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吉林 省永吉经济开发区 招商项目 大豆清洁生产提取功能因子产品生产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吉林省高等院校科技开发研究中心 2007 年 1 月 项 目 名 称: 大豆清洁生产提取功能因子产品生产项目 项目执行单位: 吉林省永吉经济开发区招商局 项目负责人: 孙维军 职务、职称: 招商局局长 项 目 性 质 : 新 建 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 吉林省高等院校科技开发研究中心 资 格 等 级 : 乙级 发 证 单 位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证 书 号 : 工资乙 1022010001 报告承担单位负责人: 李荣和 职务、职称: 主任、研究员 可行性研究总负责人: 高长城 职务、职称: 副主任、高级工程师 可行性研究编制负责人 : 石志刚 职务、职称: 所长、副研究员 技 术 负 责 人 : 姜浩奎 职务、职称: 总工、 高级工程师 经 济 负 责 人 : 周书华 职务、职称: 科长、高级工程师 2007 年 1 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3 1.3 问题与建议 5 第二章 项目前景及市场预测 7 2 . 1 项目提出的背景 7 2 .2 项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11 2 .3 国内、外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1 2 2 .4 建设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1 5 2 .5 市场需求分析 1 5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2 1 3 .1 生产规模 2 1 3 .2 主要建设条件 2 1 第四章 厂址选择 2 2 4 .1 场地所在地位置现状 2 2 4 .2 场地建设条件 2 3 4 .3 条件比选 2 3 第五章 工程技术方案 2 4 5 .1 技术方案 24 5.2 主要设备方 案 30 5.3 工程方案 33 第六章 原材料燃料供应 3 4 第七章 项目总体布置 3 5 7 .1 总体布置 3 5 7 .2 场内外运输 3 7 7 .3 公用工程 3 8 7 .4 消防工程 3 9 7 .5 辅助工程 40 第八章 节约能源 41 8 .1 概述 41 8 .2 生产工艺上的节能措施 41 8 . 3 其它工程节能措施 4 2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4 3 9 .1 概述 4 3 9 .2 项目现状 4 3 9 .3 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 4 3 9 .4 综合利用与治理方案 4 4 9 .5 环境监测 4 6 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4 7 10.1 组织机构 47 1 0 . 2 人力资源配置 4 7 1 0 . 3 人员培训 4 7 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 4 9 11 . 1 建设工期 4 9 11 . 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4 9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50 1 2 . 1 投资估算的编制依据及参数 50 1 2 . 2 投资估算 50 1 2 . 3 资金筹措 51 第十三章 财务评价 5 2 1 3 . 1 财务评价基础数据与参数选取 5 2 1 3 . 2 销售收入估算 5 2 1 3 . 3 成本费用估算 5 3 1 3 . 4 财务评价报表 5 3 1 3 . 5 财务评价指标 5 4 1 3 . 6 不确定性分析 5 4 1 3 . 7 财务评价结论及建议 5 7 第十四章 社会评价 5 8 1 4 . 1 社会效益评估 5 8 1 4 . 2 生态效益评估 60 1 4 . 3 环境效益评估 60 1 4 . 