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环境、 社会 及管治: 顶层观点 kpmg/cn 毕马威、 中电控股有限公司和香港 特许秘书公会关于环境、 社会及管治 (ESG) 的联合调查2 |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目录 Mervyn King SC 教授寄语 4 前言 5 报告摘要 6 主要发现 8 关键信息1 - 对环境、社会及管治的认知 10 关键信息2 - 环境、社会及管治的整合 14 关键信息3 - 主要障碍 18 关键信息4 - 董事会参与 20 关键信息5 - 潜在的益处 22 五项关键建议 25 其他调查发现 31 调查受访者 34 毕马威、中电和香港特许秘书公会的简介 36 联系我们 38|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3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20世纪末, 人们意识到公司和个人消耗自然资源的速度, 远超过资源的自 然形成速度。 显然, 这种态势不可持续。 同样, 注重提高股东财富的同时, 不能忽略公司的长期可持续地健康发展。 即, 实施高品质管治 (而非单纯的量化利润的方式) 需要达到以下四种效 果: 可持续的价值创造; 充分有效的管控和知情的监督; 对开展合法经营所 在社区的信任和信心; 以及有效领导的道德文化。 上述因素共同促成了管治准则从股东导向转为公司导向。 与此同时, 监管 部门、 资产所有人和专业机构会商, 得出结论是时候要转变公司的经 营思维和报告内容了。 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 (IIRC) 应运而生。 IIRC框架的贡献在于, 运用董事会集体智慧的整合思维解决公司如何产生 盈利, 以及公司在产生盈利过程中, 将对经济、 社会和环境这三个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方面产生何种影响。 同样非常重要的是公司的指导和管理。 这涉 及管治问题。 实际上, 在整合的基础上, 与公司经营有关的环境和社会议题应融入到公 司商业模式所包含的价值创造模式中。 管治的开展应该在质量和意识上都 以上述提到的四种效果的达成为基础。 在全球资源有限、 但人口剧增的背景下, 监管机构开始根据这个整合方 式, 引导公司汇报环境、 社会及管治因素。 此外, 联合国负责任投资原则 (United Nations Principles of Responsible Investment) 意味着全球 的资产所有人和资产管理人在进行对公司的尽职调查时, 都在研究公司如 何处理环境、 社会及管治因素。 尽职调查不再只是一个财务问题。 2015年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强调, 企业对于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实 现至关重要, 经济、 社会和环境三者是一体、 不可分的, 为了在2030年实现 可持续发展, 我们需要对这三者产生积极影响。 基于上述原因, 香港特许秘书公会、 毕马威中国和中电控股有限公司认为, 针对公司运营过程中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因素编制报告是及时之举。 Mervyn King SC 教授 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主席 Mervyn King SC 教授寄语 4 |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Mervyn King SC 教授寄语 前言 机构投资者对可持续发展企业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 加上 公众对企业责任的期望越来越高, 1 使得人们越发关注企业 如何应对环境、 社会及管治 (ESG) 这三个对其经营意义重大 的议题。 为更好了解企业领导人如何解决这些议题并推动 地区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发展, 毕马威中国与中电控股有限 公司和香港特许秘书公会合作, 对200多名香港上市公司高 级管理人员开展了一项调查。 有趣的是, 调查发现, 企业领导人认同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 题对公司的重要性以及解决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的价值, 这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环境、 社会及管治因素有助于维 持企业长期可持续的财务业绩相吻合。 2 然而, 在受访者当 中,很多人还没有完全将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当作自身 业务实践的一部分而付诸行动。 这可以归因于环境、 社会及 管治在香港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 因此公司尚需时 间学习如何有效地将环境、 社会及管治整合到自身的核心 业务中。 本报告提供的建议可帮助公司全面考虑与环境、 社会及管 治议题有关的决策流程, 包括仔细考虑环境、 社会及管治的 业务战略、 风险管理、 合规和绩效, 为企业获得长期价值。 我们希望本报告中的建议对您制定有效的环境、 社会及管 治战略规划有所裨益, 并非常乐意与您讨论调查发现和整 体行业状况。 毕马威中国 中电控股有限公司 (中电) 香港特许秘书公会 (公会) 1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风险与回报 , 毕马威国际, 2018年4月, assets.kpmg/ content/dam/kpmg/be/pdf/2018/05/esg-risk-and-return.pdf 2 环境、 社会及管治入门系列: 环境、 社会及管治投入是什么 , MSCI, 检索日期: 2018年6月5日, msci/esg-investing 我们非常感谢毕马威中国、中电控股有限公司和香港特许秘书公会开展环境、社会及管治 调查并编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内容丰富,为编撰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提供了实用建 议。