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

返回 相关 举报
XX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XX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XX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XX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XX市道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环评证甲字第 2205 号  福州市天水路道路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  ( 报批本 )  编制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建设单位: 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  编制时间:二零一 四 年 一 月  前   言  一、建设项目特点  福州市天水路工程位于福州市南台岛义序片区的西部,福建利嘉海峡商业城项目地块东侧,道路起点接三环辅路,呈南北走向,终点接义序路,规划宽度70 米,总长 1062.854 米,中间绿化带宽 29 米,为远期预留主线高架桥用地,近期种植绿化,等级为城市主干道。本项目仅针对近期 工程的道路形式进行评价,主要声环境敏感目标集中在道路东侧的天水村,道路西侧地块均为利嘉海峡商业城用地。项目用地大部分为农用地(旱地、菜地、果园),周边生态敏感目标主要有沿线征地范围内的小叶榕古树。  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工程  2013年 10月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受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委托承担福州市天水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  我院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本院技术人员对工程现场进行了实地勘察,按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进行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调查,根据项目建设的主要污染环节和污染因子,开展项目区域 环境调查和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同时,在省环境保护设计院网站进行了项目的第一次公示,向当地公众介绍项目建设概况和主要环境问题,建设方和评价方联系方式。  对本项目沿线环境进行了 多次 实地踏勘,调查了沿线的环境概况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收集有关资料, 了解公众意见, 对拟建工程进行初步的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 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形成了报告书简本。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的有关规定 ,在项目周边和我院网站开展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第二次公示,向公众展示简本,介绍项目环境影响的初步结论。通 过调查人员现场发放和网站下载等方式发放项目公众参与调查表,调查公众对项目建设的基本态度、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及相关环保建议。调查表通过现场人工、电子信箱、邮寄等多方式回收。通过公众调查环节,了解到项目建设得到大部分公众的支持。  我院于 2013年 11月完成福州市天水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福州市环保局于 2013 年 12月 26日主持召开该报告书技术审查会。我院根据技术审查会评审意见,对报告书进行认真修改,形成福州市天水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  三、项目主要关注环境问题  本项目主要关注的环 境问题为 施工期 对周边现有声环境影响,项目征地拆迁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 营运期交通噪声 对沿线村庄的 影响 。  四、主要结论  通过各专题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环评认为天水路道路工程的建设可以大大改善义序片区交通现状,极大的提高当地 交通疏运能力和行车安全, 推动义序片区经济发展,加快福州市“东扩南进西拓”的建设进程。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与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2-2020)和福州市南台岛(义序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相符合。 项目建设将会对沿线声环境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在 认真落实本报告提出的减缓措施 ,真正落实环保措施 “ 三同时 ” 制度,产生负面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并能为环境所接受。从环保角度 分析 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2014年 1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由来 . 1-1 1.2 评价目的 . 1-2 1.3 编制依据 . 1-2 1.4 评价等级与范围 . 1-5 1.5 评价内容和工作重点 . 1-5 1.6 环境功能区划及评价标准 . 1-7 1.7 评价预测时段 . 1-8 1.8 环境保护目标 . 1-8 1.9 评价技术路线 . 1-9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2.1 工程概况 . 2-1 2.2 交通量预测 . 2-3 2.3 主要工程方案 . 2-6 2.4 工程土石方数量 . 2-9 2.5 工程用地及拆迁数量 . 2-9 2.6 施工组织及施工方案 . 2-11 2.7 工程环境影响要素识别及主要环境影响分析 . 2-13 2.8 工程污染源分析 . 2-15 2.9 项目建设环境可行性 . 2-22 2.10 清洁生产分析 . 2-24 第三章   环境 概况   3.1 自然环境 . 3-1 3.2 社会环境 . 3-5 3.3 区域相关规划概况 . 3-7 第四章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声环境现状调查 . 4-3 4.2 施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 4-2 4.3 运营期声环境影响评价 . 4-6 4.4 沿线土地利用规划建议及噪声控制建议 . 4-19 4.5 小结 . 4-20 第五章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5.1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 5-1 5.2 生态环境影响 . 5-2 第六章  其他环境影响评价  6.1 水环境影响分析 . 6-1 6.2 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 6-5 6.3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 6-11 6.4 社会环境影响 . 6-12 6.5 事故风险评价 . 6-13 第七章   公众参与调查   7.1 调查目的 . 7-1 7.2 公众参与调查 . 7-1 7.3 调查小结 . 