4 社会评价结论 60 附 图 62 附 表 65 附 件 80 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 背景 1.1.1 项目名称 大豆清洁生产提取功能因子产品 生产 项目 1.1.2 承办单位概况 企业名称: 吉林省永吉经济开发 区 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 所有制形式:民营有限公司 企业概况: 吉林省永吉经济开发 区 有限公司位于吉林永吉经济开发区 202 线 国道路旁,占 地 2 万平方米。 项目承办单位 经近二年的市场调研,走访国内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确定建设 大豆清洁生产提取功能因子产品项目 。 1.1.3 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 1)国家计划委员会关于建设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计资 1983116 号) ( 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出版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的通知 (计办投资 200215 号) ( 3)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 QBJS592) 2 ( 4)国家计委和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计资 1993530 号) ( 5) 国家 “ 计办投资【 2002】 15 号 ” 关于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 6)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 国农办【 2004】 170 号 ” 关于下达 2004 年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项目中央财政投资指导性指标和申报项目的通知; ( 7) 轻工业部轻工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深度规定( QBJS592); ( 8) “ 国农办【 2004】 190 号 ” 2005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 9) 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 五 计划 ( 10) 吉林世纪兴金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资料及与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证件手续; ( 11) 项目单位与吉林省高等院校科技开发中心签定的关于委托编制 “ 大豆粕深加工 ”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 12) 建设单位的有关技术资料 1.1.4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世界大豆 的故乡在中国,中国的大豆之乡在吉林。 永吉县 地理位置位于 北纬 40 51 47 38之间的 中国大豆最佳自然生育带 的 中心地带,是传统的优质大豆主产区,现大豆种植面积达 1.8万公顷,占全市粮食作物种植 面积的 31.2%,大豆年均产量 10万吨。 永吉县 大豆深加工企业一直以榨油为主,副产品大豆粕仅用来做饲料低价出售。 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 WTO的步伐,单一加工豆油企业已 由盈利转为微利,甚至亏损。所以,市场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豆加工企业必须寻找新的精深加工项目。 本项目的操作,将使传统的落后的榨油工业转变为新兴的 高新技术产业,并极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大豆这种珍贵的原料生产出多种具有较高价值的产品。 1.2 项目概况 1.2.1 拟建地点 吉林市口前镇 “吉林省永吉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 1.2.2 建设规模与目标 一、生产规模 年处理大豆粕 6,000 吨 二、产品方案(产成品) 大豆皂甙 12 吨 大豆异黄酮 2.4 吨 大豆低聚糖 420 吨 大豆核酸 2.4 吨 大豆浓缩蛋白 3,000 吨 大豆高纤维食品 800 吨 干豆渣 2,000 吨 1.2.3 主要建设条件 场地 70,000M2 生产车间 3,000M2 辅助建筑面积 4,670M2 4 最大供水量 50t/h 废水排放量 5t/h 总装机容量 2,000KVA 最大用汽量 8.3t/h 1.2.4 项目投入总资金效益情况 项目总投资额为 9,889.3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8,789.36 万元,流动资金 1,100.00 万元。 