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蛹虫草鲜菌 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 文档 -可编辑 报告编制单位: XX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一 八 年一月 2 目 录 第一章 项目概述 . 6 1.1 项目提要 . 6 1.2 可行性研报告编制依据 . 7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8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0 2.1项目建设背景 . 10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11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 16 第三章 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 23 3.1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 23 3.2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6 3.3市场前景分析 . 28 第四章 项目建设单位情况 . 32 第五章 项目地点选择分析 . 33 5.1选址原则 . 33 5.2项目选址 . 33 5.2 资源条件 . 33 第六章 产品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 35 6.1 产品技术方案 . 35 6.2 产品工艺流程 . 36 6.3 主要设备选型方案 . 37 6.4 质量保证体系 . 38 第七章 项目建设方 案 . 40 7.1 建设原则 . 40 7.2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 40 7.3 总平面布置及运输 . 40 7.4 建筑工程方案 . 42 7.5 公用工程设计 . 43 3 第八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45 8.1 建设标准及规范 . 45 8.2 投资估算 . 45 8.3资金筹措 . 46 第九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 排 . 46 9.1 建设工期 . 46 9.2 实施进度安排 . 47 9.3 实施措施 . 47 第十章 环境影响评价 . 50 10.1 设计采用的环保标准 . 50 10.2 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处理措施 . 50 第十一章 组织管理与运行 . 52 11.1 管理原则 . 52 11.2 项目建设期的组织与管理 . 53 11.3 项目运行期的组织与管理 . 53 11.4 劳动定员 . 55 11.5 人员培训 . 55 第十二章 效益分析与风险评价 . 57 12.1 经济效益 . 57 12.2 社会效益分析 . 61 12.3 项目风险分析 . 61 第十三章 消防及职业安全卫生 . 64 13.1 设计依据 . 64 13.2 防雷 . 64 13.3 消防 . 65 13.4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 66 13.5 职业安全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 66 第十四章 节能措施 . 68 14.1 能耗指标 . 68 14.2 节能措施综述 . 68 4 14.3 计量措施 . 70 第十五章 招标方案 . 72 15.1 招标投标的基本原则 . 72 15.2 招标方案 . 72 第十六章 项目结论与建议 . 75 16.1 研究结论 . 75 16.2 问题建议 . 76 附表、附图与附件 . 4 附表、附图 (一)附表 附表 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 2、建筑工程费投资估算表; 附表 3、建筑安装工程费估算表; 附表 4、生产仪器设备购置估算表; 附表 5、工程建设其他费估算表; 附表 6、分年度投资计划表; 附表 7、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8、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附表 9、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附表 10、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10-1、达产年营业收入估算表; 附表 11、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11-1、达产年直 接生产成本估算表; 附表 12、折旧及摊销估算表; 附表 13、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附表 14、资产负债表; 附表 15、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附表 16、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7、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附表 18、项目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表。 5 (二)附图 附图 1、盈亏平衡图; 附图 2、敏感性分析图; 附图 3、项目建设用地规划现状图; 附图 4、项目建设总平面布置图。 6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 蛹虫草鲜菌 规模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1.2建设单位 项目建设单位 : XX公司 单位地址 : XX 市区 法定代表 : 1.1.3建设地点 XX县工业园区 1.1.4建设年限 建设年限为 17 个月 1.1.5建设规模 年生产蛹虫草鲜菌 1500 吨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蛹虫草面 3000吨生产线一条;年生产蛹虫草茶 24 吨生产线一条;虫草萃取生产线一条。 1.1.6主要建设内容 1-8 月:建设蛹虫草鲜菌生产车间 6000 ,冷却塔、水池 100,锅炉房 200 ,办公生活用房 3200(含科技农业观光区 1000),其它深加工建设面积 3000 。建设完工后达到年生产蛹虫草鲜菌 900吨,产值 1800 万元;并申 请“有机食品”认证。 9-12月:完成蛹虫草鲜菌生产车间 3000 ,扩大生产蛹虫草鲜菌 600 吨,增加产值 1200 万元。建设全部完工后年生产蛹虫草鲜菌1500吨,年产值达到 3000 万元。 7 13-16月:投资深加工项目设施设备,启动深加工项目并进行生产。深加工项目设施设备:虫草茶加工生产线 1 套,虫草萃取生产线 1 套,虫草面条生产线 1套。 1.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计划总投资 3944.76 万元,其中 建设投资 3304.76 万元,包括建筑工程投资 1484.00.00 万元,购置生产设备投资 1766.26万元,材料 及安装费 42.5 万元, 工程其他费用 312 万元(含土地使用费 300 万元),预备费 20 万元;流动资金 320 万元。 资金筹措:企业 (融资 )自筹 1.1.8效益分析 两期项目建成投产后,公司每年提供国内外市场蛹虫草新鲜菌1500吨,销售收入 3000万元。扣除成本费用,年平均利税总额 1634.5万元,项目生产期 15 年,固定资产折旧每年 182.7 万元,投资利润率 49.5%,静态投资回收期 2.年。