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证券行业信用风险展望.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2018年中国证券行业信用风险展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8年中国证券行业信用风险展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8年中国证券行业信用风险展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8年中国证券行业信用风险展望.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8年中国证券行业信用风险展望.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1 2018 年中国证券 行业 信用风险 展望 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 金融机构部 主要观点: 延续“强监管”态势, 证券公司风险事件大幅减少,金融强监管政策卓有成效;大型 证券公司 分类评级普遍提升,行业整体 风控水平提升 ; 证券公司“强者 恒强 ” ,行业 集中度 有所 提升 ,大、中、小型证券公司 业绩分化格局进一步显现 。 万亿两融将减缓信用业务全年降幅,自营投资以“稳”为主成拉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经纪业务趋于改善, 在市场活跃度提升和 IPO 发行常态化的驱动下,证券公司 全年 业绩 降幅收窄。 在以“净资产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控体 系下,净资本成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监管和市场联手推动证券公司频繁融资“补血”, 证券 公司 资本实力和流动性或 将进一步提升, 行业整体信用水平保持稳定态势,总体风险可控。 佣金率继续下滑对经纪业务收入水平的影响、股票市场震荡走势及债“熊”延续导致 的市场风险的增加对自营业务的带来的不确定性、 IPO 过会率较低和政策变动对投行业务的冲击以及 证券公司 资本中介业务扩大所带来的信用风险的增加或将对证券公司信用水平带来一定影响 。 行业展望: 稳定 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2 一、证券行业 2017 年信用风险回顾 2017 年延续“强监管”态势, 监管政策不断修订, 证券公司风险事件大幅减少;修订之后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引导证券公司从净资本补充、合规、风控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 ; 大型 证券公司 分类评级普遍提升 ,行业风控水平整体表现向好 。 修订之后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有利于 证券 公司 行业整体信用能力的提升 。 2017年以来,证监会陆续出台或更新了多项行业政策,旨在为行业创造更加完善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引导证券市场参与机构规范自身行为。 7 月 ,证监会 发布的修订之后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引导证券公司从净资本补充、合规、风控等方面加强管理和监控 , 对证券行 业整体信用能力的提升是利好 ; 9 月, 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 和 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 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证券公司投行业务; 11 月,央行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 征求意见稿 ) , 针对近几年 发展迅速的通道业务提出新的规范, 将促使证券公司 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修 订之后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维持以 风险 管理 能力、 持续 合规状况和市场竞争力 为主 的 评价框架, 但对 相关评价 指标 进行优化 ,对证券公司产生了实质性影响; 首先 ,整体减缓扣分项目力度,并增加自律措施扣 分规则,强调 “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 ;其次, 提高净资本加分门槛引导证券公司提升资本实力 ,加强 风险抵补能力 ;第三, 引导 证券公司突出 主业 , 促进证券公司业务质量的改观和提升,带动证券公司 综合实力的增强;总体看,新的 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有利于 证券 公司 行业整体信用能力的提升 。 