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状与发展前景内容简介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8 G29 G2A G2B G23 G2C G2D G22 G2E G2F G30 G31 G24 G25 G26 G27 G32 G24 G25 G26 G27 G28 G29G2A G2B G33G34 G35 G36 G25 G37 G38 G39 G37 G38 G3A G3B G3C G3D G3E G3F G40 G41 G42 G43 G44 G2A G2B G45 G46 G47 G48 G49G4A G4B G4C G4D G4E G22 G4F G50 G51 G4A G25 G52 G53G54 G32 G55 G56 G57 G58 G4A G59 G5A G5B G5C G5D G5E G5F G52 G60 G30G46 G47 G61 G62 G63 G64 G54 G32 G55 G56 G57 G58 G65 G36 G25 G37 G38 G39 G37 G38 G3A G3B G66 G67 G68 G69 G6A G6B G6C G6D G6E G66G6F G6C G70 G48 G71 G72 G73 G74 G75 G6C G3C G3D G76 G77 G78 G41 G42 G79 G7A G7B G7C G7D G4A G7E G7F G40 G6A G80 G4D G31 G2FG81 G52 G60 G82 G83 G6C G84 G85 G86 G87 G6C G72 G88 G89 G6C G72 G70 G8A G4A G8B G8C G4D G8D G22 G76 G8E G25 G58 G56 G3A G7AG8F G90 G91 G92 G6C G93 G94 G95 G50 G96 G30 G97 G76 G8E G98 G99 G7A G7B G4A G28 G9A G9B G9C G56 G72 G79 G32 G9D G9E G66G9F G75 G4D图书在版编目()数据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状与发展前景中国工程院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科技论坛)我中干旱区农业技术研究中国中国版本图书馆数据核字()第号总策划 樊代明G21 G22 G23 G24 G25 G26 G27 G28 G25 G29 G2A G2B G25 G25 G25 G25 G2C G2D G23 G24 G25 G2E G2F G30G31 G32 G33 G34 G25 G35 G25 G36 G25 G25 G25 G25 G25 G25 G25 G25 G2C G2D G37 G38G39 G3A G3B G3C G25 G3D G3E G3F G40 G39 G3A G41G41 G25 G25 G42 G25 G43 G44 G45 G46 G47 G48 G49 G4A G4B G4CG4DG4E G4F G23 G50 G25G37 G25 G25 G51 G25G52 G25 G25 G53 G25G54 G25G37 G25 G25 G55 G25G56 G25 G25 G57 G25 G25 G58 G56G59 G25 G25 G5A G25G5B G5C G5D G5E G25G5F G60 G61 G62 G25G63 G25 G25 G42 G25G25 G25 G25 G25 G25G63 G64 G65 G5B G25G25 G25 G25 G25 G25G3A G25 G25 G66 G25G67 G25 G68 G69 G25 G3AG37 G25 G25 G66 G25G67 G25 G68 G69 G25 G66 G37 G51G6A G25 G25 G6B G25G6CG53 G5C G6D G6E G6F G5A G70 G71 G5A G70 G72 G5A G3E G73 G74 G75 G76 G77 G78 G79 G7A G5B G7B G5C G7C G7D G7E G7F G80 G81 G82 G83G3A G84 G7A G6E G25 G85 G84 G86 G87G88 G89 G4D G25编辑委员会主 任:山 仑 李佩成副主任:吴普特委 员:程 序 王 浩 南志标康绍忠 王 涛 李凤民王立祥 李生秀 梅旭荣段爱旺 杨金忠 邓铭江史志诚秘 书:冯 浩 赵勇钢目 录第一部分综述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二部分 主题报告及报告人简介我国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几个问题山 仑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建基地、抓科研,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李佩成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应对我国农业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战略性思考王 浩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北方农牧交错带以开发能源作物促生态重建的前景程 序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开发建设“陕北旱地粮仓”已刻不容缓史志诚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发展旱地农业的思考李生秀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科学审视干旱的双重属性 高度警觉干旱发展态势 持续增进水分生产能力旱区农业永续发展的依托王立祥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治理王 涛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新疆灌溉农业发展与调控及若干问题的讨论邓铭江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农业发展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杨金忠 G21 G21 G21 G21 G21科学发展旱作农业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梅旭荣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当前节水灌溉发展要处理好的几个问题段爱旺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论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农草牧协调发展途径李凤民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黄土高原农果牧复合循环农业的构建吴发启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附录 参会人员名单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后记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 G21第一部分综述综述一、会议背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生态环境脆弱,农业生产力低而不稳。