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返回 相关 举报
XX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XX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XX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XX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XX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Word 文档 -可编辑  XX市排水设计院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咨询资质证书彩色复印件)   (工程设计资质证书彩色复印件)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项目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黑龙江省富锦市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编制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XX 市排水设计院  主管行政负责人:  主管总工程师:  主办部门负责人:  主办部门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主要专业负责人及参加人员  专业  专业负责人  主要参与人员  环境问题分析    总平面布置    环境工程    水利工程    生态景观    道路桥梁    建筑结构    给水排水    概预算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I 目录  第 1 章  总论 . 1 1.1 项目 概述  . 1 1.1.1 项目名称  . 1 1.1.2 项目单位  . 1 1.1.3 项目背景  . 1 1.1.4 项目功能定位与目标  . 2 1.2 研究依据、原则、过程及分工  . 2 1.2.1 主要研究依据  . 2 1.2.3 研究分工  . 4 1.2.4 研究原则  . 4 第 2 章  流域概况  . 5 2.1 自然环境概况  . 5 2.1.1 地理位置  . 5 2.1.2 气候条件  . 5 2.1.3 水文  . 6 2.1.4 地形地貌  . 7 2.1.5 土壤特征  . 7 2.2 社会经济状况  . 7 2.2.1 人口  . 7 2.2.2 经济  . 8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II 2.2.3 土地利用  . 8 第 3 章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  . 9 3.1 流域污染负荷调查  . 9 3.2 流域水环境污染概况  . 9 3.3 工程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 9 第 4 章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1 4.1 项目建设必要性  . 11 4.2 项目实施可行性  . 12 第 5 章  总 体方案与平面布局  . 13 5.1 工程选址  . 13 5.2 工程目标  . 13 5.3 工程内容与规模  . 13 第 6 章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 15 6.1 设计思路  . 15 6.2 工程范围  . 15 6.3 工程目标  . 16 6.4 工艺比选  . 16 6.4.1 传统生物处理工艺  . 17 6.4.2 生态处理工 艺  . 20 6.4.3 工艺比选结果  . 23 6.5 工艺设计  . 24 6.5.1 示范区一  . 24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III 6.5.2 示范区二  . 29 6.5.3 平面设计  . 32 6.5.4 高程设计  . 33 6.5.5 工程规模与概算  . 34 6.5.6 工程效益  . 36 第 7 章  环保、节能、安全与水土保持  . 37 7.1 环境保护  . 37 7.1.1 主要分析依据  . 37 7.1.2 施工中的环境问题  . 37 7.1.3 环境保护措施  . 38 7.2 节能  . 39 7.2.1 主要分析依据  . 39 7.2.2 节能措施  . 40 7.2.3 项目主要工艺的节能减排分析  . 40 7.2.4 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节能减排分析  . 41 7.2.5 项目节能减排效果分析  . 42 7.3 安全  . 42 7.4 水土保持  . 43 7.4.1 临时挡土(石)工程  . 44 7.4.2 临时植物防护措施  . 45 7.4.3 其他的临时防护措施  . 45 第 8 章  项目实施  . 46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IV 8.1 项目施工  . 46 8.1.1 总体施工方案  . 46 8.1.2 施工期影响分析  . 47 8.1.3 施工进度安排  . 47 8.2 项目招标  . 47 第 9 章  工程运行管理与监测  . 49 9.1 运行管理机构  . 49 9.2 运行管理方案  . 49 9.2.1 生态沟渠的运行和管理  . 49 9.2.2 人工湿地的运行和管理  . 49 9.2.3 水生植物的管理  . 50 9.2.4 防冻和保温维护  . 51 9.3 工程监测  . 51 第 10 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 53 10.1 投资估算  . 53 10.1.1 编制依据和说明  . 53 10.2 资金筹措  . 54 第 11 章  工程效益分析  . 61 11.1 环境效益分析  . 61 11.2 社会效益分析  . 61 11.3 经济效益分析  . 61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1 章  总论  1 第 1 章  总论  1.1 项目概述  1.1.1 项目名称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1.1.2 项目单位  北京林业大学。  富锦市沿江湿地自然保护区 管理局 。  