项目建成投产后,正常年销售收入 14,736.85 万元;年平均税后利润 4,262.22 万元;年平均上缴所得税 2,099.3 万元;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税后) 49.74%,投资利润率 64.33%; 投资利税率 80.17%;盈亏平衡点 24.05%;投资回收期 (税后 )3.15(包括建设期 一年)。 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 1 序号 指 标 单 位 数 量 1 生产规模 年处理大豆粕 吨 /年 6,000 2 产品方案 (1) 大豆皂甙 吨 /年 12 (2) 大豆异黄酮 吨 /年 2.4 (3) 大豆低聚糖 吨 /年 420 (4) 大豆核酸 吨 /年 2.4 (5) 大豆浓缩蛋白 吨 /年 3,000 (6) 大豆高纤维食品 吨 /年 800 (7) 干豆渣 吨 /年 2,000 3 总投资 万元 9,889.36 (1) 其中:建设投资 万元 8,789.36 5 (2) 流动资金 万元 1,100.00 4 全厂定员 人 110 (1) 其中:工人 人 66 (2) 工程技术管理人员 人 44 5 全年生产天数 天 300 6 运输量 吨 /年 55,008 (1) 其中:运入量 吨 /年 33,500 (2) 运出量 吨 /年 21,508 7 全厂占地面积 平方米 20,000 建筑面积 平方米 5,670 8 年总成本 万元 /年 6,808.84 9 年销售收入 万元 /年 14,736.85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年 1,566.49 11 税后利润 万元 /年 4,262.44 12 投资回收期 (含一年建设期 ) 年 3.15 13 投资利税率 % 80.17 14 投资利润率 % 64.33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 49.74 16 贷款偿还期 (含一年建设期 ) 年 2.74 1.3 问题与建议 1.3.1 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把握的原则 ( 1) 正确处理好传统优势项目和新上项目的接合点。 我国的 植物油 生产 厂虽经历多次设备和技术改造,但仍是沿用传统工艺生产大豆油,作为副产品的大豆粕只能当饲料卖掉。本项目技术则 是以大豆粕为基础原料,采用一系列高新手段,从中提取高附加值的大豆异黄酮等产品,使之大幅度升值。这就是本项目同传统项目的接 6 合点,充分利用原有榨油生产设备和生产线,做到物尽其用,利用原生产线的副产品作为新生产线的原料,而不是从头再建一座企业。 ( 2) 可靠性原则。本项目技术是业经国家级中试鉴定的技术,已 在中试基地进行过 3 年 6,000 吨规模化生产,此项目采取技术 “ 平移 ” 措施,可使技术风险降至最低。 ( 3) 力求生产终端产品原则。本项目产品可以进一步加工成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这应成为技术和研发部门一个长期奋斗方向。 ( 4) 搞好横向联合,做大做强中国的大豆产业。本项目属于 “ 国际领先,国内首创 ” ,现仅在辽宁营口、山东泰安有两处中试基地。按国家计委建议:国内共发展 5 家左右,组成产业集团,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产品品牌,统一市场价格,一致对外,力争在短期上市,这是一个发展目标。 1.3.2 有关建议 ( 1) 加强本项目产品的后续产品研发。 本项目产品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大豆低聚糖、大豆核酸等是风靡全球的 白色浪潮 大豆保健品的基本原料。在抓好上述产品生产时,不失时机进行新产品开发,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附加值,而且能使本企业产品在 市场上站稳脚跟。 ( 2) 牵头组织产业集团,包装上市。 本项目地处中国大豆产业带,周边原料来源丰厚,且属于 “ 非转基因型大豆 ” ,具有同国外抗争的优势;而且技术服务战线短,同下游产品 药品、保健品生产厂又较近,所以要充分发挥上述优势,牵头组织产业集团,集体包装上市,以此振兴我国的大豆深加工产业。 