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7年).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7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7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7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7年).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2017年).pdf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 2017年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7年 1月 版权声明 本 报告 版权属于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并受法律保护 。 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 本 报告 文字或者观点的,应 注明 “ 来源: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违反上述声明者,本 院 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摘 要 互联网引领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互联网发展战略以释放数字红利。从总体上看,全球互联网已进入中速发展阶段,用户总体规模持续增长,普遍服务快速推进,网络流量则保持高位增长。从发展周期上看,互联网已全面进入移动时代,全球移动应用规模已达 1234 万款,移动成为重要业务领域的主流服务渠道,中国规模优势显著,第三方移动应用商店承载的应用规模与分发规模领军全球。而同时,全球移动互联网爆发式扩张浪潮退却,全球互联网连接增长步入动力转换阶段,从“人人相联”向“万物互联”迈进,产业互联网发展全球提速,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成为两大热点。在产业周期的更迭中,驱动全球互联网创新演进的资本、技术、数据、需求四大要素持续演化,随着互联网持续演进、广泛渗透、跨界融合,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也正面临系列挑战,网络平台治理、数据流动与数据监管、个人信息保护、网络安全成为当前的四大探索重点。 目 录 一、全球拥抱互联网 . 1 (一)互联网引领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各国积极推进战略布局 . 1 (二)互联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普遍服务快速推进 . 4 (三)网络流 量保持高位增长,宽带网络部署提速 . 6 (四)产业发展路径各具特色,领先者多领域布局 . 8 (五)深度融合催生新模式,分享经济成探索热点 . 13 二、移动应用步入平稳发展阶段 . 15 (一)移动服务成为互联网服务主体 . 15 (二)全球移动互联网增长步入平稳期 . 16 (三)中国移动互联网应用规模优势显著 . 17 (四)中国开发者区域性布局特征明显 . 21 三、产业互联网发展全球提速 . 24 (一)万物互联时代全面开启 . 24 (二)互联网与传统企业积极布局产业互联网 . 25 (三)工业互联网和车联网成两大热点 . 26 (四)中国物联网应用发展迅猛 . 27 四、互联网发展驱动要素近期特征 . 28 (一)资本:国内外资本市场回归理性 . 28 (二)技术: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成为探索焦点 . 30 (三)数据:数据价值普遍认知,政企协同着力推进 . 32 (四)需求:从标准服务到按需服务,从消费互联到产业互联 . 35 五、全球迎接互联网治理挑战 . 36 (一)网络平台治理 . 37 (二)数据流动与数据监管 . 38 (三)个人信息保护 . 40 (四)网络安全 . 4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 1 一、全球拥抱互联网 (一) 互联网引领全球信息技术革命,各国积极推进战略布局 世界银行2016 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我们正身处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进程之中,充分利用这一变革契机发挥数字红利,建设更为繁华与包容的世界将成为可能”。继农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之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革命正席卷全球,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深刻改变着个人生活、企业生产、经济运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互联网的发展,也从消费领域持续向生产领域拓展,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驱动下,全球生产力正在经历又一次质的飞跃。 互联网成为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早在 2012 年,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发表的 G20 国家互联网经济指出, 2010 年 G20 国家的互联网经济平均占 GDP的 4.1%,到 2016年这一比例将提升至 5.3%。而据 G20 国家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预测, 2016 年英国、韩国、中国、欧盟、印度和美国的互联网经济 1占 GDP 比重将分别为 12.4%、 8%、6.9%、 5.7%、 5.6%和 5.4%,在 G20 成员中居于前六位。 