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I目 录第一章 总 论. 11.1 概述.11.2 编制目的. 11.3 编制依据. 21.4 评价工作分级与评价范围.61.5 评价工作重点、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81.6 评价工作程序.12第二章 工程分析. 142.1 企业现状. 142.2 扩建项目概况.262.3 扩建项目工程分析.352.4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592.5 产业政策符合性、规划符合性及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61第三章 厂区周围环境概况.663.1 自然环境. 663.2 社会环境简况.72第四章 施工期影响评价.734.1 已建项目回顾.734.2 施工期噪声影响评价.744.3 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754.4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764.5 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措施.774.6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分析.77第五章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795.1 评价区污染气象特征.79II5.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825.3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及评价.855.4 小结. 89第六章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影响评价. 906.1 地表水环境概况.906.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906.3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936.4 地下水环境概况及影响分析.946.5 小结. 95第七章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967.1 固体废物种类.967.2 固体废物的收集与清运措施.967.3 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分析.97第八章 生态现状及影响评价.988.1 评价区生态环境现状.988.2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998.3 生态保护措施.100第九章 声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1019.1 声环境现状调查.1019.2 声环境影响预测.1029.3 小结. 105第十章 环境风险评价.10710.1 环境风险评价.10710.2 源项分析.11110.3 后果计算. 11210.5 风险防范措施. 11310.6 事故应急预案. 11410.7 事故风险预防管理制度.114III10.8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1510.9 环境风险应急预案.117第十一章 公众参与. 11811.1 公众参与方式及有关信息发布.11811.2 公众参与调查表统计.12411.3 评述.125第十二章 污染防治措施及经济技术论证.12612.1 水污染防治措施.12612.2 废气污染物治理.12912.3 固体废物处置.13012.4 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及环保投资估算. 13012.5 环保设施验收.131第十三章 清洁生产与污染物排放总量.13313.1 清洁生产评述.13313.2 污染物排放总量统计.13513.3 本项目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建议值.136第十四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3714.1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3714.2 小结. 139第十五章 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14015.1 环境管理. 14015.2 施工期环境监理.14115.3 环境与污染源监测.142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14416.1 结论. 14416.2 建议. 148IV附件目录:1.清镇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清经信技改备案(2013)12号关于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制药综合生产车间二期扩建项目备案的批复,2013.4.11;. (1)2.贵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制药综合生产车间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2013.7.29;. . (3)3.清镇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清环综字(2013)第55号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制药综合生产车间二期扩建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2013.7;.(5)4.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黔环监报2005第125号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GMP技改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2005.11;. (12)5.清镇市环境佑护监测站清环综字2013(16)号建软袋大输液车间、生产线及配套辅助设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013.2.27;. (16)6.清镇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水质监测报告单(排污申报监测),2013.2.21. (22)7.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合同(ZJHB20121122). . (24)8.贵州省排放污染物许可证(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 (25)9.省环保厅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准保护区建设项目征求意见表. (27)10.公众参与(团体及个人)调查对象详情一览表.(29)11.附表1 项目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33)12.附表2项目环保设施投资估算一览表. (34)14.附表3 项目环保设施验收清单. (34)15.附表4 施工期环境工程监理一览表. .(35)16.委托书. . . . . . . . . . . .(36)1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 (37)1第一章 总 论1.1 概述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始建于1996年,厂址位于贵阳市清镇市医药工业园,距清镇市区2km,交通方便,环境优美。整个生产厂区占地面积24230m2,建筑面积5200m2,道路及广场面积约7600m2,厂区绿化面积约9180 m2。建有符合GMP规范要求的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小容量注射剂、酊剂生产线,并完整配套了生产、检验和辅助设施和设备。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生产线于2003年通过GMP认证,2008年通过GMP复认证;小容量注射剂生产线于2005年通过GMP认证。公司拥有三家制药生产企业和一个药品流通企业,产品品种有140多个,其中国家基本用药46个。目前,公司软袋(大输液)、口服液、膜剂等生产线已经完成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为进一步扩大生产,公司拟进行二期建设,内容包括新建的中药饮片、中药浸膏、多功能化药原料药合成三条生产线。项目经清镇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清经信技改备案(2013)12号关于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制药综合生产车间二期扩建项目备案的批复同意备案。为确保扩建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务院(1998)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规定,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委托贵州大学承担本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评价单位根据国家有关的环保法规和技术政策,在现场踏勘、调研及资料收集的基础上编制了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制药综合生产车间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经技术评估后作为本项目环保审批和环境管理的依据。