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工程 实施方案 Word 文档 -可编辑 编制单位: XX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二 O 一八年一月 2 目 录 第一章 总体目标 . 4 1.1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 4 1.2 实施范围及水 平年 . 5 1.3 总体目标与主要任务 . 6 1.4 技术路线 . 9 1.5 编制依据 . 12 第二章 水源地现状调查及评价 . 14 2.1 自然环境概况 . 14 2.2 社会经济情况 . 17 2.3 水源地基本情况 . 17 2.4 巡视调查情况 . 19 2.5 评价与结论 . 40 第三章 建设项目布局 . 42 3.1 建设项目布局 . 42 第四章 水量保证方案 . 48 4.1 供水调度配置方案 . 48 4.2 供水设施安全及河势稳定措施 . 53 第五章 水质达标建设方案 . 54 5.1 封闭管理及隔离防护设施 . 54 5.2 水源地保护区污染防治措施 . 59 5.3 投资估算 . 60 第六章 安全监控体系建设方案 . 61 6.1 全方位监控方案 . 61 6.2 常规性监测和排查性监测方案 . 65 3 6.3 信息管理和应急监测能力建设 . 66 6.4 投资估算 . 66 第七章 饮用水水源地综合管理 . 68 7.1 管理体制、机制与制度建设 . 68 7.2 监督管理 . 70 7.3 能力建设 . 71 第八章 结论与评价 . 73 第九章 附件 . 74 1、附图; 2、 XX 省水利厅文件 ( X 水资 【 2017】 35 号 ) ; 3、 2017 年 彭家湾水库水质监测报告 ; 4、饮用水 水源地 水质 在线监控方案 ; 5、饮用水 水源地视频监控方案 。 4 第一章 总体目标 1.1 指导 思想与基本原则 1.1.1 指导思想 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 目标 要求, 以 “ 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 ” 为目标,以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治理为先导, 以 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清理保护区范围内入河排污口为突破口, 以 水量水质安全监控为支撑,以饮用水水源地分部们 监管为手段,努力推 进 水源地保护工作,改善水源地水质,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 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1.1.2 基本 原则 ( 1)统筹 规划,以人为本 方案 要与 所在 区域的社会、经济 可 持续发展 规划 、国土规划、流域 综合利用规划、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等规划、区划 相 协调。 坚持以 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水利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群 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水利 问 题 ,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改善 生产 条件和人局环境,使水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 2)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结合 水源地现在、特点和现有安全保障工程现 状 ,工程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合理确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的目标、任务和重点。 在 全面 调查 饮用水水源地状况基础上,与相关 规划 、区划协 5 调与衔接,根据水源地所在区域自然地理、水资源条件和经济发展水 平 ,针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规划。突出 重点 ,先解决重要和问题突出的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 ( 3) 防治并重、注重管理 坚持 饮用水水 源地预防保护和综合治理并重的原则,根据水源地水体功能及保护目标、拟定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的总体格局,明确水源地保护、修复、建设、管理的 具体 目 和 任务,合理配置各种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健全 体制、完善机制、强化机制,严格水资源管理,加强水利改革与管理,逐步形成 良 性 运行机制 ,提高水利公共服务 与 社会管理水平。 实施 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水资源管理控制 “ 红线 ” ,完善水资源管理政策和制度体系,严格控制水资源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 加强 水资源 科学 调度和集约利用。总之 , 通过综合利用法律、行政、技术 等手段,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督管理,提高水源地安全保障能力。 ( 4) 政府主导,人力和谐 坚持 政府主导,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坚持 人水 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 规律 ,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 1.2 实施 范围 及 水平年 1.2.1 实施 范围 实施 范围 为 列入全 省 重要 饮用 水水源地地名录的 某地 彭家湾水库饮用水水源地 。 水源地 保护范围 为 , 一级保护区 : 面积0.32km2, 范围为以校核洪水位线向陆域平均后退 50 100m 处 为 6 划定的界线;二 级 保护区面积 12.7km2, 范围为东至马家岩堤、栏山,西至狼鸡岭,南至彭家湾,北至彭家屋基 。 1.2.2 实施 水平年 按 全国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工程 统一要求 , 拟定现状基准年为 2015 年,设计 水平年为 2020 年 。 1.3 总体 目标与主要任务 1.3.1 总体目标 自 2015 年 开始,开展第一批全省 93 个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工程 ,力争用 3 5 年 时间 , 通过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使全省重要饮用水水源 地 达到 “ 水量保证、水质合格、监控完备、制度健全 ” , 初步建成重要饮用水水源 地 安全保障体系。使 水源地 供水保 证 率达到 95%以上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取水口 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类 标准(按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评价),实现对水源地的安全监控和规范化管理。 1.3.2 具体目标 一、水量 保证 (一 ) 保持饮用水源地 取水口附近河岸及河床稳定、取水不受滑坡、塌陷及洪涝影响。 (二 ) 区域 水资源配置优先满足居民生活饮用水需求,饮用水水源地 供水 保证率达到 95%以上。 (三 ) 供水 设施完好,取水和输水工程运行安全 。 加强 江河湖库等饮用水源地 引水 工程建设,制定水资源实时调度方案,保障河道饮用水源地合理 流量 和胡泊、水库及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合 7 理水 文。 (四 ) 建立 重要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地,制定特殊情况下的区域水资源配置和 供水 联合调度方案;备用水源能够满足特殊情况下一定时间内生活用水需求,并具 有 完备的接入自来水厂的供水配套设施。 二、水质 安全 饮用 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建设目标包括水质保护和区域综合治理两类。 ( 一)水质保护 1、 地表水饮用水源地取水口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 标准 ( 按基本项目和补充项目 评价)。 2、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供水水质达到或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 ( GB/T14848-1993)类 标准 。 (二 )区域综合治理 1、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没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和设施,二级保护 内 没有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和设施,准保护区内没有对水体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和设施。 2、 地下水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没有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地下 建设 项目 ,二级 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内没有影响地下水质的开发利用活动和设施。 3、 加强饮用水源 地 水源林、堤坡种草、生态湿地建设, 落实 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 等 措施。 8 三 、安全监控体系 ( 一)实现对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的 全方位 监控 1、 管理部门建立自动在线监控设施,对饮 用水水源地取水口及 重要 供水工程设施实现 24 小时 自动视频监控。 2、 建立巡查制度,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实行逐日巡查,二级保护区实习不定期巡查,做好巡查记录。 ( 二)常规性监测和排查性监测 相 结合,形成较为完善的监测机制 1、地表水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指标定期监测,监测项目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规定的 基本 项目和补充监测项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域每月至少监测 2 次 ,取水口附近水域实施必要的在线监测。 2、 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规定的特定项目,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每年 至少进行 1 次 定期排查性监测。 