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分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煤矸石分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煤矸石分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煤矸石分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煤矸石分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煤矸石分选加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项目编号: GDHL-HP-13-C068 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 煤矸石分选加工项目 环 境 影 响 报 告 书 (简 本 ) 建设单位: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 评价单位: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 二一三年十 二 月 1 (一)建设项目概况 1、项目背景 韶关市人民政府 为整治 煤矸石堆积 带来的环境问题,同时也为了满足电力需求,实现资源综合利用, 委托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韶关市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专项规划 。根据韶关市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专项规划和韶关市人民政府的批复,国粤集团与国电集团共同出资在 韶关市合作建设韶关市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建设规模为 4 300MW级循环流化化发电机组,一期工程建设 2 300MW级亚临界循环流化床机组。发电项目的建设 实现 了 煤矸石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 的目标, 加速 了 小火电机组的退役,促进广东电源结构的优化 ,适应 “ 十二五 ” 期间广东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提高电力供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依据国电粤华韶关煤矸石发电项目一期工程 (2 330MW)可行性研究报告反映,发电厂以韶关当地的煤矸石为主要燃料,并掺烧部分无烟煤,年需求煤矸石产品约为 160万吨。发电厂设计利用的煤矸石主要分布 在原曲仁矿务局的茶山煤矿、云顶煤矿、丝茅坪煤矿等地,以龙塘边发电厂厂址为中心的 20km运距范围内目前已初步查明可被利用作为本项目电厂燃料用的煤矸石就达 5559.61万吨以上,可满足一期工程 2 300MW级机组燃用 20年的需要。 50km范围内的煤矸石可满足 4 300MW级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需要。 由于现在国电和国粤合资公司尚未成立,为配合韶关市人民政府 2 整治煤矸石堆积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同时也为满足煤矸石发电厂运营后对煤矸石燃料的需求,推进项目进度,国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韶关市成立了全资子公司 广东粤华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负责国粤集团火电板块项目,广东粤华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针对韶关项目成立了全资子公司 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计划将开展煤矸石的分选加工项目,结合煤矸石储量、交通条件等实际情况,项目拟设两个分选加工分厂,选址分别位于浈江区犁市镇大岭村和犁市镇石下村,两个分选加工分厂生产能力为年分选加工煤矸石原料 270万吨,生产可燃用煤矸石 175.74 万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253 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及 广东省建 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 2004年 7 月修订 )中的有关规定,对于在建设过程中或者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新建、扩建、改建、迁建、技术改造项目及区域开发建设项目,必须执行环境影响报告的制度。建设单位为完善环评手续,委托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 承担该项目的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2、环境合理性分析 韶关市有悠久的采煤历史,分布着众多煤矿矿山。 2005 年梅州“8.7” 矿难后,广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关停全省全部煤矿。韶关市百余家煤矿全部关闭,全市退出煤炭生产行业。