项目建成后,可带动周围乡镇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同时项目新增企业就业人员 120 人,每年劳务支出 250 万元。 1.2 可行 性研报告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及其配套法规;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4、 XX 省“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5、 XX 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6、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十二五”规划; 7、国家发改委、建设部编制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8 8、 XX 彝族傣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关于 2012 现代农业 发展的意见(新政发 2012 17号); 9、 XX 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 展的若干意见 ( 云政发 (2007)21 号) 10、 XX省“十二五”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10项责任目标分工 11、 XX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 12、 2012 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 1.3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数据 备注 1 项目总投资 万元 3944.76 1.1 建设投资 万元 3304.76 1.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3 流动资金 万元 320 1.4 其他资产 万元 2 资金筹措 万元 2.1 项目资本金 万元 2.1.1 自有资金 万元 2.1.2 财政拨款 万元 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资 申请省级财政投资 申请地方配套资金 万元 2.2 项目负债资金 万元 2.3 其他资金 万元 9 3 年均营业收入 万元 4 年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5 年均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6 年均增值税 万 元 7 年均息税前利润( EBIT) 万元 8 年均利润总额 万元 9 年均所得税 万元 10 年均净利润 万元 11 总投资收益率 % 12 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 % 13 贷款偿还期 借款人贷款综合偿还期 年 14 项目投资税前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 财务净现值 ( Ic= 8% ) 万元 全部投资回收期 年 15 项目投资税后指标 财务内部收益率 % 财务净现值 ( Ic= 8% ) 万元 全部投资回收期 年 16 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 % 17 盈亏平衡点 生产能力利用率 % 10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食用菌业是我国传统产业,长期以来,食用菌生产是在农村千家万户小规模地进行生产,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的食用菌生产方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工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连续化、周年均衡供应要求,效益日益下降。 20 世纪 初,在我国食用菌产业主要是农民家庭式的小生产,科技含量低,规模小、利润少。农民种菇一般不将用工计入成本,他们种菇所谓“赚钱”,不过是自己给自己打工,收回自己应得的工钱而已。与荷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显然我国菇类生产的工业化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商品质量及经济效益要低几倍。 近几年,工厂化生产企业在我国雨后春笋般出现,特别是在我国加入 WTO 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发达国家设置新的贸易壁垒(如农残控制),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小农粗放式生产模式受到严重挑战。相关专家指出,过去“我国食用菌生产量的迅速增加是靠扩 大生产地区与栽培单位来实现的”。现在“我国食用菌生产必须尽快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换,核心是适度扩大一个经济独立核算单位的生产模”。 因此,提高食用菌产业的生产效益,实现食用菌生产的工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连续化生产,实现产品的周年均衡供应是必由之路。 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最具现代农业特征的产业化生产方式。 它属于“工厂化农业”范畴,与设施农业在概念上没有根本性的不同,它所代表的是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主要指利用现代工业技术控制温度、湿度、空气、光照、酸碱度等生产要 11 素,使食用菌菌丝体和子 实体生长于人工可近期环境,从而实现食用菌生产周年化。这是一种利用现代工业技术装备食用菌产业,在可控环境条件下,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实现集成高效及可持续发展的现代食用菌生产与管理体系。从而 实现食用菌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周年化生产。 蛹虫草菌工厂化生产是现代农业科学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强势结合,它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的基础,运用现代工业技术手段,生成了一种复合的生产体系。蛹虫草菌工厂化生产通过人工控制的环境设施系统,克服自然环境的限制因素,营建一个适应采用高密度、立体化栽培环境,合理增加投入,提高产出水平,实 现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发展路子。 我国尚无现代工厂化蛹虫草生产龙头企业,缺乏龙头带动机制,规模生产品牌优势难以形成,整体产业效益不明显。该项目实施的“有机食品”蛹虫草菌工厂化周年栽培,顺应产业和市场发展要求和趋势,符合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在 XX 市 XX 建立工厂化生态蛹虫草菌生产基地,对我市乃至我省农业结构调整,树立广大农民的现代农业观念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 XX生源科贸有限公司致力于食用菌工厂化栽培产业的发展,公司以工厂化生产蛹虫草菌为依托,主打“玉虫”牌注册商标,大力推行优质、有机、环保的蛹虫草系列产品, 进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将公司建成全国蛹虫草工厂化、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提高蛹虫草生产技术含量与生产水平,拓展深化虫草面、虫草茶、虫草酒等产品加工,带动产业增收、农业增效,特提出本项目。