表 1 2017 年 出台的 主要监管政策和措施 时间 政策 /措施 2 月 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实施细则的决定 4 月 质押式回购资格准入标准及标准券折扣系数取值业务指引( 2017 年修订版) 5 月 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 持股份的若干规定 5 月 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 6 月 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 7 月 关于修改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的决定 7 月 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创新创业公司债券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9 月 证券 公司 参与股票质押式 回购 交易 风险 管理 指引 ( 征求意见稿) 9 月 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 9 月 证券公司 投资银行类业务 内部控制指引(征求意见稿) 11 月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资料来源:中国证监会,联合评级整理 证券公司风险事件大幅减少 , 大型证券公司分类评级普遍 提升,行业整体表现向好 。 从监管 态势 看 , 2017 年证监会 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224 件,罚没款金额 74.79 亿元,同比增长74.74%,市场禁入 44 人,同比增长 18.91%,行政处罚决定数量、罚没款金额、市场禁入人数再创历史新高。 但从对证券公司的处罚来看, 在 2016 年 以来的 监管层严厉处罚的背景下,2017 年证券公司风险事件大幅减少 ;根 据证监会网站数据, 截至 2017 年 底 ,证监会 对 证券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3 公司 作出 行政处罚决定合计 4 起,较 去年同期减少 6 起 , 涉及 因未尽勤勉职责导致信息 披露不符合 监管规定 及虚假记载等,证券行业的 强监管政策 卓有成效。根据 最新的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评价 期内 证券公司因违法违规行为被 中国 证监会及派出机构实施行政处罚的,按原则给予相应扣分 ,证券 公司分类监管结果将直接 对 证券公司业务开展 产生 负面影响 。 从2017 年 8 月发布的分类评价 结果来看,在参选的 97 家 证券公司 中,获评 A 类的有 40 家,获评 B 类的有 48 家,获评 C 类的有 9 家 ; 其中, AA 类数量 与 2016 年相比增加较多,大型证券公司 的排名普遍有了明显的提升,行业整体表现有所回升。 以净资本和流 动性为核心的风控体系下,证券公司 融资需求增长, 2017 年证券公司发债家数和 发债 规模实现“双”增长 ,发债 结构以公司债 和 次级债 为主 ;前十大证券公司发债规模占领债券融资市场主体地位。 2017年,全国 129家证券公司 共发行各类债务融资工具 283期, 较 2016年 增长 25.78%,发 债 规模合计 6,731.40 亿元, 较 2016 年 增长 23.77%;涉及 62 家证券公司 ,较 2016 年增加4 家。 发债结构 方面, 证券 公司 发行 债券包 括 短期 公司债、短期融资券、 公司债 和次级债四类 ; 2017 年 ,证券公司趋向于 提高负债 稳定 性,公司 债 增速远高于短期 融资券和 短期 公司债 ,从而 带动 公司债发行规模占比大幅 提升至第一位 。 2017 年 , 共有 40 家 证券 公司 累计 发行 130 期 公司 债 , 累计发行规模 3,269.60 亿元,占 总发行规模 48.57%;共有 43 家 证券 公司累计 发行 85 期 次级债, 累计发行规模 1,733.60 亿元,占 总发行规模 25.75;共有 18 家 证券公司 累计 发行 49 期 短期公司债, 累计发行规模 1,336.20 亿元,占 总发行规模 19.85%;共有4 家 证券 公司 累计 发行 19 期 短期 融资券 , 累计发行规模 392.00 亿元,占 总发行规模 5.82%。 图 1 证券 公司发展 情况 和发债结构 (单位:亿元 , 家 , %)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联合评级整理 发债 证券公司 家数占行业近半但规模 超过 行业 七成, 其中 , 前十大发债 证券公司 发债规模 较大 ,保持债券融资市场主体地位。 2017 年 , 证券公司发债主体为 62 家,占行业 家数 比重为 48.06%, 发债家数接近行业一半。