然而煤矿开采时排出的大量煤矸石堆积在各矿井附近 , 侵占大量耕地 、林地和工矿用地,破 3 坏地质、地貌景观 ; 煤矸石废弃堆积造成 植被很难生长,目前煤矸石堆积场地只生长一些生命力和适应力强的杂草、低矮灌木,植被类型较少,对当地的生态环影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影响地下水的涵养功能,造成当地地下水位下降;另在雨季,煤矸石山的产生淋溶废水对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煤矸石废弃堆积造成的影响 为当地主要的环境问题。 项目建成投产后,逐步清理区域内的煤矸石后,可逐步恢复被 侵占耕地、林地和工矿用地, 按要求进行 复绿后能有效的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增强抗旱绿化固土 能力 ,对当地的生态影响是正面的,生态功能增强的同时使地下水涵养功能也得到增强,有利于地下水水位的恢复;另清理煤矸石后,可以减少雨季淋溶水量,减小对地下水质和地表水质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运行对生态环境、地下水环境及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均是正效应,对改善当地的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项目的建设是合理的。 3、 项目概况 ( 1)项目名称: 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煤矸石分选加工项目; ( 2)建设单位: 韶关市粤华电力有限公司 ; ( 3)企业性质及工程投资:私营,总投资约 3939.2万元 ; ( 4) 项目性质:煤矸石综合利用,新建; ( 5)项目地点:根据煤矸石资源分布情况及规划方案,在浈江 4 区距龙塘边项目电厂厂址 12公里范围内先期设置两座煤矸石加工分选分厂,犁市镇石下村煤矸石加工厂的地理位置: E: 113 34 27,N: 24 55 31、犁市镇大岭村煤矸石加工厂的地理位置: E: 11334 11, N: 24 57 16,地理位置见图 1; ( 6)生产规模: 石下分选加工分厂与大岭分选加工分厂生产规模一致,生产能力均为 年 处理 煤矸石原料 135万吨,两个分选加工厂总 生产能力为 年处理 煤矸石原料共 270万吨 ,年 生产 可燃用煤矸石 约175.74吨; ( 7) 分选 方式: 干式作业机加工,分选流程为“筛分 -破碎 -筛分”; 图 1 项目地理位置图(比例: 1: 180000) 大岭加工 分 厂拟建地 石下加工 分 厂拟建地 3.5km 5 ( 8) 石下分选加工分厂与大岭分选加工分厂主要建设内容一致,单个分选厂的主要建设内容 : 主厂房 、 综合办公楼、配电房、蓄水池、中间品堆场、原料堆场、成品仓、五级沉淀池和三级化粪池等;总占地面积 约 为 12000m2, 主要建设内容 详见表 1; 表 1 单个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序号 项目名称 单 位 数 值 1 总用地面积 m2 12000 2 主厂房 m2 1000 3 综合办公楼 m2 600 4 配电房 m2 50 5 蓄水池 m3 50 6 中间品堆场 m2 900 7 废渣临时堆场 m2 5000 8 原料堆场 m2 2583.22 9 成品仓 m3 7600 10 五级沉淀池 m3 750 11 三级化粪池 m3 20 12 绿化 m2 4600 ( 8)员工人数 : 石下分选加工分厂与大岭分选加工分厂人员编制一致, 单个煤矸石分选厂定员 76人, 每个煤矸石分选厂定员 76人,人员编制见表 2; 表 2 煤矸石分选加工厂人员编制明细表 岗位 定员 厂 长 1 财务科 2 办公室 3 6 勤杂工 3 购销组 3 采掘组 6 分选组 16 运输组 30 安环组 5 仓保组 2 维修组 5 总数 76 ( 9)工作制度: 采场工时制度为:早七点至下午七点,采取两班工制制,每班为 6小时; 年工作日 300天 ; 加工厂工作制度为三班制连续作业, 每班为 8小时 , 年工作日 300天 。 3、 产业政策相符性 本项目 为 国电粤华韶关 2 30 万千瓦级综合利用发电项目的配套煤矸石分选厂项目, 属于 产业结构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年本)和 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07 年本) 中 的鼓励类,符合国家 及广东省 的产业政策。 4、规划的相符性 ( 1) 与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7 在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年)中提到: “ 支持尾矿、碎石、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磷石膏、氟石膏、化工废渣、陶瓷废料、冶炼废渣、尾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 粤东西北地区重点发展水泥和无机非金属矿及加工产品,利用韶关、梅州等地煤矸石资源,建设煤矸石火电厂,实现煤矸石综合利用的产业升级。 ” 本项目 为 国电粤华韶关 2 30 万千瓦级综合利用发电 项目的配套煤矸石分选厂项目, 利用韶关市原曲仁矿务局矿区范围积存的煤矸石 进行分选加工,加工后的产品提供给发电厂作为燃料,项目的建设不仅可有效地改善矿区环境,避免矸石山意外灾害事故的发生,而且还可以变废为宝,节约能源,治理环境污染。