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内容概要 近年来,随着“分级诊疗”、“两票制”、“医联体”和“家庭医生签约”等政策的逐步落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在民营医疗领域,第三方医疗服务行业无疑是其中的一大热门话题。 2017 年 2 月,前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发布关于修改 ,新增“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 5 类医疗机构类别,并表示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此前于 1994 年开始执行,已经不适应监管需要 , 在新的产业环境和发展需要下,此次 修改已谋划已久。 半年后,官方再次发布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医疗领域投资活力的通知,将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的种类从此前的 5 类扩容至 10 类 , 陆续推出 7 类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建设基本要求和运营规范。 动脉网蛋壳研究院根据 10 类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的主要客户类型不同,将它们划分成医技类医疗服务机构和临床类医疗服务机构,并且认为随着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不断发展,这两种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存在截然不同的发展逻辑。在运营层面,我们经过对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运营流程的梳理,总结出 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 作为一种重资产医疗服务 提供商,运营者对各种资源的整合效率将是决定 其能否壮大的关键。 此外,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为何能够受到官方的认可和支持?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将对中国的医疗体系产生哪些影响?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上康庄大道?在报告中我们将对以上问题进行逐一分析。 一 研究方法:政策市场双轮驱动下的重新域定 . 4 二 行业趋势:官方力挺下仍将出现分化式发展 . 6 (一)政策明确鼓励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鼓励连锁化和集团化经营 . 6 (二)客户群体差异造成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呈现出不同的演化逻辑 . 10 (三)医技类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受 “分级诊疗 ”政策推动 . 12 (四)需求倒逼,临床类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丰富中国医疗健康多样性 . 16 三、机构运营: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成为企业致胜砝码 . 20 (一)市场调研:评估市场机会和竞争格局 . 20 (二)资金筹备:兼顾扩张的速度和质量 . 23 (三)区位选址:提升单店服务效用,形成区域规模优势 . 24 (四)资产配置:与上游供应商形成利益共同体 . 25 (五)医护招募:对专业人才的依赖性较高 . 25 (六)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政策大力支持 . 26 (七)市场开拓:拓展逻辑虽有不同,但都需本身具备高质量的服务 . 27 (八)业务延伸:以核心服务为中心进行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整合 . 28 四 资源整合效率决定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的兴衰成败 . 31 (一)成长模板:独立医学检验室的成长之道 . 31 (二)资源倾斜情况成为新的观测点 . 38 目录 在动脉网蛋壳研究院的研究体系里,我们 以这样的视角 去理解一个行业 的变化 :一个时期 某个行业 技术、方法、实践的 总和 ,我们将它称作 “ 域 ” ,这个“域”的 构成 包括 :底层技术、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协调社会运行的规则机制与法度 。 将这个概念 让渡到医疗 健康 领域,对应的便是医疗技术、支撑医疗体系 的 运行 /利益关系、政策 法规 。 当 这个生态体系里的 技术 、关系 、 规则 三者之一发 生变化时 , 经济运行 模式便会发生改变,随着整个生态体系动态 平衡 , 旧域会跃迁到新域,经济运行模式会在此基础上达到新的稳定,这个过程成为重新域定。从旧域到重新域定的过程,很少会一蹴而就,一般需要 20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所需的时间 被称为关系时间 。 具体 到第三方医疗 服务 机构 的研究 , 这一轮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的变革主要来自于医疗市场需求和法规的变化,医疗技术 的 改变影响较小 。 我们的研究路径 便确定为从政策影响和 市场影响这两条路线分别出发,寻找这两类因素推动下的第三方医疗服务市场的关键影响因素,评估行业发展现状,确定观测点并深度跟踪,试图在这场第三方医疗服务市场重新域定的过程中 抓住发展得关键节点。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样的路径对第三方医疗服务行业进行阐述。 我们常说事出必有因,长期以来 我们 观察 医疗行业 运行 时 通常是对行业的主要影响变量进行跟踪,通过设定一定的观察点 了解行业变化 ,确定 行业所处发展节点。在我们的观察清单中,影响 医疗服务行业 最为 明显的是 政策和医保支付。具体到第三方医疗服务方面,这轮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的大发展我们总结的两大驱动 因素 是分级诊疗背景下的政策驱动和需求倒逼下的市场补位。 “新医改”提出了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满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的目标。在这一顶层设计之下,社会办医政策逐年细化,可操作性更强,为资本进入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结起来就是两点: 放开门槛、建立标准 。 2013 年 10 月,政府 便 出台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引导 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和影像中心, 2017 年 2 月 21 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修改 ,新增 “ 医学检验实验室 、 病理诊断中心 、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 血液透析中心 、 安宁疗护中心 ”5 类医疗机构类别 。 2017 年 8 月,国家卫计委例行新闻发布会,计划新增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类别,包括: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 在制定标准方面,由于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于 1994 年开始执行,已经不适应监管需要。在新的产业环境和发展需要下,修改已谋划已久。国 家卫生计生委于 2016 年底陆续印发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中心、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康复医疗中心 、 护理中心 7 类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见附录)。在促进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发展的同时加以规范。 基本标准明确了开办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基本要求,是最低的“红线”。 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又称“独立医疗服务机构”,是指在传统的医院体系外设立、专注于提供某项诊断、检验或专科医疗服务的机构。 近年来政府不断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推动第三方医疗服务发展,以此作为公立医疗体系的补充,以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 的 问题。 目前,官方明确鼓励进行连锁化和集团化经营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包括: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病理诊断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安宁疗护中心、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和中小型眼科医院。