但从发债主体自身规模来看,占到行业的 70%80%;截至 2017 年 6 月底, 62 家发债 证券公司 净资产 在证券行业中占比 71.81%,较 年初 下 降 9.59个 百分点; 总资产占比 76.67%,较年初下 降 7.84 个 百分点, 发债 证券公司 在 行业中规模占比处于 较高水平。 2017 年 1, 前十大 证券公司 发债规模在 证券公司 发债总规模 中 占比 54.17%,较 2016 年1 根据 2016 年 底 净资产排名,前十名 券商 依次为 中信证券 、 海通 证券、 国泰 君安 、 华泰证券、 广发 证券、 招商 证券、 银河 证券、 申 万宏源 、 光大 证券 和 国信证券 ; 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4 上升 3.77 个 百分点 , 前十大证券公司 发债 规模超过行业 发债 规模 的 一半 以上,保持 债券融资市场的 主体 地位 。 图 2 发债证券公司 在证券行业中占比情况 2(单位: %) 图 3 前 十大 证券 公司 发债总额 占比 ( %)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联合评级整理 严监管 环境 和不利的市场环境下,证券公司 “强者 恒强 ”,行业 集中度 有所 提升 ; 多元化的大型证券公司业绩稳定性较强, 经营业绩受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小 , 大中小型 证券公司 业绩分化格局进一步显现 。 随着 监管强化和市 场 环境变化,证券行业竞争愈加激烈,并由分散化、低水平竞争向集中化、差异化、专业化竞争演变 。 近年来 ,证券行业兼并收购 时有发生 ,证券公司通过 并购增强 综合性运营能力 , 提高市场 竞争力 , 如华泰证券收购联合证券 、 宏源证券与申万证券合并 、 方正证券收购民族证券 、 中信证券收购万通证券、 中金公司收购中投证券 , 2017 年 证券公司整合 后 协同效应开始显现 。 2017 年 , 证券行业 业务 集中度 有所 提升 , 111 月,前十大 证券公司 营业 收入在全行业占比 上升 至 40.29%, 较 2016 年 上升 1.73 个 百分点 ;净利润占比为 48.47%,较 2016 年 上升5.12 个 百分点。 图 4 2014 年 2017 年 11 月前 十大 证券 公司行业集中度情况 (单位: %)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联合评级整理 注:前十大 证券公司 根据 2016 年净资产排名 2017 年 ,大 、 中 、 小型证券公司业绩分化格局进一步显现 ,大型证券公司得益于多元2 由于 数据 缺失, 2014 年 剔除 民族证券; 2015 年 剔除 中天 证券、民族证券、 瑞银 证券和 华龙 证券; 2016 年 剔除 华龙 证券;2017 年 6 月 剔除 金元 证券和英大证券 。 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5 化的业务布局,经营业绩受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变动的影响较小, 业绩 波幅明显小于中 小 证券公司 ,业绩稳定性较强 。 2017 年 111 月,前十大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降幅分别为0.05%和 0.02%,明显低于行业平均降幅;其中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兴业证券、东方证券等大型证券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 未来随着我国证券业的逐步成熟,业务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大中型证券公司可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同时 证券公司分类监管规定 利好 综合性大证券公司, 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上升。 2017 年 证券公司 收入水平延续下降趋势, 业务 结构 同质化较为严重,经纪、自营、投行仍是收入的主要构成,但 自营业务成为拉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市场活跃度提升和IPO 发行常态化的驱动下,证券公司 全年 业绩 降幅收窄 。 受证券市场低迷影响, 2017年,证券公司盈利水平延续 2016年的 下降趋势但降幅收窄 ;2017 年 111 月,证券公司全行业实现营业收入 2,718.42 亿元,同比下降约 7.00%;实现净利润 1,011 亿元, 与 2017 年相比尚有 223.45 亿元差距。 图 5 证券公司 盈利水平走势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 证券业务协会、券商中国 , 联合评级整理 。 从业务结构来看, 各家 证券公司 业务 结构趋同,仍以经纪、自营、投 行 三大业务为主,但其中的表现又有较大差异,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仍 在加强。 