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伦敦经济月刊( 2013 年 1月) 2013 年 1 月 18 日 中银 研究产品系列 经济金融 展望 季报 中银调研 宏观观察 银行业观察 人民币国际化观察 作 者 : 梁 婧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 电 话 : 010 - 6659 4097 签发人:陈卫东 审 稿: 宗 良 周 景彤 联系人 : 梁 婧 电 话: 010 - 6659 4097 对外 公开 全辖传阅 内参 材料 2017 年 6 月 21 日 2017 年 第 16 期 (总 第 187 期 ) 生 产性服务业及 其 与制造业融合 发 展的 中 美对比 随着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产值占 GDP 比重逐年增长,并于 2015 年过半,而与此同时工业占 GDP 比重则从 2006 年开始逐年下降。这一背景下,如何协调服务业与工业的平衡发展,避免出现过早去工业化或者制造业空心化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 联结工业 生产 与服务业发展 的重要纽带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从 投入产出表 出发 , 探究了当前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及其 与 制造业的融合现状,同时通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为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相关启示与建议。 国际金融研究所 宏观 观察 2017 年第 16 期(总第 187 期) 1 生 产性服务业及 其 与制造业融合 发 展的 中 美对比 随着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服务业已经在我国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产值占 GDP 比重逐年增长,并于 2015 年过半,而与此同时工业占GDP 比重则从 2006 年开始逐年下降。这一背景下,如何协调服务业与工业的平衡发展,避免出现过早去工业化或者制造业空心化成为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 联结工业 生产 与服务业 发展 的重要纽带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之一。本文从 投入产出表 出发 , 探究了当前 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及其 与 制造业的融合 现状,同时通过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为我国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相关启示与建议。 一、 生产性服务业 的内涵与界定 随 着 产 业 分 工细化和规模经济的发展 ,生 产性服务业 不 断从 企 业内部分 离 和独立出 来。 1966 年 美国经济学家 Greenfield 在 研究服务业及其分类时 ,最 早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 1975 年 Browning 和 Singelman 对 服务业进行功 能性 分类时 也 提出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 ,认 为生产性服务业包括金融 、保 险 、法 律工商服务 、经 纪等具有知识密集和为客户提供专门性服务的行业 。之 后许多学者从服务功能 、服 务对象 、服 务提供者等不同 角 度 定 义生产性服务业 ,总 的来说 ,生 产性服务业是在产品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中 ,作 为中间投入的服务行业 。 在 对生产性服务业 的 行业分类进行 界 定和统计 时,国 内外学者对大部分行业 意 见一致 ,如 金融保险业 、商 务服务业 、科 技服务业 ,但 对于房地产业 、批 发零售业是否属 于生产性服务业仍有争议 。一 种界定的 办 法是 通 过投入产出表计算产 业 的中间需求率 。某 一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率是指 国民经济对该产业产品的中间需求量与该 产业 总需求量(中间需求量最终需求量)之比。一 般研究认为中间需求率大于 50%的 服务业为生产性服 务 业 。国 家 统 计局 在 统计 分 类时也是 将 中 间 需求率超过 50%的 行业大类确定 为 生产性服务业 。 2 2017 年第 16 期( 总第 187 期 ) 按 照中间需求率 大 于 50%的 标准来看 ,中国 服务业中的 交 通运输 仓 储 、金融 业 、租 赁和商务服务 、科 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 行 业的中间需求率 一 直保持在 50%以 上 , 属于生产性服务业 。 批 发 和零售业 、住 宿餐饮业的中间需求率相对偏高 ,其 中批发零售业的中间需求率 基 本 持 续 高于 50%。信 息传输 、软 件和 信 息技术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低 于 50%,但 由于 信 息技术服务 、电 子商务支持服务 等 子行业中间需求率较高 ,其 中间需求率也 相 对较高 。 