3、湖库 型饮用水水源地,除按照以上要求开展相关监测外,还应按照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395-2007) 规定的项目开展营养状况监测。 4、 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按照地下水监测规范( SL183-2005) 和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4848-1993) 有关规定,对水文、水质和采补量进行定期监测。 ( 三)具备一定的信息管理和应急监测能力 具备 水 量 、水质、水位、流速等水文水资源监测信息采集、传输和分析处理能力,建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安全管理信息 9 系统;加强针对突发污 染事件及藻 华 等水质异常现象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具备预警和突发事件发生时,加密监测和增加监测项目的应急监测能力。 四 、水源地管理 ( 一)按照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地方政府负责全 省 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工作。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的管理和保护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落实工作经费。 ( 二)建立水源地安全保障部门 联动 机制,实行 资源共 享和重大事项会商制度 。 ( 三)编制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定期开展水量、水质安全评估工作。 ( 四)制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法规 、规章或办法,并经批准实施;建立稳定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资金投入 机制;完善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设施,加强技术人员培训,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 ( 五)制定应对 突发 水污染事件、洪水和干旱等特殊条件下供水安全保障的应急预案;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人员、物资储备机制和技术保障体系;实行定期演练制度,建立健全有效的预警机制等。 1.4 技术路线 ( 1)通过对城市经济社会、饮用水水源地供需、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湖库型大型水源地水土流失及面源污染、水源地管理与保护等方面的调查和成果汇总分析,掌握进行城市饮用水水 10 源地安全评价和规划的基础 资料。 ( 2)根据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工程 的通知( X 水资【 2017】 35 号)的 附件要求 ,提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评价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功能调整与合理配置。 ( 3)根据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管理调查成果,按照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细则,对已划分的水源保护区进行复核、调整;对尚未划分保护区的水源地,根据水源地实际情况划分水源保护区,提出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 ( 4)依据水源地安全评价结果,针对水源地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根 据规划目标和任务,进行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的工程措施规划和监督管理等措施规划。 ( 5)提出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措施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 技术路线见下图。 11 图 1.4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工程 实施方案技术路线图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状况调查 城市经济社会情况调查 城市用水和供水调查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量调查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调查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调查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 全状况评价技术细则 已划定的城市饮用水 水源保护区复核与调整 城市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划分方案 国家和省区重点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安全 基本安全 不安全 安全建设 监督管理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 湖库型水源地泥沙和面源污染控制方案 水源地功能调整与优化配置 保护区 准保护区 保护区外集水区 结论及建议 城市饮用水水源保 护区划分技术细则 