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1 / 99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编制日期:二零一二年五月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2 / 99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 10 第二章 项目总论 . 11 一、申报单位概况 . 11 二、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 11 (一)项目主管部门文件及相关部门批复文件 . 11 (二)初期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 11 (三)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 12 三、项目背景 . 12 ( 一)项目由来 . 12 (二)弘扬蒙古族民族文化 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 12 (三)重塑民族特色文化 促进地区旅游发展 . 13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 14 四、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 13 (一)结论 . 13 (二)建议 . 14 第三章 市场需求与必要性分析 . 14 一、客源市场分析 . 14 (一)内蒙古旅游市场特征 . 14 (二)“金三角”旅游市场特征(以呼和浩特市为代表) . 15 (三)周边其他重点客源市场特征分析 . 15 (四)入境客源市场分析 . 18 二、客源市场定位 . 19 (一)总体定位 . 19 (二)目标市场 . 20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3 / 99 三 、 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 20 (一)完善内蒙古 黄金旅游线路的需要 . 21 (二)适应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 . 21 (三)促进 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增加的需要 . 21 (四)改善旅游区发展现状的 需要 . 21 (五)新农村改造的需要 . 21 第四章 项目区位与环境分析 . 22 一、环境分析 . 22 (一)自然环境 . 22 (二)气候条件 . 22 (三)旅游区经营现状 . 22 (四)生态条件 . 23 二、区位概况 . 23 三、资源分析与评价 . 24 (一)资源梳理分析 . 24 (二)旅游 开发 与 评价 . 25 第五章 项目选址与主要建设条件 . 26 一、项目选址 . 26 二、用地条件 . 26 三、工程建设条件 . 27 (一)优点 . 27 (二)问题与不足 . 27 第六章 工程建设与工程规模 . 28 一、项目总体布局 . 28 二、功能分区 . 29 三、建设规模 . 29 (一)敕勒川旅游区总体建设规模 . 29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4 / 99 (二)各分区建筑形态设计及工程建设规模 . 30 第七章 分区设计与产品策划 . 32 一、敕勒川大门服务区 . 32 二、草原国际会议度假区 . 32 三、娱乐水郡区 . 34 四、生态湿地景观区 . 34 第八章 工程规划 . 35 一、交通道路 . 36 (一) 外部交通 . 36 (二) 内部交通 . 36 (三) 停车场 . 36 二、电力电讯 . 39 (一) 电力设施 . 36 (二)电讯设施 . 37 三 给排水设施 . 37 (一)给水设施 . 37 (二)排水设施 . 40 (三)温泉给水 . 41 四、燃气供热设施 . 42 (一) 燃气设施 . 42 (二) 供热设施 . 42 五、环境保护 . 38 (一) 环境评价 . 43 (二) 环境规划标准 . 44 (三)环境保护措施 . 45 (四)生态保护工程 . 46 六、水系利用 . 40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5 / 99 (一)水系现状 . 49 (二)水系综合利用 . 47 七、旅游服务设施 . 50 (一)服务区设置 . 50 (二)住宿设施设施 . 51 (三)餐饮设施 . 53 (四) 旅游购物 . 53 (五) 旅游娱乐 . 54 (六) 休闲运动 . 55 (七) 解说系统 . 55 (八) 游览安全系统规划 . 56 八、区域资源承载力与环境容量分析 .60 (一)区域承载力分析 .60 (二)环境容量测算与分析 .69 第九章 节能节水措施 . 70 一、节能 . 70 (一)窗户在符合窗墙面积比条件下其节能措施 . 71 (二)平面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 71 (三)采用节能产品 . 71 二、节水 . 72 (一)建设先进的节水型项目 . 72 (二)节约用水 . 72 (三)使用节水型设备 . 72 (四)提高管材、附件和施工质量,严格控制 “ 跑冒滴漏 ” . 73 第十章 劳动 安全卫生与消防 . 73 一、 劳动安全卫生 . 74 (一)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 74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6 / 99 (二)安全措施方案 . 74 二、 消防措施 . 74 (一) 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分析 . 74 (二) 消防工程规划和消防设施 . 75 第十一章 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建设 . 76 一、组织机构 . 76 二、人力资源建设 . 77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进度 . 78 一、 项目实施的管理 . 78 二、 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 78 (一) 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 78 (二) 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 79 (三) 施工准备 . 79 ( 四) 施工和生产准备 . 79 (五) 竣工验收 . 80 三、 项目实施进度表 . 80 (一)项目建设期限 . 80 (二)项目建设条件 . 80 (三)项目实施计划 . 80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 82 一、项目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及说明 . 82 (一)投资估算编制的依据 . 82 (二)几点说明 . 82 二、投资估算 . 82 三、资金筹措 . 82 第十四章 财务效益分析 . 84 一、财务评价编制依据 . 