表 1:中 国 不 同服 务 行业中间需求率的变化 ( %) 服 务业行业 1990 2000 2002 2005 2007 2010 2012 批发和零售 80.1 67.2 61.8 49.5 51.7 54.8 58.7 住宿和餐饮 - 48.3 57.7 56.7 64.5 49.8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 67.2 77.4 74.3 67.1 75.0 83.9 75.0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 - 75.9 66.7 54.2 49.1 42.9 金融 97.2 72.5 80.8 68.9 76.4 79.6 81.6 房地产 - - 28.3 19.4 25.1 21.3 28.1 租赁和商务服务 - - 77.3 84.3 64.7 69.2 82.9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 - 38.0 43.7 71.8 68.4 67.5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 25.2 51.4 32.1 44.5 31.9 27.4 24.4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 41.7 50.3 47.2 49.9 教育 23.8 - 6.7 10.0 9.9 3.8 6.3 卫生和社会工作 - 7.4 14.5 9.2 6.9 2.2 文化、体育和娱乐 - 35.2 48.2 48.2 49.1 37.8 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 - 0.0 0.0 0.9 0.9 3.7 数 据来源 :中 国 国 家统计局 二、从 国际比较看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 发 展特征 (一) 批发 零 售 、住 宿餐饮 等 相对低端的服务业中间需求率 较 高 同 样 , 按 照中间需求率 大 于 50%的 标准来看 ,美 国 服 务业中的 租赁 业 、交 通运输仓储业 、专 业和商业服务业 、金融 保险业这 4 类 行业 的 中间需求率一直保持在 50%以上 ,是 典型的生产性服务业 。信 息服务业的中间需求率也较高 ,尤其 是在 20 世 纪 80、90 年 代 中 间需求率有明显上升 ,目 前略低于 50%,其 中主要是信息和数据处理 这 个子宏观 观察 2017 年第 16 期(总第 187 期) 3 行业中间需求率 较 高 ,大 概 在 80%-90%。中 美两国不同之 处 在于 ,中 国 的 批发和 零 售业、住 宿和餐饮业的中间需求率相对较 高。如 果进一步对比一些典型的发 达 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 ,可 以发 现 发展中国家的批 发 和零售业 、住 宿餐饮业的中间需求率相对偏高 ,表 明发展中国家 这 两个产业 用 作 生产资料的比例越高 ,这 也反映出由于 经 济发展水平不同 、产 业结构不同 ,发 展中国家生产中 会 有更多相对更低 端 的服务业 用 于中间投 入。 图 1:美 国 各 服 务 行业中间需求率的变化 ( %) 注:中 国的商务服务 业,科 学研究 、技 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对 应美国的专业和商业服务业 。 数 据来源 :美国经济分析局 表 2:主 要国家批发和 零 售 业、住 宿和餐饮业 的 中间需求率对比 ( %) 行 业 年 份 美国 日本 新加坡 中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 批发和零售业 2005 28.0 42.6 18.8 49.5 56.3 44.7 2010 26.2 39.1 14.5 54.8 55.2 61.1 2012 27.0 38.3 16.0 58.7 52.4 59.5 住宿和餐饮业 2005 20.1 29.5 23.1 57.7 44.0 30.2 2010 19.9 30.9 24.7 64.5 42.8 18.2 2012 20.7 30.7 26.4 49.8 41.3 18.1 数 据来源 :美国经济分析局,中 国 国 家统计局 , WIOD 0204060801001947 1950 1955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10 2012 2015批发和零售 运输仓储 信息金融,保险 房地产 出租和租赁专业和商业服务 教育卫生社会 文娱住宿餐饮 其他服务 政府4 2017 年第 16 期( 总第 187 期 ) (二) 生 产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但金融 业占比明显偏高 ,商 务服务和科研技术服务占比明显偏低 根 据 前 述标准 , 我 们定义 交 通运输 仓 储 、金融 业 、租 赁和商务服务 、科 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这 4 个 行业 为 生 产性服务业 ,考 虑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情况 ,同 时 将 批发和 零 售 业 纳 入分析 。 我 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表 明其增速 较 快 , 要快于第三产业和 GDP 的 增长速度 。在 第三产业中 ,我 国生产性服务业 的 占比 较 高 ,达 到 30%以 上 ,甚 至要 略 高于美国 。但是 由于我国仍处于工业 化 发展阶段 ,服 务业 在 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仍相对较低 ,生 产性服务业在 GDP 中 的占比仍要低于美国 。从 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结构看 , 美 国生产性服务业 占 比上升较快主要是由于 专业和商 业 服务 业 在 20 世 纪 80年 代后呈现明显加快 发 展 趋势 。 而 我国金融业 占 比 明 显提高 , 在第三产业中的占比 已超过 15%,高 于美国 9%左 右的水平 ,而租 赁和商务服务 、科 研技术服务 和 地质 勘查 业的合计占比 仅 为 9%左 右 ,远 低于美国 17%左 右 的 水平 。 图 2:中 国生产性 服 务业 GDP 比 重 图 3:美 国生产性服务业 GDP 比 重 注:此处 生产性服务业 的 计算未包括批发零售业 。 