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航空机场行业研究报告,2018 年 11 月 14 日,-,投资建议,行业策略:航空属于周期性行业,是供需、油价、汇率三重周期叠加的结果,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研究更为适合。航空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前期扰动因素利空影响缓和,存在修复动力。供需结构向上,扰动因素逐步转向利好,航空板块将在中长期获得超额收益。推荐组合:基于航空供需结构性改善、收益水平迎来拐点、扰动因素利空缓和逐步转向的逻辑,持续推荐东方航空、中国国航、南方航空。供给侧改革并未影响三大航供给,并且能够享受协调机场票价提升带来的收益水平提升。关注春秋航空、吉祥航空,受益上海两场供给受限,收益水平提升领先行业,业绩增速好于三大航,受汇率利空影响较小。行业观点供给受限,需求稳定,航空基本面结构性改善:供给投放可以影响周期行业景气度。民航供给侧改革后,行业供给并未产生明显下滑,但 ASK 增速出现分化。三大航供给增速平稳,中小航空公司在主协调机场的时刻增量受限明显,ASK增速高位下滑,促成一二线市场供需结构改善。需求是推动周期行业发展的另一重要要素。春运航空需求定调全年,短期内我国航空需求增速大幅下滑概率较低,中美贸易战影响仍需观察。公商务出行未来或随宏观需求下滑而趋缓,不过长期人均乘机次数存在提升空间,将带动航空旅客周转量持续稳步增长。收益水平迎来拐点,成本控制缓解油价上涨压力:对于周期行业,供需的相对变化会向收益水平传导。目前航空供需改善,景气度向上将延续,进入淡季 RASK依然稳健增长。配合票价市场化以及票价精细化管理,单位客公里收益提升航司收益水平。由于三大航不仅不需大幅缩减运力投放,依然可以享受到一二线市场的票价提升,所以此轮供给侧改革对于三大航更为有利。从盈利能力看,目前收益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维持毛利率的稳定。成本端,油价上涨的预期使得航司注重成本端管控。2018H1 航空公司成本控制措施效果良好,单位扣油成本明显下降。长期通过机队年轻化、优化性能,成本降低趋势将持续。但是提高飞机小时利用率空间有限,人民币贬值不利于降低外币计价的成本,中短期航司成本控制仍然存在压力。扰动因素对于航空业绩和股价的影响不可忽略:油价和汇率本身存在周期属性,航司业绩会直接受到影响,难以预测性为研究带来难度和风险。短期内航司燃油成本仍存压力,不过美国政府试图稳定油价,中长期由原油供需决定。中长期由于全球需求边际走弱并且供给提升,预测油价均价将回落,将在明年转为对航空股的利多,同比由正转负,届时航司收益水平的提高将充分体现在航司业绩上,运输毛利有望大幅提升。汇率是另一项直接影响航司业绩的重要因素。目前三大航美元负债占比仍有下调空间,航司业绩汇兑敏感性将继续缩窄。向前看,中美贸易战引发的市场情绪波动是汇率重要影响因素,而目前贸易战存在缓和迹象。长期随着美国经济边际走弱,中国需求逐渐企稳,中美的分化将逐渐收敛,人民币贬值压力将会减轻。油价汇率扰动因素转向,航司业绩具有巨大的向上弹性。风险提示航空需求下滑;民航局时刻总量控制放松提前,供给收缩低于预期;油价和人民币大幅波动;收益水平提升超预期的上行风险。,内容目录,1. 航空是周期还是消费行业?.52. 民航供给侧改革带来供给收缩了吗?.73. 航空需求增速不需要担心吗?.113.1 春运定调全年航空需求.113.2 宏观经济波动与航空出行需求相关性较高.133.3 长期人均乘机次数仍有提高空间 .143.4 贸易战会拉低航空需求吗?.164. 收益水平迎来拐点了吗?.195. 成本控制可持续吗?.226. 扰动因素会产生多大影响?.247. 投资建议.308. 风险提示.32,图表目录,图表 1:美国航空供给和需求存在周期性.5图表 2:美国航空平均票价存在周期性.6图表 3:WTI原油现货价 .6图表 4: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6图表 5:航空业周期性影响因素.7图表 6:美国航空业净利润存在周期性.7图表 7:三大航飞机架数合计.8图表 8:三大航飞机架数占比(2018年 6 月末).8图表 9:民航总体供需增速及客座率.8图表 10:三大航供给增速有所提高.9图表 11:其余航空公司 ASK增速明显放缓.9图表 12:主协调机场 1-8 月起降架次同比增速.9图表 13:主协调机场 1-8 月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9图表 14:其余机场 1-8 