2017 年 111 月 自营业务在 证券市场回暖 的带动下 , 收入 占比大幅提高 至 27.15%,与第一大收入来源的经纪业务比肩 ; 经纪业务受成交量和佣金率走低影响,收入占比大幅下滑至 28.08%; 同期,证券公司投行业务收入占比较 2016 年下降 4.54 个百分点,主要是受今年以来债券发行市场低迷所致;信用交易业务所形成的利息净收入 占比 较上年 变动不大 ,随着两融余额的增加今年全年利息净收入贡献度将有所提高; 2017 年 111 月 ,资管业 务收入占比较上年小幅增加。 未来, 随着 IPO发行常态化、资管业务的“去通道”以及交投活跃的提高所带来的投行、资管以及信用业务的持续发展,证券公司整体对经纪和自营业务的依赖程度将有所降低,业务多元化程度持续上升;但另一方面,股票市场波动对证券公司收入水平和收入结构影响依然较大。 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6 图 6 证券公司收入结构图 资料来源: 证券业务协会、券商中国 , 联合评级整理 。 经纪业务 收入同比下滑明显, 证券公司 经纪业务领跑者地位难以撼动 。 2017年 111 月,全行业证券公司实现 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 763.46 亿元, 与 2016 年全年水平相比尚有 289.49 亿元的差距,同比下滑明显 。 2017 年,沪深两市股票、基金累计成交金额为 122.27 亿元,同比下降 11.74%,但降幅有所收窄。 2017 年, 证券公司 佣金率继续走低, 2017 年前三季度,全行业平均净佣金率已下探至万分之 3.94,部分 证券公司 针对网上开户的万分之 2.5 佣金率已成常态 。 从各 证券公司 经纪业务市场份额来看, 经纪业务市场 领跑者地位难以撼动 。 与 2016 年相比,市场份额排名前五大 证券公司 仍为华泰证券、国泰君安、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中国银河;其中,华泰证 券以 7.86%的市场份额稳居各大 证券公司 之首,国泰君安以 5.25%的市场份额由第五位跃升至第二位。除前五位排序有变化外,第六至第十位 证券公司 保持不变,排名前十 证券公司 的经纪业务市场份额 44.99%,与 2016 年相比小幅减少 0.72 个百分点 ,集中度仍属很高 。 表 2 20162017 年经纪业务排名前五位证券公司 (单位: %) 2016 年 2017 年 排名 公司名称 市场份额 排名 公司名称 市场份额 1 华泰证券 8.87 1 华泰证券 7.86 2 中信证券 5.02 2 国泰君安 5.25 3 中国银河 4.93 3 中信证券 4.90 4 海通证券 4.65 4 海通证券 4.78 5 国泰君安 4.47 5 中国银河 4.58 合计 27.95 合计 27.37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联合评级整理 股票市场回暖带动 证券公司 自营业务表现亮眼 , 自营投资以“稳”为主,投资回归价值投资、投资策略多元化将是行业方向。 2017 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股票市场行情逐渐回暖,个股出现分化,优质蓝筹上股涨趋势明显; 全行业 证券公司 2017 年 111 月 实现 证券投资业务收入合计 738.10 亿元 , 为去年全年收入的 1.30 倍 , 自营业务收入改善明显 。 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7 经历了 2015 年股市暴跌和 2016 年的低迷,各家 证券公司 在投资策略上也在积极转变;如加大量化金融衍生品业务,从传统的策略投资向期权、国债期货、商品期货等多品种的场内交易以及场外衍生品销售与交易转型;此外,重视公司基本面的价值投资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 证券公司 自营业务所采用 。 从自营投资结构看, 证券公司 自营投资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 /净资本明显高于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 /净资本 ,且近年来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 /净资本 呈明显上升趋势而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 /净 资本呈现下降趋势, 显示了 证券公司 自营投资以“稳”为主 。但今年以来债券市场“跌跌不休”,加之监管趋严和金融去杠杆的持续推进,需关注债券市场低迷带来的投资风险。 图 7 证券公司 自营权益类和固收类证券投资 走势 (单位: %)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联合评级整理 经纪业务为两融业务基石, 龙头证券公司 市场份额 保持稳定 ;沪深两市万亿两融 减缓证券公司 信用交易业务 降幅。 