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出口商品技术指南 生丝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1 目 录 适用范围. . 3 第一章 出口商品基本情况概述 . 4 1.1、商品名称:生丝(海关税则号 5002) . 4 1.2、生丝的最新海关统计口径 . 4 1.3、近 5年来生丝进出口情况 . 4 1.4、近几年来我国生丝主要出口市场概况 . 5 1.5、我国生丝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 . 9 1.6、潜在目标市场情况简介 . 10 第二章 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与我国的差异 . 15 2.1、概述 . 15 2.2、主要差异 . 16 第三章 目标市场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与我国的差异 . 17 3.1、欧洲 . 17 3.2、印度 . 20 3.3、日本 . 23 第四章 出口商品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26 4.1、宗 教方面 . 26 4.2、文化方面 . 26 4.3、其它问题 . 26 第五章 达到目标市场技术要求的建议 . 27 5.1、要尽快研究并建立我国的生丝电子检测标准 . 27 5.2、要提高出口生丝质量,减少贸易摩擦 . 27 5.3、生丝生产企业更应重点对待欧洲市场 . 28 5.4、要尽快研究并建立生丝电子检测国际标准 . 28 5.5、在宏观政策上应继续巩固和发展欧洲市场 . 29 附录:. . 30 2 出 口商品技术指南生丝 本指南适用于出口生丝。 本指南概述了目前我国生丝出口的基本情况。重点研究了欧盟、印度、日本等 3 个主要出口目标市场。 本指南介绍了日本、印度的生丝标准以及欧盟、国际丝绸协会对生丝采用电子检测的研究成果生丝便览 1995。分析并找出了日本、印度的生丝标准和国际丝绸协会生丝便览1995与我国的 GB 1797-2001生丝国家标准的差异。对主要目标市场的宗教、文化及其它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针对出口目标市场对生丝的质量要求,提出了生丝检验机构和生产、出 口企业,如何采取措施,提高产品质量,规避出口风险,减少损失的建议。 本指南将搜集到的国际丝绸协会的研究报告生丝便览 1995、日本生丝分级表、印度生丝分级表及试验方法加入附录,供生丝生产企业、出口企业及商检部门参考。 本指南技术资料来源的截止日期为 2004 年 12 月。 3 适用范围 本指南主要适用于对出口欧洲、日本、印度生丝的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了解和掌握这些进口国对生丝的各种技术要求。也适用于一般生丝生产企业和国内贸易企业作为提高生丝质量的技术依据,并对出口到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生丝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4 第一章 出口商品基本情况概述 1.1、商品名称:生丝(海关税则号 5002) 生丝是丝绸工业的初级产品,它是以桑蚕茧为原料用机械按一定的制丝工艺和质量要求,将若干根茧丝抱合胶着缫制而成的长丝,又称真丝。用机器缫的丝称厂丝,白茧缫的丝称白厂丝,黄茧缫的丝称黄厂丝,用双宫茧或以双宫茧为主、伴以次茧为辅混合缫制的丝称双宫丝。用简易机械和工艺(手工为主)缫制的丝称土丝或称农工丝。生丝经精练脱胶后称熟丝。通常,生丝产品一部份经商检后直接用于出口,另一部份供应国内的丝织、针织企业作为原料用于生产绸缎与丝针织品,本指南主要研究的是厂丝,行业内通常也把厂丝称为生丝。 1.2、生丝的最新海关统计口径 根据最新的海关统计口径,生丝主要包括生丝(未加捻)桑蚕丝和其他生丝。其中生丝(未加捻)桑蚕丝又包括厂丝、土丝、双宫丝和其他桑蚕丝。具体如表 1 所示: 表 1、生丝最新海关统计口径 海关税则号 货品名称 5002 生丝 50020010 生丝(未加捻)桑蚕丝 其中: 1、 50020011 其中: 1、厂丝 2、 50020012 2、土丝 3、 50020013 3、双宫丝 4、 50020019 4、其他桑蚕丝 50020090 其他生丝 资料来源:海关商品编码 1.3、近 5年来生丝进出口情况 生丝是我国传统出口商品之一,被誉为 “软黄金 ” ,为建国以来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初期,丝绸出口创汇仅次于原油列为第二位,其中生丝出口占我国丝绸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改革开放后,虽然随着我国丝绸行业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丝绸服装及花色绸缎等深加工丝绸制成品出口的比例逐年提高,生丝产品的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近几年来趋于平稳,平均年出口数量保持在 1 万吨左右,出口净值基本稳定在 2 亿美元左 右,约占我国丝绸出口总值的十分之一。 