1.1.3 项目背景  “十一五”期间,由于 XX 江流域水污染控制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目前流域水污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遏制,流域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据 2013 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XX 江流域 42 个国控监测断面中, -、 -和劣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占 55.7%、 38.6%和 5.7%。部分监测断面未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因此仍需进一步 对河流与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治理和修复。  富锦市是全省耕地面积最大的产粮大市,大量的化肥、农药会随沿江灌溉农田退水排入江内;与此同时,沿江地段分布着大量居民区,人员的密集活动所产生的城市散排污水也会排入 XX 江。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不仅会对 XX 江中的水生生物构成威胁,也会对沿江湿地的植物、微生物产生直接的毒杀作用,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为保障 XX 江富锦段水质达标和生态功能的恢复,对农业面源污水和城市散排污水的阻断和净化势在必行。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1 章  总论  2 本工程为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 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面源污染阻断及水体修复关键技术与示范”的示范工程之一,旨在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完成水专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同时为 XX 江下游沿江湿地的恢复与保护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借鉴。  1.1.4 项目功能定位与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功能定位是 XX 江富锦段水体生态修复示范工程。主要工程目标是对富锦市面源污染中的污染物质采取原位削减和中间阻断,改善流域的水质和环境现状,形成流域治理的示范效果。  1.2 研究依据、原则、过程及分工  1.2.1 主要研究依据  1.2.1.1 依据文件  ( 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 环境保护的决定;  ( 2)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 3)周生贤在“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暨 XX 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题会议”上的讲话;  ( 4)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 的实施意见;  ( 5) XX 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编制大纲;  ( 6)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 7)黑龙江省富锦市“十二五”发展规划。  ( 8) XX 江下游沿江湿地生态功能与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集成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1 章  总论  3 与综合示范课题“面源污染阻断及水体修复关键技术与示范” 子课题实施方案。  ( 9)课题合同。  1.2.1.2 基础资料  ( 1) 2009 年富锦市统计年鉴;  ( 2) 2010 年富锦市统计年鉴;  ( 3) 2011 年富锦市统计年鉴;  ( 4) 2012 年富锦市城市水域功能区达标率监测结果表(富锦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 5) 2013 年富锦市城市水域功能区达标率监测结果表(富锦市环境保护监测站)。  1.2.1.3 主要参考规范、标准  (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918-2002);  ( 3)防洪标准( GB50201-94);  ( 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导则( 2009);  ( 5)人工湿地处理技术指南( 2010);  ( 6)城市污水土地处理利用设计手册( 1990);  ( 7)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 CJJ/T54-93);  ( 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  ( 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 10)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50335-2002);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1 章  总论  4 ( 1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191-2008);  ( 12)水利水电 工程边坡设计规范( SL386-2007);  ( 13)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2013);  ( 1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50069-2002);  1.2.3 研究分工  可行性研究报告由双方共同完成。 其中, XX 市排水设计院负责工程设计,北京林业大学主要负责工程工艺参数。  1.2.4 研究原则  ( 1)工程设计要与 XX 江流域、富锦市相关规划具有一致性;  ( 2)设计充分考虑工程的可实施性;  ( 3)因地制宜,工程设计应依据 XX 江富锦段的地形地势、经济条件和污染源特征进行;  ( 4)设计着 眼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特别是环境功能;  ( 5)注重系统的经济性、适用性及稳定性;  ( 6)注重景观效果,并与周围的景观相协调;  ( 7)尽可能体现本工程的示范效果。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2 章  流域概况  5 第 2 章  流域概况  2.1 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 XX 江下游南岸。