而以互联网经济为重要组成部分 与关键驱动要素的信息经济 ,正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和加速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当前 我国信息经济尤为活跃。 测算12016 年 , 汕头大学国际互联网研究院、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互联网实验室、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等, G20 国家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 年) 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 2 表明, 2015 年中国信息经济总量达到 18.6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 17.5%,显著高于当年 GDP 增速,占 GDP 的比重达到 27.5%,同比提升 1.4 个百分点。中国信息经济对 GDP 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加, 2015年中国信息经济对 GDP 的贡献已达到 68.6%,接近甚至超越了某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2。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白皮书( 2016) 图 1 中国信息经济规模及占比 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互联网发展战略,以释放数字红利。 G20 杭州会议上提出的G20 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明确指出,互联网是支撑数字经济的现代信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先后发布联邦云计算战略、支持数据驱动型创新的技术与政策,及以接触与合作为基调的互联网国际战略 网络空间战略等。德国出台2014-2017 数字化议程旨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强国,在变革中推动网络普及、网络安全和数字经济发展。而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着力推进“互联网 +制造业”,德国提出的工业 4.0 着力推进“制造业 +互联网”,尽管二者路径不同,但都以互联网技术提高制2根据测算,2014 年美国、日本、英国的信息经济对 GDP 贡献率分别为 69.39%、 42.21%、 44.21%。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 3 造业发展水平为基本出发点。英国政府出台 2015-2018 年数字经济战略,旨在通过数字化创新来驱动社会经济发展,聚焦实力并加速其在全球环境下的竞争力。墨西哥国家数字化战略 2013目标定位是在 2018年将墨西哥发展成为拉美数字化的领先国家并达到 OECD国家数字化平均水平。 中国政府高度注重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常态要有新动力,互联网在这方面可以大有作为。 2015 年以来,国务院发布“互联网 +”行动指导意见,明确了推进“互联网 +”,促进创业创新、协同制造、现代农业、智慧能源、普惠金融、公共服务、高效物流、电子商务、便捷交通、绿色生态、人工智能等若干能形成新产业模式的重点领域发展目标任务,成为我国“互联网 +”顶层设计。中国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 +流通”行动计划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 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系列举措,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中的优化配置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之中,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 年) 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 4 ( 二 ) 互联用户规模持续增长,普遍服务快速推进 全球互联网进入中速发展期,互联网用户规模实现平稳增长。 纵观全球互联网发展历程,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2000-2004 年发展迅猛,年增速保持在 15%以上; 2005-2012 年快速增长,年增速降至 10%以上;自 2012 年之后,全球互联网已进入中速增长期,年增速保持在 7-9%3。据国际电联统计, 2016 年全球互联网网民总规模已达 34亿,网络渗透率达 47.1%4。国际电联提出的 2020 年目标互联网渗透率将要达到 60%,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数据来源: internetworldstats 统计数据 & ICT Facts Figures 2016 图 2 2000-2020 年 全球互联网用户增长趋势及预测 宽带接入成本明显下降,互联网普遍服务快速推进。 全球互联网发展呈三大梯队,其中:北美、欧盟、澳大利亚为第一梯队,拉丁美洲、中东地区为第二梯队,亚洲和非洲暂居第三梯队。为促进普遍、平等、可支付的互联网服务发展,联合国宽带数字发展委员会将降低3internetlivestats 4ITU 2016 年 统计数据 53%60%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Penetration (% of Pop) 1Y User Change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 5 发展中国家宽带接入成本、推进普遍服务确定为关键发展目标。目前全球共有 140 个国家发布了国家宽带战略或行动计划、推出普遍服务基金,并积极推进谷歌气球、通信无人机、卫星通信等低成本广覆盖技术的成熟应用,全球宽带接入 价格 持续明显下降、网络覆盖大幅提升。