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广东省十二五节能环保 产业发展规划( 2011-2015 年)的相关内容。 ( 2) 与韶关市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 本项目两个分选加工厂分别位于石下村和大岭村,厂址位置目前为煤矸石堆放地, 未占用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等禁止建设及限制建设区。 加工厂 位置属于城镇体系规划中的综合 型 /农业型城镇区域,位于 韶关都市核心区的北侧,处于主要城镇集聚带和次级城镇集聚带之间 ,不属于城市建成区以及规划区。 可见,项目选址符合韶关城镇体系规划 ( 2005-2020) 、 韶关城市总体规划 ( 2006-2020) 的要求。 8 ( 3) 与韶关市 “ 十二五 ”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容性分析 韶关市 “ 十二五 “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初步思路中提出 “ 建设广东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 ,加快坪石 B 厂三期、韶关发电厂 “ 上大压小 ” 项目、华电热电冷联供项目、韶关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等一批电源项目建设。到 2020 年,全市电源装机容量超过 1400 千瓦,建成以电力能源为主、多种能源并举且供应稳定、结构优化、高效利用的广东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已列入了韶关市 “ 十二五 “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初步思路 、韶关市 “ 十二五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 和广东省“ 十二五 能源发展规划 ” 重点项目。本项目做为发电厂的配套分选厂项目,项目建成后能够为发电厂提供高效稳定的燃料,使发电厂能够顺利实施, 对满足韶关地区负荷增长,缓解韶关地区电网供应压力发挥重要作用。可见,本项目符合韶关市 “ 十二五 “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初步思路的相关内容。 ( 4) 与韶关市 “ 十二五 ”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 设规划的相符性 韶关市 “ 十二五 ”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指出十二五期间,韶关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目标包括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集约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初步建立,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效;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有效控制;完成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任务;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面稳定达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 得到明显提高;历史遗留矿山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切实加强;污染治理水平和环境监管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本项目 采用韶关市煤矿 开采遗留煤矸石作为 原料进行分选加工 ,不仅可以减少煤矸石对方区域裸露地表,增加植被面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缓解水土流失,有效地解决矿山开采遗留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还有助于增强区域的生态系统完整性、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水平,对保护和改善韶关市域生态环境具有显著效益。可见,本项目符合韶关市 “ 十二五 ”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规划。 ( 5)与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两个煤矸石分选加工厂建设地点 分别位于广东省韶关市犁市镇 的石下村和大岭村,根据 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2006 2020)分区划分, 项目建设地点不属于规划的 严格控制区、有限开发区,属于集约利用区, 见图 2 所示。 集约利用 区重点强化产业提升,促进产业转移,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保障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本项目属于煤矸石分选加工项目,项目的建设促进了固体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和减量化,有效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同时也对当地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韶关市环境保护规划纲要( 2006 2020)的要求。 