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 甲 字第 1703 号 项目编号: HKYBGS( 2013) 032 XX 省 残 疾 人 康 复 中 心 项 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委托单位: XX 省残疾人联合会 编制单位: XX 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二 O 一 四 年 一 月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项目名称: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 文本类型:环境影响报告书 HKYBGS-( 2013) 032 建设性质: 新 建 委托单位: XX 省残疾人联合会 编制单位: XX 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法人代表: 迟晓德 评价证书:国环评证甲字第 1703 号 项目负责人: 孙白妮 高 级 工程师 A17030081000 技术审核人: 金 辉 高级工程师 主 要 编 制 人 员 姓 名 技术职称 专业岗位 证书 编 号 签 字 杨佳财 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 环境评价 A170300070600 孟祥芬 助理工程师 环境评价 A17030059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II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I 目 录 1 总论 . - 1 - 1.1 项目由来 . - 1 - 1.2 编制依据 . - 2 - 1.2.1 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 - 2 - 1.2.2 导则规范 . - 4 - 1.2.3 相关技术文件 . - 4 - 1.3 编制目的及评价原则 . - 4 - 1.4 环境质量功能分区 . - 5 - 1.4.1 空气环境 . - 5 - 1.4.2 水环境 . - 6 - 1.4.3 声环境 . - 8 - 1.4.4 固体废物 . - 8 - 1.5 评价重点 . - 8 - 1.5.1 评价内容 . - 8 - 1.5.2 评价重点 . - 9 - 1.6 评价等级 . - 9 - 1.6.1 大气环境 . - 9 - 1.6.2 地表水环境 . - 10 - 1.6.3 地下水环境 . - 10 - 1.6.4 声环境 . - 11 - 1.7 评价时段 . - 11 - 1.8 评价范围 . - 12 - 1.8.1 空气环境 . - 12 - 1.8.2 水环境 . - 12 - 1.8.3 声环境 . - 12 - 1.9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 - 12 - 2 工程概况 . - 14 - 2.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 14 - 2.2 建设内容 . - 14 - 2.3 公用工程 . - 16 - 2.3.1 给排水系统 . - 16 -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II 2.3.2 供暖系统 . - 18 - 2.3.3 通风系统 . - 18 - 2.3.4 供电系统 . - 18 - 2.3.5 消防系统 . - 19 - 2.3.6 交通系统 . - 19 - 2.4 总平面布置 . - 19 - 2.4.1 平面布 局合理性分析 . - 20 - 2.4.2 内部设置用房的合理布局分析 . - 21 - 2.5 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 - 21 - 2.6 服务方式及时间 . - 22 - 2.7 项目实施进度 . - 22 - 3.工程分析 . - 23 - 3.1 工艺流程及产污位置 . - 23 - 3.2 工程分析 . - 23 - 3.2.1 施工期污染源分析 . - 23 - 3.2.2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 . - 27 - 4.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状况 . - 35 - 4.1 自然环境 . - 35 - 4.1.1 地理位置 . - 35 - 4.1.2 地质、地貌 . - 35 - 4.1.3 气候条件 . - 36 - 4.1.4 水文条件 . - 37 - 4.1.5 自然资源 . - 38 - 4.2 社会环境 . - 39 - 4.2.1 行政区划 . - 39 - 4.2.2 经济概况 . - 39 - 4.2.3 风景名胜 . - 40 - 4.2.4 基础设施 . - 41 - 5.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 42 - 5.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 - 42 - 5.1.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 . - 42 - 5.1.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 . - 43 -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III 5.1.3 环境空气现状评价结论 . - 46 - 5.2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 46 - 5.2.1 声环境概况调查 . - 46 - 5.2.2 声环境现状监测 . - 46 - 5.2.3 声环境现状评价 . - 47 - 5.2.4 声环境现状评价结论 . - 47 - 5.3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 48 - 5.3.1 地表水环境现状监测 . - 48 - 5.3.2 地表水环境现状评价 . - 49 - 5.3.3 地表水现状评价结论 . - 50 - 5.4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 51 - 5.4.1 地下水质量现状监测 . - 51 - 5.4.2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 52 - 5.4.3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 - 53 - 5.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 - 53 - 6.环境影响预 测与评价 . - 54 - 6.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 - 54 - 6.1.1 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 - 54 - 6.1.2 施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 析 . - 54 - 6.1.3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 55 - 6.1.4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 . - 56 - 6.1.5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 - 59 - 6.1.6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 60 - 6.1.7 施工期城市交通的影响分析 . - 61 - 6.1.8 施工期景观影响分析 . - 61 - 6.2 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 . - 62 - 6.2.1 营运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 - 62 - 6.2.2 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 - 63 - 6.2.3 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 - 65 - 6.2.4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 68 - 6.2.5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 . - 68 - 6.2.6 外环境影响分析 . - 73 -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IV 7.