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 名流商务大厦 建设单位(盖章): 宿迁市曙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2013 年 12 月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制 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 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 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 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 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 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和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 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 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 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3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名流商务大厦 建设单位 宿迁市曙光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王力 联系人 卢星宇 通讯地址 宿迁市宿城新区五金家电汽配城 A14 栋 308 号 联系电话 传真 - 邮政编码 223800 立项审批部门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 建 行业类别及代码 房地产开发与经营( 7210) 占地面积(平方米) 2106 绿化面积 (平方米) 768 总投资 (万元) 108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240 环保投资占投资比例 2.2% 评价经费(万元) 0.6 预期建成日期 2014-12 原辅材料(包括名称、用量)及主要设施规格、数量(包括锅炉、发电机) 原辅材料:水、砖、瓦、水泥、砂、钢筋等主要建筑材料 主要设施:大型掘土机、打桩机、夯土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升降机、运输机械设备 水及能源消耗量 名称 消耗量 名称 消耗量 水(吨 /年) 51100 燃油(吨 /年) - 电(万千瓦时 /年) 103.6 燃气(标立方米 /年) 54000 燃煤(吨 /年) - 其它 - 废水(工业废水、生活废水)排水量及排放去向: 实行雨、污分流, 该项目废水产生总量 为 23317t/a, 本项目 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河西污水处理厂。 放射性同位素和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 无 4 2 工程内容及规模 一 、地理位置 本项目地处江苏省宿迁市宿城新区,地块东为宿城新区中心广场公园,南为宿城区交通大厦,北为盛德商务大厦,路西为宿迁中学。 (具体见后附件的地理位置平面图)。 二 、工程简介 1、项目组成与经济技术指标 宿迁市曙光投资开发 有限 公司 投资 10800万 元建设 名流商务大厦 , 总 占 地面积 约 2106平方米, 为商办用地。拟建总建筑面积约 29678.33 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25888.7平方米,地下 3789.63 平方米。地上包括商业 8491 平方米、办公写字楼及单身公寓17397.7 平方米。 本项目主要由 商业、写字楼和单身公寓 组成。 (具体见下表) 表 1 项目组成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面积 m2 备注 1 商业 (有餐饮 ) 8491 商业 2 办公写字楼 17397.7 商业 办公 3 单身公寓 表 2 工程经济技术指标 序号 技术指标 指标量 序号 技术指标 指标量 1 基地面积 13.3 亩 3 占地建筑 面积 2106m2 2 总 建筑面积 29678.33m2 4 建筑密度 23.75% 地上建筑面积 25888.7m2 5 绿化率 35% 地下建筑面积 3789.63m2 6 容积率 2.92 2、公用工程 ( 1) 生活 给水 给水从市政给水管路上引入水源 , 场地内水管应形成环网 。 ( 2)排水 系统 规划用地四周城市道路设有雨水、污水管道。建设项目 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排放的方式。 污水主要是生活废水,进化粪池后接入污水管网,排入河西污水处理厂。 ( 3)供 配 电 设计 供电电源来 自市政 110kv 电网。 建筑高度超过 50 米的高层商业和配套设施的重要设备及部位按一级负荷供电;建筑高度不超过 50 米的建筑的重要设备及部位按二级负荷供电;除一、二级负荷以外的用电 5 设备及部位,均按三级负荷用电。 ( 4)消防设计 该项目消防按 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有关规定实施。消防用水取自生活用水给水管网。 本工程严格按照国家高层建筑消防及江苏省有关部门的要求来进行设计。建设外围设置消防环道。