随着 2017 年下半年以来股市交投活跃度提升,沪、深两市两融余额连续 6 个月保持增势,并于 11 月突破万亿元,创 2016 年 1 月以来的 22 个月新高;截至 2017 年 底 ,两融余额 1.03 万亿元,较 2016 年末增长 9.26%; 股票 质押业务交易规模有所下降,但业务余额大幅上升 ; 2017 年 股票质押 交易 参考 市值 约为 3.67 万亿元,较 2016 年底 减少 22.56%, 其中 未 解押 交易 参考市值 3.31 万亿元 ,较 2016 年底增加 71.27%; 证券公司在股票质押业务中 全部 交易参考市值 占比提升至 58.67%,已取代银行成为最大质押方。 图 8 2016 年 2017 年沪深两融余额情况( 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联合评级整理 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8 2017 年 111 月 , 全行业 证券公司 实现 利息 净 收入 305.21 亿元,较 2016 年 全年 利息 净收入 相差 76.58 亿元,预计 2017 年 全年利息净收入同比 有所下降,但是降幅收窄, 股市交投活跃度提升 使两融业务有所改善。 图 9 2014 年 2017 年 11 月证券 公司 利息净收入 情况 ( 单位 : 亿元)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证券业协会 , 联合评级整理 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客户基础是其两融业务规模的决定因素之一;两融余额排名前五大 证券公司 除广发证券外,其余均位列经纪业务前五名; 截至 2017 年 底, 两融余额前五大 证券公司 与 2016 年相比无变动 ,但 国泰 君安超越银河证券和广发证 券跃升至第 3 位; 前五 证券公司 大 市场份额 略有上升 至 28.75%,行业地位 较为稳固 。 表 3 2017 年 两融业务前五大证券公司 (单位:亿元, %) 排名 公司名称 融资融券余额 市场份额 排名 公司名称 融资融券余额 市场份额 1 中信证券 566.28 6.03 1 中信证券 650.11 6.34 2 华泰证券 551.43 5.87 2 华泰证券 588.13 5.73 3 广发证券 540.85 5.76 3 国泰君安 580.92 5.66 4 中国银河 529.14 5.63 4 中国银河 570.09 5.56 5 国泰君安 511.99 5.45 5 广发证券 560.03 5.46 合计 2,699.69 28.74 合计 2,949.28 28.75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联合评级整理 股市、债市两重天,业务条线全面的大型投行受单一市场或政策影响有限 , 大 证券公司瓜分 过半 投行 市场,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 得益于 IPO 发行常态化的执行, 2017 年, IPO 发行规模合计 2,304.17 亿元,发行家数 450 家,分别为去年的 1.53 倍和 1.96 倍。但 IPO 发行的良好态势并未能冲抵债市和再融资 新规对投行业务的冲击;受 2017 年以来去杠杆政策和资金成本提高的影响, 2017 年,证券公司各类债券承销金额 4.55 万亿元,同比下降 13.03%;同期,受再融资新规影响,再融资规模仅 1.53 万亿元,同比去年下降 21.88%。基于上述因素,证券公司 111 月实现证券承销业务净收入 443.74 亿元, 距离去年全年收入尚有 240.41亿元的差距,同比下滑明显 。 从投行业务发展特点和集中度来看,业务条线全面的大型投行受单一市场或政策影响有限,如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君安等;而偏科 证券公司 则受影响较大,如中山证券、摩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9 根 华鑫、九州证券等。 2017 年股权承销金额排名前五的 证券公司 中,中信证券稳坐第一名宝座,老牌投行中金公司再次发力由 2016 年的第八名跃升至第二名;前五名 证券公司 市场份额提升至 46.50%,瓜分 过半 市场 。 表 4 20162017 年 股权承销金额前五大证券公司(单位:亿元, %) 2016 年 2017 年 公司名称 承销金额 市场份额 公司名称 承销金额 市场份额 中信证券 2,365.27 11.21 中信证券 2,276.89 12.93 华泰联合 1,495.36 7.09 中金公司 1,779.01 10.10 国信证券 1,403.56 6.65 中信建投 1,672.56 9.49 国泰君安 1,279.61 6.06 国泰君安 1,268.56 7.20 中信建投 1,279.12 6.06 华泰联合 1,194.86 6.78 合计 7,822.92 37.07 合计 8,191.88 46.50 资料来源: wind 咨询,联合评级整理 同期,债券承销金额排名前五的 证券公司 中,德邦证券靠总承销金额 2,672.42 亿元 (其中 资产支持证券 2,499.31 亿元) 由 2016 年的 14 名跃升至第四名,成为今年债券市场的佼佼者;前五大 证券公司 债券市场份额提升至 39.33%;可见,无论股市还是债市,大 证券公司市场地位均进一步巩固。 