鉴于上述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已经取得官方的支持,且具有较强的行业代表性,因此本报告中也主要从这十种第三 方 医疗服务机构展开讨论。 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的定义 资料来源:前国家卫生和计生委、蛋壳研究院 事实上,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出现已久,尤其是健康体检中心、中小 型眼科医院等部分高度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已经成为中国医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2016 年和 2017 年前 , 国家卫生和计生委相继发布多份鼓励政策后,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再次受到行业内从业者和投资者的极大关注,由此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种类 定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应用 X 射线 、 CT 、 磁共振 ( M RI ) 、 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人体进行检查 , 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 , 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病理诊断中心指通过显微镜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 , 运用免疫组化 、 分子生物学 、 特殊染色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 , 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 , 对人体器官 、 组织 、 细胞 、 体液及分泌物等标本做出病理诊断报告的独立设置法人单位 , 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 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病理科血液透析中心指独立设置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学业透析治疗的医疗机构 , 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血液透析部门医学检验实验室指以提供人类疾病诊断 、 管理 、 预防和治疗或健康评估的相关信息为目的 , 对来自人体的标本进行临床检验 , 包括临床血液与体液检验 、 临床化学检验 、 临床免疫检验 、 临床微生物检验 、 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学检验和临床病理检验等 , 并出具检验结果 , 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医疗机构安宁疗护中心指为疾病终末期患者在临终前通过控制痛苦和不适症状 , 提供身体 、 心理 、 精神等方面的照护和人文关怀等服务 , 以提高生命质量 , 帮助患者舒适 、 安详 、 有尊严离世的医疗机构康复医疗中心指独立设置的为慢性病 、 老年病以及疾病治疗后恢复期 、 慢性期康复患者提供医学康复服务 , 促进功能恢复或改善 , 或为身体功能 ( 包括精神功能 ) 障碍人员提供以功能锻炼为主 ,辅以基础医疗措施的基本康复诊断评定 、 康复医疗和残疾预防等康复服务 , 协助患者尽早恢复自理能力 、 回归家庭和社会的医疗机构护理中心指独立设置的为失能 、 失智或长期卧床人员提供以日常护理照顾为主 , 辅以简单医疗措施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基本功能的专业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是类独立设置的医疗机构 , 主要承担医疗机构可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 、 器具 、 洁净手术衣 、手术单等物品清洗 、 消毒 、 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 , 并开展处理过程的质量控制 , 出具监测检测结果 , 实现全程可追溯 , 保证质量健康体检中心指单独设置的检查人体健康状况 、 拥有完整的设备和人力 、 能检查出身体的疾病和健康评估的场所 , 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体检部门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包括的主要类型和相关政策 我们 可以看到 第三方医疗服务开放政策是在“分级诊疗 +促进社会办医”大背景下推出的: ( 1) 根据 2017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目前全国医院有 29000多家,医疗卫生机构数量接 近 100 万家。如果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开设检验、影像、病理科,从业人员不够; ( 2)集中设置第三方医疗机构,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开放,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有利于集中有限的医疗资源,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 3)一些高端的检验技术,在一家医院开展的业务量并不多,不符合成本效益,如果能有第三方独立的 检验机构 来提供服务,利用契约式的进行管理,有利于质控,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实验室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健康体检中心中小型眼科医院2017 年 8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深化 “ 放管服 ” 改革激发医疗领域投资活力的通知,在已有的五类独立设置机构基本标准及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再制定独立设置的五类医疗服务机构的基本标准及管理规范2017 年 1 月,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发布关于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独立设置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解读,鼓励医学影像诊断中心等四类独立医疗机构向集团化和连锁化的方向发展2017 年 2 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修改 的决定,安宁疗护中心被纳入其中出台文件的总体想法是结合分级诊疗和促进社会办医,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以提升基层首诊能力,满足个体诊所等中小型社会化医疗机构发展需求。首先 是通过区域医疗资源共享,解决基层相关人才少、检验检查水平不足的问题,同时避免医疗设备重复投资,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只有通过集成发展,补上基层能力不够的缺口,才能把一些可能流失到大医院的病人留在基层。尤其在地处偏远、医疗资源匮乏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共享资源更有意义。 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虽然从法律形式上看都是完全独立存在的,但是在具体业务上,不同 类型 的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与传统医院的紧密程度有较大不同。 医疗服务机构在医疗体系中通常是作为桥梁的作用, 连接起医疗资源的提供方(如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生)和医疗资源的需求方(患者)。而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稍有不同,因为根据官方的定义,它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医疗服务机构,而且包括向传统医疗服务机构提供辅助和支持性服务的医疗机构。 根据在医疗流程中渗透的环节不同,我们将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分成两类:第一类是医技类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它们主要是通过专业的设备提供诊断和检验等辅助性医疗服务,包括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实验室、病理诊断实验室和消毒供应中心;第二类是临床类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它们处于医疗较为核心的环节,主 要提供治疗和康复等直接影响患者健康的医疗服务,包括血液透析中心、安宁疗护中心、康复医疗中心、护理中心和中小型眼科医院。 从产业链的上游看,医技类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和临床类第三方医疗服务机构的主要供应方都包括医疗设备厂商,但是前者的需求侧重于诊断和检验类的设备,后者的需求侧重于治疗和康复类的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