参与调查的大多数企业领导人都认为环境、社会及管治对业务至为重要或有效益,令 我们深受鼓舞。投资者对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中决策相关的信息日益关注,是次调查可 望鼓励企业注重投资者在这方面的要求。 戴林瀚 (David Graham) 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 上市主管|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5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作为一种价值主张, 企业处理自身重大环境、 社会及管治 (ESG) 议题的能力对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环境、 社 会及管治议题在投资者和越来越多社会公众眼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是, 受董事会环境、 社会及管治的知识水平, 短期效益 的关注, 以及环境、 社会及管治追踪数据的可用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企业在解决自身核心业务流程中的重大环境、 社会及 管治议题方面, 表现不一。 根据最近对212位香港企业领导人进行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看法的调查, 我们将主要介绍五项重 大发现。 近70的企业领导人承认 , 环境、 社会及管治是一项对业务至关重要或有益的价值主张。 近70的受访者表示, 解决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对业务至关重要或有益。 这符合投资者、 消费者和其他利 益相关方不断上升的期望。 事实上, 有受访者认为注重环境、 社会及管治的公司之价值往往较低, 也有受访 者表示注重环境、 社会及管治的公司之价值会高于竞争对手, 持后一种观点的受访者人数是前者的四倍。 只有37的企业领导人将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整合到公司战略规划 , 这表明对部分公司而言 , 环境、 社会 及管治仍然只是次要议题。 尽管普遍承认解决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对业务至关重要或有益, 但实践中, 在很多企业眼中, 环境、 社会及 管治似乎只是次要议题。 鉴于环境、 社会及管治在香港仍属于相对较新的领域, 只有37的受访者认为环 境、 社会及管治已整合到战略规划。 超过半数的公司没有将管理有关环境、 社会及管治之战略、 风险、 声誉、 运营和效率以及长期业绩等议题战略性地整合为自身核心业务或核心企业思考的一部分。 考虑到大多数公 司仍然处于环境、 社会及管治之征程的早期阶段, 尚需时间学习如何将环境、 社会及管治完全融入到自身的 核心业务战略中, 这是可以理解的。 三个主要障碍正在影响超过三分之一的受访企业领导人。 受访企业领导人强调, 解决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的最大障碍包括: 环境、 社会及管治知识和专业技能不足; 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与其对业务的影响之间的关联性不强或不明确; 以及预期的短期/实时回报有限。 环 境、 社会及管治战略和绩效的监督、 管理和评估要求公司内部不同层面从董事会到负责环境、 社会及管 治举措的管理层和职能部门必需有足够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知识。 追求短期效益似乎正在阻碍企业将环 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整合到核心业务经营中, 从而妨碍业务可持续性方面的长期价值创造。 有效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追踪和与董事会的沟通是加强董事会对未来环境、 社会及管治发展之监督的 最重要领域。 随着投资者和公众对环境、 社会及管治绩效的要求越来越高, 董事会在推动自身企业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发 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3的受访企业领导人预期在未来三年内增加投入, 改善公司对环境、 社会及管治 议题的追踪以及与董事会的相关沟通。 企业领导人认识到解决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的益处 , 但可能忽略了与价值创造相关部分的长远利益。 提升企业声誉, 提高运营效率和强化风险管理是受访者认可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的主要益处。 然而, 环境、 社会及管治活动所创造的其他长远价值例如推动增长和创新以及强化竞争优势可能会被忽视或遗 漏。 01 02 03 04 05 报告摘要 6 |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不断重新定义企业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 需要加以关注。 我们希望我们的建议可以成为帮助企业长 期实现更好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绩效的重要指南。 01 02 03 04 05 为应对这些重要发现, 我们提出了五项关键建议, 供企业领导人在企业内部整合并推动环境、 社会及管治的进一步发展时 参考: 形成有目标的文化对于推动环境、 社会及管治工作以及在公司内部统一环境、 社会及管治的愿景和原则非常 重要。 这种文化应该从高层贯穿到企业的各个层面。 