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装备行业专题报告:新制造,新机遇.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高端装备行业专题报告:新制造,新机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端装备行业专题报告:新制造,新机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端装备行业专题报告:新制造,新机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端装备行业专题报告:新制造,新机遇.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端装备行业专题报告:新制造,新机遇.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hinastock 证券研究报告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中小市值 专题报告 中小市值 2018 年 1 月 30 日 table_main 行业深度报告模板 新制造,新机遇 高端装备行业专题报告 推荐 维持 评级 核心观点 : 智能制造是实现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 驱动因素主要有三方面:政策推动、市场驱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 生产环节智能化处于较高水平 。 核心部件 RV 减速器国产化替代已经开始 ; 伺服电机 稳步发展 ,细分领域的专用化程度提高;控制器 向高端化发展,市场份额 继续提升。 仓储物流智能化渗透率有待提升 。 核心设备方面,自动分拣机、AVG、自动立体仓库为代表的核心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开始国产化替代。系统集成商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发展趋势是由设备制造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发展,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技术、数据、服务等生态闭环。 汽车 面临 电动智能 化发展趋势。 关注锂电池及回收市场、锂电设备市场和智能汽车的发展机会。 锂电池企业面临提高续航里程和能量密度,建立动力电池的安全监测、回收利用体系等多重任务和挑战。 2020 年动力电池步入报废高峰期,回收市场布局加速 。 回收技术、渠道、成本则将成为该产业竞争的核心,大型动力电池 /材料生产商有望占据核心竞争优势。 锂电前端核心设备向高端化,发展趋势全线自动化、智能化 ,拥有全线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锂电设备企业将占据设备市场的竞争优势。 智能驾驶加速推进, ADAS 板块建议关注拥有核心技术且拥有配套的先发优势的企业,关注上市公司在该领域与行业内初创公司的并购。 投资逻辑 自上而下优选成长性高的细分领域制造升级机会,把握产业化节奏,关注订单落地和业绩兑现,优选细分行业龙头。 ( 1)智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汇川技术、拓斯达、 巨星科技、伊之密 ;( 2)智能 仓储物 流 :诺力股份、东杰智能、正业科技;( 3) 汽车 电动 智能 : 华域汽车、东软集团、宁波高发 、 赢合科技、 方正电机 。 分析师 王绪丽 : 021-20252650 : wangxulichinastock 执业证书编号: S0130512090003 指数 表现 05 ,0 0 01 0 ,0 0 01 5 ,0 02 0 ,0 0 02015-01-052015-03-052015-05-052015-07-052015-09-052015-11-052016-01-052016-03-052016-05-052016-07-052016-09-052016-11-052017-01-052017-03-052017-05-052017-07-052017-09-052017-11-05高端装备指数 沪深 300数据来源 :wind,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相关研究 1. 2015 年下半年汽车行业投资策略:车市新常态,优选转型升级零部件个股 2、 银河中小盘深度报告 把握制造升级机遇 3、银河中小盘 2017 年度策略报告会 PPT 围绕供 给侧改革,把握结构性机会 4、银河中小市值周报 周期性行业“胜者为王” 5、银河中小市值周报 结构性机会,优选成长,关注涨价题材 6、 银河中小市值周报:芯片巨头和汽车零部件巨头在智能驾驶方面强化合作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1 table_page 行业深度报告 /中小市值 投资概要: 驱动因素、关键假设及主要预测: 驱动因素: ( 1) 智能制造板块 的驱动因素主要有三大因素:政策因素、市场因素、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因素。 ( 2) 汽车电动智能板块的驱动因素主要有:政策因素、市场因素因素、以锂电池和智能驾驶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因素。 关键假设: ( 1) 国内人口红利的消 退带来制造业成本的上升; ( 2) 机器人核心部件随着技术进步 、应用拓宽、成本下降等因素,国产化替代比例不断上升,国产机器人自主配套率不断上升; ( 3)新能源汽车随着补贴退坡和市场化竞争的加速,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水平不断提升; ( 4) 由智能驾驶到无人驾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国内外汽车公司、芯片公司、互联网公司在竞争中实现深度融合,共同推动智能驾驶软硬件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 主要预测: ( 1)核心部件国产化率的提高将 会对 工业机器人行业的盈利 能力改善起到较为明显的推动作用。在经历了控制器、伺服电机的国产化替代以后,工业机器 人的最后一个核心部件减速机的国产化替代进程未来三年将加快。 ( 2) 仓储物流智能化 市场尚未形成稳定的市场竞争格局,我们预计随着在细分行业方面将会逐渐产生龙头企业。 系 统集成商处于产业链核心地位。发展趋势是由设备制造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发展,核心竞争力在于打造技术、数据、服务等生态闭环。 ( 3) 轻量化是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企业非常 值得 关注的发展方向之一。锂电池回收市场将会得到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企业的重视,是值得布局的细分行业之一。 ( 4)汽车电动智能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重点关注龙头企业、重点车型的产业链 配套体系, 关注拥有核心技术且拥有配套的先发优势的企业。 我们与市场不同的观点: 智能制造、汽车电动智能行业上市 公司 将逐渐消化估值,建议 把握产业化节奏, 重点挖掘细分行业 成长性良好 的公司。 投资策略: 自上而下优选成长性高的细分领域制造升级机会,把握产业化节奏,关注订单落地和业绩兑现,优选细分行业龙头。 ( 1)智能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汇川技术、拓斯达、巨星科技、伊之密;( 2)智能仓储物流:诺力股份、东杰智能、正业科技;( 3)汽车电动智能:华域汽车、东软集团、宁波高发、赢合科技、方正电机。 行业表现的催化剂: 1) 智 能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行业新的利好产业政策发布; 2)机器人、仓储物流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销量超预期增长; 3)行业出现新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落地。 主要风险因素: 1)智能化进程低于预期风险; 2)并购商誉减值损失风险; 3)海外市场风险。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2 table_page 行业深度报告 /中小市值 目录 一、 驱动因素和发展模式 . 3 (一)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全方位变革 . 3 (二)驱动因素:政策 +市场 +技术 . 5 (三)发展模式:美、德、中比较 . 6 二、 智能生产与物流 . 6 (一) 智能生产:把握 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进口替代机会 . 6 (二)智能物流:设备商向解决方案商发展 . 10 (三) 工业传感器 纵深发展,国产化亟待突破 . 12 (四)工业软件和系统解决方案 . 13 三、 汽车电动智能化发展趋势 . 15 (一) 动力电池向高能量密度方向发展 . 15 (二)动力电池回收蓝海市场获得更多企业布局 . 16 (三)锂电设备面临全线智能化发展趋势 . 18 (四)智能驾驶产业化加速 . 20 四、投资建议和重点公司盈利预测 . 22 评级标准 . 25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3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中小市值 一、 驱动因素和发展模式 (一) 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全方位变革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过去 依靠 的投资驱动和 人口红利 驱 动的经济高增长周期已经结束。 经历了 2016 年以来的供给侧改革,部分行业产能去化完成了阶段性任务,改革仍任重道远。必 须顺应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把推进智能制造作为培育中国制造业增长的新动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发展质量、重塑竞争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制造业要通过转型升级,向市场提供更有竞争力的、有技术含量、有高素质的劳动力,向市场提供更多有附加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实现产业升级的必由之路。 以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变革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 ,对制造业生产方式等方面都带来重大影响。智能制造已成为制造业变革的主要方向,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2014 年 12 月提出智能制造 2025 概念之后,智能制造已上升为 我国的 国家战略。 智 能制造将带来产业链的全方位变革,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生产方面的智能化;产品的智能化;管理的智能化;新业态新模式的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化。 图 1 智能制造带来产业链的全方位变革 服务的智能化 在线监测、远程诊断 云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的智能化 定制化生产 产品追溯管理的智能化 生产管理 物流管理产品的智能化 芯片 传感器、机器视觉生产方式的智能化 智能工厂 智能设备资料来源: ofweek 高科技网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智能工厂的发展过程经历了由自动化到数字化,再到智能化的发展阶段。 智能工厂是现代工厂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智能 是 在数字化工厂的基础上,利用 工业传感器、机器视觉等设备监控技术 和 物联网 技术 、 工业信息化技术,实现从产品端到消费端的智能化生产与配送。 目前我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进程尚未发展完成。 智能制造“十三五”规划提出 ,到 2020 年 ,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 ,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智能转型取得明显进展 ;到 2025 年 ,中国智能制造支撑体系基本建立 ,重点产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4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中小市值 图 2 智能工厂的发展阶段 自动化工厂数字化工厂智能化工厂资料来源: ofweek 高科技网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整理 根据互联网周刊评出 2017 最具创新与潜力的智能制造企业 TOP50, 我们列举了前 20 名企业,他们是先进制造业的典型代表,处于高铁、汽车、家电、机械、通讯、半导体、安防、机器人、电子等行业,所处细分领域我国在国际市场上也相对具备竞争力。 