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案参考5则.docx

返回 相关 举报
教学教案参考5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教案参考 5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 谢谢。 】 第 1 页 教学教案参考 5 则 第一篇、虞美人教学设计与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2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3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二、教学设计 1本文是自读课文,但是,却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所学的第一首词作。较之以初中所学的三首词(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西江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除了在背诵和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外,重点应放在通过语言来品味词中情景的况味,进一步分析词的艺教学教案参考 5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 谢谢。 】 第 2 页 术特点、表现手法等,从而引发学生对词章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潜心涵咏的诵读习惯。 2本词是唐宋词中的名篇,文意理解的难度并不大。可以以诵读为主线,结合评议,抓住词义要旨,分组讨论意境构成及艺术特点。争取当堂成诵。 3李煜是开一代词风的领袖,他的作品都深深烙上个人生 活情感的印记,因此有必要对其生平进行补充。另外,可以引入他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进行延伸阅读。 4自制多媒体课件,渲染教学的情感氛围,梳理知识要点。 5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引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历史故事。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听读的过教学教案参考 5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 谢谢。 】 第 3 页 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下面,让我们开始 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 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 “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 ”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 15 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 “违命侯 ”,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 41 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 “三千里地山河 ”。失落的、冰 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请问,他是谁? 明确: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教学教案参考 5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 谢谢。 】 第 4 页 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二)读 1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 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2评价朗读。 提示:入情入境的读,一定要把握整体的感情和局部的重音。 整体:低沉凄楚、曲折迂回 局部:何时、多少、又、不堪、应犹、只是、几多、一江 月 明 中 向 东 流 教学教案参考 5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 谢谢。 】 第 5 页 3学生朗读,试背。 4再请学生配乐朗读。 5教师示范,加入朗读比赛。 6评议师生朗读优劣,齐读。 (三)议 1问: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确:愁) 2那么 ,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明确: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教学教案参考 5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 谢谢。 】 第 6 页 “愁 ”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真是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3那些层层叠叠、排山倒海、接踵而来的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 “愁情 ”的?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明确: 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教学教案参考 5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 谢谢。 】 第 7 页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 春花秋月图、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等。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比喻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这哪里是江水,分明是一滴滴负载着愁情的李煜的眼泪。这样的比喻,一江春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 对比 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 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 教学教案参考 5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 谢谢。 】 第 8 页 雕栏玉砌与已改朱颜的对比 真是 “物是人非事事休 ”, “载不动许多愁 ”。 发问 问天 问 人 问自己,一唱三叹。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凄楚中,造成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4小结 这首词前六句三度对比,隔句相承,反复对比自然与人生之无常,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如此循环往复,一唱三叹,将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难平幽 %C 第二篇、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 教学目的: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教学教案参考 5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 谢谢。 】 第 9 页 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的作品有深厚的爱国热情和广阔的社会内容。 二、简介作者与写作背景: 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 1161 年,金国大举南犯, 21 岁的辛弃疾率群众 2019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 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教学教案参考 5则 WORD 版 【本文为 word 版,下载后可修改、打印,如对您有所帮助,请购买, 谢谢。 】 第 10 页 首。宋宁宗嘉泰三年( 1203 年),辛弃疾 64 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侘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 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侘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 三、串讲词的大意。 四、分析词的上片: 思考: 1、上阕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共同点是什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2、词人写这两位英雄人物寄托了什么情怀?(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