全球移动宽带接入价格在 GNI 的占比由 2013 年的 9%下降至 2015年的 5.5%5,其中欠发达国家地区最为突出,由 2013 年的 33%下降到2015 年的 17%,固定宽带接入价格约为移动宽带的两倍, GNI 占比保持同比持续下降。全球固定宽带 用户 由 2013 年的 7.1 亿增长到 2015年的 8.2 亿,移动宽带用户由 2013 年的 19.5 亿增长到 2015 年的32.3 亿。据国际电联预计,今后四五年内将有约 15 亿城市及远郊地区人口受益于固定传送设施的修建和移动网络的覆盖,享受到互联网接入所带来的便利。 数据来源: ITU 2016 年最新报告: ICT Facts Figures 2016 图 3 移动 宽带接入成本在 GNI 占比趋势 5ICT Facts Figures 2016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 年) 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 6 数据来源: ITU 2016 年最新报告: ICT Facts Figures 2016 图 4 全球未触网用户分布 ( 三 ) 网络流量保持高位增长,宽 带 网络部署提速 全球网络流量迅猛增长,移动流量占比持续提升。 2015 年全球月数据流量已超过 70EB,预计未来五年月数据流量将超过 150EB,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23%。固定网络流量在视频等大流量业务牵引下保持稳步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约 20%。随着 LTE网络在全球的加速部署,在视频、直播等新兴移动互联网业务带动下,源自移动终端的网络流量增速预计将是源自固定终端数据流量的四倍,份额也将从 2014 年的 4%升至 2019 年的 14%,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50%。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 7 数据来源: Cisco Visual Networking Index: Forecast and Methodology, 2014 2019 图 5 全球固定 终端 与移动 终端消费流量变化趋势 全球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与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提速。 2016年 7月11 日,联合国宽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发表声明,敦促全球政策制定者、私营部门和其他合作伙伴将宽带基础设施建设部署列为战略之首,以加快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全球共有 140 个国家发布了国家宽带战略或行动计划并加快实施。在宽带战略引导下,以 LTE 和光纤接入为引领的高速宽带网络发展迅猛。 LTE 成为历史上部署最快的移动通信网络, 2016 年全球活跃 4G 网络达 428 个,用户突破 10 亿6,预计 2020 年 4G 网络市场份额将占移动网络的 72%。固定宽带接入技术中,光纤接入份额已迅速升至主导地位, 2016 年第二季度占比高达 49.97%,市场份额持续加速上升,环比增幅达 23%。 64G-Reports: Global LTE Pricing Tariff Tracker 0%10%20%30%40%50%60%7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固定终端网络流量( PB/月) 移动终端数据流量( PB/月)固定终端网络流量增速 移动终端数据流量增速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 年) 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 8 数据来源: Cisco Visual Networking Index: Global Mobile Data Traffic Forecast Update, 2015-2020 图 6 全球移动网络市场份额 数据来源: Point-Topic,数据中心整理 图 7 全球固定宽带接入技术市场份额 ( 四 ) 产业发展路径各具特色,领先者多领域布局 美国聚焦技术与理念创新引领全球互联网发展。在技术创新方面,美国长期引领核心技术研发,在集成电路、基础软件、智能终端、通信网络、互联网应用、信息处理挖掘等互联网关键技术方面引领全球发展,先发优势显著,不断掀起搜索引擎、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硬件、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技术浪潮。如人工智能方面, IBM 早在 1960 年就持续投入研发力量,以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 9 工智能下棋为重要标志,其已完成从深蓝到 Alpha Go 的能力跃升。操作系统方面,苹果 iOS 引领终端产业全面进入多点触控时代,并连同搭载其上的丰富移动应用开启移动互联网产业周期,谷歌Android 开源创新则进一步紧密协同全球产业资源,引发移动互联网产业爆炸性增长,并面向物联网应用技术持续精简升级。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先进技术领域,美国企业也均实现领先布局。 在产品创新方面,美国企业以理念创新引领产品创新,催生出社交应用、云平台、UGC( 用户创新内容) 、分享经济、浮空通信平台、无人汽车等互联网领域几乎全部关键平台型产品。 以同类应用出现时间计算,美国在产品创新方面超越中国 1-3 年。 