图 3 2017 智能制造代表企业 排名 企业 排名 企业1 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 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2 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3 上汽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3 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 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5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15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6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16 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7 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17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18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9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19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1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20 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17 最具创新与潜力的智能制造企业 T O P 2 0资料来源: 中国 智能制造网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 整理 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发布了 2017 年 “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和“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该项目旨在把握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引导我国智能制造发展。 图 4 2017 中国 &世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201 7中 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 201 7世 界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全球首款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 华为EC- IOT 边缘计算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华晨宝马智能化生产系统 海尔自主研发的COS MOP lat 平台构建开放的共创共赢生态系统树根互联“根云”平台 金属增材制造在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制造的应用集装箱装卸全自动化码头 Thingworx物联网 使能技术平台构建智能制造新主线Apo llo 自动驾驶开放创新平台 达索系统3DE XPE RIE NCE 平台创建数字化世界空间站机械臂在轨智能捕获与操控 博世智能手套实现指尖上的创新iDolphin 38800吨智能 示范船 西门子“Dig ita l t win s” 推动数字化企业发展工业无线网络WIA -FA 技术及标准 三菱电机e-F ct ory 精益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架构智能化纺纱系统解决方案 OPC UA 成为智能制造信息集成关键技术标准船舶制造智能化车间 SAP Leonardo数字化 创新系统赋能企业业务运营 资料来源: 中国 智能制造网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5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中小市值 (二) 驱动因素:政策 +市场 +技术 以美、德、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以印度、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均出台了振兴制造业的战略规划,旨在新一轮的竞争中通过信息技术赋能制造业,提升制造业的效率和综合竞争力。 图 5 美 、 德等主要国家 智能制造政策概况 国家 政策概况美国 20 12 年启动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以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攻领域)德国 工业4. 0战 略(确立智能生产和智能工厂两大主题)欧盟 “20 20 增长战略”中提出重点发展以智能制造技术为核心的先进制造日本 日本20 15 年版制造白皮书(机器人、3D 打印、清洁能源汽车等,强调智能制造与物联网的应用)印度 制造战略(鼓励FD I,低行业准入标准、改善国内营商环境) 资料来源: 中国 智能制造网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中国自 2015 年以来相继出台了关于智能制造的一系列指导文件,从战略层面 和具体发展规划方面为智能制造指明了方向。 其中, 中国制造 2025较为全面地指引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将不断深化,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将逐渐普及,机器代人将弥补人口红利的消失,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广泛应用将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效率将工业生产联结成有机的体系。 工信部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 ),提出以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和集成应用为重点,推进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 图 6 中国智能制造相关产业政策 时间 国内政策2015.5 中国制造20 25 2015.7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5 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1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 01 6- 20 20 年)2017.1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 01 8- 20 20 年) 资料来源: 中国 智能制造网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市场从面,人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消退是迫使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中国制造业面临高端制造向欧美发达国家回流和低端制造业向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分流的双重压力。 