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如何拥抱产业互联网(一):产业互联网图景与银行的四维转型.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银行如何拥抱产业互联网(一):产业互联网图景与银行的四维转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银行如何拥抱产业互联网(一):产业互联网图景与银行的四维转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银行如何拥抱产业互联网(一):产业互联网图景与银行的四维转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银行如何拥抱产业互联网(一):产业互联网图景与银行的四维转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银行如何拥抱产业互联网(一):产业互联网图景与银行的四维转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 2019 年 02 月 11 日 Table_Title 银行如何拥抱产业互联网(一) 产业互联网图景与银行的四维转型 Table_Summary 互联网经济的主题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银行的唯一出路就是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是中国产业升级和互联网普及共同指向的大趋势,在下一个 24 年间奠定中国产业经济的新格局。产业互联网在需求层面直接冲击银行的核心客户,在风险管理维度直接冲击银行的风控模式,所以银行将面临真正的挑战。已经有银行面向产业互联网的初步探索,但本质上还是 B2B的商业领域,还没有真正渗透到生产环节。一家银行要在产业互联网上实现突破,就要上升到业务战略的高度,前瞻性研判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并提前布局,迎接客户的到来。 产业互联网将带来全新的经济图景,金融需求也会有深刻变化。 一是产业划分出现垂直化特征,融资需求将体现更加明显的“供应链金融”特性;二是产业联盟出现新的 “( N+N) /1” 模式,这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融资蓝海,突破口就在于获得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入口;三是企业分工格局将被重构,核心企业的融资需求转向而附属企业的融资需求变大;四是企业信息透明度大大提升,未来的金融风控将是基于海量、多维度、实时动态的生产和交易数据。 银行拥抱产业互联网的最佳路径是与客户共同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再形成新的产业互联网金融模式。 具体有四个维度的转型路径:银行的服务对象将发生战略性变化; 要基于垂直产业链来选择目标客户;建立“垂直化”的产品设计、业务流程及组织架构;研发面向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风控技术。报告还基于上述思想,设计了汽车互联网金融平台。 Table_Author 李关政,行业研究员 : 0755-83078085 : lgzh8202cmbchina 杨荣成,行业研究员 : 0755-82901273 : yangrongchengcmbchina 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2 目 录 1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 1 1.1 什么是产业互联网 . 1 1.2 产业互联网对银行的冲击 . 4 1.3 银行面向产业互联网的初 步探索 . 5 2 产业互联网的经济图景及金融需求变迁 . 6 2.1 产业划分出现垂直化特征 . 6 2.2 产业联盟会出现新的 “ ( N+N) /1” 模式 . 6 2.3 产业分 工格局将被重构 . 7 2.4 企业信息透明度大幅提升 . 8 3 银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四维转型 . 8 3.1 银行的服务对象将发生战略性变化 . 9 3.2 基于垂直产业链来选择目标客户 . 9 3.3 垂直化的产品设计、 业务流程及组织架构 . 10 3.4 面向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风控技术 . 11 4 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设计 . 11 4.1 汽车互联网金融平台设计方案 . 11 4.2 产业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延展功能 . 14 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2/2 图 目录 图 1: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体系 . 1 图 2:产业互联网三大要素 . 3 图 3:汽车产业互联网的金融服务 . 10 图 4:汽车互联网金融平台 框架 . 13 表目录 表 1:我国不同回收模式风险项目需考虑的风险 . 3 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1/14 互联网经济的主题正在从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升级。在消费互联网时代,银行曾屡受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冲击并错失了重要的网络支付市场;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变革的则是银行的核心客户 企业。 