城市饮用水水源安全状况评价 城市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划分方案 城市饮用水水源地 安全状况评价 城市饮用水源安全状况评价 实施方案 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新水源工程建设 水源设施完善与改扩建 调查评价阶段 规划编制阶段 水源地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情况调查 水源地管理现状调查 管理体制、机制 与制度建设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法规及技术标准 饮用水水源地监测体系及能力建设 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应急预案 应急饮用水水源和储备工程 12 1.5 编制 依据 1.5.1 法律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法 ;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水土 保持法( 2010 年修订 ); (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 法 ( 1989) ;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2008 年 修改)。 1.5.2 行政 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 (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 2011】 1 号 ); (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 3)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保总局等部门关于加强重 点湖泊水环境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 2008】 4 号) ; ( 4) 饮用水水源 保护区 污染防治管理规定( 1989) ; ( 5) 关于加强 城市 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2000) ; ( 6)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环办【 2009】 30 号 ); ( 7)关于开展全国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工程 的通知(水资源【 2011】 329 号 )及全国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工程 目标要求(试行); 1.5.3 标准 及技术规范 ( 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 13 ( 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 ( 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 准( CJ3020-93); ( 4)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 ( 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范( GB/T16124-1995) ; ( 6)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91-2002) ; ( 7) 水环境监测规范( SL219-98) ; ( 8)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 ( HJ/T338-2007); ( 9)饮用 水水源地保护区标志技术规范( 2007)。 14 第二章 水源 地 现状调查及 评价 2.1 自然环境 概况 2.1.1 地理 位置 某县, XX 省某市辖县,位于东经 106 27至 106 53,北纬 26 57至 27 19之间。东临开阳,南接修文,西北与遵义、金沙两县相望。地处国务院确定的 X 中经济区,贵阳生态保护发展区、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实体经济带上。某县总面积1036.5 平方公里,辖 4 个镇、 6 个乡, 174 个村,总人口 268678人( 2013 年),其中 县城约 8 万 人。 2.1.2 流域概况 某县 境内有 某地河,又称潮水河,属乌江南岸支流,源于某县猫场乡,向东至难桥后折向北流,至大河口纳头道河支流,于马脑石附近注入乌江。全长 50 公里。 彭家湾水库位于某县城东南面彭家湾村,距 县城约 8.5km,有简易公路直通大坝,交通比较方便。彭家湾水库所属流域为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某地河的一级支流彭家湾河上,该支流发源于刺竹山,经中寨、煤炭沟、彭家湾、三水寨、上坝河、彭家湾、鸦米寨、后坝、于桐子坝处汇入某地河。 2.1.3 地形地貌 某县地处 X 中山原丘陵中部,地势南高北低,一般海拔1000 1200 米,大部为低中山丘陵地,碳酸盐类岩分布广,喀斯特发育,峰丛、洼地、溶丘、溶洞、暗河、漏斗较多。北部边缘受乌江及支流侵蚀切割,沟谷纵横。最高点南望山南极顶,海拔 1749 米;最低点乌江出境处大塘口,海拔 609 米。 15 彭家湾水库位于 XX 省某县南部,距某县城约 7km,有公路可直达场区,交通方便。场区属于云贵高原 XX 中部丘原、山原、山地区之 X 中丘原盆地区。地处 XX 高原第二梯级面上。测区地形起伏,总体海拔高程为 1070 1607,最大相对高差为 537m,测区最高点位于北东部老鹰岩高程为 1607m,最低点位于西部阳郎坝高程为 1070m。