2004 年各主要丝类产品的出口比重依次为:生丝出口 10531 吨,占蚕丝类出口产品的 38.22%,绢纺丝出口 9664 吨,占蚕丝类出口产品的 35.07%,捻线丝出口3462 吨,占蚕丝类出口产品的 12.56%,用于绢纺原料的废丝出口 2435 吨,占蚕丝类出口产品的 8.84%。 5 图 1,2004 年我国各主要丝类产品出口比重 近几年来我国生丝的进出口情况见表 2。 表 2、生丝近 5 年来的进出口情况统计 年 份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出口量(吨) 11890 10545 13743 12659 10531 出口额(万美元) 25805 22739 22708 19251 20042 进口量(吨) 487 365 317 466 377 进口额(万美元) 646 268 223 261 225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我国生丝出口主要集中在长江、珠江和黄河下游等流域,也是我国生丝生产的主要产区。从出口生丝品质看,浙江、江苏、山东出口生丝品级较高,主要出口欧洲、日本等市场,四川、广东、广西出口生丝品级较低,主要出口印度、泰国等南亚市场。近几年来,我国生丝出口位居前列的地区见表 3。 表 3、近 5 年我国生丝主要出口省及出口额统计 单位:万美元 主要出口省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浙江 4500.4 4120.9 4557.5 4403.9 4470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1.4、近几年来我国生丝主要出口市场概况 我国蚕丝类商品的出口市场主要有印度、欧洲、日本、韩国和香港。印度已成为我国蚕丝类商品第一大市场。据海关统计, 2004 年我国对印度出口蚕丝类商品 11392 吨(占我国蚕丝类商品出口总量的 41.4%)、出口金额 1.96 亿美元(占我国蚕丝类出口总额的 40.9%)。我国蚕丝类商品出口欧洲市场主要是意大利和德国, 2004 年对这两个国家出口蚕丝类商品合计为 4651吨(占我国蚕丝类商 品出口总量的 16.9%)、出口金额 0.8 亿美元(占我国蚕丝类商品出口总6 额的 16.6%)。日本是我国蚕丝类商品出口的第三大市场, 2004 年我国对日本出口蚕丝类商品2905 吨(占我国蚕丝类出口总量的 10.5%)、出口金额 0.59 亿美元(占我国丝类出口总额的12.3%)。此外,对韩国出口了 1580 吨(占 5.7%)、出口金额 0.31 亿美元(占 6.4%),对香港出口了 1299 吨(占 4.7%)、出口金额 0.33 亿美元(占 6.9%)。我国蚕丝类商品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地域分布见表 4。 表 4、2004 年我国蚕丝类商品出口 数量和出口金额地域分布 国家或地区 出口数量 (吨) 占我国出口总 量, % 出口金额 (亿美元) 占我国出口总额, % 印度 11392 41.4 1.96 40.9 西欧五国 4862 17.7 0.83 17.4 日本 2905 10.5 0.59 12.3 韩国 1580 5.7 0.31 6.4 香港 1299 4.7 0.33 6.9 其他国家和地区 5515 20 0.77 16.1 蚕丝类合计 27553 100 4.79 100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图 2,2004 年我国蚕丝类商品出口额地域分布 2004 年我国蚕丝类商品出口主要市场中香港的平均单价最高,达 25.33 美元/ 千克,对印度的平均单价较低,约为 17.19 美元/ 千克。主要市场中除对香港、印度出口数量分别有所增长外,其他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日本和德国的数量降幅较大,其下降幅度都超过了30%。目前,我国丝类商品出口量占印度丝类进口量的 95、香港进口量的 90、韩国进口量的 90%、意大利进口量的 89、日本进口量的 70。 