7-9 第八章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8.1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内容 . 8-1 8.2 社会稳定风险评价综合内容 . 8-3 8.3 采取的风险防范措施 . 8-4 8.4 风险防范方案 . 8-4 8.5 结论 . 8-5 第九章   环保对策措施和投资估算   9.1 设计阶段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 9-1 9.2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 9-2 9.3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及建议 . 9-7 9.4 环境风险事故控制和防范措施 . 9-11 9.5 环保投资估算 . 9-15 9.6 项目竣工 环保设施验收要求 . 9-16 第十章  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10.1  环境管理计划 . 10-1 10.2  环境监测计划 . 10-4 10.3 环境监理计划 . 10-5 第十一章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1.1 社会经济效益简析  . 11-1 11.2 环境影响损失分析  . 11-1 11.3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 11-2 第十二章    结   论  12.1 工程概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 12-1 12.2 工程环境影响 . 12-1 12.3 环保措施 . 12-9 12.4 总结论 . 12-11 第一章    总论  编制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1-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由来  根据新一轮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2-2020),福州远景发展将统筹中心城区与长乐、闽侯的发展,中心城区远景重点向滨海拓展,城市实现由滨江向沿海发展的跨越。远景中心城区的布局结构将实现从滨江城市迈向滨海城市、从单中心城市走向多中心城市、从主城区走向福州大都市区的跨越式发展,福州东部沿海地区将成为承载新兴功能和区域功能的主要地区。福州建设南台岛是福州城市总体规划发展框架、统筹福州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福州(乃至全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落实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落实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由滨江向沿海跨越 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  目前,福州尚处于单中心极化的发展阶段,城市功能大部分均集聚在中心城区,导致中心城区超负荷运转,引发交通拥挤、环境恶化、历史文脉破坏严重、城市特色流失等诸多问题,亟需寻求破解之道。马尾新城的建设将使福州从单中心城市走向多中心城市、从主城区走向福州大都市区的跨越式发展。义序片区毗邻马尾新城,南部为螺州历史风貌区、西侧为阳岐历史风貌区,人文资源丰富,  规划定位为行政文化区。  天水路位于义序片区的西部,福建利嘉海峡商业城项目地块东侧,道路起点接三环辅路,呈南北走向,终点接义序路,等级为城市 主干道。项目的建设对形成义序片区骨架路网、改善片区交通环境、促进城市发展、疏散中心城区交通有重要意义。  本评价天水路 道路工程 总长 1062.854 米,规划宽度 70 米,中间绿化带宽 29米,为远期预留主线高架桥用地,近期种植绿化。 项目 总投资 32166.73 万元。全部由福州市地方政府筹资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 于 2013 年 10 月委托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进行 福州市天水路 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 编制工作 。我院接受委托后,立即组织相第一章    总论  编制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1-2 关技术人员对 本项目沿线环境进行了实地踏勘,调查了沿线的环境概况和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收集有关资料,对拟建工程进行初步的环境现状调查和工程分析,在此基础上,按规范要求 , 组织实施环评工作,于 2013 年 12 月完成 该报告书 编制。  福州市环保局于 2013 年 12 月 26 日主持召开该报告书技术审查会。我院根据技术审查会评审意见,对报告书进行认真修改,形成福州市天水路道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本)。  1.2 评价目的  ( 1)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为工程方案 的选择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 2)通过对公路沿线评价范围内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调查研究,针对本项目的设计、施工和营运各阶段,预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优化环境和切实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及对策。  ( 3)将环境保护措施、建议和评价结论反馈于工程设计与施工。为优化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减少或减缓由于工程建设而导致的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  ( 4)为该项目的施工期、营运期的环境管理、以及沿线的经济发展、城镇建设及环境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3 编制依据  1.3.1 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989 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2 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修订;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2000 年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1996 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2004 年修订;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2002 年;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2010 年;  第一章    总论  编制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1-3 (9)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 理法, 1998 年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1998 年修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 2002 年修订;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2004 年修正;  (1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1997 