7 第二章 项目前景及市场预测 2.1 项目提出的背景 2.1.1 项目与农业生产及油脂加工业的关联 大豆是我国农作物中的主要成员,五谷之一的 “ 菽 ” 即是大豆。我国号称 “ 大豆的故乡 ” ,具有得天独厚的、适于大豆生产 的自然气候。但近年来,我国大豆年总产量已降至 1,400万吨左右,仅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十分之一。 2000年进口大豆 1,041万吨,与国内大豆总产量大致相等。我国己由二十世纪 50年代中叶的第一大豆出口国变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我国大豆单产比美国低 35,成本比美国高 52。美国采取对大豆生产给予补贴的措施,每一吨大约补贴 33美元,现在美国大豆进口到岸价 ( FOB) 比我国国产大豆平均价低约 10%;巴西大豆更为廉价,船运报盘价 3.26美元蒲式耳( 1蒲式耳约 27.212公斤),相当于每公斤 0.98元人民币(见大 豆通报4期 27)。伴随入世时间延续,我国大豆生产将受到严重冲击,我国 3,000万豆农切身利益将受到严重威胁。 大豆生产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大豆的本身。大豆既是人类健康的一种主流食品,又是生态农业建设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物环节。东北传统农业种植方式为: 大豆 玉米(高梁) 谷子 8 此种轮作方式的科学价值在于大豆根瘤菌具有生物固氮、土壤培肥作用,每亩大豆根瘤菌每年可固氮 9公斤左右。由于种植大豆产生的天然氮素肥料,可使后茬作物增产约 5%,如将轮茬中的 大豆环节减少,势必增加化肥施用量,如硝氨、二胺等等。作物将氨素营养吸收后,酸根留存于土壤中,导致土壤酸化,结构破坏。所以发展大豆产业,对于作物实行科学轮茬,建设绿色农业,拉动种植结构改革,全面提高国土资源肥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栽培、育种措施由于周期长、效益显著性差,短期内难以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面对当前严峻的现实,唯一的出路是发展大豆加工业,以工业加工高效益弥补种植业的亏损,用加工新获税收对豆农给予补贴,让农民扩大大豆种植活动中得到实惠。但是大豆加工采用何种加工技术?生产什么产品?是重要的关键的问题。事 实己证明,国内、外通用的油脂、蛋白加工技术,或者传统大豆加工技术,由于同类产品比比皆是,利润微薄,自身仅处于维持生产状态,根本无力创造高效益拉动大豆生产。例如:大豆加工的主导行业是油脂加工业,我国大豆油脂业年加工总量约为 1,800万吨,远远超过我国大豆的平均年产总量( 1,500万吨左右)。豆油是我国人民生活必需品,油脂工业无论盈亏必须维持生产,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但是油脂加工业采用传统或通用技术的企业,平均每吨浸油利润已降至 100元左右,大部份企业在微利或亏损的状态下运转,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数占 80%以上 。为了复兴我国大豆产业,首先要复兴我国大豆加工比重最大的油脂企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00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 要立足于现在生产能力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不能盲目铺新摊子”,“以公司带农户为主要形式 9 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促进加工转化增值的有效途径 ”。上述意见为油脂工业的振兴指明了方向和途径。 油脂加工业所生产的豆油或精炼油国内、外市场同类产品价格已定,效益已无潜力可挖。但油脂加工业的副产品豆粕中含有的丰富大豆蛋白以及医疗保健效果显著的异黄酮、皂甙、核酸、低聚糖等功能因子。这部分附加值极高 的组份,至今未被充分开发,国内尚未形成工业化产品。 本项目 “脱脂大豆粕提取大豆功能因子(异黄酮、皂甙、低聚糖、核酸)及浓缩蛋白连续提取新技术”,经中试阶段产品试销结果证明,可将过去被认为只能作为饲料原料的高温豆粕与只能加工分离蛋白的低温豆粕,经本技术加工后,效益比油脂加工提高数百倍,投入产出比 1:40。 