84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7 / 99 二、编制说明 . 84 三、基础财务数据预测 . 84 (一)营业收入 . 84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 85 (三)成本费用估算 . 85 (四)利益及分配 . 86 四、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 86 (一)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 . 86 (二)财务内部收益率和财务净现值 . 87 (三)投资回收期 . 87 五、财务不确定性分析 . 87 六、经济评价结论 . 88 第十五章 工程招投标 . 89 一、招标依据及内容 . 89 (一)招标范围 . 89 (二)招标组织形式 . 89 (三)招标方式 . 89 (四)工程分包 . 89 (五)招标情况 . 90 二、招标要求 . 90 第十六章 社会效益与风险分析 . 91 一、社会与经济效益 . 91 (一)提升敕勒川知名度 . 91 (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 91 (三)提高当地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 91 二、社会风险评估 . 91 (一)生态环境问题 . 91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8 / 99 (二)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 92 第十七章 可行性结论与建议 . 94 一、项目结论 . 94 二、项目实施建议 . 94 附表:经济分析表 . 95 (表 1 表 12 ) 附件: 1、呼水保 2011173 号 关于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复 2、内环审 2011239 号 关于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 3、土地预审相关文件 (1)土左政请字 201134号 (2)土左国土资 201183 号 (3)土左人劳社发 201124 号 (4)土左旗人民政府关于 2011 年第十批城镇建设用地实行招、拍、挂程序的承诺报告 (5)其他附表及协议 (6)土左旗国土局 关于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用地的审查意见 (7)土左政发 20119 号 关于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征用土地的公告 4、内文产字 20114号 自治区文化厅关于建设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的批复 5、呼政办发 2010188 号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9 / 99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 成立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领导小组的通知 6、呼发改社字 2010917 号 关于同意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函 7、内旅规划发 201021 号 关于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总体规划的批复 8、土左水务政发 201111 号、 201017 号 关于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用水情况的批复 9、呼环政函字 201155 号 关于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环评工作执行标准的批复 10、 呼函政函字 2010137 号、 2011207 号 关于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环境保护初审意见的批复 11、 天然气供气意向书 12、 环保厅自然处 关于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占用哈素海保护区的意见 13、内环函 201137号 关于哈素海保护区功能区调整事宜的函 14、 内林办发 201136 号 关于同意调整内蒙古哈素海自然保护区功能区的批复 15、内发改社字 2011470 号 关于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可研报告的批复 16、 呼发改服字 2011184 号 关于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项目蒙古草原部落建设项目备案的通知 17、 内发改社字 20101731 号 关于上报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报告 18、 企业营业执照、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审计报告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10 / 99 第一章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 园区 项目建设单位 内蒙古敕勒川旅游股份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法定代表人 武希慧 项目建设地点 北至大青山,南至哈素海南围堤,西至陶北公路,东至乌兰村南。 财务计划 本项目总投资 40740万元。 建设周期 重点区域建设周期为 3年。 项目简介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 是经土默特左旗人民政府批准,由内蒙古敕勒川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组织实施的旅 游项目。该项目依托区域内的“阴山、草原、湿地、湖泊、温泉文化、气候”等多种资源优势,以多元融合的北方游牧草原文化为主要的线索与脉络,构建以“草原文化休闲度假”为导向的特色旅 游产品体系,最终将敕勒川打造成以“草原文化、生态湿地”为特色的旅游度假目的地。 项目规模 规划 总面积 98.6 平方公里。其中湖面 3000 公顷,鱼塘 1066公顷,草场 3576公顷。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11 / 99 项目效益 敕勒川旅游区 的建设,结合内蒙古旅游产品结构体系与市场需要,以呼和浩特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进一步弘扬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促进呼和浩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打造呼和浩特旅游新名片。 