7 如前所述,在出口的蚕丝类产品中,其中生丝所占比重为最大,近几年来我国生丝出口的主要市场情况见表 5。 表 5、我国生丝主要出口市场及出口额统计 单位:万美元 出口市 场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印度 11818 12495 13250 10492 11660 意大利 6412 3627 2969 2051 2445 日本 3815 2940 2489 2845 1744 韩国 2631 2689 2271 1784 1631 香港 1130.4 214 108.2 86.1 13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图 3,2004 年我国生丝商 品出口额地域分布 就目前而言,国际上对生丝质量采用电子检测的市场主要是欧洲市场。下面将欧洲市场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意大利、法国、德国、英国和瑞士等五国位于欧洲的西部,国土面积共有 147.5 万平方公里,2002 年该五国共有人口 2.68 亿人,是欧共体和欧盟的主要成员国。由于它们地理相邻,经济贸易往来频繁,都具有丝绸服饰生产和消费的传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丝绸市场之一,同时对丝绸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消费习性比较接近,因此,把该五国作为区域性丝绸市场考虑,通称为西欧五国。该五国是中国传统的丝绸出口市场,在世 界丝绸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据史料记载,源于中国的蚕丝业经过丝绸之路的不断传播与扩散,于公元 9 世纪传至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公元 1260年前后传入法国,公元 16 世纪传人英国。随着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国丝绸业的发展和欧洲对丝绸消费需要的增加,中国的丝绸(尤其是生丝)对欧洲的出口量也不断增加。 8 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上海、广州等 “五港开港 ”及生丝出口的自由化,加上欧洲的蚕丝业在 19 世纪中期因为桑蚕微粒子病的流行受到毁灭性的打击,更促进了以生丝为主体的中国丝绸对欧洲的出口贸易, 18701874 年间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三国的年均生丝进口量就达 6644.3吨,占当时世界生丝贸易量的 79.9。随着美国丝绸业的发展和西欧丝绸业的停滞, 19251929 年间上述三国的生丝进口量为 7270.9 吨,仅占当时世界生丝贸易量的 15.6。 进入 80 年代后,随着环保运动的发展和天然纤维流行带来的丝绸消费热,西欧五国的丝绸贸易量和消费量明显增加,自 1986 年以后西欧五国的丝绸进口量增长快速, 1989 年为 17674吨,1994 年达到创记录的 22634 吨。此后,由于服饰流行的变化和欧洲经济增长缓慢,及欧共体从 1994 年开始对中 国丝绸商品的进口实行配额限制等原因的影响,西欧五国的丝绸进口量明显回落,1997 年为 13363 吨。西欧五国的丝绸出口及消费量的变化也与进口量的变化表现相同的趋势。 目前在西欧五国的丝绸进口贸易中,意大利处于领先的地位,依次为德国、法国、英国和瑞士。 在西欧五国中不同国家的丝绸贸易的商品结构明显不同,意大利和法国有较强的丝绸加工能力,其进口的丝绸商品以生丝、丝线和坯绸为主,出口以丝绸服饰和绸缎为主;而德国、英国和瑞士的绸缎和丝绸服饰的进口量占有较大的比例。下面以意大利和英国为例进行国别分析。 1999 年意大利丝绸商品的进口总量为 8383.8 吨,其中蚕丝类进口量为 6537.8 吨,占丝绸进口总量的 78.0%,绸缎为 1231.8 吨,占 14.7%,丝绸服饰为 614.2 吨,占 7.3%;同年意大利丝绸商品的出口总量为 4599.7 吨,其中蚕丝类出口量为 806.8 吨,占丝绸出口总量的 17.5%,绸缎为 1984 吨,占 43.1%,丝绸服饰为 1809 吨,占 39.3%。意大利的绸缎进口量和出口量均有较大的数量,但是,其加工程度明显不同,意大利进口的绸缎以加工程度低的坯绸为主,出口的是经深加工的印花绸等高附加值绸缎。意大利的 绸缎和丝绸服饰的出口量远远大于其进口量,说明意大利有着较大的丝绸加工贸易。丝绸商品的进出口量相抵,意大利 1999 年丝绸消费量为 3784.1 吨。 