本项目扩展转化生产后所创造的高额附加值,可新创高额税收,国家再从税收中提取部份资金,用于补贴大豆种植业,提高农民收入,使大豆产业在“入世”的冲击下,首先实现稳定,农民可以从政府得到补贴;采用高附加值新 技术的企业,以优质优价的方式从农户收购“非转基因生态大豆”原料,生产绿色大豆加工品。这样则可使我国大豆的种植业劣势,从本项目新技术加工高效益中获得效益弥补 ,我国的大豆与大豆制品均以优质“非转基因”特色进入国际市场,与已经在发达国家人群中造成转基因污染恐惧心理的美国大豆抗衡,发展我国民族大豆产业,改善种植结构,优化土壤肥力和结构,促进生态农业建设。 2.1.2 项目与医药、保健行业的关联 本项目生产的全部大豆功能与疗效因子是从人类公认的食物 10 大豆中提取,属于纯天然提取物。 ( 1)皂甙具有防治艾滋病、降血脂 、降血粘度、降血糖、降血压等功效; ( 2)异黄酮被美、日等国广泛用于防治妇女乳腺癌与其它癌症、防治妇女绝经期综合症、骨质疏松与其它雌激素依赖症; ( 3)核酸既是基因的构成物质又是基因营养,对于亚健康人群具有特殊的医疗保健作用; ( 4)低聚糖是近年应用范围最广的抗衰老药,可促进体内有益菌双歧杆菌的繁殖,对于保持人体年轻态,防治胃肠癌具 有重要作用; ( 5)蛋白质是人类第一营养素,占人体构成的 45%,人体生长发育无不与蛋白质密切相关,“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 在当前人类崇尚回归自然的潮流中,大豆的功能与疗效因 子属于天然食物提取物,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它将比人工合成、水解等技术生产的药品与保健品具有更为广阔的市场。 本项目所产上述产品,可使人们在用药或保健品时,消除对毒副作用的忧虑,为社会提供多种药食同源的新型药品与保健品。 2.1.3 项目与国家大豆行动计划实施的关联 2001年 11月 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2001 2010)(国办发 2001 6号)指出: 继续和规范实施国家营养改善行动计划、国家大豆行动计划 。 我国大豆行动计划实施己经五年有余,但行动迟缓,关键在于大豆蛋白价格过 高,无法进入主食,食用大豆蛋白必须国家补贴。例如东北三省实施 学生豆奶计划 ,每年需国家补贴一亿元,造成国 11 家、居民负担加重,所以大豆行动计划至今尚未全面推开。本项目由于综合利用大豆原料,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首次将浓缩蛋白售价降至 4,000元吨以下,是目前市售分离蛋白价格的 1/5 1/4,是市售浓缩蛋白价格的 1/2,与中等面粉售价持平。为在 2003年我国全面规范实施大豆行动计划,提供了廉价的产品和可靠的技术保障。 经农业部谷物检测监督中心检测结果证明,将本项目生产的浓缩蛋白添加到面制主食中可明显改善面制主 食中可明显改善面制品的食用品质,增加出口率,提高蛋白含量。 按 8添加于面制主食中(如馒头、面包、蛋糕、挂面、油条等),每人每日食用 150克高蛋白主食,可补充大豆蛋白 8.4克,即可全面弥补我国人群平均日缺少蛋白的需求量,而且不需国家补贴、不增加居民饮食支出。 该项目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豆渣进行合理利用。豆渣用于制作大豆高纤维食品已通过省级鉴定,申请并受理国家发明专利。豆渣是难得的膳食纤维源,纤维含量高、纤维质感好、口感佳,可以加工成高纯度、高质量、高附加值、应用广泛的低热量的高膳食纤维食品。在日本、美国、 澳大利亚都己实现豆渣食品的产业化。日本仁丹株式会社将膳食纤维与低聚糖、双歧杆菌肠溶性微胶囊科学调配为微生态制剂,供给老年人和儿童食用,企业效益显著。西欧国家将加工好的膳食纤维直接加入主食食用,澳大利亚豆渣食品轰动全世界。 2.2 项目的意义及必要性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地, 二十 世纪 50年代中叶以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豆出口国。伴随社会发展,大豆的营养和医疗保健功能越来 12 越受到全球的重视,可是就在大豆成为世界医疗、保健主流食品的今天,我国大豆产业却一再滑坡,据 2001年统计,我国大豆总产量不到全球的 1/10, 从 1954年前的世界第一,退居至世界第四,单产比美国低 35%,吨售价比美国高 10%。 伴随中国加入 WTO,国外低价位、高质量的大豆对国产大豆威胁越来越为严重,如果没有特殊的措施,我国大豆很难走出困境。近年来大豆进口的事实已证明,采取栽培、育种、转基因等等农业措施,国产大豆难以抵御洋大豆。唯一的出路是走深加工之路,但传统大豆加工技术与目前世界通用大豆加工技术,或引进技术与设备生产的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组织蛋白、速溶豆粉等产品,由于同类产品比比皆是,所有企业基本在微利或无利状态下运转, 80%以上企业停产、半停产,由于 效益低下,根本无力拉动大豆生产。 