1.2 编制目的通过实地调查和现状监测,了解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状况和企业原有污染情况及存在的环境问题;通过公众参与调查和公示,了解公众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分析项目建设实施后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排污2方式,预测扩建项目建设带来的环境影响;按“以新带老”要求提出避免和减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对策措施,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并作出明确结论。1.3 编制依据1.3.1 任务依据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制药综合生产车间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委托书,2013.7.11。1.3.2 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1;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2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10.2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5.1.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8.2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10.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1.1;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2.29;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1.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1997.11.1;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11.24。1.3.3 部门规章 国务院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1.12;国务院国发(2000)38号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0.11;3 国函(1998)5号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1998.1.12; 国务院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2006.8.6; 国务院国发(2005)3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2005.7.2; 国务院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3; 国务院国发(2012)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2.1.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1.6.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2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有关条款的决定,2013.5.1;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4号关于西部大开发中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若干意见,2001.1.8;国家环保局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办法,1991.2.2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方法,2006.2.14; 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1)19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2001.2.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 77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2012.7.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环发2012 98号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2012.8.7;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第18号制药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2.3.7;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公告(2012)第51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2012.8.15;国家环保部办公厅环办(2008)70号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2008.9.1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99号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1.12.17;(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1号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08.6.6。1.3.4 地方法规及文件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2009.3.26;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199422号,1994.4.18; 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发200637号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6.1.15; 贵州省政府办公厅黔府办发201222号转发省国土资源厅省农委贵州省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利用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2012.9.1; 贵州省环境保护局贵州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报告,2001.12。贵州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1.29; 贵阳市人民政府筑府发(1998)37号贵阳市空气环境功能区划1998.11.25; 贵阳市人民政府筑府发(1996)37号贵阳市地面水域水环境功能划类规定1996.10.28; 贵阳市人民政府令第73号贵阳市饮用水源环境保护办法52000.1.5; 贵阳市人民政府筑发(2007)38号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2005.11.1;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7.10.9;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清府办发2011168号(关于印发清镇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运行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贵州省红枫湖百花湖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2010.3.31。1.3.5 技术依据HJ 2.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2011.9.1;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2009.4.1;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1993.9.18;HJ610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2011.9.26;HJ 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2010.4.1;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2011.9.1;HJ611-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制药建设项目,2011.6.1;HJ/T 1922006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2006.3.9; 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2004.12.11;GB50434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2008.7.1;GB50433200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008.7.1。