建筑内部的防火、防烟分区,防烟楼梯间设置、疏散距离设计等均按国家规范化进行。 室内消火栓 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 系统, 管网布置成环状,消火栓的布置保证有两股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在地下室 消火栓系统设消防水泵接合器。 ( 5)绿化 本项目绿化面积为 6264m2,绿化率为 30.00%,可以提供较好的办公及生活环境。 三 、拟建项目周边 环境现状 目前周边的情况为: 项目位于 宿迁市宿城新区,地块东至中心景观轴纵一路,南为宿城区交通大厦(在建),西为宿迁中学,北为盛德商务大厦(在建)。 (具体见后附件的地理位置平面图)。 四 、与区域发展规划符合性 本项目地处江苏省宿迁市宿城新区。该项目建成后 对加速 宿城新 区的发展起到一定的 积极作用 。 根据宿迁城市的总体规划,本建筑工程符合新城 规划要求。 此地已被宿迁市规划局划为商办用地。 五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本项目属于新建项目,无原有污染。 6 3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3.1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3.1.1 地形地貌 宿城新区基地位于平原地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总体起伏不大,新区用地属于适宜建设用地,高程 20m 左右,潜水位小于 1m,地基承载力 16 吨 /平方米。 宿迁市位于江苏北部,地处鲁南丘陵与苏北平原 过渡带,东界淮安市,西与徐州市毗连,北与连云港接壤。全市总面积 8555 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占 77.6%,耕地面积453 公顷,水面积占据 22.4 %,市区面积 136 平方公里。全市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坡降,平均海拔 20 米,最高海拔 72.8 米,最低海拔 8.8 米。 宿迁地质构造属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秦岭、昆仑纬向构造带和淮阴山系形外带相复交会的部位,扬子准地合的东苏北土凹陷区,基底为前震旦系泰山群变质岩类。上复有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第三系下部为峰山组,岩性以粉细砂和含砾中粗砂为主,局部间夹薄层粘土,上部为下 草湾组,主要岩性为粘土、亚粘土、中细砂薄层。第四系自下而上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冰水层、第二层为冲洪积层,第三层属海陆交替相沉积层。本市市区地震烈度为 9 度。 3.1.2 气象气候状况 宿迁市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于暖温带鲁淮季风气候区,具有较明显的季风性、过渡性和不稳定性等特征。受近海区季风环流和台风的影响,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宿城新区境内多年平均气温 14.1 ,七月份最高,平均达 26.8 ,一月份最低,平均为 0.5 ,年最大降雨量 1647.1 毫米( 1963 年),最小降雨量 573.9 毫米( 1978年) ,多年平均降雨量 900.6 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东南风,次风向东北风。 其主要气象特征参数见 下 表。 7 区域气象特征参数表 气象要素 数值 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 ) 14.2 年平均最高气温( ) 26.8 年平均最低气温( ) -0.5 极端最低气温( ) 23.4 极端最高气温( ) 40 湿度 历年平均相对湿度() 74 最大相对湿度() 89 最小相对湿度() 49 降水量 最大降雨量 (mm) 1647.1 最小降雨量 (mm) 573.9 多年平 均降雨量 mm) 910.6 霜 无霜期 ( d) 208 日照总时 多年平均数日照总时 (h) 2291.6 风 平均风速 ( m/s) 2.9 最大风速 ( m/s) 7.2 3.1.3 水系水文 ( 1)新区内河道 现状新区范围内部河道纵横,主要水系有清水河、民便河(为民河)、还有较多的小河道及鱼塘。清水河为景观河。民便河全长 54.5km,北起骆马湖,南至洪泽湖,河宽 6m。 ( 2)京杭大运河是一条人控河流,河水流向不定,自然流向为自北向南,南水北调时则流向相反。京杭大运河在宿迁市境内 16km,平均水位 30.15m,最高水位 32.99m,最低水位 28.2m,平均流量 12.48m3/s,最大流量 422m3/s。 京杭运河宿迁段兼有航运、防洪、排涝、农灌、城市工业供水等多项功能,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通道。 ( 3)古黄河原名 “废黄河 ”,其由 1128 年洪水泛滥冲刷而成, 1885 年黄河改道后,古黄河不再通航。因其主要接纳市区部分居民生活污水和沿岸十几家工厂所排放的工业废水,自然稀释能力差,水源主要靠天然降雨,被称为 “废黄河 ”。 从 98 年起宿迁市政府就采取了疏浚、护坡、建污水处理站等措施,并将 “废黄河 ”改名为 “古黄河 ”。其最高水位 13.7 米,最低水位 6.07 米。 ( 4)骆马湖,宿城新区位于骆马湖南侧,骆马湖是江苏省第四大淡水湖,位于沂河与中运河的交汇处,为沂河来水入海必经之处,骆马湖是防洪、灌溉、航运、发电、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大型平原水库,正常蓄水水位 23 米( 1963 至 1995 年最高最低 8 水位变化幅度为 25.4717.85 米),蓄水面积 375 平方公里(对应水位 23 米),平均水深 3.00 米,最大水深 4.00 米,设计洪水水位 25 米,总库容 9.8 亿立方米,骆马湖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一般湖底高程 21.5 米、最低 19 米。 3.1.4 自然资源概况 宿迁市植被以杨类占优势的温暖带落叶林为主, 85以上,其它树种有刺槐、中国槐、臭椿、柳、榆、桑、泡桐等;南方亚热带树种有山杨、刺楸等;果树有李、桃、杏、苹果、梨、枣、葡萄等;灌木有紫穗槐、野蔷薇、山胡椒等;长绿灌木有小叶女贞、刚竹、淡竹、紫竹等;藤本植物有木通、爬山虎、南蛇藤等;草本有狗尾草、蒲公英、苍耳等。农田的植被有水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油菜、山芋、花生等作物。 全市的成片林面积不断扩大,农田林网已经基本形成,其涵养水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的功能已经开始明显发挥 作用。 3.2 社会环境简况 (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 1、历史简况、行政区划、人口密度 宿迁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为钟吾子国,秦汉时为下相县。东晋年间宿豫郡和宿豫县并置。隋文帝开皇三年,废宿豫郡存宿豫县,直至唐代代宗宝应元年因避李豫名讳改称宿迁县,沿用至今。 1987 年 12 月 15 日经国务院批准,宿迁撤县设市(县级),属淮阴市代管。又于 1996 年 7 月 19 日,国务院批准江苏省设立地级宿迁市。 2、经济结构、工农业发展概况 自 1996 年 7 月 19 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地级宿迁市以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务实苦干,取得了三个文明建设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2012 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1506.7 亿元、增长 12.8%;财政总收入 333.3 亿元、增长 20.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158.1 亿元、增长 30.7%,税收占比提高到 82.3%。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 1012亿元、增长 26.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88.4亿元,增长 15.5%;实际到账外资突破 5 亿美元,增长 166%;预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 26.7 亿美元,增长 25.6%。公共财政预算 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多项指标增速位居全省首位。 3、名胜古迹、历史文化 9 宿迁市 是我国文明发达较早的地区之一,有丰富的文物遗产,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宿迁历史上人文荟萃,是西楚霸王项羽、南宋名将魏胜、清朝民族英雄杨泗洪、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奠基者朱瑞的出生地。北宋著名科学家沈括,清代大诗人袁牧等曾在这里为官。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彭雪枫等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境内的名胜古迹较著名的有项王故里、乾隆行宫。 3.3 宿城新区总体规划 宿城区地处江苏北部,是地级宿迁市的中心区,地处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现辖 10 镇、 4 乡、 4 个街道,总面积 837 平方公里,总人口 82 万人。宿城新区是宿城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北倚风光秀丽的骆马湖、大运河,东临市级行政中心,南接市经济开发区,西连通湖大道和徐宿淮盐、徐宁、京沪高速公路。总规划面积 22 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 20.69 万人。定位为宜人的生活之城、高效的创业之城、生态的旅游之城。 宿城新区总体布局呈 “一心、四轴、五组团、一分区 ”: “一心 ”即北部规划的区级行政中心及沿清水河的商业、文化、体育中心共同形成的新区中心。 “四轴 ”即沿古黄河、清水河、威海路 与为民河形成绿化景观轴线。 “五组团 ”即一个服务组团和四个居住社区。服务组团为威海路以南地区,结合生产需要安排市场、仓储及混合用地等;居住社区以清水河与为民河两条绿化廊道为分隔,共分四个,平均人口规模 3 万。 “一分区 ”即古黄河以北生态风景旅游区。 宿城新区道路网络采用以方格网为主的布局型式,分为: 快速路 -红线宽度 50 米。为通湖大道、环城西路。 主干道 -红线宽 4061 米,分别是通湖大道、北海路、南海路、环城北路、洪泽湖西路、青海湖路、威海路、厦门路。 次干道 -红线宽度 2434 米。分别是西海路、红海路、东海路、黄海路、渤海路、微山湖路、骆马湖路、吉林路、里海路、长春路、心湖路。 