表 5 20162017 年 债权承销金额前五大证券公司(单位:亿元, %) 2016 年 2017 年 公司名称 承销金额 市场份额 公司名称 承销金额 市场份额 中信建投 4,978.18 9.57 中信证券 5,132.08 11.29 中信证券 3,777.59 7.26 中信建投 3,920.21 8.62 国泰君安 3,688.38 7.09 招商证 券 3,559.39 7.83 招商证券 2,827.93 5.43 德邦证券 2,672.42 5.88 海通证券 2,209.93 4.25 国泰君安 2,597.35 5.71 合计 17,482.01 33.60 合计 17,881.46 39.33 资料来源: wind 资讯,联合评级整理 值得注意的是,证监会新一届发审委自 10 月 17 日亮相以来,坚持从严审核, 截至 在 2017年 底 , 共审核了 91 家 企业 , 52 家通过, 33 家企业被否, 6 家企业的申请被暂缓表决,通过率仅为 57.14%,预计未来将 持续保 持较低的过会率 ,或 对 证券公司 IPO 承销业务产生一定冲击。 另一方面 , IPO“ 堰塞湖 ” 压力正在逐步缓解 , 2017 年, IPO 企业从发行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一年 3 个月左右,较之前需要 3 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 “ 净资本 +流动性” 成 证券 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加之市场环境趋暖,证券公司 亟须 通 过 融资充实资本实力,全行业资本实力有所提升 ; 同时, 行业杠杆水平 小幅上升 ,流动性保持较好水平。 股权融资成为证券公司除留存收益外补充核心净资本的唯一途径 , 证券公司 频繁融资忙“补血” 。 根据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 ,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向“净资本 +流动行业信用风险展望 10 性”方向转变,净资本被区分为核心净资本和附属净资本,只有股权融资才能计入核心净资本,在此背景下, 多家 证券公司 选择通过 IPO、配股、增发等 方式来进行增资扩股。 2017 年以来,财通证券、浙商证券、中原证券 和 中 国银河 证券 4 家证 券公司相继登陆 A股;此外,计划 上市的 证券公司 达到 16 家 ,其中 , 华西证券已过会, 天风证券、中泰证券、国联证券、东莞证券、长城证券、华林证券等 6 家 证券公司 处于正常待审状态 ;另有部分 证券公司 通过再融资方式扩充资本,如东方证券、申万宏源、西部证券、国元证券、华泰 证券等通过配股、定增等方式募集资金。 非上市 证券公司 则主要通过增资来完成资本金的扩充 ,其中, 国盛证券获母公司国盛金控增资 19 亿元 , 万和证券完成第三次增资扩股,注册资本由 10 亿元变更为 15.63 亿元 ;渤海证券注册资本由 64.7 亿元增加至 80.37 亿元。 2017 年,据 不完全统计, 累计已有 20 家证券公司公布或已完成增资计划, 涉及增资额合计 1,166.83亿元。 基于上述因素, 截至 2017 年 11 月末, 129 家证券公司净资产为 1.82 万亿元,净资本为1.55 万亿元,较 2016 年底分别增加 10.98%和 5.44%,资本实 力小幅提升 ,但 受证券行业 震荡 影响,净资产及净资本 增速有所放缓。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对 证券公司 净资本充足程度尤其是核心净资本的规模提出了更加清晰的要求, 净资本成为公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公司亟须通过股权融资,充实资本实力,证券公司资本实力有望继续增加。 图 10 证券公司资本实力情况 (单位: 万亿元 , %) 资料来源: 证券业务协会、券商中国 , 联合评级整理 证券公司 杠杆 水平 略所有上升,行业整体流动性较好 。 在 以净资本和流动性为核心的风控体系下,证券公司 债权 融资需求 也不断 增长 , 行业 财务杠杆水平有所上 升;截至 2017 年11 月末,证券公司自有负债为 3.17 万亿元,较 2016 年末增长 16.97%,自有资产负债率为63.53%,较 2016 年末增长 1.23 个百分点, 财务杠杆倍数为 2.74 倍,较 2016 年底的 2.65 倍小幅增长 。 随着证券市场回暖,证券公司加大自营投资及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带动其资产规模扩大;受此影响,截至 2017年 11月底,证券公司自有资产为 4.99万亿元,较 2016年底增长 14.71%;资产构成以投资类资产、现金类资产、两融类资产以及股票质押资产为主, 行业整体 资产流动性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