表 1 中美技术转化产品诞生时间对比 美国 中国 时差 2002 亚马逊 AWS 2009 阿里云 7 年 2007 IPhone 2011 华为荣耀宽屏智能机 4 年 2008 安卓操作系统 2011 阿里 YunOS 操作系统 3 年 2011 谷歌语音搜索 2014 百度语音搜索 3 年 2012 Oculus 虚拟现实 2014 暴风影音虚拟现实 2 年 2012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2015 百度无人驾驶汽车 3 年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表 2 中美典型应用诞生时间对照 美国 中国 1995 MSN 1998 QQ 1996 亚马逊 2000 阿里巴巴 1998 谷歌 2000 百度 2004 Facebook 2005 校内网 2006 YouTube 2007 优酷 2006 Twitter 2008 新浪微博 2008 WhatsApp 2011 微信 2009 Uber 2012 滴滴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此外,美国巨头企业积极多元拓展,快速抢占技术产品先机。 美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 年) 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 10 国企业通常在自有产品的基础上,广泛借助研发、投资、收购等多种模式,快速布局科技新兴领域,抢占技术创新制高点。如谷歌公司通过投资 SpaceX、 Expect Labs、 Jaunt、 Airware 等知名公司,同时收购 Flextronics、 Dropcam、 Skybox 等公司,快速构建产业服务生态,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 VR/AR、空间技术、无人机等当前焦点科技创新领域。 图 8 谷歌在众多前沿技术领域的布局 中国互联网企业聚焦“平台 +生态 ” 竞争,基于优势平台型产品打造自有业务生态。一是以社交通信为核心的开放平台生态。 如腾讯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开放平台、微信支付等功能打造“微信生态体系”,着力人与服务的全面连接,构建以内容为主体的泛文娱产业生态。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泛文娱领域的游戏和生活服务,并开始利用社交服务连接的排他性优势逐步渗透各类商业和公共服务。 二是以电商金融为核心的开放平台生态。 如阿里巴巴以电商开放为中心,利用数据分享战略、无线开放战略等搭建“云数据服务 +电商+ 开发者”开放平台,积极向移动端应用发展,拓展金融、社交、物流、在线地图、 O2O 等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 11 业务融合。投资围绕泛文娱领域的文化娱乐体育方向、商业服务领域的电子商务及生活服务领域的本地生活和汽车交通等业务。 三是以信息搜索为基础的开放平台生态。 如百度开放平台基于技术开放优势,推动轻 APP 开放平台战略和 LBS 平台化等战略,依托搜索逐步形成应用分发、安全、金融、地图、电商平台体系,着力打造以搜索为入口,流量为核心的闭环生态。投资主要集中在 O2O 和汽车交通领域,多数是为自家业务承载服务。 此外,领先互联网企业基于资金、技术、渠道优势不断拓展布局创新业务生态。 电商巨头企业京东聚焦智能硬件创新,提供从资金、芯片、分发渠道、云存储到数据分析的一系列支撑,着力拓展新型业务生态。 数据来源: IT 桔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整理分析 图 9 百度、阿里、腾讯亿级人民币以上一级行业投资并购变化趋势 与国际互联网企业更注重通过技术创新与理念创新提升竞争优势相比,中国互联网企业在不断夯实技术实力的同时,较多的聚焦于模式竞争 ,门槛相对较低,因而对通过概念炒作、营销包装、高额补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 年) 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 12 贴等手段扩张用户方式用较大的依赖。 在庞大互联网用户规模的强力支撑下,中国互联网企业跻身全球前列的数量不断增加,其中市值目前在全球 TOP20 中的企业数量达到 6 个。 表 3 全球领先互联网企业市值与收入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当前,全球互联网领先企业基于优势业务,持续推进产业垂直整合、跨界融合。一是延伸产业链控制能力,推进上下游垂直整合,打造协同业务 体系。 移动互联网巨头苹果公司以 iOS 系统为核心, 打造涵盖应用服务、芯片设计、终端制造、云平台等全要素产品体系。阿里巴巴着力电子商务业务,强化资金流、物流、数据流协同服务能力,布局推出金融支付、菜鸟物流、阿里云平台等创新业务,快速做大其产业实力。产业新贵乐视公司从其优势在线视频业务出发,研发推出市值排名 公司 国家 市值( $B )收入( $B )1 A p p l e US A 547 2352 A l p h ab e t US A 510 753 A maz o n US A 341 1074 F ac e b o o k US A 340 185 腾讯 Ch i n a 206 166 阿里 Ch i n a 205 157 Price l i n e US A 63 98 Ub e r US A 63 -9 百度 Ch i n a 62 1010 A n t F i n an c i al US A 60 -11 S ale fo rce .c o m US A 57 712 小米 Ch i n a 46 -13 Pa yp al US A 46 914 N e tfl i x US A 44 715 Y ah o o ! U S A 36 516 京东 Ch i n a 34 2817 e Ba y US A 28 918 A i rb n b US A 26 -19 Y ah o o ! Jap an Jap an 26 520 滴滴快的 Ch i n a 25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 13 智能电视、智能手机产品,并进一步向电影等内容产业进发,着力实现软件、硬件、内容、服务一体化发展。 二是发挥互联网技术优势,面向传统产业加速 跨界融合进程, 拓展 产业空间布局。 谷歌深度布局互联网汽车领域,其自动驾驶汽车已试行近百万英里,变革汽车产业前景全球瞩目。腾讯、阿里巴巴以数十亿资金大规模补贴投入,全力抢占互联网交通出行业务领域,促成小桔科技与 Uber 中国合并。阿里巴巴推出阿里钉钉业务,聚焦企业市场服务企业办工,同时研发推出淘工厂业务,服务中国众多服务制造企业,高效助其发展柔性制造,精准满足市场需求,推动智能制造快速落地。 ( 五 ) 深度融合催生新模式,分享经济成探索热点 互联网正加速向经济社会各领域渗透融合,深刻改变基础业务逻辑,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新业态。 从技术创新层面看,互联网以跨界融合突破为标志,与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等技术加速交叉融合,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智能控制、人机交互、分布式能源、生物芯片、生物传感等领域交叉融合创新方兴未艾,孕育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新产品和新业态,引发多领域的系统性、群体性突破。从应用创新层面看,互联网使数据成为继土地、资本、劳动之外的第四大生产要素,广泛渗透到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等各领域,促进产销对接、优化产能利用。目前已衍生出柔性化生产、智能化制造、社会化营销等新模式,涌现出互联网金融、线上线下互动商务(O2O )、大数据应用等新服务,加速现代产业体系的演进重构。 分享经济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资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 年) 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 14 源,成为创新的新热点。 分享经济的崛起催生了大量市场估值超过 10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根据调研公司 CB Insights 的数据,截至2016 年 2 月,全球价值在 10 亿美元以上的私营公司有 151 家,其中有分享汽车的滴滴出行、 Uber、 Lyft、 Olacabs、 BlablaCar 以及 Grab Taxi,分享房屋的 Airbnb、途家网,分享网络存储空间的 Dropbox,分享开源软件的 Github,分享邻里信息的 Nextdoor,分享办公空间的 WeWork,分享医生咨询和预约的挂号网等。这些公司创业时间多数不到 5 年就达到上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市场估值,而随着分享领域的拓展以及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更多的巨无霸企业将接踵而来。据腾讯研究院统计,2015 年中国典型分享经济初创企业数量达 123 家,私厨、股权众筹分享逐步起步, C2C 二手车平台、办公共享快速增加,个人服务方面的分享经济也大量涌现。 分享经济正在快速向更广阔领域扩展。 汽车共享和房屋共享是分享经济模式的两大标杆,也是分享经济最初的经济模式。随着分享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扩张,已经迅速渗透到金融、餐饮、空间、物流、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和细分市场,并加速向农业、能源、生产、城市建设等更多领域扩张。 Uber 正将触角伸向快递行业,打造快递服务平台,与时尚奢侈品、大型零售商合作运营,用户在完成网上购物下单后将由 Uber 提供配送服务。在美食共享方面, Eatwith 聚焦祖传美食的分享, Plenry 推崇“以吃会友”,通过列出饭局主题和菜单,邀请陌生人来家里聚会,以社交为主要目的。 Feastly 则是面向职业、半职业或者业余爱好的厨师,列出菜单,让客户付费享用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 15 庭版的大餐。 二、移动应用步入平稳发展阶段 (一)移动服务成为互联网服务主体 传统桌面互联网应用服务已向移动互联网全面迁移,从应用服务供给侧数量看,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已渐成为主角。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应用监测平台数据显示,截止 2016 年 10 月全球主流应用商店移动应用累计数量 7约为 1234 万款,保持了年初以来每月新增约40 万款的增长势头。其中中国市场 8中的移动应用累计数量超过 887万款,超越了在中国大陆注册约 472 万的网站数量,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互联网业务提供的主角。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应用监测平台 CNMISC 图 10 全球主流应用商店移动应用累计数量增长(万款) 7同一移动应用即使位于不同商店,并同时存在多个应用版本,该应用在整体市场上仍仅被计算为一个应用,本文所指移动应用均按此口径。 8中国市场中的移动应用包括中国本土的第三方应用商店与苹果应用商店中的全部移动应用。 817 851900 932976 10011062 109811421234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 年) 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 16 从应用服务消费侧看,移动已成为重要业务领域的 主流 服务渠道。在电商领域, 美国“黑色星期五”约 36%的在线交易额来自移动端。中国阿里巴巴 2016 年“双 11”促销单日交易总额高达 1207亿元,其中无线交易额占比高达 81.87%。 在搜索领域,2015 年谷歌在美国、日本等重要市场,用户通过移动端的搜索次数超过通过 PC端服务。百度移动搜索月度活跃用户数达 6.57 亿,移动地图月度活跃用户数达 3.02 亿,推动移动端营收占比提升至 53%。在社交领域,Facebook2016 年第一季度移动日活跃用户数量已达 9.89 亿,同比上涨 24%,移动端广告营收已占整体营收的 79%。腾讯微信已快速发展为全球第二大移动即时通信应用,月活跃用户数约 7 亿,移动端广告营收占比已达 65%9。 ( 二 ) 全球移动互联网增长步入平稳期 全球移动互联网爆发式扩张浪潮退却,驱动移动互联网近年持续爆发式增长的全球人口红利正快速消失,行业转入平稳发展新阶段。