支路 -红线宽 15 米。 交通设施 -规划设立两处公交首末站,一处位于北海路与太湖路交叉口东南侧,另一处位于北海路与威海西路交叉口西北侧;规划在北海路与威海西路交叉口东南侧 10 建立地区物流配送中心;布置公共停车场 10 个。 宿城新区用地规划分为: 居住用地:规划居住用地 476.17 公顷,占新区建设用地的 32.58%,集中布局在骆马湖路以 南、威海路以北地区。同步规划文化、教育、医疗等公益设施。 混合用地:商住混合用地主要安排在中部生活区内及东海路西侧;生产服务混合用地主要安排在南部组团内,以市场、物流、仓储等一系列为生产配套服务的用地,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布置。 公共设施用地:主要布置在北部行政中心一带与各规划组团内,占地 184.39 公顷,占建设用地 12.62%。其中: 行政办公用地:规划用地面积 24.45 公顷。在南海路东侧、东海路西侧、洪泽湖路北侧、骆马湖路南侧安排了宿城区行政服务中心,在南海路西侧安排其它行政办公用地 。 商业金融用地:规划用地面积 109.25 公顷。在清水河中部南侧安排区级商业中心;沿清水河南侧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在居住社区内安排为社区服务的中心商业;在南部生产服务区安排商业服务设施;在洪泽湖西路南侧与威海路南侧靠近通湖大道段规划两处大型市场商贸区。 文化娱乐用地:规划用地 20.66 公顷。在行政办公区南侧安排区级文化中心;在清水河南侧安排大型文化设施;在居住区根据需要配置区级文化用地。 体育用地:规划用地面积 22.39 公顷。在青海湖路以北、北海路以东、微山湖路以南、红海路以西的街区内 规划区级体育中心;在居住区内结合社区中心设置社区级体育用地。 医疗卫生用地:规划面积 3.11 公顷。在微山湖路与南海路交叉口东北角设置一处区级综合性医院,规划床位 300 张以上;各居住社区分别设置社区级卫生保健机构。 宿城新区十分重视生态城区建设。 宿城新区给水工程规划: 宿城新区部分用水引自宿迁市银控自来水厂,宿迁市银控自来水厂规划供水规模为 8万立方米 /日,实际供水量为 4.25万立方米 /日,以京杭运河为供水水源。其余地方采用自备深水井供水,以地下水为水源。 1、规划宿城新区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给水由通湖 大道、洪泽湖路接入,接入管管 11 径为 DN1000+DN800+DN400+DN300毫米。 2、宿城新区沿黄海路、威海路、青海湖路、微山湖路和宿支路等布置主干管,管径为 DN300 DN800,形成主干环状管网,满足供水可靠性。其余道路上敷设 DN300DN200毫米给水管道,通过枝状供水管向用户单元供水。自来水管一般埋深为 1.0米。 3、宿城新区近期给水由现状洪泽湖路上 DN300+DN400毫米和威海路上的 DN300毫米的市政给水管道供给。 4、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合用同一管道,沿道路布置消防栓。间距不大于 120米,消防用水管径不小于 DN100毫米。 宿城新区污水处理规划: 两河片区以南海路为界,以东片区排入宿迁河西污水处理厂处理,以西片区排入苏宿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达标后集中排放。规划范围内不建设污水处理厂。 西南片区综合污水总排水方向沿微山湖路汇至红海路,经清水河将污水送至苏宿工业园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总管管径为 d600毫米。 东南片区综合污水总排水方向沿东海路、黄海路汇至威海路,沿振兴大道将污水送至宿迁河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污水总管管径为 d800毫米。 宿城新区供电工程规划: 1、电源点规划:综合计算用 电负荷与规划用地范围考虑,宿城新区范围内规划设置 3所 110kV变电所,为 110kV通湖变、 110kV西楚变与 110kV新区变。分别位于通湖大道与微山湖路交界东北侧、渤海路与吉林路交界西南侧、宿支路与经九路交界东北侧。根据宿迁市电网布局, 110kV规划变电所电源引自 220kV宿迁变电所、 220kV梨园变电所与 220kV西郊变电所,供电可靠性得到保障。 2、 110kV供电网规划:随着本地区用地性质的调整,区内规划设置三座 110kV变电所,根据以上负荷预测,变电所主变每台容量规划为 80MVA,用地按三台主变规模控 制。电源引自 220kV宿迁变电所与 220kV梨园变电所。 220kV宿迁变主变容量为2*120MVA, 220kV梨园变主变容量为 2*180MVA; 220kV、 110kV线路采用架空方式引入,尽量结合道路与防护绿带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高压走廊控制宽度; 220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为 40米; 110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为 25米; 35kV高压走廊控制宽度按 25米控制,预留近期电压等级升压为 110kV的走廊通道。 12 3.4 环境功能划分 地面水功能区划:宿城新区的主要纳污河流为民河(民便河),根据江苏省地表水功能类别 划分的要求,民便河为 水体。 大气功能区划: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96)中的二类区标准。 噪声功能区划:以居民住宅、文化教育、科研设计、行政办公为主,执行 1 类标准;城市主次干道两侧执行 4a 类标准。 