总体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山体多呈浑圆状少许为线状,总体山体呈西南至东北向延伸。 测区地表河流水系较发育,河流多呈东北至西南向延伸发展,河谷总体上游较窄,下游宽缓。西部河流呈自东向西延伸。主要山间河谷发育方向与水系一致。 测区其中主要为两级山顶准夷平面。第一级分布高程为1400 1607m,为大娄山期夷平面。第二级分布高程 10701400m,为山盆期夷平面。故测区地貌时期为大娄山期与山盆期。地质成因以溶蚀为主,侵蚀为辅。测区地貌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地貌,其次为低中山至中山侵蚀地貌。地貌形态多为岩溶洼地、漏斗、峰丛、缓坡、宽缓河谷等地貌,局部为碎屑岩低中山侵蚀地貌。 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白垩系( K)、三叠系( T)、二叠系( P)、石炭系( C)、寒武系()。测区无大型地质构造、断裂发 育,仅局部发育小规模节理裂隙。测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 Pt)准地台 X 北( Z-T32)台隆遵义( D-C)断拱贵阳( I1A3)复杂构造变形区。测区内构造沿北东方发育,无大构造通过。区域构造稳定性好。据调查,工程区方圆一百公里内无较大地震发生,属微震区。查 16 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0.05g。查 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小于 0.35s(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可不设防。 本区无晚近期地质构造及地震活动,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2.1.4 气候 气象 彭家湾水库所属流域属北亚热带冬半干燥夏季湿润型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雨热同期,四季较分明。 区域内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由某地气象站历年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 13.6,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 1972年 8 月 27 日,为 36.5,极端最低气温为 7.6,出现在 1977年元月 30 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 3.4,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 24.2。平均年日照数为 1327.8h,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337.2mm( E20 蒸发皿),年平均风速 2.0m/s,最大风速 14m/s,风向以 NW 为主,夏季盛行 SE 风,冬季则盛行 NW 风;平均气压 872 毫巴,无霜期达 281 天,年降雪日数 15.1 天,最大积雪深 15cm( 1982 年 2 月 12 日);年平均相对湿度 81%。 多年平均年降水量 1103.1mm,最大年降水量为 1457.8mm( 1980 年),最小年降水量为 769.8mm( 2011 年)。降水量年际变化不大,但降水年内分配不均,多形成冬、春季少雨而干旱的特点。年降水多集中于夏、秋两季, 5 月 9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6。年平均降水日数(日降水量 0.1mm)为 187.9 天 ),日降水量 10mm 的日 数为 32.4 天,日降水量 50mm 的日数有 2.4天。实测最大一日降水量 138.7mm( 1991 年 7 月 2 日)。 17 2.2 社会 经济 情况 2013 年,某县完成地方生产总值 105.28 亿元,与 2012 年相比增长 20.1%。其中一产增加值 9.31 亿元,二产增加值 64.1亿元,三产增加值 31.87 亿元;财政总收入 11.38 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7.69 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4.51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4084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988元;农业总产值 14.32 亿元;粮食总产量完成 6.74 万吨;金融机 构储蓄存款余额 58.31 亿元,为计划的 171.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55.04 亿元,为计划的 98.7%;城镇新增就业 13218人。 2.3 水 源地 基本情况 2.3.1 水库 基本 情况 彭家湾 水库位于某县城东南面,库 址 距离 县城 直线距离6.5km, 公路里程 8.5Km,距彭家湾火车站 2km, 交通甚为方便 。水库 建 在红马 河 沟上,集雨面积 12.7km2, 流域呈狭长形,海拔1175km 至 1670km,流域内崇山峻岭,有老安 寨 、格老冲、铜鼓洞、彭家湾和马道子等岩溶封闭洼地分布,以落水洞或人工隧洞与红马河想通,属岩溶高中沟谷 地貌。由于 山高 坡 陡 ,地形破碎,人烟稀少,灌木草丛植被较好,但库区水头上至马槽田近两公里地段的两侧,坡度一般都大于 30。坡 耕地 286 亩 ,山洪暴发,泥 砂 大量流入库区,造成库内淤泥严重。推算 侵蚀 模数达到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灌区属风化剥蚀低中山、坝子、丘陵洼地, 由南 向北,沿川 X 铁路、川 X 公里呈长条形延伸,长约 9km, 宽约0.8km。 