3%。 近几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不断推广健康养殖模式,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力度,水产品的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均不断提高。同时作为负责任渔业大国,我国积极配合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水产品合法性认证,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二是我国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明显效果,同时,一些多边和双边贸易协定的积极效应也逐渐显现。 三是我国外贸政策基本稳定,我国水产品出口企业对国际水产品标准与法规的认识不断深入,外贸企业克服困难的信心和能力不断增强。 1.6 潜在目标市场情况简介 我国出口市场格局也呈现积极变化,布局渐趋合理,市场多元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13 年我国水产品出口国家和地区已达到 183 个,其中日、美、欧、韩等发达国家仍然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但是随着新兴市场的逐渐兴起,上述四大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额之和占我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近几年来,对东盟、台湾和香港等新兴市场出口均保持较强的增长态势。 近几年来,我国水产品出口额以年均超过 10%的速度增长,由于全球性海洋渔业资源的衰竭,世界范围内海水鱼类供不应求,预计近年内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主要基于以下理由:一是发达国家对水产品的需求仍会增加,特别是亚洲一些国家爆发禽流感疫情后,水产品的消费量将会有所增长;二是中国 -东盟自贸区 “早期收获 “开始实施,将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水产品贸易的发展;三是我国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已形成规模,随着我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水产品药残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进行,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水产品出口货源充足,质量不断提高。 我国水产业已在出口产品原料场(船)、加工厂全面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加快了行业组织化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建立水产品出口协调机制;抓住中国 -东盟自贸区等区域性贸易组织建立后所带来的机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降低市场风险。 9 第二章 水产品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与我国的差异 2.1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的相关规定 食品法典委员会( CodexAlimentariusCommission,简称 CAC)标准是一套食品质量安全的国际标准、食品加工规范和准则,旨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并消除国际贸易中不平等行为,食品法典提出并汇集了国际上已采用的全部食品标准,包括向消费者销售的加工、半加工食品或食品原料的标准,包括食品卫生、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污染物、标签及说明、采样与分析方法等方面的通用条款及准则,食品加工的卫生规范和其他推荐性措施等指导性条款。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成立了 26 个通用标准和食品标准的分技术委员会, 负责起草标准并向 CAC 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见表 9。CAC 已制定了 8000 多个食品标准,涉及到农药、兽药残留限量标准,添加剂标准,各种污染物限量,辐射污染标准,感官、品质检验标准,检验检测方法标准,检验数据的处理准则,安全卫生管理指南等诸多方面。 国际食品法典水产及水产加工品专业委员会( CAC CCFFP)的职权范围为制定新鲜、冷冻(包括速冻)或其他经加工的鱼类、甲壳类和软体类动物产品等标准。截至 2014年底,CAC 共制定现行的标准 339 项,其中 CCFFP 制定有关水产品标准 26 项,包括 2 项指南、 1 项操作规程、23 项产品标准。产品标准主要是在当前的国际贸易中交易量较大或者影响范围较广的产品,如冻鱼、冻鱼片、冻虾、头足类及罐头制品等。 CAC 与鱼类及其制品相关的标准有 19 项,包括 2 项指南、1 项操作规范和 16 项产品标准,详见表 10。除了食品法典中 CCFFP 制定的鱼类及其制品的专业标准以外, CAC 下属的一般委员会也对产品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规定,如食品标签法典委员会、食品中兽药残留委员会、食品中添加剂和污染物委员会等,都有涉及到鱼类产品的一些标准规定,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纵横关系。其它委员会制定的与鱼类相关的质量安全 标准见表 11,共 44 项标准。 2.2 我国现行水产及水产品标准现状 近几年,我国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较完善的标准体系 (参见表 12、表 13、表 14、表 15、表 16、表 17)。至 2014 年 12 月,现行的水产品相关基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共 19 项、水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共 41 项,无公害食品水产品标准10 项、绿色食品水产品标准 14 项。现行的水产行业标准共 104 项,包括基础标准 44 项、鲜冻水产品标准有 21 项、干制水产品标准 17 项、熟干熟制水产品 7 项、海藻化工品 8 项、水产调味品、鱼 糜制品及其它制品等 7 项,水产品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 23 项。 我国水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基本覆盖了源头至餐桌的各个环节,从苗种、种质、养殖技术规范、加工技术规范、产品、检验规程及检测方法等,对从养殖起步全面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行业及市场监控以及维护公平贸易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我国现行标准中规定的与鱼类产品相关的污染物、微生物、农药、兽药等限量指标汇总情况见表 18表 2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