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 - 74 - 7.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 . - 74 - 7.1.1 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 74 - 7.1.2 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 74 - 7.1.3 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 - 75 - 7.1.4 施工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 - 75 - 7.1.5 生态环境影响防治措施 . - 76 - 7.2 营运期污染防治措施 . - 76 - 7.2.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 - 76 - 7.2.2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 - 77 - 7.2.3 地表水污染防治措施 . - 78 - 7.2.4 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 - 81 - 7.2.5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 - 82 - 8.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分析 . - 86 - 8.1 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 - 86 - 8.2 清洁生产分析 . - 86 - 8.2.1 建筑材料节能 . - 86 - 8.2.2 电气节能 . - 86 - 8.2.3 给排水节能 . - 87 - 8.3 清洁生产建议 . - 87 - 9.总量控制 . - 89 - 9.1 总量控制的意义 . - 89 - 9.2 总量控制原则 . - 89 - 9.3 总量控制因子 . - 89 - 10.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 90 - 10.1 经济效益分析 . - 90 - 10.2 环保投资分析 . - 90 - 10.3 社会效益分析 . - 90 - 11.环境风险分析 . - 92 - 11.1 风险源项识别 . - 92 - 11.2 致病微生物环境风险分析 . - 92 - 11.3 项目医疗废水事故排放风险分析 . - 92 -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V 11.3.1 项目医疗废水排放情况 . - 92 - 11.3.2 项目医疗废水处理过程中的事故因素 . - 93 - 11.3.3 医疗废水事故排放引起的风险影响 . - 93 - 11.4 医疗固废在收集、贮存、运送过程中的风险分析 . - 94 - 11.4.1 医疗固废未经处理产生的危害影响 . - 94 - 11.4.2 医疗固废的防范措施 . - 94 - 11.5 环境风险管理 . - 97 - 11.5.1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 - 97 - 11.5.2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 . - 99 - 12.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 . - 104 - 12.1 环境管理 . - 104 - 12.1.1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的目的 . - 104 - 12.1.2 环境管理机构设置 . - 104 - 12.1.3 环境管理机构的职责 . - 104 - 12.1.4 施工期环境管理计划 . - 105 - 12.1.5 营运期环境管理计划 . - 106 - 12.2 环境监测计划 . - 106 - 12.3 环境管理人员和污水站分析仪器设备 . - 107 - 12.3.1 环境管理体系和人员配备 . - 107 - 12.3.2 污水站分析仪器配备 . - 107 - 12.4 环境管理制度 . - 108 - 12.5 规范化排污口 . - 108 - 12.6 环保 设施验收建议 . - 108 - 13.公众参与 . - 110 - 13.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 - 110 - 13.2 公众参与方式 . - 110 - 13.3 第一次信息公示 . - 111 - 13.4 第二次公众参与调查 . - 112 - 13.4.1 第二次信息公示 . - 112 - 13.4.2 问卷调查 . - 113 - 13.5 公众参与意见采纳的说明 . - 120 - 13.6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 - 120 -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VI 14.规划符合性和选址合理性分析 . - 121 - 14.1 与相关规划符合性分析 . - 121 - 14.2 选址合理性分析 . - 121 - 14.2.1 选址规划可行性分析 . - 121 - 14.2.2 项目所在地环境承载力分析 . - 122 - 14.2.3 与周边环境的相容性分析 . - 122 - 14.2.4 资源、能源供给可靠性分析 . - 123 - 14.2.5 污水处理站、医疗危废暂存点选址可行性分析 . - 123 - 14.2.6 公众参与认同性分析 . - 124 - 14.3 项目可行性分析结论 . - 124 - 15.环境影响评价总结论 . - 125 - 15.1 项目概况 . - 125 - 15.2 产业政策相符性 . - 125 - 15.3 项目选址可行性 . - 125 - 15.4 环境质量现状结论 . - 125 - 15.5 环境影响分析结论 . - 127 - 15.6 污染防治措施 . - 129 - 15.7 总量结论 . - 131 - 15.8 公众参与结论 . - 131 - 15.9 总结论 . - 131 - 15.10 建议 . - 132 -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1 - 1 总论 1.1 项目由来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 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 , 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 2010 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 8502 万人。 各残疾等级人数分别为:重度残疾 2518 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人 5984 万人。 