18 水库 下游是一个 长 1800m,宽 100 250m 的封闭地坝区,地名叫 “ 彭家湾 ” 。在 封闭 区边沿有较大消水洞 3 个 ,水库灌溉渠道隧洞 1 个 ( 进 口高程比消水洞高 15m),封闭区域底部平均 高程 1161m,最高封闭等高线为 1195m(比水库正常蓄水位只低6m。), 构成 面积 84 万 m2, 总容量可达 1620 万 m3洼地 ,其容量远大于水库总库容 314 万 m3; 水库 溃坝 洪水最大总量在 314 万 m3以内 ,在封闭区域产生的最高水位为 1179.5m,比下坝隧洞底高5m,因此隧洞会成为排洪洞,需将隧洞断面进行节制。 洪水 的消 泄方向 是三水寨,在有记录的洪水情况中,三水寨溶洞最大 出 量在 20m3/s 以内 ,出水后进入彭家湾河主河道,洪水对下游不在构成大的影响。溃坝 淹没 彭家湾坝 子 ,按消 水 洞的泄流能力计算,最多为 40 小时 ,对水稻 没有 大 的影响。 彭家湾水库是以城镇供水为主,兼顾工业供水和农灌的蓄水工程。在 2000 年之前,水库都是以农业灌溉为主,设计说明书显示,设计灌溉面积 8500 亩,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某县城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原有灌区基本上都种植经济作物或被小城镇建设占用,使得灌溉面积大幅缩小,目前城镇供水规模保持在 12000 m3/d,并有不足的迹象。农灌供水由于下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城市建设,面积大大减小, 2012 年统计仅有在 800亩左右。 彭家湾水库工程始建于 1966 年 10 月,于 1970 年 3 月竣工。大坝为浆砌石重力式 拱坝,采用定圆心,定半径截面,拱最大中心角 128 51 20,外半径 48m,坝顶弧长 95.32m,坝坡上游面垂直,下游面坡度 1:0.4,坝顶宽 2m,坝底溢流段宽 16.8m, 19 非溢流段宽 12m。坝体材料为 50#水泥砂浆砌块石,迎水面1185.0m 以下为 200#砼防渗护面,迎水面 1185.0m 以上和背水面均为 150#砼防渗护面,厚度均为 60cm。坝基设防渗帷幕,坝身及坝基设排水管,连接排水灌浆廊道,廊道底部高程 1176.5m。 溢洪道为溢流坝段坝顶溢流,进口段为实用堰,堰顶高程1201.0m,原堰口净宽 25.7m,除险加固后溢流堰净宽 23.7m,泄槽段导墙高于堰面 1.2m,出口段为连续式挑流鼻坎,挑角为20,反弧段中心角为 66 23,反弧半径为 5m。 放水涵管设置在右岸基岩上,管长 18m,为钢筋混凝土压力管,管径 700mm,进水口高程 1175.85m,进口为 1.8 1.2 平板检修闸门,坝顶安装 5t 手摇式启闭机,出口设置工作闸阀。 彭家湾水库总库容 314 万 m3,工程规模为小( 1)型。 2.3.2 水厂基本 情况 2000 年,某县永星水厂建设经省市、计委批准立项。该项目位于某地彭家湾村(某公路入口)处,建设规模为 15000 吨 /日供水能力,总投资 1239.92 万元,建设内容包括:水厂内混疑反应池 2 个、网格絮凝斜管沉淀池 2 个、三阀滤池 2 个、清水池1 个、反冲泵房、投药消毒系统、办公室、水厂大门修建和厂内绿化,完全密封断面为 1.5 米 1.2 米的渠道 2.6 公里, DN500PE管道安装 1. 5 公里, DN500 和 DN400 离心球墨铸管安装 4 公里。 20 2.4 巡视 调查 情况 2.4.1 水量 保证情况 2.4.1.1 取水口现状 某县 永星水厂通过彭家湾 水库的 放水涵管取水, 放水涵管设置在右岸基岩上,管长 18m,为钢筋混凝土压力管,管径 700mm,进水口高程 1175.85m,进口为 1.8*1.2 平板检修闸门,坝顶安装 5t 手摇式启闭机,出口设置工作闸阀,放水流量 0.9m3/s。附近 河岸及河床稳定 、 取水 不受 滑坡、塌陷 及 洪涝影响 。 2.4.1.2 水资源配置 及供水保证率 彭家湾 水库最初设计时是以灌溉为主要目的, 随着 某县城的发展,自 2000 年 始 就开始就 主要 用 以满足县城居民用水 。 截至今日 , 已 成为 为某县城居民供水的最重要水源 。 据 某县 自来水公司 工作人员反映 ,彭家湾水 库从 2017 年 开始就一直是超负荷运行的状态, 平均 每日取水约 12000m3。引用 彭家湾 除险 加固 设计相应 兴利调节 计算成果,按照 “ 以供定需 ” 的原则, 彭家湾水库 95%保证率 供水 规模 为 10236m3/d, 可见 实际 每日 12000m3的取水量 对于彭家湾水库来讲, 供水 压力非常大。所以 某地 自来水公司于去年投资在鱼河水库修建一提水泵站,泵站 设计 提水规模 10000m3/d,用以 保证对某县城的供水。 即使 在现有水资源配置 优先 考虑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和 新建提水 工程 的 支持下,某县城的供水仍然压力巨大 。为此 , 现某县 自来水公司 采取 单、 双 日分片区 供水 用 以缓解平时供水压力和预防干旱时 可能 出现 的 大面积停水。 由此 可见, 彭家湾 的供水保证率是达 不到要求的。 21 2.4.1.3 取水 、输水工程及水资源调度 彭家湾放水涵管进口通过 1.8*1.2 平板检修闸门控制 , 坝顶安装的 5t 手摇式启闭机已经 锈蚀严重以至无法正常工作, 现 一直处于开启状态,无法关闭 。彭家湾 水库到水厂的输水管,管径700mm,埋于地下。 由此 可见,彭家湾水库 取 水设施 不够 完好,取水工程运行不够安全 。 某地 永星水厂 除外表稍显陈旧外,内部结构完好,输水工程运行安全,至今无安全事故发生。 但 该区域没有 完善 、合理的水资源实时调度方案保障供水。 2.4.1.4 应急 备用水源 根据某县 水务局和自来水 公司工作人 员 的介绍, 分析 已得到的资料。永星 水厂日 供水规模 15000m3/天 , 其中 从彭家湾 水库取水规模 为 12000m3/天, 不足的水量由 2017 年 在鱼河的 新 建的提水泵站 补充 ,鱼河提水泵站 设计规模 为 10000m3/天。 为 保障特殊情况下的供水安全, 某县人民 政府防汛抗旱指挥办公室指定了 防汛抢险应急预案,某县水利局编制了供水突发事件预案 , 规章制度完善。 