详见表 3.4 环境功能区划一览表 大气环境 水环境 声环境 宿城新区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 二 类区标准 民便河 执行 III 类标准。 根据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宿迁市市区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规定的通知(宿政办发 2011108 号 )文件, 执行 1 类标准;城市主次干道两侧执行 4a 类标准 。 13 4 环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 4.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2012 年全年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报告结果所述, 2012 年全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略有超标。 表 4-1 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监测结果统计表 大气污染物名称 年均值( mg/m3) 标准 PM10 0.09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 SO2 0.037 NO2 0.026 4.2 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 2012 年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 简报 所述, 2012 年 民便河 开发区南外环路大桥断面水质达不到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 2002)中 类标准 的要求,水质现状呈劣 V 类,其 中氨氮严重超标 。水质超标主要原因,一是开发区依托河西污水处理厂已建成,但由于以前开发区管网敷设没有完全到位,一直以来企业均自行处理后排至民便河,区内居民生活 污水均未处理就直接外排;二是民便河沿岸农业面源化肥流失造成河段超标。目前开发区已建成区域污水管网已基本敷设到位,将对所有投产企业废水进行接管,未开发区域污水管网必须在道路网建设时同步敷设到位,确保开发区废水实行集中处理,宿迁市截污导流工程预计 2013 年底工程全面竣工,届时河西污水处理厂及耿车污水处理厂尾水由新沂河北偏泓排海,可望缓解开发区内河污染的问题,今后区域水环境质量将会有所改善。 4.3 声环境质量现状 建设项目所在地为宿城新区, 区域声环境执行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1 类区标准 。 根 据 2012 年 宿迁市环境质量状况报告 ,该项目所在地声环境质量能够满足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1 类区标准,即 昼间 55dB(A),夜间 45dB(A)。 4.4 辐射环境 建设项目所在地无不良辐射环境影响。 14 4.5 生态环境 建设项目无生态环境影响。 4.6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对象名称 方位 距离 (m) 规模 (人 ) 环境功能 空气环境 宿城新区中心广场公园 E 15 -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宿迁中学 W 40 约 3000 盛德商务大厦(在建) N 30 - 宿城区交通大厦(在建) S 30 - 水环境 民便河 ES 2000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 类标准 声环境 宿城新区中心广场公园 E 15 - 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 1 类标准值 宿迁中学 W 40 约 3000 盛德商务大厦(在建) N 30 - 宿城区交通大厦(在建) S 30 - 15 5 环境评价标准 5.1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 单位: mg/Nm3 污染 因子 环境质量标准 取值时间 浓 度 限值 SO2 年平均 0.06 日平均 0.15 1 小时平均 0.50 NO2 年平均 0.04 日平均 0.08 1 小时平均 0.20 PM10 年平均 0.07 日平均 0.15 1 小时平均 - (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 类标准。 地表水执行的标准限值 单位:除 pH 外为 mg/l 类别 pH CODCr BOD5 DO TP NH3-N 69 20 4 5 0.2 1.0 ( 3)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 1 类标准(等效声级: dB(A)) 类 别 昼 间 夜 间 1 类 55 45 4a 类 70 55 5.2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 1)废气排放标准 饮食油烟废气排放执行国家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GB18483-2001) 饮食业单位的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规模 小型 中型 大型 基准灶头数 1, 3 3, 6 6 对应排气罩灶面总投影面积( m2) 1.1, 3.3 3.3, 6.6 6.6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2.0 净化设施最低去除效率( %) 60 75 85 车 库内环境空气中 CO 浓度限值参照执行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 GB9627-1996) CO10 mg/m3; NO2 参照美国 “车间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中 16 规定的 5ppm( 9 mg/m3)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相关标准。 