大岭分选厂 石下分选厂 10 ( 6) 与韶关市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专项规划的相符 性 韶关市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专项规划 中规划建设的国电粤华韶关 2 30 万千瓦级综合利用发电厂, 本项目一期设计装机容量2330MW ,利用原曲仁矿务局矿区区域内的煤矸石为主要燃料。 本项目做为发电厂的配套项目,主要进行煤矸石的采挖与分选加厂,加工出的产品作为发电的燃料提供给发电厂,因此 本项目建设符合韶关市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专项规划。 ( 7) 与丹霞山保护 规定 的相符性 本项目两个分选厂厂址分别位于韶关市浈江区犁市镇 石下村和大岭村 , 位于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1-2025 年) 丹霞 11 山西部景观环境保护带 外, 项目 的建设不违背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2011-2025年)管理要求 。 5、选址合理性分析 1、分选加工厂位置 分析 根据煤矸石资源分布情况及规划方案,在浈江区距龙塘边项目电图 3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图 石下分选加工分厂 大岭分选加工分厂 12 厂厂址 12 公里范围内先期设置两座煤矸石加工分选分厂:犁市镇大岭村煤矸石加工分厂和犁市镇石下村煤矸石加工分厂,目前厂址及其周边地区尚无在建项目。建厂拟址均为煤矸石资源密集区,与龙塘边项目电厂距离近,原料进厂与成品外运的运输距离短,运输成本低。 项目分选加工厂 所 在 区域不处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不是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没有名胜古迹, 选厂周边 没有居民区, 且有小山为屏障与外围居民隔断, 为非敏感区域。 2、交通条件 分析 加工厂选址旁边有 S246 省道、 X796县道和矿区公路直达项目电厂,运距在 12km 范围以内,交通极其方便。 3、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 项目设计利用的煤矸石主要分布在原曲仁矿务局的茶山煤矿、云顶煤矿、丝茅坪煤矿等地,以龙塘边发电厂厂址为中心的 20km运距范围内目前已初步查明可被利用作为本项目电厂燃料用的煤矸石就达 5559.61万吨以上,可满足一期工程 2 300MW级机组燃用 20年的需要, 50km范围内的煤矸石可满足 4 300MW级循环流化床发电机组需要,因此项目分选加工厂厂址附近煤矸石原料来源充足,可以大大降低原料运输成本。 4、地震烈度 韶关市历代曾多次发现过有感地震,破坏性较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韶关市抗震设 13 防烈度为 6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为 0.10g。该项目区及附近无构造断裂等不良地质作用,属抗震有利地质。 综上所述,项目分选加工厂所处位置属于非敏感区、抗震有利地质,加工厂厂址周边资源丰富,且与龙塘边项目电厂距离近,有 S246省道、 X796 县道和矿区公路直达龙塘边项目电厂,交通十分便利,分选加工厂选址较合理。 6、厂区布局合理性 本项目单个分选加工厂设计占地面积 12000m2,厂周围水土保持面积 2100m2,实际使用面积 9900m2;厂内绿化面积 36%, 主要由主厂房、蓄水池、 五级沉淀池、 原料堆场、 临时渣场、成品仓 、综合办公楼、其他辅助场地等组成。所选厂址均为缓坡地势,坡度约 12 15o,坡底部地势开阔,植被以杂草与小灌木为主,建厂不毁坏林木或耕地,加工厂依坡地而建可有效降低煤矸石的加工能耗。 项目车间连接紧凑,物料运输由上而下,由里而外、流向 畅顺,布局较合理。 14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1、 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 1)地表水环境 武 江 (犁市 -西河桥)河段 水质指标 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水质标准要求。 ( 2)地下水环境 项目区域 地下水 所检项目符合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 14848-93)中的 类标准。 ( 3)环境空气 评价区域大气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6-1996)二级标准要求,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 4)声环境 两个加工厂区所布设的 测点的昼间、夜间噪声监测值均能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 GB3096-2008) 2类标准限值 的要求,区域声环境质量良好。 ( 5)生态环境 项目加工厂区利用煤矸石堆积场地,植被较单一,主要杂草和低矮灌木。 