根据 2016 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中国大陆目前竞争力高于美国,根据其预测数据,中国的竞争力优势在减弱,而美国的竞争优势在上升。 全球前 25 位领先出口经济占全球工业制成品出口接近 90%。 根据 波士顿咨询公司对 这 29位 领先出口经济制造业工资、劳 动力生产率、能源成本和汇率 四个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成本竞争力在多个经济体有所提高,而另一些经济体则相对下降。其中,中国相对美国的工厂制造业成本优势已经减弱到 5%以下。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6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中小市值 图 7 全球竞争力指数排名 2016 年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前十 2020 年(预测排名) 国家 /地区 得分(满分 100 分) 国家 /地区 得分(满分 100 分) 中国大陆 100 美国 100 美国 99.5 中国大陆 93.5 德国 93.9 德国 90.8 日本 80.4 日本 78 韩国 76.7 印度 77.5 英国 75.8 韩国 77 中国台湾 72.9 墨西哥 75.9 墨西哥 69.5 英国 73.8 加拿大 68.7 中国台湾 72.1 新加坡 68.5 加拿大 68.1 资料来源: 中国 智能制造网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三) 发展模式:美、德、中比较 美国主要是依托互联网领域和信息技术的优势,反哺制造业,发展路径是由软件到硬件。德国则相反,依托强大的有优势的工业体系,然后采用了新的信息技术,建立“智能工厂 智能产品 智能数据”的生态闭环,发展路径是由硬件到软件。与美国 的“软服务”优势与德国的“硬制造”优势相比,中国的优势是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与 ICT 体系, 综合美德的经验,发展战略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实现软硬件共同发展。 图 8 美、德、中智能制造发展模式比较 美国 德国 中国模式 工业互联网 工业4.0 中国制造202 5模式简介美国发展智能制造的基本思路是要利用美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软件等基础产业的全球领先优势“反哺”制造业,显著提升制造企业智能化、数字化水平,从而在灵巧性、质量、效率和可持续性等方面重塑美国制造的长期竞争力。德国“工业4 .0” 计划是其发展智能制造的总体战略。该计划立足于德国强大的复杂产品制造能力,这促成德国发展智能制造的基本思路是在制造业领域引入“物理信息系统”从建设“智能工厂”着手,出产可实时生成数据的“智能产品”,形成制造与产品的大数据系统。大数据经实时分析和数据归并后形成“智能数据”,再将“智能数据”进行可视化和交互式处理,实时向智能工厂反馈产品和工艺优化的方案,从而形成“智能工厂智能产品智能数据”的闭环,驱动生产系统智能化。“中国制造2 025 ”在战略层面宜综合美国、德国经验,进行理念变革与应用创新,从源头和价值投放端提高核心竞争力,强化顶层设计合理安排创新系统建设和新兴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各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形成特色化的智能制造支持平台;在具体操作层面,从具体的细分行业、甚至制造企业的升级改造上,不断进行智能化改造,由点带面,带动细分行业发展,从而提升整个服务产业链以及制造业的质量。战略 信息化下延至设备 设备上延至信息化 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路径 由软件到硬件 由硬件到软件 软硬件共同发展代表企业 GE 西门子 海尔 资料来源: 中国 智能制造网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二、 智能生产与物流 (一) 智能 生产 :把握 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进口替代 机会 根据工信部 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 ), 2020 年发展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7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中小市值 目标 是新一代工业机器人 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 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 的发展 目标 之一 是, 到2020 年,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实现批量生产及应用。 目前我国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处于较高水平, 2017 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 131079 套,累计增长 68.1%, 规模约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 我们预计 2020 年中国会占据全球机器人市场的 40%, 2018 年到 2020 年每年将会有 20%-25%的增幅。 未来三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市场依然是主要增长引擎。 图 9 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及增速 0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5101520253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E 2018E 2019E 2020E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 ( 万台) 增速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从下游需求来看,工业机器人正逐渐由传统的汽车、电子、食品饮料等行业 向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新兴产业拓展。 