企业领导人应该清楚地阐明与自身企业相关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的价值主张, 并强调解决企业自身的重大环 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的重要性, 以便将业务经营的长期可持续性转变为竞争优势, 应在企业内明确阐述可持 续性与长远价值创造之间的联系。 将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融入业务是保持业务长期可持续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环境、 社会及管治在很 多 香港公司眼中是相对较新的领域存在与之相关的学习曲线。 由于环境、 社会及管治不断演变, 企业领导人 应该通过意识构建、 战略规划、 方针制定、 风险管理、 指标设置以及追踪和沟通将环境、 社会及管治整合到自 身业务中。 融入过程应得到有效的董事会监督支持, 这是环境、 社会及管治征程的关键环节。 董事会应注重所 确定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 并根据设定的目标监控环境、 社会及管治绩效。 定期与董事会 沟通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也很重要。 与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的有效沟通对于实现公司对长远价值创造的承诺至关重要。 必须以适当方式与利 益相关方沟通合适内容, 以便与他们建立有意义的关系。 围绕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的能力建设应作为企业的优先事项。 由于是企业的关键驱动力, 它不仅对负责实 施环境、 社会及管治战略的人员至关重要, 而且对于高层管理人员来说也是必不可少。 鸣谢 特别感谢香港投资者关系协会和香港独立非执行董事协会通过各自网络协助分发调查问卷。|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7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主要发现 环境、 社会及管治主要: 38% 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 企业取得成功, 需要依赖环境 和社会资源 受访企业领导人在解决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时面临的三个主 要障碍: 37% 36% 35% 处理ESG议题所需的知识和 专业技能不足 ESG议题不被视为对业务 产生重大影响 预计产出的短期 / 实时回报 有限 未来五年内会影响业务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 环境法规 33% 气候变化及碳相关议题 33% 顾客偏好改变,转向更负 责任的产品/服务 30% 具有价值, 能吸引投资者寻求 投资的长期可持续价值, 因此 对企业有裨益 企业领导人认为注重环境、 社会及管治的 公司: 46% 12% 往往拥有更高的价值 往往拥有更低价值 58% 只有 37% 受访企业领导人 有将环境、 社会及管治纳入公司的战略规 划。 但 是 , 23% 的受访者表示环境、 社会及管治绩效与竞 争优势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8 |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未来3年: 加强董事会对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的监督的主要 投入方向: 提高公司追踪ESG议题的能力, 改善与董事会就相关事宜的沟通 改善环境、社会及管治发展的主要投入方向: 捕获ESG风险和机遇的 风险管理系统 ESG的治理体系和机制 我们的五项关键建议: 公司提升对环境、社 会及管治议题之重视 程度的益处: 60% 的受访者认为他们 公司的业务将在未来五年内 受到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 的重大影响。 提高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 52% 通过提高运营效率,减少 浪费和成本 52% 强化风险管理和监控长期 风险 49% 1. 为环境、社会及管治形成有目标的文化 2. 阐明环境、社会及管治的价值主张 3. 通过有效的董事会监督,将环境、社会及管治整合到业务中 4. 与利益相关方进行有效沟通 5. 围绕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进行各项能力建设 环境、社会及管治学习曲线: 阶段 5 阶段 4 阶段 3 阶段 2 阶段 1 在推动有目标的经营方面取得领先 地位 将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整合到核心业 务战略中 通过实施环境、社会及管治举措提高业务经 营效率 遵守环境、社会及管治法规并管理信誉风险 提升主要利益相关方对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的意识 43% 41% 40%|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9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对环境、 社会 及管治的认知 关键信息1 近70的企业领导人承认, 环境、 社会及 管治是对业务至关重要或有益。 近70的受访者表示,环境、社会及管治对业务至关重要或有益。大约38 的受访者认为环境、社会及管治至关重要,因为商业成功取决于环境和社会资 源;而30的受访者表示环境、社会及管治对业务有益,因为它价值在于吸引 投资者寻求长期可持续投资。 