截止 2015 年 12 月,全球手机用户规模接近 71 亿人,占总人口规模的 98.3%10,移动用户基本已实现对全球人口的覆盖,增速开始逼近人口自然增速。在 2016 年全球 34 亿互联网用户中,移动互联网用户约占六成,至 2020 年预计将仅以每年 2%的增速增长,趋同于每年 1.5%的人口自然增速 11。 9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互联网行业发展态势暨景气指数报告( 2016) 10国际电信联盟衡量信息社会报告 11ITU 2016 年 统计数据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 17 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增速大幅回落,全球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全球移动智能终端出货量在 2012、 2013 连续两年增长超过 100%后快速回落。 2016 年第一、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同比增长回落至 0.2%左右,预计 2016 全年出货量达到 15 亿部,同比增幅在 5%左右 12,成为首个智能手机出货增幅为个位数的年份。中国 2016 上半年国内手机市场累计出货 2.54 亿部,同比增长 7.1%13,高于全球同期水平,但增速同样大幅下滑。 移动互联网流量持续快速上升,全球移动应用服务市场稳步增长。据爱立信数据显示, 2016 年第一季度全球移动数据流量同比 2015 年增幅达 60%,全球移动互联网数据流量将持续快速提升,预计 2021 年全球移动数据流量相比 2015 年将增加 10 倍。与此同时,全球应用服务市场稳步增长,根据市场研究公司 App Annie 数据显示,全球移动App 应用市场的规模 2015 年约 700 亿美元,而至 2020 年将达 1890亿美元,五年内将以 22%的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平稳增长。 ( 三 ) 中国移动 互联网应用规模优势显著 中国本土的第三方应用商店累计聚合的应用数量规模巨大,已超越苹果、谷歌两大全球领军商店。 中国市场中的移动应用累计数量超过 887 万款,中国本土第三方应用商店移动应用累计数量超过 650 万款。其中,苹果商店移动应用累计数量超过 240 万款,尚未官方进入中国市场的谷歌商店移动应用累计数量超过 355 万款。 122016 年 IDC 季度数据报告 1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统计数据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 年) 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 18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应用监测平台 CNMISC 图 11 全球主流商店移动应用去重后累计数量 (万) 中国本土第三方应用商店应用分发数量超越谷歌商店,应用活跃度持续加强。 截止 2016 年 10 月,全球安卓移动市场应用累计分发规模超过 2 万亿次,其中中国本土第三方应用商店累计分发数量超过 1.5 万亿次,分发规模已超越谷歌商店全球分发规模。随着用户规模的持续增加及活跃度的不断增强,可以预见未来中国移动市场的分发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第三方应用商店批量崛起。 在中国互联网上超过 400 家的移动应用商店中,三大运营商、主流互联网企业、主导终端企业与知名移动应用商店创新企业建设运营的有较大影响力的主流分发平台共约 42 家,通过扩展移动应用分发功能而具备移动应用商店属性的传统互联网下载网站约有 130 家,其余为小众化移动应用分发平台。 领军第三方应用程序商店的应用规模,日益逼近国际主流。 截止 2016年 10 月,百度商店累计应用数量已经超过 172 万款,保持了此前每88724035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我国市场移动应用累计数量 苹果商店移动应用累计数量谷歌商店移动应用累计数量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年) 19 月约 3 万款的增长速度。联想应用商店应用规模稳居第二,数量超过97 万款。360 手机助手则以超过 69 万款的应用数量位于第三位。中国电信旗下的天翼空间位于第七位,是三大运营商中唯一进入市场前十的运营商分发平台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应用监测平台 CNMISC 图 12 中国第三方应用商店 去重后累计 应用规模 移动应用各领域差异化发展,游戏 类占据市场主导, 应用 数量和分发规模均居领域榜首。截止 2016 年 10 月,游戏类应用规模超过400 万个,远高于排名二、三的主题类应用和咨询阅读类应用(规模分别为 81 万、 69 万)。分发规模方面,游戏移动应用凭借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良好的用户活跃度长期稳居应用分发规模第一位,下载量2016 年 10 月达到 4734 亿次。紧随其后的社交通讯领域应用下载量为 2593 亿次,系统工具类应用下载量为 2428 亿次。 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 年) 中国 信息通信研究院 20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应用监测平台 CNMISC 图 13 中国移动应用市场各领域应用规模所占比例 数据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应用监测平台 CNMISC 图 14 中国移动应用市场各领域分发规模所占比例 科学合理的移动应用成长梯队基本形成。 从开发者维度看,截止2016 年 10 月,移动应用整体市场共有具有中文名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团队(包括企业开发者与个人开发者)超过 25 万个,发展出数量巨大的移动应用。从分布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