年;  (1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2004 年修订;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2007 年修改;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007 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 年;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1988 年;  (1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 204 号令, 1996 年;  (20)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1998 年;  (2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 253 号令, 1998 年;  (22)福建省环境保护条例, 2002 年;  (23)福建省实施 办法, 1995 年;  (24)福建省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2001 年修订;  (25)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2002 年;  1.3.2 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  (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53 号, 1998 年;  ( 2)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规定, 2005 年;  (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1 年 修正 本), 2013 年;  ( 4)国务院关于印发 的通知,国发 200038 号;  ( 5)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 2003年第 5 号;  ( 6)水利部、交通部关于印发 的通知,水保 200112 号文;  ( 7)交通部印发关于在公路建设中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 2004164 号文;  ( 8) 交通部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环发 2004314 号第一章    总论  编制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1-4 文;  ( 9)福建省  “十一五 ” 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闽政 200642 号文;  ( 10)福建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林业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珍贵树木保护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2001 年。  ( 11)福建省生态功能区划,福建省环保局, 2005 年;  ( 12) 福州市城市生态功能区划  ( 13)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福建省人民政府, 2004 年;  ( 14)福建省交通厅关于加强交通行业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闽交运安2003173 号文 ;  ( 15)福建省交通厅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手册,福建省交通厅;  ( 16)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境保护部环办 200870 号;  ( 17)关于公路、铁路(含轻轨)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噪声有关问题的通知(环发 200394 号)  ( 18)关于发布地面交通噪声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环发 20107号)  1.3.3 技术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HJ 2.1-201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 HJ/T2.4-2009);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  (5)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GB 04-2010,交通部);  (6)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7)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9)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 GB/T15190-94);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G D30-2004);  第一章    总论  编制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1-5 (12)公路路基施工设计规范( JTG F10-2006)。  (1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B501182010) 1.3.4 工程技术资料及委托书  ( 1) 福州市天水路 道路工程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福州 市 规划设计研究院)  ( 2)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福州市天水路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批复 榕发改审批 2013285 号  ( 3) 委托书 福州市城乡建设发展总公司  ( 4)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福州市城乡规划局, 2013.11.06 1.4 评价等级与范围  1.4.1 生态环境  评价等级:本项目为线性工程, 扩建道路 位于 城市 生态敏感性一般区域,路线长度小于 50 km,并且工程占地面积小于 20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19-2011),确定本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  评价范围: 道路 两侧各 200m 范围。  1.4.2 声环境  评价等级:本项目属于 新建 工程,沿线途经 GB3096-2008 规定的 2 类 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有一定的 增加,声环境影响以二级进行评价。  评价范围: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各 200m 以内区域。  评价因子: LAeq 1.4.3 环境空气  评价等级:本项目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 道 ,工程沿线无集中供热等服务设施,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08,环境空气影响以二级进行评价。  评价范围:拟建公路中心线两侧 200m 以内区域。  评价因子:  NO2 第一章    总论  编制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1-6 1.4.4 地表水环境  评价等级:该工程污水排放量小( 12t,N3 注: M1,M2,M3,N1,N2,N3 和 GB1495 划定方法相一致。  