1.3.6相关文件 清镇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清经信技改备案(2013)12号关于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制药综合生产车间二期扩建项目备案的批复,2013.4.11;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综合生产车间二期扩建项目可行性报告,2013.4.19; 清镇市环境保护监测站清环综字(2013)第55号贵州圣济堂6制药有限公司制药综合生产车间二期扩建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2013.7; 贵州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黔环监报2005第125号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GMP技改工程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2005.11; 清镇市环境佑护监测站清环综字2013(16)号建软袋大输液车间、生产线及配套辅助设施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2013.2.27; 贵阳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贵州圣济堂制药有限公司制药综合生产车间二期扩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复函,2013.7.29。1.4 评价工作分级与评价范围1.4.1 评价工作分级 根据本项目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项目所在地地形及环境功能区划,本项目大气污染物本项目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原化药原料合成车间大气污染主要为化学合成单元工艺废气、萃取等工序无组织挥发的有机溶剂废气等,按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估算评价等级,计算结果见表11。采用HJ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推荐估算模式Screen3,计算其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及地面浓度达标限值10%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D10%。计算公式如下:Pi=Ci/Coi100%式中:Pi 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Ci最大地面浓度,mg/m3;Coi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计算参数、选项及计算结果见表51及表52。按HJ 2.2200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对颗粒物、SO2进行Pi和D10%的计算,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见表11。7表11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表污染源 下风向最大浓度Ci(mg/m3) 最大浓度距源中心下风向距离D(m) 最大浓度占标率HCl 0.00266 186 5.29%非甲烷总烃 0.02884 186 1.44%SO2 0.001596 186 0.32%丙酮 0.007447 186 0.93%NH3 0.002554 186 1.28%甲苯 0.005853 186 0.98%表11可知, HCl、非甲烷总烃、SO2、丙酮、NH3、甲苯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Pi为5.29%、1.44%、0.32%、0.93%、1.28%和0.98%,均小于10%。因此,本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 本建设项目的废水汇集到中和调节池,进入沉淀池,后进入厂区污水处理站经厌氧水解酸化+接触氧化+脱色处理达标后经医药园区污水管网进入城市排水管网进入清镇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扩建项目废水排放量53.1m3/ d,废水水质的复杂程度属中等,事故性生产废水、生活污水排放最终受纳水体为东门桥河,东门桥属小型河流,地表水环境功能达到类水体。按HJ/T2.39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本次地表水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本项目属类项目,包气带防渗性能弱,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属易污染,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属较敏感,污水排放量小,水质复杂程度简单,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 根据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项目所处的声环境功能区为GB3096规定的2类区,建设项目建设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受影响人数变化不大,确定声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 根据HJ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占地面积小于2km2,所处地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为一般区域,生态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评价。根据HJ/T1692004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根据本项目的工程分析,本项目使用各类化学品物质种类较多,但使用量和贮8存量均小于临界值,且本项目位于医药园区,周围无居民,属于非敏感地区,判定本工程环境风险评价按二级评价。1.4.2 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状况,结合场地周围环境特点,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表12。1.4.3 评价因子 表12 评价范围表序号 环境要素 评 价 范 围1 空气环境 以车间排气筒为中心,5km5km区域2 地表水 项目所在地下沟坝上游500m至老马河下游5320m共6120m河段3 声环境 施工区域及项目边界外延200m4 生态环境 以项目场址为主,外延500m范围内根据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的特征、影响因素及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确定该项目的评价因子见表13。表13 评价因子环境要素 现状评价因子 预测评价因子环境空气 SO2、TSP、NO2 NH3、HCl、SO2、丙酮、甲苯、非甲烷总烃地表水 pH、SS、COD、BOD5、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总磷、石油类、挥发酚 COD、NH3-N、总磷固体废物 生产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生产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噪声 等效连续A声级 等效连续A声级生态环境 农田、植被、水土流失 农田、植被、水土流失1.5 评价工作重点、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1.5.1 评价工作重点工程分析污染防治措施环境风险评价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分析清洁生产1.5.2 环境保护目标 见表14及图11。9图1-1 保护目标图101.5.3 评价标准环境质量标准见表15。污染物排放标准见表16。 表14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编号 环境要素 保护对象 规模 距场界位置 保护目的方位 距离1 环境空气、声环境 安康制药 NNW 10m GB3095-2012 二级GB3096-2008 2类舒美达制药厂 E 20m天使医疗 E 150m毛栗山村 (15 户、60人) SE 180m联合能源 SSE 40m科伦制药 S 40m科晖制药 SSW 40m联塑公司 SSW 40m湘商工贸 SSW 190m英利药业 W 10m梁家寨村 (35户、140人) NWW 60300m2 水环境 下沟坝河 S 30m GB38382002III类红枫湖 SW 8000m GB38382002III类老马河 W 4000m GB38382002III类东门河 SW 1800m GB38382002III类3 景观 贵黄高速公路 S 250 m 景观102省道 S 240 m4 生态环境 场地周边生态环境 周边 500m 范围内 生态环境11表15 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要素 标准号 标准名称 功能区划 项目 取值时间 标准值单位 数值环境空气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二级 TSP 日平均 g/m3 50岁 7 7.5%文化程度 小学 25 23.4%初中 60 56.1%高中 3 2.8%中专 10 9.3%大专 3 2.8%本科 6 5.6%15.9%的公众认为本工厂原有生产线存在大气污染,52.3%的公众认为本工厂原有生产线存在水污染,28.9%的公众认为本工厂原有生产线存在噪声污染,16.8%的公众认为本工厂原有生产线存在固废污染,21.5%的公众表示不知道。25.2%的公众认为本项目运营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大气污染物,56.1%的公众认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为水污染,19.6%的公众认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噪声,13.1%的公众认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素为固废,17.7%的公众表示不知道。23.4%的公众认为本项目运营后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没有污染影响,63.5%认为有些污染影响,5.6%认为严重污染影响,7.5%的公众表示不知道。76.6%的公众认为本项目建成营运后采取的环保措施是可行的,5.6%认为不可行,17.8%的公众表示不知道。90.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