经过现场调查和走访相关部门,项目加工厂区生态环境较差,评价区域内无珍稀濒危和重点保护物种,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区。 附近小山植被以半自然半人工的低矮灌木、杂木等植物。乔木层以 15 杉树、桉树、栎树、冬青树为主。灌木层茂盛,以野生杂木、野牡丹、梅叶冬青、算盘子等为主。草本层主要包括茅草、毛蕨、铺地蜈蚣、盲萁、狗尾草等。动物以主要有蟾蜍、林蛙、蛇、山鼠、画眉、山雀等。土壤为南方常见的棕红壤和棕黄壤, pH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保肥保水能力较强,附近区域生态环境良好。 据收集的资料显示,该荒山附近未发现有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现象。评价认为,目前情况下,项目加工厂区生态环境较差,附近区域生态环境良好。 ( 5)土壤环境 项目所在地土壤取样点土质 中 pH 呈酸性, 不满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三 级标准 ,主要原因是韶关市土壤中镉本底背景值较高,所在地土壤为赤红壤,土壤本身呈酸性。 16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等 级、范围 ( 1)地表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车辆清洗与除尘废水,主要污染物 SS,废水排入五级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循环利用,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无影响 。根据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 (HJ/T 2.3-93)的规定要求,本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属于低于三级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条件的建设项目,因些只需按有关规定进行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即可。 ( 2)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按照环境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有关规定,确定地下水 环境 评价 等级为三级, 以 石下分选 加工厂厂 址和大岭分选加工厂厂址 为中心,长 2km,宽 2km,共 4km2 17 的为地下水评价范围 , 评价范围图见 图 4、图 5。 ( 3)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按照环境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 HJ/T2.2-2008) 有关规定,确定 大气环境 评价等级定为 3 级。 本项目环境空气评价范围选取以 石下分选加工 厂 厂 址 、大岭分选加工厂厂址 及采挖点 为中心、直径为 5km 的圆形区域 , 评价范围图见 图 4、图 5、图 6。 ( 4)噪声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结合本项目的特点,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T2.4-2009 的规定要求,确定噪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以石下分选加工分厂、大岭分选加工分厂厂界及采挖点边界外 200m包络线以内为噪声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图见 图 4、图 5、图 6。 ( 5)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的规定要求,确定生态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 。 以石下分选加工厂厂址和大岭分选加工厂厂址及采挖点 为中心,长 2km,宽 2km,共 4km2的为生态评价范围。评价范围图见 图 4、图 5、图 6。 建设项目属于煤 矸石分选加工项目,只进行简单的粉碎、筛选,产生的污染物毒性较低,对土壤环境影响相对较小,故土壤环境评价作一般性分析 ,土壤评价范围为两个分选厂厂区边界外 200m 包络线以内, 评价范围图见图 4、图 5。 18 ( 6)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及评价范围 结合本项目的特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T169-2004)要求,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定为二级, 以 石下分选加工 厂 厂 址 、大岭分选加工厂厂址 为中心、直径为 5km 的圆形区域 作为风险评价范围 , 评价范围图见 图 4、图 5。 19 20 21 图 6 采挖点 评价范围 示意 图 图 例 噪声评价范 围 生态评价范围 大气评价范围 采挖点 2.5km 1.0km 200m 22 (四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 1、建设项目的污染源源强 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 1)废水污染物源强 生产废水 本项目单个分选厂清洗与除尘用水量为 50m3/d,其中蒸发、损耗20m3/d(约 40%),清洗和除尘废水产生量为 30 m3/d( 60%),废水经五级沉淀池处理后回用于清洗、除尘。 