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行业 研究 深度 报告 2014/9/10 增 持 固废处理 业 投资策略: 农业固废处理以 利用其中蕴藏的 生物质 能源为主,我国 生物质 资源储量丰富,但利用相对滞后,具有 很大 的等发展潜力。 根据 国家 “十二五”相关规划, 到 2015 年,生物质能年利用量超过 5000 万吨标准煤,“十二五”时期各类生物质能计划新增投资约 1400 亿元。 生物质 能源利用 方式 有生物质直接燃烧 发电和 生产 生物质燃料 , 后者又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形式,可以替代现有的 化石 能源,具有较 高 的环保价值和经济 价值 。 按照规划 , “ 十二五 ” 期 末,农林生物质发电将达 800 万千瓦, 为 2010年装机量的 4 倍, 新增发电装机 600 万千瓦, 总投资超过 600 亿元。国家大力支持生物质能发电行业的发展,在总 体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等方面出台了大量指导性方针意见和政策法规, 生物质发电行业 有望 快速发展。 生物质发电收入主要来自电费和国家补贴,部分项目还有 CDM 交易和钾肥销售收入;成本方面,生物质发电单位建设成本较高,约为每 千瓦时 1 万元,燃料 是生物质发电的关键,约占总成本的 70%。目前该行业前五名占 全部 装机容量的一半 , 其中 国能生物占到了 24%。 生物质 燃料方面,我国目前以固体成型燃料为主。 根据近期出台的通知, 2014-2015 年,拟在全国范围内,特别是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严峻、压减煤炭消费任务较重的地区,建设 120 个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示范项目,总投资约 50 亿元。 2014 年启动建设, 2015 年建成。 我国生物质乙醇燃料已被全面叫停,生物质柴油还在规模化发展初期,生物质气体燃料尚未产业化。 建议 关注 凯迪电力 ( 000939) 和 迪森股份 ( 300335) 。 杨晓春 0871-63577083 Yangxc2hongtastock S1200511050003 邓 帅 0871-63577003 dengshuaihongtastock S120011208009 独立性声明: 作者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 正 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本人的职业理解,通过合理判断并得出结论,力求客观、公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影响,特此声明。 生物质能源 利用潜力巨大 固废处理专题( 二 ) 生物质能源 利用潜力巨大 固废处理 专题(二) 2014/9/10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目 录 一、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利用率低 . 4 (一)我国生物质能资源储量丰富 . 5 1、农作物秸秆 . 5 2、林木生物质 . 5 (二)我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 6 1、欧美已开始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利用 . 6 2、我国生物质产业发展滞后 . 7 (三) “ 十二五 ” 时期生物质能计划新增投资约 1400 亿元 . 7 (四)生物质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 . 8 二、生物质发电:政策利好,龙头已现 . 8 (一)全球生物质发电快速发展 . 8 (二)我国政策支持生物质发电发展 . 10 (三)行业盈利模式 . 11 1、收入:以发电收入为主 . 11 2、成本:初始投资高,燃料成本占 70% . 13 (四)行业市场集中,龙头已经形成 . 14 (五)上市公司:重点关注凯迪电力 . 15 1、凯迪电力: 2014 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全年高增长有保障 . 15 2、其他涉及生物发电的上市公司 . 16 三、生物质燃料:我国以固体成型燃料为主 . 17 (一)生物质成型燃料 . 17 1、我国生物质成型燃料处于发展初期 . 18 2、近期拟建 120 个 BMF 锅炉供热示范项目,总投资约 50 亿元 . 18 (二)生物质液体燃料 . 18 1、生物乙醇:国内政策转向,行业发展受限 . 19 2、生物柴油:开始规模化利用 . 20 3、生物质裂解油:尚未开始产业化利用 . 21 (三)生物质气体燃料 . 21 (四)上市公司:推荐迪森股份 . 21 生物质能源 利用潜力巨大 固废处理 专题(二) 2014/9/10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重要说明 图表目录 图表 1 农业固废产业链及相关上市公司 . 4 图表 2 生物质能源有多种利用方式 . 4 图表 3 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左图)及主要用途(右图)所占比例 . 5 图表 4 我国林业生物质资源可获得量 . 6 图表 5 各种生物质能利用状况比较 . 7 图表 6 “ 十二五 ” 时期生物质能发展主要指标 . 8 图表 7 2005-2013 年全球生物质及垃圾发电装机容量 -新增(左) 在重点林区,结合林业生态建设,利用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和抚育间伐资源及速生林资源,有序发展林业生物质直燃发电。 国家发改委关于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管理的通知 ( 发改能源 (2010)1803号 ) 指出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