所以银行在大潮面前的唯一出路就是因势而变,积极拥抱产业互联网。 1 从消费互联网到 产业互联网 互联网进入 中国 的 24 年 间 , 消费互联网已经渗透至人们生活的每个领域 。随着网民数量已经超过 8 亿人,互联网 普及率 接近 60%, 消费互联网 已经 接近成熟 。然而,更多的市场机会和更大的市场空间,在于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再造。大量 终端 消费需求 的互联网 化 ,必然 推动企业端的互联网化,也就是产业互联网 。 产业互联网将 是中国 互联网 经济 在 下一个 24 年 的重要主题。 1.1 什么是 产业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是指传统产业借助以 互联网为代表的 信息 技术 ,提升内部效率、降低成本、 提高 产品质量 和服务能力 ,是传统产业通过“互联网 +”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 其中 ,信息技术包括物联网、云计算 等 互联网 技术 ,还包括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新型 计算科学 ;传统 产业也 并不局限于 制造 业, 还包括 农业、能源 、建筑 、 交通运输 、城市管理 医疗 以及其他 生产性服务业 , 本文 将 它们 统一 纳入产业互联网的 范畴 。 图 1: 产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与技术体系 资料来源: 宏源证券, 招商银行 研究院 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2/14 产业互联网 的最大特征在于 产业运营 方式的网络化与智能化,基于信息技术实现各企业间的无缝合作以及最优化资源整合 , 实现 零库存生产 和柔性化生产 。智慧工厂就是 产业互联网 的典型代表: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形成一个智能网络,使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以及服务与服务之间能够互联,从而实现 生产 和管理的 高度集成。智慧工厂可以接受用户的个性化定单,智能制造系统一方面把零部件、 原材料需求分发给上游的供应商和物流商 ;另一方面自动排产,下指令给各个工序生产线,生产相对应的产品模块;最后在总装线上进行组装。产品的智能化是另一大特征, 给 产品赋予 数据采集功能, 在 售后使用环节可以反馈大量的信息给生产商 。智慧工厂可以 从中 挖掘出更丰富的需求信息,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务,形成从终端到终端的闭环。 国内产业互联网的 典型范例 有青岛 海尔和三一重工。 海尔为实现柔性定制,将研发的 COSMOPlat 工业互联网平台在 2017 年投入其自有工厂使用,目的是将规模制造转型为规模定制。 海尔的智慧 工厂 效果 显著 :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占比达 16%,有客户参与的大规模定制占比达 52%,实现了产品不进仓库或少进仓库的突破,新产品研发周期降低 50%以上,驱动全流程的运营效率提升;9 家工厂实现互联,产品不入库率达 69%,订单交付周期缩短 50%。 三一重工集团也 推出了 工业互联网平台产品“根云平台”,截止 2018 年初该平台已经接入各类高价值设备超 45 万台、赋能 61 个行业、连接数千亿资产,并能支持 45 个国家和地区的设备接入,覆盖 95%主流工业控制器,支持 350+种工业协议解析。 产业互联网主要 由以下三大要素 构成: 产业生态、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 。其中 , 产业自身的生态圈 是 主体, 包括 生产企业以及上游供应商、下游经销商等 。 大数据 是 核心, 数据 维度 包括 生产 经营 、交易 行为 、 供应链 、资金流等等。大数据可以是掌握在 核心 企业手中,也可能共享 给 上下游企业或者云平台服务供应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模式,也是未来 各方 的必争之地。而生产性服务业属于 配套设施 , 本质上就是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通道, 保障 整个产业 互联网 的顺畅运作。 而 这些配套服务能够在产业互联网中占据多大的价值,就取决于其和大数据、产业生态的紧密程度。 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3/14 图 2: 产业互联网三大要素 资料来源: 产业互联网 , 招商银行 研究院 当然 , 产业互联网 的发展依赖于 诸多 信息技术的突破 以及 商用推广,所以其发展需要经历多个阶段。以 典型 的制造业为例,至少可以大致分为 以下三 个阶段 。 表 1: 我国 不同回收模式风险项目需考虑的风险 发展阶段 特征 效果 生产 数字化 生产车间 采用自动化生产设备 和 传感技术,在提高效率的同时还 产生 大量生产数据 。 生产效率的 大幅度 提升 生产网 络化 企业 内部采用物联网技术 实现 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 分析 与管理,优化生产流程 。 生产 方式 的 改进升级 产业链 互联网化 生产网络突破企业边界 而 延伸到上下游产业链,从终端销售 到 成 品 生产、 从零部件 生产到 原料采购 都在 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 。 