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8-2019中国猪产业 “互联网 +”发展 研究报告目 录 第一章 中国猪产业 “互联网 +”概况 . 1 1.1我国生猪产业链现状 . 1 1.2 我国猪产业 “互联网 +”发展概况 . 7 第二章 农信互联猪联网发展概况 . 17 2.1 农信互联简介 . 17 2.2 猪联网简介 . 19 2.3 农信互联在智慧养猪方面的探索 . 30 第三章 猪联网大数据分析 . 33 3.1 猪管理平台数据分析 . 33 3.2 猪交易平台数据分析 . 39 3.3 猪金融平台数据分析 . 46 3.4 生猪市场行情分析 . 47 第四章 猪产业 “互联网 +”的挑战和趋势 . 63 4.1 猪产业 “互联网 +”的主要挑战 . 63 4.2 猪产业 “互联网 +”发展趋势展望 . 64 致 谢 . 67 报告作者 . 68 1 第一章 中国猪产业 “ 互联网 +” 概况 1.1 我国 生猪产业链现状 生猪产业链主要包括饲料、疫苗、兽药等生产资料生产环节、生产资料流通环节 、 生猪养殖环节 、 生猪流通环节 、 生猪屠宰加工环节和猪肉消费环节。 猪是整条产业链的核心,因此生猪养殖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本报告将饲料、兽药、疫苗等生 产资料的生产和销售划定为产业链的上游,以生猪养殖为产业链中游,以 生猪 流通 、屠宰、加工为产业链下游,围绕上中下游进行产业链相关介绍。按照以上产业链划分标准,我国生 猪产业链 市场规模 在 3 万亿 元 以上 。 图 1-1 我国 生 猪产业链市场规模 1.1.1 上游农资环节 在上游农资环节,饲料、药、疫苗和种猪是养猪的主要投入。传统饲料、兽药疫苗的流通主要通过经销商体系,从省市经销商到县乡零售店,最终到达猪场;猪仔则通过仔猪贩从种猪场到达猪场。 ( 1)饲料 饲料成本约占据养猪成本的 6070%,由于我国庞大的生猪消费市场,诞生了较多的大型饲料企业;且随着我国猪产业规模的增长,饲料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2 图 1-2 2011-2016全国猪料销量及行业增速 长期来看,养殖规模化将进一步推动工业饲料普及率的提升。以 2016 年静态的猪肉产量为基础, 2016 年国内猪肉产量 5299 万吨,假设料肉比为 3,则需要饲料约 1.59 亿吨,而当 年猪饲料产量约为 8726 万吨,工业饲料普及率却只有 50%左右,还有一倍左右的空间。 ( 2)种猪 种猪市场虽然整体市场规模比饲料规模小,但对生猪养殖的 影响却比较大。 母系种猪主要对 PSY 产生重大影响;父系种猪主要对生长速度、瘦肉率产生影响。我国生猪市场虽然规模巨大,但是在种猪的育种环节相对较为落后,还较多依赖进口种猪。 ( 3)兽药疫苗 我国生猪生产规模巨大,但是生产和防疫水平低,导致我国是猪病第一大国。 动保行业和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在于我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规模化养殖企业占比的不断提高。养殖规模化情况下,养殖疫病的爆发造成的经济危害成倍扩大。规模化养殖,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提高了畜 禽 的疫病传染几率,因此规模化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远比 散养户强,而且愿意花钱买市场疫苗。 1.1.2 中游养殖环节 ( 1)生产效率低 虽然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但是整体生猪养殖水平却不高。 以 PSY 为例,我国 2017 年平均 PSY 为 18 左右,与丹麦、荷兰等畜牧业发达国家相比,3 相差 10 头以上。相对较低的养殖水平大幅抬高了养殖成本, 以 2017 年我国生猪出栏头数68861 万头计算,假如我国的 PSY 提高到 25 头,我国每年仅需 2754 万头母猪即可,每年可节约 2500 万吨饲料,同时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及环境的压力等。 图 1-3 我国近年生猪养殖 PSY 水平 图 1-4 国内外平均 PSY水平 ( 2)生猪养殖成本高 国内的生猪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饲料成本高、料肉比高、 PSY 低,其次 是 机械化水平低导致人工费高、环保费不断提高等。 当前 国内生猪养殖成本偏高,人口红利消失具有不可逆转性,工资趋势性向上,养殖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提高自动化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母猪繁育水平、降低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和料肉比。 101214161820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101520253035丹麦 荷兰 法国 德国 西班牙 美国 英国 加拿大 中国4 表 1-1 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 3)大而 分散 中游养殖环节是参与主体数量最为庞大的环节。