1999 年英国丝绸商品的进口总量为 3585.5 吨,其中蚕丝类进口量为 493.8 吨,占丝绸进口总量的 13.8%,绸缎为 1605.4 吨,占 44.8%,丝绸服饰为 1486.3 吨, 占 41.5;同年英国丝绸商品的出口总量为 1138.5 吨,其中蚕丝类出口量为 208.7 吨、占丝绸出口总量的 18.3%,绸缎为 237.3 吨、占 20.8%,丝绸服饰为 692.5 吨、占 60.8%。丝绸商品的进口量相抵,英国1999 年丝绸消费量为 2447.0 吨。 在世界丝绸市场上西欧五国是高级绸缎和丝绸服饰的出口国,法国的巴黎和里昂、意大利的米兰、瑞士的苏黎世是世界著名的高级丝绸服饰的生产地。西欧五国进口丝绸的一半左右经深度加工后再出口。西欧五国的主要丝绸出口市场是美国、欧共体内部、日本和中国香港。 美国是西欧五国在其区域外的最大丝绸出口市场。在西欧五国中意大利是美国最大的丝绸供应国。在美国丝绸服饰市场上,西欧五国具有明显的高价格竞争能力。 1995 年意大利对美国出口丝绸服装 5100 打,单价为每 打 1186.0 美元,是中国丝绸服装单价 108.4 美元的 10.9 倍;9 同年德国对美国出口丝绸服装 1700 打,单价为每打 1591.2 美元,是中国丝绸服装单价的 14.7倍;同年法国对美国出口丝绸服装 900 打,单价为每打 1143.0 美元,是中国丝绸服装单价的10.5 倍。在美国的丝绸领带的进口中,西欧五国具有数量和价格的垄断优势, 2000 年美国丝绸领带进口额为 236.5 万美元,其中西欧五国占 84.6,中国仅占 12.0。 日本是继美国之后西欧五国在其区域外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由于日本 “ 泡沫经济 ”的破灭,自 90 年代以来随着日本丝绸消费的低迷,西欧五国对日本的丝绸出口量也逐年减少。 意大利和法国是世界高级丝绸面料和服饰的加工贸易国,领导着丝绸服饰的流行潮流;英国和瑞士是传统的丝绸加工贸易国,但是近年来随着丝绸加工规模在缩小,其生丝进口量明显下降;德国是中国生丝在欧洲市场的重要转口贸易国,其它欧洲国家的丝绸贸易量较小,是潜在的消费市场。据有关统计, 2001 年欧盟从中国进口的蚕丝、丝线和丝绸织物(不包括丝绸服饰)额为 2.139 亿美元,比上年减少 0.349 亿美元,减幅为 14.0%。同年欧盟对中国的蚕丝、丝线和丝绸织物(不包 括丝绸服饰)出口额为 180 万美元,比上年减少 70 万美元,减幅为28.0%。另据英国丝绸协会提供的资料, 2001 年英国进口各类丝绸商品 4943.9 吨,进口总额为12985.95 万英镑,比上年增加 761.23 万英镑,增幅为 6.2%。其中,进口蚕丝和丝线 567.5吨,进口额为 928.33 万英镑,占进口总额的 7.1%;进口各类丝绸织物 1030.4 吨,进口额为2936.37 万英镑,占进口总额的 22.6%;进口各类丝绸服饰 334.6 吨,进口额为 9120.85 万英镑,占进口总额的 70.2%。其中在进口丝绸针织外套、丝绸女 装和丝绸内衣的数量方面,中国占有绝对优势,而在丝绸围巾和丝绸领带方面均落后于意大利和韩国。 欧洲是具有丝绸消费传统的地区,至今在晚礼服等高档时装中,丝绸依然占据很大的比重。由于欧洲经济的不断增长、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种桑养蚕和缫丝基本消亡,需要进口大量的生丝,用于织绸和制作时装。因中国生丝价低质优,在欧洲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能力,而且有着长年的用户和一定使用数量。 1.5、我国生丝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主要优势 生丝生产属于劳动密切型产业。在近代史上,由于我国长期处于战乱,本是我国处于绝对优势的缫丝行业先后被意大利、日本等国家所主导,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缫丝业才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进而重新处于主导和垄断地位。目前,意大利的缫丝业已不复存在,日本也从过去的年产生丝上万吨已逐渐萎缩到目前的 1 千吨以下,昔日的生丝竞争对手已不再存在,近来国际上生丝生产发展较快的属印度,其年产量已达 1.5 万吨左右,但由于印度的气候条件所限,其蚕茧质量较差,只能生产 A 级以下的低等级的生丝,多数用于本国生产具有印度风格的“印度绸 ”,且只能做纬线用,而做经线用的高等级生丝仍需从我国大量进口。目前,我国生丝生产仍在国际上处于明显优势,主 要体现在: ( 1)我国依然是生丝生产和出口大国。 目前我国生丝产量占世界生产总量的 75以上,出口量占国际贸易量的 80以上,在国际市场上占据资源垄断性优势。 ( 2)蚕茧原料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