月起降架次同比增速.10图表 15:其余机场 1-8 月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10图表 16:2018 冬春航季计划航班增长缓慢.11图表 17: 2018 冬春航季一线机场时刻依然紧张.11图表 18:7/8 月是我国航空传统旺季.12图表 19:春运 40 天航空旅客运量增速与旺季客运量增速相关.12图表 20:春运期间航空旅客周转量奠定下半年航空需求基调.13图表 21:航空需求与 GDP增速相关.14图表 22:固定资产投资对航空需求有一定带动作用.14图表 23:2015-2016 年三大航国际线 ASK高速增长 .14,图表 24:国际线收益水平下滑明显(元/单位客公里).14图表 25:美国人均乘机次数.15图表 26:加拿大人均乘机次数.15图表 27:中国人均乘机次数.16图表 28:美元兑日元汇率走势.17图表 29:贸易战期间日本各项 GDP增速.17图表 30:日本 GDP现价当季同比.17图表 31:日本航空旅客周转量及其增速.18图表 32:日本航空旅客量及其增速.18图表 33:ANA相对全日经指数收益.18图表 34:我国航司国际航线按目的地划分航班量占比.19图表 35:三大航 RASK在 2018H1 企稳转正.20图表 36:三大航毛利率有企稳趋势.20图表 37:全国空域流量分布图.21图表 38:空管建设投资增速较为滞后.21图表 39:中美航空客座率对比.22图表 40:三大航 2018H1 单位成本分拆.23图表 41:三大航单位扣油吨公里成本及其增速.24图表 42:单位扣油吨公里成本与汇率呈相关关系.24图表 43:油价上涨 20%三大航净利润影响测算.24图表 44:1%单位座公里收益提升三大航净利润影响测算.24图表 45:航空煤油出厂价与航空燃油附加费关系.25图表 46:燃油附加费覆盖航油成本增加比例测算.25图表 47:中国国航油价和 RASK对于业绩综合影响测算 .26图表 48:南方航空油价和 RASK对于业绩综合影响测算 .26图表 49:东方航空油价和 RASK对于业绩综合影响测算 .26图表 50:全球主要原油进口国进口量占比.27图表 51:航空煤油价格将逐步转向利多.27图表 52:三大航美元汇率敏感性逐渐降低.28图表 53:外汇储备近年维持平稳.29图表 54:中美 10 年国债收益率利差缩小.29图表 55:美元指数走势强劲.29图表 56:航司汇兑损益逐步改善.30图表 57:申万航空指数 PE Band.30图表 58:申万航空指数 PB Band.30图表 59:申万航空指数与油价关系.31图表 60:申万航空指数与汇率关系.31图表 61:主要周期行业过去 60 个月 beta 值.31图表 62:三大航历史 EV/EBITDA .31,图表 63:重点航空公司估值表.32,1. 航空是周期还是消费行业? 从 2015 年开始,旅游需求旺盛,国际航线带动航空业需求高速增长,市场中浮现航空业消费属性增强的观点。我们认为,航空属于周期性行业,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研究更为适合。首先从收入端,需求作为航空业的外生变量,始终带有极强的周期性。航空兼顾 2B 和 2C 需求,2B 端商务旅客需求与宏观经济形势相关性较高。2C 端需求更偏向可选消费品,伴随我国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持续走高,但可选消费仍然无法脱离宏观经济。虽然 2C 端需求有提升趋势,但若经济发展趋势向下,消费者会倾向更多花费在必选消费或者进行消费降级,选择搭乘铁路等便宜的交通方式或减少出行。供给端,我国民航业结构中,三大航增速趋于平稳,中小航空公司仍处于高速投入运力抢占市场阶段,行业整体供给近年仍维持 10%以上增长。不过观察美国等航空行业相对成熟市场,运力供给增速每隔 5-10 年既有一次负增长,供给端亦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另外可以看到,供给负增长的年份均对应美国历史上较为严重的经济衰退,需求增速同样严重下滑,与经济周期较为一致。,收益方面,航空公司引进飞机从确定采购订单到飞机交付大约需要 1-2 年时间,订单采购速度较为平稳,类比传统周期行业,需求由外因上升时,运力增长存在时滞,行业会产生供不应求,造成票价和客座率上升;而当需求下滑时,运力缩减同样不会即时完成,造成票价和客座率下滑。观察美国近二十年平均票价,虽然由于竞争激烈整体呈下滑趋势,但仍然具有明显周期性。对于我国来说,我国国内航线航空票价受到管制,票价浮动只能在票价上限以下调整,部分抑制了我国航空票价的周期属性,航空供需周期更多的表现在客座率层面。