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是 经济发展与消费需求的 必然趋势 12 现代工业化的技术装备和生产组织管理方式应用于食用菌生产是食用菌工厂化最显著的特征。首先,食用菌工厂的设施装备体现了现代工业技术或产品的集成。其次是工业化的生产手段,使食用菌生产有了固定的生产车间(接菌室、养菌室等)成品加工车间、生产设施和 工具装备。三是采用工业化的生产过程,每个生产单元都有生产计划、生产工艺、生产和产品技术标准,按工业化作业流程组织生产。四是工业化的组织与管理方式,在单个生产企业内部有产、供、销系统和独立的成本核算制度。 食用菌工厂化用现代技术和工业化生产手段,使食用菌产品实现了工厂化连续作业,周年生产,通过可控条件下食用菌的高产高效,满足社会对优质绿色有机食用菌产品的需求,促使农业和农民增产增收,进而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质量和生活水平。 与传统食用菌生产相比, 食用菌工厂化 生产消除了家庭作坊式小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束缚,生产的目的不是为满足自身或农贸市场的需求,而是为满足社会对高品质食用菌产品的需求,这种需求的满足程度是以企业收益和市场来衡量的。因此,食用菌工厂化的建设与发展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生产的持续性、高效性和商品化。目前,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优质、高效、无污染的食用菌产品进入流通领域并已经形成空前的高端消费市场。近几年,一些有远见的大中型工商企业家也纷纷看好能够为其带来利益的食用菌工厂化产业投资驻足,工商企业的加盟,使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更赋予了商品化的内涵。 与传统生产狭窄的产中活动相比,食用菌工厂化是产前、产中、产后连接配套的生产体系,这种连接不仅体现在从事 食用菌 生产企业的内部,而且体现在其生产经营活动中与社会各相关方面所建立 13 的广泛联系上,随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围绕食用菌工帮化产业的社会专业分工也越来越明晰,带动了一批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逐步形成与食用菌工厂化关联配套的产业群体和社会性的服务体系,如机械加工业、 设施结构制造业、制冷业、灭菌消毒、冷链运输、服务业等。可以说,食用菌工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的农业产业,在融入社会化大生产的体系中,必将冲击传统的小生产,使食用菌生产方式向现代化迈进。 食用菌工厂化突出了对不良环境条件的控制能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持续大幅度地提高单位面积的食用菌产出量,节省土地资源、节省水资源和提高农林副产品等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率,通过可控条件的生产,减少自然灾害和劣质环境对食用菌产业的破坏及影响,使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多的产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由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与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产品的品质、质量优于一般性常规产品,可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食品,不仅满足城乡居民对食用菌产品的市场需求,也为生产者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农民、社会收入和积累,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达到和谐统一。 食用菌工厂化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现代化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种带根本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客观地讲,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总体水平不高,设施的应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厂家还尚未真正达到工厂化的生产程度,尤其在生产过程的科学化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工厂化 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随着世界知识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食用菌工厂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食用菌工厂化的前景十分广阔。随着食用菌工厂化建设的发展, 食 14 用菌产业 将在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产业革命的进程中,在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民生活方式的革命性进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2.2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有利于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XX 的食用菌资源开发主要以采集野生资源为主 , 对经济价值较大的菌种未能做到人工栽培 , 更谈不上对这些菌类进行深入开发 ; 另 一方面 , 目前的食用菌产品主要以鲜菌、清水、冻干菌、干品和盐渍菌为主 , 缺乏深层次加工产品 , 附加值不高。对具有药用价值或其它经济价值的菌种更缺乏深入而全面的开发 , 这极大地浪费了XX丰富的食用菌资源。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不相协调, XX食用菌资源的开发以采集野生食用菌为主 , 而且这种采集以自发为主 , 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 , 野生食用菌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得不到有效的保护 , 资源有面临枯竭的危险。 食用菌产业工厂化是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它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有着本质的不同,它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现代综合技术高度集成的基 础之上,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支撑。从产业全程看,首先是设施技术应用,包括结构材料、覆盖新材料技术、生产环境自动化控制技术、传感监测技术、计算机管理技术等。其次是菌种育种工程技术,包括育种技术、组培快繁、孢子分离、脱毒技术、种子加工及配套设施技术等。三是种植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工艺技术、培养基配置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节水使用及配套设施技术、追加施肥技术、大中小型农机具加工生产技术等。