生活污水 本项目 单个分选厂 生活废水量为 5.47m3/d,主要污染物为 SS、BOD5、 CODCr、 NH3-N。由于产生的生活废水量较小,经三级化粪 池 处理后开展综合利用,用于厂区绿化,对外界影响较小。 加工厂区初期 雨水 本项目单个分选厂范围内的 初期 雨水量约为 1334.32m3/a,雨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悬浮物。 为防止 初期 雨水中夹杂的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建设单位在厂区周边修建雨水渠,雨水收集后全部排入五级沉淀澄清处理,经澄清处理后用于清洗、除尘。 采挖点初期雨水 本项目单个采挖场范围内的 初期 雨水量约为 9451.4m3/a,雨水中主要污染物为 悬浮物。 为防止初期雨水中夹杂的污染物对水体的影响,建设单位在采挖作业业周边修建导水沟,在煤矸石山脚下需设置 23 集雨池,初期雨水经集雨池澄清处理后排入附近小水沟 。 ( 2) 废气污染 物源强 1、采挖废气污染物源强 项目单个分选厂生产能力为年处理 135万吨煤矸石,约合 97.33万 m3(煤矸石密度为 1.387t/ m3)煤矸石采挖、铲装等工序会产生一定量的粉尘,煤矸石颗料度较大,据经验数据,其产生量约 20g/m3煤矸石,则粉尘年产生量为 19.466t/a,这部分尘可通过洒水车洒水除去大部分,去除率以 70%计,则年排放量为 5.840t/a。 2、分选加工废气污染物源强 1) 、无组织排放 单个分选厂 每年 需运入煤矸石原料 砂约 135万吨,需要约荷载 30t的车辆运输约 4.5万车次,因此 原料堆场 卸料起 尘量 为 0.319t/a。 单个分选厂旁设置一个废渣临时堆场, 每年 产生废渣 32.75万吨,需要从分选厂运至废渣临时堆场暂存,并每月清运一次,外售用于筑石和制造建筑材料。则共 需要约荷载 30t的车辆运输约 2.38万车次,因此 废渣临时堆场 装 卸料起尘量 为 0.168t/a。 通过采取顶棚喷洒水雾等措施后,可以将无组织粉尘的产生量降低 40%,因此项目原料堆场汽车卸料粉尘的排放量为 0.191t/a,废渣临时堆场 装 卸料起尘量 为 0.101t/a。 2) 、有组织排放 粉碎粉尘 24 主要为 煤矸石 生产工艺流程中的 可燃用煤矸石 碎工序会产 生一定量的粉尘,据同类生产工艺类比调查,粉碎粉尘的产生量按0.05kg/t, 单个分选厂 全年共需粉碎原料 135 万吨,粉尘产生量为67.5t/a。 粉碎过程中产生的 粉尘被 8000m3/h引风机引入企业设置的布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为 99%)处理后,则该粉尘的排放量为 0.675 t/a(排放浓度为 11.72mg/m3),由 15m高的排气筒排放。 包装 粉尘 单个分选厂 皮带卸料口 粉尘产生量为 653.45kg/a, 单个分选厂 成品 仓 卸料口 粉尘产生量为 339.9kg/a, 皮带卸料口 及成品库 卸料口 的粉尘 均由 引风机引入企业设置的布 袋除尘器(除尘效率为 99%)处理,经处理后, 皮带卸料口粉尘的排放量为 6.53kg/a,由 15m 高的排气筒排放 ; 成品库卸料口粉尘的排放量为 3.40kg/a, 由 15m 高的排气筒排放。 厨房油烟 该项目 单个分选厂 厨房设有 2 个炉灶产生的油烟和蒸汽。按炉灶使用产生油烟量为 2000m3/h 炉头,每个炉头每天使用 3小时,则该建设项目产生的油烟量为: 2 个炉头 2000m 3/h 炉头 3 小时=12000m3/d=3.610 6m3/a。按处理前的油烟浓度 12mg/m3 计,油烟的产生量为 0.043t/a;经过油烟净化处理装 置处理达标后,油烟浓度小于 2mg/m3计,油烟的 排放 量为 0.007t/a。 ( 3) 噪声源强 25 项目 分选加工厂生产噪声 主要为煤矸石破碎、筛选等设备产生的机械噪声,噪声源噪声强度 在 60 95dB(A). 项目煤矸石采挖场噪声主要为挖掘机及洒水车产生的机械噪声,噪声源强 75 90dB(A). ( 4) 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有:筛选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品;筛选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五级废水处理池处理废水产生的污泥;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职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单个分选厂筛选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品的量共为 14.38 万吨 /年,暂存于中间品临时堆场,用作制砖原料; 单个分选厂筛选过程中产生的废渣量共为 32.75 万吨 /年,暂存于废渣临时堆场, 用作筑石铺路 和制造建筑材料 ; 单个分选厂五级废水处理池处理废水产生的污泥量共 13吨 /年,与中间品一起用作制砖原料; 单个分选厂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量为 67.808 吨 /年,经收集后与产品一起送往发电厂发电; 职工生活会产生少量垃圾,单个分选厂职工共 76 人,垃圾产生量为每人 0.5kg/天,年产生垃圾量共为 11.4t,由厂方集中收集、定点放置,定期运至城市垃圾处理站或垃圾填埋场。 ( 5)项目 污染物汇总 26 本项目石下分选加工分厂与大岭分选加工分厂所产生的污染物汇总情况如下表。 27 表 3 项目污染物汇总表 污染物名称 石下分选加工分厂 大岭分选加工分厂 合计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产生量 排放量 废水 清洗、除尘废水 20 m3/d 0 20 m3/d 0 40 m3/d 0 生活污水 5.47 m3/d 0 5.47 m3/d 0 10.94 m3/d 0 加工厂区初期雨水 1334.32m3/a 0 1334.32m3/a 0 2668.64m3/a 0 采挖点初期 雨水 9451.4 m3/a 9451.4 m3/a 9451.4 m3/a 9451.4 m3/a 18902.8 m3/a 18902.8 m3/a 废气 原料堆场粉尘 0.319t/a 0.191t/a 0.319t/a 0.191t/a 0.638 t/a 0.382 t/a 废渣临时堆场粉尘 0.191 t/a 0.101 t/a 0.191 t/a 0.101 t/a 0.382 t/a 0.202 t/a 28 粉碎粉尘 67.5 t/a 0.675 t/a 67.5 t/a 0.675 t/a 135.0 t/a 1.35 t/a 皮带卸料口粉尘 653.45kg/a 6.53kg/a 653.45kg/a 6.53kg/a 1306.9 kg/a 13.06 kg/a 成品库卸料口粉尘 339.9 kg/a 3.40 kg/a 339.9 kg/a 3.40 kg/a 679.8 kg/a 6.80 kg/a 厨房油烟 0.043 t/a 0.007 t/a 0.043 t/a 0.007 t/a 0.086 t/a 0.014 t/a 采挖点扬尘 19.466 t/a 5.840 t/a 19.466 t/a 5.840 t/a 38.932 t/a 11.680 t/a 噪声 加工厂区噪声 60-95dB(A) 60-95dB(A) 采挖点噪声 75-90dB(A) 75-90dB(A) 固体废物 中间品 14.38万 t/a 0 14.38 万 t/a 0 27.36万 t/a 0 废渣 32.75万 t/a 32.75 万t/a 32.75 万 t/a 32.75 万t/a 65.50万 t/a 65.50 万t/a 污泥 13 0 13 0 26 0 29 布袋除尘器 收集的粉尘 67.808t/a 0 67.808t/a 0 135.616t/a 0 生活垃圾 11.4t/a 11.4 t/a 11.4t/a 11.4 t/a 22.8t/a 22.8 t/a 30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现场踏勘调查,项目周围主要环境 保护目标 见表 4与 图 7、图 8。 表 4 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敏感点 方位 直线距离 km 性质 人口(人) 保护目标 石下分选厂 石下村 西南面 1.4 村庄 1691人 空气二级 ,噪声 1类 大岭村 东北面 1.7 村庄 2300人 空气二级 ,噪声 1类 西岸村 东北面 0.9 村庄 100 人 空气二级 ,噪声 1类 大岭分选厂 大岭村 东南面 1.7 村庄 2300人 空气二级 ,噪声 1类 西岸村 东南面 2.4 村庄 100 人 空气二级 ,噪声 1类 茶山村 西北面 1.4 棚户区 2500人 空气二级 ,噪声 1类 老虎冲 西北面 2.1 村庄 284 人 空气二级 ,噪声 1类 31 长地头村 西北面 2.1 村庄 208 人 空气二级 ,噪声 1类 宋屋村 西面 1.9 村庄 420 人 空气二级 ,噪声 1类 龙村 西面 2.0 村庄 170 人 空气二级 ,噪声 1类 32 图 7 大岭加工厂 周边敏感点分布图 33 34 35 36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 1)水环境 本项目生产废水经五级沉淀池处理后全部循环利用,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无影响 。 加工厂区初期雨水: 本项目的初期雨水 依靠地势自流入五级沉淀池澄清,经澄清后,全部回用于清洗与除尘,不外排,对周围水环境无影响 。 采挖场初期雨水: 本项目的初期雨水 依靠地势自流入雨水池,初期雨水经集雨池澄清处理后排入附近小水沟,从煤 矸石浸出实验可知,废水中的污染物含量极低,外排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很小。 生活污水: 项目 每天生活污水量为 10.94m3/d,主要污染物为 SS、BOD5 、 CODCr 、 NH3-N,经三级化粪处理后开展综合利用,用于厂区绿化,不外排,对环境影响不大 。 ( 2)大气环境 建设单位通过 通过采取顶棚喷洒水雾等措施后,可以将 原料堆场、废渣临时堆场 装 卸料 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的产生量降低 40%。 煤矸石粉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产品 在装卸过程中 产生的粉 尘均由 引风机引入企业设置的布袋除尘器处理 , 除尘效率 可达 99%以上。 煤矸石 采挖时采用洒水作业降低粉尘的产生量,采用水雾喷淋降尘的方式减少铲装过程产生的粉尘。 建设单位通过采取对 厂区内的道路硬底化,运输车辆采用加盖等 37 密封措施 ,并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应专职聘请一洒水工,并提供交通工具, 每天清扫运输道路 2-3 次 , 每天对运输道路定期洒水 5-10次等抑尘措施, 减少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产生量 。 