该地区不仅是我国的生态屏障,也属我国农业后备基地,发展潜力很大,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但当前主要由于干旱缺水,该地区的农业面临许多困难,今后如何加速发展,需及早确定整体方略,并付诸实施。我国政府和专家学者对此十分重视,先后提出应实行农业综合发展,建成草地畜牧业基地,水地旱地并重,发展“沙产业”等要求或主张,同时建立了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农业产业示范区。年国务院号文件中再次强调了加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示范与发展的重要性,年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全国抗旱规划”中进一步关注到“占全国县区的易旱地区”。西方发达大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以色列、俄罗斯、巴西等在发展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方面已取得许多成功经验,如寻求生态修复与提高土地生产力的结合点,推行有利于持续发展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以及有效实行农业与牧业的紧密结合等,从而建成了一批较大规模的商品性农畜产品基地。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情况与他们不同(主要是人口密度大、自然条件多样等),需探索适合自己的农业发展道路。因此,本次论坛针对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现状及其战略地位等问题,邀请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相关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一起就该区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交流与研讨,通过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探讨该地区农业发展的前景与对策,为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科学思路和技术支撑,将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二、会议整体情况论坛于年月日日在陕西省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举办,主办单位为中国工程院,承办单位为中国工程院农业学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论坛主席为山仑院士和李佩成院士。论坛共邀请五名院士参加会议,分别为山仑院士、李佩成院士、王浩院士、南志标院士和康绍忠院士。另还邀请国内外专家人做大会报告。来自国内外家院、校、所,共计约人参加了会议。 综述 论坛分三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论坛开幕式,来自中国工程院、水利部和陕西省水利厅的领导对大会致辞;第二部分为大会报告,包括位院士在内的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做论坛报告;第三部分为讨论总结会和闭幕式,所有与会专家学者及研究生共同参与讨论。论坛圆满成功举办,大家反映热烈,经充分研讨和交流,总体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和意见。三、与会院士专家主要学术观点或结论南志标院士,兰州大学,报告题目为“草地农业与黄土高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报告包括黄土高原发展草地农业的紧迫性、黄土高原发展草地农业的途径、黄土高原草地农业面临的挑战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以庆阳黄土高原试验站的科研成果为例,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草地农业的途径包括:实行草田轮作;推行保护性耕作;开发小麦和小谷物的饲用性;草原恢复与保护性利用;建立草畜耦合系统。未来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草地农业面临的挑战和建议:在全球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建立低排放的草畜系统;能源基地大开发也伴随着对生态环境的大破坏,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要加速培育速生耐旱的乡土草种,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尽快建立生态保障系统;建立中国的“肉牛带”,利用蒙古高原、青藏高原的家畜和河西走廊、华北平原的精料,在黄土高原建立巨型畜牧业基地;建立面向未来的草地农业系统,这应该是具有一定规模,对环境友好,天然草原和栽培草地放养相结合,技术比较集约,政府在技术服务上有高度保障的系统,这样才能推动整体的生产和环境的保护。王浩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报告题目为“应对我国农业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战略性思考”。报告主要包括农业水土资源情势和管理现状、农业水资源调控策略、调控意义与调控方向等三个方面的内容。报告认为,面对粮食生产的两大刚性约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处于双紧的情势,和当前我国农业水资源管理粗放的现状,要从根本上缓解农业水资源短缺的现实,有必要立足于农业水循环过程,从“开源”(重视径流性水资源)和“节流”(加强农业水循环过程的耗水管理)两方面全面思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的调控策略。