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企业取 得成功,需要依赖环境和社会资源 是公共关系/营销议题,有助于提高 组织的声誉 具有价值,能吸引投资者寻求投资的 长期可持续价值,因此对企业有裨益 一个合规负担与利好企业无关 其他 38% 30% 18% 13% 1% 对环境、社会及管治的认知 资料来源: 毕马威中国分析 10 |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在香港,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港交所”)于2015年12月发布经修订 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指引”)后,港交所上市公司须每 年公布其环境、社会及管治信息并就指引中有关“不遵守就解释” 规定的 内容进行报告。虽然我们看到一些上市公司报告环境、社会及管治信息只是为 了满足合规要求,但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对业务 产生的影响,并且预计随着时间推移,会继续提高其环境、社会及管治绩效和 报告标准。 3大型公司在自身年度财务报告加入环境、社会及管治信息成为了一项越发明显 的全球趋势。2011年,只有44世界顶尖公司(G250)的年度报告中加入了 环境、社会及管治信息, 4 但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已大幅增长至78,这表 明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环境、社会及管治数据对投资者而言既相关又重要 。 约46的受访者表示,注重环境、社会及管治的公司往往具有比竞争对手更 高的价值。大型公司(市值超过100亿港元)的企业领导人倾向于环境、社会 及管治绩效与竞争优势之间具有相关性。在接受调查的大型公司中,超过一半 (58)认为注重环境、社会及管治的公司的表现优于那些不注重环境、社会 及管治的公司。 3 环境、 社会及管治之旅启航 , 毕马威中国, 2017年11月, assets.kpmg/content/dam/kpmg/cn/pdf/ zh/2017/11/the-esg-journey-begins.pdf 4 “前路, 2017年毕马威企业责任报告调查” , 毕马威国际, 2017 年10月, assets.kpmg/content/dam/kpmg/cn/ pdf/zh/2017/10/kpmg-survey-of-corporate-responsibility- reporting-2017.pdf 以ESG为重心的企业往往比竞争对手 有更高价值 以ESG为重心的企业往往比竞争对手 的价值更低 我没有足够多地关注ESG方面的研究, 不发表意见 ESG绩效与竞争优势之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 其他 46% 12% 18% 23% 1% 来源: 毕马威中国分析 注重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11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以ESG为重心的企业往往比竞 争对手有更高价值 以ESG为重心的企业往往比竞 争对手的价值更低 我没有足够多地关注ESG方面 的研究,不发表意见 ESG绩效与竞争优势之间没有 明确的相关性 46% 12% 6% 19% 8% 26% 26% 12% 15% 13% 23% 32% 19% 30% 20% 18% 36% 30% 58% 51% 整体 10亿港元至少于50亿港元 50亿港元至100亿港元 大于100亿港元 少于10亿港元 注重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从市值看) 资料来源: 毕马威中国分析 许多研究发现,强劲的环境、社会及管治绩效可以创造许多竞争优势,包括更 稳定的投资者基础、更低的资本成本和更好的融资渠道、更高的员工敬业度和 客户忠诚度。这些好处对于寻求创造长远价值和提升公司业绩的公司至关重 要。 5 此外,根据毕马威审计委员会研究所对哈佛商学院教授George Serafeim 的采访,有力的证据显示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是重要的价值驱动因素,这些 议题的战略重要性因公司和行业而异。 6然而,仍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认为,环境、社会及管治绩效与竞争优势之 间没有明确的相关性,而且,18的受访者表示,因没有密切关注环境、社会 及管治的研究而无法发表意见。这可能与企业领导人面对的障碍有关,本报告 后面将对此进行更详细的探讨。 5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风险与回报 , 毕马威国际, 2018年4 月 , assets.kpmg/content/dam/kpmg/be/ pdf/2018/05/esg-risk-and-return.pdf 6 可持续性议题不再次要 , 毕马威美国, 2016年, boardleadership.kpmg.us/content/dam/blc/pdfs/2016/ sustainability-issues-move-from-the-periphery-board- perspectives.pdf ESG报告不应仅被视为合规事项,而ESG议题也不应仅被视为风险管理的组成部分。相 反,ESG议题是应该通过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评估,以识别机会和风险,从而有助于推动企业 的长期可持续性。其他利益相关方对公司的ESG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他们能够了解 公司的方向和绩效。 因此,我们看到了更大的鉴证潜力,这提高了ESG信息的可靠性。我们相信,在ESG信息鉴 证增长的背后,利益相关方对良好管治的期望是关键驱动因素之一。我们预计,随着人们 对ESG价值创造的认识和肯定的提高,这种增长趋势将会持续下去。 高智纬 毕马威中国 副主席及审计服务主管合伙人 12 |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13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环境、社会及 管治的整合 关键信息2 只有37的企业领导人将环境、 社会及 管治问议题整合到企业的战略规划, 这 表明对部分公司而言, 环境、 社会及管治 仍然只是次要议题。 