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中国猪产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7-2018中国猪产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2017-2018中国猪产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2017-2018中国猪产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2017-2018中国猪产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2017-2018中国猪产业“互联网+”发展研究报告.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null中国猪产业“互联网 +”发展 研究报告目 录 第一章 中国猪产业概况 . 1 1.1 生猪产业链现状 . 1 1.2 猪产业“互联网 +”现状 . 11 第二章 农信互联“猪联网”发展情况 . 18 2.1 农信互联企业介绍 . 18 2.2 猪联网产品介绍 . 19 第三章 猪联网大数据分析 . 30 3.1 猪服务平台数据分析 . 30 3.2 猪交易平台数据分析 . 37 3.3 猪金融平台数据分析 . 40 3.4 生猪市场行情分析 . 42 第四章 猪联网线下渠道与对外合作探索 . 53 4.1 农信线下服务渠道建设 . 53 4.2 农信互联对外合作 . 60 第五章 猪产业“互联网 +”的挑战和趋势 . 68 5.1 猪产业“互联网 +”的主要挑战 . 68 5.2 猪产业“互联网 +”发展趋势展望 . 69 致 谢 . 72 报告作者 . 73 第一章 中国猪产业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 2016 年中国的猪肉总产量为 5299 万吨,占全世界猪肉产量的 48.5%。猪肉是我国消费者日常饮食中最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猪产业与我国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2016 年我国全年肉类总产量 8540 万吨,猪肉占我国肉类总产量 62%。近年来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稳定在 20 千克左右,占肉类消费总量的 60%左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猪肉消费量在 14.3 千克左右,占肉类消费总量的 70%左右。 本章将对猪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环节进行简单介绍 , 并且将就猪产业“互联网 +”现状及其社会价值展开讨论。 1.1 生猪产业链现状 生猪产业链主要包括饲料、疫苗、兽药等生产资料生产环节、生产资料流通环节,生猪养殖环节,生猪流通环节,生猪屠宰加工环节和猪肉消费环节。 猪是整条产业链的核心,因此生猪养殖环节是产业链的核心,本报告将饲料、兽药、疫苗等生产资料的生产和 销售划定为产业链的上游,以生猪养殖为产业链中游,以生猪交易、屠宰、加工和消费为产业链下游,围绕上中下游进行产业链相关介绍。按照以上产业链划分标准,猪产业链基本结构如下。 图 1-1 猪产业链基本结构 1.1.1 上游农资环节 在上游农资环节,饲料、药、疫苗和种猪是养猪的主要投入。传统饲料、兽药疫苗的流通主要通过经销商体系,从省市经销商到县乡零售店,最终到达猪场;猪仔则通过仔猪贩从种猪场到达猪场。 ( 1)饲料 饲料成本约占据养猪成本的 6070%,由于我国庞大的生猪消费市场,诞生了较多的大型饲料企业;且随着我国猪产业规模的增长,饲料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图 1-2 2011-2016 全国猪料销量及行业增速 数据来源:长江证券 从饲料的原料供给角度看,饲料的主要成分是玉米、豆粕、鱼粉等;在猪饲料中,玉米占饲料原料成本的 60%70%,豆粕占 20%,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材料的价格,对养猪成本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能够很好地控制原料采购成本,对于生猪养殖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长期来看,养殖规模化将进一步推动工业饲料普及率的提升。以 2015 年静态的猪肉产量为基础, 2015 年国内猪肉产量 5487 万吨,假设料肉比为 3,则需要饲料约 1.65 亿吨,而2015 年猪饲料产量约为 8344 万吨,工业饲料普及率却只有 50%左右,还有一倍左右的空间。 此外,环保压力之下,中小养殖场由于缺乏设备和管理不达标被迫进一步退出,而对应的也给规模化饲料厂带来机会,小饲料企业在快速退出市场,规模化饲料厂则接管其退出后的市场空白。近几年以来,饲料企业数量大幅下降,但是上市饲料企业的销量在增长,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 饲料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三个:产业链一体化、技术创新和综合服务型平台。 1)饲料企业产业链一体化经营可以更好地抵御市场价格风险,获得产业链综合利润。从世界经验来看,很多大型饲料生产企业饲料业务和养殖业务的结合程度很高,饲料生产很大一部分转为企业内部消化。 2)技术领先型企业可通过高附加值饲料产品获取高毛利,靠专业研发能力树立优质品牌形象。 3)综合服务型企业不仅能提供专业化服务使下游养殖户获利,还能提高下游养殖户“粘性”,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 2)种猪 种猪市场虽然整体市场规模比饲料规模小,但对生猪养殖的影响却比较大。 母系种猪主要对年断奶仔猪 PSY)产生重大影响;父系种猪主要对生长速度(料肉比)、瘦肉率产生影响。我国生猪市场虽然规模巨大,但是在种猪的育种环节相对较为落后,还较多依赖进口种猪。 图 1-3 生猪育种、扩繁、育肥流程图 目前全球种猪 5 大品种 , 其中杜洛克、长白、大约克三个品种的养殖最为广泛。近年来,四元和五元杂交猪越来越多,相较于传统猪系,进一步提升了瘦肉率,降低了料肉比。目前我国的育种技术还停留在三元杂交的基础上,与以 PIC 为代表的国外五元杂交 猪存在 一定差距。 ( 3)兽药疫苗 我国生猪生产规模巨大,但是生产和防疫水平低,导致我国是猪病第一大国。 动保行业和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增长的驱动因素主要在于我国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规模化养殖企业占比的不断提高。养殖规模化情况下,养殖疫病的爆发造成的经济危害成 倍扩大。规模化养殖,特别是高密度养殖,提高了禽畜的疫病传染几率,因此规模化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远比散养户强,而且愿意花钱买市场疫苗。 1.1.2 中游养殖环节 ( 1)生产效率低下但逐步提升 虽然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巨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但是整体生猪养殖水平却不高。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如温氏、牧原等养殖水平较为领先,尤其是牧原在养殖成本控制方面具备较大优势。 衡量养猪生产效率,主要看 PSY 与料肉比。以 2016 年我国 生猪出栏 头数 68502 万头 计算, 假如我国的 PSY 提高到 25 头,我国每年仅需 2740 万头母猪即可,每年可节约 2000 万吨饲料,同时减少对土地、水资源及环境的压力等。 图 1-4 我国近年生猪养殖 PSY 水平 1313.58 13.9314.16 14.1214.8915.517101112131415161718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5 图 1-5 国内外平均 PSY 水平 数据来源: Wind、长江证券、华泰证券 表 1-1 温氏、牧原、雏鹰养殖效率对比数据来源:各公司年报 ( 2)生猪养殖成本高 国内的生猪养殖成本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饲料成本高、料肉比高、 PSY 低,其次机械化水平低导致人工费高、环保费不断提高等。国内当前生猪养殖成本偏高,人口红利消失具有不可逆转性,工资趋势性向上,养殖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提高自动化来降低人工成本,提高母猪繁育水平、降低生猪养殖过程中的死亡率和料肉比。 表 1-2 养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农信研究院 29.62 28.3326.62 26.58 24.9424.77 23.8117101520253035丹麦 荷兰 法国 德国 美国 西班牙 澳大利亚 中国6 ( 3)大而分散 中游养殖环节是参与主体数量最为庞大的环节。从养殖主体的出栏规模看, 2014 年我国的大小猪场数量 5000 万个,其中年出栏 50 头以下的占 94%,约为 4700 万家。而年出栏规模在 500 头以上的,仅有不到 27 万 家,占整个产业的 0.53%。而从养殖企业的行业集中度来看,出栏量前五名行业集中度不到 4%,行业整合与提升空间巨大。 图 1-6 我国不同规模养殖场数量占比图 数据来源: wind,农信研究院整理 图 1-7 2016 年国内 主要上市 养猪企业出栏猪头数分布图(万头) 数据来源:公开信息,农信研究院整理 91%92%93%94%95%96%97%98%99%100%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年出栏 50头以下 年出栏 50-499头 年出栏 500头以上7 ( 4)生猪养殖将不断趋于规模化 基于 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 , 监管与补贴进一步推动养殖行业横向整合 ,以及 中游屠宰环节的整合倒逼养殖行业转型 等诸多原因, 养殖规模化势在必行 。 图 1-8 “十三五”中国生猪区域布局调整 资料来源:博亚和讯 预计未来三到五年,会出现 23 个千万头规模的企业;还会涌现出一大批出栏量在500010000 头的规模猪场。以上两类生猪供应主体将成为国内生猪的主要来源,共同保障稳定的猪肉供应和食品安全。 图 1-9 我国生猪养殖结构将会向纺锤形转变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 8 ( 5)集团化养猪模式 和 困境 可以预见,未来集团化养猪是我国猪产业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集团化养猪主要有两种模式,其一为温氏模式,即:公司 +农户,轻资产运营,专业化,可以迅速扩大规模,但不可控因素多。其二为牧原模式,即:自繁自养,重资产运营,精细化水平高,内部可控,但规模增长受限。 虽然集团化养猪是趋势,但是也将面临不少困难。主要有以下三点: 1)涉及到饲料、动保、育种、饲养、养户管理、回收、卖猪等各个环节,管理运营难度呈指数级上升。 2)行业中没有一套成熟的能够支撑多元化、跨单元养殖、一体化经营的 IT 系统或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3)过于封闭式的运营模式难以释放经营风险,尤其是弱周期下不能有效整合社会化工具(金融)来缓释风险。 由此,终端养猪企业除了对饲料产品的需求外,猪场管理、服务、资金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强,猪场服务类业务将存在较大的需求。 1.1.3 下游流通环节 ( 1) 生猪交易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将生猪销售当成生猪交易的核心,而忽视生猪运输在生猪交易中的重要性。正是猪作为活体的重要属性,使得运输环节在交易中比一般农产品显得更为重要。 一、 生猪销售 生猪流通是将供给端养殖场的生猪对接到需求端屠宰场,进行供需连接的过程。由于我国生猪养殖历来以散养户和中小规模猪场为主,因此生猪的流通主要由猪经纪和猪贸易商等中介完成。猪经纪一般为当地消息灵通和生 猪产业人脉广泛的人士,熟知当地的生猪养殖和出栏情况并掌握大量的猪贸易商或屠宰场采购员的信息,在生猪销售过程中充当红娘角色,其通过撮合养猪场与生猪收购方的交易,按照猪头数赚取固定中介费。猪贸易商为生猪贸易中最重要的角色,大部分直接对接屠宰场和终端猪肉销售商,以赚取生猪收购和销售的差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