为了尽快摆脱大豆生产与加工的困境,我国必须采取自有的、原创性的专利高新技术,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大豆加工品,向国外出口,获取高额利润后,再以税收补贴大豆种植业,促进大豆生产,实现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改善国土资源结构的良性循环。 本项目采用 国内首创、国际先进 的自有专利新技术,将大豆中的异黄酮、皂甙、低聚糖、核酸、浓缩蛋白、纤维食品在一 条生产线上连续高纯度提取和生产。在中试阶段,向国外试销结果证明,吨利润达到 3万元以上,是我国目前油脂传统加工或通用技术加工平均利润的 40倍。 2.3 国内、外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 2.3.1 国内、外现状 当前,大豆加工品己成为世界范围的保健主流产品。己被人类 13 认识和接受,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 1999年 10月通过规章: “凡含大豆蛋白 6.25%以上的食品,均可在标签上使用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脏 病的保健品标志”。 大豆开发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大豆产业已从食物阶段。经历提取营养物质(如蛋白、脂肪)阶段,进入到定量提取大豆中具有确定医疗、保健作用的有效成份的新阶段,例如在 20世纪末,美国、日本分别发现大豆中具有抗癌、防治妇女经绝期综合症的大豆异黄酮,防 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大豆皂甙,抗衰老的低聚糖等,这些新发现的大豆有益成份,各国命名不一,但对于人类具有医疗、保健功能,所以将上述成份命名为“功能因子”。 2.3.2 技术趋势与本项目创新要 点 国内、外关于大豆功能因子研究较多,本项目与国内、外不同的 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变单品种生产为连续化多品种生产 1998年以来,美国、日本已有异黄酮、低聚糖等功能因子问世,但仅限于单一品种生产,由于各种功能因子互为异物,如不连续提取,反而影响纯度和污染环境。例如每生产 1吨大豆分离蛋白,平均排放 20吨废水,我 国如年产 4万吨大豆分离蛋白,废水生成量为 80万吨。废水中含有多种 “ 功能因子 ” ,如不进行提取加工,废水中的COD、 BOD值将严重超标,不仅增加环保负担,而且造成 功能因子 的无辜浪费。本项目采取在生产线上连续提取异黄酮、皂甙、低聚糖、蛋白、核酸。其它非水溶性、高分子碳水化合物用于加工高纤维食品,基本达到了零排放标准。 (2)首次为高温豆粕找出加工出路 14 大豆蛋白变性临界温度为 55 60 ,过去认为 NSI 值 90%、皂甙 80%、 低聚糖 40%、核酸 30%、浓缩蛋白 70%)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上述功能因子提取不仅进入工业化生产规模,而且在 2000 15 2001年度内出口浓缩蛋白 500吨( 500美元吨),异黄酮 045公斤( 1,200美元公斤)、低聚糖 1.3吨 (1.4万元人民币吨 )。证明本项目工业产品一经问世,在国际市场上就显示出强大的竞争能力。 (5)本项目首次完成国内、外尚未发现的大豆核酸的提取技术。 2.4 建设项目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吉林省大豆资源丰富。近两年来大豆深加工企业虽然出现了跨跃式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存在的科 技成果产业化进程缓慢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至今尚未建设起一家有规模的大豆精细加工(连续提取保健因子)生产企业。从 2001年开始吉林省已经调整了种植业结构,增加了大豆种植面积, 十五 期间又把食品工业列为省支柱产业之一。这一切说明,大豆深加工产业亟待振兴。