2.4.2 水 质 安全现状 2.4.2.1 水源地水质 现 状 某县彭家湾 水库为湖库 型 水源地, 按照 省 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工程 的通知( X 水资【 2017】 35 号 ) 。 (一 )评价指标及标准 地表水水 质调查与监测 的 因子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及补充项目, 共 29 项 。 22 水源 地水质按地表水环境 质量 标准( GB3838-2002)类标准进行评价。 表 2.4.2.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 : mg/L 序号 标准值分类项目 类 类 类 类 类 1 水温 ()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 1 周平均最大温降 2 2 PH 值(无量纲) 6 9 3 溶解氧 饱和率 90%(或7.5) 6 5 3 2 4 高锰酸盐指数 2 4 6 10 15 5 化学需氧量( COD) 15 15 20 30 40 6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3 3 4 6 10 7 氨氮( NH3-N) 0.15 0.5 1.0 1.5 2.0 8 总磷(以 P 计) 0.02(湖、库0.01) 0.1(湖、库0.025) 0.2(湖、库0.05) 0.3(湖、库0.1) 0.4(湖、库0.2) 9 总氮(湖、库,以N 计) 0.2 0.5 1.0 1.5 2.0 10 铜 0.01 1.0 1.0 1.0 1.0 11 锌 0.05 1.0 1.0 2.0 2.0 12 氟化物(以 F-计) 1.0 1.0 1.0 1.5 1.5 13 硒 0.01 0.01 0.01 0.02 0.02 14 砷 0.05 0.05 0.05 0.1 0.1 15 汞 0.00005 0.00005 0.0001 0.001 0.001 16 镉 0.001 0.005 0.005 0.005 0.01 17 铬(六价) 0.01 0.05 0.05 0.05 0.1 18 铅 0.01 0.01 0.05 0.05 0.1 19 氰化物 0.005 0.05 0.2 0.2 0.2 20 挥发酚 0.002 0.002 0.005 0.01 0.1 21 石油类 0.05 0.05 0.05 0.5 1.0 22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0.2 0.2 0.2 0.3 0.3 23 硫化物 0.05 0.1 0.2 0.5 1.0 24 粪大肠菌群(个 200 2000 10000 20000 40000 23 /L) 表 2.4.2.1-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值 单位 : mg/L 序号 项目 标准值 1 硫酸盐 (以 SO42-计 ) 250 2 氯化物 (以 CL-计 ) 250 3 硝酸盐 (以 N 计 ) 10 4 铁 0.3 5 锰 0.1 (二 ) 评价 方法 采用 单项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即 : 式中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mg/L;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mg/L。 DO 的 标准指数为: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DOi DOs)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 DOiDOs) 式 中: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溶解 氧 的实测浓度, mg/L;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溶解 氧的实测浓度, mg/L;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溶解 氧的实测浓度, mg/L;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水温 , C。 PH 值 的标准指数为: 24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地表水 质标准中规定的 PH 值上限; 错误 !未找到引用源。 地表水 质标准中规定的 PH 值下限。 (三) 评价结论 彭家湾水库设计功能为城镇供水和灌溉。坝址以上流域内居民耕地分布稀少,人为活动较少,植被生长相对良好,无大的工业工厂影响水质变化,现场目测水质清亮、无浑浊现象。现将 某县水 务局 提供的委托 XX 省水环境监测中心 做 的 2017 年 度彭家湾水库的水质检测报告 综合整理 如下。 25 表 某县彭家湾水库 2017 年度 水质综合情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日期 水温( ) PH值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化学需氧量 五日生化需氧量 氨氮 总磷 总氮 铜 锌 氟化物 硒 砷 汞 镉 铬 铅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 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粪大肠菌群 硫酸盐 氯化物 硝酸盐 铁 锰 1 月7 日 12.0 7.98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达标 2 月11日 8.0 8.01 无 无 无 无 无 达标 达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