控制项目 内容 指标 来源 粉尘 最高允 许排放浓度 120 mg/m3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 1996)表 2 中二级标准 排气筒高 度 15m 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3.5 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 1.0mg/m3 ( 1)污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宿迁河西污水处理厂。具体标准见下表 河西 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 单位: mg/l 类别 pH COD BOD5 SS NH3-N TP 动植物油 进水 6-9 450 225 350 40 4 60 排水 6-9 50 10 10 5(8) 0.5 1 ( 2) 边界 噪声执行 社会生活 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22337-2008)表 1中 1类标准。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 单位 : dB(A) 时 段 边界外 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 间 夜 间 1 55 45 ( 4) 施工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 噪声 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建筑施工场界 环境 噪声 排放 限值 单位 : dB(A) 昼间 夜间 70 55 17 5.3 总 量 控制 废水 量 :接 管考核量 23317t/a。 接管考核量: CODCr8.161t/a, SS5.829t/a,氨氮 0.583t/a, TP0.0932t/a 最终排放量: CODCr1.166t/a; SS0.233t/a;氨氮 0.117t/a; TP0.0117t/a。 18 6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主要污染工 序和污染物: 一、施工期:主要污染物为施工产生的生活污水、施工垃圾、扬尘、施工噪声。 (1)废气 施工期废气污染主要是粉尘污染,如车辆行使引起的道路扬尘、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在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砂石水泥堆放时因刮风引起的二次扬尘、以及施工场地的地面粉尘等 。 (2)噪声 施工期噪声 主要是 在 原材料运输 、 基础建设 、 建筑施工 和 外装饰 过程中产生的。 根据同类施工阶段的类比调查,一般施工机械的声功率级在 95dB( A)以上。建筑施工噪声直接影响附近区域居民的日常生 活,对施工人员也会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3)废水 施工期的废水排放主要来自建筑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 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因子为 CODCr、 SS 和氨氮 等 。 施工废水主要为泥浆废水,来自浇水泥工段,其冲水量与天气状况有极大的关系,主要污染因子为 SS。 建筑施工 工程验收 交付使用 原材料运输 基础建设 外装饰 建筑施工 工程验收 交付使用 原材料运输 基础建设 外装饰 扬尘 噪声 噪声 噪声 生活污水 扬尘 建筑垃圾 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 扬尘 汽车尾气 噪声 19 (4)固废 施工期间需要挖土、运输弃土、运输各种建筑材料(如砂石、水泥、砖、木材等),工程完工后,会残留不少废建筑材料 。 二、营运期: 1、 废水 (1)给水水量 项目运营期主要 用水来自办公场所 的日常生活用水 、 绿化浇灌用水 、居民生活用水及其它 。 根据同类型项目类比分析, 对区内的用水量进行如下核算: 办公区日常用 水按照 50L/d 人 计 ,办公人数 300 人, 300 天 /年计,则 该 部分 年用水量为 4500t/a; 商 业 用水按 5 L/ m2d 计,商铺面积为 8491m2, 350 天 /年计, 则用水量为 14859 t/a。 项目内 单身公寓 100 套 ,每 套 2 人计算, 计 200 人。用水量按 120 L/人 d 计算,350 天 /年计, 则住宅区生活用水量为 8400 t/a。 本项目 未预见用水按照本项目总用水量的 5计算,该部分用水约为 1388t/a。 本项目的绿化面积 为 768m2,每天绿化用水量按 2L/m2计, 150 天 /年计, 则绿化用水量为 230.4t/a。 以上合计,本项目的实际用水量 23317t/a。 