不过目前票价市场化正在稳步前进,民航局计划在2020 年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的机制基本完善,科学、规范、透明的国内航线客运票价监管制度基本建立,届时我国民航收益层面的周期性会更为显著。,-20%,图表 1:美国航空供给和需求存在周期性35%30%25%20%15%10%5%0%-5%-10%-15%,可用座英里增速,收入客英里增速,2000,2002,2003,2003,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3,2014,2015,2017,1976,1978,1980,1983,1987,1989,1990,1992,1994,1996,1999,2003,2004,2006,2008,2011,2015,1982,1985,1997,2001,2010,2013,2017,2018,2001,2004,2005,2008,2012,2013,2016,图表 2:美国航空平均票价存在周期性, 总结来看,航空公司业绩是供需、油价、汇率三重周期叠加的结果。供需增速的相对变化,产生航空收益水平的波动;油价和汇率对于航空业费用端,甚至经营策略产生影响,对于航空公司业绩造成扰动,最终产生航空行业以及净利润的周期性。观察美国行业盈利历史,虽然没有汇率扰动影响,但净利润依然存在明显周期波动性。,8%6%4%2%0%-2%-4%-6%-8%-10%-12%,500480460440420400380360340320300,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平均票价(美元) 同比增长 费用端,航空主要受油价和汇率的扰动,航油成本约占航空公司营业成本30%,人民币汇率波动 1%,会影响三大航净利润 2.5 亿至 3 亿,而油价和汇率自身同样具有明显周期性。航空煤油作为石油的产成品,采购价格直接与国际油价相关,受到石油供需、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综合影响进行周期性波动;人民币汇率在2007 年 7 月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央行始终在追求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目标。,0.00,图表 3:WTI原油现货价120.00100.00,现货价:美国WTI原油(美元/桶),6.00,80.007.5060.007.0040.006.5020.00,图表 4: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8.508.00,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图表 5:航空业周期性影响因素,伴随宏观经济波动,周期性行业需求增速下行无法避免,但供给增速放缓依然可以推动行业景气向上。目前我国航空业需求依然旺盛,供给侧改革带来航空业结构性供需改善。2017 年 9 月,民航局发布关于把控运行总量调整航班结构 提升航班正,点率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提出从 2017 年冬春航季开始,对航班时刻进行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进一步提升民航航班正点率。措施已经发布一年,主要机场准点率有了明显的提升,民航业的供给增速随之放缓了吗?运力结构又有哪些调整? 总体来说,措施发布后,供给整体并未有明显下滑,运力投放边际向头部航司集中,供需存在结构性改善趋势。 首先从飞机引进角度,三大航飞机引进速度并未放缓,反而在 2017 年下半年开始提速。2017 年三大航共净引进飞机 137 架,其中上半年 29 架,下半年 108 架。截止 2017 年末,三大航机队共 2036 架,同比 2016 年末飞机架数同增 7.2%。截止 2018 年 6 月末,三大航机队共 2090 架,全行业机队共 3371 架,三大航占比 62.0%。2018 年和 2019 年,为北京新机场储备运力,三大航分别计划净引进 170架和 184 架客机,同比增速将提高至 8.3%和 8.3%,2020 年计划净引进155 架,2020 年飞机引进速度稍有放缓。同时,100 架飞机以下的中小航空公司运力引进受到严格控制,采取 7+X 架规则,按照规划备用指标测算确定公式中 X的数值,以决定引进飞机架数上限。