东经 13125至 13326,北纬 4645至 4745至 4737之间,周边与7 市县相毗邻。西与集贤县、桦川县毗连;东与饶河县、同江市为邻;南起七星河,与绥滨县隔江相望。是三江平原几何中心。全境东西180 公里,南北 92 公里,幅员总面积 8227.163 平方公里,占黑龙江省土地面积的 1.8%,占佳木斯地区总面积的 25%,在佳木斯地区位居第一。  2.1.2 气候条件  富锦市属温和半湿润农业气候区,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特点。四季分明,春季风力大,蒸发大于降水;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秋季降温快,冬季漫长,寒冷、干燥。  (一)气温  富锦 30 年整编气象资料( 1981-2010 年)年平均气温 3.4,最冷月平均气温 -19.0,最热月平均气温 22.2,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 -37.8。年平均降水量 512.3 毫米,其中 5-9月降水量 404.1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79%。年平均相对湿度 68%。近 10 年来,年平均日照 2400 小时。年平均蒸发量 1141.0 毫米。稳定通过 10积温为 2724.3,无霜期在 136-188 天。主要气象灾害有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2 章  流域概况  6 低温冷害、霜冻、干旱、洪涝、人风、冰雹等。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下线、第三积温带上线。  (二)降水  富锦区域年平均降水量 510.0 毫米,其中作物生长期( 5 月 -9 月)降水 404.1 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 79%,最多年降水量 824.5 毫米,最少年降水量 338.6 毫米,年蒸发量 1226.4 毫米, 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特点是 5-6 月份蒸发量显著,达 415.0 毫米,约占全年的三分之一,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容易山现春旱,秋季蒸发少易产生秋涝。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67%,春季为 61%,夏季 76%;全年平均地面温度 4.8,超过气温 1.8。  (三)风力  富锦处于两风带,年平均风速 3.7 米 /秒,全年大风次数平均为29 天,最多年 57 天,最少年 8 天。  (四)封冻霜期  通常在 10 月下旬开始封冻,至来年 5 月末 6 月初全部解冻,历时 7 个月。冻土层在 150 厘米到 180 厘米,最深在 4 月下旬。初霜期一般在 9 月 26 日前后,终霜期平均在 5 月 11 日,无霜期在 136-188天。无霜期平均 144 天,历年最长无霜期 188 天,最短无霜期 117 天。  2.1.3 水文  过境河流 XX 江流经 84 公里,最高水位 61.02 米,最低枯水位55.03 米,每秒最大流量 16400 立方米,最小流量 360 立方米,是灌溉、水运、渔业生产的主要水域;内七星河流长 73 公里,挠力河流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2 章  流域概况  7 长 240 公里。境内河流外七星河流长 183 公里,季节性河流有别拉洪河、寒冲沟、漂筏河、莲花河、七星河等。  2.1.4 地形地貌  富锦市地势低平,平均海拔 60 米左右,全市地貌结构从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坡降为 1/10000 1/15000,纵观地貌类型,大致分为平原、低平原、低湿地、山丘漫岗 4 种地貌单元。平原与山地比为9:1。这种平原类型的地貌,构成了生物群的良好生长环境。完达山脉延伸到境内,形成少量的孤山丘陵。城东乌尔古力山海拔 538.7 米与城西海拔 472.8 的别拉音子山遥相呼应,形成西北略高,中部低平,东南稍低的冲击平原。  2.1.5 土壤特征  富锦市土壤肥沃,是三江平原在世界上仅有的三块冲击黑土平原之一。富锦市土壤 61.33 万公顷,按类型划分为暗棕壤、黑士、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泥炭土和水稻土 7 个土类, 18 个亚类。  富锦市耕地土壤肥沃,肥力较高,光热水资源丰富,有机质含量平均达 5.2%,最高达 8.4%,是全国平均数的 6 倍,是全省平均数的2 倍,超过国家规定的 I 级地标准,可耕性良好。土质疏松,表层土一般在 20-30 厘米。  2.2 社会经济状况  2.2.1 人口  富锦市行政区划,设有富锦镇、二龙山、向阳川、锦山、头林、兴隆岗、宏胜、上街基、砚山、长安和大榆树 11 个镇。建三江农垦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2 章  流域概况  8 分局及其七星、大兴、创业 3 个省属国营农场在富锦境内。全市总人口 48 万人,其中市属 374534 人,省属国营农场 76058 人。非农业人口占全 市人口总数的 39.1%,农业人口占总人口 60.9%。  2.2.2 经济  2012 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GDP) 1703255 万元,比上年增加308649 万元,增长 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964999 万元,增长 13.4%;第二产业增加值 391098 万元,增长 24.8%;第三产业增加值 347158 万元,增长 11.7%。第一、二、三产业对 GDP 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47.3%、 35.4%和 17.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35984 元,增长 16.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56.7:23.0:20.3。  2.2.3 土地利 用  富锦土质肥沃,资源丰富。全市有耕地面积 596605.74 公顷(包括农垦农场 231249.25 公顷)其中市属耕地 365365.49 公顷,林地24805.56 公顷;牧草地 6086.18 公顷。全市森林面积 49463.6 公顷,其中天然林 15328.84 公顷,人工林 34134.76 公顷,森林覆盖率 6.0%。