根据大气预测结果可知,粉尘无组织排放浓度 未超过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20426-2006)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粉尘有组织排放浓度 未超过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20426-2006) 排放标准。 厨房油烟 经过油烟净化处理装置处理后达标 排放 , 该部分大气污染物源强比较小,不会对外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在采取相应的废气处理措施后,本项目废气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 3)声环境 分选加工厂区噪声 石下分选厂 厂界昼间噪声在 44.4 47.3dB(A)之间,夜间在42.1 45.6dB(A)之间, 大岭分选厂 厂界昼间噪声在 48.4 49.8dB(A)之间,夜间在 41.5 45.5dB(A)之间 , 噪声排放均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2类标 准中昼间小于 60dB(A),夜间小于 50dB(A)的要求 。 在采取了相应的噪声防治措施后,本项目的噪声能达标排放,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采挖噪声 38 在采挖煤矸石的过程中,采掘机会 产生 机械 噪声 ,噪声源强 为75 90dB, 建设单位 通过合理 采掘时间,安排 在白天 7: 00-19: 00,夜间禁止采掘,另项目煤矸石采挖场地远离村庄,因此项目采挖煤矸石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的声环境影响较小 。 运输噪声 运输车辆在 运矿道 路上 行驶会 产生噪声,一般低速( 10km/h)行驶车辆噪声较 小, 通过合理安排运输时间, 将 运输 时间安排 在白 天 7:00-19: 00, 夜间禁止运输,运输途经村庄处,应减速慢行,以减小运输噪声的 影响。 ( 4)固体废物 本项目固体废物主要有:筛选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品;筛选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五级废水处理池处理废水产生的污泥;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职工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 筛选过程中产生的中间品用作制砖原料;筛选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用于筑石铺路和制造建筑材料;废水处理产生的污泥与中间品一起用作制砖原料;布袋除尘器收集的粉尘与产品一起送往发电厂发电;职工生活垃圾由厂方集中收集、定点放置,定期运至城市垃圾处理站或垃圾填埋场 。 采取以上固废处置措施后,本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对周围环境影响不明显。 ( 5)生态环境 39 本项目为煤矸石分选 加工 项目,石下分选厂 、 大岭分选厂 及采挖区域范围内植被简单,主要为杂草和低矮灌木,项目建设对生态破坏性有限,项目建成投产后 ,营运期对生态的影响微小,通过 厂区采取绿化措施 、采挖区域实施逐步复绿,制定并实施水土保持方案 , 可以减少项目带来的水土流失,同时 项目开挖煤矸石 减少了煤堆石堆积占用的土地, 有利于整治土地,改善环境,按要求进行复绿后 有利于当地生态系统恢复, 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功能得到加强,本项目的建设 实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正效应。 ( 6)施工期环境 施工建设期会对周围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 该影响 是 短暂 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4、环保措施经济技术论证结论 ( 1)废气污染防治措施 建设单位通过 通过采取顶棚喷洒水雾等措施后,可以将 原料堆场、废渣临时堆场 装 卸料 过程中产生的粉尘 的产生量降低 40%。 煤矸石粉碎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产品 在装卸过程中 产生的粉 尘均由 引风机引入企业设置的布袋除尘器处理 , 除尘效率 可达 99%以上。 煤矸石采挖时采用洒水作业降低粉尘的产生量,采用水雾喷淋降尘的方式减少铲装过程产生的粉尘。 建设 单位通过采取对 厂区内的道路硬底化,运输车辆采用加盖等密封措施 ,并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应专职聘请一洒水工,并提供 40 交通工具, 每天清扫运输道路 2-3 次 , 每天对运输道路定期洒水 5-10次等抑尘措施, 减少车辆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产生量 。 根据大气预测结果可知,粉尘无组织排放浓度 未超过 煤炭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20426-2006)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