把ESG结合到政策和风险管理体系中 在董事会会议的讨论中,考虑ESG因素 设定ESG关键绩效指标,以跟踪绩效之总和 纳入战略规划 开发和设计产品和服务时,考虑ESG的影响 要求供货商符合ESG规定 不确定 其他 ESG尚未被纳入公司任何方面的业务中 43% 41% 41% 37% 33% 28% 10% 6% 1% 把ESG纳入核心业务流程的方面 来源: 毕马威中国分析 14 |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约83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在其核心业务流程中涉及了环境、 社会及管治 内容。 但是, 只有37的受访者表示环境、 社会及管治已整合到战略规划中, 这表 明环境、 社会及管治仍是一个亟待发展的领域。 由于环境、 社会及管治在香港仍属于相对较新的领域, 我们观察到企业正处于环 境、 社会及管治学习曲线的不同阶段。 就环境、 社会及管治成熟度而言, 可以大致 分为五个阶段: 7 联交所将加强的 , 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 2015年12月21日, hkex. hk/news/news-release/2015/151221news?sc_lang=en 8 超越资产负债表: IFC披露和透明度工具包 , 2018年1月, 国际金融公司, ifc/wps/wcm/connect/7c42d300- 2db8-4fc4-96ce-e081cd838b80/Beyond_The_Balance_Sheet_Jan_19_2018.pdf?MOD=AJPERES 9 可持续性议题题不再次要 , 毕马威美国, 2016年, boardleadership.kpmg.us/content/dam/blc/pdfs/2016/ sustainability-issues-move-from-the-periphery-board-perspectives.pdf 10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风险与回报 , 毕马威国际, 2018年4月, assets.kpmg/content/dam/kpmg/be/pdf/2018/05/esg- risk-and-return.pdf 阶段 5 阶段 4 阶段 3 阶段 2 阶段 1 在推动有目标的经营(purposeful business)方面取得领先地位 将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整合到核心业 务战略中 通过实施环境、社会及管治举措提高业务经营 效率 遵守环境、社会及管治法规并管理信誉风险 提高主要利益相关方对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的认知 虽然只有37的受访者表示环境、 社会及管治已整合到战略规划, 但有理由认为 大部分受访企业目前正处于第2阶段或第3阶段, 处于第4阶段或更高阶段的公司 较少。 鉴于一般披露和环境关键绩效指标 (KPI) 披露的强制性环境、 社会及管治 报告要求是在过去两年内颁布 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可以理解的是, 企业 尚需时间进一步沿着环境、 社会及管治学习曲线前进, 将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整 合到其核心业务战略中。 调查发现表明, 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通常仍被视为是次要的, 而没有被整合到核 心业务战略中。 事实上, 只有不到一半 (43) 的受访者制定了包含环境、 社会及 管治内容的政策和风险管理制度, 只有41的受访者追踪了他们的环境、 社会及 管治关键绩效指标。 事实上, 鉴于从2017年1月1日或之后的财政年度开始, 上市 公司对环境关键绩效指标披露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报告要求成为强制性要求, 所 有上市公司实际上都希望追踪和披露其环境关键绩效指标。 7 随着环境、 社会及管治成熟度在公司中日益成熟, 可持续发展 (或环境、 社会及管 治) 议题为企业创造了重大机遇和风险, 因此应将其整合到企业战略制定流程和 风险管理中。 对于企业而言, “可持续发展” 是指在考虑到各利益相关方 (包括员 工、 客户、 当地社区和环境) 的利益的情况下创造经济价值。 8 哈佛商学院George Serafeim教授的研究 9 表明, 董事会需要了解自身公司业务模式的可行性如何受 到社会和环境变化的影响。 公司解决各种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所需的行动涉及将最重要的环境、 社会及管 治议题整合到业务战略中, 追踪正确的关键绩效指标, 利用这些指标激励管理层, 以及向不同的利益相关方传达绩效改进措施。 为实现整合, 企业还需要转变 “一切 照旧” 的方法, 而这会涉及到潜在的破坏、 权衡和创新文化。 10|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15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资料来源: 毕马威中国分析 53% 56% 52% 56% 43% 41% 26% 47% 把ESG结合到政策和风 险管理体系中 设定ESG关键绩效指 标,以跟踪绩效 在董事会会议的讨论 中,考虑ESG因素 纳入战略规划 开发和设计产品和服 务时,考虑ESG的影响 整体 10亿港元至少于50亿港元 50亿港元至100亿港元 大于100亿港元 少于10亿港元 37%37% 41% 41% 37% 28% 45% 30% 23% 32% 42% 48% 40% 33% 30% 23% 19% 环境、社会及管治整合到核心业务流程的方式(前五名选项;按市值划分) 以市值来分析公司, 与规模较小的公司相比, 大型公司 (市值超过100亿港元) 往 往拥有更多已整合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制度和方针。 规模较大的公司通常也拥有 更多的资源且对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认识更深, 这使它们能够以更综合的方式 制定环境、 社会及管治制度和方针。 