全行业来看,2017 年我国民航净引进飞机 331 架,除三大航外飞机净引进194 架,占比新增飞机 58.6%;2018 年上半年,我国民航净引进飞机 110架,除三大航外飞机净引进 56 架,占比新增飞机下降到 51.0%。,净利润,供给,票价,需求国际油价,客座率燃油成本,汇率,财务费用,周,期性影响,因,素,-30,000-40,0002. 民航供给侧改革带来供给收缩了吗?,-20,000,10,0000-10,000,20,000,图表 6:美国航空业净利润存在周期性30,000,净利润(百万美元),2017-05,2017-06,2017-07,2017-08,2017-09,2017-10,2018-04,2018-05,2018-06,2018-07,2018-08,2018-09,2017-01,2017-02,2017-03,2017-04,2017-11,2017-12,2018-01,2018-02,2018-03, 从行业 ASK 运力投放来看,增速维持之前水平。2018 年 1-8 月,我国民航 ASK 同比增速达到 13.2%,相比 2017 年同期上升 0.3pct,需求与运力供给匹配,RPK 同比增长 13.6%,客座率 83.8%,相比去年同期同增0.2pct。图表 9:民航总体供需增速及客座率,细看 ASK 供给结构,三大航和其他航空公司运力投放增速边际出现分化。三大航 ASK 增速有所提高,而其余航空公司 ASK 增速明显放缓,这也与飞机引进速度趋势相印证。2018 年 1-9 月,三大航 ASK 累计同比增长 10.6%,2017 年飞机引进受到限制,同期 ASK 增速仅为 7.9%,2016 年增速也仅为 10.1%,同样低于2018 年同期。同时 2018 年 1-9月 RPK同比增长 11.3%,推动客座率同比上涨 0.5pct。另一方面,中小航司 ASK 增速显著缩窄。2018 年 1-8 月,除三大航外其余航空公司 ASK 累计同比增长 17.5%,相比 2017 年同期 24.7%的增速下滑了 7.1pct,控制总量政策对于中小航空公司有较大影响。同时 RPK 同比增长 17.1%,低于 ASK增速,中小航空公司客座率同比下滑 0.3pct。,图表 7:三大航飞机架数合计2200215021002050200019501900,三大航合计(架),1850东方航空,19%,图表 8:三大航飞机架数占比(2018 年 6 月末)中国国航20%其他航司38%南方航空23%,43210(1)(2)(3),25.0%20.0%15.0%10.0%5.0%0.0%,客座率同比(pct 右轴),ASK同比增速,RPK同比增速,2016-08,2016-12,2017-04,2017-06,2017-10,2018-02,2018-06,2018-08,2016-06,2016-10,2017-02,2017-08,2017-12,2018-04,2016-06,2016-08,2017-02,2017-04,2017-06,2017-12,2018-02,2018-08,2016-10,2016-12,2017-08,2017-10,2018-04,2018-06,图表 10:三大航供给增速有所提高,图表 11:其余航空公司 ASK增速明显放缓, 探寻 ASK 增速出现分化原因,我们认为措施中主要限制了主协调机场时刻,导致中小航空公司在一二线机场无法获得优质时刻增量。措施中重点指出,以上一个同航季的时刻总量为基准,主协调机场和辅协调机场增量控制在 3%以内,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线)东南侧机场时刻总量增量控制在 5%以内。主协调机场实施 24 小时全时段航班时刻协调分配管理,重点机场实施航班时刻总量管理。 从机场流量观察,21 个主协调机场起降架次和旅客吞吐量在 2018 年下滑明显。2017 年主协调机场旅客吞吐量占比全国总量达到 71%。2018 年 1-8 月,主协调机场累计完成起降架次 378.6 万次,同比增长 3.9%,增速是2008 年以来最低,2016 年和 2017 年分别同比增长 7.2%和 5.2%,在措施实行后,主协调机场起降架次增速持续下降。旅客吞吐量方面,主协调机场在 2018 年 1-8 月累计完成 5.43 亿人次,同比增长 7.4%,同样是2008 年以来最低增速,2016 年和 2017 年分别同比增长 8.4%和 8.5%。注:主协调机场是指在大部分时间段里,航班时刻需求远大于供给的机场,航班起降架次已经达到或接近机场的保障容量,需要进行时刻协调。目前我国主协调机场共 21 个,辅协调机场是指尚未纳入主协调机场名单、年旅客吞吐量 1000 万人次以上的机场,与主协调机场使用空域存在重叠、运行密切相关的机场。辅协调机场仅为在特定月份或时段内,航班时刻需求大于供给,时刻增加尚有空余。