本项目的建设,对于土默特左旗乃至呼和浩特旅游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生 重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对完善呼和浩特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品牌形象、塑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第二章 项目总论 一、 申报单位概况 内蒙古敕勒川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系经呼和浩特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于 2010年 10月 13 日成立,取得注册号为 150100000016042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公司住所在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哈素海度假村办公楼;法定代表人 :武希慧;注册资本 :壹亿叁仟肆佰贰拾玖万贰仟元整, 13429.2万元,;资本公积金壹佰肆拾叁万捌仟元整, 143.8 万元,公司自有资金壹亿叁仟伍佰柒拾叁万元整 , 13573万元,公司类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经营范围:旅游区开发管理服务;营业期间:自 2010年 10 月 13日至 2080年 10 月 12日;开户银行:建行呼市东达支行;组织机构代码: 56124092-8。 二、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一) 项目主管部门文件及相关部门批复文件 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二) 初期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 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12 / 99 (三) 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1. 2008-2010年哈素海水质监测数据表 2. 2008-2010年哈素海地区环境监测公报 3. 2008-2010年年哈素海地区降雨量、蒸发量数据表 三、项目背景 (一)项目由来 内蒙古地区从西至东 2000 多公里,跨越了北纬 37 53 度,形成沙漠、湖泊、草原、石林、森林、天池等自然奇观。 立足区域经济角度,目前已经形成了以行政地理划分的东部、中部、西部三大旅游板块。在内蒙古三大板块中,东部和中部综合发展实力较强,西部实力相对来说较弱;其中中部板块近年来发展强劲,是内蒙旅游发展的核心。 2009 年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 意见提出 : 把旅游行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将旅游业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中国旅游业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新契机,也为敕勒川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外部政策性机遇。在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旅游业将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遇。 处于内蒙古中部旅游板块的敕勒川,在整个板块中具有重大作用,成为内蒙古中西部旅游黄金线路中都市、草原、沙漠、成陵的重要节点,并与其他景区形成结构性互补,是此区域旅游经济的新增长点。 (二)弘扬蒙古族民族文化 发展休闲度假旅游 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和 市场条件,内蒙古敕勒川旅游区开发一直是立足于“度假村”的规模和等级进行开发与设施配置。发展至今天,敕勒川旅游停滞不前,并不是资源的问题,也不是市场的问题,最根本是“开发思路与定位”的问题,是要把它开发成国家级的综合性休闲度假目的地,还是区域级的环城游憩目的地。 面对蒙古族草原旅游的浅层次发展局面,敕勒川旅游区在规划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拥有极大的发展和创新空间,尤其挖掘文化内涵,增加文化吸引力方面,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13 / 99 具有极大的潜力。 (三)重塑民族特色文化 促进地区旅游发展 旅游行业的六大要素是:吃、住、行、游、娱、购。地方 民族特色文化是极富吸引力的产业,也是旅游综合收入中比重较大的一个经营项目。 敕勒川草原旅游区所在平原 土默川平原 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大窑文化考古发掘表明 ,7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这里就有人类活动, 曾是北方草原 游牧 文化和农耕文化长期交融的地域。 敕勒歌的千古传唱成为了中国的世界性文化遗产,为旅游区赋予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草原文化符号,使旅游区在旅游文化资源(品牌)上具有垄断性的优势。 深度挖掘草原文化,促进内蒙古草原旅游的发展。 (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按照“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结合内蒙古新 农村改造的政策,提出统筹当地原住居民,将原住居民纳入到旅游中,其社会效益、示范效应以及带动效应显著。 四、可行性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1. 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关于旅游产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原则。 2. 项目设计规划部署合理,与建设区的条件相适宜,与敕勒川未来发展要求相适应。 3. 项目以北京方圆水木旅游景观规划院等多方面的技术力量为依托,技术条件有保障。 4. 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达到了村民增收、旅游增益、企业增效、国家增税的目的。 5. 项目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偿还能力强。 内蒙古敕勒川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开发可行性研究报告 北京市政工程研究总院 14 / 99 综上所述,该项目一业多效,目标明确,设计合理,项目可行。 (二)建议 该项目建设对保障敕勒川旅游区承担应有的旅游产业角色,塑造良好企业形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建设成为政府树立的样板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