提出农业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策略为:要在保障基本农业供水的同时,加强土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要加强农业水循环全过程中的“耗水”管理。综合二者,可合理利用土壤水资源,并全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李佩成院士,长安大学,报告题目为“再论治水的哲学思考”。报告认为,战略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要防止重大失误,做出正确的决策,就要从哲学的层面上研究和认识问题,包括治水问题。报告提出:水的同一性和循环转化规律是治水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律,要与时俱进,实现“多维治水”;坚持辩证法,运用“三水统观统管”的思想正确处理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包括土壤水)的关系;开源节流是辩证的统一,要做到节水与养水相结合,提高水资源综合效益;水质问题已上升为当今治水的主要矛盾,应认真对待,应当建立以防为主的保护水质体系,建立良好的水文生态系统;正确处理大与小、堵与疏的关系,在重视大江大河的同时也要关心小河小水的命运;灌溉农业与旱作农业是对立的统一,要相互渗透共同促进;矛盾是可以转化的,人与水的矛盾可能转化为人与人的矛盾,要重视解决跨界水资源问题和农村的水安全问题;事物是不断发展的,要与时俱进,用科学的发展观从战略上认真审视水事活动规划及其科学研究的正确性,要用革命的乐观主义对待水的问题。康绍忠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报告题目为“干旱内陆区流域水资源转化规律及其节水调控模式研究以甘肃石羊河流域为例”。报告分为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几点启示等四部分内容。报告以甘肃石羊河流域为例,从旱区流域水资源转化理论与水资源系统模拟方法、流域不同作物的耗水量测算方法及其时空演变规律、基于生态需水的流域水资源配置与调控、作物节水优质高效灌溉综合技术体系与模式集成、流域水资源调控与农业高效用水保障设备研制、建立了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综合试验示范区等六个方面展示了研究成果。提出五点启示,包括:水地平衡,合理控制农业开发与灌溉规模;水资源配置要考虑生态用水的要求;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是干旱区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必须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实现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加强农业用水的监测评估和农业节水科学研究等基础性工作。杨金忠教授,武汉大学,报告题目为“河套灌区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几个问题”。报告分为河套灌区基本状况、河套灌区农业水资源利用、河套灌区近几年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及河套灌区水资源利用中几个问题的思考四部分内容。报告在总结河套灌区自年以来的规划情况及规划完成情况基础上,提出河套灌区所面临的几个问题。报告分析了河套灌区水资源及利用情况,认为农业节水的关键在灌区,并针对河套灌区的具体特点提出五项节水措施、四个农业节水方案及污水处理再利用、排水回用、凌汛期引水等开源节流方式。报告在认同河套 综述 灌区节水改造效益明显的同时提出了六个问题:水土资源平衡问题:河套灌区到底可以承受多大的灌溉面积?作物种植结构问题:何种种植结构符合灌区的水资源条件?地下水开发利用问题;秋浇灌问题;微咸水和再生水的利用问题;土壤盐碱化问题。吴发启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告题目为“黄土高原农果牧复合循环农业的构建”。报告分为循环农业的概念、黄土高原农果牧复合循环农业实现的基础、复合种植模式筛选与规范、基地建设、成果转化等八部分内容。报告从关中平原秸秆直接还田综合技术模式、复合种植模式筛选与规范、农牧循环模式与技术、基地建设等方面展示了研究及推广成果,包括:秸秆还田下的化肥配比及平衡施肥技术;粮经、果菜、果药、果草复合高效种植模式;玉米秸秆青贮饲料的技术及推广应用、微生物发酵剂的研制、畜禽粪便无害化和肥料化技术等技术、专利、技术标准和规范;农田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体系、农田复合种植循环技术体系、农牧循环生产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在周边地区的大量推广。王涛教授,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报告题目为“中国沙漠化土地的治理”。报告分为引言、北方沙漠化土地的时空变化、沙漠化过程对农牧业的危害、沙漠化治理的战略、指导方针和基本原则、沙漠化治理的基本途径六个部分。报告在综合分析我国北方沙漠化对农牧业的危害、沙漠化土地治理的迫切性基础上,通过分析沙漠化形成的途径提出中国北方沙漠化综合防治的战略、指导方针及基本原则,具体总结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推动退耕还林还草、控制人口增长、依靠科技防治等具体沙漠化防治的基本途径;以科尔沁沙地农林牧发展新模式为例,展示了沙区雨养型植被建设模式与技术、绿洲节水型防护体系建设的模式和技术、防治和利用为一体的治理开发模式、优良防沙治沙植物的筛选、快速扩繁、优化栽培技术、沙区植被快速恢复技术体系等成果。王立祥教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报告题目为“科学审视干旱的双重属性、高度警觉干旱发展态势持续增进水分生产能力旱区农业永续发展的依托”。报告分为旱情在加剧旱区在扩大、中国旱区有多大及如何划分、关注我国旱区农业发展、水分生产能力持续增进、加强水分生产潜力研究的若干建议五部分内容。报告分析了近六十年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农田受旱面积的严重态势,指出我国旱区农业的重要性,认为水分生产能力的增进是旱区农业永续发展的路径,并针对加强水分生产潜力研究提出四点建议:突破北方气候干旱区的范围局限,扩大到南北旱区研究的全方位;突破农田降水生产潜力的研究局限,涵盖灌 中国工程科技论坛: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现状与发展前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