,图表 12:主协调机场 1-8 月起降架次同比增速,图表 13:主协调机场 1-8 月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其余机场流量增速 2018 年大幅高于主协调机场,说明相比主协调机场,航空公司依旧会在其余机场高速投入运力。不过措施对于胡焕庸线东南侧机场时刻总量增量整体的限制,使得其余机场起降架次增速同样下滑,,43210(1)(2)(3),18.0%16.0%14.0%12.0%10.0%8.0%6.0%4.0%2.0%0.0%,客座率同比(pct 右轴),ASK YoY,RPK YoY,3.02.01.00.0(1.0)(2.0)(3.0),35.0%30.0%25.0%20.0%15.0%10.0%5.0%,客座率同比(pct 右轴),ASK同比增速,RPK同比增长,3.0%,9.0%8.0%7.0%6.0%5.0%4.0%,0,4,000,0003,500,0003,000,0002,500,0002,000,0001,500,0001,000,000500,000,2011,2016,2012 2013 2014 2015主协调机场起降架次(次),2017 2018同比增速,7.0%,10.5%10.0%9.5%9.0%8.5%8.0%7.5%,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2011,2017,2012 2013 2014 2015 2016主协调机场旅客吞吐量(万人次),2018同比增速,并未造成其余机场运力供给增速进一步提高。2018 年 1-8 月,其余机场起降架次同比增长 11.8%,高于主协调机场 7.9pct,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17.5%,高于主协调机场 10.1pct。所以措施对于全国机场流量增速均产生一定限制,但更多的影响出现在更为繁忙的主协调机场,尤其是一线机场,迫使一线机场整体运力投放增速放缓。 具体到航空公司举例,由于中国国航主基地首都机场 2017 年 4 月二跑道大修,航班数同比产生异常,我们以南航和东航为例,南航 2017H1 和2018H1 起飞架次分别同比 5.6%和 6.2%,东航 2017H1 和 2018H1 起飞架次分别同比 6.8%和 6.4%,并未出现明显下降。而春秋 2017H1 每周航班数目同增 44.7%,2018H1 同增仅 19.2%,时刻增速大幅下滑。吉祥航空在 2016 年将南京设为辅助基地后,每周航班数目增速由 2016H1 的12.8%提升至 2018H1 的 18.4%,南京机场时刻提升空间在主协调机场中较为富裕。吉祥每周航班数目增速的上升印证了中小航空公司 ASK 下滑部分原因是一线机场时刻资源被限制。 对于运力投入,中小航司为避免过多运力投入三四线等未成熟市场,导致公司收益水平下降,在措施下,无法再延续高运力投入抢占市场的策略,被迫缩减运力投放速度。而三大航原先 ASK 增速即只有 10%左右,公司在主协调机场时刻资源储备相比中小航司更为丰富,可以通过提高存量时刻执行率、提高飞机利用率、调用宽体机以及增加航距和座位数,使得三大航 ASK 增速得以维持,并且三大航 2017 年下半年飞机引进速度加快,叠加 2017 年 4 月首都机场二跑道大修形成低基数,三大航 ASK 增速得以在 2018 年小幅上涨。另外,在三四线市场增投运力原先对于三大航自身运力占比较小,控制总量政策对于三大航运力投放影响较小。,图表 14:其余机场 1-8 月起降架次同比增速,图表 15:其余机场 1-8 月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 近日,民航局发布 2018 年冬春航季航班计划表。整体来看,根据计划表我们测算每周计划航班 109713 班量,同比增长 6.8%,相比 2017 年同期增速下滑 0.9pct,增速相比 2018 年夏秋航季增长 1.1pct。冬春航季航班量环比夏秋航季增长较少,机场有能力保障更高的航班量增速。不过对于枢纽机场,航班量增速维持低位,北上广深国内线航班量同比增速均小于 2.0%,一线机场难以支撑航空公司 ASK 供给增速提升。虽然经过一年提高存量时刻利用率,三大航同样面临 ASK 增速放缓的压力,但我们认为三大航机队、时刻资源丰富,供给调配有保障,中小航司与三大航ASK 增速分化将持续。,3.0%,21.0%19.0%17.0%15.0%13.0%11.0%9.0%7.0%5.0%,0,2,500,0002,000,0001,500,0001,000,000500,0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