从养殖主体的出栏规模看, 年 出栏 500头以上的猪场出栏量 占比逐年上升 , 2017 年 达到 46.90%。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 2016-2020 年 )提出,到 2020 年 , 出栏 500 头以上的 规模 猪场出栏量 占比要达到 52%, 即便届时能达到这一目标 , 规模养殖出栏量也只占到全国的一半左右 。 而从养殖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来看,出栏量前五名行业集中度不到 5%,行业整合与提升空间巨大。 图 1-5 我国 年出栏 500头以上的猪场出栏 量占比 走势 图 20.00%25.00%30.00%35.00%40.00%45.00%50.00%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5 图 1-6 2017年国内主要上市养猪企业出栏猪头数分布图(万头) 资料来源 :公开信息 、 农信研究院 基于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监管与补贴进一步推动养殖行业横向整合,以及中游屠宰环节的整合倒逼养殖行业转型等诸多原因,养殖规模化势在必行。 1.1.3 下游流通环节 ( 1) 生猪销售 生猪流通是将供给端养殖场的生猪对接到需求端屠宰场,进行供需连接的过程。由于我国生猪养殖历来以散养户和中小规模猪场为主,因此生猪的流通主要由猪经纪和猪贸易商等中介完成。猪经纪一般为当地消息灵通和生猪产业人脉广泛的人士,熟知当 地的生猪养殖和出栏情况并掌握大量的猪贸易商或屠宰场采购员的信息,在生猪销售过程中充当红娘角色,其通过撮合养猪场与生猪收购方的交易,按照猪头数赚取固定中介费。猪贸易商为生猪贸易中最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直接对接屠宰场和终端猪肉销售商,以赚取生猪收购和销售的差价盈利。有些比较大的猪贸易商凭借其对市场信息的快捷反应能力,从事跨区甚至跨省生猪调运,利用区域差价赚取收益。在生猪流通过程中,养殖户喜欢 “ 钱货两清 ” 的模式,一般要求在拉猪的时候必须付清猪款,而屠宰场或终端猪肉销售商存在一周到两周左右的账期,这就要求猪贸易商垫付 大量资金。同时,由于各个养殖场的养殖水平千差万别,因此生猪品质具有很大差异性,而屠宰场是根据屠宰后的出肉率和胴体等级等指标结算猪款,这就要求猪贸易商在收购生猪时能够对生猪品质进行精确的评估,从而开出适当的价格,否则可能会出现亏损。因此猪贸易商不仅要对市场信息极其敏锐,还要对生猪品质控制非常了解,才能赚37.4848.9460.25101.41222.6239.96250.96342.25723.741904.170 500 1000 1500 2000金新农天康生物大北农天邦股份中粮肉食新希望六和雏鹰农牧正邦科技牧原股份温氏股份6 取高额利润,同时也要承担生猪价格波动的风险、生猪运输风险、屠宰场账期的压力。 ( 2) 生猪运输 生猪运输车大多归独立第三方所有,为猪贸易商提供生猪运输的服务,根据车辆装猪数量和距离收取固定费用;一些猪贸易商也拥有 自己的生猪运输车,好处在于对车辆安排具有绝对的自主权,坏处在于需要承担长距离运输时回程的空载损失和负担、淡季时司机工资及车辆维修保养、事故等费用;有些屠宰场或猪肉销售商会自建收猪车队,好处在于节省了给猪贸易商的中介费用,坏处在于收猪范围限制在屠宰场周边,如果周边的养殖量下降,将直接影响采购量。另外,生猪在运输的过程中,除了会出现常规的交通风险,还会因疾病、惊吓、高温等因素面临死亡的风险,由生猪所有方承担损失。目前,我国生猪运输车大多比较简陋,动物福利标准低,且生猪在运输过程中有一定的死亡风险及损耗比例,因此 生猪运输标准及法规的制定、长途运输保险的出台、跨区检验检疫信息共享等问题也急需解决。 生猪从养殖场到运输车的转移由专门的装猪工人负责,他们与生猪运输车紧密或松散的联接在一起,按照猪头数收取固定劳务费,此项工作虽然简单,却也是技术工种,一旦操作不当会引发生猪应激反应,轻则影响猪肉品质和出肉率,重则导致生猪死亡。在散户聚集的区域,一般先由小型生猪运输车去猪场收猪,然后通过装猪台将好几辆小车中的生猪转移至大车,再统一拉往屠宰场。某些交易量比较大的猪贸易商,会自建固定的生猪交易场所,专门进行生猪从小车到大车的转移工 作,同时根据生猪体重、品种、品质等标准进行分拣,尽可能满足屠宰场对生猪品质的要求,从而获取最大的利润。 图 1-7 传统生猪流通模式 资料来源:农信研究院 随着养殖端规模化程度和屠宰场集中度的日益提升,我国目前的生猪销售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中小散户采用较多,散户一次出栏生猪数量少,且地理位置比较分散,出栏时间不确定,经常两三家才能装满一车,运输成本比较高,因此对猪经纪的依赖比较高。第二种以规模化养殖场为主,其生猪数量多,出栏时间稳定,因此大多7 直接与猪贸易商联系卖猪,免去给猪经纪的 中介费用。第三种模式是有些屠宰场采取自有采购团队和运输车队采购的模式,但其对猪源的掌控力不足,因此仅省去了猪贸易商的环节。