数 据来源 :美国经济分析局,中 国 国 家统计局 010203040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占 GDP比重批发零售占第三产业比重批发零售占 GDP比重%1015202530351947 1960 1973 1986 1999 2012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生产性服务业占 GDP比重批发零售占第三产业比重批发零售占 GDP比重%宏观 观察 2017 年第 16 期(总第 187 期) 5 图 4:中 国 生 产性服务业 结 构 图 5: 美 国生产性服务业结构 数 据来源 :美国经济分析局,中 国 国 家统计局 (三) 生 产性服务业 劳 动生产率 相 对较高 ,有助 于带动 服 务业和 国 民经济 生 产率的 提升 由 于中国缺乏各行业就业人员数据 ,我 们无法得到各 细 分行业的劳动 生 产率 。但从美国的经验看 ,生 产性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往往要高于其他服务业 ,其 较快发展能带动服务业整 体生 产率的提高 。 同 时 ,与 批发零售 、住 宿餐饮 等 其他服务业相比 ,专业和商业服务 、金融 保险 、租 赁等行业往往 处 于产业链 附 加值 高 端 , 要求 更 加 专 业 化、技 术化的人才等资源 ,也 是 降 低交易成本 、实 现产品增值 、促 进创新活动的重要行业 。 图 6:美 国各服务 行 业劳动生产率 (美 元 /人) 数 据来源 :美国经济分析局 05101520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051015201947 1958 1969 1980 1991 2002 2013运输仓储 金融,保险出租和租赁 专业和商业服务%0500001000001500002000001948 1954 1960 1966 1972 1978 1984 1990 1996批发和零售运输仓储金融,保险出租和租赁专业和商业服务教育卫生社会文娱住宿餐饮6 2017 年第 16 期( 总第 187 期 ) 三、生 产性服务业与制 造 业的融合情况 及中 美比较 (一)伴 随产业结构的变化 ,制造 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 中 间需求占比呈 下 降趋势 各 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 求 占 比 与 一 国的产业结 构 密切相关 。美 国 从 20世纪 50 年 代中期 开 始制造业 比 重不断降低 到 当前的 不 到 12%,服 务业 占 比上升到 当 前的80%左 右 。因 此 ,在美 国各 大 类产业中 ,第 三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 占 生产性服务业总中间需求的比重最大 ,特 别是在 20 世 纪 80 年 代 中 后期 ,美 国政 府注 重对信 息技术的研发 ,伴 随服务业的发展 ,生 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需求 更 多地 被 服务业 所利用 。而随 着制造业 占 比的 降 低 , 制造业 对 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 占 比 不 断 降 低 。 中国服务业自 2015 年 才超过 50%,制 造业 在国 民经济的占比 在 2006 年 开始出现降低 ,但 仍超过 30%。在 2006 年 之前 ,制 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 占 比呈现上升趋势 ,但 在 2006年 之后随着制造业占比的降低 ,制 造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占比 有 所降低 。第 三 产 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占比有所提高 。 表 3:中 国 各产 业对生产性服务业 的 中间需求占比 ( %) 2002 2005 2007 2010 2012 第一产业 6.2 4.3 3.5 3.0 2.2 第二产业 59.0 62.1 62.8 64.1 56.1 采掘业 2.9 3.5 3.5 3.3 2.9 制造业 42.8 47.1 44.9 45.4 41.9 电燃水的生产供应 2.9 4.5 3.2 2.9 2.3 建筑业 10.3 7.0 11.2 12.4 9.0 第三产业 34.8 33.6 33.7 32.8 41.8 注 : 某 一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 中 间需求占 比 为某一产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需求与生产性服务业 作 为中间需求的总量 之 比 。 数 据来源 :中 国 国 家统计局 宏观 观察 2017 年第 16 期(总第 187 期) 7 图 7:美 国 各产 业对生产性服务业 的 中间需求占比 ( %) 数 据来源 :美国经济分析局 (二)中 国各行业 尤其 是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 的 利用程度 相 对偏低 美 国 大 部分产业 的 中间投入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呈现上升趋势 ,其 中 制 造业 、建 筑业 、第 三产业 的 中间投入中生产性服 务 业占比是明显上升的 ,表 明 这 些产业与生产性服务的关联性和融合程度提升 。而 中国各产业 的 中间投入中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明显偏低 ,第 三产业 利 用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中间投入的比重是最大的 ,并 且总体呈 上升趋势 , 2012 年 达到 30%以 上 ,不 过 仍要 远低于美国 50%以 上的水平 。