商业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变革 资料来源:招商银行 研究院 和产业互联网相类似的概念还有智能制造、德国提出的工业 4.0,以及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等,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核心内容是基本一致的。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政策,包括在 2015 年发布的中国制造 2025,在 2016 年发布的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核心思想都是推进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和传统产业的高度融合发展。 所以产业互联网是中国产业升级和互联网普及共同指向的大趋势,并可能在下一个 24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4/14 年间奠定中国产业经济的新格局。 1.2 产业互联网对银行的冲击 在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之下,各传统产业 的产业格局、生产方式可能在未来5-10 年间发生深刻的变化。那么一个新的问题摆在了银行面前:银行应该如何应对产业互联网这一新趋势? 在消费互联网阶段,银行曾经深刻感受过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冲击,包括网络支付、余额理财、 P2P、网贷等等。但是经过监管部门的整顿和泡沫破灭之后,这些冲击大多没有给银行业务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只有网络支付以及网络银行两种业态成为传统银行以外的有益补充。那么在产业互联网阶段会不会历史重演?答案是未必。之前的互联网金融没能真正冲击传统银行业务,是因为其主要面向个人以及终端消费领域的中小企业, 当年还不是大多数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而产业互联网改造的是企业和机构,这些可是银行的核心对公客户。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互金只是给银行敲响警钟,真正的挑战将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 通过对产业互联网的要素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如图 2 所示,大数据是产业互联网的纽带,数据流统御物流、资金流,所以大数据是生态内企业信用评估的基础。谁掌握了大数据谁就掌握了产业生态,同时也扼住了金融服务的咽喉。产业互联网能够把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都整合在一起,自然可以衍生出相应的融资模式。然而,金融作为生产性服务业 的一部分,并不是天然可以分享到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 所以银行如果不主动切入产业互联网的大数据平台,就很可能会沦为简单的资金提供方而不断远离客户。 那么银行将面临核心对公客户技术性脱媒叠加融资性脱媒的风险,而且脱媒的趋势是不可逆的。所以,银行如果不主动拥抱互联网,就会像胶卷相机时代的柯达、功能手机时代的诺基亚一样,没有犯任何错误却输给了时代。 从风险管理的维度,产业互联网可以把企业的高频生产、销售信息都实现数据化,这些数据无疑是比企业财务数据更加有价值。所以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风控技术应该是基于高频业务信息的,而当前 银行基于财务信息的风控技术可能要被淘汰了。那么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没有数据优势的银行就要面临“降维打击”,最终被市场淘汰。 因此,产业互联网可以在金融需求层面直接冲击银行的核心客户,还可以在风险管理维度直接冲击银行的风控模式。银行在产业互联网的大潮面前,唯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5/14 一的出路就是顺应潮流,进行转型升级。 1.3 银行面向产业互联网的初步探索 面对产业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已经有传统银行开始尝试帮助企业客户向互联网迁移,再植入金融服务,形成产业互联网金融。其中,工商银行和平安银行较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1、工商银行的建筑行业垂直电商平台 工行与中国建筑联合推出了一个面向建筑行业的垂直电商平台,根据协议,合作双方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共同打造千亿级建筑业电商平台,在业界首创“互联网 +建筑 +金融”的新商业模式。该平台可以为中国建筑集团及下属子公司超过 6000 亿元的年采购规模提供全方位、全流程的链式服务。工行将在开展采购专区建设及数据分析服务的同时,提供“一触即达”的配套融资服务,第一时间向符合融资条件的供应商推送融资额度,全程不落地在线办理贷款申请、合同签订及贷款发放,到期后为借款人自动还款。同时,该平台为开 放式平台,在服务中建及其供应商的基础上,未来将向建筑业其他企业进行推广,成为整个建筑行业的商业基础设施,构建集在线交易、在线支付融资为一体的建筑业电商平台。 工行与中国建筑合作共建开放式电商平台,通过业务交互、资源整合和系统对接,实现建筑业采购与供应链金融的有效结合,开创了建筑业和金融业跨界合作的崭新模式。 2、平安银行的物联网金融 平安银行早在 2014 年就推出了“物联网金融”品牌,是通过物联网技术来变革供应链金融模式,实现动产融资业务创新。