采用内插法计算得本项目特征年日均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 2.2-2,根据工可报告,高峰期小时交通系数取 0.1计。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编制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2-5 表 2.2-4  环评预测年交通量计算结果    单位: pcu/d  年份  近期( 2015年)  中期( 2021年)  远期( 2029年)  天水路  9123 12838 17227 V/C 0.30 0.43 0.57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HJ2.4-2009)以及大、中、小车型分类方法,计算出项目近、中、远期昼夜小时交通量,见表 2.2-5。  表 2.2-5 本项目车流量情况     单位: veh/h 预测时段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小计  2015年  昼间  280 75 19 374 夜间  99 26 7 132 2021年  昼间  393 105 26 524 夜间  139 37 9 185 2029年  昼间  528 141 35 704 夜间  186 50 12 248 由于工程近期建设两侧辅道,中间预留 29m 绿化带作为远期主线建设用地,根据本项目工可内容,本评价仅针对工程近期,即两侧辅道进行评价。则两侧辅道车流量预测见表 2.2-6。  表 2.2-6  天水路辅道车流量情况    单位: veh/h 预测时段  小型车  中型车  大型车  小计  2015年  昼间  140 37 9 186 夜间  49 13 3 65 2021年  昼间  197 52 13 262 夜间  69 19 5 93 2029年  昼间  264 70 18 352 夜间  93 25 6 124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编制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2-6 2.3 主要工程方案  2.3.1 道路平面设计  天水路位于义序片区的西部,道路起点接三环辅路,南北走向,终点接义序路,规划宽度 70m,总长 1062.854m,拟建设 1座中小桥, 1座箱涵,等级为城市主干道。全线共设两处平曲线,最大半径 R=1500m,最小半径 R=700m,不设超高及缓和曲线。全线设两对公交车站,沿线单位、厂区开口均按现状预留 ,并设置接线与现状道路接顺。  道路各项设计指标均符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2.3.2 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  根据可研设计方案,天水路近期采用双向四车道,在中央绿化分隔带位置预留远期高架,其推荐断面布置为:  4.5m 人行道(含树池) +3.5m(非机动车道) +5m(侧绿化带) +7.5m(机动车道)+29m(中央绿化带) +7.5m(机动车道) +5m(侧绿化带) +3.5m(非机动车道) +4.5m人行道(含树池) =70m 图 2.2-1 天水路 标准横断面图  2.3.3 道路纵断面  天水路为新建市政道路,长度约 1062.854m。 道路最小纵坡 0.3%,最大纵坡 1.45%,最短坡长 120m,道路各项设计指标均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要求。  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编制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2-7 2.3.4 路基工程  道路填方边坡为 1:1.5,挖方边坡一般为 1:1。  道路路基回填砂性土,拆迁建筑路段作清除建筑垃圾并换填砂性土处理(以 50cm计)。果园、菜地、旱地路段清表土换填砂性土处理(以 30cm 计量),旧河道、池塘路段抛石挤淤(以 200cm 计量)处理。  路基压实度(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段:路槽底 0 80cm压实度为 95%,路槽底 80150cm压实度为 93%,路槽底 150cm以下压实度为 92%,填筑路基前应注意填前夯实;挖方路段:路槽底 0 30cm 压实度为 95%,路槽底 30 80cm压实度为 93%。  本工程桥台台后路基进行了 CFG桩复合地基处理,以减小台后不均匀沉降和避免地震沉陷。  2.3.5 路 面 工程  本项目拟采用沥青砼路面,路面设计轴载为 BZZ-100KN。主要路面结构为:  ( 1)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机动车道采用 20cm 的级配碎石作为垫层,其上铺设 30cm 厚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 7cm 厚 AC-25C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做下面层,以 4cm 厚 AC-20C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作为中 面层,最后上面层铺设 4cm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MA-13,机动车道路面总厚度为 66cm。  ( 2)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  非机动车道采用 20cm 级配碎石作为垫层,其上铺设 28cm 厚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下面层采用 8cm 厚 AC-20C 中粗式沥青混凝土,最后铺设 5cm 厚的 AC-13C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非机动车道路面总厚度为 61cm。  ( 3)人行道路面结构  人行道采用 10cm 的级配碎石作为垫层, 15cm 厚 C15 透水混凝土做基层,上铺 3cm厚干性水泥砂浆作整平层,最后铺设 6cm 环保型透水地砖( 20 10 6cm) ,人行道路面总厚度 34cm。  2.3.6 桥涵 工程  本项目为沟通道路两侧义序片区内的规划水系,在沿途共布设了 1座小桥 1座箱涵,第二章  工程概况与工程分析  编制单位:福建省环境保护设计院  2-8 具体情况见下表。  表 2.3-1  天水路沿线桥涵工程情况表  序号  桩号  样式  长度  桥涵形式  备注  1 K0+382.5 3 25m 75m 桥  预制预应力空心板梁桥  2 K0+646 1 孔 4 3 m 4m 箱涵  钢筋混凝土箱涵  本项目桥涵设计基准期为 100 年,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为一级,涵洞设计安全等级为三级,桥涵结构耐久性设计环境类别采用 类水环境,防洪标准为 1/20。  2.3.7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本工程的交通安全设施包括的内容:交通标志;交通标线。设计以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37-90)、 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和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5768-2009)为依据,同时参考交通工程手册, 以安全、快捷、舒适、经济和美观为安全设施设计基本原则 。安全设施系统使用应达到的目标是:准确及时的交通诱导; 清晰明了的夜间交通指示。  2.3.8 给排水工程  本项目排水工程主要承担福州市天水路道路工程 地面以及 两侧 沿线的雨、污水排放。 现状为城中村,雨污水 散排,基本无可利用管道。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分段排放,分别排入就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