表 6-1 项目水平衡表 用水项目 用水系数 用水规模 用水量 ( t/a) 排水类型 排放系数 排放量 ( t/a) 办公 生活用水 50 l /人 d 300 人 4500 生活污水 80 3600 商业 5 l /m2d 8491m2 14859 生活污水 80 11887 单身公寓 120 l/人 d 200人 8400 生活污水 80 6720 不可预见 用水 5 1388 生活污水 80 1110 绿化用水 2 l /m2d 768m2 230.4 排水总量 23317t/a 总计 消耗水量 29377.4t/a 注: 办公 全年以 300天计 ,住宅、商业 全年以 350天计 ,会议全年以 100天计 ,绿化 全年以 150天计 。 (2)废水排放 本项目排放生活污水 合计 23317t/a。经类比分析,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别为: CODcr 20 350mg/L、 SS 250mg/L、 氨氮 25mg/L、 TP 4mg/L。 排放 量分别为: CODCr 8.161t/a,SS 5.829t/a,氨氮 0.583t/a, TP 0.0932t/a。 2、废气 商业中部分餐饮存在餐饮油烟排放,但具体规模和数量无法确定,要求入驻企业配备合格油烟净化处理装置,并集中排入预留排烟管道由高空排放。 家庭厨房在烹饪、加工食物过程中将挥发出油脂、有机质及热分解或裂解产物,从而产生油烟废气。根据对居民用油情况的类比调查,目前居民人均食用油日用量约30g/人天,一般油烟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 2%,公寓内总人口 200 人,则本项目小区居民油烟产生量约为 0.042t/a。 本项目废气主要 为进出汽车排放的尾气, 该项目建有 停车位,其中机动车停车位128 位,非机动停车数 350 位 , 机动停车位包括地上停车位 68 位,地下停车位 60 位。汽车在区内行驶以及出入车库和停车场怠速和慢速行驶时会产生汽车尾气污染,该尾气包括排气管尾气、曲轴 箱漏气及油箱和化油器等燃料系统的泄漏气等,主要污染因子为CO 和 NO2。 汽车运行时间是指汽车在额定的区域内从发动机启动到停车的时间,或从进口到出口的运行时间。库(间)内运行时间包括距离 /速度和停车(或启动)的延误时间。本项目假定每辆车在泊位时行驶时间为 180s。 现单独计算一个 车库汽车尾气排放的各污染物的源强,结果见下表。 废气排气量: Q=KqGt 式中: Q废气排放量, g/h; K考虑曲轴箱泄露等不可计因素,修正系数 K 取 1.2; q单位时间车库进出的车辆,即车流量(辆 /h),一般情况下取总停车量的5%,即 10 辆 /小时。 G每辆车的有害物散发量,本项目取平均值 0.937g/s; t车辆在车库的行驶时间,本项目取 180s。 由以上数据得出废气排放量 Q=750.9g/h,再由 CO、 NOx 和 THC 的比例 7: 0.2: 1.5,得出该地下停车场各废气散发量如下表所示: 汽车尾气排放源强计算结果表 CO 604.16g/h 0.59kg/h 21 NO2 17.26g/h 0.017kg/h 本建设项目地下车库采用机械送风和排风,并按标准设置排风口,其高度不低于2.5 米,保证了汽车尾气的充分散逸,且高于人群呼吸带,以减少对环境和行人的影响。该地下停车场部分的烟气排口设在绿化带口,与居住建筑物最近距离为 18 米。因此,项目建成投产后,地下停车库机动车尾气能得到合理排放散逸,对邻近住宅和人群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不大。 利用消防排烟系统的 风机和风道进行排气,排烟口为常开百叶风口,废气排至屋面上空。通风量以换气次数 8 次 /时计算,汽车库不设机械送风,排气时利用汽车坡道自然劲风。本项目地下车库面积约为 2195m2,则地下车库容积按 21954 8780m3( 4 为地下车库平均高度),则车库每小时排气量为 70045m3/h。通过计算得 CO 浓度为8.625mg/m3、 NO2 浓度为 0.24mg/m3,未超过 公共交通等候室卫生标准( GB9627-1996)和 美国 “ 车间空气中化学物质容许浓度 ”中的 要求。但仍建议加设机械换气设备以加强通风,安装较大风量排风 设施,增加车库内换气率,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排风设备必须全部开启,换气率达到 12 次 /小时,以减少车库内尾气浓度,减小有害气体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3、噪声 本项目噪声主要来自 汽车进出时的交通噪声、变压器噪声、泵房 以及社会活动噪声等,经类比调查,各主要噪声源的噪声级见 下 表。 主要噪声源的声压级 序号 噪声源 声压级 LAeq(dB) 1 小汽车怠速运行 65 2 水泵房 82-87 3 排烟风机 80-85 4 车库送风机 75-82 5 配电间变压器 68-72 6 电梯机房 70 75 4、固废 本项目固废物主要为 办公写字楼、商铺和单身公寓 产生的生活垃圾。 办公写字楼人员 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 0.5 公斤 /人 日 ,则产生生活垃圾约 45t/a;住户生活垃圾产生量:按照 1.0Kg/人 日,则生活垃圾产生量约为 70t/a; 商业用房 :按照 0.05kg/m2d 22 计,则产生量约为 148.6t/a。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成后固废总发生量约 263.6t/a。 7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3 种类 排放源 污染物 名称 产生浓度mg/m3 产生量 t/a 排放浓度mg/m3 排放量 t/a 排放 去向 大气 污染物 车库尾气 CO 8.625 4.96 8.625 4.96 大气 NO2 0.24 0.143 0.24 0.143 水 污 染 物 废水量 t/a 污
展开阅读全文