四是采后加工技术,包括采摘技术、质量检测技术、冷藏技术、加工包装及配套设施技术、运输技术等。 食用菌工厂化涉及多领域 、多学科、多行业,是一项宏大的 15 系统工程。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支撑着食用菌工厂化产业的建设与发展,使其成为代表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充满生机和活力。 为追求高效的利润,企业不吝惜资金投入,对新技术进行 研发,对具有药用价值或其它经济价值的菌种作深入而全面的开发 , 对XX的野生食用菌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得到有效的保护 ,企业采取现代科学管理手段,力求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商品的市场占有率,实现规模经济,获取经济利益,同时向国际市场拓展。 2.2.3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有利 于 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从 XX全省来看,食用菌分布广、种类多、品质优、采集期长,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经过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及广大食用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十三五 ”期间全省食用菌商品量 16.225万吨,产值 50.72 亿元,出口 3.31 万吨, 创汇 3.26亿美元,商品量、产值、出口量和创汇分别年均增长 37.7、 25.4、20.4、 18.3。目前,我省野生食用菌出口创汇稳居全国第一位,是继烟草之后我省第二大出口农产品。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农业结构调整的新亮点,一些地方农民现金收入的重要 来源,成为贫困山区农民脱贫的一条新路子。 食用菌工厂化的建设与发展体现了现代化农业相对于传统农业的一种带根本性的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与进步。客观地讲,我国食用菌工厂化的总体水平不高,设施的应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很多厂家还尚未真正达到工厂化的生产程度,尤其在生产过程的科学化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工厂化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食用菌企业在采后加工,包括采摘、质量检测、冷藏、加工包装及配套设施、 16 运输等环节需要 新增企业就业人员,新产品的开发及深层次加工产品 ,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可带动周围乡镇栽培食用菌的发展及人员就业,有 利于 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有利于推进 XX 县乃至 XX 市 食用菌工厂化的建设, 蛹虫草是目前我们国家具有食用价值又有医药深加工价值的优良菌种。本项目的实施将影响 XX 市生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带动关联深加工项目的发展,产品符合市场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同时,公司开拓市场,努力发展壮大成为生态菌业龙头大企业,发挥龙头作用,推动生态菌业新发展,形成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项目建设十分必要。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3.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 规划 近 10多年来,中国食用菌产业在农村发展解决农民增收和动植物生产废弃物再利用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并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食用菌产业以生态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在调整种植结构、深化废弃物利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程、促进农民增收、改善膳食结构、引领健康、出口创汇等领域均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推动和加快 食用菌产业 的发展,国家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及标准。国务院国发 2012 10 号文件、 XX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食用菌产业升级发展的若干意见 云政发(2007)21 号、 XX 省“十二五” 食用菌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10项责任目标分工、 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 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龙头企业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对 食用菌产业 的稳定发展将发 17 挥重大的作用。 2.3.2项目产业发展比较优势明显 食用菌产业以动植物的废弃物为原料,进行食用菌产品生产。其生产过程成本低、周期短、效益高 (高生物转化率、低蒸腾效 率 ),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据新农村商报报道,每公顷耕地用于生产食用菌,其净产值可以达到 42 75万元,是同等面积大棚西红柿的 3.8倍、棉花的 29.4倍、玉米的 53.8倍、小麦的 67.1倍。对东北 3省单季农业生产,可以实现温室周年生产和露地双季生产 (如黑木耳 ),提高复种指数。 据 2011年中国食用菌协会对全国 26个省、自治区、直辖 市统计, 2O09年全国食用菌产量已达 2020.6万 t,比 2008年 增长 10.6 ;总产值达 1103.3亿元,比 2008年增长 27.6近 9年中国食用菌产量从 2000年的 663 7万 t,实现平均每年增产 126万 t,增长率达到 18.97 。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 2010年全国有食用菌产值亿元县 189个,食用菌生产县 500多个,而且还呈现增长的势头。以上数据表明,中国食用菌产业正在步入快速发展时期,随着食用菌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的完善,及其对产业支持后效作用的发挥,中国的食用菌产业将会在规模、效益、产量、品质等方面呈现增量发展趋势。 2.3.3项目资源优势及市场容量巨大 XX省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XX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具有复杂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多种多样的森林类型和土壤种类,拥有丰富的食用菌种质资源,几乎全国以至全世界大多数的食用菌种类,都可能在 XX找到适宜的生长环境, XX是世界食用菌物种多样性极为显著的地区。