其中许多公司已经实施了多年的可持续发展 举 措 。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 研究表明, 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认可环境、 社会及管治 因素属于价值驱动因素, 同时强调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对企业绩效的重要性。 他们还认为, 将环境、 社会及管治因素纳入投资流程后, 可以加强风险管理, 使投 资策略与利益相关方的优先事项保持一致, 从而帮助他们做出更有效的投资决 策。 11 将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纳入公司业绩的好处以及环境、 社会及管治绩效 对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性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 即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应该成 为公司的重点事项之一。 投资者将评估公司如何管理他们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 题, 作为他们经营业务和维持财务可持续性能力的一项指标。 12在中国, 污染防治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精准脱贫被确定为2018年至2020年实 现高质量增长的 “三大攻坚战” 。 13面对国内严重的污染问题, 中国一直在强化环 境法规。 这与我们的发现相互呼应, 即 “环境法规” 被认为是首要的环境、 社会及 管治议题受访者 (58) 认为其将在未来五年内影响到公司业务, 其次是 “气 候变化和碳相关” 议题 (33) 。 11 麦肯锡: 资产全球飙升, 环境、 社会及管治不再小众 , 机构投资者, 2017年10月27日, institutionalinvestor/ article/b15cc1dxds8k97/mckinsey-esg-no-longer-niche-as-assets-soar-globally 12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风险与回报 , 毕马威国际, 2018年4月, assets.kpmg/content/dam/kpmg/be/pdf/2018/05/esg- risk-and-return.pdf 13 聚焦: 中国的新经济重点领域有望保持增长 , 新华网, 2017年12月29日, xinhuanet/english/2017- 12/29/c_136860133.htm 16 |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2018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香港合伙制事务所, 是与瑞士实体 毕马威国际合作组织 ( “毕马威国际” ) 相关联的独立成员所网络中的成员。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环境法规 气候变化及碳相关议题 顾客偏好改变,转向更负责任的 产品/服务 劳动力短缺与人才匮乏 供应链的ESG议题 人工智能与自动化 水资源可利用量 腐败 贫富差距 人权 不确定 预测不会有任何ESG议题将影响 公司未来五年经营目标 33% 58% 33% 21% 21% 16% 10% 8% 7% 5% 5% 4% 未来五年内影响业务目标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 资料来源: 毕马威中国分析 从最近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中看到了中国环境监管格局的转变, 从专注于通过最 低的环境合规监控来批准新的工业项目, 到执行监督措施确保运营合规。 142018 年6月, 政府宣布将在2019年之前的新一轮检查中将环境检查扩大到更多城市和 地区, 作为其防治污染计划的一部分。 15随着环境法规和政府监控趋严, 企业将面临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因此, 对于公司来说, 将环境、 社会及管治议题整合到自身战略规划和核心业务经营尤 其重要。 公司应采用自我管理方法来遵守监管要求政府的最低指令要求 并重新评估如何管理和监控环境合规性。 16公司还应管理与自身业务经营和供应 链相关的环境、 社会及管治风险, 因为污染设施的关停可能会导致供应链风险, 扰乱正常的业务经营。 1714 ERM见解: 遵守或关闭 - 中国工业设施的新现实 , ERM, 2017年12月, erm/globalassets/documents/ publications/2017/comply-or-close-the-new-reality-for-industrial-facilities-in-china.pdf 15 中国将于本月开展更广泛的环境检查 , 路透社, 2018年6月9日, reuters/article/us-china-pollution/china-to- launch-broader-environmental-inspections-this-month-idUSKCN1J506F 16 GPS制造季刊: 中国环境监管收紧 , 上海美国商会, 2018年5月, amcham-shanghai/sites/default/ files/2018-06/GPS%20Manufacturing%20Quarterly%20%28May%202018%29.pdf 17 ERM见解: 遵守或关闭 - 中国工业设施的新现实 , ERM, 2017年12月, erm/globalassets/documents/ publications/2017/comply-or-close-the-new-reality-for-industrial-facilities-in-china.pdf| 环境、 社会及管治: 顶层观点 | 17 20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