第四种是大规模养猪场与大型屠宰场采取签约直供的方式,这就要求其中一方能够承担生猪运输的责任;养殖场能够承受屠宰场账期的压力,或屠宰场愿意在拉猪的时候支付现金。虽然目前存在这四种模式,但并不固定,在实际卖猪的过程中基本上是价格为王,不论对方是猪经纪、猪贸易商还是屠宰场,养殖户一般会选择出价高的买主。 ( 3) 屠宰 我国 生猪 屠宰市场整体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较低, 近年来定点屠宰企业年屠宰量占比维 持在 3035%,远低于成熟市场 的 70%。 屠宰毛利率较低,有规模效应, 一体化屠宰、加工、流通的企业如双汇等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图 1-8 近年来我国生猪出栏量与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 (万头) 资料来源: Wind、 农信研究院 1.2 我国 猪产业 “ 互联网 +” 发展概况 2015 年 3 月 , 李克强总理提出 “互联网 +行动计划 ” 报告, “互联网 +农业” 被列为核心领域之一 。 近年来,传统畜牧业也因互联网而被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2016 年 4 月, 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 2016 2020 年)也着重提到了猪产业信息化取得积极 进展,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养殖、销售、服务等线上线下结28.00%29.00%30.00%31.00%32.00%33.00%34.00%35.00%020,00040,00060,00080,0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全国生猪出栏量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占全国出栏量的比例8 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效能等进展。规划同时明确指出:实施 “互联网 +生猪” 发展战略,推进电商与实体结合、互联网与产业融合、屠宰企业与零售终端直接对接等新业态,积极推动生猪及其产品期货上市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扩大生猪及产品电子交易规模。 2017 年 8 月,农业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是国家部委出台首次发布的关于农业生产性服务的文件,意见指出要积极拓展农业市场信息服务, “ 围绕农户生产经营决策需要, 健全市场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和服务体系,用市场信息引导农户按市场需求调整优化种养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 支持服务组织为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市场信息定制服务,提高服务的精准性有效性。 ” 1.2.1 “ 互联网 +” 给产业链各环节带来的变革 “互联网 +” 生猪产业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终端技术等新型信息技术和传统的行业基础生产设施和传统的信息技术,将信息资源、数据资源作为主要生产要素参与到生猪产业各个生产经营过程中,给生猪产业带来巨大变革。 ( 1)生产经营环节 互联网在生猪生产经营环节能够起到巨大的作 用,凭借信息公开、全面的特点提供给养殖户有用的原料行情信息、市场需求信息,有利于养殖户合理安排原料采购计划,降低生产成本,获得生猪消费市场需求变化情况,安排生产计划,实现生产资源的最有效配置,这个环节主要的互联网产品有针对玉米、豆粕、种猪、仔猪、商品猪、猪肉的行情跟踪和预测软件;针对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管理软件、进销财软件、物联网产品;另外,在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前提下,通过与物联网设备的结合,指导生猪精细化管理,建立生猪饲养大数据库,实现生猪产品的安全可追溯。最后,还可通过互联网实现行业资源整合,通过企业网站、 行业资讯网站、微信、 QQ 等互联网媒体和社交平台进行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客户服务等。 ( 2) 市场流通环节 在产业链环节间产品流通中,利用电子商务直接链接产品生产商和客户,去掉中间环节,提高流通效率;交易行为电子化记录,便于全程追溯和收集信用数据。 “互联网 +” 猪产业电子商务平台主要有三种:根据环节的不同主要有以网络销售饲料、兽药、疫苗、猪场设备、种猪等为主的农资商城、以商品猪流通为主的生猪交易商城和以猪肉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商城等等。 ( 3)产业链金融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