目前 国产工业机器人已服务于国民经济 37 个行业大类,102 个行业中类,同比拓展了 3 个行业大类, 11 个行业中类。 从销量看,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使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最多,分别占 2017 年上半年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 17.3%、 15.1%、 13.4%和 10.2%。 图 10 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由传统向新兴领域拓展 资料来源: 中国 智能 制造网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8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中小市值 图 11 2017 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 2017 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销量占比汽车制造T M T 行业适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金属制造橡胶塑料其他行业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国产工业机器人附加值偏低。国产机器人应用领域中,搬运与上下料依然是首要领域,焊接与钎焊是国产机器人应用的第二大领域。尽管中国机器人市场供需双旺,仍有部分机器人企业处于亏损或者微利状态 ,政府补助对于净利润的影响较大。 图 12 机 器人行业主要公司政府补助情况 证券简称201 6年 政府补助(万元)201 6归 母净利润(万元)政府补助/归母净利润证券简称201 6年 政府补助(万元)201 6归 母净利润(万元)政府补助/归母净利润秦川机床 16,084 1,497 1075% 雷柏科技 622 1,794 35%华中数控 5,720 1,332 429% 锐奇股份 209 625 33%海得控制 3,305 1,343 246% 新时达 5,629 17,114 33%中发科技 1,736 1,235 141% 大华股份 58,894 182,520 32%山河智能 8,112 6,692 121% 金自天正 592 1,985 30%巨轮智能 3,750 3,155 119% 亚威股份 3,413 11,679 29%林州重机 1,128 1,475 77% 远大智能 1,827 7,013 26%英威腾 4,882 6,807 72% 汇川技术 20,569 93,184 22%赛象科技 803 1,291 62% 南通锻压 49 224 22%蓝英装备 927 1,543 60% 拓斯达 1,697 7,757 22%埃斯顿 3,347 6,859 49% 慈星股份 2,594 12,421 21%天奇股份 5,065 10,394 49% 金银河 859 4,312 20%南京熊猫 5,182 11,924 43% 智云股份 978 9,302 11%天通股份 4,638 11,033 42% 佳士科技 807 10,101 8%机器人 16,746 41,077 41% 东方精工 712 9,566 7%智慧松德 2,673 7,440 36% 博实股份 792 10,982 7%弘讯科技 1,869 5,318 35% 华昌达 551 11,647 5%三丰智能 517 1,486 35% *ST 沈机 3,339 -140,333 -2%资料来源: wind,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图 13 工业机器人行业毛利率水平 0%10%20%30%40%50%减速器 伺服系统 系统集成 控制器 本体行业平均毛利率资料来源: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请务必阅读正文最后的中国银河证券股份公司免责声明。 9 table_page1 行业深度报告 /中小市值 工业机器人盈利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核心部件国产化率较低,特别是 RV 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以及精密电机等仍然主要依赖进口。 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整体成本比重过高,仅减速器占机器人的成本达 35%,无法在高端领域与国外企业形成抗衡。 减速机国产化替代刚刚开始。 减速机 2017 年全球处于供应紧张的状态,国产减速机代表企业如南通振康、苏州绿 的销量也实现翻番增长,国产化替代之路开启。 1 月 2 日,埃夫特与南通振康正式签署第二个战略合作协议,埃夫特将在 2018 年至少采购 3000 台振康 RV 减速机。 伺服电机国产化相对推进的较快,目前的趋势是在不同行业的专用化程度提高。 但是 高端伺服系统尚未形成商品化和批量生产能力,精密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的需求主要依赖进口。目前国内伺服电机领域的领先企业包括汇川技术、广州数控、华中数控、埃斯顿等。 控制器国内品牌市场份额占比在 50%左右,且存在继续上升的趋势。 国产控制器在稳定性、响应速度、易用性等还有差距。 代表公司主要包括英 威腾、新时达、广州数控、埃斯顿等。 从应用市场上看,工业机器人市场争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企业不再仅仅瞄准传统的3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 )制造领域,而是在家电、可穿戴设备、电子、医疗、物流等新兴领域积极抢占技术制高点和市场份额。 图 14 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 22%25%38%10%5%本体伺服系统减速器控制系统其他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资料来源: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图 15 减速机代表企业销量情况 减速机企业 销售情况南通振康出货量较去年增长约120 %。3月1 3日,上海欢颜自动化向南通振康采购1.5 万台减速机。苏州绿的 出货量同比增长近100 %力克精密 RV减速器出货量已经突破5 000 台,现有设备产能3万台。聚隆传动控股子公司安徽聚隆机器人减速器有限公司近日同埃夫特签订ER2 0-C 10聚隆减速机购销合同。秦川机床“机器人关节减速器数字化车间”已于201 7年年初交付使用,全新的生产线有效地帮助了传统的减速器产品实现智能升级,预计年产量达6万件。双环传动3亿元投向工业机器人RV 减速器项目已完成市场上主流的2个系列14个型号的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定型定标,并逐步完成测试投入小批量制造。规划建成3年后完全达产,实现年产6万台RV 减速机业务。 资料来源: ofweek 高科技网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