特别是采用 90年代最新技术提取保健成份的项目建设,在吉林省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可以作为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大豆加工行业走向新水平,促进食品、医药和保健品市场的繁荣,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 2.5 市场需 求分析 2.5.1 本项目研制的产品符合国家政府政策需求 国家计委计产业 20012196号文件 加快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有关问题的通知 中,关于发展重点,第 1项为 大豆加工业 。文中明确指出: 大豆食品具有多种营养价值,在居民食物结构优化、营养改善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 。 1998年,我国大豆产量为 1,515万吨,占世界总产量 1.58亿吨的 9.6%,居世界第四位。 十五 期间根据市场需求重点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豆类深加工产品,如市场潜力大的豆奶、豆奶粉、分离蛋白、浓缩蛋白、组织蛋白等新兴大豆食品; 16 加快传 统大豆食品的工业化进程,实现品种多样化、系列化、标准化;在大豆资源的综合利用上,要积极开发大豆磷脂、低聚糖、异黄酮、食用纤维等功能性食品。 十五 末,初步形成现代大豆食品工业的构架,实现工业化大豆食品占大豆食品总消费量的 30%,全国每天人均消费大豆食品 20克。 全国食品工业 十五 及 2010 年发展规划建议关于十五食品发展主要目标指出: 开拓大豆浓缩蛋白功能性和营养性食品。深度开发大豆磷脂、寡糖、大豆纤维、大豆异黄酮、大豆皂甙等生理活性成分,利用高新技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 ” 大豆作为一种健康食品,己被人 类认识和接受,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 1999 年 10 月通过规章: 凡含大豆蛋白 6.25%以上的食品,均可在标签上使用具有降低胆固醇和预防心脏病的保健品标志 。 2.5.2 大豆功能因子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大豆功能因子是从大豆中提取出来的天然营养成分、药物成分,经过国内外营养领域和临床医学领域长期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功能因子是对人类健康具有独特的营养、保健和治疗作用的一类天然营养成分、药物成分。 大豆深加工产品得到 FDA 等权威机构的认可,安全性、功能性良好。国内外在食品、保健品、医药领域对于大豆深加工产品需求旺势。 根据预测,在今后 5 10 年内,它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由于人们的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市场需求将稳步扩大。 工作节奏的加快和人们对健康标准的提升,使得社会上出现了亚健康 人群。这些人虽没有明显的病状,但是表现在血压、血糖、 17 血脂、消化功能诸项指标均较健康人有差别,也可以认为是蕴育着病症的发生。大豆保健功能因子对 “ 亚健康 ” 人群的保健作用特别显著,这也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社会上 “ 亚健康 ” 人群的日益增多和人们自身保护意识的加强,由多种大豆保健功能因子复合制成的 “ 复合型 ” 保健胶囊必将成为新宠。 2.5.3 浓缩蛋白的市 场评估和需求预测 大豆蛋白制品之所以在世界各国能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蛋白质在维持人类生存和发育方面具有其它任何营养物质均不可代替的功能。目前,自然界可食用蛋白质生产增长率低于人口增长率, “ 蛋白危机 ”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植物蛋白优于动物蛋白,开发植物蛋白的生产和应用,是增强人民健康水平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国人均蛋白质摄入量指标( 75g/人 日)是至今尚未完成的三项指标之一。中国科学院推荐我国人均日摄入大豆蛋白应不少于 7g,而实际人均日摄入大豆蛋白仅为 3g 左右。 我国近 13 亿人口,对大豆蛋白的需求,每年平均需补充用于食用的大豆为 474104t,相当于我国大豆年总产量的 1/3。 “ 中国医学院营养与食品研究所 ” 对全国 27 个省市、 107 个贫困县 8.6 万名的儿童调查,矮小儿童发生率平均为 36.2%。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中缺少 优质蛋白质 。 