平安银行的物联网金融主要是面向钢材贸易,代表性产品就是钢材仓单质押 贷款。 2012 年 -2013 年间钢贸融资爆发了大量风险,例如虚开仓单、恶意抽逃存货、重复质押等骗贷行为导致行业信用急剧恶化。而平安银行与物联网企业感知集团合作,引入物联网传感设备和智能监管系统,在全国钢材交易重点区域进行仓库智能改造升级。仓库改造后,可以通过条形码、重力传感器、视频定位、 3D 扫描等技术,实时采集货物的各种信息,传输至仓单管理平台,进而生成仓单,并对仓单进行锁定,锁定后货物就无法不经过授权而操作。基于这样一套物联网监管系统,平安银行可为钢贸商提供仓单质押贷款等金融服务。 综合工商银行、平安银行的 尝试,共同思路都是用网络技术来变革这些传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6/14 统产业,提高运行效率和降低成本,然后用金融来变现。但是工行和平安银行并没有切入到企业的生产环节,而分别是中国建筑的采购和钢铁贸易,本质上还是 B2B 的商业领域。其他银行相继尝试的金融科技也大多是围绕现金管理、贸易融资等领域展开,还没有真正渗透到生产环节以及获得生产数据。当然,一个客观现实就是当前的产业互联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智慧工厂作为产业互联网的代表,在全球范围内也只在汽车、家电、机械等少数行业的顶尖企业内部落地,连行业内的推广都没有实现,更不用说跨产业的普及了。所 以产业互联网本身还有很长的发展路径,也还不具备成熟的融资模式。 正因如此, 一家银行要在产业互联网上实现突破,就不能局限在产品思维层面,而是要上升到业务战略的高度,去前瞻性研判企业数字化、互联网化转型的方向,提前布局,迎接客户的到来。 2 产业互联网的经济图景及金融需求变迁 银行要想拥抱产业互联网,首先要把握产业互联网的核心特征,并深刻理解背后的金融需求变迁。本报告基于技术基础以及产业演进的逻辑,试图从以下四个方面刻画出产业互联网可能的经济图景,以及金融需求特性。 2.1 产业划分出现垂直化特征 产业互联网使传统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终端之间通过信息网络、数据流联结实现了无缝合作、资源整合。传统产业链上游、下游、合作企业将因数据信息的智能联结而形成了垂直行业整合一体化的基础。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界限将更加模糊,垂直分工则更加明显。也就是产业链的块状特性被弱化,而条状特性将放大,垂直产业链成为主流。 在垂直产业链模式下,企业的融资需求将体现更加明显的“供应链金融”特性。供应链金融是银行的传统领域,但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金融行业门槛的下降,不少实体企业纷纷转型供应链金融,依靠自身的产业基础,抢占传统银行的市 场,主要形式包括租赁、保理、 P2P 等。例如三一重工、沈阳机床等机械生产企业已经开展面向工程机械、机床行业的融资租赁业务,并且和物联网技术捆绑在一起,具有十分鲜明的产业互联网色彩。 2.2 产业联盟会出现新的“( N+N) /1”模式 行业研究 行业深度 敬请参阅尾页之免责声明 7/14 传统的产业联盟模式是 1+N,就是 1 家核心企业与 N 家周边企业形成产业联盟。基于垂直产业链,将会产生新的产业联盟形式,新模式是不存在产品意义上的核心厂商,而众多的企业“ N”对“ N”在统一的互联网平台上交易,形成开放的产业联盟,可以形象表示为( N+N) /1,其中“ 1”代表产业互联网平台。 产业联盟模式的改变也将影响到企业的融资需求和融资模式。在传统的“ 1+N”模式下,银行主要围绕着核心企业开展业务,根据核心企业对周边企业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信用关系,为周边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而在新的“( N+N) /1”模式下,平台企业只是发挥互联网交易与流通的功能,与各生产企业之间并不一定存在商品的业务往来,更无法承担增信的责任,那么银行也就无从根据平台企业的信用外溢来为生产企业授信。商业信用关系主要存在于生产企业之间,但是银行如果没能介入产业互联网平台,就无法获得内部生产和交易数据,更无法把商业信用转化成金 融信用。所以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无法满足“( N+N) /1”模式的融资需求。这是产业互联网时代的融资蓝海,突破口就在于获得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入口。 2.3 产业分工格局将被重构 在产业互联网背景下,产业分工格局可能出现以下两种形式不同但是内在一致的趋势。 一是根据技术进步会促进分工的原理,生产流程上的分工会进一步细化。核心企业基于产业互联网平台能够高度掌控生产流程和品质,所以有条件把附加值低的生产环节进一步外包,比如把模块生产分包给平台上的联盟供应商;而自己只掌握最核心、附加值最高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转型为只做撮合 生产、交易的平台型企业,变成“( N+N) /1”中“ 1”。这样核心企业就由大变“平”,体量由重变轻;而联盟供应商就相应从材料供应商、零部件生产商升级为模块生产商,“由小变大”。并且高度嵌入到产业互联网平台当中。 二是产业链资源更加集中在核心企业手中。核心企业在对外分包的同时,会凭借产业互联网平台的技术优势加强产业链的整合,进一步控制其上下游的资源配置。核心企业向上下游延伸有两大工具,一是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二是把低附加值生产环节中释放出来的生产资本转化为对附属企业的股权投资。这样,上下游企业成为代工厂或者 代销商,经济价值向核心企业聚拢。 在这样的产业分工趋势下,原来的核心企业变小、变轻了,原来用于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