2011 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 631.8 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开展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县培育活动,积极推进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指导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实施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推动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力宣传和普及康复知 识。 在 874 个市辖区和 1823 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累计建立社区康复站 18.6 万个,配备 31.4 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同时实施了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等项目,积极推动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享受城乡医疗救助。卫生部等部门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提出,到 2015 年将实现残疾人 “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 。 目前,从全国省市情况来看,在残疾人康复中心的建设规模、技术能力、运行机制和作用发挥等方面,我省存在差距。由于我省经济发展比较落后,资金投入相对欠缺,我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容忽视 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残疾人事业由于基础较薄弱,在总体上与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二是基层组织建设和服务能力仍然比较薄弱,部分县(市)残联几乎没有事业经费,许多工作难以开展。三是还有大量残疾人急需康复服务,其中多数为贫困残疾人,由于康复经费投入始终处在较低水平,使残疾人得不到切实的康复服务。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努力推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基础设施等各项工作继续深入开展,逐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促进我省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2011 年 05 月 16 日,国务院发 布了中国残疾人事业 “十二五 ”发展纲要。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2 - 纲要规定的十二五期间的主要任务: 1) 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健全保证机制,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实现残疾人 “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目标 ; 2) 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帮助 1300 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3) 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组织供应 500 万件各类辅助器具,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 目前全省共有各类残疾人 218.9 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为 5.74%,占全国残疾人总量的 2.58%,各类残疾人的人数及占残疾人总数的比重分别是:视力残疾 28.7万人,占 13.11%;听力残疾 35.8 万人,占 16.35%;言语残疾 3.0 万人,占 1.37%;肢体残疾 91.7 万人,占 41.90%;智力残疾 16.0 万人,占 7.31%;精神残疾 13.70万人,占 6.26%;多重残疾 30.0 万人,占 13.70%。根据统计: 2010 年,共有 148502名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为残疾人见面费用装配普及型假肢 614 例,供应辅助器具0.06 万件,装配矫形器 166 例。由于受场地限制,部分服务无法正常展开, XX省残疾人联合会组织机构健全,各项服务体系完善,业务人员经过多层次培训,具备开展综合 服务场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所以,解决场地限制的问题是 XX 省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根据国家和 XX 省有关环保法规及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受 XX省残疾人联合会 的委托, XX 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所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技术人员本着“客观、公正、科学、严谨”的态度,贯彻执行“清洁生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的原则,在现场踏勘、收集资料及对现状进行监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编制依据 1.2.1 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12 月 26 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3 年 09 月 01 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 09 月 01 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06 月 01 日 XX 省残疾人康复中心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3 -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7 年 03 月 01 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5 年 04 月 01 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008 年 04 月 01 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2006 年 01 月 01 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 2012 年修订)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1998 年第 253 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 环境保护部 令 第 2 号 ( 2008 年修订)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12)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