据 “ 大豆行动计划 ” 与 “ 学生豆奶计划 ” 预计,全国 2.5 亿中小学生,每人每日补充 5.5 6 克蛋白,年需求量为 45 万吨。 国家技术监督局正以吉林省为试点,研究制订新型面粉的技术标准。要求按 5 8%的比例添加工大豆蛋白,这项计划已通过鉴定, 18 进 行到定标阶段,这无疑是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2.5.4 国内外大豆异黄酮的市场营销现状分析 从大豆中提取的异黄酮将比用合成、水解、酶转化法生产的产品具有更广阔的市场。 大豆异黄酮在食品、医药行业上最有发展潜力的一种功能性原料。含量 30%以上的异黄酮,主要用于健康、保健食品配料。含量70%以上的产品,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人体病患为目的的生产原料。含量 90%以上的产品,主要用于以预防和治疗癌症为目的的医药原料。 1998 年世界大豆异黄酮生产能力仅为 60 吨,到 1999 年末,全球总产量达到 70 吨,平均以 20 50%的增 长率增长。根据中国理德斯普公司预测,到 2005 年全球大豆异黄酮总产量将达到 174 214吨 /年。可参见下表 2: 表 2 2001 2005 年全球大豆异黄酮产量预测 ( 吨 /年 ) 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增长率 20% 60 80 84 100.8 121.0 145.1 174.2 增长率 25% 60 80 87.5 109.4 136.8 171.0 213.7 平 均 值 70 85.8 105.1 138.9 158.1 194.0 由于世界大豆异黄酮的主要应用领域 健康产品市场刚刚兴起 3 年多时间,目前正处在产品的市场成长期。随着在医学业上研究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普及。目前,国际市场年总产量每年增长 20 25%,国内年均增长率为 10%以上。近年来涌现 19 出来的 天雌素 、 伊更美 、 伊可欣 、 妇喜乐 、 延更丹 、 伊尔康 、 异黄酮营养片 等保健品的核心成分都是大豆异黄酮。预测国内 2005 年需求量为 60 吨左右,而实际生产能力仅在 30 吨以内。国内和国际市场上流行的大豆异黄酮纯度都在 40%以下,防治癌病等尖端药品所 需纯度 90%的异黄酮是 断档货 。这正是本项目的优势所在。 2.5.5 国内外大豆皂甙产量及市场需求情况 大豆皂甙在食品、医药、化妆品行业上是有发展潜力的功能性原料。国际市场上将以较高的速度成长。预计到 2007 年,全球大豆皂甙的产量将达到 200 吨 /年左右。 表 3 国内外大豆皂甙需求分析及预测表 ( 单位:吨 ) 年 份 国 外 国 内 2002 100 20 2003 108 22 2004 117 27 2005 126 27 2006 136 29 2007 147 32 2.5.6 国内外大豆低聚糖市场需求预测 大豆低聚糖是近年来应用范围最广的抗衰老药,可促进体内有益菌双歧杆菌的繁殖,对于保护人体年轻态,防治胃肠癌具有重要 20 作用。目 前,广泛应用在营养食品、保健(功能)食品、医药品领域。 低聚糖作为健康食品的原料,在日本、欧美已沉逐渐被人们新认识。日本于 1999年卡尔比食品公司委托与日本制糖公司生产了 700吨,本公司消耗 500 吨,外销 200 吨。 由于大豆低聚糖与其它低聚糖不同,不是通过酶转换成水解技术加工制成,而是由大豆乳液水中提取,这要比其它人工酶解加工制成的低聚异芽糖、低聚果糖 等其它低聚糖更有市场。 国内低聚糖种类很多,但至今尚没有工业生产的大豆低聚糖进入市场。 2.5.7 高纤维食品需求分析及预测 膳食纤维已被营养界命名为 “ 第七营养素 ” ,虽然它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却能携带有毒物质排出体外,对防治肥胖病、糖尿病、胃肠癌具有特殊功效,在美、澳、日本和欧共体国家深受欢迎,有广阔市场。 国内膳食纤维年生产能力 6,000 8,000 吨,实际产量 3,0004,000 吨。各种用途的膳食纤维价格差异也较大,例如:肉制品专用 -5,000 6,000 元 /吨;面制品专用 10,000 元 /吨;保健品专用 -30,000 元 /吨;可溶性 40,000 元 /吨 ; 不溶性的 20,000 元/吨;进口价格 32,000 元 /吨。 21 第三章 产品规模与建设方案 3.1 生产规模 年处理大豆粕 6,000 吨 产品方案(产成品) 大豆皂甙 12 吨 大豆异黄酮 2.4 吨 大豆低聚糖 420 吨 大豆核酸 2.4 吨 大豆浓缩蛋白 3,000 吨 大豆高纤维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