制 造业 中 间 投入中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一度呈现下降趋势 , 2007 年 之后有所上升 , 2012 年 也只有13%左 右 ,低 于 美 国 30%左 右的水 平,这 意味着中国 各 行业特别是制造业 对 生产性服务业的 利用程 度不 高,这 在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有关 ,也 与我国制造业 本 身发展水 平较 低有关 。 表 4:中 国 生 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比重 ( %) 2002 2005 2007 2010 2012 第一产业 17.1 12.6 11.8 12.4 10.9 第二产业 15.7 12.2 10.2 11.1 14.0 采掘业 21.6 17.8 15.4 14.4 19.1 制造业 13.9 10.9 8.6 9.6 12.8 电燃水的生产供应 17.7 11.8 8.3 11.5 13.7 建筑业 15.9 11.3 13.8 19.4 16.6 第三产业 26.6 22.1 25.0 28.2 34.0 0204060801947 1953 1959 1965 1971 1977 1983 1989 1995 2001 2007 2013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采掘业制造业 电燃水的生产供应 建筑业第三产业8 2017 年第 16 期( 总第 187 期 ) 数 据来源 :中 国 国 家统计局 图 8:美 国 生 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中间投入 平 均比重 ( %) 数 据来源 :美国经济分析局 进 一步观察 不 同 技 术类型制造业 中 间投入 中 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 ,美 国 高 技术 、低 技术型制造业利用的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比重上升 更 快 ,中 国 虽 然各类型制造业中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比重 较 低 ,但 也 呈现类 似表现 。这 表明随着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低 技术 、高 技术行业更易于与生产性服务业 进 行融合 发 展 ,这 与 各 行业本身特点有关系 ,低 技术 主 要包括 食 品 、纺 织等 传 统制造业 ,高 技术则包括计算机等电子 设备制造业 、仪 器仪表等行业 ,而 中低技术 、中 高技术行业更多是一些重工业和大型设备制造业 。低 技术行业竞争更激烈 ,会 更主动 与 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促进 自 身生产效率 提 升 。 表 5: 中 国 生 产性服务业对 不 同技术 类 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 平 均比重 ( %) 2002 2005 2007 2010 2012 低技术 15.0 11.5 8.6 9.5 12.5 中低技术 14.4 11.2 8.2 8.4 9.9 中高技术 12.8 10.3 9.1 10.6 13.3 高技术 11.3 9.4 8.8 10.8 14.0 注:根据 OECD 对 制造业的技术 密 集 程 度 标 准进行分类 。 数 据来源 :中 国 国 家统计局 1030501947 1953 1959 1965 1971 1977 1983 1989 1995 2001 2007 2013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采掘业制造业 电燃水的生产供应 建筑业第三产业宏观 观察 2017 年第 16 期(总第 187 期) 9 图 9:中 国 生 产性服务业对 不 同技术 类 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 平 均比重 ( %) 数 据来源 :美国经济分析局 (三)中 国 制 造业利用的生产性服务业结构相对低端 ,但 已表现出 优 化趋势 与美 国相比 ,中 国 各 类型制造业利用的生产性服务业更多集中于批发和零售 业、交 通运输 仓 储和邮政业 等提 供辅助 管 理作用的行业 ,在租 赁和商务服务 、科 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 提 供管理支持 、战 略导向 功 能 方 面 的 利用程度相对较低 ,其 中间投入中这两个行业的占比不超过 4%,远 低于美国 15%左 右的水平 。 同 时 ,我 们也关注到美国低技术制造业 的 中间投入中专业和商 业 服务业 的 比重达到 16.7%,甚 至要高于高技术制造业 ,这 可能意味着 传 统的 低 技术制造业 更 需要相对高 端 的生产性服务业 促 进其 转型升级 。 表 6:中 美 各 生产性服务业的中间投入 平 均 比重 ( %) 国 家 行 业 类 型 批发和零 售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 政 金融 租赁和商务服务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 务 中国 制造业 4.2 3.6 2.6 1.5 0.9 低技术 5.5 3.4 1.7 1.4 0.4 中低技术 1.7 2.8 2.2 0.8 0.4 中高技术 4.2 3.5 2.3 1.8 1.6 高技术 4.6 2.7 3.2 1.4 2.2 美国 制造业 8.7 4.5 1.5 15.5 低技术 9.1 4.9 1.8 16.7 中低技术 6.2 6.8 1.3 11.1 中高技术 8.8 2.7 0.9 15.5 高技术 11.1 2.3 1.1 14.5 数 据来源 :美国经济分析局,中 国 国 家统计局 15202530351947 1953 1959 1965 1971 1977 1983 1989 1995 2001 2007 2013低技术 中低技术 中高技术 高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