据不完 全统计,全世界食用菌种类约有 2000余 18 种,中国已知的食用菌种类大约有 978种, XX省大约有 882种,约占世界食用菌种类的 44.05%以上,占中国食用菌种类 90.08%,如此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是大自然恩赐的宝贵财富。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丰富资源,大力开拓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加入 WTO以后,国内许多产业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而食用菌产业却揭开国际间屏障,带来了进入欧美国际大市场的机会 . XX要有针对性、有地区性地开拓食用菌国际市场,德国、美国是世界双孢菇最大的消费市场,仅德国市场 每年大约有百分之22的食用菌罐头从中国进口。意大利市场每年需美味牛肝菌干品3 千多吨,盐制品 1.5 万吨,日本市场是香菇、松茸、木耳的最大消费市场,每年从中国进口 2 万多吨。因此, XX要积极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食用菌科研院所和企业走出国门,开拓西欧、北美、日本、东南亚等市场,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也要结合 XX的旅游业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在昆明等地建立规模较大的食用菌专业市场,形成科、工、贸、产、供、销一条龙的贸易渠道,扩大国内外贸易。 经过全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及广大食用菌从业人员的共同努力,“ 十三五 ”期间 XX省食用菌 商品量 16.225 万吨,产值 50.72 亿元,出口 3.31 万吨, 创汇 3.26亿美元,商品量均增长 37.7、 25.4、20.4、 1、产值、出口量和创汇分别年 8.3。目前,我省野生食用菌出口创汇稳居全国第一位,是继烟草之后我省第二大出口农产品。 对于食用菌种质资源较为丰富,食用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 XX 来说,大力发展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是符合 XX 省省情和适合国民素质的一项长期而稳定的产业,是调整农业产业化 19 结构,优化 XX 生态农业、创汇农业经济,使山区彻底脱贫致富全面奔小康的必由之路,应以发展花卉产业的决心 和魄力来发展食用菌产业,把食用菌作为建设绿色经济大省的重要内容之一,促进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把 XX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食用菌大型商品基地,让食用菌产业真正成为 XX 省与旅游业并驾齐驱,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支柱产业。 2.3.4项目建设符合 XX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 发展方向 XX 食用菌产业促进高原特色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一、XX食用菌产业是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优势产业。食用菌生态环保、安全优质,被人们看作是天然、营养、保健、调节机体免疫力的健康食品,被称为“食品的顶峰”。同时 XX食用菌的消费量每年以 58的速 度递增,市场前景广阔。据不完全估算,在同面积的土地上,种植食用菌的经济效益是蔬菜和粮食的 3-12 倍。因此食用菌产业是XX发展高原特色和发展循环经济中经济效益比较高的产业。二、 XX食用菌产业是高原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的理想产业。食用菌具有生长繁殖速度快、生物学效率高的特点。 1hm2 标准化菇房若工厂化周年栽培双孢蘑菇一年可生产 22t 蛋白质 ,按现在每公斤 12 元的市场价计算,每公顷的价值约为 25 万元;而多数农作物每年的蛋白质产量仅为 l 2t/hm2。由此可见种植食用菌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近几年 XX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实践证 明,食用菌产业的主要原料是农林牧业副产品,同时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生态优势、空间优势、资源优势、时间优势,使科学技术在农业上得到了具体应用。同时食用菌产业具有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特点,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理想产业。三、 XX食用菌产业是促进高原特色农业增收的产业。随着 XX 农业结构调整 20 的推进,食用菌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种植业方面,食用菌产品已成为仅次于云烟、云糖、云茶、云胶、云菜、云花的产品。 2011 年, XX农产品出口额超过 15 亿美元,而 XX 食用菌产品的出 口额达到 1.4346 亿美元,名列 XX 农产品出口的前茅,是农业增收的主要增长点,是 XX 的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现代农业,尤其是为 XX 的高原特色农业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按照XX 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十二五”目标,食用菌产业将会成为 XX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据不完全统计XX省从事食用菌及其相关产业的人员超过 500万。食用菌产业已发展成与种植业、养殖业并重的农村三大产业之一。 食用菌产业有利于高原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 XX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 XX 始终坚持生态立 省、环境优先,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健康持续的要求,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高度重视与巨大决心,充分表明了 XX 未来发展将更加重视节能减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切实实现了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及可持续发展。二、发展食用菌产业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食用菌产业使各种廉价农林副产物及加工 下脚料得到开发、利用。食用菌产品能够将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等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高蛋白、低脂肪的新型食品。在收获食用菌产品后剩余的菌渣,含有菌体蛋白和小分子有机物,是优质生物饲料和有机肥。其还田可培肥地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为食用菌生产积累更多的 21 原材料,是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一环。食用菌生产创立了利用农林牧下脚料及加工副产物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