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3 章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  9 第 3 章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流域污染负荷调查  结合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有关要求,对 XX 江富锦段点源和面源污染负荷进行全面调查,主要包括 XX 江富锦段各乡镇工业废水、城镇生活、规模化畜禽养 殖、农村生活、种植业、畜禽散养、城镇径流、土壤侵蚀等八大污染源的排放入江情况,旨在为全面系统地把握流域污染负荷特征,分析污染物来源、影响范围和程度以及对水质贡献的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调查表明, XX 江富锦段所承接的污染类型主要为面源污染。面源污染是相对点源污染而言的,面源污染的特点是无固定的排污口,且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时空分布不均性等特点。 XX 江富锦段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城镇生活散排污水和农业(化肥、农药)污染源。  3.2 流域水环境污染概况  依据黑龙江省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分和水环境质量补充标准( DB23/485-1998), XX 江富锦段应达到地表水 类水平。近年来,该段水质基本达标,部分时段水质监测结果为地表水 类水平。  3.3 工程区域主要环境问题  ( 1)城镇生活污染严重,污水处理能力较低。  XX 江富锦段沿岸分布的居民区所产生的未纳管生活污水及城镇面源污染通过强排站排入 XX 江内;同时,普遍存在居民的生活垃圾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3 章  环境现状与问题分析  10 随意倾倒,这种情况加剧了城镇面源污染的程度。富锦沿江湿地退化后,流域内没有较为有效的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 2)沿岸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XX 江富锦段沿岸分布着农田,大量的化肥、农药会随沿江灌溉农田退水排入 XX 江。残留农药进排入流域内,不仅会对 XX 江中的水生生物构成威胁,也会对沿江湿地的植物、微生物产生直接的毒杀作用,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湿地和沟渠的退化很难使污染物质得到截留和去除。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4 章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1 第 4 章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 项目建设必要性  “十一五”期间,由于 XX 江流域水污染控制一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目前流域水污染恶化的趋势已得到遏制,流域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但是,部分监测断面未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因此仍需进一步对河流与周边生态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治理和修复。  富锦市是全省耕地面积最大的产粮 大市,大量的化肥、农药会随沿江灌溉农田退水排入江内;与此同时,沿江地段分布着大量居民区,人员的密集活动所产生的城市散排污水也会排入 XX 江。有毒有害的污染物质不仅会对 XX 江中的水生生物构成威胁,也会对沿江湿地的植物、微生物产生直接的毒杀作用,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因此,为保障 XX 江富锦段水质达标和生态功能的恢复,对农业面源污水和城市散排污水的阻断和净化势在必行。  湿地作为一种重要的具有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不仅能为野生动植物提供生长和繁殖场所,同时还在净化水质、降解污染物、控制污染、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 蚀、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他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人工湿地就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通过物理、化学、生化反应的协同作用来处理污水,从而保护受纳水体。  本工程为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工程的构建对恢复 XX 江水质及其周边生态功能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为 XX 江沿江湿地的恢复提供良好的示范和借鉴。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第 4 章  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2 4.2 项目实施可行性  ( 1)基础和建设经验良好,相关技术较为成熟。  近年来,当地各级人民政府和沿江湿地保护局等相关管理部门在湿地恢复方面进行了大量工作,建设和规划了较多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项目,为本工程的实 施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践经验。  ( 2)具备资金支持。  本项目是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XX 江水污染防治与水质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综合示范项目”的子课题,研究费用由此课题承担。  ( 3)项目的外部条件充分。  根据本工程所在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河道特性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工程实施的基础条件较好。本工程所包含的内容从设计、施工技术角度分析均较为可行。此外,本工程所在区域的外部配套条件较为成熟,可为工程实施提供较好的保障。  因此,从本工程的自然条件、外部环境、工程技术要求及工程投资等各方面来看,本工程的建设可 行性是可以得到基本保障的。  XX 江富锦段沿江人工湿地示范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